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采访技巧与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访技巧与方法

一、好记者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好奇心包括三方面:

(1)对采访事件的好奇。这会让采访对象认定你的企图是纯正的,你是来搜集与事件有关的事实,而不是来寻找与事件无关的内容爆料,或者来对采访对象进行道德审判的。

(2)对采访人物的好奇。这种好奇是一种真正想要了解采访人物的故事、想法的意愿。这是一种人文主义的好奇,让采访对象感到自己得到了尊重,而更愿意袒露自己心里的想法。

(3)从受众角度的好奇。采访的最终目的是写成一篇新闻稿件、制作出一期广播、电视节目。记者需要从受众的角度来看什么内容是受众想要知道的,最后形成的产品要满足受众(合理)的好奇心。

2、确定采访目的

报道新闻事件时,如果你已经有了具体的选题,并思考出报道方向,那么确定采访目的就像准备一桌饭菜,你需要知道你有什么原料,还需要什么原料,你从哪里可以获得你需要的原料。换句话说,就是要知道你需要什么信息(事实性的?分析性的?还是评论性的?)以及从什么地方、什么人那里可以获得最准确、最权威的相应信息。在这一个环节中,是否有具体明确的新闻要点(中心提要)和能否有具体明确的采访目的紧密相联。

有一些事件,你无法在报道前做好充分的策划,例如一次突发事件等。这就需要你在事件发生时就同时思考如何报道。如果你报道的是硬新闻,那么采访目的就会相对简单——你要搜集的是新闻的六要素。但如果你想以不同的角度报道,除了充分观察外,你还可以对事件中的某个重要人物或权威人士进行探索式的采访。这种采访的目的是帮助你获得报道思路,你可以从较大的范围开始询问,一旦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领域,就缩小包围圈,深入询问。探索式采访后,你对报道方向就应该有了一定的思路,下面的采访目的也就会更明确。

报道人物、特别是知名人士时,应尽可能做好前期调研。这可以帮助你选取独特的报道角度,节省采访对象的时间。前期调研应包括:了解该人物的生平、经历等;查找其他媒体对该人物的报道。前期调研中,你还可以先采访一两个该人物的家人、朋友、同事等,这也有助于你发现没有被报道过的角度。但要注意,他们的话有可能会限制你的思维和报道框架。有了具体的采访目的,再去拜访你要报道的人物,一方面会让对方觉得接受采访不是在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也会消除对方疑虑,认为你是来挖掘绯闻的。

策划报道和确定采访目的能够让你避免采访无关紧要的人、问无关紧要的问题,同时也能让采访对象更安心地回答你的问题。有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并不总是一开始就明显地摆在你面前,而是在采访、观察、文献调研中慢慢显露出来。因此,采访前和采访中还要保持着灵活的态度,一旦发现更有价值的信息、细节、更好的报道角度,要敢于舍弃已有的报道框架。

3、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就像上台演出之前的练习一样,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它决定了采访最终是否成功。采访前的准备可以帮助记者:(1)如果没有做好采访准备,记者容易紧张、忘记要问什么问题、被无关的事物吸引注意力等。(2)把握采访大局。准备一方面可以让记者深入了解话题,另一方面可以让记者了解采访对象。这两方面的知识都能让记者更从容地应对采访。(3)提出好问题。准备工作的重头戏就是问题的设计。有了好问题,才有可能有好回答,才有可能获得记者报道需要的回答。知道问什么、怎么问,较少来源于记者临场发挥(即使是临场发挥的好问题也多是在充分准备后想到的),更多来源于采访前的准备。

当然,花多长时间准备以及怎么准备决定于报道内容和采访对象对于报道的重要性。报道内容越是复杂,或者采访对象越是重要,准备就越要充分。同时,随着你采访经验的不断丰富,你对采访的准备也会越来越顺手。因此,只要时间允许,采访前一定进行准备,这会让你从开始就处于优势地位。

4、控制采访局面

采访对象说的越多,记者获得的线索、事实、引语就越丰富。因此在许多采访中,记者都乐意做一个倾听者,把说话权交给采访对象,希望对方有什么说什么。同时,一个好的采访者会时时控制采访的方向和发展,让采访为最终的报道服务。记者控制采访局面有很多方法。

例如,记者可以精心地设定问题,让采访对象的回答与问题相关;记者还可以进行追问,让采访对象解释不清楚、不明确的内容;记者还可以适时地打断采访对象,把扯远的话题拉回到主题上,等等。保证记者能够控制采访局面的最重要方法,就是在采访前进行充分的准备。这包括:明确采访的目的,了解相关的

事件和人物,了解采访对象,设计问题,预测回答等。如果记者在采访前把各种可能的情况都想到了,记者就能把握采访方向。

记者需明白采访对象是帮助记者理解新闻、完成报道任务的人,因此记者要通过采访与采访对象建立一种和谐、融洽、信任的氛围,诱惑采访对象坦诚、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故事和真心话。在采访前,记者需要调正自己的态度,做到:(1)审视自己是不是带着固有成见、偏见看待采访对象。即使对方是十恶不赦的战争罪犯,记者也要把对方当作一个值得尊重的人。只有这样,采访对象才不会对记者设防,说出自己心里真正的想法。

(2)审视自己是不是把对方当作平等的人看待。一些人会不自觉地用对儿童说话的口吻对残疾人、智力障碍者、老年人等讲话。记者需要首先假设对方是可以和你平等交流的成年人,不可居高临下。只有这种方法行不通的时候,再尝试其他交流方式。

(3)策划采访中的倾听。特别提醒自己什么地方需要重点倾听。

(4)思考如何能让采访变得像一次聊天,而不是审问犯人。

(5)如果是首次见面的采访对象,记者还要考虑如何打破僵局,让双方迅速进入采访状态。

此外,记者还要计划一下在正式采访开始前,如何向采访对象说明你的采访目的、报道时会提及对方姓名等事项。

二、如何说服别人接受你的采访

有的采访对象会欣然接受采访申请,但多数采访对象会对你保持警惕、怀疑。下面是一些技巧,可以帮助你更顺利地争取到采访机会。

(1)首先明白他人没有义务必须接受你的采访。因此明确采访目的,进行背景调查,给对方一个充分的理由接受你的采访。

(2)如果可能,尽早联系采访对象。这可以给你足够的时间说服对方接受采访,也可以让你为采访提前进行准备。

(3)提出采访要求时,自报家门、姓名、为什么要采访、采访需要多长时间,让采访对象有心理或物质准备。如果对方要求提供材料,你要尽量满足对方的需求。一些组织机构提供采访申请表格和相应的申请程序,找到该组织接待媒体的出口,按照程序办事。提出采访要求时,最好不提“采访”两个字,因为“采访”容易让人紧张、厌恶。尽量根据实际情况说明采访原因。如:“我希望能听您介绍一下事情的经过和目前的调查结果”。

(4)提出采访要求时,要考虑到采访对象的心理需求。这就等于把采访从“我记者需要什么”变成“这次采访能满足采访对象什么需求”。例如,适当地恭维对方,让对方开口说话。但注意不要变成拍马屁,否则会让对方怀疑你的动机。与其说“您是这方面的泰斗”不如说“您刚刚发表的论文,对大爆炸理论提出了新的见解”更能打动对方。有时,采访对象需要一定的刺激才会回应,例如你说:“某院士认为您之前说病人死亡不是医疗事故是不正确的,他认为……”就很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