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用化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骨科常用临床查体

骨科常用临床查体

骨科常用临床查体1、前屈旋颈试验:(Fenz sign)先令患者头颈部前屈,再左右旋转活动,若颈椎处出现疼痛即为阳性,提示颈椎骨关节病,表明颈椎小关节多有退行性病变。

2、椎间孔挤压实验:(Spurling sign)患者头转向患侧并稍屈曲,检查者左手掌置于患者头顶,右手轻叩击掌背当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时,即为阳性。

提示有神经根性损害,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3、颈脊神经根张力实验:(Eaten sign 或 Lasequard ign)患者坐位,检查者一手将患者头部推向健侧,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并向下牵引,如出现患肢的麻木疼痛即为阳性。

提示神经根型颈椎病、臂丛损伤或前斜角肌综合征。

4、Addsion sign:患者坐位,仰首转向患侧,深吸气后屏住呼吸,检查者一手抵住患者下颌,一首摸患侧桡动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则为阳性。

提示血管受挤压,常见于前斜角肌综合征。

5、Thomas sign:患者仰卧,大腿伸直,则腰部前凸;屈曲健侧髋、膝关节,迫使脊柱代偿性前凸消失,则换侧大腿被迫抬起,不能接触床面,即为阳性。

常见于腰椎、骶髂关节及髋关节内有病变,或内收肌痉挛。

6、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sign)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住患侧足跟,另一手保持膝关节伸直,抬高患肢至患者疼痛,并记录其角度,在30~70度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性疼为阳性。

Bragard sign:在Lasegue(+)时,缓慢放低患肢高度,待放射性痛消失后再将踝关节被动屈曲,如再度出现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

此二征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

7、Arid test:患者坐立于床边,双小腿下垂,分别抬高小腿,观察出现疼痛和麻木时小腿高度和膝关节屈曲角度,结果同lasegue。

8、反Lasegue sign:患者俯卧,被动屈曲膝关节(股神经受牵拉)会出现疼痛,提示可能有高位间盘;屈膝并过伸髋关节,疼痛加重提示高位间盘病变。

9、鞠躬试验:(Neri test)患者站立,做鞠躬动作出现患肢后侧的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

检验科骨科疾病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骨科疾病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骨科疾病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骨科疾病是指影响骨骼、关节、肌肉和其他相关组织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骨折、关节炎、脊柱疾病等。

为了准确诊断和治疗骨科疾病,医学界发展了许多检测与分析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检测与分析方法。

一、影像学检测方法1. 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骨科疾病检测方法。

通过照射X射线在人体内部的穿透及吸收,医生可以观察到骨骼结构的变化,如骨折、骨质疏松、关节炎等。

X射线检查快速、简便,并且较为经济,是骨科疾病初步筛查的首选方法。

2. CT扫描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通过计算机处理多个方向的X射线图像,得到高分辨率的三维影像,并提供更详细的骨骼结构信息。

相比于X射线,CT扫描可用于检测更复杂的骨科疾病,如骨肿瘤、关节脱位等。

3. MRI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骨骼图像。

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可以清晰地显示软骨、韧带、肌肉等结构,从而帮助医生诊断骨科疾病。

二、实验室检测方法1. 血液检测血液检测是骨科疾病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血液化验,医生可以获得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指标等信息。

例如,骨代谢的变化可通过检测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来判断。

2. 尿液检测尿液检测通过分析尿液中的成分,了解患者的骨代谢情况。

尿液中一些特定物质的浓度或排除量的变化,可用于检测肾结石、骨质疏松等疾病。

3. 关节液检测关节液检测是对关节内液体的分析。

医生通过穿刺抽取关节液,检测关节液中的细胞、蛋白质、炎症因子等指标,用于诊断关节炎、滑膜炎等骨科疾病。

三、生物力学分析方法1. 步态分析步态分析是通过对患者行走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进行测量,来评估运动异常情况。

通过步态分析,医生可以了解患者行走时可能存在的异常姿势、受力情况,帮助诊断和治疗骨科疾病。

2. 动态压力测量动态压力测量用于评估患者的步行和站立姿势的力学状态。

骨科常用的检查.doc

骨科常用的检查.doc

骨科常用的检查骨科多个小知识点①脊柱检查:生理弧度的变化(后凸、前凸、侧凸)、压痛点的部位,各段活动度的测量,拾物试验。

腰骶关节过伸试验、直腿抬高试验、骶髂关节扭转试验、髋关节过伸试验、“4”字试验、骶髂关节斜扳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

②肩部检查:肩部外形的改变,上肢活动功能测定,手肩肘胸试验(DugasTest)。

③肘关节检查:生理外翻角,肘后三角,关节屈伸、旋转活动测定。

④腕关节检查:“鼻烟窝”压痛点,关节活动功能测定,Finkelstein’sTest(芬氏征)。

⑤手部检查:功能位、畸形、功能活动测定。

肌腱损伤、神经损伤的表现。

⑥髋关节检查:畸形、步态,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滚动实验、Thomas征、“4”字试验(Faber’ s征)、股骨头“弹进”试验(Ortolani’s征)、欧伯尔试验(Ober氏征)、Schoemaker氏线测定、Kaplen氏交点、Nelatou氏线,Bryant氏三角测量。

⑦膝关节检查:站点时外形(膝内、外翻畸形)、压痛点。

关节活动功能测定、浮髌试验、髌磨试验、关节侧方分离挤压试验、麦氏征(McMurray氏征)、抽屉试验。

⑧踝关节检查和足部检查:足的常见畸形、肌腱、神经损害的表现1.挤压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又称斯鲍林(Spurling)试验,原理是侧屈时使椎间孔变小,按压头部使椎间孔更窄,椎间盘突出时使椎间孔变小,神经根受挤压,症状更加明显。

对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很大的帮助。

(注意检查时患者头部微向患侧弯而加压。

)类似的试验有:(1)捷克松(Jackson)压头试验:当病人头部处于中立位时,检查者于头顶部依纵轴方向施加压力,若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症状加重者,即为阳性。

(2)头部叩击试验:又称"铁砧"试验。

病人端坐,检查者以一手掌面平置于病人头部,掌心接触头顶。

另一手握拳叩击放置于头顶部的手背。

若病人感到颈部不适、疼痛或向上肢串痛、酸麻,则该试验为阳性。

骨科特殊检查法与临床意义汇总

骨科特殊检查法与临床意义汇总

骨科特殊检查法及临床意义汇总◆头顶叩击试验——颈椎病、脊柱损伤◆椎间孔挤压试验(头顶加压试验、斯布灵试验)——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分离试验(牵引试验)——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臂丛神经牵拉试验——神经根型颈椎病◆旋颈试验(颈动脉扭曲试验)——椎动脉型颈椎病◆深呼吸试验(试验)——前斜角肌综合征、颈肋◆疼痛弧试验(肩关节外展上举试验)——冈上肌腱炎◆直尺试验——肩关节脱位、三角肌萎缩◆搭肩试验(杜加征)——肩关节脱位◆网球肘试验(试验)——肱骨外上髁炎◆前臂伸肌紧张试验(试验)——肱骨外上髁炎◆屈肌紧张试验——肱骨内上髁炎◆肱二头肌长头紧张试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肱二头肌腱滑脱◆肘直线、肘后三角——肘关节脱位、肘关节内骨折◆握拳尺偏试验——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屈腕试验——腕管综合征◆腕管叩击试验——腕管综合征◆腕三角软骨挤压试验——三角软骨损伤◆叩击试验(征)——神经干损伤与修复◆直腿抬高试验——、坐骨神经痛◆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征)——◆拾物试验——脊柱病变(腰椎结核、强脊、、腰肌劳损)◆仰卧挺腹试验——◆屈髋屈膝试验(骨盆摇摆试验)——腰骶关节或骶髂关节病变◆床边试验——骶髂关节疾患◆4字试验(盘腿试验、试验、髋外展外旋试验)——骶髂关节病变◆跟臀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伊利征)——腰3、4神经根病变、腰大肌受刺激、骶髂关节及腰椎损害◆髂胫束紧张试验( 奥伯试验)——髂胫束挛缩◆梨状肌紧张试验——梨状肌综合征◆骨盆分离、挤压试验——骶髂关节病变和骨盆骨折◆髋关节过伸试验——腰大肌脓肿、髋关节结核、髋关节强直◆托马斯征(试验)——髂腰肌痉挛、髋关节挛缩、强直◆望远镜试验(套叠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蛙式试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下肢短缩试验(艾利斯征)——髋关节后脱位、股骨颈骨折◆特伦德伦伯格试验(、单腿独立试验、髋关节承重机能试验)——髋关节病变(髋关节脱位、髋内翻畸形、股骨颈骨折、臀肌麻痹或无力)◆麦克默勒征( 、回旋挤压试验)——半月板损伤◆重力试验(侧卧屈曲试验)——半月板损伤◆抽屉试验——前后交叉韧带断裂或松弛◆膝关节分离试验(侧副韧带紧张试验、侧方挤压试验)——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断裂或松弛◆研磨试验(膝关节旋转提拉试验、旋转挤压试验)——侧副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浮髌试验——膝关节积液◆踝关节背伸试验——鉴别腓肠肌与比目鱼肌挛缩◆伸踝试验——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提踵试验——跟腱断裂。

临床分析中的骨骼系统指标及其诊断应用

临床分析中的骨骼系统指标及其诊断应用

临床分析中的骨骼系统指标及其诊断应用在临床诊断中,骨骼系统的评估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对患者的骨骼系统进行测量和观察,医生可以判断出骨骼系统的健康状况,并辅助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常见的骨骼系统指标及其在临床分析中的应用。

一、骨密度骨密度是评估骨骼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骨密度低下常常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表现,而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系统常见的疾病,特点是骨质减少、骨骼脆弱易折断。

通过测量骨密度,医生可以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症的存在,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预防骨折的发生。

二、骨龄骨龄是评估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

通过评估患者的骨龄,医生可以判断其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骨龄的测量主要是通过X线拍片和骨龄评分系统来完成的,根据患者的骨骼发育情况,可以判断其与同龄人相比是否存在滞后或提前。

三、骨折率骨折率是指一定时间内发生骨折的次数,是评估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骼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具有较高的骨折率意味着骨骼易折断的风险增加,因此及早发现高骨折率的患者,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骨折的发生。

四、骨水平标志物骨水平标志物是评估骨骼系统代谢水平的指标。

常用的骨水平标志物包括骨钙素、尿骨胶原等。

通过检测患者的骨水平标志物水平,可以判断其骨骼代谢是否正常,从而有效辅助骨骼疾病的诊断。

五、关节角度和关节间隙关节角度和关节间隙是评估关节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关节角度包括膝关节的髁状突角度、髌骨位置指数等。

通过对患者关节角度和关节间隙的测量,可以判断关节是否存在畸形、变形或退变等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六、骨骺线指标骨骺线指标是评估儿童骨骼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骨骺线指标包括骨骺闭合时间、骨骺线宽度等。

通过对儿童的骨骺线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判断其是否存在生长发育异常或潜在的骨骼疾病。

七、骨肿瘤标志物骨肿瘤标志物是评估骨肿瘤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标志物包括碱性磷酸酶、骨肽、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等。

骨科常用特殊试验检查

骨科常用特殊试验检查

1.浮髌试验:患者取仰卧位,伸膝,放松股四头肌,检查者的一手放在髌骨近侧,将髌上囊的液体挤向关节腔,同时另一手示、中指急速下压;若感到髌骨碰击股骨髁部时,为浮髌试验阳性;中等量50ml以上积液时浮髌试验才呈阳性;2.麦氏征McMurray:患者取仰卧位,检查者一手按住患膝,另一手握住踝部,将膝完全屈曲,足踝抵住臀部,然后将小腿极度外展外旋,或内收内旋,在保持这种应力的情况下,逐渐伸直,在伸直过程中若能听到或感到弹响,或出现疼痛为阳性;说明半月板有病变;3.前抽屉试验患者仰卧屈膝90°,检查者轻坐在患侧足背上固定,双手握住小腿上段,向前拉;前交叉韧带断裂时,可向前拉以上;膝关节屈曲时后外束松弛,前内束紧张;因此,前抽屉试验阳性,说明存在前交叉韧带的“前内束”损伤;试验:病人仰卧或俯卧位,屈膝约30度角;检查者用一只手固定大腿,另一只手试图向前移动胫骨;阳性结果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5.轴移试验:患者仰卧位,屈髋45°,伸膝,下肢外展;一手握住足部使小腿内旋,另一手置于膝关节外侧施以外翻应力,然后逐渐屈膝,出现错动感时为阳性;6.髌骨挤压试验:膝关节屈曲25°内推或外推髌骨向股骨滑车,出现疼痛为阳性,如排除软组织因素,可证明疼痛来自髌骨关节面;7.髌骨外侧牵拉试验:仰卧位,伸直膝关节,主动收缩股四头肌,如B>AB为髌骨外侧移位距离,A为髌骨向上移位距离,即为阳性,髌骨外移,轨迹异常;8.髌骨加压研磨试验:病人俯卧,膝关节屈成90;,检查者将小腿用力下压,并且作内旋和外旋运动,使与关节面之间发生摩擦,若外旋产生疼痛,提示为内侧;此后将小腿上提,并作内旋和外旋运动,如外旋时引起疼痛,提示为内侧副;9.下蹲试验:病人由站立而下蹲,观察其双足与地面的关系;正常时两足跟离开地面,仅以两足尖着地;如做下蹲动作时,两足掌全部着地,与地面接触范围大,即为下蹲试验阳性; 临床意义本试验的目的主要是检查下肢姿势性肌张力情况;当肌张力减弱时,此试验阳性;可见于小脑疾患或脊髓后索病变,这是由于小腿三头肌肌张力低下跟腱松弛所致;试验压头实验:使患者头侧屈向患侧同时后仰,检查者用双手自患者头顶向下按压,诱发或加剧患侧肩部及上肢疼痛时为Spurling征阳性;常见于患者神经根型;11.臂丛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患者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则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12. 牵引试验:检查者一手托住患者下颌,另一手扶其枕部,然后慢慢抬升患者头部,根性症状缓解或减轻为阳性结果;13. 椎动脉扭转试验:患者取坐位,医生使其头后伸,并向侧方旋转,若出现眩晕、复视、恶心等症状为阳性;提示:颈椎病椎动脉型;14.“4”字试验:患者仰卧位,健肢伸直,患侧髋与膝屈曲,大腿外展、外旋将小腿置于健侧大腿上,形成一个“4”字,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下压患肢,出现疼痛为阳性;见于骶髂关节及髋关节内部有病变或内收肌有痉挛;阳性表明可能是由以下疾病引起:骶髂关节病变,症,,,及膝关节疾病等,15.髂骨分离试验:病人仰卧,用双手按住两髂前上棘,向两侧推骨盆,使之分离;若耻骨联合或骶髂关节有病,则该处产生疼痛;17.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为受刺激的表现;检查时嘱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医师一手置于膝关节上,使下肢保持伸直,另一手将下肢抬起;正常人可抬高70度以上,如抬高不到30度,即出现由上而下的,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见于、腰椎间盘突出或腰骶神经根炎等;此时医生将下肢下降5到10度,疼痛消失,再将极度背屈,若再次出现腰痛及下肢放射痛,此方法称直腿抬高加强试验18.股神经牵拉试验:患者俯卧,下肢伸直;医生一手压住患者腰骶部,另一手握住患侧踝部,或托住膝部,使患侧下肢向后过度伸展,若出现沿骨神经支配区放射性疼痛者阳性;临床意义:骨神经受压,用来诊断L3-4椎间盘突出;试验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检查是否存在过度脊柱前凸,检查者屈曲患者一侧髋关节至紧贴胸部,如果没有屈曲挛缩,则受试髋部仍位于检查床上;如果存在挛缩,则患者的患腿将要抬高,肌肉有牵张感;如果下肢被压至床上,则患者可呈现腰椎前凸增加;这个结果再次提示试验阳性;提示髋关节病变或腰大肌脓肿;征:肘关节半屈位,握拳,屈腕,伸肘,前臂旋前,如肱骨外上髁出现疼痛为阳性,提示肱骨外上髁炎.握拳尺偏试验令患者握拳,四指把拇指包于其内,固定其前臂,嘱其手内收,如腕桡骨茎突部出现疼痛即为阳性;提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骨科临床检查-

骨科临床检查-

(牵拉、侧挤压、回旋)
关节运动异常
肌肉痉挛:炎症、疼痛、受限、 中枢性、精神性(癔病) 关节挛缩:肌力失衡、瘢痕挛缩 关节强直:运动丧失 超常运动:韧带、关节囊、软骨、
Chacot关节
假关节活动:抗生素骨水泥垫旷置术后
活动与疼痛的关系
时间:休息不痛,活动痛—损伤 夜痛:肿瘤、结核 间歇性跛行:神经性/血管性 方向:全方位(关节内);
左腿伸直,右踝置左膝上,同时对左髂前上棘与右膝部加压, 致右侧骶髂关节疼痛
床边(Gaenslen)试验:仰卧位,屈左髋膝,
右侧置床边并超伸右髋,致右骶髂关节痛
股神经牵拉(Yoeman)试验:
跟臀(Ely)试验:
脊柱被动伸展试验:观察小儿脊 柱强直
髋关节疼痛特征
主诉膝部疼痛(牵涉痛) 夜痛(结核或一过性滑膜炎) 脊椎病变可有牵涉性髋痛 不同病变见于不同年龄
髋关节检查
髋部常见病的好发年龄
年龄(岁) 常见疾病
0- 2
2- 5
先天性髋脱位
髋关节结核
5-10
10-20 20-50 > 5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 股骨头骨骺滑脱 创伤或炎症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或骨折
髋关节承重机能试验(Trendelenburg征或单腿站立试验):
臀中肌麻痹、脱位、股骨颈骨折
旋转挤压试验 ( 改良 McMurray 征 ) : 平
卧位,医生左手扶膝上,右手握足跟,分别在内 收内旋、内收外旋、外展内旋及外展外旋4个方位 下进行屈伸检查,观察出现疼痛与弹响的位置
过伸试验:平卧位,一手按股骨远端,一
手抬起足跟,膝前缘疼痛示半月板前角损伤
过屈试验:平卧位,被动极度屈膝,出现

骨科医院适宜检验项目介绍

骨科医院适宜检验项目介绍
➢ 维生素D为脂溶性维生素,是固醇类衍生物 ➢ 已知的维生素D有多种,对人体健康密切的主要是D2和D3 ➢ 维生素D主要由人体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合成
维生素D合成:
25-羟基维他命D检测(Vit.D) 维生素D生理作用:
25-羟基维他命D检测(Vit.D) 维生素D缺乏作用疾病最新进展:
25-羟基维他命D检测(Vit.D)
骨科医院适宜检验项目介绍
骨伤科医院有 哪些项目可以
检测?

1 25-羟基维他命D(Vit.D)检测

2 生长激素(GH)检测
内 容
3 降钙素(CT)检测
4 甲状旁腺素(PTH)检测
5 人类白细胞抗原B27测定(HLA-B27) 6 降钙素原(PCT)检测
25-羟基维他命D检测(Vit.D) 维生素D定义:
➢ 降低: ✓ 垂体性侏儒症及其他原因所致的垂体前叶功能减低症。 ✓ 非垂体疾病所致GH值降低:肝硬化、垂体附近的脑肿瘤。
常见骨代谢检测项人类白细胞抗原B27测 定(HLA-B27)
流式细胞术
与强直性脊柱炎有高度的相关性
降钙素原(PCT)测定
甲状旁腺激素(PTH)测 定
降钙素(CT)测定
PCT
After P. Linscheid, Endocrinology 2003
连续监测PCT变化水平
PCT水平变化
临床意义
升高/持续较高 快速下降
炎症反应持续存在,提示治疗失败,死亡 风险增高
炎症反应得到控制,提示治疗有效,预后 良好
有意义的PCT下降水平:每天下降超过30%, 持续至少3天
PCT的临床解读
风湿3项(ASO、CRP、 RF)
免疫比浊法
降钙素原(PCT)检测

介绍骨科的血常规检查

介绍骨科的血常规检查

介绍骨科的血常规检查
骨科血常规检查是指对骨科患者采集的静脉血样本进行的常规实验室检查,目的是评估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的炎症或感染、了解血液细胞的数量和质量等。

下面是常见的骨科血常规检查项目:
1. 血红蛋白测定(Hb):测量血液中红细胞携氧能力的指标,用于评估贫血以及观察术后出血风险。

2. 红细胞计数(RBC):测量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用于评
估贫血和出血的状况。

3. 白细胞计数(WBC):测量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用于检
测感染和炎症的存在,高值可能暗示感染或炎症反应。

4. 血小板计数(PLT):测量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用于评估
凝血功能和检测出血倾向。

5. 血红蛋白浓度(Hct):血红蛋白的浓度指标,用于评估贫
血程度和血液稀释程度。

6.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衡量红细胞平均大小的指标,
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贫血。

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衡量红细胞平均含血
红蛋白量的指标,用于评估贫血的类型。

8.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衡量红细胞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的指标,用于评估贫血的类型。

9. 淋巴细胞计数(LYM%或LYM#):血液中淋巴细胞的数量或百分比,有助于评估免疫功能和炎症状况。

10.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或NEU#):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或百分比,用于评估感染和炎症的存在。

总之,通过骨科血常规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身体的整体状况,评估手术前后的风险和恢复情况,指导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措施。

骨科检查和评估方法

骨科检查和评估方法

骨科检查和评估方法骨科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涉及到骨骼、肌肉、关节等方面。

骨科检查和评估方法是骨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骨科检查和评估方法的基本概念、常用测试和临床意义。

一. 骨科检查和评估方法的基本概念1. 骨科检查骨科检查是指在临床诊断中,通过不同的检查方法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

骨科检查包括体格检查、病史询问、影像学检查等。

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医生通常会检查患者的姿势、步态、疼痛部位等。

在病史询问时,医生会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药物过敏史等信息。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以及放射学检查。

2. 骨科评估方法骨科评估方法是指对患者骨骼、肌肉、关节等方面进行评估的方法,用于确定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常用的骨科评估方法包括运动学评估、力学评估、肌力测试等。

二. 常用的骨科测试1. 骨折测试骨折测试是指通过不同的测试方法来检测骨折的存在和程度。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

2. 动作测试动作测试是指通过对患者进行不同动作的测试,来评估患者骨骼、肌肉、关节等方面的情况。

常用的动作测试包括前抬臂试验、SLR试验、柯克曼试验等。

3. 肌力测试肌力测试是指通过不同的测试方法来评估患者肌肉的力量和功能。

常用的肌力测试包括手握试验、雅克拉夫测试、哈姆斯测试等。

4. 运动学评估运动学评估是指通过对患者进行运动学测试,来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运动速度、运动精度等。

常用的运动学评估包括作业联盟评估、动作跟踪系统评估等。

5. 力学评估力学评估是指通过不同的测试方法来了解患者骨骼、肌肉、关节等方面的力学特性,包括弹性、刚度、阻尼等。

常用的力学评估方法包括力板评估、内窥镜评估等。

三. 骨科检查和评估方法的临床意义骨科检查和评估方法是骨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的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

通过动作测试和肌力测试等,可以评估患者肌肉、骨骼、关节等方面的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骨科物理检查及临床意义dxy版课件

骨科物理检查及临床意义dxy版课件
构。
定期检查
鼓励公众定期进行骨科 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
治疗骨科疾病。
THANKS
[ 感谢观看 ]
详细描述
观察肢体是否出现肿胀、畸形、皮肤 颜色改变、伤口等情况,以及关节活 动是否受限。
触诊
总结词
通过触摸检查患者骨骼、关节和肌肉,了解其质地、形状、活动度和是否存在异 常。
详细描述
触摸骨骼的完整性、关节的稳定性以及肌肉的质地和活动度,感受是否存在疼痛 或异常肿块。
听诊
总结词
通过听诊器听取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声音,了解其功能状态 和是否存在异常。
如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等。
手术治疗进展
微创手术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 的手术方式已经被微创手术所取 代。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
快等优点。
导航辅助手术
导航辅助手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 技术来辅助手术的方法。它可以 帮助医生更精确地进行手术,减
少手术时间和创伤。
人工关节置换术
对于一些严重的关节疾病,人工 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 法。目前的人工关节材料和技术 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使得手
目的
确定病变部位、判断病变性质、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物理检查的分类
一般检查
包括全身姿势、步态、皮肤感觉 、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等方面 的观察。
特殊检查
针对特定疾病或症状进行的专项 检查,如关节穿刺、神经传导速 度测定等。
物理检查的注意事项
遵循无创原则
在检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患者身体的创伤和不适感。
,以降低跌倒风险。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 练,如穿衣、洗漱、进食等,
以恢复自理能力。

骨科常用体格检查项目和意义

骨科常用体格检查项目和意义

骨科常用体格检查项目和意义脊柱特殊体检1.上臂牵拉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on sign:检查者一手扶患侧颈部,一手握患腕,向相反方向牵拉。

此时因臂丛神经被牵张,刺激已受压之神经根而出现放射痛、麻木感,为阳性,见于颈椎病。

2.椎间孔挤压试验(压头试验)Spurling sign: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检查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出现颈痛并向患手放射为阳性,见于颈椎病。

3.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sign及加强试验Bragard sign:患者仰卧、伸膝、被动抬高患肢。

正常人神经根有4mm滑动度,下肢抬高到60度~70度始感腘窝不适。

本症患者神经根受压或粘连使滑动度减少,抬高到60度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其阳性率约为90%。

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这时再被动背屈患肢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如又出现放射痛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4.健肢抬高试验(Fajersztajn征):直腿抬高健侧肢体时,健侧神经根袖牵拉硬膜囊向远端移动。

从而使患侧神经根也随之向下移动,当患侧椎间盘突出在神经根的腋部时,神经根向远端移动受到限制而引起疼痛。

如突出的椎间盘在肩部时则为阴性。

检查时病人仰卧,当健侧直腿抬高时,患侧出现坐骨神经痛者为阳性。

5.仰卧挺腹试验:病人仰卧,作挺腹抬臀动作,使臀部和背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坐骨神经痛者为阳性。

6.股神经牵拉试验:病人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上提伸直的下肢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时,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者为阳性。

此方法用于检查L2~3和L3~4椎间盘突出的病人。

7.屈颈试验(linder征):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两下肢伸直,此时坐骨神经已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然后向前屈颈而引起患侧下肢的放射疼痛为阳性。

骨盆特殊体检1.骨盆分离试验与挤压试验阳性:医生双手交叉撑开两髂嵴,此时两骶髂关节的关节面凑合得更紧贴,而骨盆的骨盆前环产生分离,如出现疼痛即为骨盆分离试验阳性。

骨科查体总结版

骨科查体总结版

1。

前屈旋颈试验:(Fenz sign)先令患者头颈部前屈,再左右旋转活动,若颈椎处出现疼痛即为阳性,提示颈椎骨关节病,表明颈椎小关节多有退行性病变。

2。

椎间孔挤压实验:(Spurling sign)患者头转向患侧并稍屈曲,检查者左手掌置于患者头顶,右手轻叩击掌背当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时,即为阳性。

提示有神经根性损害,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3.颈椎间孔分离试验:检查者一手托住患者颏下部,另一手托住枕部,然后逐渐向上牵引头部,如患者感到颈部和上肢的疼痛减轻,即为阳性。

该试验可以拉开狭窄的椎间孔,减少颈椎小关节周围关节囊的压力,缓解肌肉痉挛,减少神经经根的挤压和刺激,从而减轻疼痛。

4.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患者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作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则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

阿德森试验:患者坐位,用手指触摸患者的桡动脉,同时将其上肢外展后伸并外旋,然后嘱患者深吸气并把头部下颌向患侧旋转,若出现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并出现颈、肩、背疼为阳性。

常见于颈肋、前斜角肌综合症及胸廓出口综合征,也见于颈椎病、颈髓肿瘤及颈部肿瘤引起的臂丛神经受压1。

拾物试验用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脊柱功能障碍。

异常结果:患者先以一手扶膝、蹲下、腰部挺直地用手接近物品,屈膝屈髋而不弯腰的将物拾起,此即为拾物试验阳性.阳性者,表示患者脊柱有功能障碍,多见于脊椎病变如脊椎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脱出,腰肌外伤及炎症等。

2。

托马斯(Thomas)征患者仰卧,当患者双下肢放平到检查台上时,出现腰椎前突者为阳性。

又令患者双手紧抱住一侧屈膝的下肢,此时腰椎可贴到检查台,对侧下肢不能放平者,表示此侧有病变。

[临床意义] 阳性者,表示髋关节有屈曲挛缩,腰大肌脓肿,腰大肌挛缩变。

(1)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双手抱一侧膝关节,并尽力屈曲髋、膝关节,使大腿贴近腹壁,腰部贴于床面.再让患者伸直另一侧下肢.(2)正常反应:正常时可伸直另一侧下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常用化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一、血常规化验(正常标准)1、血细胞成人每立方毫米5000~10000;1~5岁儿童约为8000~110002、红细胞成人男性每立方毫米400~500万;成人女性350~450万;新生儿600~700万;两岁后逐渐下降3、血红蛋白成人男性13、5~15克%;女性12~14、5克%。

4.血沉:A、长管法,每小时儿童12毫米以下;成人男性15毫米以下;成人女性20毫米以下。

B、短管法,每小时儿童2~10毫米,成人男性0~8毫米,成人女性0~10毫米。

5.血小板:每立方毫米10~30万。

6.出血时间:1~5分钟。

7.凝血时间:A、试管法4~12分钟;B、毛细血管2~4分钟;玻片法2~8分钟。

8.蛋白质:总量6~7、5克%;白蛋白3、5~4、8克%;球蛋白2~3克%;白蛋白/球蛋白3、8~4、8克%。

9.葡萄糖:成人80~120毫克%;儿童80~100毫克%。

10.总胆固醇:成人100~230毫克%;6岁以上儿童130~200毫克%。

11.甘油三酯:比色法<5、45毫当量/升或40~150毫克%。

12.谷丙转氨酶:定量法2~40卡门氏单位。

13.肝功能:黄疸指数2~6单位;总胆红素0、1~1毫克%;麝香草酚浊度0~6 单位;硫酸锌浊度2~12单位。

二、血常规检查(常见表现及原因)1、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正常情况: (00、05-00、3)*109/L 增高: 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湿疹,寄生虫病,何杰金氏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阿狄森病病,西蒙病,席汉病、降低: 使用糖皮质激素,柯兴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

2、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情况: (00、5-1、5)% 增高: 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降低: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3、红细胞正常情况: 男性: (4-5) *1012/L; 女性: (3、5-4、5) *1012/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得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 贫血,出血。

4、血红蛋白正常情况: 男性: (120-150) g/L; 女性: (105-135) g/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得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 贫血,出血。

5、白细胞正常情况: (4-10)*109/L 升高: 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降低: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中性粒细胞正常情况: (50-70)% 增高: 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 病毒性感染6、嗜酸性粒细胞正常情况: (00、5-3)% 增高: 过敏性变态反应,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寄生虫感染; 降低: 伤寒, 副伤寒、糖皮质激素长期或大量用药后。

7、嗜碱粒细胞正常情况: (0-00、75)% 增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8、淋巴细胞正常情况: (20-30)% 增高: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 免疫缺陷。

9、单核细胞正常情况: (3-8)% 增高: 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10、血小板正常情况: (100-300)% 升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得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降低: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得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11、血沉正常情况: 男性: (0-15) mm/h; 女性: (0-20) mm/h 增快: 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减慢: 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12、出、凝血时间出凝血时间正常情况: 出血时间为2-6分钟,凝血时间为8-12分钟延长: 有以下三种情况:(1)、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基本正常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出血、凝血时间延长:维生素C缺乏症,高胆红素血症。

(3)、凝血时间延长,出血时间基本正常,血友病,XII因子缺乏症。

13、凝血酶原及凝血酶试验凝血酶原时间正常情况: (11-15)秒延长: 凝血因子I、II 、VII、或V缺乏14、凝血酶时间正常情况: (9-11)秒延长: 纤维蛋白原异常,使用肝素时缩短: 纤维蛋白原升高15、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情况: (40-100)秒延长: 凝血因子I、II、V、VII、IX、X、XI、XII缺乏,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增加16、凝血酶原消耗试验正常情况: 大于20-25秒缩短: 凝血因子VIII、IX、X、XI、XII减少,血小板减少17、凝血活酶生成试验正常情况: (4-6)分钟延长: 凝血因子VII、IX、XI、XII缺乏症,血小板无力症18、凝血因子第II因子正常情况: (80-120)%降低: 先天性低凝血酶原症,肝功能障碍,慢性肠炎。

19、第V因子正常情况: (75-120)%增高: 血栓症降低: 先天性第V因子缺乏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重症肝功能损害,中毒,血小板增多症。

20、第VII因子正常情况: (80-115)%增高: 血液凝固亢进状态; 降低: 先天性第VII因子缺乏症,严重肝功能损害,慢性肠炎等21、第VIII因子正常情况: (80-120)%降低: 血友病A,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纤熔亢进。

22、第IX因子正常情况: (80-120)%降低: 血友病B,肝功能损害,维生素K缺乏症,慢性肠炎。

23、第X因子正常情况: (80-115)%增高: 血液凝固亢进; 降低: 先天性第X因子缺乏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严重肝脏损害24、第XI因子正常情况: (80-120)%增高: 血液凝固亢进降低: 先天性第XI因子缺乏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严重肝脏损害25、第XII因子正常情况: (70-140)%降低: 先天性第XII因子缺乏症,肝功能损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三、血生化检查1、总胆红素正常情况: (5、1-17、1)umol/L 增高: 急、慢性肝炎,梗阻性黄疸,血色素沉着症,肝癌,胆结石,胆管炎,肝硬化,溶血性疾病。

2、间接胆红素正常情况: (1、7-13、7)umol/L 增高: 溶血性疾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3、直接胆红素正常情况: (0-3、4)ummol/L 增高: 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损害,肝癌,肝内结石,胆道阻塞、4、尿素氮正常情况: (1、79-7、14)mmol/L 增高: 高蛋白饮食,少尿,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痛风,多发性骨髓瘤,利尿剂,消化道出血、降低: 妊娠,低蛋白饮食、肝功能不全、5、肌酐(血清) 正常情况: 男性: (44、2-133) ummol/L; 女性: (70、7-106、1) ummol/L 增高: 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肢端肥大症,巨人症、降低: 肌营养不良症,尿崩症、6、肌酸正常情况: 男性: (12、96-38、1) ummol/L; 女性: (26、7-70、9) ummol/L 增高: 肌营养不良症,多发性肌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发热,妊娠,饥饿,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 甲状腺机能减退,使用苯丙酸诺龙等药物、7、尿酸正常情况: 男性: (150-420) umol/L; 女性: (90-357) umol/L 增高: 痛风,肾功能不全,子痫及妊娠期恶心呕吐,重症肝炎,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血液病、8、血清电解质及微量元素钠(Na) 正常情况: (134-143)mmol/L 增高: 呕吐、腹泻,多尿引起得水分不足,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肢端肥大症。

降低: 肾功能障碍,尿毒症,应用速尿等利尿剂,阿狄森病,21-羟化酶缺乏症,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性肝硬化。

钾(K) 正常情况: (3、3-5)mmol/L 增高: 少尿,阿狄森病,类癌综合征,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发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服用安体舒通、氨苯喋啶等利尿剂。

降低: 钾摄入不足、呕吐、腹泻导致钾得缺失,肾功能障碍,醛固酮增多症,柯兴综合征。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服用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

氯化物(Cl) 正常情况: (95-105)mmol/L 增高: 少尿,呼吸性碱中毒降低: 肾功能障碍,尿毒症,应用速尿等利尿剂,阿狄森病,21-羟化酶缺乏症,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性肝硬化。

钙(Ca) 正常情况: (2、25-2、75)mmol/L 增高: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骨肿瘤,应用维生素D过量。

降低: 手足搐搦症,甲状旁腺机能不全,维生素D缺乏症,骨质软化症,佝偻病,慢性腹泻,阻塞性黄疸,肾脏病,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磷(P) 正常情况: (00、97-1、6)mmol/L 增高: 肾功能不全,甲状旁腺机能低下,肿瘤骨转移,肢端肥大症,维生素D中毒,废用性骨萎缩。

降低: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肾小管功能不全,范可尼综合征。

铁(Fe) 正常情况: (9-27)umol/L 增高: 再生障碍性贫血,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降低: 缺铁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肾性贫血镁(Mg) 正常情况: (00、7-1、15)mmol/L 增高: 肾小球肾炎,少尿,肌无力症。

降低: 尿毒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使用利尿剂,妊娠。

铜(Cu) 正常情况: (11-22)umol/L 增高: 再生障碍性贫血,胆道感染,急性白血病,肝炎,缺铁性贫血,恶性肿瘤。

降低: 肝硬化,肝豆状核变性,肾功能障碍。

锌(Zn) 正常情况: (7、65-22、95)umol/L 增高: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甲状腺机能亢进,放疗后,原发性高血压。

降低: 肢端性皮炎,肝炎,肝硬化,肝癌及其她恶性肿瘤,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

四、血清酶检查1、谷丙转氨酶SGPT 正常情况: (15-40)u/ml 增高: 肝炎,脂肪肝,肝脏肿瘤,肝硬化,溶血性疾病,心肌梗塞,肌肉病变、2、5-核苷酸酶(5-NT ) 正常情况: (2-17)u/ml 增高: 阻塞性黄疸,肝癌3、LDH 正常情况: (225-540)u/dl 增高: 心肌梗塞,血液病,肌病,肾脏病,肿瘤,肝脏病4、LDH1 正常情况: (24-34)% 增高: 心肌梗塞,溶血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肌营养不良,肝硬化,肾肿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