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SA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
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
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美国感染性疾病协会(IDSA)制订,2004年发表目的制订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和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建议。
细菌性脑膜炎病人在发病的初始阶段,一般先在基层医疗单位或急诊科接受治疗,通常在感染科医生、神经内科专家、神经外科专家的会诊指导下进行。
与其它许多感染性疾病相比,细菌性脑膜炎的抗微生物治疗的依据不是来源于按照随机前瞻双盲设计的临床实验,最早的治疗依据多从实验动物感染模型获得。
经常使用的实验动物模型是兔子,将其麻醉后置于实验台上,小脑延髓池穿刺以便获得CSF,先取得常规CSF标本,然后注入微生物。
CSF标本要进行白细胞计数、生化检查、CSF抗菌药物浓度测定。
同时研究:脑膜炎对药物穿透屏障的影响,药物在脓性CSF中的抗菌效果评价(以杀菌速率表示),药物在CSF中的药效学等。
通过这些动物实验得到的结果,临床选用对细菌性脑膜炎有效的药物进行试验。
在本指南中,我们推荐了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建议的分类和分级(强烈程度和可靠性)见表1。
指南于2004年5月发表。
表1 IDSA-USPHSGS临床指南提供建议的分类和分级分类与分级定义建议强烈程度A充分的证据支持采纳此建议,此建议应该采纳B相对充分的证据支持采纳此建议,此建议通常应该采纳C支持此建议的证据不很充分,此建议可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纳,为非强制性的D相对充分的证据支持不可采纳此建议,此建议通常不应该采纳E充分的证据支持不可采纳此建议,此建议不应该采纳依据的可靠性Ⅰ依据来源于1个以上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实验Ⅱ依据来源于1个以上经过良好设计的临床实验,但实验不是按随机原则设计的;或来源于大样本或病例对照的分析研究(最好是多中心的);或来源于多个时间段;或来源于结论明确的无对照实验Ⅲ权威专家的观点;以临床经验为基础;描述性研究或论文;专家委员会的报告初始治疗方法对疑为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初始处理措施包括对脑膜炎症状的尽早识别、快速诊断以及及时的抗菌治疗和辅助治疗。
美国感染病学会颅内感染性脑室炎和脑膜炎治疗指南中文版
《2017年美国感染病学会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治疗指南》解读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是神经外科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转归。
虽然大多数患者住院期间即急性起病,但仍有少数在离院后甚至数年方发生迟发性感染。
迄今为止,神经内、外科对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的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为解决临床诊疗中的诸多问题,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于2017年发布了《2017年IDSA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以循证医学为依据,涉及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对提高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结合国内新近发表的相关文献解读如下,供医务人员参考。
一、证据来源等级和推荐力度1.证据等级:利用IDSA设计的“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进行评价,并以此系统评价推荐力度。
医学证据依据其最终可信度分为低、中和高。
2.推荐力度:应用GRADE系统权衡证据的等级、风险获益比、患者价值观以及费用等多种因素,将推荐力度分为弱和强。
二、主要病因分析1.脑脊液分流术:脑脊液分流管可长期留置体内,头端可置于侧脑室、硬膜下腔、囊肿腔以及腰大池,尾端可置于腹腔、胸腔以及血管腔。
其手术相关感染发生率为2.8%~14%,大多数文献报道中,这一数值低于4%。
感染途径主要包括:细菌定植分流管、经分流管尾端逆行感染至头端、经皮肤感染和血行感染。
2.脑脊液引流术:脑脊液引流管头端可置于侧脑室、硬膜下腔、囊肿腔或腰大池,通常需要在皮下潜行一段距离,尾端接液体收集装置,可用于引流、监测颅内压或注射药物。
文献报道,脑室外引流感染的发生率为0%~22%,每天引流感染率增加约1%,长时间引流(>5d)是继发感染的重要原因。
腰大池引流的感染率可达5%。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通过严格的管理措施,使得腰大池引流的感染率下降至0.8%。
这些措施包括不进行脑脊液采样监测、引流不超过5d、断开或受损的引流管需要重新连接时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引流管连接断开或受损2次后即拔除。
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doc
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doc
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
.美国传染病协会(IDSA)制定的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
在XXXX发表的地塞米松治疗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意义是什么?一些疑似或确诊为细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应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
其早期基础来自动物感染模型。
试验表明,蛛网膜下腔的炎症反应是细菌性脑膜炎发病过程中导致损伤和死亡的主要因素。
炎症反应的减少可有效改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如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脑水肿、颅内压升高、脑血流量减少、脑血管炎症和神经损伤。
在这些试验的基础上,已经进行了许多临床试验来评价地塞米松治疗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有效性。
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
1.并非所有测试都有安慰剂对照;
2.已经使用了不同的抗菌药物(有些不适合治疗细菌性脑膜炎);
3.地塞米松与第一剂抗菌剂的给药间隔不同;
4.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
为了安全起见,这些数据是根据病人的年龄来分析的。
只有一个已发表的新生儿实验评估了地塞米松对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影响。
这项随机(但非安慰剂对照)试验对52名足月新生儿进行,他们在首次使用抗菌药物前10-15分钟服用地塞米松。
治疗组死亡率为22%,对照组死亡率为28%(P=0.87)。
在随后的2年随访检查中,地塞米松治疗组中枢性后遗症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为39%。
这项研究规模小,缺乏说服力。
目前,关于地塞米松是。
IDSA隐球菌病治疗实践指南解读
idsa隐球菌病治疗实践指南解读汇报人:日期:•引言•指南主要内容概述•指南解读目录•指南实践建议•总结与展望01引言背景介绍感染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死亡。
现有的治疗指南多数由权威医学机构发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隐球菌病是一种严重的真菌感染,主要影响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如癌症患者、艾滋病人等。
该指南适用于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包括但不限于癌症患者、艾滋病人等。
对于免疫系统正常的人,该指南不适用。
指南的适用范围02指南主要内容概述患者出现持续发热、咳嗽、乏力、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可能是隐球菌感染的迹象。
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脑脊液等样本进行培养和检测,可以确诊隐球菌感染。
X光、CT等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肺炎等症状。
03诊断方法0201首选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等,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抗真菌药物治疗对于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等疾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清除病灶,提高治愈率。
手术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发热、咳嗽等症状,采取对症治疗,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支持治疗治疗方案提高公众对隐球菌感染的认识,避免接触传染源,加强个人卫生习惯。
预防措施加强卫生宣教鼓励接种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免疫接种对于公共场所、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应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减少病菌传播。
环境消毒03指南解读实验室检查通过采集血液、脑脊液等样本进行培养和抗原检测,以确诊隐球菌感染。
临床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畏寒、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
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检查可发现脑部病变部位和范围。
诊断解读首选抗真菌药物如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等进行抗真菌治疗。
抗真菌药物对于脑部隐球菌感染,可考虑手术切除病灶,以减轻症状和防止病情恶化。
手术干预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感染能力。
免疫治疗治疗解读避免与患有隐球菌病的人接触,减少感染机会。
IDSA 隐球菌指南-中文
EM
All rights reserved. Beijing EMD China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Ltd and its affiliated company Beijing EMD China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Shanghai Branch) Ltd (“EMD”) have obtained the permission of Springer Healthcare Ltd. to translate, produce and distribute or cause to be distributed this specific article in Chinese language. No part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reproduced, electronically or mechanically, including photocopying, resending or in any information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by any means, without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Springer Healthcare Ltd. and EMD. Although great care has been taken in compiling the content of this material, Springer Healthcare Ltd. and EMD are not responsible or in any way liable for the accuracy of the information, for any errors, omissions or inaccuracies, or for any consequences arising therefrom. Approved product information should be sought before prescribing. 本资料版权所有,经Springer Healthcare Ltd授权北京华夏新力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及其附 属公司北京华夏新力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EMD”)翻译、制作、分发或 安排分发此篇文章。未经Springer Healthcare Ltd及EMD书面同意,严禁以任何语言、任何形 式或途径复制本刊内容,包括利用电子、机械、影印等方式对此出版物文字或插图作全部或 部分之抄袭、复制或传播;或将此出版物储存于任何检索库存系统内。 本资料经精心编撰,但对资料所存在的错误、遗漏、不准确,以及由此所致之任何后果, Springer Healthcare Ltd及EMD毋须承担任何责任。开具处方前,请查询有关的处方资料。
(完整版)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诊疗指南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诊疗指南【概述】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引起脑膜、脊髓膜和脑脊液化脓性炎性改变,又称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多种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肺炎链球菌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脑膜炎双球菌或脑膜炎奈瑟菌(nisseriameningitidis) 为最常见的引起急性脑膜炎者。
【临床表现】(一)一般症状和体征呈急性或暴发性发病,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和中耳炎等其他系统感染。
患者的症状、体征可因具体情况表现不同,成人多见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畏光、颈强直、 Kemig征和 Brudzinski征等,严重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精神混乱或昏迷。
患者出现脑膜炎症状前,如患有其他系统较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并已使用抗生素,但所用抗生素剂量不足或不敏感,患者可能只以亚急性起病的意识水平下降作为脑膜炎的唯一症状。
婴幼儿和老年人患细菌性脑膜炎时脑膜刺激征可表现不明显或完全缺如,婴幼儿临床只表现发热、易激惹、昏睡和喂养不良等非特异性感染症状,老年人可因其他系统疾病掩盖脑膜炎的临床表现,须高度警惕,需腰椎穿刺方可确诊。
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可出现暴发型脑膜脑炎,是因脑部微血管先痉挛后扩张,大量血液聚积和炎性细胞渗出,导致严重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
暴发型脑膜炎的病情进展极为迅速,患者于发病数小时内死亡。
华一佛综合征(Watcr-hoLlse— Friderichsen syndrome) .发生于 10%~20%的患者,表现为融合成片的皮肤淤斑、休克及。
肾上腺皮质出血,多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皮肤淤斑首先见于手掌和脚掌,可能是免疫复合体沉积的结果。
(二)非脑膜炎体征如可发现紫癜和淤斑,被认为是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疾病的典型体征,发现心脏杂音应考虑心内膜炎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特别是血培养发现肺炎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时更应注意:蜂窝织炎,鼻窦炎,肺炎,中耳炎和化脓性关节炎;面部感染。
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doc
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美国传染病协会(IDSA)制定的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
在XXXX发表的地塞米松治疗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意义是什么?一些疑似或确诊为细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应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
其早期基础来自动物感染模型。
试验表明,蛛网膜下腔的炎症反应是细菌性脑膜炎发病过程中导致损伤和死亡的主要因素。
炎症反应的减少可有效改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如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脑水肿、颅内压升高、脑血流量减少、脑血管炎症和神经损伤。
在这些试验的基础上,已经进行了许多临床试验来评价地塞米松治疗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有效性。
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1.并非所有测试都有安慰剂对照;2.已经使用了不同的抗菌药物(有些不适合治疗细菌性脑膜炎);3.地塞米松与第一剂抗菌剂的给药间隔不同;4.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
为了安全起见,这些数据是根据病人的年龄来分析的。
只有一个已发表的新生儿实验评估了地塞米松对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影响。
这项随机(但非安慰剂对照)试验对52名足月新生儿进行,他们在首次使用抗菌药物前10-15分钟服用地塞米松。
治疗组死亡率为22%,对照组死亡率为28%(P=0.87)。
在随后的2年随访检查中,地塞米松治疗组中枢性后遗症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为39%。
这项研究规模小,缺乏说服力。
目前,关于地塞米松是否用于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数据还不充分。
其早期基础来自动物感染模型。
试验表明,蛛网膜下腔的炎症反应是细菌性脑膜炎发病过程中导致损伤和死亡的主要因素。
炎症反应的减少可有效改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如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脑水肿、颅内压升高、脑血流量减少、脑血管炎症和神经损伤。
在这些试验的基础上,已经进行了许多临床试验来评价地塞米松治疗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有效性。
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1.并非所有测试都有安慰剂对照;2.已经使用了不同的抗菌药物(有些不适合治疗细菌性脑膜炎);3.地塞米松与第一剂抗菌剂的给药间隔不同;4.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
IDSA治疗指南解读
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或穿刺 物直接镜检到菌丝,需要伴随组 织损伤
培养到霉菌,并且伴随临床或影 像学的感染相关异常。除外支气 管肺泡灌洗液、鼻窦、尿液样本
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或穿刺物直接 镜检到酵母细胞(不包括黏膜组织)
培养到酵母菌,并且伴随临床或影像学 的感染相关异常(样本放置24h之内)
CNS感染: 具有以下2点之一
影像学局限性病变
CT或MRI显示脑膜炎
播散性念珠菌病: 2周内发现念珠菌血症,并伴有以下2点之一
肝、脾小脓肿
视网膜分泌物
CID 2008; 46:1813–21
临床诊断标准(三) -微生物因素
直接检测 (细胞学、镜检或培养) 样本: 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支气管刷、鼻窦吸出物 若反复培养阳性或检测到霉菌相关元素则预示霉菌感染
唑、、米卡芬净(B-II) ➢ L-AmB 3-5mg/kg/d,卡泊芬净70mg/d1 然后50mg/d,
泊沙康唑200mg qid,稳定后400mg bid,伊曲康唑根据剂型使用 不同剂量,米卡芬净100-150mg/d
CID 2008:46(1 February)327-360
曲霉经验治疗
首选推荐: L-AMB 卡泊芬净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L-AMB 3mg/kg/d,卡泊芬净70mg/d1 然后50mg/d,伊曲康唑200mg/d IV或200mg bid,伏立康唑6mg/kg IV q12h for d1, followed by 3mg/kg IV q12h或200mg bid
预防治疗
➢ SOT: 氟康唑、L-AmB ➢ ICU: 氟康唑(B-I) ➢ 化疗伴粒缺: 氟康唑、泊沙康唑(A-I)、卡泊芬净(B-II) ➢ 干细胞移植伴粒缺: 氟康唑、泊沙康唑、米卡芬净(A-I)
2017IDSA医疗相关脑室炎和脑膜炎临床实践指南
2017IDSA医疗相关脑室炎和脑膜炎临床实践指南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IDSA)标准和实践指南委员会与其他组织合作,召集了一个由10名专家组成的医疗相关脑室炎和脑膜炎专家小组。
该小组代表了感染性疾病领域的儿科和成人专家,代表了管理医疗相关脑室炎和脑膜炎的其他组织(美国神经病学学会、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和神经危重病护理协会)的成员。
该小组复习了文献综述、评论文章和书籍章节,评估了证据并起草了推荐意见。
问题由小组成员审查和批准。
根据在下列手术或下列情况下可能发生医疗相关脑室炎和脑膜炎的特定人群,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分类:脑脊液分流术、脑脊液引流、鞘内输液泵植入,植入深部脑刺激部件,以及普通神经外科手术和头部外伤。
推荐意见后面是推荐强度和支持推荐意见的证据质量。
然而,许多推荐意见都是基于专家的意见,因为没有精确的临床数据。
这些指南代表了一个实用和有用的方法,以帮助执业临床医生管理这些挑战性感染。
摘要:脑膜炎不仅可以在社区环境中发病,还可能与各种侵袭性手术或头部创伤有关。
后者通常被归类为医院内脑膜炎,因为不同谱系的微生物(即耐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和葡萄球菌)更可能是致病菌,并且不同的致病机制与该疾病的发展相关。
尽管这些患者中有许多在住院期间出现临床症状,但出院后甚至多年后可能会出现脑室炎和脑膜炎。
因此,我们更喜欢“医疗相关的脑室炎和脑膜炎”这个术语,更能代表导致这些严重疾病的各种机制(包括放置设备)。
关于医疗相关脑室炎和脑膜炎的评估,诊断和管理的推荐意见总结如下,特别针对这些因素相关的感染,包括脑脊液分流,脑脊液引流,鞘内药物(例如巴氯芬)治疗,深部脑刺激部件,和神经外科手术和头部创伤。
这些感染可能难以诊断,因为脑脊液参数的变化通常很细微,因此很难确定异常是否与感染有关,是否与置入物或神经外科手术有关。
我们的许多推荐意见都是基于专家意见,因为没有精确的临床数据,并且进行临床试验以回答其中一些问题的可能性很低。
2023成人社区获得性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德国指南
2023成人社区获得性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德国指南急性细菌性脑膜炎仍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大部分患者预后不良。
早期识别疑似患者,快速检查以及早期开始使用抗生素治疗已被证明是影响结局的关键因素。
近期,德国成人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发布,关于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程及并发症,指南主要提出以下建议。
1、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症状是:头痛、假性脑膜炎、发热和意识受损。
如出现上述症状,建议考虑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缺少个别主要症状不能排除细菌性脑膜炎。
在欧洲成人社区获得性急性细菌性脑膜炎中,应考虑的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2、诊断如果怀疑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我们建议确定(i)脑脊液细胞计数和细胞分化,(ii)脑脊液蛋白,(iii)脑脊液乳酸或脑脊液/血清葡萄糖比值。
鉴别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一个有用参数是血清降钙素原,在急性细菌性脑膜炎中几乎总是升高。
如果怀疑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建议测定血清降钙素原。
对于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体诊断,建议进行革兰氏染色,并尝试从脑脊液培养中鉴定病原体。
也推荐进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多重PCR检测不能取代其他标准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革兰氏染色以及培养病原菌鉴定及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建议所有疑似细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在开始抗生素治疗前至少进行2组血培养(每组包括一个需氧和一个厌氧培养皿I3、影像学检查在疾病的初期,如果临床怀疑颅内压升高,推荐颅脑CT(CCT)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如果临床症状不能通过CT影像学表现解释,或在抗生素治疗期间出现临床恶化,或CT表现不清楚感染的主要病灶,建议进行脑部MRI检查。
4、补充检查建议患者在入院后尽快进行耳鼻喉科检查。
5、病程及并发症由于颅内和全身并发症的频繁发生,建议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在疾病的初始阶段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
在意识明显受损的情况下,建议在具有治疗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经验的重症监护病房进行。
IDSA成人及儿童MRSA感染治疗指南
手术治疗
清创术
对于MRSA感染形成的脓肿、溃疡等,需要进行清创术,以清除坏死组织和 脓液。
截肢术
对于MRSA感染导致肢体坏死或感染难以控制的情况,可能需要截肢术。
非手术治疗
免疫治疗
使用免疫调节剂或免疫球蛋白等,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抵 抗力。
支持治疗
给予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支持治疗,以维持机体 基本生命活动。
对于新药的开发和老药新用等 研究方向,仍需进一步探索以 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 产生。
对未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建议
鼓励开展大规模、设计严谨的临 床试验,以评估现有药物和新型
治疗手段的效果。
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研究资源和 数据,以便更有效地应对MRSA
感染的挑战。
提高公众对MRSA感染的认识和 预防意识,通过加强卫生习惯、 减少抗生素滥用等措施来降低感
耐药性MRSA感染是指对一种或多种 抗菌药物耐药的MRSA感染,治疗难 度较大,需要采用多种抗菌药物联合
治疗。
根据IDSA成人及儿童MRSA感染治疗 指南,对于多重耐药的MRSA感染, 推荐使用万古霉素、达托霉素、替考
拉宁等糖肽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 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并根据细 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合并症的治疗
MRSA感染常伴有其他疾病或并发症,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等,这 些合并症会影响MRSA感染的治疗效果。
根据IDSA成人及儿童MRSA感染治疗指南,对于伴有合并症的MRSA感染,需要同时治疗 合并症,以增强治疗效果。
如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至正常范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要给予平喘、化痰等治 疗,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
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美国感染性疾病协会(IDSA)制订,2004年发表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辅以地塞米松治疗有何意义?某些怀疑或证实细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应考虑辅以地塞米松治疗。
其早期依据来源于动物感染模型,试验表明细菌性脑膜炎发病过程中,蛛网膜下腔的炎症反应是导致损伤和死亡的主要因素。
炎症反应的减弱可有效改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病理生理学改变,例如通过炎症细胞因子介导的脑水肿、颅内压升高、脑血流减少、脑血管炎以及神经损害等。
在这些试验基础上,开展了许多临床试验来评估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辅以地塞米松治疗的有效性。
试验在以下几方面存在差异:1.不是所有试验都有安慰剂对照;2.应用了不同的抗菌药(有些不适用于治疗细菌性脑膜炎);3.地塞米松与第一剂抗菌药给药间隔不同;4.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
为慎重起见,根据患者年龄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
新生儿仅1篇已发表的试验评估了地塞米松对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作用。
这个随机的(但不是安慰剂对照的)试验对象是52例足月新生儿,在应用第一剂抗菌药物前10~15分钟给予地塞米松。
治疗组死亡率为22%,对照组为28%(P=0.87)。
在以后的2年随访检查中,地塞米松治疗组出现中枢后遗症为30%,对照组为39%。
这项研究规模小且说服力不足。
目前,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是否应用地塞米松的资料尚不充分。
(C-Ⅰ)婴幼儿评估地塞米松治疗婴幼儿细菌性脑膜炎疗效的临床试验有15篇发表。
其中3篇是回顾性研究。
其余的为随机前瞻性实验,除1例外都是安慰剂对照的。
一项应用META分析法的临床研究分析了1988~1996年间发表的研究文章,研究认为,在抗菌治疗开始前或同时给予地塞米松(0.15mg/kg,q6h,2~4d),对小儿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有肯定疗效,对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可能有效。
突出疗效是保护患者的听力。
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脑膜炎,应用地塞米松可明显减少听力损害。
而对于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地塞米松早期应用仅提示可一定程度上预防听力严重丧失。
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细菌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了解其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首先,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通常需要住院进行。
一旦怀疑或确诊为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会被迅速收入病房,以便密切监测病情和进行有效的治疗。
在治疗细菌性脑膜炎时,抗生素的应用是关键。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可能的致病菌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万古霉素等。
这些抗生素能够有效地杀灭细菌,控制感染。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必须足够,以确保彻底清除细菌,防止病情复发。
一般来说,抗生素的治疗需要持续至少 10 到 14 天,甚至更长时间,具体取决于患者的恢复情况。
除了抗生素,对症治疗也非常重要。
比如,很多患者会出现发热的症状。
医生会通过物理降温(如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或药物降温(如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方法来控制体温,因为过高的体温可能会对大脑造成损害。
头痛是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常见的不适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给予止痛药物来缓解疼痛,让患者能够相对舒适地接受治疗。
有些患者会因为脑膜炎而出现颅内压升高的情况。
这时,医生会使用甘露醇等药物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的发生。
另外,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也是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患者可能会出现呕吐、高热等症状,导致身体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因此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适当的水分、钠、钾等物质,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进行密切监测。
通过定期的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检查等,了解大脑的功能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如癫痫发作。
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治疗措施。
例如,进行脑脊液引流,以减轻颅内压力和清除感染的脑脊液。
在支持治疗方面,患者的营养支持也不能忽视。
由于疾病的消耗和治疗的影响,患者的身体需要足够的营养来恢复。
IDSA医疗相关性脑膜炎和脑室炎
行业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PPT教程: Excel教程: PPT课件下载: 试卷下载:
PPT论坛:
目录
CONTENTS
01 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
炎
02 抗菌药物治疗策略 03 预防感染的最佳措施 04 总结
05 参考文献
1
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
颅内感染性疾病
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归因病死率可达15%-30%。
首选方案
次选方案
萘夫西林或苯唑西林 (强,中)
万古霉素(弱,中)
万古霉素(强,中)
如果万古霉素最小抑菌 浓度(MIC)≥ 1 μg/ mL,应考虑可替代的 抗菌药物(强,中)
推荐类似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治疗方案且基于体 外药敏试验结果(强,中)
利福平联合其它抗菌药 物治疗葡萄球菌性脑室 炎和脑膜炎(弱,低)
头孢吡肟,头孢他 有体外活性的氨曲南
啶或美罗培南(强, 或氟喹诺酮类药物
中)
(强,中)
根据药敏,若对美罗培南敏感,可选用 (强,中)
治疗耐药的革兰氏阴性菌感 染时延长美罗培南输注时间 (单次给药时间> 3 h)也 许有效(弱,低)。
不动杆菌属菌种 其他肠杆菌科细菌
美罗培南(强,中) 多粘菌素(通常为甲 磺酸盐)或者多粘菌 素B
颅内感染病原学
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2017年)
本指南指出脑脊液引流或分流术后最常见的感染致病 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尤其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 希菌、肠杆菌、柠檬酸杆菌、沙雷氏菌属、铜绿假单 胞菌等)。
2
抗菌药物治疗策略
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抗菌治疗策略 抗生素 早期 足量 足疗程 多途径 (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相结合)
美国感染病学会颅内感染性脑室炎和脑膜炎治疗指南中文版
《2017年美国感染病学会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治疗指南》解读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是神经外科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转归。
虽然大多数患者住院期间即急性起病,但仍有少数在离院后甚至数年方发生迟发性感染。
迄今为止,神经内、外科对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的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为解决临床诊疗中的诸多问题,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于2017年发布了《2017年IDSA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以循证医学为依据,涉及医疗相关性脑室炎和脑膜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对提高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结合国内新近发表的相关文献解读如下,供医务人员参考。
一、证据来源等级和推荐力度1.证据等级:利用IDSA设计的“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进行评价,并以此系统评价推荐力度。
医学证据依据其最终可信度分为低、中和高。
2.推荐力度:应用GRADE系统权衡证据的等级、风险获益比、患者价值观以及费用等多种因素,将推荐力度分为弱和强。
二、主要病因分析1.脑脊液分流术:脑脊液分流管可长期留置体内,头端可置于侧脑室、硬膜下腔、囊肿腔以及腰大池,尾端可置于腹腔、胸腔以及血管腔。
其手术相关感染发生率为2.8%~14%,大多数文献报道中,这一数值低于4%。
感染途径主要包括:细菌定植分流管、经分流管尾端逆行感染至头端、经皮肤感染和血行感染。
2.脑脊液引流术:脑脊液引流管头端可置于侧脑室、硬膜下腔、囊肿腔或腰大池,通常需要在皮下潜行一段距离,尾端接液体收集装置,可用于引流、监测颅内压或注射药物。
文献报道,脑室外引流感染的发生率为0%~22%,每天引流感染率增加约1%,长时间引流(>5d)是继发感染的重要原因。
腰大池引流的感染率可达5%。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通过严格的管理措施,使得腰大池引流的感染率下降至0.8%。
这些措施包括不进行脑脊液采样监测、引流不超过5d、断开或受损的引流管需要重新连接时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引流管连接断开或受损2次后即拔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DSA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美国感染性疾病协会(IDSA)制订,2004年发表目的制订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和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建议。
细菌性脑膜炎病人在发病的初始阶段,一般先在基层医疗单位或急诊科接受治疗,通常在感染科医生、神经内科专家、神经外科专家的会诊指导下进行。
与其它许多感染性疾病相比,细菌性脑膜炎的抗微生物治疗的依据不是来源于按照随机前瞻双盲设计的临床实验,最早的治疗依据多从实验动物感染模型获得。
经常使用的实验动物模型是兔子,将其麻醉后臵于实验台上,小脑延髓池穿刺以便获得CSF,先取得常规CSF标本,然后注入微生物。
CSF标本要进行白细胞计数、生化检查、CSF抗菌药物浓度测定。
同时研究:脑膜炎对药物穿透屏障的影响,药物在脓性CSF中的抗菌效果评价(以杀菌速率表示),药物在CSF中的药效学等。
通过这些动物实验得到的结果,临床选用对细菌性脑膜炎有效的药物进行试验。
在本指南中,我们推荐了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建议的分类和分级(强烈程度和可靠性)见表1。
指南于2004年5月发表。
表1 IDSA-USPHSGS临床指南提供建议的分类和分级分类与分级定义建议强烈程度A充分的证据支持采纳此建议,此建议应该采纳B相对充分的证据支持采纳此建议,此建议通常应该采纳C支持此建议的证据不很充分,此建议可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纳,为非强制性的D相对充分的证据支持不可采纳此建议,此建议通常不应该采纳E充分的证据支持不可采纳此建议,此建议不应该采纳依据的可靠性Ⅰ依据来源于1个以上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实验Ⅱ依据来源于1个以上经过良好设计的临床实验,但实验不是按随机原则设计的;或来源于大样本或病例对照的分析研究(最好是多中心的);或来源于多个时间段;或来源于结论明确的无对照实验Ⅲ权威专家的观点;以临床经验为基础;描述性研究或论文;专家委员会的报告初始治疗方法对疑为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初始处理措施包括对脑膜炎症状的尽早识别、快速诊断以及及时的抗菌治疗和辅助治疗。
婴幼儿处理步骤见图1,成人处理步骤见图2。
图1 怀疑细菌性脑膜炎婴幼儿患者处理步骤怀疑细菌性脑膜炎↓是是否存在以下情况:免疫功能受损或受抑制;特定的CNS疾病史1;视盘水肿;或局部神经功能缺陷2;其它不能立即做腰穿的情况↓否↓是血培养和腰穿STAT3血培养STA T↓↓地塞米松4 + 经验抗菌治疗5 6地塞米松4 + 经验抗菌治疗5│↓│头部CT检查结果阴性↓↓CSF结果支持细菌性脑膜炎←——————做腰穿↓是继续治疗1.包括与CSF分流、脑积水、创伤等有关的疾病,神经外科术后并发症及各种占位性病变。
2. Ⅵ或Ⅶ脑神经麻痹不是延迟腰穿的指征。
3.STA T:立即,应紧急干预。
4.见下面细菌性脑膜炎婴幼儿患者辅助用地塞米松的推荐用法。
5.见表4。
6. 取得CSF后应立即给予地塞米松和抗菌治疗。
图2 怀疑细菌性脑膜炎成人患者处理步骤怀疑细菌性脑膜炎↓是是否存在以下情况:免疫受损或受抑制;CNS疾病史;新发癫痫;视盘水肿;意识改变;局部神经功能缺陷1;其它不能立即做腰穿的情况↓否↓是血培养和腰穿STAT血培养STA T↓↓地塞米松2+经验抗菌治疗3 5地塞米松2+经验抗菌治疗3│↓│头部CT检查结果阴性↓↓CSF结果支持细菌性脑膜炎←——————做腰穿↓是CSF革兰染色阳性↓否↓是地塞米松2+经验抗菌治疗3 地塞米松2+针对性抗菌治疗41.见表2。
2.见下面细菌性脑膜炎成人辅助用地塞米松的推荐用法。
3.见表4。
4.见表3。
5. CSF取得后应立即给予地塞米松和抗菌治疗。
一旦怀疑是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必须及时采血送细菌培养,同时立即做腰穿,看CSF检查结果是否支持临床诊断。
部分病人,怀疑细菌性脑膜炎,但无法立即执行腰穿以帮助诊断(不能取得CSF),医生考虑其临床症状与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损伤或者引起颅内压升高的其他原因相关,因此下医嘱腰穿前先做头部CT检查。
那些先做CT检查或因其它原因而推迟腰穿的病人,可能会经过较长时间才能确诊细菌性脑膜炎并开始适当的治疗。
这些病人,在做腰穿前或送去做CT检查前,应先取血做细菌培养并立即给予抗菌药物和其它辅助治疗。
如果病人确实是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延误治疗会使发生后遗症和死亡的可能性增加。
经验抗菌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及其它各种易感因素选择。
腰穿前给予抗菌治疗使CSF细菌培养和革兰氏染色结果阳性率降低,但是治疗前的血培养和CSF结果(如升高的白细胞数,降低的糖浓度,升高的蛋白浓度)将为诊断细菌性脑膜炎提供依据。
当CSF检查进行后,如果CSF革兰染色为阳性,那么成年患者即可开始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1月龄以上的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在等待检验结果期间,可经验给予万古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因为CSF 革兰染色的结果有赖于看涂片的实验员的专业经验,有些专家也将这一方案用于成年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经验治疗。
CSF革兰染色结果阳性时可能需修改方案,在这2种药物基础上联合其它药物,例如,CSF涂片发现革兰阴性杆菌时可联合氨苄西林。
如果革兰染色结果是阴性的,则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易感因素选择给予经验抗菌治疗。
对怀疑有细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哪些应先做头部CT检查再做腰穿?颅内压升高的病人,腰穿的并发症从轻度不适到发生有生命危险的脑疝有很多种。
腰穿术后,因为移走了部分CSF,腰部CSF压力一般都会有轻微、短暂的下降。
有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颅内压由上而下呈梯度降低,腰穿可使压力差加剧并可突然引发脑疝。
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还不清楚。
过去的一项研究调查了129例颅内压升高患者腰穿后的结果,在腰穿后48h,1.2%视盘水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2%无视盘水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把这些数据与一项418例视盘水肿患者的回顾分析研究结合起来,作者认为,腰穿后实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远低于1.2%。
另2个研究指出脑疝的发生率>1%。
另外,一项302例婴幼儿细菌性脑膜炎的研究发现,腰穿后8h内脑疝的发生率为6%。
最近一项301例成人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研究中,与头部CT检查结果异常相关的基本特征包括:年龄≥60岁,有中枢神经疾病史(如器质性病变、中风和局部感染等),免疫低下状态(如HIV感染或AIDS、免疫抑制剂治疗或移植等),发病前1周内发生过癫痫,某种特定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不正常、不能连续正确回答2个问题或不能连续准确完成2个指令、凝视麻痹、视野不正常、面瘫、上肢轻瘫、下肢轻瘫、语言不清)。
235例病人做了CT检查,96例没有以上基本特征,其中93例CT检查结果正常,阴性预测值为97%。
另3例病人,仅1例CT发现轻微器质病变,这3例均接受了腰穿,没有发生脑疝。
这一调查结果还需在怀疑脑膜炎的不同人群中被证实。
在这一调查结果基础上,成年患者若具有上述基本特征应当先做CT检查再做腰穿(表2,B-Ⅱ)。
另外,一些权威认为,那些有短暂的、阵挛性癫痫发作的病人,应在发作结束30分钟后再做腰穿,癫痫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则不能做腰穿,因为癫痫可能与短暂的颅内压升高有关。
上述情况不适用于儿童,因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在入院前发生癫痫者将近30%。
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依赖于腰穿后CSF的各项检查。
开放的颅内压一般在200~500mm水柱之间,患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的新生儿、婴幼儿和儿童则略低一些。
CSF浑浊,与其含有WBC、RBC、细菌及(或)蛋白质相关。
未经治疗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WBC计数升高,一般在1000~5000个/mm3范围内,有时这个范围可能更广(低于100或高于10000个/mm3)。
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CSF中一般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占80%~95%之间,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病人中有不到10%的患者CSF中淋巴细胞为主(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50%)。
大约50%~60%的病人CSF中糖浓度<40mg/dl;年龄>2个月患儿,其CSF糖浓度与血糖浓度之比≤0.4,诊断细菌性脑膜炎的敏感性为80%,诊断特异性为98%。
因为新生儿期CSF糖浓度与血糖浓度比值较高,因此在这组人群中比率≤0.6时定为异常。
几乎所有细菌性脑膜炎患者CSF蛋白浓度都是升高的。
未给予抗菌治疗的患者其CSF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为70%~85%,培养鉴定致病菌常需48小时。
因此,可以考虑其它快速诊断致病菌的检测方法。
革兰氏染色CSF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快速、准确鉴别致病菌的方法。
社区获得性脑膜炎患者检出致病菌阳性率为60%~90%,特异性为≥97%。
细菌革兰氏染色的检出与CSF中细菌浓度有关,当浓度≤103菌落形成单元(CFU)/ml时革兰氏染色阳性率为25%,当浓度为103~105CFU/ml时革兰氏染色阳性率为60%,当浓度≥105CFU/ml时革兰氏染色阳性率为97%。
通过细菌离心技术,革兰氏染色细菌发现率可增高近百倍。
革兰氏染色细菌的检出率还与致病菌种属有关:肺炎链球菌阳性率90%,流感嗜血杆菌阳性率86%,脑膜炎奈瑟菌阳性率75%,革兰阴性杆菌阳性率50%,单核细菌增多性李斯德菌阳性率约为1/3。
有时CSF革兰氏染色出现假阳性结果,原因可能是检验技师判断错误、试剂污染或腰穿时使用了咬合针(里面有被细菌污染的皮肤碎屑)。
但总体来讲,这种方法用于诊断细菌性脑膜炎时快速、价格不贵且有很高的特异性。
然而,对已经使用了抗菌药的患者,革兰氏染色的阳性率不到20%。
我们推荐,怀疑患者是细菌性脑膜炎时均做CSF革兰氏染色(A-Ⅲ)。
略去1页。
区分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一些病人,其CSF生化结果提示细菌性脑膜炎,但其CSF革兰氏染色和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没有其它实验能确定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
如果将各种实验结果综合分析,有助于判断细菌性脑膜炎还是病毒性脑膜炎。
在一项422例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或病毒性脑膜炎分析研究中,当CSF糖浓度<34mg/dl,与血糖之比<0.23,CSF蛋白浓度>220mg/dl,白细胞计数>2000个/mm3或中性粒细胞>1180个/mm3时,细菌性脑膜炎比病毒性脑膜炎的可能性更大,有≥99%的肯定性。
另一项成人细菌性脑膜炎或病毒性脑膜炎的回顾性研究证实了这一结果,但其临床实用性有待更多的依据。
这些标准不能作为决定脑膜炎患者是否给予抗菌治疗的依据,还需进行其它对诊断有帮助的实验检查。
略去一页。
对怀疑细菌性脑膜炎的患者什么时间开始给予抗菌治疗?关于细菌性脑膜炎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没有前瞻性临床研究。
现有研究只观察了抗菌药物应用前症状的持续时间与预后的关系,观察指标不是脑膜炎的持续时间。
依靠目前临床研究成果,致病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感染的时间还不能准确确定。
许多医生凭直觉认为,患者细菌性脑膜炎的症状持续时间越长,预后不良的可能性越大,尽管没有可靠资料证实一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