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学生心灵的枷锁 谈语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开学生心灵的枷锁谈语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成长全面负责的素质教育思维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学生健康成长与终身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师心理教育心灵沟通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有关的调查表明:初中有 4.5%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 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农村初中的情况更严重。诸如在家顶撞吓斥父母、在校破坏公共财物、走向社会打架斗殴、严重的出现学生离家出走、团体犯罪等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关注。尤其是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让自己成为一位高超的药剂师,尽量让语文真正成为“育人”的妙药,成为治疗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灵丹。

教师如何才能利用好语文这个平台呢?如何才能让语文在治疗学生心理上起到灵丹妙药之效呢?

首先,语文教师应该让周记成为打开学生心锁的钥匙。周记,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再现。一周一记,或一周多记,不受题目、体裁、内容、表达等限制。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实际,把所见所闻、所

思、所惑写下来,学校大事、班级新闻、同学交往、师生关系、个人心情都成为学生抒写的话题。一篇篇周记仿佛就是一颗颗透明的心灵,成了学生流露真情实感和对生活思考的天地。通过周记的叙写既让我们能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找到学生的心结所在。另外周记的叙写,还能让学生发现周围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其内心的生活激情,同时更能将学生内心的苦闷倾诉出来,缓解心理的压力。

教师在评改学生周记时要注意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要让学生自由地发展,积极地创作,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自然地表露出来。更不能以自身的好恶作为评定的标准,而应以最大的热情去寻找、发现学生周记中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和鼓励。对学生心理困惑的问题应用简洁评语为其指点迷津,从而让学生敢向教师吐真情,乐向教师诉真愁,自然心锁会打开。

其次,语文教师要让自己成为学生思想解放的“先驱”。在农村初中,现在教师议得最多的大概是学生:不听话,不守规矩、厌学好动、蠢笨野蛮。于是有许多学生也就成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真正深入进去探究的老师却并不多。但情感丰富的语文老师对此不容忽视。我们更应变看管式教育为自主式教育,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要从根本上解放自己的思想。

语文教师在解放思想的同时,更要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要解放学生的“眼睛”。引导他们适当地看看电视,看看课外书,看看外界的“赤橙黄绿”,进而学会观察。能让有抑郁症状的学生得到注意力的转

换,重新唤起其生活的信心与激情。

要解放学生的“口”,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话,与各种人多交流,在不同场合多露面,继而引导学生作“现场”讨论或辨论、演讲、朗诵或播音。这有益于心理孤僻学生重新敞开心扉、融人群体、找到这份迟来的快乐。

要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动手出黑板报,动手劳动,动手写报告,动手写总结,动手布置教室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走出“自己无人问、自己毫无用处”的心理阴影,变得快乐、幸福起来。

要解放学生的“腿”,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去社会进行一些调查、采访。然后进行分析总结。这有助于学生增进对社会这本大书的了解。既拓宽了视野,也让身心得到了锻炼。

再次,语文教师要让语文成为学生扬起自信风帆的舵手。在农村初中调查表明,许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都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就是老师眼中的后进生。故要想对这类学生的心理进行正确辅导,首先得要让他们重拾信心。

第一,教师要努力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和不足。法国教育家费雷内告诉我们“学生某一方面的成功会促使其他方面的成功”。因此,对于那些看似“朽木不可雕”的所谓后进生,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他们的特点、

优势,以便尽其所能,扬长避短。

第二,教师要对后进生倾注真爱。教育家苏雷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应在于如何爱学生”。高尚纯洁的师爱,易引起孩子心灵的强烈共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语文老师情感更丰富,就更容易亲近孩子,也更应该倾注更多的真爱。

第三,教师要学会尊重后进生。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爱默森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人们常把后进生当作“坏学生”,严重伤害了他们的人格和自尊。让他们心理蒙上“自卑”阴影。其实,后进生和其他学生一样,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他们受到某种伤害时,他们就会产生某种异常的心理和畸形的表现。所以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和个性发展,绝不能歧视、讽刺、谩骂、体罚,而要以宽大、容忍、亲切的胸怀去容纳他们。语文老师更可以用与他谈心、交朋友等方式同他们交流,鼓励他们,相信他们都能成才。

第四,教师要学会鼓励后进生。社会心理学中“何论森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喜欢褒奖不断增加,批评不断减少。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中适时地运用激励法,可以巧妙地给学生造成一种兴奋好学心态,从而诱导出其内部“能源”,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那些自暴自弃、容易自卑的后进生,心理总笼罩着失败的阴影,在同学、老师和家长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处处表现出自卑感,对自己缺乏信心。教师的每一次鼓励对后进生的心灵都是一种

安慰和激励。教师在鼓励后进生的同时,不仅缩短了教师和后进生的心理距离,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可见,语文教师只要多放射一缕阳光,那些后进生就会鼓起自信的风帆。快用语文让每位学生抬起头走路吧,因为真正自暴自弃的孩子是没有的。

最后,语文教师应该让兴趣成为撬起学生心理问题的支点。一位哲人说过:“找到一个好支点,就能把地球撬起来。”实施语文素质教育也必须确定好支点。这一支点就是兴趣。而许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就是因为对学习失去兴趣,对周围一切都不感兴趣,才陷入抑郁,才封闭自己,所以语文教师应该让兴趣成为撬起学生心理问题的支点。

语文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形成“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的观念。让他们成为生活的有心人,主动去发现问题,去思考问题。语文教师要善于寻找、把握学生的需求,学生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审美品位,佳节庆典等,无一不是我们把握的契机。例如:我在实施《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时,就举办了一个小型歌咏会,设置兴趣点:掌握诗歌朗读要领,让学生课外选择优秀新诗来朗诵,选择一些主题为“母爱”的歌曲吟唱。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置兴趣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感知力与表现力,同时更能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觉得自己不是“多余人”,不再把自己封闭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