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基层治理与民主政治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教学》课程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治理与民主政治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教学》课程有感
党校XX教授给我们上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教学》,并组织大家展开讨论,激发大家对基层治理和基层民主建设进行思考。我们小组同学讨论热烈,最后由我代表我们小组和全支部的同学交流了一些看法。
一、基层民主对基层治理的重要意义
我国宪法第一条开宗明义的写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政治保证。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积极践行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形成并不断丰富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人民当家作主得到了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实现。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对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基层民主,使广大基层群众最广泛地参与到关系切身利益的事务中来,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有效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二、基层民主存在的不足
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巨大,相应地,基层治理具有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东西部不一样、城乡不一样、发达和落后不一样,都导致治理面临的问题不同。比如城市的基层治理,就面对物业管理问题、城中村治理问题、老旧社区改造问题、保障房社区被边缘化问题等,而农村则面临土地权利流转、农村空心化、村委会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对“民主”的理解偏差。一段时间,曾以为民主就是一人一票搞选举,选举出来以后就万事大吉。其实,选举制存在一个默认前提,即被选出的人是具有公正品质的人,能够公平公正地代表选举人的利益。然而实际并非如此,如果《乌合之众》说的有理的话,选举人投票时并非都是理性的结果,有时甚至出现“多数人的暴政”;更何况很多人还具有私心,单单靠票选就确保被选出来的人履行一些承诺是不足取的。
二是缺乏对民主的监督和管理。以往,重视了民主选举,而忽视了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被民主选举出来的人,往往就被赋予了一定的权力,而不被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现实中正是缺乏对被选举人的管理和监督,常常出现被选举人损公肥私的现象。
三是基层民主的法律不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对发展基层民主和基层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急需更具有操作性的、更细化的配套规定。特别是关于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村经济组织各自的权力义务边界界定不够清晰,缺少彼此之间的制衡、协调机制。
三、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加强对基层民主建设的指导,破除一些地方旧的“路径依赖”,帮助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真正履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二是必须坚持民主和法治同行。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法治是推进基层民主的政治保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基层治理和基层民主的有关法律规定,细化规则,明确有关组织和人员的权责义务,合理确定各自权力边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三是继续探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牢牢把握“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人民民主真谛,在基层推动协商民主。继续探索不同地区的不同基层治理模式,积极回应群众的利益诉求,主动引导广大基层群众参与到民主进程中,在实践中培养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