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lbert Bandura
观察学习实验
观察学习
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 学习。 相互决定论模型 B 行为
动作行为 言语行为 社会交往 P 个体 认知能力 身体特征 信念和态度 E 环境 物理环境 家庭和朋友 其他社会因素
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
注意过程:孩子选择自己要学习的对象,并对行为示 范者进行注意和观察。有时,孩子对学习对象的注意 并非是有意识的。 保持过程:孩子把观察到的行为以符号的形式保持在 头脑之中。 运动复现过程:类似于模仿过程。孩子用行为表现出 观察到的示范动作,主要是模仿。但是,成人的很多 行为孩子无法表现出来。 强化引起动机过程:孩子是否能真正表现出观察学习 到的行为,取决于该行为有否被强化。孩子可能因为 受到表扬,也可能因为别人受到奖励,或者是孩子对 自我的要求,产生了表现动机。于是他完全表现出观 察学习到的动作。
(二) Erikson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大致年龄
婴儿前期
出生~2岁
阶段/品质
信任对不信任
有意义事件
学会信任别人对他们基本需要的照料 学会自主:吃饭、穿衣、排便等 试图像成人一样做事,试图承担力所 不及的责任 掌握重要的社会和学习技能
希望
自主对羞耻
婴儿后期
2~4岁
意志
主动对内疚
幼儿期
4~7岁
目标
勤奋对自卑
(一)环境决定论
①否认遗传的作用 a.认为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 激—反应; b.生理构造上的遗传作用并不 导致机能上的遗传作用; c.心理学应以控制行为为研究 目的,而遗传不能控制;
John Watson
(1878-1958)
②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a.构造上的差异及幼年时期训练的差异足 以说明后来个体行为上的差异 b.教育万能论,“给我十个正常婴儿,我 能把它们培养成医生、律师。。。。。” c.学习发生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不管多 么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控制外部刺激 而形成
物质生产的工具 精神生产的工具
• 语言和符号 相互联系 改造自然、改造自身
二、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 两种心理机能
低级心理机能
• 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冲动性意 志、直观的动作思维等
高级心理机能
• 观察、随意注意、抽象思维、高级情感、意志等
二、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3 “发展”的实质
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 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表现:
观察学习的六种模式
行为模式:行为示范者表现出一系列的动作, 孩子看了之后逐渐掌握这些动作。比如:孩子 学习跳绳、摆碗筷等。
言语模式:示范者用语言指导孩子如何做出各 种行为。比如:孩子学习语言,听老师讲课等。
象征模式:媒体象征性地向孩子传递行为表达 的方式,如电视、广播、电影等。比如:孩子 学习攻击行为等。
观察学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二)
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地独自观看电视节目,尽量避免媒 体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不要在孩子面前说粗话脏话或做出不文明的行为。 不要让孩子和行为表现不好的人长时间相处在一起。
不要在孩子表现不好时总是予以批评,可以借助批评 别人错误行为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第三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
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
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 的组织方式。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 (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 念。
图式(scheme)
也叫认知结构,指思维或动作的一种 组织化的模式,个体通过建构这样的 模式,去解释一些相关的经验。
• 遗传性图式:吸吮图式,眨眼图式
• 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
组织(organization)
将已有图式整合成相关系统或知识体系的先 天倾向。
选择与下列术语最匹配的描述 (a)组织(b)同化(c)顺应(d)守恒(e)失衡
琼斯认为通常往下扔掷某物时它会下落,因而 对氮气球往上升感到吃惊,这反映了皮亚杰所 说的(c)。 如果让凯在已经分割成小块的甜饼和未分割的 整块甜饼中进行选择的话,她会选择前者,因 为她认为“三块小的甜饼要比一块大的好”。 凯缺乏(d)。 琼斯对氮气球往上升这个事实解释的建构包含 了(e)的过程。
童年期
7~12岁
能力
(二) Erikson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大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龄
青少年期
12~18
阶段/品质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有意义事件
反复思考“我是谁”
诚实
亲密对孤独
成年早期
18~35
爱的
繁殖对停滞
形成亲密的友谊关系、伴侣关系
成年中期
35~65
关心
自我整合对绝望
承担工作、照顾家庭、抚养孩子
成年后期
65 ~
智慧
• 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 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 • 形成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语言在数字命名系统上的差异对个体早 期数字能力的影响(Miller 等,1995)
英语:eleven、twelve、thirteen、 fifteen 汉语:11(ten one)、12(ten two) 3岁儿童没有表现出文化差异,从4岁开始, 中国儿童开始显示出数数优势 数到20:美国(48%)、中国(74%)
三、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1 “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现有发展水平 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 决问题的水平
2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3 学习最佳期
三、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对教育的启示
关注指导者的作用
• 假装游戏——”心理理论”
鼓励合作学习
• 3~5岁儿童,摆家具
– 单独做:几乎没有什么进步 – 跟妈妈一起做:在摆放能力上有很大进步
(二)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
新生儿的三种非习得性情绪
爱 怒

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Skinner是美国新行为主义 的主要代表,坚持华生的 S-R公式,研究可观察测量 的外显行为,操作行为主 义的创始人。创制斯金纳 箱,发明著明的教学机器 ,设计程序教学方案,行 为矫正术的开创者。
B. F. Skinner
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出生于德国法兰 克福,只受过大学预 课教育。曾师从于安 娜· 弗洛伊德。加入 美国国籍后,在哈佛 大学任人类发展学教 授。建立了关于儿童 发展的新学说。
Erik Erikson,1902-1994
(一) Erikson人格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人格发展受生物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 的共同影响 人格发展依照渐成原则(epigenetic principle) 自我在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主要内容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4.心理发展阶段说 5. 新皮亚杰主义简述
发生认识论(研究人类认识的发生和结构)
研究知识起源问题 着重知识的结构和认识功能的分析 以运算逻辑来描述认识的结构和功能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 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 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 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 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 的主动建构过程。
观察学习的六种模式
抽象模式:行为示范者通过多种行为让孩子掌 握行为的规律。比如:孩子学习计算、语法等。 参照模式:示范者教孩子抽象知识时,附加一 些具体的参照物帮助孩子学习。比如:孩子借 用手指头学习计算等。 参与性模式——孩子通过参与示范行为的活动 以加快行为学习或提高行为水平。比如:孩子 边看边做,学习做手工、跳舞等。
• 更多激励、解释与表达、更高水平的认知策略
四、比较与评价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强调了特定的历史文 化背景与社会过程的重要性。 对皮亚杰的许多基本假设提出了很大挑 战,但其理论仍有待于进一步的严格检 验。
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
生平简介
发生认识论的开创者 1896年,出生在瑞士 1918年,获生物学博士学位 1920年,在西蒙实验室工作 1955年,创建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 出版著作:《发生认识论原理》等
二、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4 语言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皮亚杰:自我中心言语只是反映了儿童正在 进行着的心理活动,对认知发展作用甚微。 维果斯基:儿童的自我言语会转变为认知自 我指导系统,对问题解决活动进行调整,并 最终内化为内部言语思维。
• 面对困难任务时,更多依赖自我言语 • 使用自我指导后,往往有很大改进 • 更多依赖自我言语的学前儿童更聪明
同化(assimilation)
把新的体验纳入已有图式中加以理解 的过程
• “玩具长毛狗”
顺应(accommodation)
调整已有图式来适应新的刺激的过程
• “爸爸”
同化是量变;顺应是质变
平衡(equilibrium)
主体结构同客体结构之间的某种相对稳定的 适应状态。
心理发展的原因: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
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
4.心理发展阶段说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感觉和运动获得的(例 如观察和抓握) “客体永久性”概念确立
• 当物体从婴儿的视野中消失时,他能知道这并非 是客体不存在了,而是被藏在了某个地方。 • 18-24个月:已能充分理解客体永久性
观察学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一)
限制孩子观看不良的影视作品,尽量让孩子看适合他 年龄的影视作品。 对孩子观看的影视作品进行指导,对某些情节内容及 演员的行为目的进行正确解释。 身体力行,对孩子的要求的事自己也要做到,比如帮 助他人、热爱劳动等,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批评孩子身边出现的不良行为,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 是不可以学习的。 鼓励孩子通过观察学习各种本领,并对孩子的实际表 现进行表扬。
影响观察学习的三个因素
榜样的特征:榜样的知名度、权威性 观察者的特征:依赖性强、易受暗示、缺乏自 信和安全感者易模仿他人的行为
观察者的参与程度:主动参与者比被动参与者 更易产生观察学习
班杜拉区分的三种强化为: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攻击 性行为;亲社会行为;性的作用;自我 强化;
同一性实现
投入 同一性拒斥
同一性的四种状态
玛 西 亚 的 研 究
四种同一性状态
同一性状态
同一性实现 同一性延缓 同一性拒斥 迟滞 过早地接受了价值取向 和目标
描述
知道在做什么
同一性混乱
个体缺乏清晰的方向
埃里克森人格观与弗洛伊德人格观的比较
相同点:同意人的心理发展分阶段的观点;早期决定后期; 不同点:
弗洛伊德
注重先天的性本能对心理 发展的影响 把儿童放在母亲、父亲的 关系上研究
弗洛分德将心理发展的阶 段划分到青春期 人性恶
埃里克森
强调后天的文化及社会因素 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把儿童放在社会关系上研究
艾里克森把心理发展的阶段 划分到老年期 人性善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一、华生的心理学发展理论
回顾生活,认为是有意义的还是失 望的
同一性获得与同一性混乱
青少年必须在七个方面取得整合,才能使人格 得到健全的发展。 1、时间观对时间混乱 2、自我肯定对冷漠无情 3、角色试验对角色固定 4、训练对工作瘫痪 5、性别极化对权威混乱 6、领导和服从对权威混乱 7、意识形态信奉对价值混乱
探索
同一性延迟 同一性混乱
维果斯基(苏联,1896-1934)
一、生平简介
1896,出生在莫斯科 1917,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 1924,应邀到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 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期,提出并形成 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发表了《思维 和语言》、《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等 多部著作。
二、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1 两种工具观
(1904-1990)
应答性行为
行为
操作性行为
(一)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
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强化在行为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强调及时强化

(二)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
育婴箱的作用 行为的矫正 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
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Albert Bandura 1925年生 于加拿大,创立了现代 社会学习理论,被称为 温和或认知的行为主义 者。曾担任美国心理学 会会长。1980年获得美 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 贡献奖”。
选择与下列术语最匹配的描述 (a)组织(b)同化(c)顺应(d)守恒(e)失衡
10个月的萨明移开枕头,够到了爸爸放 在那儿的玩具,这种“移开”和“抓取” 动作间的协调,说明了(a)。 弗瑞德在马戏团第一次看到老虎时惊呼 道:“哦,看那只大猫咪。”弗瑞德的 反应表明(b)。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