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分析
三国志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志人物形象分析
1、赵云性格;智勇双全,英勇善战,忠心耿耿。
2、关羽性格;正气凛然。
赤胆忠心,武功高强,骄傲自大。
3、张飞性格;粗犷,暴躁,不善用计,胆识过人,气吞山河。
4、刘备性格;体恤民情,仁爱待人,礼贤下士,虚心纳谏,但无成大事之风。
5、诸葛亮性格;谦虚谨慎,有治国治军之才,济世爱民,但多谋少断。
6、太史慈性格;弓马熟练,箭法精良。
7、曹操性格;奸诈狡猾,自私残暴,纵横恣肆,权谋机变,从容不迫,志向远大,飞扬跋扈,目光敏锐。
8、庞统性格;敢于冒险,自负,倔强,自信,沉着,丑陋。
9、吕布性格;有勇无谋,忘恩负义,刚愎自用,莽撞,唯利是视。
10、袁绍性格;文武双全,多疑,优柔寡断,好谋无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及形象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介绍
1.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建
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
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但在政治上较为残暴,
多有杀戮。
曹操性格复杂,有时冷静沉着,有时暴躁易怒。
2.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以仁爱、礼义著称,善于用人,注
重发展民生。
刘备性格宽厚、仁慈,但在某些时候也显得过于谨慎、犹
豫不决。
3.孙权:东吴的建立者,他聪明机智、善于谋略,具有领导才能。
孙权性
格坚毅、果断,但有时也显得过于多疑、不易信任他人。
4.关羽:刘备的重要将领之一,以勇猛善战、义气深重著称。
关羽性格刚
烈、忠诚,勇猛无比,但也有些孤傲、不容他人。
5.张飞:刘备的重要将领之一,性格豪爽、勇猛无畏,但有时也显得过于
急躁、不够沉稳。
6.诸葛亮:蜀汉的丞相,被誉为“卧龙先生”,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
家和军事家之一。
他智慧超群、谋略高超,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诸葛亮性格谦逊、谨慎,但有时也显得过于固执、不容他人异议。
以上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这些人物各有特色,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和历史背景。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分析
《三国演义》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分析:
1.诸葛亮:足智多谋的蜀国丞相,具有高超的智慧和军事才能。
他忠于刘备,为了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2.刘备:仁慈爱民,有雄心壮志,重情重义。
他具有宽广的胸怀
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关羽:蜀国名将,武艺高强,忠诚勇敢。
他被描述为有“万夫
不当之勇”,但有时也表现出骄傲自大的倾向。
4.张飞:蜀国名将,勇猛刚强,粗犷豪放。
他与关羽一同被尊称
为“万人敌”。
5.周瑜:吴国都督,足智多谋,风度翩翩。
他与诸葛亮有着激烈
的智斗,表现出强烈的竞争意识。
6.曹操:魏国领袖,多疑善变,雄心勃勃。
他有卓越的政治才能
和军事才能,同时也具有文学才华。
7.孙权:吴国君主,能干而有远见,善于用人。
他继承了父亲孙
坚和兄长孙策的事业,成为了江东的一代明主。
8.赵云:蜀国名将,武艺高强,忠诚勇敢。
他被赞誉为“身长八
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9.黄盖:吴国名将,勇猛沉着,经验丰富。
他为了国家的利益,
愿意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以上只是《三国演义》中的部分人物分析,还有很多其他的人物也具有鲜明的性格和特点。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长篇小说,以三国时期的乱世为背景,描绘了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战争和一系列英雄人物的生活、奋斗和命运。
下面对其中几位重要的人物进行一些分析:1. 刘备:刘备是蜀国的创始人,被人们尊称为刘皇叔。
他具有仁义之心,充满人民仁爱,尊重天命的精神,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
他与蜀将诸葛亮合作,共同建立起蜀国政权。
刘备虽然在战场上多次受挫,但始终不放弃对统一天下的理想追求,最终在赤壁之战后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2. 关羽:关羽是刘备的铁中铮铮的战友,也是《三国演义》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他忠诚、勇敢,在战场上卓有成就,形成了忠义、高尚的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他忠于自己的兄弟刘备,倾尽所有,以至于成为后世文化中忠诚义薄井井有条的榜样人物。
3. 曹操:曹操是魏国的创始人,也是《三国演义》中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他具有出色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指挥能力,曾经一度统一了大部分中原地区,给刘备蜀国和孙权吴国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曹操重视统治,善于用人,但他也采取残暴的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在小说中也被描绘成一个权谋之主。
4. 孙权:孙权是吴国的创始人,他相对于曹操和刘备较年轻,但却展现出了出色的统治才能。
他在战场上不如刘备和曹操,但他善于布局和运筹帷幄。
他与刘备、诸葛亮合作,共同抵抗曹操的进攻,并最终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吴国。
以上只是对《三国演义》中几位重要人物的简要分析,整部小说涉及众多的人物,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形象。
他们的形象塑造和角色定位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也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分析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展现了一个深入人心的英雄世界。
这部作品中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备独特的特点和魅力,成为读者心中不可磨灭的英雄。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讨他们的个性、才能和影响力。
1. 曹操:雄才大略兼容一身的英雄形象曹操,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英雄形象。
他智勇双全,令人刮目相看。
在战争中,曹操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化人,善于借助文化力量来提升自己的形象。
尽管曹操有一些残暴和权谋的一面,但他的英勇和才华仍然使人们敬佩不已。
2. 刘备:仁德之君的英雄形象刘备,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之一,是一个备受推崇的英雄形象。
他以仁德之君的形象示人,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善良和仁爱精神,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他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
刘备以诚信和仁爱赢得了许多忠诚之人的支持,并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他和他的忠臣们一起,为人们树立了一个理想的领导者形象,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3. 关羽:忠诚义气的英雄形象关羽,又称关云长,是三国演义中最具代表性的英雄人物之一。
他以其忠诚和义气闻名于世。
关羽是刘备的忠实战友,他无私地为刘备和他的家族付出了一切。
他的形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诚和义气的核心价值观。
关羽的存在使得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更加完整,也给读者带来了诸多感动和教益。
4. 张飞:勇猛果敢的英雄形象张飞,作为刘备的亲密战友,是三国演义中另一个备受瞩目的英雄形象。
他以其勇猛果敢的性格而闻名,并在许多战斗中展现出无比的勇气。
尽管张飞有时候言行粗糙,但他的忠诚和英勇仍然使人们对他产生深深的敬佩。
他的形象给读者带来了力量和勇气,也是三国演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 孙权: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孙权,是三国演义中代表三国时期东吴势力的英雄形象。
他既有着出色的智谋,又拥有卓越的军事能力。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评析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评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罗贯中创作。
这部作品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塑造出众多英雄人物。
他们的英勇、智慧以及复杂的人性使得他们深受读者的喜爱。
本文将对其中几位重要的英雄人物进行评析。
1. 诸葛亮诸葛亮被誉为中国古代的智者,他是刘备的重要谋士。
诸葛亮智慧卓绝,才能出众,被誉为"卧龙"。
他主持了刘备的治国事业,用他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能为刘备出谋划策。
他提出了许多睿智的计策,如火烧赤壁之战等。
在他的指导下,刘备得以稳固自己的势力,并最终建立了蜀汉。
诸葛亮不仅智勇双全,而且深明大义,他始终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成为了一代伟人。
2. 关羽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重要英雄人物。
他狮子般的英勇和坚韧不拔的个性赢得了无数读者的敬佩。
关羽和他的兄弟刘备一同投靠了刘备的朋友张杰,并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
他的武艺精湛,勇猛无敌,被誉为"武圣"。
在战场上,关羽始终保持着无尽的战斗力,并多次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他的"义气"也是关羽人气高涨的原因之一,他对待朋友和敌人都表现出高尚的品德,让人钦佩不已。
3. 赵云赵云是蜀汉的一位武将,他被称为"子龙"。
赵云有着不凡的勇气和出色的战斗技巧,是刘备最得力的将领之一。
他参加了许多战役,如长坂坡、华容道等,都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赵云的忠诚和敬业精神令人敬佩,他不仅对刘备忠心耿耿,而且始终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
赵云拥有一身过人的武艺,但他从未骄傲自满,而是谦虚谨慎,一直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塑造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人性画卷。
他们或智慧出众,或英勇无畏,或忠诚如一。
这些英雄人物的形象给予了读者许多启示和教益,他们在困境中始终坚持正义的原则,以及对友谊、忠诚、勇敢的追求,这些价值观将深深地影响着读者。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无疑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符号。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刘备(刘皇受义):刘备性格温和仁厚,重视礼义,是一个有着强烈仁义之心的君子。
刘备身世卑微,但他心怀雄心壮志,与他人相处时总是能以礼相待,处事谦和有分寸。
他一方面注重外交手段,与各方势力友好相处,另一方面也时刻盘算着谋求自身的利益与权力,但他从来不忘初心,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第一目标。
关羽(云长):关羽性格极为忠诚正直,为人正直刚直,对朋友、兄弟忠肝义胆。
他奉行“五常”之道,对于自己信任的人始终保持着无条件的忠诚。
对待敌人则决绝果断,勇猛战斗,武艺高强。
关羽有一颗豪气的心,他崇尚英雄,自尊心强烈,乐意为正义事业献身,并且有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张飞(翼德):张飞性格暴躁凶狠,行事鲁莽却勇猛无比。
他直爽豪胆,性格粗犷,古代称之为“粗豪”,但他为人忠诚耿直,对朋友与家人忠心耿耿。
张飞勇猛善战,被誉为“万军之神”,擅长骑术和马上格斗。
虽然他脾气暴躁,但在军事战略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擅长运用地形与变换战术。
曹操(孟德):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三国演义》中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曹操快人快语,机智多变,善于运用权术和政治手段。
他野心勃勃,强势好胜,凭借着聪明才智和出色的组织能力,成功建立了北方的政权。
然而,曹操治国能力杰出,却在处理个人关系上有些冷酷无情。
孙权:孙权是东吴的创始人,有着出色的政治手腕和战略眼光。
孙权性格机警,善于察言观色,懂得利用权术处理政治问题。
他非常重视人才,善于用人,智勇双全。
孙权睿智而刚毅,有时也表现出一些独裁的一面,但在处理国家大事上表现得相对谨慎,做出许多有利于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决策。
诸葛亮(孔明):诸葛亮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智者和奇才,他深得刘备的信任,并以他的才智与谋略,辅佐刘备扫除障碍,推动事业进步。
诸葛亮性格深沉,心思缜密,聪明睿智。
他善于策划和计谋布置,精通兵法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尽管在处理自己的个人目标上显得有些犹豫,但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精神是无可挑剔的。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经典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他们各具特色,栩栩如生。
以下将分析部分主要人物形象。
1. 刘备:刘备是小说中最具仁义之君的形象之一。
他出身名门望族,为人宽厚仁义,富有气度和魄力。
刘备的仁政理念对形塑了他的人品形象。
他信奉孔子的仁爱之道,为人淳朴友善,广纳人才,以安抚民心。
他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能够实施军事和政治策略,使蜀国取得一系列胜利。
刘备的形象代表着道德高尚的君主形象,备受人民景仰和爱戴。
2. 关羽:关羽是刘备的义弟,被塑造成一个正直勇敢而又忠诚的武将形象。
他是忠义之人的代言人,对朋友和家人有着至高无上的忠诚。
他以忠义立名于世,声名远播。
小说中塑造了关羽威武的形象,不仅在战场上勇猛无畏,而且为人宽厚仁义,深受百姓爱戴。
3. 张飞:张飞是刘备的义兄,形象粗豪而又英勇。
他以其威猛的形象而闻名,勇猛无畏,嗓门大震。
虽然他性格暴躁,但他有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毅力。
张飞善于驱使士兵,作战勇猛,是刘备亲信将领和得力助手。
4. 曹操: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他被塑造成一个雄才大略,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曹操崇尚法治,强权政治,对待敌人毫不留情,一方面他残暴,一方面他又具有仁爱之心。
小说中展现的曹操矛盾复杂的形象使人们对他评价褒贬不一。
5. 孙权:孙权是东吴的创立者和首领,也是三国中地位较高的人物之一。
孙权机智过人,善于经营政局,并通过联合刘备对抗曹操,在政治上展现出出色的智慧。
他形象高大雄伟,显示出一国之君的豪气和气度。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栩栩如生。
他们以不同的性格和特点展现出了各自的魅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这些形象不仅是当时社会的缩影,也是中国人民心中崇高的人物典范。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历史,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作为传统文化学者,我将从不同角度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其深层含义和文化价值。
一、刘备形象的塑造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被描绘为仁德之君,深受人民爱戴。
刘备的形象塑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风和仁爱之道。
他对待部下宽容体恤,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且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刘备的形象在演义中起到了榜样的作用,鼓舞了人们的正义感和奋斗精神。
二、曹操形象的塑造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被描绘为智勇双全的谋略家和军事家。
曹操的形象塑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权谋。
他善于运用计谋,善于用兵,使得自己在乱世中崭露头角。
然而,曹操的形象也有一定的复杂性,他在演义中既有英勇无畏的一面,又有残暴冷酷的一面。
这种复杂性使得曹操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三、关羽形象的塑造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他被描绘为忠诚勇敢的武将。
关羽的形象塑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诚和义气。
他忠于兄长刘备,忠于朋友张飞,忠于国家和人民。
关羽的义气和忠诚精神在演义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使得他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四、诸葛亮形象的塑造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者,他被描绘为聪明睿智的谋士和政治家。
诸葛亮的形象塑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谋略。
他善于策划战略,善于治理国家,为刘备出谋划策,为国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政治体系。
诸葛亮的形象在演义中展现了中国古代智者的风范,也成为了后世政治家和谋略家的楷模。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这些形象的塑造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和价值观,也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启示和思考。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同时,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演义人物解读
三国演义人物解读
- 刘备:初为汉室宗亲,后助袁术平定黄巾起义,进而投靠袁绍、曹操,最终在赤壁之战后建立了蜀汉政权。
刘备有仁政之名,但其一生中不断地欺骗、背叛他人,最终在夷陵之战中身陷包围,病逝于东吴。
- 关羽:原为刘备手下大将,威武雄壮,忠义仁厚,有“武圣”的美誉。
但是在赤壁之战后被曹操俘虏,被迫投降于曹操。
后来在南阳被杀,死后追授“汉寿亭侯”。
- 张飞:刘备手下大将,勇猛过人,不善言辞,举起“丈八蛇矛”恰似奔马飞天,是三兄弟中最具武勇的一位。
但是性格粗犷,多次因为小事跟刘备发生矛盾,最终被部下所杀。
- 赵云:刘备手下大将,以勇冠三军,有“子龙一身都是胆”的美誉。
他冲杀险要,屡立战功,后跟随刘备入川,参加了蜀汉政权的建立,是蜀汉五虎将中最为出色的一位。
- 曹操:三国时期北方一位重要的统帅和政治家,颇有野心,曾发动许多征战、长达数年的战争。
他以智囊荀彧为谋士,管理颇有成就,但在朝堂上也失去了不少支持者,最终在夷陵之战后病逝。
- 孙权:三国时期在江南地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吴国的创始人,继承了东吴政权,摆脱了孙策出任临海之前的许多顾虑,成为南方一个强有力的势力,最终在合肥战役中成功阻止了曹操北伐。
- 诸葛亮:蜀汉建国后崇尚儒家思想的最高领袖之一,是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物。
他致力于拯救祖国,提出了“以文治国,以武备国”,以及“切忌总让曹操先声夺人”的著名战略。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故事情节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故事情节1. 司马懿- 性格特点:谋略高超、心机深沉、忠诚、精明能干。
- 故事情节:司马懿是曹魏时期最重要的谋士之一。
他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决策,如火烧连营、水淹七军等。
他有卓越的智谋和政治手腕,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
司马懿还通过挑拨孙权与蜀汉的关系,使吴蜀两国矛盾激化,为曹魏的统一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他的权力欲望过于强烈,最终导致自己和曹魏走向衰败。
2. 关羽- 性格特点:忠诚、勇猛、正直、仁义。
- 故事情节:关羽是刘备帐下最得力的将领之一。
他曾在长坂坡单枪匹马斩杀了华雄,因而成为刘备的左膀右臂。
关羽在战场上勇猛无敌,尤以赤壁之战和定军山之战为著名。
他对待部下仁爱有加,对敌人则忠勇善战,众人敬仰不已。
然而,在曹魏围攻下的汉中之战中,关羽被张郃偷袭,最终遭到失败和背叛,不幸战死。
3. 刘备- 性格特点:仁义、宽厚、谋略高超、能屈能伸。
- 故事情节:刘备是三国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蜀汉的创始人。
他有很高的人格魅力和领导能力,在战略和政治上都表现出色。
刘备聪明而机智,能得到众人的敬仰和支持。
他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一起共同事奉君主,携手抗敌。
刘备不仅重视军事力量,也注重人民的福祉和治理。
然而,尽管有着伟大的事业,刘备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磨难,最终没有成功实现统一天下的梦想。
4. 曹操- 性格特点:智勇双全、权谋高超、谨慎、狡猾。
- 故事情节: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最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他是曹魏的奠基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曹操出身名门望族,精通文武,智勇双全。
他以其出色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手腕,成功地统一了北方,并建立了强大的曹魏。
曹操的权谋高超,让他在政治斗争中屡屡获胜。
然而,曹操也因其无情和残忍的一面而备受批评。
他在征战中对敌人残酷无情,导致了许多人的流离失所和不幸。
以上是《三国演义》中几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故事情节,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和悲壮命运。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性格分析1、赵云性格;智勇双全,英勇善战,忠心耿耿赵子龙单骑救主,赵云截江夺阿斗,赵子龙计取桂阳2、关羽性格;正气凛然。
赤胆忠心,武功高强,骄傲自大关云长刮骨疗毒,玉灵泉关公显圣,汉寿侯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关云长败走麦城3、张飞性格;粗犷,暴躁,不善用计,胆识过人,气吞山河当阳吓死夏侯杰,义释严颜,怒抽邮督。
4、刘备性格;体恤民情,仁爱待人,礼贤下士,虚心纳谏,但无成大事之风刘备接任徐州牧,白帝城先主托孤,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5、诸葛亮性格;谦虚谨慎,有治国治军之才,济世爱民,但多谋少断诸葛亮火烧新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见木象魏都破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6、太史慈性格;弓马熟练,箭法精良黄巾贼管亥围北海,慈助融抗之,为融结刘备,大败贼众。
7、曹操性格;奸诈狡猾自私残暴纵横恣肆权谋机变从容不迫志向远大飞扬跋扈目光敏锐煮酒论英雄华容道官渡之战许田打围挟天子以令诸侯梦中杀人杀杨修杀华佗8、庞统性格;敢于冒险自负倔强自信沉着丑陋赤壁之战时避乱于江东,被鲁肃推荐给周瑜,入曹营献“连环计”,致使周瑜火攻成功。
9、吕布性格;有勇无谋忘恩负义刚愎自用莽撞唯利是视三英战吕布吕布戏貂蝉辕门射戟濮阳烧曹操10、袁绍性格;文武双全多疑优柔寡断好谋无断发兵讨伐董卓,成为诸侯军的盟主混战中势力扩大成为兵将最多的豪强11、甘宁性格;勇猛刚强忠心耿耿勇往无前智勇双全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12、周泰性格;胆气绝伦服事恭敬胆气倍人讨黄祖有功。
后与周瑜、程普拒曹公於赤壁,攻曹仁於南郡。
荆州平定,将兵屯岑13、董卓性格;粗暴,满怀私欲和野心践踏法律,破坏经济,残害人民董卓乱政14、陶谦性格;刚直在官清白,无以纠举狂放不羁陶谦三让徐州15、陆逊性格;文武兼备,风流儒雅,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品质高尚。
擒杀关羽,夺取荆州,16、周瑜性格;心胸狭窄、妒贤忌能周瑜打黄盖17、张辽性格;脾气刚烈果敢勇猛智谋过人处乱不惊威震逍遥津18、许褚性格;智勇双全粗犷不善用计太祖讨伐黄劭、何仪,褚生擒仪19、鲁肃性格;老实忠烈办事仔细单刀赴会草船借箭20、马超性格;枪法凶狠武艺高强许诸裸衣斗马超马超飞挑灯夜战三国重大历史事件李、郭之乱董卓被诛杀后,其部下将士散在关东一带的人数还很多,他们大都是西凉人。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一、天资聪慧、谋略过人《三国演义》第一回讲到“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曹操的叔父看不惯他放任无度,便屡次向他父亲告状,曹操也因此受到责备。
于是有一次,曹操在路上碰见叔父,便假装中风之状。
他叔父惊慌跑去找他父亲,可当他父亲到来时却见他完好如初。
从那以后,叔父再说曹操的坏话,他父亲都不相信了。
作者罗贯中采用此种方式向世人介绍幼年的曹操,就是想告诉人们曹操的奸诈是天性,与生俱来的,然而世人也就这么认为。
一个小孩子见了自己讨厌的人,不是躲藏,而是想办法不与其谋面,这不是一般小儿所为,仅凭这一行为就说其“奸诈”,未免太过牵强了些,充其量只能说明其顽皮,从另一层面看又恰恰说明了曹操幼年时的天资聪慧。
曹操征战张绣的途中,天气炎热,道上严重缺水,将士们都口渴难耐,军心涣散。
此时曹操心生一计,用鞭策指前方说:“前面有梅林,可取来解渴。
”军士们听了无不口内生津, 便不知渴了,望梅止渴”之事更是表现出了曹操的聪明才智,他能在大军断绝水源、士卒渴难忍的危急情况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仅使士卒引起条件反射、暂解干渴之苦,而且也鼓舞了士气。
再比如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却来个跪地献刀,瞒过董卓,潜逃乡里,保全性命,反应如此机敏足以证明其聪慧过人。
正如鲁迅所说“作者所表现的和作者所想象的,不能一致。
如他要写曹操的奸,而结果倒好象是豪爽多智。
”二、胸怀大志、勇于进取董卓作乱,公卿大臣们措手无策、只得抱头痛哭,此时曹操站出来说:从早哭到晚,从夜哭到明,就能将董卓哭死吗?”群臣异样,曹操便提出了刺杀董卓的主意,并由他自己去执行。
不料行刺失败,后来在逃回乡里的途中,被中牟县令陈宫所擒。
陈宫问到:“我听说丞相非常器重你,你怎能行刺与丞相?”曹操回答说:‘燕雀安知鸿鹄志哉!’你既然已捉到我了,就应该去丞相那里领赏。
问这么多有什么意义啊!” 又说:“我曹氏祖宗世受皇恩,而今董卓篡权,祸害朝廷,如果不杀贼报国,不就是禽兽了吗?”曹操这一番说辞表达了其远大的志向,令陈宫深受感动,弃官追随曹操而去。
(完整版)三国演义人物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一诸葛亮: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二刘备: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
2、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
3、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三、孙权:1、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
2、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3、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四周瑜:1、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
2、但是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
3、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的人。
五、曹操:1、首先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又暴戾、狡诈、野心勃勃。
2、他还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
3、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
一直是后人评说不尽的话题。
六、司马懿:1、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
2、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的典型形象。
而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残忍也给我们留下了深记得的印象。
七、曹丕:1、作为一个统治者,曹丕是个有一定的但识、谋略,又工于心计的人。
2、他更是一个为了争权夺利可以不择手段,残害手足的凶残狠毒之人。
八、鲁肃:1、目光长元、有雄才大略的统帅。
2、他的性格中又有忠厚诚恳近乎愚钝、优柔寡断的一面,也常常被人加以利用。
3、此外鲁肃还是一个胸襟广阔、举贤任能、爱情人才、处处以国家为重的社稷之臣。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故事脉络】群雄蜂起,汉亡的前因后果——刘曹孙的起家——中原争霸的两家对决——曹孟德气吞天下,孙刘联手抗敌的赤壁之战——刘备取蜀确立天下三分——蜀吴矛盾激烈化,关羽败亡导致夷陵之战,强蜀开始衰落——诸葛亮内外攻略,定蜀联吴——吴蜀北伐——孔明病逝——蒋费执政,三国各自出现内部危机——姜维北伐,司马专政,吴内乱不止——二士争功,蜀国灭亡——晋八路灭吴,天下一统。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及特点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及特点
1、曹操:阴险奸诈,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
曹操形象上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
但小说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恶德的同时,又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才智与胆略,他具有卓然超越于董卓、袁绍等人之上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气度。
曹操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
2、刘备:有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性格的核心是“忠义”;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3、孙权:有才智、谋略的统帅
孙权可以说算得上是三国中的明主,在他治下的江东,人才济济,最后更是越来越强盛。
曹操对这位后辈的评价是“生子当如孙仲谋”,个人认为十分对。
可以说,孙权是有才智、谋略的统帅;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4、诸葛亮: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忠贞不渝
诸葛亮智慧过人,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博望、七擒孟获等等,都表现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诸葛亮治国有方,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分析与心理描写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分析与心理描写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以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而广为人知。
本文将从人物性格分析与心理描写两个方面,探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
一、人物性格分析1. 刘备: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之一,他被塑造成仁义、诚信的形象。
他一直秉持着“仁者爱人”的原则,对待部下和百姓都非常关心,深得人心。
同时,刘备也展现了他的谦虚和宽容,他能够容纳不同的意见,并且尊重他人的才能。
这种性格特点使得刘备成为了一个伟大的领袖。
2. 曹操: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反派角色,他被描绘成一个聪明、机智、果断的人物。
曹操具有出色的谋略和军事才能,他善于运筹帷幄,善于利用人和事物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然而,曹操也有着冷酷无情的一面,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这使得他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3. 关羽:关羽是刘备的忠诚战友,他被塑造成一个忠诚、勇敢、正直的人物。
关羽以他的武艺和忠诚赢得了刘备的信任,他对待朋友和敌人都坚守着自己的原则。
关羽为人正直,不受诱惑,对待敌人从不心软。
这种性格特点使得关羽成为了一个备受尊敬和崇拜的英雄形象。
二、心理描写1. 刘备的内心矛盾:刘备作为一个有着追求仁义的人,他内心常常产生矛盾。
他一方面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统一天下,实现和平。
而另一方面,他又常常面临着现实的压力和困境,他必须不断权衡利弊,做出艰难的决策。
这种内心的矛盾使得刘备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真实。
2. 曹操的野心与孤独:曹操作为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人,他内心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和孤独。
他一直在追求权力和荣耀,但是他却很少能够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曹操的内心孤独和无奈使得他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形象。
3. 关羽的忠诚与孤独:关羽作为刘备的忠诚战友,他内心承载着对刘备的无尽忠诚和对兄弟的深深思念。
然而,在长坂坡之战后,关羽被曹操俘虏,他的忠诚和孤独感更加凸显。
关羽的内心矛盾和孤独使得他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的分析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的分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描绘三国时期诸侯之间的争斗和人物的英勇豪杰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三国演义》中几位主要人物的性格进行分析,并探讨他们的性格与剧情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刘备——仁德之君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之一,他所展现出来的性格特点是仁德。
他宽宏大量,待人宽厚,充满仁爱之心。
在成为孤儿后,他抛弃个人恩怨,始终坚持以民众利益为先,致力于推动社会的繁荣和统一。
刘备的仁德之举赢得了很多人的拥护和支持,如诸葛亮、关羽、张飞等都为他出谋划策、协助他治理天下。
正是因为他的仁德之举,使他成为了人们信仰的代表,也成为了后来称帝建立蜀国的基石。
二、关羽——武勇忠诚之将关羽作为刘备的亲信战将,他的性格特点是武勇忠诚。
他以一身威猛的力量和对主公的绝对忠诚,赢得了无数战胜敌人的胜利。
同时,关羽也是一个正直和尚武的人,他坚守信义,对朋友和敌人都抱着忠诚的态度。
尤其是在曹操追杀刘备时,关羽坚守诺言,不顾曹操求和的请求,义无反顾地选择守护刘备,最终使得刘备成功逃脱。
这种忠诚和武勇的性格特点使得关羽成为后来的民间英雄,赢得了人们的敬仰。
三、曹操——权谋雄才之人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性格特点是权谋雄才,他以出色的智谋和计谋赢得了无数战役的胜利。
曹操富于军事才华,善于运筹帷幄,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
然而,曹操也有着一些负面性格特点,他的阴谋手段和残暴行径屡屡暴露出他的私心和野心。
他通过不择手段的手段实现个人的权力扩张,对手下部下严苛处罚,这也导致他无法获得人们的真正尊重和拥戴。
曹操这种权谋雄才的性格特点在《三国演义》中与其与刘备等人之间的角力和争斗形成了鲜明对比。
四、赵云——忠诚勇猛之将赵云是《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性格特点是忠诚勇猛。
赵云是刘备的忠实战将,他以勇敢和英勇的行动获得了无数胜利,他的表现令人赞叹不已。
在长坂坡的战役中,他单枪匹马冲敌阵,保护刘备顺利撤退,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刘备和军队的安全。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刘备一、人物简介他身长七尺五寸,字玄德,手拿双股剑,是皇室后代,还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的手下文武双全,个个都各显神威,他的言行举止与宽宏大量成就了他的伟业,让他成为了三国时期一国的霸王,就是因为人和与民心才成就了他,是个仁义的英雄豪杰。
二、1.性格特点一:仁义善良1).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刘表快死的时候,他再三要把荆州托付给他,刘表认为他的两个儿子没有宏大的前途,可刘备却再三推辞,不肯收下荆州,当他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时,诸葛亮也再三说服刘备接纳荆州,可他却再三不要荆州,还说:“我宁愿死,也决不做出违背仁义的事情,违背仁义的事情我是永远不会做的。
”从此可见,刘备他非常的仁义。
2).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他当上徐州牧的时候,他出城了,留张飞看守徐州,因刘备走了,所以张飞喝的大醉,不料被吕布领兵来偷袭,很快吕布占领了徐州,当刘备回来时,他并没有再夺回徐州,而是对吕布说:“这徐州就给你吧,我暂时驻扎小沛。
”这等善良的人在世界上还有几个呢?别人夺走了自己的城池,自己不断不发怒,还愿另外寻找地方来住,这主以表示他的善良。
2.性格特点二:爱民如子1).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在他再次当徐州牧其间,曹操要带刘备回许昌,不料当地的人民的代表带着几个人民前来拜访,曹操以为他刚来徐州没几天,那么多人民就想挽留他,可他们说道:“请丞相留下刘备吧,在他当徐州牧的这几天,我们是丰衣足食,他还为我们修了十几座桥,让我们行动也方便了许多,求求您了,留下刘备吧。
”这件事足以证明刘备爱民如子。
2).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当他驻扎在新野的时候,曹操五六十万大军来犯,诸葛亮从容不迫,说要等他们进城后再放火烧他们,再趁机逃往江夏,可那样民房就没了,刘备强忍着答应了,在去江夏的途中,刘备带着全部新野人民一起走,可这样会导致速度减慢,很快会让曹操追上,诸葛亮再三劝阻他抛弃人民,可他说道:“我宁愿人民抛弃我,我也决不抛弃人民。
三国演义人物赏析
三国演义人物赏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描绘了中国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历史剧情。
其中塑造了许多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和光辉的一面。
以下是对《三国演义》中一些重要人物的赏析。
1.刘备:刘备是三国演义中最有胸怀和气度的人物之一。
他以其仁德仁爱的品德赢得了无数人的尊敬和支持。
他善于团结众人,公正明智地处理政务,并追求天下大同的理想。
他体现了一个真正伟大的领袖应有的品质。
2.关羽: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他以忠诚和勇敢而著名,被誉为武圣。
他在演义中多次表现出对兄弟的忠诚和对朋友的真挚情感。
他的义气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使他成为众人的楷模和崇拜的对象。
3.张飞:张飞是三国演义中的勇士之一。
他具有强烈的个性和鲜明的特点,特别是他勇猛无比的战斗力和激情澎湃的脾气。
尽管他行事偏激,但他对兄弟的忠诚和保护弱者的热心使他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曹操: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最复杂和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聪明才智、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出色的统治能力使他在战乱中逐渐崛起。
然而,他也被描绘为虚伪和残忍的形象,因为他采取了种种手段来追求个人利益。
5.孙权:孙权是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
他是东吴的创始人,也是一个明智和谨慎的统治者。
他以其出色的政策和策略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尊重,同时也展现了对人才的重视和尊重。
他从容应对曹操的挑战,确保了东吴在三国中的地位。
通过对《三国演义》中人物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到每个人物的个性特点和精神风貌。
这些人物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些重要价值观,如忠诚、孝道、仁爱等。
他们的行为和选择也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如团结合作、正直诚信等。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些人物的优秀品质,不断提升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1.沿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2.忠而无能曰庸,能而不忠曰奸。
5.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9.要争取人心,就必须有一个宽宏大量的气度和一个既往不咎的政策,哪必是装,也要装得像回事。
10.曹操是极有心计的政治家。
11.崔琰用自己的死证实自己是君子,曹操则用崔琰的死证明自己是奸雄。
15.曹操虽然残忍却关不暴虐;冷酷却并非无情;杀人不眨眼却并不以杀人为乐;执法不讲情面却又通情达理。
16.曹操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而且好读书勤思考的人。
1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8.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1.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
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性格评价形象诗词翻案
成就奸诈豁达。
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生活节俭,不好华服。
与人议论,谈笑风生。
“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
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曹操故乡为沛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建有曹操庙,一直保存到北宋时期。
然而,当金人入主中国北部以后,女真统治者自以为是“地处涵夏,人传正朔”的正统王朝,把南方的赵宋政权当作僭伪。
他们把自己的位置比作曹操在魏,把南宋的地位比作刘备在蜀。
金朝统治者根据历史上的传说,年年派人给曹操的七十二疑冢扫墓,他们赞成“帝位寇蜀”的正统论。
与之相对的南宋统治者,为了对自己有利,则大力宣扬“尊汉抑曹”的正统论。
那时的文人,出于对女真统治者恣意蹂躏的反抗,也在文学作品中有意识地扬刘抑曹。
南宋初年的爱国诗人王十朋的作品只要涉及三国古迹,思想感情总是站在蜀汉这一方
面。
当采石抗金胜利后,身为知州的王十朋不仅修建了昭烈(指刘备)庙和武侯(诸葛亮)庙,而且在纪念刘备的文章中说:“我虽有酒,不祀曹魏。
”曲折地反映了南方人民抵抗女真践踏的思想感情到了罗贯中生活的元末明初,汉族人民早就把北方的少数民族统治者比作曹操了。
今天,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上的曹操,给予应有的肯定,同时,也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承认其合理性和典型性。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基本符合历史的真实。
历史上的曹操,确实是一个有作为的人物;然而,他毕竟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存在着地主阶级的残酷、狡诈、极端利己主义等恶德。
《三国演义》对曹操这两个方面都作了真实的再现,并没有简单地丑化,也没有把他写得“那样愚蠢无能”。
一方面,曹操的雄才大略、识见不凡,他的器重人才、深得将心,他的老谋深算、精明强悍、他的败而不馁、顽强乐观,在《三国演义》中都表现得非常突出和深刻。
这是符合历史真实的。
另一方面,《三国演义》又着力鞭挞了曹操的残酷、狡诈、伪善和极端利己主义,这些基本上是根据史料的,也符合历史
的真实。
从魏晋到北宋的七、八百年中,许多“帝魏寇蜀”论者也或多或少地指出过曹操的这些恶德。
例如,陈寿在《三国志》中一方面称颂曹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另一方面又多次记载了曹操的残酷行为。
于是人民群众和民间艺人就抓住这些特点,编成故事讲唱,逐渐形成了曹操这一反面人物形象。
其目的,是为了揭露并使人民认识现实生活压在他们头上的那些封建统治者的丑恶面目唤起人民同
他们斗争。
同时,这一形象在北宋以后至元末明初《三国演义》定型的三百多年间不断丰富和成熟的演变过程中,还受到过民族斗争的影响。
那时,汉族人民习惯于把北方的异族入侵者和统治者比作曹操。
所以,《三国演义》中曹操这一反面艺术形象的产生,具有无可辩驳的历史合理性。
曹操形象达到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一致。
文学不等于历史,它需要再现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性格生命,而且允许艺术上的夸张;它不能象历史家所要求的那样,只能按历史事实来描写人物。
而且文学艺术中的历史真实,又并非只是指的个别的历史事实,而是特定历史时代的历史生活、历史精神的本质真实;特别是对传统文艺作品来说,它甚至更为广泛地包含着作者本人生活时代的历史内容。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多侧面地再现了历史人物曹操的复杂性格,而又寓以作者的想象、夸张和褒贬,可以说取得了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一致。
尽管其中某些内容同历史人物曹操有出入,但其性格却和千百个同类型的封建统治者的品质一致,因而具有更大的历史真实性。
在中国文学史上,很难找到第二个被表现得象《三国演义》中的
曹操这样深刻、这样充分、这样成功的反面典型。
作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不会丧失它的社会作用和社会意义,因为它并不附庸于历史人物的曹操而存在。
很多历史学家根据史实来给曹操“翻案”学术界对曹操的历史唯物主义评价1999年新版《辞海》如此评价《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恢复和发展。
精兵法,著《孙子略要》、《孙子接要》等书。
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白寿彝指出:“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说“譬如曹操他在政治上也有他的好处。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1959年1月,郭沫若先生发表了《淡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指出“曹操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有大的贡献”,1999年新版《辞海》如此评价曹操73—74页
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修订本第二编第二五一页
三国演义
三国志
易中天在品三国之真假曹操
易中天《品人录》读书摘要之曹操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