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维空间中的点_以留园为例_解析步移景异的空间涵义
解说留园咫尺山林,建筑空间造景艺术无限(一)
解说留园咫尺山林,建筑空间造景艺术无限(一)从以往的推送内容之中,大家都可看出小编常炫耀留园规模大、建筑众多。
但客观来说,苏州园林的实际空间都是有限的,而造园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寻求无限。
咫尺山林,如何巧妙运用空间便是一门学问和艺术。
通常空间分割的手段有门、墙、屋宇、假山、水池、树木、桥梁等。
留园的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巧妙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关系,将园中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要在有限的范围内创造无限的景观,欲扬先抑便成了苏州园林的一种惯用手法。
苏州任何一个园林都会让人产生一种神秘好奇的心理,但见里面遮遮掩掩、曲曲折折,经过空间隐蔽幽深的不断变化,豁然开朗,犹如进入世外桃源一般。
留园是建于住宅后的园林,当年园主经常从内宅入园。
为接待宾客游园,不得不沿街设置大门,在两道高墙之间穿行而入。
从园门到花园有一段约长50多米的S型过道,在两侧为墙所限制的条件下,造园者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空间方向和空间明暗的变化等一系列的对比手法,使游者兴趣盎然地走完这段路程。
一进大门,是宽敞的前厅。
从厅的右侧进入窄长的走道。
经过二折以后,进人一个面向天井的敞厅。
随后以一个半遮半敞的小空间结束了这段行程。
待步入古木交柯才算真正入园。
空间大小的不断变化,“放”、“收”再“放”、“收”,就完全打破了过道的单调感觉。
从大门到古木交柯的通道,匠师们巧妙地顺势曲折,构成丰富多变的空间组合。
由前厅进入南北向的廊子。
继而转成东西向。
接着又是南北的空间。
在这小小的地方,廊子还抓紧机会折了一下。
继而又由南北向的廊子临东墙延伸进入敞厅。
由敞厅西北角进入南北向的小过道,然后到达古木交柯。
入口处的这些转折,使空间转换,由小变大,由暗转明,给人以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并且每过一次曲折,都可以产生一种新的境界,而随着境界的层出不穷,就会产生一种玩味不尽的妙趣,也使得意境更为深邃。
穿过重重通道进入古木交柯。
由暗而明,由窄而阔,迎面一道粉墙上六个漏窗一字展开,图案各异,犹如一道帘子将园中景色遮掩。
苏州留园的园林设计理念是什么
苏州留园的园林设计理念是什么苏州园林,闻名遐迩,而留园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其园林设计理念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留园的设计理念首先体现在对空间的巧妙布局上。
它并非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通过曲折迂回的路径,营造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妙感受。
入园伊始,狭窄的通道让人感觉空间局促,但随着脚步的深入,豁然开朗的庭院和精致的景观逐一展现。
这种先抑后扬的空间处理手法,不仅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也让人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期待和惊喜。
移步换景是留园设计的又一重要理念。
在留园的游览过程中,几乎每走几步,眼前的景色就会发生变化。
通过巧妙设置的漏窗、门洞、回廊等元素,将不同的景致相互渗透、相互借景。
比如,站在一处亭台,透过漏窗可以瞥见远处的假山流水;沿着回廊漫步,不经意间又能欣赏到另一侧庭院中的花草树木。
这种移步换景的设计,使得园林景观丰富多样,让人目不暇接。
留园的设计还注重对自然元素的模仿与提炼。
园林中的假山,并非单纯的堆砌,而是模仿自然界中山峰的形态和神韵,或雄伟险峻,或秀丽清幽。
流水的设计也是如此,或潺潺流淌,形成小溪;或汇聚成池,倒映着周围的景物。
树木花草的搭配更是精心,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花期,营造出四季有景、花开不断的氛围。
在建筑与景观的融合方面,留园也做到了极致。
园内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与山水花木相得益彰。
建筑的风格和造型既体现了江南水乡的婉约之美,又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互呼应。
比如,一座临水而建的水榭,让人可以近距离欣赏水面的波光粼粼;而一座隐藏在假山之后的亭子,则给人一种清幽宁静之感。
对称与不对称的平衡也是留园设计的一大特色。
在一些重要的庭院和建筑布局中,采用了对称的形式,以展现庄重和规整。
但在更多的地方,则运用不对称的手法,营造出自然随意的氛围。
这种对称与不对称的巧妙结合,使整个园林既有秩序感,又不失灵动活泼。
留园还十分注重细节的处理。
从门窗的雕刻、栏杆的纹饰,到铺地的图案,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
留园的空间布局与造景手法分析
空间序列组织是由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全局性而展现 的。基 于 中 国 山 水 画 卷 的 特 点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的 特 点 则 是 多 空 间 、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其 空 间 形 式 是 以 观 赏 路 线 来 安 排 的 , 有较为简单的一种是呈闭合的、环 状 的 ,如 苏 州 的 畅 园 、鹤园;另 一种空间序列是按照贯穿形式的,如乾隆花园;最后是呈辐射的
渗 透 联系,进 行 主 题 与 空 间 类 型 的 区 分 与 互 补 ,形 成 和 谐 整 体 。 而中区和东区则是全园之精华所在。中区部分通过东南凿水池、 西北筑假山以形成西、北为假山、东 、南为建筑环中心水池的山水 景 区 。西 楼 、清 风 池 馆 以 东 为 留 园 的 东 区 。东 区 又 分 为 西 、南两 部 分 五 峰 仙 馆 ”和 “林 泉 耆 硕 之 馆 ”分别为这两 部 分 的 主 体 建
留 园 的 景 观 ,有 两 个 最 突 出 的 特 点 :一 是 丰 富 的 石 景 ,二是 多 样 变 化 的 空 间 之 景 [1]。
1 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特点
形 式 ,如杭州黄龙洞。然而苏州私家园林中面积相对来讲较大的 则 多 采 用 的 是一种综合式的空间序列,如 拙 政 园 、何 园 以及论文 主要研究的留园。
以留园为例谈造园手法的应用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传统文化的瑰宝。
经历了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精湛的工程技术手段,“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富于哲理的审美思想,清幽隽永的意境美和完善的园林面貌为足于世界园林艺术之林,被誉为“园林之母”。
任何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它所需的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
在中国封建社会这一特定的背景下成长的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用现代景观设计的观点审视,必然会有新的结论。
中国现代景观设计之所以从理论到实践都缺乏独创与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对西方文化的盲目推崇和一味照搬西方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模式,同时缺乏对中国传统园林的批判性吸收和继承,以致失去了自己的根脉。
人无足不走,树无根不活,因此,用现代景观设计的眼光去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是中国现代景观设计走向成熟所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和必然要采取的一种方法。
通过传统与现代的比较,区分两者的优劣,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找回中国景观中国景观设计繁荣兴旺之根,使每一个景观设计工作者的共同心声和使命。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景观设计比较研究文化传承引言:留园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指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
留园是在平地造园,没有地形之便,所以空间划分都通过建筑、堆山、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划分,空间开合变化丰富。
留园中,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之美、叠山立峰之美、意境之美、“处处邻虚,方方侧影”的空间艺术之美、植物配置之美等都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因此,本文将留园作为论述对象。
1,留园的概况留园位于江苏闾门外下塘花步里,今留园路上。
占地五十余亩,有中部、东部、北部、西部四部分组成。
中部和东部为全园之精华。
中部掘池东南,堆山西北,以水为主,环以置石,布置亭、台、楼、阁,四周环以回廊;东部以建筑为主,厅堂轩层参列,间以叠石小品;西部构筑简朴;北部遍植桃杏,布置花圃。
刘原本是一处私家宅园,是由李渔主持修建,建筑密度大。
留园布局分析
留园布局分析留园地处阊门外留园路,在苏州园林中其艺术成就颇为突出。
以其严谨布局、高雅风格、丰富景观,曾被评为“吴中第一名园”。
留园厅堂敞丽,装饰精美,利用许多建筑群将全园空间巧妙分隔,组合成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这些景区用曲廊联系,全园曲廊长达七百余米,随形而变,因势而曲,或蟠于山腰,或蜿蜒于水际,逶迤相续,始终不断,使园景堂奥深远,无穷变化,有步移景异之妙。
全园分为中、东、西、北四区。
中部和东部是全园的精华部份。
中部以山水为主景,水他们于中央,池水西、北两侧,假山石峰屹立;池水东南两侧,楼、廊、亭、轩错落,形成鲜明的对比。
东部以建筑呈其佳丽,重檐迭楼,曲院回廊是突出冠云峰的一组建筑群。
西部是自然风光,颇多野趣。
北部是田园景色,别有风味。
苏州园林的布局讲究含而不露,不像欧洲花园那样一览无遗地展现它的规模与气派。
到任何一个苏州私家园林去,几乎都是用欲扬先抑和渐入佳境的布局手法,给每位入园者一个期待和新奇的感觉。
这其中,留园堪称典范,在苏州园林中的艺术成就颇为突出。
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规模十分宏大,在苏州园林中首屈一指。
其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全园布局紧凑,结构严谨。
它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变化。
组合景观、高低布置恰到好处,营造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建筑与园境相映成趣。
园林用建筑结构来划分空间,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
整座园子,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体,代表着清代风格。
留园景观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多样变化的空间之景;二是丰富的石景。
现就留园的多样变化的空间作一分析。
留园入口部分采用空间对比的手法,利用这种既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的空间来与园内主要空间进行强烈对比,进而使人们穿越它进入主要空间时,顿觉豁然开朗。
留园的空间艺术分析
留园的空间艺术分析摘要:留园是中国古代四大名园之一,有吴下第一名园的美誉,它占地面积不大,但空间布局十分巧妙,运用了虚实相间、疏密对比、藏露互引等方法使各个建筑景观相互映衬,既有其鲜明的特色,又照顾到了留园的整体性。
分析留园的空间艺术和造景手法,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江南园林,使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化景观设计中得以传承。
关键词:留园;空间布局;造景手法;建筑前言: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
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
同治年间被盛旭人其儿子盛宣怀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刘的谐音,始称留园。
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游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以空间艺术精湛著称,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虚实相间、疏密对比、藏露互引等各种造园手法,构成了意境深远的园林空间体系。
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的艺术特色和建筑风格,留园也因此成为了世界闻名的景观设计和园林造景的范例。
现在留园分为四个部分,东部以建筑群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多是假山和亭子,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图1、图2为留园一角;图3、图4为留园“漏窗”。
图1 图2图3 图41 虚实对比虚实对比的造景手法可以使景观显得幽深曲折,不可穷尽。
留园整体就使用了虚实对比的手法。
水池东面是曲谿楼、西楼以及五峰仙馆等建筑群的组合,整体比较密集厚重,因此是以实为主导。
水池南面的建筑如明瑟楼、涵碧山庄等,体量较东面更小,其间廊道、槅扇较东面更多,空间更通透,建筑更稀疏,因此是以虚为主导。
在东面高度集中的建筑群中,由于景物琳琅满目,步移景换,应接不暇,人的情绪必然会随之兴奋紧张,进而产生疲惫感。
因此在留园西面,建筑多为亭轩小品,空间空旷,在这个环境中人的心情自然轻松愉悦。
这种张弛有度的虚实对比,不仅保证了留园的景观之美,更照顾到了身在其中的人的心理变化。
园林史留园园林艺术分析
留园的设计艺术——苏州古典园林典型概述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尤以建筑庭院划分与组合园林空间精湛见长。
留园是平地造园,空间通过建筑、堆山、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划分,空间开合变化丰富。
园中,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之美、叠山立峰之美、意境之美、“处处邻虚,方方侧影”造园艺术、景观设计、空间艺术之美、植物配置之美等都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布局留园的布局讲究含而不露,其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全园布局紧凑,结构严谨。
它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变化。
组合景观、高低布置恰到好处,营造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建筑与园境相映成趣。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园林用建筑结构来划分空间,分中、东、西、北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其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以山景为主,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空间处理留园中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从平面图可以看出,留园总体上是用建筑围和空间,同时内部空间划分成若,建筑又将其干小空间,即为园中之院,园中之馆。
留园建筑布局及空间手法
留园建筑布局及空间手法留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始建于明代。
清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
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园内布局留园的面积约2公顷(23300平方米),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
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
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
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西区以水池为中心,西北为山,东南为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绿荫轩、曲溪楼、濠濮亭、清风池馆诸构。
假山为土石山,用石以黄石为主,雄奇古拙,系16世纪周秉忠叠山遗迹。
东区是以五峰仙馆为主体的建筑庭院组合,在鹤所、石林小院至还我读书处一带,多个小空间交汇组合,门户重重,景观变化丰富,是园林建筑空间组合艺术的精华。
东部的林泉耆硕之馆、冠云楼、冠云台、待云庵等一组建筑群围成庭院,院中有水池,池北为冠云峰。
冠云峰系北宋(12世纪)宫廷征集遗物,高6.5米,为苏州各园湖石峰中最高者,左右立瑞云、岫云二峰。
园内还保存有刘氏寒碧庄时所集印月、青芝、鸡冠、奎宿、一云、拂袖、玉女、猕猴、仙掌、累黍、箬帽、干霄等十二奇石。
在东方文化中,山、石是人文性格的物化表现。
留园的山石玲珑多姿,既表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中国自古以来特有的爱石、藏石、品石、咏石、画石的石文化现象。
留园赏析——精选推荐
留园赏析摘要:⼦⽈:“仁者乐⼭,智者乐⽔”。
寄情⼭⽔,似乎本来就是⽂⼈墨客的归宿。
这种时尚也逐渐在园林之中体现出来。
尽管⾯积不⼤,但就是在这⼩⼩的天地⾥,却营造出了⽆限的境界。
正如清代造园家李渔总结的那样:“⼀勺则江湖万⾥”。
园林以假⼭⽔池为构架,穿凿亭台楼阁、树⽊花草、朴实⾃然、托物⾔志,⼩中见⼤,充满诗情画意。
⽽曾有“吴中第⼀名园”之美誉的留园则不愧为江南园林的精华之⼀和代表作。
关键词:园林留园1、前⾔中国园林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超的艺术成就。
他那和谐完美的艺术形象、雍容典雅的艺术风格、玲珑别致的格局、含蓄深邃的意境,⽆不体现着博⼤精深的民族⽓派;他把⾃然⼭⽔移植于有限的空间,通过总体布局、院落组合、⼭⽯结构、道路设计、植物配置⽽再体现⾃然之美。
其总的特点是通过建筑物有规则的形状与⼭岩、树⽊等不规则的对⽐,从⽽达到和谐⽽统⼀、以⼩见⼤的综合艺术效果。
利⽤⾃然⽽⼜顺应⾃然、⾼于⾃然。
巧妙⽽有⾼超的运⽤建筑、⼭⽔、花⽊、书画艺术等构成了⼀个完整的艺术体系。
2留园历史留园地处苏州闾门外,是我国著名的⼤型古典私家园林。
明万历⼆⼗⼀年(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去职还乡,在这⾥修建宅院,名为“东园”。
其后园主数易。
⾄清乾隆五⼗九年(1794年),刘怒得到该园,整修扩建后改名为“寒碧庒”。
同治⼗⼆年(1873年),布政使盛康购得这园,⼜⼤加增建,⾄光绪⼆年(1876年)完⼯。
由于吴中诸名园唯此留存,盛康遂取“刘园”谐⾳,给该院取名为“刘园”。
在抗⽇战争中,留园饱受⽇寇蹂躏,后来⼜成为国民党军队的驻扎地,遭到严重的破坏。
新中国成⽴后经过抢救修复,园内各处景点得以恢复。
3、留园特点3、1 留园总体特点留园在苏州诸园中,建筑布局紧凑、厅堂宽敞华丽、尤以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精湛著称。
园以厅堂、⾛廊、粉墙、门洞等划分空间,善于运⽤⼤⼩,曲直,明暗,⾼低,收放等等变化组成有⾊彩、有对⽐的空间体系,通过与⼭⽔花⽊组成⼀个个错落相连、层次丰富的庭院,不愧为江南园林的精华之⼀和代表作。
ZRWP学院园林规划设计与工程实习报告(正式版)
园林规划设计与工程综合实习报告摘要:园林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人类户外空间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设计改造所形成的一门学科。
由于各地文化、气候以及地形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各地逐渐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园林。
而各地的园林风格主要通过园林规划进行体现。
另外,园林工程中的用材、技法表现等也在一定程度表现出不同的园林风格。
因此,在设计时只有充分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经过实践能力锻炼才能做出满意的园林景观。
关键字:园林规划设计、古典园林、现代公园、造园手法、园林工程此次实习的两个地点是上海和苏州。
上海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其在很多方面都引领着中国的发展,而上海的规划设计总体说来也是十分突出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上海孤立、有边界的公园正在溶解,而其逐渐成为城市内各种性质用地之间以及内部的基质,并以简洁、生态化的基质相融合……苏州历史悠久,有“园林之城”的美称。
其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
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
1实习目的与基本要求(1)了解城市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学习城市绿地的整体规划方法和技巧(2)了解江南传统园林的风格特点,学习江南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将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分析一些园子内的造园手法和园林工程的方法(3)掌握和调查新材料、新技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学习园林工程做法和设计手法(4)调查和学习现代园林规划和设计手法2实习主要内容:实习内容与学时分配1、上海实习4天第一天:徐家汇公园参观考察测绘第二天:上海延中绿地、古城公园参观考察测绘第三天:后滩公园、陆家嘴小公园参观考察测绘第四天:辰山植物园参观考察测绘2、苏州实习4天第一天:网师园参观考察测绘第二天:拙政园、狮子林参观考察测绘第三天:留园参观考察测绘第四天:艺圃、环绣山庄、沧浪亭、虎丘3实习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1] 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2] 殷敏.上海辰山植物园种植屋面防水[J]. 中国建筑防水,20XX,(19)[3] 陈丹,孟凡玉. 无限维空间中的点——以留园为例,解析步移景异的空间涵义[J]. 华中建筑,20XX,(07)[4]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5] 孟兆祯著.园林工程.[M].,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4实习过程时间: 地点: 上海徐家汇公园指导老师:徐斌、张万荣第一天,我们来到了上海徐家汇公园。
苏州留园园林分析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留园分析一进园门便是一个比较宽敞的前厅和天井,前厅内光线幽暗,天井内两盆怒放的三角梅,让人眼前一亮,此处为“一放”。
再往前走,将经过一条幽长的夹道。
虽然开有漏窗,但因窗外仍为建筑,嗅不到一丝园林的气息,此为“一收”。
入通道尽头小门,则为一小小天井,天井北墙有小型花坛,老桂、玉兰各一,天竹数本,点以湖石。
到此天井,我们始见天口,心胸不免随之放开。
敞厅内悬“留园”匾额,至此则园林气息始露。
此为“二放”。
转过敞厅罩隔,左侧得一小门道,尽头腰门上有“长留天地间”砖额。
腰门外仍为窄直通道。
至此,我们刚觉放开的心胸不得不再度收紧。
此为“二收”。
过“长留天地间”腰门,迎面为一带横向长廊,白粉墙上嵌六只大型漏窗,窗外山池亭阁隐约可见。
此六大漏窗,恰如六挂珠帘将院内山水半遮半掩,是“漏景”造园手法的运用。
长廊南侧有小天井,靠北墙植山茶、翠柏各一,花时红绿交映,是为“古木交柯”小景。
行路至此,我们的心胸收紧之后开始渐次放开,己觉园林气息直入肺腑。
此为“三放”。
坐在绿荫馆前临水的美人靠边,满池风光扑面而而来,湖上有人泛舟吹笛的,与园中美景相照应,毫不风雅。
至此,留园的主景方完全、彻底地呈现在游人眼前。
建筑空间光线明暗的变化,使游人的心理经历了“一收”、“一放”、“再收”、“再放”的过程,欲扬先抑,引人入胜。
坐对满目风光,回想路行来的曲折,方可领略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漏景留园中部的碧山房和明瑟楼是过去官僚地主们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筑前方的平台也是全园的主要观赏点,采取了隔水对山而立的办法:西、北两部是山体,中央有一湖相隔。
视点的高低变化涵碧山房前的平台处,地势较低,低视点能够更好地贴近水面,因水得景;相反的,闻木樨香轩与可亭处于全园地势较高处,利于俯瞰全园。
对比中部西侧以黄石石级为主,配有大型乔木,给人以浑厚之感;东侧,建筑物白墙掩映,透空连廊又设有花架,给人以玲珑雅致之感。
池岸东西两侧风格形成对比。
留园的空间解读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 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内 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 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 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 (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实业家政 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南洋公 学(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人)购得, 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 音,始称留园。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 状元俞樾作《留园游记》称其为吴下 名园之冠。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 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 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 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 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 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 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冠云峰前院
石林小院
曲谿楼 西楼 绿荫 入口 部分
留园的过度空间与衔接Fra bibliotek园内的过渡空间避免了空间直白出现对人的 心理产生过于生硬和突然的感受。
留园一角
濠濮亭
留园总平面
北部
西 区
东区
中区 入口
留园分区
石林小院空间解读
石林小院在留园中的位置图
石林小院是留园东部建筑群的中间过渡 带,面积不大,仅70余平方米,是园主人观 赏湖石的 小院。所研究的范围不单是这个赏石小院,而是以石林小院为中心的一组 建筑院落群。这组建筑 院落群(下文统称为石林小院院落)被五峰仙馆、揖峰轩、林泉 耋硕之馆、牡丹园以及五峰假山 所围合,总面积400m2(图1)。在这约17m×27m的 空间内,布置有花坛假山、石林丛竹、敞 廊小亭、 书房楼阁,题名的有“鹤所”、“揖 峰轩”、“静中观”和“洞天一碧”。这些亭轩 楼阁被廊子、漏窗、短墙、围栏相隔, 又和这些敞开的围廊,透空的窗洞,低矮的栏杆形成一处 处相互连通、步移景异的天井 与院落
基于空间结构分析探究留园造园理法
基于空间结构分析探究留园造园理法留园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被称为江南园林的瑰宝。
其独特之处在于其巧妙地融合了对自然景观的模仿和审美感受的提升。
这种造园理法被称为留园造园理法,在其背后有着丰富的空间结构分析。
本文将通过对留园的空间结构分析,探究其造园理法。
首先,留园以自然的山水为基础,巧妙地利用了空间结构来营造出一种意境。
留园的山水布局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东西部的山、中部的水。
这种布局使得园内的自然山水景观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同时,东西两山的设置也为园内的建筑提供了背景,使得整个园林景观更加和谐统一其次,留园的空间结构还体现在园中建筑的布局上。
留园中的建筑主要分为前宅和后宅两个部分。
前宅是对外展示的地方,建筑布局紧凑而有序;后宅则是私密的区域,建筑布局则更加散漫。
这种前后宅的区分使得整个园林拥有了明确的层次和秩序感。
同时,建筑的布局也符合人们的居住模式,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生活体验。
此外,留园的空间结构还体现在景观的设置上。
留园中的景观设置了多个小景点,例如草桥、挑桥、船坞等,通过独特的造型和布局,营造出了不同的景观效果。
这种空间结构的设置使得园内的景点互相呼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序列,使人们在游览过程中产生连续的美感体验。
最后,留园的空间结构还与人们的活动有关。
留园中的空间结构设置了多个小的活动区域,例如庭院、亭台等,使得人们可以在园内进行不同的活动,如休闲、品茶等。
这种针对人们活动需求的空间结构设置,使得人们在园中可以尽情地享受自然和艺术带来的美感体验。
综上所述,留园的造园理法基于对空间结构的深入分析。
通过对留园的山水布局、建筑布局、景观设置和活动区域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留园在空间结构的运用上非常巧妙。
留园的造园理法不仅将对自然景观的模仿与审美感受的提升相结合,而且还考虑到了人们的活动需求,为人们提供了独特的园林体验。
这种空间结构分析的探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留园的美学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
苏州留园入口景观空间分析概述.ppt
...... 15
......
门厅小院 ❖出曲廊步入门厅小院, 这里是走道中较为宽阔的
一个小院。经过收与放, 明与暗的变化, 与刚才走 过的狭长曲廊形成对比。门厅小院中配置假山树 木一二、绿树蔽日, 阳光下院内花阶上洒着斑斑 点点跳动着的光彩, 粉墙上嵌着苍劲有力的碑刻, 气氛和煦, 意趣深浓。
9
......
留园大门
10
...... 11
......
进入留园大门
❖ 进人留园大门, 这里是一 处比较宽敞的前厅, 原为 宅园的轿厅。因受住宅 两侧高墙所限, 难以采光, 故此,开辟了厅内天井, 形成进园后的第一个小 院, 既解决了前厅采光的 要求, 又造成了空间的明 暗变化效果, 颇为独特. 效果甚佳。
4
......
留园总平面图
5
...... 6
......
苏州古典园林外环境
❖ 苏州一些古典园林, 地处市井, 因其用地环境的原因, 它的 入口常常显得极其曲折、狭长和封闭, 给园林的入口处理 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 若能巧妙地利用它的曲折、封闭和 狭长,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变不利为有利, 使之同园林的 主要庭园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如此不仅可以避免单调、 沉闷、闭塞感,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了入口的曲折、狭长的 不利条件, 同园林庭院空间构成强烈的对比, 借对比来获 得庭院空间的扩大感, 更有效地烘托陪衬、突出园内主要 空间和景点。
❖ 平庸无奇的走道, 由于充分地运用了空间大小的交化、空 间方向逐次变换以及空间虚实、光线明暗的对比, 打破了 两侧为高墙限制所造成的沉闷单调感, 行进于走道中, 令 人兴趣盎然, 游兴递增。这种变单调、闭塞为丰富多变的 处理方法, 是很具匠心的, 在姑苏园林中亦是不多见的佳 例。
步移景异园林名词解释
步移景异园林名词解释
摘要:
1.步移景异的含义
2.园林名词解释的背景和意义
3.园林名词解释的具体内容
4.步移景异在园林中的应用
5.结论
正文:
步移景异是一个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使得游客在移动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从而产生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的感受。
这种设计理念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天人合一”的理念,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追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无限的意境。
园林名词解释是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方式,它通过对园林中的各种景物、建筑、布局等进行详细的解释,揭示了园林设计的内涵和理念。
这种解释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园林的设计原则,也为我们欣赏和研究园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园林名词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到步移景异的具体应用。
例如,在苏州的拙政园中,设计师通过巧妙的布局,使得游客在行走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如山水、亭台、楼阁等,从而产生了步移景异的效果。
这种效果不仅使得园林更加美观,也使得游客在游览园林时,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和理解园
林的设计理念。
留园空间分析 ppt课件
留园 之第 二部 分展 示
1
目录
一、区域展示 二、区域内建筑单体介绍 三、区域内游览路线 四、留园空间序列的设计手法 五、区域内手法的运用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落有秩。
重
点
35
渗 游廊中,建筑中常用漏窗形成漏景的效果,引起 透 人好奇心,景物一角到开阔的空间,让心里豁然
开朗,视觉,心理,都有循序渐进的过程。
于 景物,建筑的渗透让整个空间序列更连贯,起承
转和,更加流畅,自然。
一层次
层 框 二层次次
景
36
漏 漏景是从框景发展而来。漏 景 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漏
43
从 清 风 池 馆 望 小 蓬 莱 濠 濮 亭
中心湖面的小蓬莱活泼生பைடு நூலகம்,走进有框景的视觉 体验
44
建筑主立面朝向的丰富,不论高低,虚实都形成对比, 空间层次丰富,有韵律
45
区
31
32
五.区域内手法的应用
33
整体感受
一
手
法
展示区域为中部景区,为全园的精华所在,通过高 低,远近,虚实,收放营造恰到好处的空间体验。
34
主从关系的展现,在不同视角也在转化。
主
从 面积不大的湖边,建筑通过高低,远近,朝向来
形成丰富的错落与层次感,再配以廊桥,植物的
与 辅助作用,让看到的景观重点突出,空间布置错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限维空间中的点The Points in the Infi nite Dimensional Space:The Analysis on the Space Meaning of Varying Sceneries with Changing view-points, Lingering Garden (Liu Yuan) as an Example陈 丹孟 凡 玉Chen Dan Meng Fanyu中图分类号 TU98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739X(2009)07-0173-05摘 要 “步移景异”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大艺术特色,包含空间转换与景致变换两重意思。
以留园为例,选取从入口到还我读书斋一段,将园林实体要素看作提高空间维度的点,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给“步移景异”一个空间说法。
关键词 步移景异 留园 无限维空间 实体要素Abstract " Varying sceneries with changing view-points " is a major artistic fe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it contains two meanings: space conversion and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The paper take for example, select the section from the entrance to the Reading Architecture, c o n s i d e r t h e p h y s i c a l e l e m e n t s o f l a n d s c a p e a s t h e p o i n t w h i c h c a n increase space dimension and study the interaction of the elements, in order to give an argument to " Varying sceneries with changing view-points ".Key words Varying sceneries with changing view-points, Lingering Garden (Liu Yuan), Infinite dimensional space, physical elements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邮编电子信箱收稿日期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景观学VS设计学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430072yueliang713@2009 03 18坐标轴里的可计量的维度所解释的。
多维空间一般使用类比的方法推导出来的,欧氏几何中点是0维的,点沿直线运动成一维直线,直线平行或旋转成二维面,平面再沿不在平面内的一直线移动或旋转就成三维立体空间,用此方法推论,三维立体沿一个直线移动就成四维空间,依此至无穷。
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亦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理解:游人所在的点为“站点”,所在的空间为“本体空间”,从本体空间向外部空间看去,与某一实体(可能是对景物,或者仅仅是一个任意的物体)形成视线,将人对本体空间的感受引申到更大的一重维度上去。
但是,外部空间中存在很多这样的视觉落点,远近“步移景异”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大艺术特色,其中包含两层意思:首先,人身处在流动的空间之中,在行进中可以感受到空间的连续变换;其次,人的视线所至皆是不同的景致。
这两方面内容是统一的,是由空间的属性决定的。
1 解析园林空间的维度日常生活中,我们将空间视作三维立体,用边界来限定长、宽、高。
但是,数学中早已明确空间的维数是无穷的,不但有四维,还有五、六、七……维空间。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空间与日常生活不尽相同,空间以异常大的密度和错综的结合方式涌现在人的面前,其空间就不再是能被——以留园为例,解析步移景异的空间涵义图1 留园平面图建筑历史Architectural History图2 门厅过道空间示意图3 古木交柯前庭院空间示意图4 古木交柯空间示意图5 曲溪楼空间示意图7 五峰仙馆空间示意图8 还我读书斋空间示意Array高低各不相同,因此,空间维度就变得含混而微妙了。
中国古人在建造园林时,以绘画为范本,以“无往不复”的传统空间观去现场设计,经营出了如此丰富的空间迷宫,人在其中时时感受到自身所在,又时时忘却自身所在。
本文即以一个具体的园林—留园为例,按照游线,选择“站点”,来逐步推进研究,考量通过怎样的方式和技巧来达到“步移景异”的空间境界。
“步移景异”意味着动、静两种状态,不论是看到的景致,还是感受到的空间,都因为人的行为而发生转换。
人位于某一“站点”,所感受到的离身体最近的一重有明确围合感的空间为“本体空间”,人通过本体空间来确定自身在园林中的所在,并以此为参照,向外观望。
景致是在一定的空间背景之上,各个实体要素按照美的法则组合形成的。
可以将这些突出的视觉承载物视作“点”,而空间是由物质实体来确定的,又是无限维的,则背景与“点”就是相对而言的概念。
对于“点”可以进行多种方式的分类,按照在园林中的应用,可以分为建筑、水体、山石、植物、道路五种;按照点在“画面”中的意义,可以分为主点、次点、近点、远点;按照点的形态,可以分成实点(有具体的形态)、虚点(可以成为视线落点,但没有实体形态,例如明确的光源,门洞过道等)。
“点”对于增加空间维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点”的位置(包括平面和竖向)、“点”距“站点”的距离、“点”与“站点”之间的视线角度、图6 清风池馆空间示意“点”的布局、比例、密度、内向与外向,都是影响因素。
静态的空间可以看作是一个“场”,人一旦行动起来,“场”与“场”之间就发生作用,这时,“点”与“点”之间的相互呼应就成为“推力”,推动、牵引人不断前行,空间维度逐步扩大,景致不断变化。
在这些“点”之间的联系线上,人可以发挥主观性,进行加减的选择,对于空间的感受更具有自由性。
同时,运动之中,时间性就显露出来,时间可以看作是空间中较为独立的一维,是对空间属性的确认,起着“组织”作用,同步加强人对空间独立性和整体性的认知。
在这个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人对空间的感受就超越了“本体空间”,成为含有人的自我意识的“意境空间”。
2 留园空间的选择及研究江南私家园林经营空间的艺术性比皇家园林略胜一筹,但同为私家园林也风格各异,拙政园明瑟旷远,网师园小巧精致,沧浪亭历史已久,艺圃极具飘逸之气,唯独留园,面积适中,空间密度较大,变化丰富,用来分析“步移景异”具有典型性。
留园以水面为中心,以冠云峰为景观序列的高潮,但从空间类型和方便性研究的两个角度去考虑,不必选择整条游线,截取从入口到“还我读书处”一段,就基本包含了主要的空间类型。
所以拟在这一段游线上确定如下七个“站点”来展开研究:①门厅过道,②古木交柯前的庭院,③古木交柯,④曲溪楼,⑤清风池馆,⑥五峰仙馆,⑦还我读书斋(图1)。
2.1 门厅过道(图2)入口的“本体空间”是狭长幽暗的廊道,“站点”左侧是个天井,从功能上讲能给过道带来自然光线,从空间上讲,是在本体空间之外增加了一重维度。
景色从漏窗中透过,会产生内与外,明与暗的对比,加强人对本体空间的认知,这是双重嵌套空间最直接的作用。
正对过道的墙壁上挂着匾额,吸引人前行去欣赏,这个视觉落点将人对空间的感受从本体空间中解放了出来。
匾额之上的屋顶,揭去了几片瓦,光线从上空泄下,成为一种暗示性的引导,光线虽然无形,但是起到了一个“虚点”的作用,不但将空间维度引深,同时消解了空间的边界。
偏向左侧的空间与偏向前方的空间叠加的结果,是空间整体的方向性指向(90度~180度之间)。
因为空间实体形态的狭窄,“点”在这里起到的作用主要的体现为线性的,单向的。
2.2 古木交柯前的庭院(图3)在曲折幽暗的廊道空间过后,出现了古木交柯前的庭院,这个空间本身是“虚心”的,沿对角线方向有两个开口:来的方向上,是过道和角落里的植物,这些植物成为视觉落点,在同一维空间内增加“点”,可以丰富和确认空间感受,这一虚心的院落空间因为外部空间的饱满而更具存在感,如果没有如此的设计,空间的可识别性将会减弱,成为序列上不具意义的薄弱环节。
去的方向上,也是一个过道,从站点的位置上看去,是一个“孔洞”,使得空间维度属性变的不确定,更像是非欧几何里的高维空间:一侧饱满、单一、确定、单向,另一侧虚空、未知、模糊,空间不同特性所产生的推力指向未来一方。
同时,对角线两侧的建筑与自然景物对应而立,辅助加强空间自身的个性,如果不对庭院进行设计建造,仅有建筑一方,则方向性会大大减弱,空间感也会变得不均衡。
2.3 古木交柯(图4)古木交柯的“本体空间”是形态微妙的建筑空间,没有寻常建筑的四面围和之感,建筑的属性显得很微弱。
北墙上的一排漏窗,形态各异,花样精美,虽是同一个画面上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角度和位置的细微差别,每个漏窗所框住的景色也各不相同。
这里,画面更像是平面的、二维的,里面的景物没有单独存在的意义,一个一个浏览过去,才始觉是一个完整的外部空间。
这个空间的作用在于,它是本体空间的镜子,当本体空间自身意义模糊时,外部空间就赋予其价值。
由于花样的精美,数量的集结,漏窗的存在格外显眼,这里被分成了一内一外,一大一小两重空间。
但是,由于左右两侧可以自由选择的路径以及“古木交柯”这一植物组景的“压边”作用,空间是倾向于外面一重的,也就是向水面部分延伸。
这种似隔非隔的赏景空间,比起完全打开的方式,更具韵味。
2.4 曲溪楼(图5)空间序列经过前面“收—放—收—略放—收”的一系列变化,在这里向水面完全打开,形成了一个高潮。
“本体空间”是一个长方形的建筑空间,因为外部空间有很多的视觉落点,且视线之间角度很大,人的意识被拉出空间之外,空间向外打开的程度到达了极限,失去了本身的存在感,仅具有“站点”的意义。
从此“站点”向外看,明确的空间层次有四个:a 从近处的青石幢,经古木交柯、绿荫、明瑟楼、涵碧山房、爬山廊一直到闻木樨香,视线落点的位置逐步升高,与濠濮亭小蓬莱所构成的右侧边界一起,成为第一重明确的空间,因小蓬莱与闻木樨香之间存在空洞,且这几个点之间没有明确的主次关系(意即没有完形的倾向),所以空间维向外延伸至未知之处;b 濠濮亭,清风池馆,小蓬莱所围成的水院也是一重明确的空间;c 从这一“站点”还可以仰望可亭,这意味着越过小蓬莱还有更外面的一重空间;d 闻木樨香北侧爬山廊一路倾斜下去,三个石桥使山涧也成为一个“点”,一直延伸到可亭之后,暗示另外的空间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