备战2021年语文高考浙江专用:晨读晚练习试题第11天(原卷版)
高中语文晨读晚练(二)(11-17)(附晚练5—17答案)
⾼中语⽂晨读晚练(⼆)(11-17)(附晚练5—17答案)晨读晚练(⼗⼀)⽇积⽉累成语篇(早上必背,上课必提问,⼈⽣必运⽤)51.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误⽤:与语境义重复,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52.责⽆旁贷:⾃⼰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
误⽤:与语境重复,如“责⽆旁贷的责任”53.参差不齐:长短⾼低⼤⼩⽔平不⼀致,不⽤于时间等。
54.绘声绘⾊:形容描写⽣动逼真,常误⽤作代替”有声有⾊”。
⽇积⽉累名⾔篇(必背⽐思考必运⽤)49、⽟不琢,不成器;⼈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译:⽟⽯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的⽟器;⼈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发不知勤学早,⽩⾸⽅悔读书迟。
——《劝学》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51、知不⾜者好学,耻下问者⾃满。
——林逋《省⼼录》译:知道⾃⼰的不⾜并努⼒学习就是聪明的⼈,不好问⼜骄傲⾃满的⼈是可耻的。
52、学不可以已。
——《荀⼦》译:学习是不可以停⽌的。
提⾼语⾔能⼒之现代名句(仿写是提⾼语⾔能⼒的最有效途径)6.有的⼈⽣活得富有充实,是因为他具有驾驭⽣活的能⼒;有的⼈⽣活得平庸⽆奇,是因为他缺乏战胜⽣活的勇⽓。
⽇积⽉累古典诗词篇(让作⽂充满诗意,让⼈⽣充满诗意)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作者】李煜【朝代】五代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任珠帘闲不卷,终⽇谁来。
⾦锁已沉埋,壮⽓蒿莱。
晚凉天净⽉华开。
想得⽟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赏析起句“往事只堪哀”,将全篇基调定出,并凝结到⼀个“哀”字上。
这“哀”是如此深重,以⾄于“对景难排”。
本来“对景难排”就在说⽆⼈可以倾诉,只好独⾃⾯对景物,希望能作排遣,在诉说哀痛深重的同时,已有孤独之意。
由此拈出“难”,是说孤苦之深,⾯对景物也⽆法排遣。
更接以“秋风庭院藓侵阶”,⽤苔藓满地写⽆⼈造访,⽤庭院秋风写空旷凄凉,景⾊已然寂寞,孤苦唯见深重。
这样便将⼈的孤独写得很具体,很形象,那内⼼的哀伤,⾮但是“难排”,“对景”更是徒然增痛⽽已。
高考语文之晨读晚练步步高 第十一周星期三 Word版含解析.doc
星期三晨读篇日积月累读一读,积累下列成语大而化之【释义】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
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例句】石油石化企业从勘探、开采到生产的各个阶段能耗是不一样的,不能大而化之,而且由于能耗较高,排放也较多,所以付出的环境税成本肯定会高一些。
大行其道【释义】现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
一般为贬义词或中性词。
【例句】从公开信息可以看到,目前机构发行的新三板产品大行其道,其中大部分是参与新三板定增项目,而这些产品的周期多为三年时间,到时候的变现问题,将成为困扰。
箪食壶浆【释义】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例句】现在燕国人民都以为你来拯救他们于水火,箪食壶浆来迎接你的军队,可你的军队却杀死他们的父兄,俘虏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抢走他们的国宝,这能不招致他们反抗吗?当仁不让【释义】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例句】如何把境外资金引到中国的资本市场里来,才是当政者关心的重点问题。
肩负先锋使命的当仁不让是A股。
党同伐异【释义】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例句】奥巴马当初承诺结束华盛顿党同伐异的政治恶斗,但任内大半时间却因国会两党相持不下,而难有所作为。
古韵寻音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李白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译文】我寄宿在五松山下的农家,心中感到十分苦闷而孤单。
农家秋来的劳作更加蒙忙,邻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
房主荀媪给我端来菰米饭,盛满像月光一样皎洁的素盘。
这不禁使我惭愧地想起了接济韩信的漂母,一再辞谢而不敢进餐。
【赏析】李白的诗以豪迈飘逸著称,但这首诗却没有一点纵放。
风格极为朴素自然。
诗人用平铺直叙的写法,像在叙述他夜宿山村的过程,谈他的亲切感受,语言清淡,不露雕琢痕迹而颇有情韵,是李白诗中别具一格之作。
感悟经典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
高三上学期晨读训练11+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晨读训练11一、语言基础知识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关于人生的意义的讨论,在我们的周围。
很多说法,由于熟悉和重复,已让我们从滑到了厌烦。
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
真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他多么正确,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
A.充盈见怪不惊尽管只要 B.充盈漠不关心尽管如果C.充斥漠不关心无论如果 D.充斥见怪不惊无论只要2.下列诗句中,没有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B.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C.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D.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句是()A.无数事实表明,正义能否战胜邪恶,光明能否战胜黑暗,真善美能否战胜假恶丑,就在于众多的“第二人”一起汇成正能量的洪流。
B.今年以来,各地特大、重大事故接连不断,不仅导致极为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给社会留下了无尽的伤痛。
C.相关专家表示,“千人千面”的自媒体近年来影响力飙升,尤其在文化、思想、历史等领域,自媒体文章占据了大约70%以上的数量。
D.中国建筑集团管理人员用手机轻轻扫一下施工人员佩戴的二维码安全帽,即可掌握施工人员的姓名、年龄、工种、健康状况等信息,以加强安全管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连环画从它萌芽的时候起,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是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形式之一。
①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学书籍都绘有线描插图②这种“回回图”既增加了书籍视觉美③有的书一回故事就有一幅插图,即“回回图”④可以说,连环画是插着文学的翅膀飞向人民大众的⑤又使线描插图为人民大众所熟悉和喜爱⑥当20世纪20年代连环画正式诞生的时候,人民大众已经熟悉了这种回话形式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它A.①③②⑤⑥④ B.①③②⑥⑤④C.⑤④①③②⑥ D.①④⑤③②⑥5.选出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在意境上相似的一首()A.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高考语文专题早读晚练11
一、早读材料一吟诗诵词台城①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②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②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
二成语701. 罄竹难书:磬,尽。
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罪行多,写不完。
702. 趋之若骛: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
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703. 曲突徙薪:突:烟囱。
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搬开灶旁的柴禾,避免发生火灾。
比喻事先预防,以免发生危险。
704. 千夫所指:受到众人的指责。
形容众怒难犯。
指:指责。
705. 穷而后工:旧时认为文人处境困穷,诗就写得好。
工:巧妙。
706.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令:美好)。
707. 鹊巢鸠占:喜鹊的巢被斑鸠所占住。
比喻坏人强占别人的住处。
708. 奇货可居:指商人把难得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
比喻人有某种独特的技能或成就,拿它作为要求名利地位的本钱。
709. 囚首垢面:形容久未梳头和洗脸,仪容、衣着不整齐。
710. 人浮于事: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
三文言文析读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
泰妻即姨妹也。
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
”姨卒,泰娶其姊。
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众皆伏泰之义。
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
泰亟往还之。
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
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
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
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
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
”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
”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注]姨妹:姨母的女儿。
二子:两个女儿。
中和:唐僖宗年号。
缗:穿钱的绳。
绐:哄骗、欺骗。
四美文赏读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记不得从哪一天的清早开始,大病初愈的母亲站在院子里甩胳膊伸腿弯腰的做早操。
备战2021年语文高考浙江专用:晨读晚练习试题第08天(原卷版)
『高考语文·评估精练』『分项解析·逐一击破』备战2021年高考晨读晚练日日淘金第08天晨读篇【文言词语记一记】辞【基本释义】“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
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
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示例】(1)名词①供词,口供听其狱讼,察其辞(《周礼乡土》)――听他呈堂证供观察他的言辞和脸色②言辞,文辞皆好辞以赋见称――皆好辞以赋见称:都爱好擅长文辞,凭着辞赋好而被人称道。
(《屈原列传》)③托辞,借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④命令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赤壁之战》)——近来奉了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向南一指,刘琮就投降了。
⑤一种文体《楚辞》《归去来兮辞》(2)动词①告别,辞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现在出来,没有告辞,怎么办呢?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
②推辞,不接受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我死尚且不怕,一怀酒哪里值得推辞。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陈情表》)――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
③计较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行大礼的人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成语助记】义不容辞: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
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指理应接受。
含褒义。
闪烁其辞:辞:言辞。
比喻说话吞吞吐吐,遮遮掩掩。
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不能赞一辞:辞:言辞;赞:赞助;赞一辞:添一句话。
提不出一点意见。
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大放厥辞:原指极力铺陈辞藻。
现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有轻视之意。
不辞而别:辞:告辞;别:离别。
没有告辞就离开了其他如: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辞不达意辞微旨远卑辞厚币假人辞色大放厥辞万死不辞一面之辞以文害辞溢美之辞从【基本释义】“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
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训练:第11周+专项限时练11+Word版含解析.docx
专项限时练11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用时:35分钟满分:36分)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6分)材料一: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二: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墨子·兼爱》) (1)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孝”,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强调申明孝道并指明其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答案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简析儒家和墨家论述“孝”的角度的区别。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儒家: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儒家认为,一个人做到了孝悌,就很少犯上作乱,做到了孝悌,就是抓住了根本,孝悌是仁的根本。
墨家:从兼爱开始论述“孝”,兼爱是根本。
天下的人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如同爱自己,就不会出现“不孝”,更不会出现盗贼。
参考译文材料一:有人说:“一个人的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官长,这种人很少;不喜好冒犯官长,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未有过。
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做人的正确原则就会形成。
孝悌这个东西,大概就是仁道的根本吧!”材料二:假若天下的人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王如同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子与臣下如同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爱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会有盗贼吗?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6分)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备战2021年语文新高考版:晨读晚练习试题第05天(原卷版)
『高考语文·评估精练』『分项解析·逐一击破』备战2021年高考晨读晚练日日淘金第05天晨读篇【文言词语记一记】察【基本释义】“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示例】(1)动词①观察,仔细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石钟山记》)——(我)慢慢地观察它,就(发现)山下都是石洞和石缝。
②看清楚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孟子梁惠王上》)——视力足以看清楚秋天野兽身上毫毛的细梢,却看不见成车的柴草。
③详审,考察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寡人之于国也》――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
④明察,知晓,了解,弄清楚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按照情理去办。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前太守逵察臣孝廉。
(《陈情表》)——先前一个叫逵的太守考查并推荐我为孝廉。
(2)形容词,精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东方朔《答客难》)——水清澈到了极点,就没有鱼了;人精明到了极点,就没有朋友。
【成语助记】明察秋毫:察:察看,观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察言观色:察:细看;色:脸色。
观察别人说话时的脸色。
多指揣摩别人的心意。
习焉不察:察:觉察。
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朝【基本释义】“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示例】读音一:cháo(1)动词,①朝见,朝拜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过秦论》)――强国主动表示屈服,弱国(按时)入秦朝拜。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历史;②拜见、拜访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项羽本纪》)――项羽早晨去参见上将军宋义(2)名词①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
晨读晚练第11天 晨读+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原卷版)
A.荒诞不经 追根究底 抚今追昔 得意之作
B.天马行空 追根溯源 抚今追昔 扛鼎之作
C.天马行空 追根究底 吊古伤今 扛鼎之作
D.荒诞不经 追根溯源 吊古伤今 得意之作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档节目以强烈的仪式感、厚重感和时尚感,涵养着坚守初心,向新而行的精神力量,重新定义了“历史穿越”。
儿时,父母为了我,不曾像邻家青壮年外出创业,忙完农活,就在本地务工。我是被父母呵护的花骨朵,他们不让我感受生活的艰难,我只是一味快活地生长。
父母到底因我长大,学业的需要,点着油灯,相商了整整一个夜晚,做出抉择,领我离开那山清水秀的家乡,来到这人儿扎堆的城市。异地求学离父母也远了,从一己的情感来说,乡愁里最多的是对父母亲的一种念想。城市的霓虹固然漂亮,随处摊点各种小吃,尽可以满足我这个小吃货。出行也格外方便,但我还是不习惯,且不说太多汽车排放的尾气污染着生存的空间,单是那路边蒙着尘土的花朵,也让我看着难受。
(1)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巧妙设喻,与曹操《短歌行》中“譬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早春与暮春景色作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3)韩愈在《师说》中揭示了世人对待从师问题的常见误区:对其子“___________”对自身“___________”。
岁月流逝,乡愁永续。
一、【2021届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许多“穿越”类的作品在凭借的想象备受年轻人喜爱的同时,也因为架空历史、叙事失真而饱受争议。牛年伊始,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磅推出的《典籍里的中国》则让人们对“穿越”有了新的认知。节目中,今人穿越到古代,看先贤如何燃万古之明灯;古人穿越到当下,看后世如何传千年之经义。( )。《典籍里的中国》用_、旁征博引的方式纵横上下五千年,从文明的起源讲到现代的传承,目光之深邃,格局之远大,让人_,胸怀天下。以《尚书》为代表的文化典籍,见证了民本思想的发端,构建了古老文明的体系;以《天工开物》为代表的科技典籍,记载了古代良工巧匠的奇思妙想,铭刻了先贤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通过这些瑰丽的文化密码,论述着我们中国人从何而生,为何而来,又该去向何方。如果说“穿透力”是思想性的最高境界,那么《典籍里的中国》几乎可以称之为当下文化节目的--它跨越了时间的墙,推开了历史的窗,吹拂起新时代的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评估精练』『分项解析·逐一击破』
备战2021年高考晨读晚练日日淘金
第11天
晨读篇
【文言词语记一记】
度
【基本释义】
“度”本义为“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
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测,揣度”;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示例】
读音一:dù
(1)名词
①计量长短的标准
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宁可相信所量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②限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论积贮疏》)——生产是有季节的,而使用却没有限度,那么物资一定会很快耗尽。
乐盘游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限度――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作为限度。
③制度,法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
(《过秦论》)——对内设立法令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④气度,常态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事情发生得突然,没有料到,(群臣)全都失去了原有的气度。
(2)量词,次,回,个
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在崔九的堂前也有几次听到你的乐曲。
(3)动词
①谱写,创制(歌曲)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姜夔《扬州慢》)——我内心感到悲怆,感慨扬州的今昔变化,于是
自己创制了这首曲子。
②过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春风吹不过玉门关。
秋月春风等闲度《琵琶行》――轻轻地度过了多少个秋夜春天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
读音二:dúo
(1)动词
①丈量,量度,计算,
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
(《治平篇》)——就算是计算着肚子分配吃的,计算着身量分配住处,我也能知道那是一定不够用的了。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用称称过,这样之后才知道物体的轻重;用尺量过,这样之后才知道物体的长短。
②推测,估计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估计我到了军中,你再进去。
【成语助记】
暗度陈仓:度:度过。
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风度翩翩: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
举止文雅优美。
形容男子。
审时度势:度:估计、揣度。
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
是说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置之度外:度:考虑。
放在考虑之外。
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度长絜大:度:推测,估计;絜大:用绳子量物体周围的长度。
比量长短大小,以便找出差距。
其他如:审时度势度日如年风度翩翩普度众生金针度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宽宏大度挥霍无度
非
【基本释义】
“非”是象形字,金文像两翅相背,表示违背、违反。
“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
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
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
【示例】
(1)动词
①讥评,责难,认为不对,反对
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
(刘开《问说》)——认为自己正确,别人不对,这是世俗的通病。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责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
②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人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
此物故非西产(《促织》)――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
《段太尉逸事状》――遇到不能赞同之事,一定要实现自己的主张,决不是偶尔这样做。
③无,没有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劝学》)——站在高处招手,臂膀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得见。
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硃、猗顿之富也。
(《过秦论》)――才能不及普通人,没有孔子、墨子的贤德,也没有陶硃、猗顿的富有。
(2)形容词,不对的,错误的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实际上我走上迷途并不太远,已经觉悟到如今退隐是正确的,而以前出仕是错的。
(3)名词,错误
以是为非,以吉为凶。
(《战国策·楚策》)――把正确的当成是错误的,把吉利的当成是灾祸。
(4)副词
①多用在叙述句、描写句中,相当于“不”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风俗云。
(《训俭示康》)——你不仅自己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用这个道理教育你的子孙,让他们知道前辈的风俗啊。
②除了,除非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赤壁之战》)
——除了刘备以外,没有可以抵挡曹操的人了。
【成语助记】
文过饰非:文、饰:掩饰;过、非:错误。
用漂亮的言辞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含贬义。
无可厚非:厚:深重;非:非议,否定。
不能过分责备。
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以谅解。
作谓语,用于人或事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