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铁站点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区解读

合集下载

高铁站前区域功能布局“三圈层”理论与实践

高铁站前区域功能布局“三圈层”理论与实践

高铁站前区域功能布局“三圈层”理论与实践展开全文摘要近年,我国高铁建设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高铁新区、高铁商务区不断涌现。

在高铁建设需求的带动下,高铁站前区域的功能、规划、布局成为规划咨询行业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三圈层”理论是高铁站前区域功能布局的主要理论,它将高铁站影响区域按距离划分为三个圈层,将站前地区关联性用地功能进行布局。

高铁站前三大理论1Schutz、Pol等国际学者通过对国外大量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认为,高铁站场地区空间结构呈现明显的“圈层”拓展特征,以车站为中心,基本可以分为3个圈层:第一圈层是指包括交通集散、商业商贸、商务办公等功能的核心区域,在高铁站周边0.8-1 km范围以内。

该圈层与高铁站场枢纽作用的关联性最高,用地空间及功能布局上受交通枢纽“控制”最大,是高铁站场交通服务区域,在空间和功能布局上具有一定的“刚性”,边界容易界定。

对该圈层规划重点是,建立与城市一体化的道路交通网络,合理布局车站地区伴生的用地功能,最大程度地为旅客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的服务。

第二圈层高铁站1-1.5 km之间的区域,是对第一圈层功能的补充及相关功能的延伸拓展。

用地包括办公、商务、居住,以及文化、教育、医疗、产业等。

各类功能用地与车站关联性降低,逐步向常态化的城市功能组织、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平衡过渡。

该范围是高铁站场枢纽直接拉动区域。

对该圈层规划重点是根据各城市具体情况,判断车站枢纽功能外延的位置和内容,发挥枢纽拉动效应,注重土地经济性的培育。

第三圈层高铁站1.5 km以外的区域,是间接催化功能区域。

在功能组织、空间结构等方面,与高铁站场枢纽关联性较弱,已“恢复”正常的城市功能结构。

第三圈层是相对第一、二圈层存在的,其意义不在于规模或边界的准确判断,而在于更好地理解第一、二圈层的特征与作用,并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因此,边界是开放的。

对该圈层的规划重点是:在更大范围内协调站场地区的交通组织,提高站场服务效率,保持站场地区与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协调,以实现城市区域地位提高、辐射能量扩大等战略目标。

核心区名词解释

核心区名词解释

核心区名词解释一、引言核心区作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概念,在城市发展和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解释核心区的定义、特点、功能以及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二、核心区的定义核心区是指城市中心城区中最为繁华、功能最为集中、规模最大的区域。

它通常是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商业等核心区域,也是城市形象、内核和脉络的集中体现。

核心区的界定通常基于城市的历史、地理、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因素。

它往往是城市的起源地,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城市内最为繁荣和重要的区域。

三、核心区的特点1.经济活力:核心区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点,集中了大量的商业、金融、服务业等经济活动。

经济活力的集中会吸引更多的人流和资金流入,形成良性循环。

2.人口密集:核心区是城市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由于其便利的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聚居。

3.土地利用效率高:由于其地价高、土地资源有限,核心区的土地利用效率较高。

高层建筑的建设和密集的用地规划是核心区的显著特点。

4.多功能性:核心区集中了城市的各类功能,包括商业、文化、政治、教育、娱乐等。

这些功能的集中使核心区成为城市的中心活动区域。

5.城市形象的象征:核心区通常是城市形象的象征,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往往位于核心区。

核心区的建设和整治直接影响着城市形象和文化的表达。

四、核心区的功能1.经济功能:核心区是城市经济的重要引擎,集中了大量的商业、金融、服务业等经济活动。

核心区的经济活力对城市整体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2.政治功能:核心区是政府机构的集中地,包括市政府、市议会等政府机构。

政府在核心区的集中可以更好地发挥管理和决策的功能。

3.文化功能:核心区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承载地,集中了大量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

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等文化设施的集中促进了文化交流和创作。

4.社交功能:核心区是城市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各类商业、娱乐设施的集中为人们提供了各种社交机会。

核心区的繁华景象吸引人们前来聚会、购物、娱乐等。

《余杭组团YH-18单元(高铁枢纽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概要.doc-余杭区

《余杭组团YH-18单元(高铁枢纽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概要.doc-余杭区

《余杭组团YH-18单元(高铁枢纽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概要一、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区域位于余杭区未来科技城北部仓前街道,规划范围北至吴山、寡山北部河道(北上浜一线),南至余杭塘河,西至东西大道,东至良睦路。

规划范围面积13.26平方公里。

二、规划定位YH-18单元(高铁枢纽中心)是以交通枢纽为基础的以创新产业为主体的,公共服务发达,自然生态良好的,宜居宜业活力新区;是面向未来的国际化城区、活力精彩的城市魅力展示区;世界级现代化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TOD 导向下集约高效发展的杭州轨道新城,践行绿色生态协调发展的示范区。

三、规划结构通过发挥高铁枢纽优势,高铁新城单元(高铁枢纽中心)实现与未来科技城共同构建城市西部中央创新区,形成“一心、一园、一带、多组团”的规划结构。

一心:最具价值的城市核心高铁枢纽核心,以站城综合体为核心,周边1平方公里范围形成的区域。

一园:最具特色的中心公园两山公园,注重特色塑造,突出公园的生态性、主题性、趣味性与开放性。

一带:联山融水的的人文生态带人文生态带,既承接山水格局融景入城,又串联高能级公共设施,凸显城、水、山的对景关系。

多组团:宜居宜业的复合型社区复合组团——以科技创新、文化体育、国际交流、医疗康养为主题的城市功能拓展组团。

四、道路系统规划规划结合现有路网,依托铁路场站设施布局、河道水系等,形成以干道串联组团布局的方格网式路网系统。

规划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四级。

(1)城市快速路单元内规划有东西大道和留祥快速路两条快速路,考虑到良睦路局部路段(留祥快速路-文一西路)承担的交通压力较大,按快速路标准规划该路段的道路线型、红线及竖向控制要求。

(2)城市主干路单元内的主干路包括绿汀路、科技大道、振华西路、墩余路。

绿汀路以服务车站南北片区进入枢纽综合体为主,兼顾南北区域之间的沟通联系;振华西路以服务本单元与东向西湖区双桥区块及主城区方向的沟通联系为主;科技大道以服务本单元与西向南湖片区、临安区方向的沟通联系为主;墩余路以服务本单元与东向双桥区块方向联系沟通为主。

【高速铁路对经济发展影响实证分析—以武广高铁为例9600字(论文)】

【高速铁路对经济发展影响实证分析—以武广高铁为例9600字(论文)】

高速铁路对经济发展影响实证分析一以武广高铁为例引言................................................................................1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现状 (2)1.1高速铁路与各大经济区域间的联系 (2)I-M高速铁路与各发达地区间的联系 (2)1.1.2高速铁路与各欠发达地区间的联系 (2)1.2高铁对中国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影响 (4)1.2.1高铁所带来的空间效应 (4)1.2.2高铁引起交通可达性变化 (5)2实证分析一一以武广高速铁路对经济发展影响分析为例 (7)2.1武广高铁影响下的活跃度模型 (7)2.2模型最终结果 (8)3利用高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加快完善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11)3.2完善安全监管机制 ........................................................... H3.3增强地区吸引力 (12)3.4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12)4结论 (12)参考文献 (14)引言由于我国经济水平与综合国力的提升,在全球社会地位的不断增强,我国的高铁建设紧跟着步伐,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我国高铁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原来的铁路运输的有效供给量,因此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动力以及更好的发展条件,对各区域经济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本文中,将对我国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研究。

发展高铁是建设和完善我国各个区域之间的主要运输通道的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问题,因此,本文将系统地评价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旨在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能够使高铁最大化其运输能力,且提高高铁的投资效益,并能够促进沿线区域的社会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高铁线路布局规划的建议。

乌鲁木齐高铁片区规划定位

乌鲁木齐高铁片区规划定位

乌鲁木齐高铁片区规划定位简要介绍:乌鲁木齐高铁片区处于城市中部偏西,现状以经济开发区、兵团合作区以及部分建成居住区为主。

从城市发展趋势来看,高铁片区作为亚欧大陆的枢纽站、城市的西北门户,将成为西部空间拓展轴上的重要节点,也是城市产业发展轴上的重要引擎。

机遇研判1. 高铁站点建设高铁经济的规律表明,高铁站点建设将加速城市产业升级和极化布局,提升周边土地价值,站点区域产业发展的圈层效应也将引发城市空间格局的转变,我们认为乌鲁木齐高铁片区必将形成新的城市副中心。

其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交通枢纽地区的功能整合,随之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最终通过高端服务业聚合形成新的城市中心。

高铁进驻后,将形成以枢纽站点为中心的复合型商务基地,主导功能包括商务商业、会议会展、创意研发、文化教育及高端居住等。

2. 城市荒山绿化的专项政策借助荒山绿化政策优势,以绿色修复理念作为指导,通过低碳的开发方式以及生态的开发手段,结合骑马山构建面向高铁站区的生态型城市休闲游憩(RBD),以主题公园为载体,并衍生出主题酒店、度假庄园、休闲居住功能。

整体定位1. 战略定位创新型枢纽经济示范区(以高铁进驻为契机,发挥枢纽经济效应,为新疆跨越式发展提供支点,打造乌鲁木齐的门户形象,成为新疆创新体系中的优质示范;以生态修复为引导,为市民展示“天山明珠”的山水秀美,服务枢纽商务、打造独具特色的商务休闲胜地。

2. 功能定位中国西北枢纽门户、乌鲁木齐城市副中心、智慧企业创新基地3. 形象定位枢纽经济港,商务休闲谷分区构想以高铁枢纽和骑马山RBD构建两大功能板块——枢纽经济及RBD休闲游憩板块;围绕核心功能形成主题片区——高铁商务区、智慧企业园区、总部研发区、观光游憩区、国际生活区以及休闲居住区。

此外我们还通过市场分析,估算了商务、商业、酒店等业态的规模,完成了核心引擎项目设计,有效指导了规划空间的具体落位。

四、开发理念针对高铁片区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土地权属和行政权益交织的复杂性,我们提出三大核心开发理念:1. 走综合平衡、区际协调的经济生态之路建立职能整合、分工合作的区际关系,实现竞争有序、合作共赢的目标。

铁路百科:盘点中国十大铁路枢纽,你还不知道吧!

铁路百科:盘点中国十大铁路枢纽,你还不知道吧!

铁路百科:盘点中国十大铁路枢纽在铁路网中,几条铁路干线交或衔接的地点,由若干个车站、站间联络线、进站线和信号等组成的总体,称为铁路枢纽。

我国铁路枢纽约有500多个,一般也是全国或者省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工业基地和水陆联运中心等,具有代表性的铁路枢纽有:一、北京铁路枢纽:北京铁路枢纽属环形铁路枢纽,核心区形成内环(北京一北京南一广安门一北京西)和外环(丰台、丰西一东南环一双桥一东北环一西北环一丰沙一丰台、丰西)二重环线。

通过环线连接京广、京山、京包、京原、京九、京承、京秦、京通、丰沙等9条铁路干线,并有国际列车通往朝鲜、蒙古和俄罗斯。

北京铁路枢纽是以特大型客运站北京站、北京西站和路网性编组站丰台西站为主。

北京铁路枢纽范围:京广线至琉璃河南站;京山线、京九线至黄村站;京包线至南口站;京原线至良各庄站;京承线至密云站;京秦线至通县站;京通线至怀柔北站;丰沙线至安家庄站。

二、天津铁路枢纽:承担着出入山海关车流的编组和天津地区客货到发以及港口物资水陆联运的任务。

1949年以后,天津处于京哈、京浦两大铁路动脉交汇点,铁路建设发展迅速,先后修建和新建了唐塘复线、京山三线、陈塘支线、南堡支线、津浦复线、北环线、李港线、京九铁路津霸(州)联络线。

三、上海铁路枢纽:是东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枢纽站。

既是京沪线和沪杭线的终点,又是我国远洋航运和沿海南北航线的中心,客流量和货运量极大。

上海铁路枢纽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线路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五省和上海市。

吸引区内工农业生产发达,内外贸易兴旺。

人口稠密,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客货运输最繁忙的枢纽之一。

四、哈尔滨铁路枢纽:是连接五个方向的东北北部最大的铁路交通中心。

有哈大、滨洲、滨绥、滨吉等干线在此汇合。

过境运输量很大。

主要是木材、粮食、煤炭和大豆等。

哈尔滨铁路枢纽管辖线路覆盖黑龙江省全境,兼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和吉林省北部,有干线、支线和联络线67条,营业里程6734.7公里。

高铁片区实施方案

高铁片区实施方案

高铁片区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高铁片区是指以高铁站为核心,辐射周边区域的一片区域。

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高铁片区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高铁片区,制定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

1. 提升高铁片区的综合发展水平,打造现代化、便捷、宜居的城市形象。

2. 加强高铁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3. 促进高铁片区产业结构优化,吸引更多优质产业落户。

4. 加强高铁片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三、实施方案。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加大对高铁站周边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2)完善高铁片区的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确保居民生活便利。

(3)建设高铁片区的绿化景观,打造宜居环境。

2. 优化产业结构。

(1)引导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优质产业落户高铁片区。

(2)支持高铁片区的创新创业,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提升。

(3)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1)实施高铁片区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工程,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2)推动高铁片区的节能减排工作,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3)加强对高铁片区的环境监测和治理,确保环境质量达标。

四、保障措施。

1. 建立健全高铁片区规划管理体系,加强对高铁片区的规划引导和管理监督。

2. 加大对高铁片区的资金投入,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3. 加强对高铁片区的政策支持,为各项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和法律支持。

4. 加强宣传和推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高铁片区建设。

五、总结。

高铁片区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力推动高铁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努力,落实好各项措施,确保高铁片区实施方案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高铁新城的利与弊

高铁新城的利与弊
的交 通 运 输 成 本 、 土地成本 、 用 工成 本 非 常 有 优 势 。按 照 规划 , 蚌 埠 市 高铁 新 区规 划 面积 为 9 . 2 7 平方千米 , 规 划 人
安徽境 内共设有四个站点 : 宿州东站 、 蚌埠南站 、 定远站和 滁州南站 。对 比第五次人 口普查和第六次人 口普查的数
大城市或交通枢纽城市而言 , 高铁带来便捷交通 , 加强了
城 市 之 间 的联 系 , 加 快 了信 息 、 技术 、 人 的流 动 , 带来 的是
正面效应 ; 而对小城市而言 , 高铁站的客流量有限 , 路过的 旅客也不会在这些城市停 留,高铁很有可能只能发挥通 道效应 , 方便了当地人出行 , 反而带走了当地人 口资源 , 对 当地城市发展产生负面效应 。如在安徽定远县 , 一个新情 况正在引起 当地警惕 。虽然 当地的城镇化速度在加快 , 大 量外 出打工者也开始到县城买房 ,但他们 的 目的是让子
4 0 2 万减少到 3 9 4 万。 既然这些城市的人前 的城市规模 已经足够容纳这个城市的发展 , 如
果非要另建新城 , 更有可能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3 . 建设 注意 事项
发、 生产 、 展示 、 销售 、 物流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已建成投产。
2 . 高铁 新 城 的弊
高铁站点形成一个新城符合城 市发展 的趋势 。随着武广 高铁 、 沪昆高铁 、 渝 厦高铁 的开通 , 长沙成为 中部最 大的 高铁枢纽 , 一纵一横 的高铁脉络正式形成 , 高铁新城成为 近五年来长沙最热点的发展区域 。随着政府规划 , 高铁新
城 片 区正 将迎 来 新 一波 的建 设高 潮 , 在未来 3 年 长沙 市 轨
为规划缺陷导致 : 高铁站点 没有和周 围的土地开 发相结 合, 而且存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问题 , 因此使得高铁新 城 的功效未能整体发挥 , 甚 至导致 数千亿潜 在的土地增

城市高铁站点周边开发的思考

城市高铁站点周边开发的思考

城市高铁站点周边开发的思考作者:陈国伟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33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总体的不断发展,城市高铁交通技术不断进步,许多城市的都已建成高铁站。

以一个城市来看,城市高铁站的建立不仅是大容量城市交通网络的节点,也是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有效的高铁站周边开发建设能给城市发展带来的机遇,推动城市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高铁站片区开发问题,从空间结构、交通可达性、产业集聚等方面阐述了高铁促进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并结合高铁站在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发展城市高铁周边地区的建议,从而为推动城市高铁站建设发展。

关键词:城市高速铁路;发展;建设;周边;开发1当前我国城市高铁站片区开发现状及问题1.1投资过大,预期难料。

一个城市高铁站的建设前期投资很大。

如果高铁站距离城市中心20公里、30公里建设,会与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脱节。

一些小城市高铁车站由于产业支撑不足,公共设施配套不足,位于郊区或城市边缘型,距离市区10多公里,短时间内难以聚集人气,造成投资损失。

一般情况下,城市空间由于受区域发展趋势和场地位置的影响会有很大差异,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很难控制规模。

高铁站的建设应在客流在5-10分钟内布置相应的功能,其周边土地需求主要取决于高铁站开发效应所产生的弹性空间。

如一些城市在高铁站周边开发建设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城市本身的规模和发展速度来支持新城的土地扩张。

由于该地块距离市区较远,造成大部分项目已经停工,已建成居民区也极少有人居住。

1.2定位不明确,房地产介入,沦为纯房地产项目。

对高铁及其周边发展的研究表明,高铁站的位置是影响其周边地区发展的因素之一,其距离指标是影响城市周边发展的最显著的指标之一。

现阶段,我国在高铁站在选址上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是将高铁站建设在城市中心区,让城市居民利用高铁站以便更好的出行,服务城市发展,优化出行交通方式;二是在城市外围建设高铁站,引导城市发展方向和以高铁效应推动城市框架扩张。

对高铁客站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规划与建设的思考

对高铁客站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规划与建设的思考

对高铁客站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规划与建设的思考潘涛;程琳【摘要】近年来,我国高铁发展迅速,各地陆续兴建高铁车站,并把车站地区的发展作为所在城市的重要增长极.高铁客站是一个城市的形象窗口,因此它的规划和建设要体现科学发展观.该文从"TOD模式"理论出发,引出了"ROD模式",说明了以高铁枢纽而拉动的地区开发建设符合"TOD模式",并说明了我国现代高铁枢纽地区的定位和功能,最后说明了基于"ROD模式"和地区定位的枢纽地区规划建设的原则.【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0(028)011【总页数】2页(P128-129)【关键词】高铁枢纽地区;TOD;ROD;功能定位;规划建设【作者】潘涛;程琳【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交通学院,210096;东南大学交通学院,21009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91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交通投资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会影响土地发展模式。

土地发展模式也影响交通模式。

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的这种密切的内在联系决定了土地使用规划和交通规划应同步进行,整合考虑。

TOD(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土地利用)是一种基于“交通——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的土地开发创新模式,它的核心特征是:①结构紧凑、混合的土地利用模式;②土地利用和公共交通相辅相成;③有利于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的土地开发;④公用车站成为区域内的交通枢纽;⑤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临近公交车站;⑥鼓励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方式;⑦营造良好的公共空间环境。

国外研究和实践表明,它能有效提高城市整体效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城市土地开发模式,能为实现我国城市空间的有序增长,为城市化、郊区化和机动化的同步进行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与TOD模式相比,我国高铁地区建设的ROD(Rail 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是以高铁枢纽及与之发生关联的城市交通枢纽带动城市边缘地区发展的高密度开发模式,它同时具有TOD模式的各种特点。

以苏州园区站为例谈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布局理念

以苏州园区站为例谈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布局理念

以苏州园区站为例谈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布局理念发表时间:2019-11-29T11:21:57.04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2卷21期作者:付存勇[导读] 提出了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布局应与城市中心体系高度耦合,建设高铁、城际铁路、轨道快线多网合一枢纽体系摘要:提出了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布局应与城市中心体系高度耦合,建设高铁、城际铁路、轨道快线多网合一枢纽体系,其中高铁强调与市域空间的耦合,城际铁路强调与多组团中心耦合并形成城际换乘枢纽,轨道快、普线强调与城市空间体系耦合,并以苏州园区站枢纽规划为例,阐述相关理念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布局0.引言随着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轨道快线和城市轨道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很多城市形成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交通枢纽,如上海虹桥站、北京南站等。

在各个城市轨道交通形成多张网的背景下,城市枢纽体系与城市中心体系耦合成为枢纽体系支撑城市发展的关键。

以苏州为例,研究园区站在全市枢纽体系下的实践,阐述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布局理念。

1.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布局理念——建立与城市中心体系高度耦合的高铁、城际铁路、轨道快线多网合一枢纽体系在区域化背景下应建立与城市中心体系高度耦合的枢纽体系。

在进行国家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及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等宏观规划时,为支持区域与城市空间发展策略的实施,采取“以不同等级轨道交通线路和综合交通枢纽支撑相应等级发展轴带和城市中心等级体系”的轨道交通规划协同发展策略,实现轨道交通线路、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发展战略的协同性,使轨道交通网络和综合交通枢纽布局符合城市发展策略和城市结构布局特点,并以轨道交通线路及综合交通枢纽作为支撑条件,实现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和空间发展战略[1]。

在综合交通枢纽的布局与选址上,需要结合城市主次中心的形态,统筹考虑,建立与城市中心体系高度耦合的枢纽体系,以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带动多层次中心的发展,使其作为城市各级中心的增长极,提升其区位优势和辐射带动力。

关于高铁站前地区的用地功能策划

关于高铁站前地区的用地功能策划

关于高铁站前地区的用地功能策划【摘要】高速铁路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随着成贵高铁的建设并在毕节梨树片区内设站,将引发该城市地段的发展和转型。

本文以贵州毕节梨树新客站片区为例,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对地方带来的影响以及结合地方的发展诉求,为构筑便捷、高效的交通枢纽以及周边城市功能的联合开发寻求适当的契合点,并提供相关发展功能指引。

【关键词】高铁站;客运枢纽;城市功能开发1 前言规划的成贵高铁起于成都南,途经乐山、宜宾等,而后进入云南境内,最后再进入贵州省毕节市、贵阳市,形成四川至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的快速通道。

成贵高铁的建设将极大的缩小毕节与贵阳、成都的时空距离,毕节市的交通区位将由目前的相对封闭状态,转向融入贵阳半小时生活圈以及成都1.5小时经济圈,将成为长三角与珠三角辐射大西南的重要节点。

国内外经验显示,大型铁路枢纽客站周边地区将凭借其“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使城市可以在市域甚至更大的范围内思考未来城市建成区的功能布局。

2 高速铁路的影响分析2.1 高铁对城市产业的影响根据国外高铁站建设的经验,乘坐高速铁路的出行主要以商务和旅行为主,同时包括一些短途的通行出勤和少量的长途旅行,由于商务、旅游、通勤等活动的需求,使得高速铁路与城市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发展密切,包括商务、商业、公共服务、休闲旅游等,城市经济发展中能够受到高速铁路带动和影响的部门也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

如法国高速铁路(tgv)的经验显示,高速铁路的建成影响了商业企业的选址行为,同时也带动了高铁站周边地区的发展。

其中最为明显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商务出行活动总体增长了50%,其中铁路出行量增长了约一倍;tgv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原来在内地的中等规模的信息业公司通过tgv进入巴黎市场。

表1 高铁对城市产业的影响对应产业影响要素房地产业促进区域居住产业向高铁站周边地区扩散,推动新城建设旅游游客增加,聚集人气、住宿增加、娱乐设施增加商业利用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形成地方商业中心资源型产业有利于资源大量输出一般制造业有利于管理者出行、公司分布设置高新制造业与铁路相关的装备制造业存在发展可能2.2 高铁站点的时空影响范围高铁建设使得城市之间交流频繁,为优化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提供重要机遇,其基本模式是以站点地区为核心的新城开发。

高铁新城的利与弊等信息

高铁新城的利与弊等信息

高铁新城的利与弊等信息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拥有了高速铁路,并在城市郊区修建占地面积极大且气势恢宏的高铁火车站。

为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加快区域城市化进程,许多城市雄心勃勃地以高铁站点为中心规划前程锦绣的高铁新城。

据统计,在全国“四纵四横”的主要高铁网上,目前已有36座高铁新城正在规划或建设。

在京沪线上,24个站点共有15座高铁新城;在哈大线的23个站点,已查到的新城有9座。

如在京沪高铁、京广高铁沿线的常州、蚌埠、长沙等城市现在都以高铁站为核心,规划建设了大面积的高铁新城,意图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拉开城市发展骨架。

1. 高铁新城的利(1)高铁新城的建设改变了城市空间形态,成为未来新城的核心。

这也体现了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城市聚落形态的影响。

高铁带来便捷的出行和较大的人流量,聚集人口。

高铁站点建设将加速城市产业升级和极化布局,提升周边土地价值,引发城市空间格局的转变,因而围绕高铁站点形成一个新城符合城市发展的趋势。

随着武广高铁、沪昆高铁、渝厦高铁的开通,长沙成为中部最大的高铁枢纽,一纵一横的高铁脉络正式形成,高铁新城成为近五年来长沙最热点的发展区域。

随着政府规划,高铁新城片区正将迎来新一波的建设高潮,在未来3年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将会投资百余亿元用于高铁新城的基础建设,高铁新城有望在2016年成为长沙城市副中心。

距常州北站一千米,一个现代新城已初具规模。

5年内,常州将打造出这个新城的基本面貌,届时,这里将成为常州市北部新城的核心区。

(2)高铁新城的开发也正在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新筹码。

高铁通车后,蚌埠到上海只需要两个小时,到北京只需要三个小时,交通很便利。

在高铁落户蚌埠以后,蚌埠的交通运输成本、土地成本、用工成本非常有优势。

按照规划,蚌埠市高铁新区规划面积为9.27平方千米,规划人口为20万人,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26.5亿元,分总部经济区、文化动漫产业园、国际外包服务区、低碳宜居社区四个功能区。

高铁对区域影响分析

高铁对区域影响分析

【产业转移】由于生产成本及比较优势等的动态变化,导致产 业在各城市间转移,而高铁加速了这个过程
都市圈网络状产业布局
小城镇 卫星城 镇 卫星城 镇 小城镇
都市圈核心城
卫星城 镇 卫星城 镇
节点城 镇
中心 城市
节点城 镇
中心 城市
小城镇
小城镇
沿线带状产业布局
产业转移规律

由相对发达的区域向相对不发达的区域进行转移。 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进而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承接大连市中心的产业转移; 增强区域内产业与都市经济圈间的联
产业转移
技术密集型 资金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
由发达向不发达的区域 转移自身相对低端的产业, 同时自身的产业升级
系;
促进区域产业升级。
增强沿线城市的凝聚力
普湾新区对北部三大城市组团的辐射
人口迁移
集聚和扩散
力和集聚力增强;
防止核心城市过度中心化
相关功能 建设密度 可达性 发展动力
餐饮酒店、商 务办公、旅游
极高 不行 极高
商务、办公、居住、 通常为居住功 文化、教育、工业 能
高 多种交通方式 高 依赖城市功能 多种交通方式 适度
第一圈层:包括餐饮、宾馆、旅游服务、商务 办公等,是高铁站点交通服务区,是规划重点; 第二圈层:包括商务、办公、居住,甚至文化、 教育、工业等,与车站关联性降低,逐步向常态 城市功能组织、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平衡过渡;
选取案例 日本新干线
中心型——名古屋 节点型——挂川 节点型——佐久 卫星城型——琦玉
对区域层面的影响
分析总结因高铁的开通,带 来的人口流动、人口迁移及 产业转移的规律。
法国TGV
中心型——里昂 中心型——里尔 卫星城型——旺多姆 卫星城型——勒芒

基于“三圈层”理论的城市高铁枢纽片区功能布局浅析

基于“三圈层”理论的城市高铁枢纽片区功能布局浅析

基于“三圈层”理论的城市高铁枢纽片区功能布局浅析摘要:本文通过对高铁枢纽片区传统的“三圈层”规划理论进行探讨,分析这种理论下高铁站周边地区功能布局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案例,强调高铁枢纽片区的规划应更多的考虑城市层面影响,从高铁和城市两个层面共同提升片区的功能布局。

关键词:“三圈层” 高铁枢纽地区功能布局绪言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迎来开发建设热潮,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

城市政府纷纷利用高铁开发契机,大规模投入高铁新城建设之中。

在大规模、高强度的高铁以及站点周边地区开发建设的背后,却是“鬼城”频现,尺度规模巨大,开发利用不集约等一系列问题,基于这方面的现状问题,引发我们对高铁新城建设的深层次反思。

“三圈层”理论的适应性及反思■“三圈层”理论Schutz、Pol等人通过对法、德日本等国家的高铁站点周边地区考察分析提出了高铁站周边“3个发展区”的概念,此后圈层理论经过深化发展,基本将高铁周边区域划分为三个圈层。

第一圈层:高铁交通商务核心区,约0.5-0.8平方公里,是车站发挥作用的最基本的功能组织区域该区域空间开发强度高、建筑密度大,在新建车站带动下建设投资密集。

第二圈层:对第一圈层各种功能的拓展和补充,约5-7平方公里,各种功能需求与车站的关联度也在逐步降低,并从为车站地区流动服务为主,转向兼顾城市市民。

第三圈层:非直接关联区域,7平方公里以外范围,流动的旅客人群进一步降低,几乎完全“融化”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城市的各项功能组织是由城市综合开发因素确定。

目前国内的高铁站点规划,基本采用“三圈层”的开发模式,将高铁站周边地区划分成第一圈层、第二圈层、第三圈层或者核心区、拓展区、外围影响区三部分进行规划建设。

但通过对比国内高铁站点周边地区规划与实际建设情况发现许多站点不论城市等级、规模大小、空间区位,均划定了相似范围的核心区与拓展区;其中布局的功能也有较高的一致性,如对于商务功能的执着追求,对产业高端化的不断向往等等。

浅析高铁站点地区城市综合体发展模式

浅析高铁站点地区城市综合体发展模式

分析城市发展方向 , 确定整个高铁站点地区在城市 中的地位 , 对该地 区 有一个明确 、 合理的定位 。 第二 : 城市综合体一体化发展策略 。 整个高铁站点地 区应该作为城
市 的一个片区 、 一个城市 的综合体进行发展。该地区的发展不单单是城 市交通枢纽点的需求 , 而是建 立在城 市综合体的角度 , 合理布局内部各 项用地 , 做到将城 市中的商业 、 办公 、 居住 、 展览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 进行组合 , 部分间建立一种 相互依存 、 各 相互 助益的能动关 系, 而形 从 成一个多功能 、 高效率 的综合体 。
位 于 航 运 和 公路 客 运 。
通枢纽 , 城市功能节点 , 建立一体化跨界客运交通 服务体系 。
第四 : 发展 轨道带动作用 , 以轨 道串联 区域重要城镇节点和策略发 展区 , 引导区域发展轴形成。加强轨道 交通对 区域 内城镇和功能节点 土
地 利 用 开发 的先 导 作 用 。
乡协调发展的带动 , 推动城市 化高速发展 , 相效以往的发展有更大尺度
的跃进。 受济南西客站案例 的启发 , 随后几年里 , 进行 城市相互 交往 建设 在 中, 将会 开展许多类似 的实践 , 笔者结合济南 市的实践与探索 , 高铁 对 站点 的选址和城市综合体运营展开初步的讨论 。
的关系进行 系统梳理和总结 , 以便对不同类型的城市 , 城市发展 的不 同
阶段铁路客运枢纽所具有的功 能特征建立清晰的认识。
进入本世纪 , 为了促进 城市远郊的进一步发展 , 探讨一种 以远郊客
运站带动城 乡互动发展的新的铁路站点选址发展模式 ,其 中京沪线上
功能 的外拓 、 产业的升级起到至关重要 的作用 。 如何发挥高铁 的催化引

深圳北站规划

深圳北站规划

[深圳北站]将打造新城市中心成北站商务区深圳将进一步对该片区进行调研,将北站片区放在深圳更大的战略格局中,明确北站组团的分工定位,在深圳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进一步发挥北站片区在深圳经济中心城市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深圳中轴的崛起,副市长唐杰近日率队开展《高标准规划建设北站商务区,打造深圳北中心区》专题调研。

唐杰表示,国内外的经验表明,交通重大枢纽的形成将带动深圳城市格局的提升。

深圳被确定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深圳将增强城市的服务能力、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以外溢发展突破城市空间制约,高铁无疑将提升深圳对外的辐射作用。

他表示,深圳将进一步对该片区进行调研,将北站片区放在深圳更大的战略格局中,明确北站组团的分工定位,在深圳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深圳北站衔接京广深港客运专线、厦深铁路,并与地铁、长途汽车站、公交站、出租车场站等接驳,是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铁路客运枢纽,也是目前建设占地最大的、建筑面积最多、接驳功能最为齐全的具有口岸功能的特大型交通枢纽。

在交通枢纽的带动下,北站片区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该片目前是龙华新区确定的两大功能核心区之一,北站商务区初步规划范围西起福龙大道、北到人民路、东到梅龙路、南至玉龙路和民丰路。

初步规划总面积610公顷,总建设用地面积488公顷。

目前,深圳市美术馆、市图书调剂书库、演艺中心等都已选址北站片区。

今年该片区将推出2-3个开发单元进行招、拍、挂,启动片区建设。

据表示,专题调研将进一步提升、明确该片区的定位,力求以交通枢纽带动城市格局的提升,北站片区将成为深圳新的城市中心。

以深圳北站为核心构建城市新中心中国高铁时代已经来临,预计2015年,全国将形成四横四纵高铁网络,全国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绝大部分将开通高铁,带动高铁城市的集群效应。

深圳北站,作为中国高铁网路的南大门,具备深港口岸功能,衔接京广深港高铁、厦深高铁、与地铁4、5、6号线、长途汽车站、公交汽车总站形成特大型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与多条市政快速干道相连,通行条件优越。

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三(上)期末地理汇编: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三(上)期末地理汇编: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三(上)期末地理汇编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单选题(2022秋·北京丰台·高三统考期末)郑州曾是落后于洛阳、开封两大古都的小县城,现今已成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下图为中原城市群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郑州发展成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交通C.水资源D.历史文化2.郑州市()A.城市职能与北京市一致B.腹地范围比长治市小C.城市等级与开封市相同D.辐射功能比菏泽市强(2021秋·北京海淀·高三统考期末)2020年12月9日,格库铁路(格尔木-库尔勒)全线开通运营。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与兰新铁路相比,格库铁路沿线()A.连接省级行政区多B.地形崎岖,高差大C.纬度低,热量充足D.穿越自然带数量少4.台特玛湖特大桥跨越塔里木河和台特玛湖,设计方案从最初桥长7千米扩展为25千米,大幅缩短了路基长度,增加了桥梁长度,方案修改的主要目的是()A.构建人地和谐的新型旅游景观B.保障区域内水流畅通和生物迁徙C.防止路基阻挡风沙以保护耕地D.减少地势起伏对车辆运行的影响5.该铁路通车()①缩短东、西部地区的空间距离①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安全①有效提升南疆地区的运输能力①增加区域交通运输方式的种类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021秋·北京西城·高三统考期末)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腹地,通过铁路、公路、水运等,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6.西部陆海新通道()A.交通运输方式类型单一B.地处小麦、甘蔗主产区C.桥梁、隧道工程量较大D.联结青海与粤港澳湾区7.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可以()①促进北煤南运,保障能源供应①加强南宁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系①降低西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①缩短重庆工业制品出海的时间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021秋·北京东城·高三统考期末)合福高铁(下图),又名合福客运专线,连接合肥市与福州市,途经皖、赣、闽三省区,全长852千米,沿途穿越黄山、武夷山、三清山等著名景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高铁站点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区解读——以南京南站为例陈明智01207118以高铁站点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区解读——以南京南站为例一、研究背景随着世界信息和通讯技术(ICT)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但仅世界发展的基本特征。

长距离城市之间的往来显得更为紧密,于此相关联的交通出行也对应的发生了新的变化,表现出平均交通出行距离增加,出行频率和交叉移动增多等特征。

城市之间的旅行、区域之间的旅行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机场、高速铁路车站等交通枢纽地区的建设也成为城市规划者们关注的焦点。

“十一五”铁路网规划国家《铁路“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将进一步加快通过建设客运专线、发展城际客运轨道交通和既有线提速改造,形成以客运专线为骨干,连接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快速客运网络。

这标志着我国也将进入高速时代。

“十一五”期间启动的京泸高速铁路共设21个车站,其中7个一级站,南京站便是7大一级站之一。

与此同时,南京站亦是长三角城际铁路中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在此背景下,南京南站的建设已然成为目前南京建设的重点。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整理与研究,对规划建设中的南京南站进行解读。

二、相关概念解析2.1 高铁站点地址高铁站点选址会呈现出三种形式:一为位于城市外围区,二为位于城市边缘区,三为位于城市中心区。

高铁车站位于城市外围区,一般将该地区建成与副中心互补的区域经高铁站点与城市的关系济中心,引导城市空间的发展。

此时周边有大量的低密度建筑甚至农业用地,土地利用强度不高。

高铁站点位于城市边缘区时,往往成为城市副中心。

此时站点周边均为城市建设用地,存在部分工业用地,土地开发强度中等;站点与城市中心常以内部街道联系,二者联系密切,与其他城市往往以高速公路联系;站点的形态特征往往取决于原有城市中心对经济和人口的吸引力。

所以只有对中心城市的集聚力量加以控制,这些位于城市边缘的节点才有可能成长为成熟的市镇。

高铁车站建在城市中心区,车站的特征反而会逐渐显得不那么明显了。

此时站点周边开发强度较高,主要为居住和商业用地,对城市的影响尤为巨大。

城市中心区人流、车流量均较大,各种交通方式在此聚集,铁路站点将会成为城市公交线路的一个重要起点,发散到城市的各个方向。

而由于通勤条件的改善使得该区域加速了对办公用地的需求,同时娱乐和文化中心的聚集使居民有更多的选择,便捷的公共交通网进一步方便了区域的联系。

2.2 圈层区结构模式Schutz (1998)、Pol (2002)等人结合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开发的案例研究,提出了“3个发展区”的结构模型:即第一圈层(primary development zones )、第二圈层(secondary development zones )和第三圈层(tertiary development zones )。

第一圈层为核心地区,距离车站约5~10min 距离,主要发展高等级的商务办公功能,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都非常高;第二圈层为影响地区,距离车站约10~15min 距离,也主要集中商务办公及配套功能,建筑密度和高度相对较高;第三圈层为外围的影响地区,会引起相应功能的变化,但整体影响不明显。

由于圈层模型受到抽样类型、地区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枢纽等级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使其理论模型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但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在高铁车站周边15min 范围内的城市肌理与周边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地区就是高铁车站最直接和直观的影响范围。

2.3 圈层区范围第一圈层为枢纽核心区,其范围已有定论,一般为800m 左右,这个区域内以步行为主,周边土地开发产生的交通量通过步行可以直达枢纽核心区乘坐地铁、公交等交通设施。

第二圈层的尺度具体大小,考虑尽量减少过境交通对枢纽地区的交通干扰。

故将周边过境交通的通道作为划分枢纽地区和周边城市的边界。

遵循一般道路系统的设计范式。

第三圈层为枢纽的扩散影响区,由于高速铁路综合交通客运枢纽是城市对外交通的门户地区,其服务范围即为枢纽的扩散影响区。

其扩散影响区的规模可能为整个市域,甚至是发展区与高速铁路站点的相互关系(Schutz,1998) 圈层区范围及作用相邻周边城市的部分地区。

2.4 圈层区用地类型分布第一圈层包括交通核、餐饮、宾馆、旅游、商务、信息、办公等,此类功能与高铁站场枢纽作用关联性最高,用地空间及功能布局上受交通枢纽“控制”最大,是高铁站场交通服务区域。

空间和功能布局上具有一定的“刚性”,边界容易界定。

是规划的重点。

第二圈层是对第一圈层功能的补充和相关功能的延伸拓展。

用地包括办公、商务、居住,甚至文化、教育、工业等。

各类功能用地与车站关联性降低,逐步向常态的城市功能组织、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平衡过渡。

圈层区用地类型第三圈层是间接催化区域。

在功能组织、空间结构等方面与高铁站场枢纽关联性更弱,已经“恢复”正常的城市功能结构,或者说各种城市建设用地与车站枢纽需求没有直接关联。

2.5 路网分布模式高速铁路枢纽地区的路网主要承担交通功能、联系区域土地功能其次、因此在对路网服务模式的讨论中应立足所通过交通流特性,根据枢纽地区道路服务的交通流的起讫点是否在该地区把路网的服务模式分为三种:a.集散式,该服务模式下,方向可达性较强,方便城市中心区与城市周边组团或卫星城市的交通连接。

如南京南站。

b.穿越式,该种服务模式下路网解决了过境交通的问题,以及在空间上扩张了高铁车站的辐射范围。

将过境交通流引出的同时,也成为连接都市区与周边城市、引导区域土地利用方向和城市空间布局有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上海虹桥站。

c.混合式,这种模式下,站场地区的交通流没有明显的时空特性。

对此类型地区的服务模式研究侧重于道路网的服务效益最大化,建立起合理的路网级配,构筑开放式的结构。

周边的高等级道路承担着过境以及火车站的集散客流,发达的支路网分担周边用地产生的交通量以及车站发出的公共交通。

如法国里尔高铁站。

服务模式交通状况土地开发服务重点集散式主要为高铁战场的集散交通流,主要方向为主城方向形成新城市中心,各类设施纷纷进入集散换乘的高铁乘客穿越式都市圈交通量大,高铁交通流由公路网分流酒店,餐饮,居住区,办公高等级道路承担集散交通,同时沟通周边城市混合式交通流量巨大会展,商业,办公,以及其他各类设施提供舒适的换乘交通,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2.6 小结依旧以上理论分析,对与高铁站点周边三圈层对比如下:第一圈层第二圈层第三圈层功能区域核心枢纽区直接拉动区间接催化区活力很强强一般边界界定邻接地块,边界清晰,800米左右周边街坊,边界弱化不直接体现在用地功能上,边界开放站场对空间布局的影响直接控制直接影响无直接关联可达性直接联系间接联系间接联系5~10min 10~15min 10~15min 步行多种交通方式多种交通方式据车站距离/km 0.5~0.8 <1.5 >1.5高铁站点交通服务模式区位用地潜力旅馆类业用地、商业用地、金融保险业用地、商务办公用地、服务业用地、影剧院用地、图书展览用地等 居住用地,办公用地,旅游服务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等工业、仓储、居住、市政等高度关联的功能 餐饮、宾馆、商务、办公、信息、旅游等商务、办公、信息、居住、文化、教育、工业无直接关联 建设密度 极高 高 依赖于特殊功能发展动力 极高高适度三、 南京南站规划方案解读3.1 研究范围界定本文中规划方案以2010年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南部新城核心区规划整合及启动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及其后续方案为分析案例,现行建设亦是以此为原本进行的。

在该方案中将南站地区分为三个范围:南部新城区:西起凤台南路、北至外秦淮河,以绕越公路为界 ,总面积约184平方公里;南部新城区核心区:西起凤台南路、南至秦淮新河、宏运大道,北至外秦淮河、东至 宁杭高速,总用地面积70平方公里;南部新城区核心区启动区:南站片区、雨花软件园、宁南商贸园、红花-机场创意街区。

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

由于其涉及面积较大,故仅选取核心启动区中南站周边地块作为研究范围。

研究范围北至绕城公路,西至机场高速公路,南至外秦淮河,东至宁溧路。

3.2 功能定位依据南京2007~2020年新一轮总体规划,新街口、河西新城及南京南站被定位为南京市三大中心区之一。

其中新街口为南京市传统的城市中心,河西将重点强化其商务文化休闲南部新城规划范围南站中心区研究范围功能,南京南站突出商务商贸功能。

由此南京江由现有的单中心格局变为一主(新街口)两副(河西中心、南部新中心)的“金三角”多中心格局。

在将来的建设中,南站地区将是南京市县多中心网络化格局中的重要一环,同时高速化交通带来的人流、信息和资金流交汇,为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新的机遇,南站周边地区将成为城市现代商业服务业功能的集聚区。

南京“金三角”中心体系3.3 用地功能布局高铁南站地区土地利用规划高铁南站地区土地利用呈现较为明显的圈层式结构,高铁站点为核心,第一圈层主要为商业金融类用地,同时包含部分商住混合用地;第二圈层主要为居住用地,同时配套有行政办公用地、市政设施用地、教育科研用地等;第三圈层则依据南站周边发展情况分别布置用地,属于间接催化区。

南站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符合Schutz、Pol等人提出的高铁站点周半地区开发模式。

3.4 空间形态高铁站点空间主要沿其南北向轴线分布,由被至南分别是火车站北广场,火车站站屋节点、火车站南广场、景观活动主轴和秦淮外河景观活动节点。

南北向的中轴线串起了整个南站地区的功能,公共活动场所为与中间,向外分布商业活动,在向外则是安排居住等功能。

在建筑高度分布上,中央景观轴线中间绿地控制在12米以下,轴线两侧商业办公建筑控制在100米以上,向东西两翼建筑高度控制在60~100米,总体上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立体空间形态。

南站地区建筑高度控制及鸟瞰图3.5 道路交通高铁南站内部中央景观轴线主要分布城市支路,作为生活性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为16~24米;两侧有两条主干道穿过,分别是站东路和站西路,分隔商业区和居住区,作为从站点内部到外部的快速通过道路;城市快速路则主要分布在站点边缘位置,对站点内部活动影响不大。

另有4条轨道交通从地底通过。

除铁路客运站外,南京南站还将集中城市轨道、长途汽车、常规公交、出租车以及小汽车等多样化的交通方式,统筹布局邮政等配套设施,形成现代化综合性客运交通枢纽。

参考资料1、郑德高,杜宝东.寻求节点交通价值与城市功能价值的平衡——探讨国内外高铁车站与机场等交通枢纽地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国际城市规划,20072、侯明明.高铁影响下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与地区发展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3、夏静.城市火车站周边地块城市设计[J].山西建筑,20104、南京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30).南京总体规划修编编制组,20085、南京市铁路南站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6、南京南部新城区核心区规划整合及启动区概念性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