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劝学》资料

合集下载

劝学(荀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劝学(荀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劝学(荀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又名《劝学篇》。

劝学,就是鼓励学习。

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劝学(荀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劝学(荀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劝学(荀子)作者:荀况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劝学》复习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劝学》复习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①中( 合乎,符合)
② 通( “煣”,,使动用法,以火烘木使之弯曲)
③曲( 形作名,弯曲的弧) 度
④虽( 即使 )
⑤有( 通“又”)
⑥槁暴( 晒干。暴,通“曝”,晒
)
⑦挺( 直)
⑧砺( 磨刀石 )
⑨博学( 广泛地学习)
⑩参省(参,检验;省,反省)
3.理解性默写
①文中借助挺直的木头被弯曲后,即使又晒干也不能复原,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
③论点:学习贵在积累
道理论据:“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 明自得,圣心备焉。” 用法示例:集腋成裘,积沙成塔,积累丰富的素材,能写成美妙的华章;积累 人生的阅历,能洞悉世间百态。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讲“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人生,就 是在不断积累中成熟,在不断积累中丰满。
P2知识点:
一、通假字
1. 使之然也
通“煣”,用火烤,使之弯曲
2.虽有槁暴 通“又” 通“曝”,暴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智慧、明智
二、古今异义
1. 以为轮
把……做成
2.金就砺则利 金属制成的刀类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广泛的学习 检验
P2知识点:
三、词类活用
1. 以为轮 动词的使动用法,用火烤,使之弯曲 2.其曲中规 形作名,弯度 3.故木受绳则直 形作动,变直 4.金就砺则利 形作动,变得锋利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作状,每天
8.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②得( 获得 ) ③无以(没有用来……的,无从 ) ④舍(停止,止息 ) ⑤锲( 刻 ) ⑥镂( 雕刻 ) ⑦躁(浮躁,不专心 )

《劝学》文言文知识清单整理

《劝学》文言文知识清单整理

《劝学》文言知识清单君子:有学问修养的人学不能够已:停止木直中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其曲中规:圆规虽有槁暴:“有”通“又”,槁暴:晒干。

槁:枯。

暴:晒不复挺着:挺:直。

金就砺则利: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就:接近、靠近。

砺:磨刀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检验。

省:省察。

乎:相当于“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见识须臾:片刻跂:踮起脚后跟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声非加疾也:疾:劲疾彰:清楚假舆马者:假:借助。

舆马:车马,这里指车子利足:擅长奔走而致千里:致:到达非能水也:能水:擅长游泳。

水:游泳绝:横渡生非异也:“生”:通“性”,天性。

善假于物也:物:外物,包括各种客观条件风雨兴焉:兴:起。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神明:非凡的智慧圣心备焉:圣心:圣人的心怀无以:没有用来……的,无从。

骐骥:骏马驽马十驾:驾:一天的行程功在不舍: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

舍:停止、止息锲:刻镂:雕刻埃土:泥土,尘土黄泉:地下的泉水用心一也:一:专一。

螯:蟹钳用心躁也:躁:浮躁,不专心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弯曲形容词作名词:其曲中规:曲:曲度,弧度登高而招:高:高处积善成德:善:善行形容词作动词: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形容词作使动: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使……快,走得快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一:专一动词作名词:輮使之然也:輮:使弯曲的作法倒装句:状语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被动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重点句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冰是水所凝结成的,但比水更冷。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劝学》知识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劝学》知识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劝学》知识全梳理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劝学》知识全梳理一、文学常识荀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它发展了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

他反对天命、鬼神的迷信之说,提出了“性恶”的思想,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

内容分前后两部分。

前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方法。

课文节选自前部分。

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

因此,“劝”在本文是“ 劝勉”的意思。

所以题意是劝勉学习。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輮以为轮虽有槁暴知明而行无过君子生非异也三、解释加点字词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0、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1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2、劝学13、蟹六跪而二螯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輮以为轮2、其曲中规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登高之博见也5、非利足也6、非能水也7、积善成德8、上食埃土,下饮黄泉9、用心一也10、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五、古今异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輮以为轮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假舆马者下饮黄泉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六、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句式类型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4、輮以为轮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七、固定词语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八、一词多义1、兴(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汉大兴兵伐匈奴(3)大楚兴,陈胜王2、疾( 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2)君有疾在腠理(3)疾恶如仇(4)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3、于(1)青,取之于蓝(2)而青于蓝(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而(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之(1)青,取之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5)不如须臾之所学6、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7、者(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3)陈胜者,阳城人也(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一、文学常识荀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语文文言文劝学知识点

语文文言文劝学知识点

语文文言文劝学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语文文言文劝学知识点《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劝学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劝学》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劝学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中《劝学》知识点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高三语文上学期文言文专题复习《劝学》知识点归纳

高三语文上学期文言文专题复习《劝学》知识点归纳

《劝学》知识点归纳一、文言五项【通假字】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zhì),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古今异义】輮以为轮古:把……做成;今:认为金就砺则利古:金属的刀类;今:金钱,黄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广泛地学习;今:学识渊博古:检验;今:探究并领会假舆马者古:凭借;今:与“真”相对而绝江河古:特指长江与黄河;今:泛指河流下饮黄泉古:地下的泉水;今:阴间蚓无爪牙之利古:爪子和牙齿;今:比喻坏人的党羽或帮凶用心一也古:因为心思;今:读书用功或注意力集中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寄身;今:托付蟹六跪而二鳌古:腿,蟹腿今:跪下【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当“每日”讲。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形容词作名词1、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足利,使……走得快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动词的使动用法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使…弯曲数词用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一:专一)【一词多义】于:青,取之于蓝:介词,表从所,可译为“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表比较)善假于物也:对,向。

受制于人: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之:锲而舍之:代词。

筋骨之强、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的标志。

青,取之于蓝:代词。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使之然也:代词,木。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而:表转折:而寒于水而致千里而绝江河而青于蓝而闻者彰而见者远表修饰:顺风而呼登高而招吾尝跂而望矣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表因果:而神明自得表承接:锲而不舍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

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高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劝学》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劝学》知识点全梳理

《劝学》一、文学常识荀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它发展了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反对天命、鬼神的迷信之说,提出了“性恶”的思想,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内容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方法.课文节选自前部分.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因此,“劝”在本文是“劝勉”的意思.所以题意是劝勉学习.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輮以为轮虽有槁暴知明而行无过君子生非异也三、解释加点字词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0、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1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2、劝学13、蟹六跪而二螯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輮以为轮2、其曲中规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登高之博见也5、非利足也6、非能水也7、积善成德8、上食埃土,下饮黄泉9、用心一也10、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五、古今异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輮以为轮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假舆马者下饮黄泉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六、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句式类型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4、輮以为轮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七、固定词语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八、一词多义1、兴(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汉大兴兵伐匈奴(3)大楚兴,陈胜王2、疾(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2)君有疾在腠理(3)疾恶如仇(4)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3、于(1)青,取之于蓝(2)而青于蓝(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而(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之(1)青,取之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5)不如须臾之所学6、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7、者(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3)陈胜者,阳城人也(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一、文学常识荀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它发展了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反对天命、鬼神的迷信之说,提出了“性恶”的思想,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内容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方法.课文节选自前部分.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因此,“劝”在本文是“劝勉”的意思.所以题意是劝勉学习.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虽有槁暴“有”同“又”;“暴”同“曝”,晒干;知明而行无过“知”同“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三、解释加点字词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枯;“曝”,晒;直;这样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验,检查;省察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片刻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提起脚后跟,指踮起脚;见得广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这里指声音宏大;清楚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脚步快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凭借10、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1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12、劝学勉励,鼓励13、蟹六跪而二螯蟹腿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輮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其曲中规形容词作名词,弯曲的弧度;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4、登高之博见也形容词作名词,高处;5、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6、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泳;7、积善成德形容词作名词,善行;8、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9、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10、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形容词做动词,变直;变锋利五、古今异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輮以为轮古:把……做成;今:认为金就砺则利古:金属的刀类;今:金钱,黄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广泛地学习;今:学识渊博假舆马者古:凭借;今:与“真”相对下饮黄泉古:地下的泉水;今:阴间蚓无爪牙之利古:爪子和牙齿;今:比喻坏人的党羽或帮凶用心一也古:因为心思;今:读书用功或注意力集中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藏身;今:托付六、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句式类型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4、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略句,假(于)舟楫者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句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词结构后置句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七、固定词语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有以.有……的(办法)八、一词多义1、兴(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2)汉大兴兵伐匈奴发动(《史记·张汤传》)(3)大楚兴,陈胜王兴盛,兴旺2、疾(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这里指声音宏大(2)君有疾在腠理小病(3)疾恶如仇厌恶、憎恨(4)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妒忌(《史记·孙膑传》)3、于(1)青,取之于蓝从,介词(2)而青于蓝比,介词(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对象,可不译,介词4、而(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表转折,但是,连词(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4)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表修饰,连词(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顺承,就,于是,连词(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表假设,如果5、之(1)青,取之于蓝代靛青(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5)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6、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从这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此,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助词,句末语气助词,了7、者(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代词,的人(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代词,的地方(3)陈胜者,阳城人也语气词,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语气词,用于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

《劝学》文言文知识整理

《劝学》文言文知识整理

《劝学》文言文知识整理《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以下是对《劝学》一文的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文学常识荀子(约公元前 313 年-公元前 238 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二、重点字词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从;比3、木直中绳中:符合4、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5、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6、不复挺者挺:直7、故木受绳则直受绳:用墨线量过8、金就砺则利就:靠近;砺:磨刀石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查;省:省察1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11、吾尝终日而思矣尝:曾经1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片刻13、跂而望矣跂:踮起脚后跟14、登高而招招:招手1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16、假舆马者假:借助,利用17、非利足也利足:脚走得快18、而致千里致:到达1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20、而绝江河绝:横渡21、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22、善假于物也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2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于此24、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渊:深水2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神明:指人的智慧26、圣心备焉备:具备27、故不积跬步跬步: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28、无以至千里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29、骐骥一跃骐骥:骏马30、驽马十驾驽马:劣马31、功在不舍舍:停止32、锲而舍之锲:刻33、金石可镂镂:雕刻3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爪子和牙齿;强:强健3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36、用心一也一:专一37、蟹六跪而二螯跪:蟹脚;螯:蟹钳38、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藏身三、通假字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再;“暴”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四、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5、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五、古今异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2、假舆马者古义:借助今义:与“真”相对3、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金子4、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5、用心一也古义:因为心思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六、特殊句式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句)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句)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4、輮以为轮(省略句,“以(之)为轮”)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七、重点语句翻译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有关劝学荀子文言文的知识点

有关劝学荀子文言文的知识点

有关劝学荀子文言文的知识点《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劝学荀子文言文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劝学荀子文言文的知识一、正音和文学常识槁暴( gǎo ) 輮以为轮( róu ) 须臾( yú ) 跂而望(qì)舆马( yú ) 锲而不舍( qiè ) 骐骥(qíjì ) 靛青(diàn)跬步( kuǐ ) 金石可镂( lòu ) 驽马( nú ) 木直中绳( zhòng )二、文学常识荀子(约前313年─前238年),战国时期人,名况,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具有一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可以通过主观努力认识顺应自然,主张“性恶论”。

今存《荀子》一书,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写的,一部分是他门人的创作。

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

“劝”在本文是“劝勉、鼓励”的意思。

所以题意是“劝勉、鼓励人们勤奋学习”。

这篇文章里,作者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课文从中选取了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应持的_态度。

文章紧扣“学不可以已” 这一中心论点来论证。

三、疏通文意君子(有学问修养的人)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从)蓝而(表转折)青于(比)蓝;冰,水为(凝结)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符合)绳,輮(用火烤来使木材弯曲)以为(把(木材)做成)轮,其曲(弯曲)中(符合)规;虽(即使)有(通“又”)槁暴(曝晒),不复挺者,輮使之然(这样)也(句式:判断句)。

故木受(经…划过)绳则(就)直,金就(靠近)砺(磨刀石)则利(锋利),君子博学而(表递进)日(每天,名作状)参省(对照反省)乎(对)己,则(就)知(通“智”,智慧)明而(表递进 )行无过(过错)矣。

新课标《劝学》孟 子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劝学》孟 子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劝学》孟子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而孟子是战国时期另一位著名的思想家。

虽然这两篇文章并非直接相关,但在文言文的学习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以下将对《劝学》以及孟子相关文言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劝学》中的重点字词1、“学不可以已”中的“已”,意为停止。

2、“木直中绳”的“中”,读音为 zhòng,意为合乎。

3、“虽有槁暴”的“有”,通“又”;“暴”,通“曝”,晒。

4、“輮以为轮”的“輮”,通“煣”,使弯曲。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知”,通“智”,智慧。

二、《劝学》中的重点实词1、假:借助,利用。

如“假舆马者”。

2、绝:横渡。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4、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三、《劝学》中的重点虚词1、而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修饰,“吾尝跂而望矣”。

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

表顺承,“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2、于从,“青,取之于蓝”。

比,“而青于蓝”。

对,“善假于物也”。

3、之代词,它,“筋骨之强”。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助词,的,“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四、《劝学》中的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日”,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中的“上”“下”,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水”,游泳。

3、形容词作名词“其曲中规”中的“曲”,弯曲的程度。

“登高而招”中的“高”,高处。

4、形容词作动词“故木受绳则直”中的“直”,变直。

“金就砺则利”中的“利”,变得锋利。

5、动词的使动用法“輮以为轮”中的“輮”,使……弯曲。

五、《劝学》中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状语后置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文言文整理

《劝学》文言文整理

《劝学》文言文整理劝学,言必信,行必果,身体力行,不思不言。

天下之至道,知不足者多,勇不足者少。

端正心态,持之以恒,方可成为真正的学者。

学之为道,无论何时何地,皆为上乘之事。

而学者之所以贵,在于其所学为国家重要的学问。

知识虽多,但不得以为自己已经功成名就,应当不断地学习,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学习之路险阻万分,其间艰辛重重。

然则,呕心沥血,方可克服种种困难。

其品学兼优,行事规矩,方可站稳于世人之前。

心怀不足,勇气不足,虽有好心,也难以取得良好之成果。

而正直胸怀,倜傥不群,却能带领别人走向正确之方向。

精力与思考,是学之必要条件。

常常惟充实自己,以期在事业上有所建树。

然则,不抛弃烦恼,不远离轻欢的恶习,惟有永远记得自己的初衷,坚持走向成功之道。

取得知识只是一小步。

实际应用知识才是硬道理。

所以,应该将所学应用于到生活中,并尽力使其成为现实中的产物。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才能成为具有实践经验的学习者。

学习者应当常常关注事物的本质,追求真理,避免盲从。

而人生的奋斗,也是如此。

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学会从事事物的内在本质出发,走向真正的巨大的成功。

故吾须以心理思辨,从而达成融会贯通之境地,从而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心浇灌,以情为滋养,不断追求真知灼见,生命之意义方得以体现。

吾将于勤奋中逐渐成长,于实践中成为杰出的学者。

吾将努力践行不断的学习,以成就再辉煌的未来。

天下之至道,视吾以存思虑,视吾以义行,视吾以千锤百炼之心境。

吾自古以来,便志在学道。

为此,应当真切地劝告自己,不断努力,坚持至底,最终成为最杰出的学者。

没有任何人天生就会学习。

学习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因此,我们必须掌握如何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首先,我们必须制定学习计划。

通过明确学习目标,我们可以将大量的学习任务有效地分解成可操作的小任务,并按计划有序地完成这些任务。

同时,我们还应该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劝学》高中原文及文化常识

《劝学》高中原文及文化常识

《劝学》高中原文及文化常识(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劝学》高中原文及文化常识荀子《劝学》高中原文及文化常识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要经常去巩固掌握,再配合大量的进行刷题,是可以快速提高你的文言文成绩的。

高一文言文《劝学》

高一文言文《劝学》

高一文言文《劝学》《劝学》的原文及翻译《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劝学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òu)稿暴(pù),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i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词句注释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蓼蓝。

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

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

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于:从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于:比。

5、中绳:(木材)合平拉直的墨线。

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6、鞣以为轮:鞣:通“燥”,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

以:把。

为:当作。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

有,通“又”,槁,枯。

暴,同“曝”,晒干。

槁枯干。

暴,9、挺:直。

10、受绳:用墨线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砺,磨刀石。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考语文《劝学》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荀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它发展了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

他反对天命、鬼神的迷信之说,提出了“性恶”的思想,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

内容分前后两部分。

前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方法。

课文节选自前部分。

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

因此,“劝”在本文是“ 劝勉”的意思。

所以题意是劝勉学习。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輮以为轮虽有槁暴知明而行无过君子生非异也三、解释加点字词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0、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1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2、劝学13、蟹六跪而二螯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輮以为轮2、其曲中规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登高之博见也5、非利足也6、非能水也7、积善成德8、上食埃土,下饮黄泉9、用心一也10、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五、古今异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輮以为轮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假舆马者下饮黄泉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六、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句式类型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4、輮以为轮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七、固定词语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八、一词多义1、兴(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汉大兴兵伐匈奴(3)大楚兴,陈胜王2、疾( 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2)君有疾在腠理(3)疾恶如仇(4)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3、于(1)青,取之于蓝(2)而青于蓝(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而(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之(1)青,取之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5)不如须臾之所学6、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7、者(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3)陈胜者,阳城人也(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一、文学常识荀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劝学》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劝学》

劝学一、通假字:1. 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2. 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次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二、古今异义:1. 劝学:劝:古义:勉励;今义:劝说2. 假舆马者:假:古义:借助;今义:与“真“相对3. 蟹六跪而二螯:跪:古义:蟹腿;今义:跪下4. 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5.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义:指容身、存身;今义:付托、寄寓6.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参:古义:检查;今义:参加、加入7. 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或比喻帝王得力的助手;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8. 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它)做成;今义:认为,用于对人或事物做出判断9. 而神明自得:神明:古义:人的智慧;今义:神的总称10. 下饮黄泉:黄泉:古义:地下的水;今义: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11. 用心一也:用心:古义:因为用心,两个词;今义:对某事肯动脑筋12. 而绝江河:江河:古义:特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三、词类活用: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2.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3. 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4. 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5. 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6. 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7. 不积小流:流:动词作名词,水流8. 积善成德:善:形容词作名词,善事、善行四、一词多义:1. 绝:A. 而绝江河:横渡B. 来此绝境:隔绝、隔断C. 群响毕绝:终止D.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E.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2. 强:A. 筋骨之强:强健B. 挽弓当挽强:有力的弓C. 赏赐百千强:有余D. 乃自强步:竭力、勉强3. 假:A. 假舆马者:借助、利用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C. 无所宽假:宽容D. 请假设草具:暂且E. 乃悟前狼假寐:假装F. 假有人焉:如果4. 望:A. 吾尝跂而望矣:向远处看B. 日夜望将军至:盼望C.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D. 七月既望:月圆之时5. 闻:A. 而闻者彰:听到B.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C. 博闻强志:见闻、知识6. 一:A. 用心一也:专一B. 骐骥一跃:数词C. 四海一:统一D. 一闻人之过:一旦E. 一如既往:一概7. 焉;A. 风雨兴焉:兼词,于此B.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它C. 焉得虎子:哪里8. 而;A. 而青于蓝:转折连词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连词C. 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连词D. 锲而舍之:承接连词E. 蟹六跪而二螯:并列连词9. 于:A. 取之于蓝:从B. 而青于蓝:比C. 善假于物也:引进对象10. 利:A. 金就砺则利:锋利B. 非利足也:使......走得快C. 利其然也:以......为利11. 明: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达B. 而神明自得:智慧C. 火尚足以明也:照明12. 生:A. 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B. 蛟龙生焉:生长五、文言句式:1.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判断句2.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3.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4.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结构后置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宾结构后置6. 善假于物也:介宾结构后置7.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高一文言文劝学原文及翻译注释

高一文言文劝学原文及翻译注释

高一文言文劝学原文及翻译注释【导语】《劝学》是高中语文课的典范之作,那么,我们需要掌控哪些关于《劝学》的文言知识点呢?作者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文言文劝学原文及翻译注释》,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原文篇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坚持不懈,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翻译篇二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色彩更青;冰是由水凝聚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曲折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立,这是由于人工使它曲折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挺了,金属XX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聪明明达,行动不会犯毛病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样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潭,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存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的聪明,具有圣人的思想境域。

新课标《劝学》孟子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劝学》孟子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劝学》孟子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新课标《劝学》孟子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其中,《劝学》是孟子的一篇著名文章,也是中学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篇。

本文将结合《劝学》的内容,对于其中的文言文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文体特点《劝学》是一篇论述性散文,主要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寓意深刻。

二、关键词句解释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句话用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和提升的过程。

蓝,指的是蓼蓝草,是一种染料,青则指深蓝色。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这句话用比喻的方式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

积水成渊,指的是一点一滴的水积累起来,就能够成为深渊。

蛟龙生焉,则比喻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够产生质的变化。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这句话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君子博学,指的是学习要广泛涉猎,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日参省乎己,则是指要每天反思自己的学习,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知明而行无过,则表示学习不仅能够提高知识水平,还能够改善行为。

三、特殊用法1、名词作状语例如:风雨兴焉、猿猱攀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这些例子中,“风雨”表示“兴”是随着风雨的变化而变化,“猿猱”表示攀爬的样子,“六艺经传”表示“通习”是指对六艺经传的书籍进行通读和熟习。

2、意动用法例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望而视矣。

这两个例子中,“终日”和“跂望”都是动词“思”和“视”的意动用法,表示“认为整个白天”、“踮起脚跟远望”。

四、对比与类比在《劝学》中,孟子通过对比和类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例如,他用“青胜于蓝”来比喻学习的进步和超越,用“积水成渊”来比喻积累的重要性,用“博学日参省乎己”来说明学习的方法和效果。

这些对比和类比的手法,使得他的观点更加生动形象,易于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五、思想内涵《劝学》作为一篇论述性散文,不仅阐述了学习的必要性和方法,还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劝学(节选)
《荀子》
一、成语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学以致用专心致志因地制宜出奇制胜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

5、下饮黄泉。

6、輮以为轮
四、特殊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文言虚词
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蟹六跪而二螯。

吾尝终日而思矣。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反之,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显然是很难成功的。

如果没有那公交车司机心脏病突发时将车停稳的那份责任,恐怕车上的数十名乘客早已命丧黄泉。

如果没有那袁隆平田间忙碌的身影,没有他那夜以继日的在田间的考察,没有他那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估计我国某些地区的温饱仍然是个问题。

正是因为这些平
凡之人的负责精神,才会有后人对他们的敬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
《荀子》
【作者作品】
本文选自《荀子·劝学》。

荀子(约前298—前238),名况,字卿,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后人又称孙卿,战国后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荀子学问渊博精深,所著《荀子》行文气魄宏大雄浑,有包容诸家的气概。

全书共二十卷,收文章三十二篇,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治学、立身和学论辩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

《劝学》是其中的第一篇,本篇句法简练绵密,多用排比比喻,气势浑厚,是一种散文的赋体,广为后世传诵宗法。

【学习导引】
本文着重论述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总结了治学经验,提出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见解,强调了“学不可以已”。

文章约用了二十个比喻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在学习时,要体会这种运用比喻进行说理论证的方法,并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文中出现的几个特殊句式。

【文言解释】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水所凝冻成的,但比水更寒冷。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
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把它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
符合圆规画的圆。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由于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

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墨线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能聪慧明达而且行为就会没有过失。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我曾经整天地思索,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登上高处见得广阔。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加长,但人在远处也能看到;顺着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听的人却听得清清楚楚。

借助车马的人,不是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脚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罢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堆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骏马跳跃一次,不会超过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在于走个不停。

雕刻一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的刻下去,
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即使是金石也要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非蛇鳝之穴
下饮泉水,这是用因为用心专一。

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蟹钳,然而没有蛇和鳝鱼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无处容身,这是用心浮躁的缘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