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说课稿
草原说课稿
草原说课稿草原说课稿(通用3篇)草原说课稿1一、说教材《草原》是一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
作者用极其清新,优美的语言,把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团结。
文章在表达上颇具特色。
一是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这样安排使全文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二是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三是情景交融,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1、会认"渲、勒"等6个生字;会写"毯、渲"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渲染、绿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段。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3、揣摩优美语言,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书法情感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品味优美语言,体会表达方法,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四、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课标还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我准备采用自主探究,点拨引导,自读自悟,大量实践的教法和学法。
五、说课时安排本课我打算用2教时完成。
六、说教学过程为了体现说课的完整性,我将本文教学的全过程陈述如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把吉祥三宝一家带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吉祥三宝他们想带大家一起去神游他们美丽的家乡。
草原说课稿9篇
草原说课稿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草原说课稿9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草原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说课稿第1篇】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草原》一文的教学。
我的说课将从四个方面展开。
一、教材分析我首先要说的是教材分析。
《草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重点课文,本单元课文的共同主题是“景物聚焦”,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草原》是一篇景象融会的散文,重要报告了作者老舍老师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优美景致,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景象。
课文语言清新优美,线索清楚明白,称赞了草原的优美风景,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知交谊,表现了故国事各族人民连合友好的各人庭。
所以,对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感悟是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
课文的结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浓缩了作者的情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由于我们的家乡远离草原,学生对草原风光和风土人情缺少感性认识,这样,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
二、教学目标接着,我来说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掌握有关生字新词,了解有关的民族风情。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情感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情感。
本课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整体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后两项的要求。
今天,我重点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过去的“教学生”,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同时要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品读法和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
《草原》说课稿
《草原》说课稿《草原》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七年级音乐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的内容。
课中选取了蒙古族民歌《牧歌》和根据它改编的无伴奏合唱。
《牧歌》歌词流露出强烈的感叹、赞美之意,蓝天、白云、绿草、羊群展现了一幅令人神往的草原画卷。
旋律分为4小节旋律起伏不大,音调相似。
无伴奏合唱在表现形式上与单一声部不同,通过人声不同音色的组合营造了淳厚的音响空间,在声音造型上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从歌曲表现上看该合唱在歌词意境上较原民歌有了扩展,由原民歌的“触景生情”扩展为“远景——近景——情景交融”三个层次。
作者用合唱营造出“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场景。
揭示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愉快的心情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和学会演唱《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低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的独特魅力。
能力目标:通过对比、情景展示、体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眼睛与心灵的对话,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说学情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较少,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很少跟音乐接触,因此,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
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运用大量的图片视频结合音乐让学生直观感受,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三、说教法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听唱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四、说学法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整体感知法、视听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五、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一、体验1、导入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
《草原》第一课时说课稿(精选3篇)
《草原》第一课时说课稿(精选3篇)《草原》第一课时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草原》第一课时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草原》第一课时说课稿1一、说教材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
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二、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自读感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弄清本文的思想内容。
感受草原自然风光。
2、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品味积累优美的语言。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感受草原的自然风光,体会草原的美。
2、教学难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四、说教法与学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通过抓住明线、紧扣暗线的做法,牢牢掣住情字这个关键,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升华民族精神的教育融为一体。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美景,动听音乐想象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再现场景等多种形式,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拓展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美的意境,最终水到渠成,轻松地突破了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并大胆鼓励学生质疑,巧妙引导,资料铺垫,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实现整个教学目标。
五、教具准备课件。
《草原》说课稿
《草原》说课稿《草原》说课稿1各位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艺术教材三年级第七单元《民族乐器的传说》,本单元含“来自草原的故事”、“瑶家敲起郭咚郭”、“叶笛声声”三个课题,教材旨在通过让学生从了解几种较有特色的民族乐器,进而去了解这些更有特色的民族,从而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感受和体验少数民族富有特色的艺术。
下面我主要针对“来自草原的故事”这一课题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分析:本课选取我国蒙古组的民族乐器马头琴,以民间传说故事引起学生兴趣,讲述乐器的来历,欣赏马头琴演奏的乐曲。
使学生对马头琴这一少数民族乐器、乐曲,从形象、声音到发展过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根据教材内容及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第一,学生在听《马头琴的传说》的过程中,认识和了解蒙古组的乐器——马头琴,结合欣赏马头琴的乐曲及蒙古族的'民歌与风光,了解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传说、乐器及各种艺术形式。
第二,通过欣赏歌曲、乐曲及其他一些活动,使学生对马头琴的造型、材料、音色特点有深刻的认识。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透过马头琴艺术了解蒙古族的音乐艺术精华。
二、说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某些少数民族已经有所了解和认识,但较为模糊,甚至会产生混淆。
我通过让学生搜集图文资料、欣赏歌曲乐曲、听辨乐器音色,使学生在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方面学习了解蒙古族和马头琴。
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动乐演的特点,我用故事、律动、表演等学生喜欢又容易接受的形式来让他们走进蒙古族,了解蒙古族,并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三、说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认知规律中,低年级学生以感性思维为特征,而进入中年级的三年级,在感性基础上会稍稍增加一些理性的色彩,因此,我在本课中设计了这样一些认知活动,让学生通过听辨多种乐器的声音,和辨别多种乐器的图片,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去感知马头琴;通过交流各自搜集来的关于马头琴和蒙古族的资料,让学生课前就去接触了解有关内容,使得学习更深入、更有针对性;通过欣赏马头琴乐曲和蒙古族歌曲使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特色有进一步的了解。
2023年《草原》说课稿15篇
2023年《草原》说课稿15篇《草原》说课稿1一、说教材1、本课的地位不同地区的人们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本课通过对和国内蒙古大草原的描述来突出草原人家的特色,从而增加学生对这一类区域生活的了解,感受世界的广阔无垠,生活和丰富多彩,人与地的密切关系、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了如下的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内蒙古大草原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地理环境、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等方面分析大草原的特点,体会牧民们如何利用不同的自然条件安排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牧区生活。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地图和相关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草原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识到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草原文化的特色。
教学难点:内蒙古的自然条件对牧民生活、生产的影响。
二、说教法和学法1、说教法问题情境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火花,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探究学习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所以,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2、说学法把联系阅读法、感受信息法、讨论法与学生的各种活动结合起来,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流程(一)师生互动,歌曲导入创设情境1、播放歌曲《天堂》,让学生观看、描述、猜想画面反映的是哪个区域的风光,由此引入内蒙古的话题。
2、教师进一步引导提问:你们喜不喜欢内蒙古?大家想进一步了解内蒙古吗?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说明】此环节作为新课导入部分,以直观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在课堂上播放歌曲《天堂》,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以形象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感受内蒙古的风土人情,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老舍草原说课稿一等奖5篇_1
老舍草原说课稿一等奖5篇老舍草原说课稿一等奖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8个生字,田字格前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熟悉5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快。
【课时方案】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几天来,我们跟着春姑娘游了风光秀丽的太湖,逛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熟悉了坚韧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
今日,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
2、板书课题:3、解题:⑴学习生字:原①指名呼读音节:yuán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②教学“厂字头”。
③指名说说怎样记住“原”。
引导用熟字记忆。
④谁能用“原”组成另外的词?⑵师述:大草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
那里风光特别美丽,那里的人民特殊勤劳。
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
下面请小伴侣们看图。
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1、出示幻灯片:图片内容:草原无边无际,绿草如茵。
近处,羊儿涌出圈门,牧民跨马追逐羊儿;远处,羊群与白云相连。
2、看图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思索:⑴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很美、很大?⑵图上有谁和什么?⑶牧民们在干什么?⑷羊儿怎么样?3、争论上述思索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⑴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
看图理解。
“无”与“元”比较字形。
⑵铺满:指名拼读音节,举例理解。
⑶牧民:特地从事放牧的人。
①牧:教学“牛字旁”。
②民的笔顺。
③要求同学用“民”扩词。
⑷骏马:指好马指名拼读音节:jùn⑸远处:①指名拼读音节:yuǎn chù。
强调“远”是整体认读音节,chù是翘舌音。
②“远”与“运”比较。
③“处”与“外”比较。
④引导同学用这两个字组词。
三、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遇到不熟悉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始终到读通顺为止。
2、检查自读状况:⑴卡片抽读:啪、打破、欢快。
《草原》说课稿
《草原》说课稿《草原》说课稿1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歌曲《草原上》是4/4拍、羽调式歌曲。
所在单元“草原”,是本册书中唯一一个起到弘扬民族音乐的单元。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结乐段。
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是近期内最适合引导学生进行试唱教学的内容。
它可以让学生们再学习中综合运用以往学习的乐理知识及音高概念,在发展学生读谱能力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过渡作用。
2、学生分析:新课标中指出:三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是从低段向高段过渡的时期。
可以进行简单的视唱训练,但在表现音乐方面却萌生一丝羞涩。
二、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有感情地唱好这首歌,并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知识目标:在视唱教学中巩固学生对音高、基础乐理的综合运用。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读谱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筷子舞的一些基本动作,并能跟随音乐进行体验。
教学难点:视唱教学中对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正确演唱及七度大跳处的音准把握。
四、学法指导: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讲解法、示范法、谈话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交流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
而学生则通过听、演、唱、说、舞等一系列的参与音乐的活动,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兴趣,激活了表现欲、创造欲,使其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歌表演蒙古族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谈话法,引导学生说出对草原的印象及对蒙古族的了解。
(可以适当的借助图片进行引导)3、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加深对蒙古族生活风俗的认知,从而引入新课。
(用《草原上》伴奏曲为背景音乐)说明:以热烈欢快的歌表演开始这节课,有两个好处。
《草原》公开课说课稿(精选5篇)
《草原》公开课说课稿《草原》公开课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草原》公开课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草原》公开课说课稿1一、说教材《草原》是一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
作者用极其清新,优美的语言,把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的淋漓尽致,学生通过学习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从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华为民族情,同时激发学生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为本组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围绕着训练重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认知目标:掌握14个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如"勾勒"和"渲染".弄清本文的思想内容。
2、技能目标:揣摩、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丛中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华为民族情。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1、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弄清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华为民族情。
2、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四、说教法新课标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只能不再是过去的"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将采取情境教学法和诵读法进行教学。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丽景观的图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的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深层次的体味美的意境。
《草原》说课稿(通用11篇)
《草原》说课稿(通用11篇)《草原》篇1一、说教材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
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通过多读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4.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及热爱西部的情感。
三、说重难点熟读课文,弄清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是本课的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不仅一碧千里,而且生机勃勃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特制定本文的教法如下:1.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从读中学,从读中悟,让学生在读书声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优美文字的熏陶。
2.谈话法:在教学过程中,多次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主讨论,汇报自己的收获。
五、说学法新课程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研究性的学习。
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1.预习方法的指导:在预习中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文意,提出问题。
2.思维方法的指导:教学中,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的内在联系,诱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3.读书方法的指导: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物特点,品读精彩语段。
六、说教学过程:1.激趣揭题,通过我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激发学生兴趣,揭示出本课课题《草原》2.初读课文感知美:小组长组织组员读书,或齐读,或个别读,或二人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说课稿第1篇】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小学课文《草原》这一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上好这堂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教材联系,深入领悟教材小学课文《草原》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范文,在本组教材中占重要地位。
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求:一是读懂课文,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
二是品读课文,谈出自己的见解。
三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句子中把什么比做什么。
四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我设计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会字词,理解句子并体会思想感情;了解草原的辽阔壮美,受到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尝试谈出自己阅读时的理解和感受,这是教学的重点。
二、强调以人为本,灵活选择教法以学生为主体,灵活选择教法,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引导运用以下教法:(一)导读法。
①导预读,激发学习兴趣;②导感知,理解清文章条理;③导理解,尝试自读自悟;④导运用,注重知识迁移。
一句话,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施教之功主要体现在导读二字上。
(二)演示法。
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诵。
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了借鉴,具体生动的图像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
(三)谈话法。
在教学中的分段学习、理解内容等过程,我多处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读讨论,再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收获。
这样,学生所理解掌握的内容能得到及时反馈,使学生在谈话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识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强调自读自悟,大胆更新学法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
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
草原说课稿学情分析草原说课稿全国一等奖部编版范文(九篇)
草原说课稿学情分析草原说课稿全国一等奖部编版范文(九篇)草原说课稿学情分析草原说课稿全国一等奖部编版1 《草原》是一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
作者用极其清新,优美的语言,把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的淋漓尽致,学生通过学习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从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华为民族情,同时激发学生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为本组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围绕着训练重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认知目标:掌握14个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如"勾勒"和"渲染".弄清本文的思想内容。
2、技能目标:揣摩、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丛中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华为民族情。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1、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弄清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华为民族情。
2、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新课标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只能不再是过去的"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将采取情境教学法和诵读法进行教学。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丽景观的图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的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深层次的体味美的意境。
2、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读促学,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读出内涵。
《草原》说课稿15篇
《草原》说课稿15篇《草原》说课稿1一、说教材《蒙古草原狼》是长春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说,节选自姜戎的长篇小说《狼图腾》,__既有利于学生面对同样问题的多角度思考,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这部作品颠覆了以往我们对狼蒂固根深的印象,让我们重新审视自然,重新为狼族定位,如果不是因为此书,狼,特别是蒙古的草原狼,这个中国古代图腾崇拜和自然进化的发动机,就会像某些宇宙的暗物质一样,永远被人类所唾弃。
长春版教材编者本着呵护孩子们成长的岁月,守望孩子们心灵的日出,拓展孩子们的人文视野,构建起他们的精神家园,突破常规,选择了这样一篇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史诗般小说,挑战千百年来,占据正统主导地位的鸿学巨儒,畏狼如虎、憎狼为灾的观念,在物种迅速减少,人类社会的精神和性格日渐颓靡雌化的今天,让学生读到《狼图腾》这样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是大有裨益的。
二、说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梳理故事情节,培养概括能力,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赏析精彩的细节描写,把握小说中狼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狼的风采,体会狼的智慧,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重点:赏析精彩的细节描写,把握蒙古草原狼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狼形象的重新认识和把握主旨。
三、说教法、学法:1.情境教学的方法:借助一些狼的图片和多媒体课件,借助课文语言入境,感受狼的风采。
设计情景以此沟通课文和学生的生活世界,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实现情感上的认同,利于学生形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2.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精心设计活动,以探究、体验和发现为核心,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还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提问权和评价权。
3.情感体验法:个性化的朗读展示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可以是情感认同之后的属于自己的独特理解。
和学生一起与课文对话,和学生一起在知识中诗意的安居,一起体验。
《草原》说课稿
《草原》说课稿《草原》说课稿(通用5篇)《草原》说课稿1一、说教材《草原》是一篇叙事散文,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
作者以生动、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大草原美丽的风光,而且表现了这里的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描写以及自己情感发展,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一个大家庭,这是一篇融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文质兼美于一体的佳作。
下面我要说的是我为本课设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生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学习中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
领悟课文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领悟课文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
二、说学情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拥有了一定的字词知识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在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方面,有待加强;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好动、爱模仿,学习积极性强,渴望受到老师的肯定。
这些都将成为我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法1.情境教学法由于本文所说的事情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所以在教学中我会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现场体验、情感表演等方法,让学生投入感情,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作者期待民族团结的美好心愿。
2.多媒体辅助法我会运用课件出示图片、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达到教学目标。
3.朗读感悟法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虽然与课文中的事情距离很远,但是我希望学生能够在我的引导下,采用朗读体会法,通过默读、有感情朗读、男女分组朗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和体会。
草原说课稿优秀7篇
草原说课稿优秀7篇《草原》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草原》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五十年代访问内蒙古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下的一篇访问记。
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二、说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及教材所处年段的要求,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
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情感目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
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依据上述教学目标,我所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目标的分解与时间安排:本课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尝试着读出感情,整体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教学目标中2、3的要求。
今天我重点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三、说教法与学法根据审美教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和直觉性的特点,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读,在朗读中有所感悟,读出趣味。
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自读自悟,达到“情由景生”的效果,领略草原的特点,陶冶爱美的情趣。
本文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的话句,更应该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课文的问题,借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是——号考生,我索克的题目是《草原》,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对这篇课文实行说课。
一、说教材
《草原》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走进西部”,带学生去亲近西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草原》是一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读课文。
作者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用极其清新、优美的语言把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以自己的亲自经历和感受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学生通过学习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从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把这种感情升华为民族情,同时激发学生理解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为本组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给予以上对文本的理解,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读课后四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理解文中的新词;准确流利地朗
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水平目标:通过多度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
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及热爱西部的情感,并积累稳
重的优美词句。
4、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熟读课文,浓情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难点是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不但一碧千里,而且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说教法
根据农村学生的现状,以及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用一下教学方法来实行教学:
1、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持续地朗读课文,从读中学从读中悟,让学生在读书
声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优美的语言文字。
2、谈话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谈话启发法,让学生自主讨论,汇报自己的收获。
3、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文插图,若有条件还能够用多媒体可见体现草原美
景,让学生更直观地感悟草原的美,以此突破教学的难点。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地学习。
同时注重朗读的训练,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实行一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1、预习方法的指导:在预习中注重让生生反复朗读,领会文艺,提出问题。
2、思维方法的指导:教学中通过度析,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的内在联系,诱导学生抓住字
词句的内在联系,学会思考问题。
3、读书方法的指导: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物特点,品读精彩语段。
四、说教学过程
本篇课文分为两课时,下面我将重点说一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课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我们每个人都喜欢美景并向往美景,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去领略我国西部蒙古的美丽风
光,他就是(学生回答草原,师板书课题)草原。
2、课前老师会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都统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文中的生字、新词。
引入课文后,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朗读情况。
3、再读课文,看看草原给我们留下了那些美景?
4、让学生汇报朗读中认为描写草原的优美的句子,并加以解说。
如:A、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茫茫”是什么意思?
(草原绿得无边无际,因为天气晴朗,远处也是那么一派清清楚楚的青绿色。
)
B、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色绣上了白色的大
花。
“白色的大花”指羊群,这个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
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就是用颜色涂抹,“勾勒”就是用线条勾边,画出轮廓。
“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缓得没有明显的界限,“翠色欲流”是说草原上的小丘因为绿色浓厚,就想要留下来一样;“欲”是将要的意思。
流到哪里去呢?“轻轻流入云际”,这里是说,卢瑟的草原一望无际,与天相接,仿佛翠绿的绿色流入了天半。
一个“流”字将草原具有的鲜活生命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而“流入云际”则写出了草原无边无际的壮观之美。
D、“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
诗。
这个句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心境。
“惊叹”是因为第一次见到草原,处处感到新奇,对蔓延的翠绿感到惊讶。
“久立四望”,是留恋草原景色,总是看不够。
“低吟小诗”,是想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E、在这种境界离,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写骏马和大牛,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
因为作者被大自然的美景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不一样的心情。
这些美景吸引了老舍先生,看来也吸引了你们,就让这些美景永远印留在我们脑海中吧。
然后,让学生再次朗读相关草原风光美的段落并背诵下来。
这是我设计的《草原》第一不过的内容,相关草原人情美的部分将留在第二课时的教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