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复习摘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阅读复习摘要

阅读教学分精读课教学,略读课教学和课外阅读教学。而在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运用能力,各学段有所侧重。高年级重点是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叙述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会根据需要,通过快速浏览、搜集和处理信息以及探究性阅读的方法,这也是需要考查的内容。

在复习中,可以着手从如何理解文段中的词意、句意,思想感情,如何分段等方面进行阅读复习。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有些词离开了语言环境,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复习中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

1.找出该词的相关语句。有些词义包含或直接出现在文中。如《将相如》一文中有“完璧归赵”这个词,但课文中只有“把和氏壁送回赵国”,对“完”没作解释,这时我们只要引导学生想一想——送回的“和氏壁”是怎样的?学生就明白了词意——把和氏壁完整的归还赵国。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把握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些词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如“骄傲”一词在下面两句中的感情色彩就发生了变化。——①这位同学由于骄傲自满,所以成绩下降了。②他在校运动会上为班争光,我们全班同学为他感到骄傲。前者“骄傲”的意思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而后者“骄傲”的意思是自豪。

二、领会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这里的含义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结合作者用意对句子的作用的分析。在这里主要说说深层意思。如《白杨》一课中的——爸爸严肃的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表面是介绍白杨树的特点,赞扬白杨树,深层含义是赞扬那些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为祖国建设作贡献的人。

1.注释、疏导对学生阅读造成障碍的词理解句意。如《清明上河图》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里酒楼茶肆,宅第店铺,鳞次栉比,货物五光十色,种类繁多,市招高挂,买卖兴隆。教师只要把“栉”作解释,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了。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这里关键词不等于生字新词,而是指在句中起关键核心作用的词。如老舍的《猫》一文中——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句话的关键词是语气词,如果删去语气词读一读就像白开水一样,加上语气词就能体会到作者非常喜爱猫。

3.借助句法知识理解句意。有些长句可用缩句的方法来理解,有些复句可借助内部的逻辑关系来理解,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要抓住修辞部分重点理解。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中的——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进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这是抓住喻体“像魔鬼似的”就能想象出当时的氛围。再如《赵州桥》中的——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我们可让学生借助句子的递进关系来理解。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联系文章中心;作者意图;人物品格;事件意义景物特点来理解。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写到:“他们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这里我们就需在领悟文章中心的基础上方能理解。因为小女孩是在美妙的

幻觉中死去的,换句话说只要活着就有寒冷、饥饿、痛苦。

三、读懂段落的方法

1.总结规律,掌握分段方法

①文章中出现分段标识

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人物的出没等。还得注意文章的总结句,小结句,过渡句等标识。如《桂林山水》一课的结构。

②段落间的逻辑关系

基本类型有:分合、并列、顺承、点面、对比、主次、因果关系等等。这些方法在平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复习时可运用这些方法解答课外阅读。

2.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的技巧

首先对于分段来说,最重要的是整体分割法。了解文章大概内容,再根据文章的内部逻辑关系分段。还有“重点突破法”和“相邻合并法”。

其次是概括段落大意。从语言表达角度来说其方法主要有:组合法、扩展法、摘句法、连串法等方法。组合法是将各个自然段的段意或主要内容组合在一起而构成段落大意。扩展法是抓住中心句扩展开去构成段落大意。摘句法是摘取总起句、关键句、结束句或是警句构成段落大意。连串法是画出文段中的重点词再加上几个词串成段意。

当然复习重在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和掌握段意的要求和步骤。另外复习中概括段意时还应注意:①要从内容角度概括,不能写成这段说明了什么?或表达了什么?。②不能写成提纲式,如原因-经过-结果式的方式。③不能是词组和疑问句,写成完整的陈述句。

四、应知道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指什么?(赞扬、批评、反对、抒发、说明)

1.应让学生了解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都是表现人的思想、品质、精神或事的情理;如《穷人》、《我的战友邱少云》。写景状物的文章一般都是表达一种情感;如《长城》、《草原》。寓言童话一般都是说明一个道理。如《矛与盾》、《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但要强调深入思考,不能用“筐”去“套”,如“……表达某人的崇高品质”、“……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类的话。在这里就应写清是什么样的崇高品质或对祖国什么地方怎样的热爱。

2.分析主要内容或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重点是读第四至第八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烈火在邱少云身烧了半个多小时,他还一动不动?”学生就可体会到邱少云同志即使牺牲也严守革命纪律的崇高精神。

3.抓住重点词句概括中心思想。一般来说,重点词句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或是过渡段中。如《詹天佑》开头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全文的中心意思都是围绕着“杰出”和“爱国”二词来写的。还有一些词出现在抒情或议论部分。如《林海》一课中出现了三次“亲切、舒服”。我们就可体会到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通过分析题目概括中心思想。如《穷人》一课写的是“桑娜、渔夫、西蒙和西蒙两个孩子”他们悲惨生活,而这里为什么以“穷人”为题呢?因为渔夫的善良勤劳是劳动人民品质的体现,他们的悲惨生活是沙俄时代穷人的生活写照。这样,我们就能从题目直接看出作者对沙俄统治者的不满。

当然不管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作者写文章时的背景,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也还有很多,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可以选取自己喜欢的角度进入文章。五、培养临场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篇好文章要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读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

1.初读文段,弄清文段基本意思。

2.仔细阅读文段,从整体上了解主要内容是什么?文段表现的中心是什么?文段中的关系层次如何?文中的表达方式及写作方法等。

3.认真审读文段后的问题,带着问题再次精读文段。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