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天性与行为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学生天性与规范学生行为

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不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

善于保护好孩子天性的老师,才是真正优秀的老师。孩子的天性若能得到好好保护,将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比如以下天性:活泼好动,无所害羞,无所顾忌,敢想敢说敢做,好奇心,兴趣爱好等等。

如果孩子的天性受到压抑或扼杀,那将是孩子一生中莫大的不幸和悲哀。

看看这样的情形:低年级的孩子大都天真活泼,课堂上表现出气氛活跃,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无所害羞,无所顾忌,敢想敢说敢做。然而,到了中高年级,有的班级的孩子则变了,变得内向害羞了,变得胆小顾忌了。课堂上表现出死气沉沉,很多孩子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了,不爱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课外也表现出内心较为封闭,不善与他人交流。孩子发生这样反常的变化,一方面,固然与其性格的自然变化有一定关系,但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老师不善保护孩子的天性,以及压抑或扼杀孩子的天性造成的。

随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大,孩子需要理解她们周围世界的规则,她们需要别人对她们的期待;她们和别人怎么相处;她们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她们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她们需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规则在孩子“学习——发现”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因此,正确处理好保护孩子天性与规范其行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是,确实我们不得不去探究的课题。

对于这一课题,有一下几点拙见:

首先,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先前我只是告诉女儿,“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并没有对她表达出来;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我想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的。在教学过程中孩子充分发挥天性的同时,也要学会关注,什么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也要给学生明确的信号,告诉孩子们底线在哪里。

第二,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如果我们大人说些“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样的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既然我生下来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要改的?”所以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孩子天性里都有调皮、不懂事、贪玩等这些特点,在不违背大是大非的前题下,教师应该适当的宽容。

第三,惩罚一定要及时。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她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如果父母的话对孩子是个不切实际的“威胁”,这个威胁对孩子不起什么警告作用;立规矩的时候最好能把孩子不遵守规矩的后果明确告诉她。比如,孩子吃饭磨时间,妈妈一起床就要告诉她:30分钟吃完,否则端走。吃饭中途,可以提醒她一次,告诉还有多长时间。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比如按时吃完,给点奖励。不按时吃完,取消某个优惠。这些都是针对孩子爱忘、不上心的天性的,通过反复的刺激,以加深孩子对正确行为的记忆。

第四,给孩子树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她遵守,反而会让她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她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她的态度,却会让她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实在复杂或者讲不明白的道理,应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这是咱们家规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第五,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

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所有的规矩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父母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第六,规矩不是绝对不能够打破的,在孩子的要求下,偶然“放宽政策”——比如,以零食代替正餐、中午看一场电视、晚睡一个小时,等等——会减轻压力,让孩子更加自觉地遵守规矩。相信孩子,不要以为偶然的一次“放纵”就会养成什么坏习惯(从数学角度来看,一次不足以称为习惯;习惯是多次积累的后果)。有些事情,可以放手让孩子亲自体会一下"放纵”的后果。有些事情,规劝不管用,就换一种办法,不一定正面要求。

第七,不要以成年人的行为准则来规范约束孩子,不要把孩子的一些淘气行为统统斥责为“犯错误”。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我想,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不要时时处处紧绷着阶级斗争的弦,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生怕有什么差池。而更多的想想什么是孩子的天性,既然是天性,是否应该多些包容和理解呢。大的规矩有了,小处不妨宽松一些。苛求完美只会把你变成碎嘴婆子,唠唠叨叨,没完没了,让孩子心烦意乱,你说什么她们都听不进去。你对她的规范越精简,起的作用越大。

我们总有犯错误的时候,在管理孩子的时候,常常不知怎么办。不过也许让孩子和我们渐渐建立有秩序的规则,尊重孩子的天性,这一点对孩子和我们都有益。

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被父亲从“淘气包”调教成主持人,得益于父亲善于保护孩子的天性。小时候,撒贝宁是远近闻名的淘气包,打台球、赌钱、抽烟……无所不会。父亲没有放弃,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坚持保护好孩子的天性。父亲用心良苦,引导撒贝宁从放弃学唱歌到坚持下去,从一般初中考上重点高中。1994年,撒贝宁作为文艺特长生被北大法律系录取。

到了大学,他已过了顽皮的年龄,当然不再淘气,而当年一直被父亲小心呵护的活泼好动的天性则保留了下来。他成了学校里的活跃分子,各类活动都尽量参加,特别是演讲比赛几乎场场不落,被人戏称为“演讲专业户”。撒贝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