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第八章-标准成本控制共25页

合集下载

《管理会计》第八章__标准成本管理

《管理会计》第八章__标准成本管理
第8章 标准成本管理
学习目标 ◆理解理想标准成本和可达到标准成本 ◆掌握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与数量差异和直接人工 的工资率差异与效率差异区别与计算 ◆理解并计算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 ◆理解标准成本计算如何用于产品成本计算 ◆理解标准成本制度的优点
8.1 标准成本管理制度
8.1.1标准成本的种类 1、 理想标准成本 2、 基本标准成本 3、 现实标准标准
8.3 标准成本计算
8.3.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1.产品耗用单一材料的差异计算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实际成本 -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1)直接材料数量差异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2)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
)×实际工时
8.3.3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 一、变动制造费用差异计算与分析 • 分为变动制造效率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实际费用 E
实际制造费用曲线
A 标准制造 B 费用曲线 C
标准费用
F D M 标准 工时
0
N 实际 工时
标准分配率 实际分配率
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计算与分析 分为效率差异、开支差异和能力差异 E A H
工人等级 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 标准小时工资率 标准人工成本
Ⅱ级工 Ⅲ级工 合计
3小时 2小时 5
10元/小时 9元/小时
30元 18元
• • • • • •
9 2 10 3 以预定混合比例计算的平均标准小时工资率= 23 =9.6元 9 280 10 270 以实际混合比例计算的平均标准小时工资率= 280 270 =9.49元 8 280 11 270 以实际混合比例计算的平均实际小时工资率率= 280 270 =9.473元

第8章-标准成本控制01

第8章-标准成本控制01

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的内容包括:标准成本的 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三方面内容。其中,标准成本的制定与成本的前馈 控制相联系;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与成本的反馈控 制相联系;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则与成本的日常核 算相联系。
二、标准成本控制的特点
第一,确定成本控制的目标或标准 第二,分解落实控制的目标 第三,计算并分析成本差异 第四,进行考核评价
什么是 价值
V ) =功能( F )÷成本( C ) 从上式可以看出,功能与价值成 正比,功能越高,价值越大,反之则 越小;成本与价值成反 比,成本越高, 价值越小,反之则越大。
价值(
(二)价值工程的核心 对产品或作业进行功能分析 1、在产品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功能提 2、在产品功能不变的情况下,成本降 3、在产品功能提高的情况下,成本降 低,将会提高产品的价值。
三、开设价值工程的程序与步骤
选择对象 收集情报 功能分析 制定方案 确定目标成本
选择分析对象 由于企业的产品(或零件、部件) 很多,实际工作中不可能都进行功能 成本分析,应有所选择 。选择的一 般原则是:
1、从产量大的产品中选,可以有效地积累每一产 2、从结构复杂、零部件多的产品中选,可以简化 结构、减少零部件的种类或数量 3、从体积大或重量大的产品中选,可以缩小体积、 减轻重量。 4、从投产期长的老产品中选,可以改进产品设计, 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加工。 5、从畅销产品中选,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能 使该产品处于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总差异=(-600)+(-110)= -710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1300/1100-1)*1100= 200
效率差异=(1100-400*3)*1= -100

管理会计第八章课件

管理会计第八章课件

20
管理会计
2021/1/2
最优生产批量控制
最优生产经济批量 调整准备成本 定义
与生产批次直接相关 调整准备成本总额TS=S×n=S×A/Q
储存成本 定义
与生产批量成正比例关系 储存成本总额TC=C×Q/2×(1-d/p)
21
管理会计
2021/1/2
最优生产批量控制
相关总成本
广义:生产经营各方面、各环节、各阶段的 所有成本
6
管理会计
2021/1/2
主要内容
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
标准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及其制定 成本差异分析
批量成本控制
材料采购经济批量 最优生产经济批量
7
管理会计
2021/1/2
标准成本控制系统
定义 前馈控制
反馈控制 核算功能
主要内容
批量成本控制
材料采购经济批量 最优生产经济批量
3
管理会计
2021/1/2
重点结构图
4
管理会计
2021/1/2
成本控制的一般过程
实际结果与标准 比较
反馈报告
上级经理
5
实际结果的计量




下级经理



标准
管理会计
2021/1/2
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
成本控制的含义
狭义:生产阶段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
=直接材料标准价格×(实际产量下直接材 料实际耗用量-实际产量下直接材料标准耗 用量)
11
管理会计
2021/1/2
直接工资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工资成本差异 =工资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
工资率差异 =(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产量 下实际人工工时

第八章标准成本控制

第八章标准成本控制

信息系统:即责任会计系统。负责计 量、传送和报告成本控制使用的信息。 主要包括:编制责任预算、核算预算 的执行情况、分析评价和报告业绩三 个部分。
考核制度:主要内容有: 1)规定代表责任中心目标的一般尺度; 2)规定责任中心目标尺度的唯一解释方法; 3)规定业绩考核标准的计量方法; 4)规定采用的预算标准; 5)规定业绩报告的内容、时间、详细程度等。
(2)正常标准成本:是指在效率良好的条 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 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 用程度,制定出来的标准成本。
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广泛使用正常标准 成本。它具有以下特点:是用科学方法 根据客观实验和过去实践经充分研究后 制定出来的,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排 除了各种偶然性和意外情况,又保留了 目前条件下难以避免的损失,代表正常 情况下的消耗水平,具有现实性;它是 应该发生的成本,可以作为评价业绩的 尺度,成为督促职工去努力争取的目标, 具有激励性;它可以在工艺技术水平和 管理有效性水平变化不大时持续使用, 不需要经常修订,具有稳定性。
奖励制度:是维持控制系统长期有效运行 的重要因素。由货币奖励和非货币奖励两 种形式。规定明确的奖励办法,使被考核 人明确业绩与奖励之间的关系。
3、成本控制的作用: 从控制的难易程度上看,在价格、成 本、利润、资金等几大经济要素中, 相对而言,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具有更 大的自主性; 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 加利润,因而处于经营管理的核心地 位。
(4)适合成本项目的特点,是指材料 费、人工费、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 的各明细项目,以及资本支出等, 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控制的方法 应有区别。
3、全员参加原则: 成本控制对员工的要求:具有控 制成本的愿望和成本意识,养成节约成 本的习惯,关心成本控制的结果;具有 合作精神,理解成本控制是一项集体的 努力过程,不是个人活动,必须在共同 目标下同心协力;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 成本控制信息,据以改进工作,降低成 本。

管理会计第八章 成本控制

管理会计第八章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的常用方法

标准成本控制 质量成本控制 环境成本控制 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
重点介绍
自学为主
第一节、标准成本系统
小资料
20世纪20年代初,泰罗的科学管理运 动在工业企业中广泛推行。科学管理的核 心内容是定额管理,如何借助会计手段考
核各项定额的执行情况,就成为当时会计
界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废品,企业的工艺技术达到最高水平,生产经营
实现最佳运转,产品制造过程处于最先进、最完 美的状态中。 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工作中很少采用。 企业生产技术处于最佳状态下的标准。(排 除机器故障、材料浪费、空闲时间和工人不熟 练等情况。应用于企业长期战略目标方面)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一)制定标准成本的基本思路
其中: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直接材料实际价格-直接材料标准价格) ×实际产量下直接材料实际耗用量 =价格差×实际用量

直接材料耗用量差异 =直接材料标准价格 ×(实际产量下直接材料实际耗用量 -实际产量下直接材料标准耗用量) =用量差×标准价格
【提示】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即价格差异和用量 差异之和。

标准成本系统的特点 1、科学性 3、目标性 2、正常性

标准成本的类型
基本的标准成本:
是产品在达到正常生产水平第一年度的
实际成本,这种成本确定以后,一般多年不 变,它可以使各个时期的成本以这一标准为 基础进行比较。 此标准并不能反映出当前企业应该达到
的水平,因此,实际工作中很少用。
正常的标准成本: 是根据正常的生产水平,尽力提高劳动

计算公式: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实际产量下的实际消耗量 =价格差×实际产量下的实际消耗量

第8章标准成本控制

第8章标准成本控制
根据上述确定的各工序工时用量标准和小时工资率标准,按下列公式计 算出单位产品的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单位产品直接 人工标准成本
=∑(
该产品各工序的 小时工资率标准
X
该时用产量品各标工准序的工)
第二节 标准成本基础
二 标准成本的制定
(四)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是由制造费用用量标准和制造费用价格标准决定的 制造费用用量标准即工时用量标准,它与上述直接工人用量标准的制定
工资 工 资 作

( 5 ) = 差 异 ( 6 )异
率率
时数 时数 (1) =
(7)=
( 1 )(2) (3) (4) X(3)- [ ( 3 ) - [ ( 1 ) -
( 2 ) X (4)] (2)]
(4)
X(2) X(3)
0.52 0.45 2000 1800 230
90
140
第三节 成本差异分析
X ( 5 )(4)
(6) (7)
(5) (7)]
X(5)
XX 600 640 800X2 0.40 700X2 700X2 600- 600- 520-
=
.2= =1400 560=40 616= 432
1600
1540
-16
=88
第三节 成本差异分析
三 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2、固定性制造费用
(1)差异两分法的计算公式为: 固定费用预算差异 =实际固定费用总额-标准固定费用预算限额
甲产品单位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元)
材料A 2.5 0.5 3 5 1.5 0.5 7 21
材料B 3 1 4 6 2.5 1.5 10 40 61
第二节 标准成本基础

管理会计 成本控制

管理会计    成本控制

176 100 17600 1408000 80 14% 91.2 45 4 1 50


第一工序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91.2×50=4 560(元/件) × = 元件 第二工序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114×40=4 560(元/件) × = 元件 单位甲产品消耗的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4 560+4 560=9 120(元/件) + = 元件
单位产品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单位产品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工时用量标准
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 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 制造费用预算总额/标准工时总数 制造费用预算总额 标准工时总数
【例3】 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
• 已知:A企业预计 ×4年甲产品消 已知: 企业预计 企业预计20× 年甲产品消 耗的制造费用资料如表13所示 所示。 耗的制造费用资料如表 所示。 • 要求:确定单位甲产品制造费用的 要求: 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
(二)标准成本的种类
◎理想标准成本:以现有技术设备处于最佳状态,经营 理想标准成本:以现有技术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管理没有任何差错为前提所确定的成本 正常标准成本: ◎正常标准成本:企业在过去一段时期内实际成本均值 的基础上,剔除其中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不正常因素, 的基础上,剔除其中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不正常因素, 并考虑未来的变动趋势而制定的标准成本 ◎现实标准成本 :根据企业近期最可能发生的生产要素 耗用量、要素价格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而制定的, 耗用量、要素价格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而制定的, 通过有效的经营管理活动应达到的标准成本。 通过有效的经营管理活动应达到的标准成本。
一、标准成本控制系统概述
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的内容包括:标准成本的 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的内容包括: 制定、 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成本差异的账务处 理三方面内容。其中, 理三方面内容。其中,标准成本的制定与成本的 前馈控制相联系; 前馈控制相联系;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与成本的 反馈控制相联系; 反馈控制相联系;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则与成本 的日常核算相联系。 的日常核算相联系。

管理会计8成本控制

管理会计8成本控制
一、成本差异的种类
(一)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 1、价格差异:实际价格脱离标准价格 2、数量差异:实际的单位耗用量脱离标准的单位耗用量 (二)纯差异和混合差异: 1、纯差异:如果把其他因素固定在标准的基础上,这样所 算出来的差异就是纯差异。 2、混合差异:是指总差异扣除所有的纯差异后的剩余差异, 它等于价格差和用量差之积。
第三节 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管理部门
观察 分析
调控
评价业绩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 算与分析
(2)直接人工差异的计算与 分析
(3)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计 算与分析
(4)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 算与分析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两差异分析法 三差异分析法
第三节 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例4】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其单位产品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如下: 分配率标准0.75元,标准耗用工时40小时/件,标准成本30元/件。3月 实际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8400元,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是12000小 时,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为10000小时,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性制 造费用为7500元。计算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并分析。 解: 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 8400 - 0.75 × 12000 = -600(元) 能量差异 = 0.75 × (10000 – 12000)= -1500(元) 预算差异 = 8400 – 7500 = 900(元) ∴ (-1500)+ 900 = -600
第三节 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四、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成本管理】第八章标准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第八章标准成本控制
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系
管 理
会 •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计 =∑(直接材料价格标准×直接材料用量标准)
财务部门会同采购部门 按材料品种分别制定
由设计技术部门支持制定, 吸收生产部门和个人参加
生产某产品需要用到A、B两种原材料。其中生产一件产品 需要A材料8千克、B材料3千克,其中A材料购入单价3.5 元、B材料购入单价5元。 求:该产品的材料标准成本
管 理
会 计
《管理会计》第八章
标准成本控制
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系
管 理
会 计
• 第一节 标准成本概述 • 第二节 标准成本的制定 • 第三节 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系
管 理
会 计
• 学习重点:
• 标准成本控制的意义
• 学习难点:
• 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系

直接材料的标准消耗量是根据现有的技术条 件和工艺水平的基础上,采用统计方法、工 业工程法或者其他技术分析方法得到的生产 单位产品所需的材料数量。
直接材料的标准消耗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发生 的必要材料消耗以及废品废料的材料损失, 是科学可行的材料消耗量。
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系
管 理
会 计
直接材料的标准价格是根据下一年度 实际需要支付的单位材料购进成本,包括 材料的买价、税费、运费、装卸费、正常 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Me-c ha
nic a l Eng ine e rs)的支持下,1903 年
泰勒出版了《工厂管理(Shop
Management)》一书阐述其主张,得到
了众多美国机械工程师的推崇。

第八章 成本控制 管理会计 PPT课件

第八章  成本控制  管理会计 PPT课件
• 1. 直接人工的用量标准的制定 • 直接人工的用量标准,是指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
确定单位产品所需的直接生产工人工时,需要按 产品的工艺分别进行,然后加以汇总。标准工时 是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水平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 要的时间,包括直接加工操作必不可少的时间, 以及必要的间歇和停工工时,如工间休息时间、 调整设备时间、不可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等。标 准工时应以作业研究和工时研究为基础,参考有 关统计资料来确定。
•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直接人工价格标准 ×直接人工用量标准
学习任务二 成本控制标准
• (三)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 制造费用,是指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除了直接材料
和直接人工以外的所有费用。它可区分为变动性 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所以其标准成本也 要区分这两个方面来分别确定。制造费用的标准 成本是按部门分别编制,然后将同一产品涉及的 各部门单位制造费用标准加以汇总,得出整个产 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管理信息的首要途径; • 是成本计划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是发现
成本差异及原因的有效手段;可以保证成 本计划数据的准确性;可以对企业的人力、 物力、财力消耗进行监督。
学习任务一 成本控制概述
• (四)成本控制的意义 • 1.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 • 2.成本控制是推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动
力 • 3.成本控制是建立健全企业经济责任制的
学习任务一 成本控制概述
• (一)成本控制的含义 • 成本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成本
控制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各 个环节以及各个阶段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成 本进行控制。
• 狭义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 中对产品成本的控制,也被称为“日常成 本控制”。
学习任务一 成本控制概述

《管理会计》第八章-标准成本控制

《管理会计》第八章-标准成本控制

第八章标准成本控制知识目标(1)明确标准成本制度的概念。

了解标准成本的特点及其意义。

(2)了解标准成本的种类和作用。

掌握标准成本的制定方法。

(3)掌握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1)能运用标准成本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制定各类标准成本。

(2)能运用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方法,进行各类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8.1 标准成本概述8.1.1 标准成本制度以“泰罗制”为基础形成的标准成本系统,最初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至50年代以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普遍承认了标准成本的概念。

随着其内容的不断充实和完美,最终被西方国家广泛采用,成为管理会计在日常成本管理中应用最为普遍和最为有效的一种重要的控制手段。

所谓标准成本,简言之是指在标准工作条件下,生产产品应当发生的成本。

即以在产品设计阶段所选定的最优设计和工艺方案为基础,根据料、工、费等合理费用,在企业现有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条件下,进行有效经营应该发生的成本。

它衡量成本水平高低提供了科学的尺度,并且为考核各部门的工作业绩提供了重要依据。

所谓标准成本制度,是指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随时提示分析各种成本差异及其原因,借以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制度。

8.1.2 标准成本的种类和作用1.标准成本的种类1)理想标准成本理想标准成本,是指现有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均处于最佳状态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成本标准。

它是建立在资源充分利用的、设备满负荷运转、合格品率为100%、工人效率充分发挥的基础是,即实际成本应达到理想的条件下成本的最低限度,而不允许任何浪费的存在。

但是,这种标准成本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很难实现,因此很少采用。

2)正常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是指根据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在有效经营条件下,根据合理的耗费水平而制定的标准成本。

它考虑到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合理损耗、设备故障及工人的闲置等因素,因而是一种比较切实可行并且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标准,它是本着“跳起来方能摘到桃子”的基本原则制定的。

管理会计8第八章

管理会计8第八章

四、成本控制的程序
制定成本控制标准 分解成本控制目标 计算分析成本差异 业绩考评
第二节成本控制标准
一、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是在一定的经营条件下应该实现的, 可以作为控制成本开支,评价实际成本、衡 量 工作效率的依据和尺度的一种目标成本。
第二节成本控制标准
二、标准成本分类
1.理想标准成本(最佳工作状态) 2.基本标准成本(长期生产经营应达到) 3.正常标准成本 (现有生产经营应达到)
第三节日常成本控制
五、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举例
某企业本期预算固定制造费用52000元,预算工 时为6500小时,标准分配率为8元,实际固定制 造费用为51300元,实际工时为5700小时,本期 生产A产品3000件,每件A产品标准工时2小时。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的总 差异并进行三种差异分析。
一、成本差异账户
采用标准成本法时,针对各种成本差异,应另 设置各个成本差异账户进行核算。
第四节成本差异账务处理
二、期末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随着产品的出售以及产品成本的结转,期末对 所发生的成本差异也应进行结转和处理。成本 差异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全部成本差异结 转法和部分差异结转法。
本章小结 本章重点掌握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控制。其中直 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 分析和控制考虑的是基于企业的实际产量,而固定制 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控制则还要考虑标准 产量和预算产量,学习时应加以注意。 课后思考题: 1.如何对成本差异进行分析与计算? 2.试述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特点。 课外阅读:中国成本网-成本管理频道相关专题文章, 如谈标准成本法的应用、宝钢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等。
第三节日常成本控制

管理会计8.pptx

管理会计8.pptx

第二车间 50 200 10000 4 40000 5 4.6 0.2 0.1 0.1 20
3.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数量标准: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 价格标准: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总数/直接
人工总工时
标准变动制造费用 变动制造费用预算 其中:运输费
电费 燃料 消耗材料 其他 生产量标准(人工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 车间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单位产品标准变动制造费用
管理会计8
成本管理与控制
第一节标准成本的概念
一、标准成本 二、标准成本的分类 1.依据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
不同 理想的标准成本 正常的标准成本
2.依据成本的适用期 现行标准成本 基本标准成本
三、标准成本控制的一般步骤
1.制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2.计算产品标准成本 3.汇总计算实际成本 4.计算差异 5.分析差异的原因 6.向成本负责人提供报表、信息,供其作出
第一车间 第二车间 5200
4000
10000
5200
1.3 4000
1.2 12000
10000
2
5
2.6
6
8.6元/件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 固定制造费用数量标准 固定制造费用价格标准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数 折旧费 管理人员工资 其他
生产量标准(人工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 车间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决策
第二节标准成本的制定
一、标准成本制定的组成内容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
制造费用 二、制定 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材料标准耗用量:必不可少的耗用量、难以

管理会计 第八章 成本控制

管理会计 第八章 成本控制

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成本差异=实际费用-标准费用 =耗费差异+效率差异
变动性制造 实际 标准 实际产量 ( ) 费用耗费差异 分配率 分配率 实际工时 变动性制造 变动性制造费 实际 标准 ( ) 费用效率差异 用标准分配率 工时 工时
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案例:M公司A产品的标准成本卡如下:
标准成本卡
材料甲30公斤 材料乙20公斤 直接人工 12工时 变动性制造费用12工时 单位产品标准变动成本 元 固定制造费用 12工时 直接材料 单位标准变动成本 @5元 @10元 @2元 @4.5元 150元 200元 24元 50.4元 424.4
@7.5元
标准成本的涵义
“标准成本”一词在实际工作中有两种含 义: (1)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成本标准): 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 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 (2)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
标准成本的种类
◎理想标准成本 ◎正常标准成本 ◎现实标准成本
实际 中广 泛采 用
两差异法 ◎预算差异 ◎能量差异 三差异法 ◎耗费差异 ◎能力差异 ◎效率差异
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两差异法与三差异法之间的关系
预算差异=耗费差异 能量差异=能力差异+效率差异
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两差异法
固定性制造费 实际费用 预算费用 用预算差异 固定性制造费 预算 标准 标准费 ( ) 用能量差异 工时 工时 用分配率
四、成本差异的处理:
借:在产品 材料价格差异 材料用量差异 贷:原材料 140000 3500 5000 148500

管理会计学第8章

管理会计学第8章
额与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数额(预算数额)之间的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的分类有两种,即差 异两分法和差异三分法。所谓差异两分法,即将固
定性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所谓差异三分法,即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分为
耗费差异、效率差异和生产能力利用差异三种,实际上
是将能量差异再细分为效率差异和生产能力利用差异两种。1.差异两分法(1)耗费差异。固定性 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也称开支差异或预算差异,就
差异,是指按实际耗用工时计算的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数额与按标准工时计算的变动性制造费
用预算数额之间的差异。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变动性
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工 时)公式计算结果如为正数,表明实际工时 超过标准工时,为不利差异;如为负数,表明实际工时小于标准工时,为有利差异。中盛公司
为有利差异。中盛公司本期生产甲产品200件,实际耗用人工8000小时,实际工资总额80000 元,平均每工时10元。假设标准工资率为 9元,单位产品的工时耗用标准为28小时。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0-9)8000=8000直接人工 效率差异=9(8000-56 00)=21600直接人工成本差异=8000+21600=29600三、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一)变动性 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和分
管理会计学第 8章
第八章成本控制与标准成本本章重要名词全面性原则例外管理原则标准成本成本差异不利差异 有利差异价格差异数量差异差 异二分法差异三分法当期直接处理法跨期递延摊销法第一节成本控制概述一、成本控制的意义 为了保证全面预算的顺利完成,企 业还需对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其中成本控制是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成本控制包括 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环节。二、成本控 制的原则(一)全面性原则(二)增收与节支并重原则(三)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四)目标管理原则 (五)例外管理原则由于成本差异种类繁多 ,差异产生的原因也很多,成本控制部门和人员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应把有限的人 力和时间放在那些非正常、违反常规的关键性差异上, 仔细分析差异成因,并将成因与建议反馈于成本负责部门的人员,采用措施予以纠正,提高成 本控制的效率。第二节标准成本概述一、标准成本 及其种类所谓标准成本,就是根据历史成本资料,依据现有技术水平和经营条件,应用科学方 法对未来一定时期生产某种产品所预定的成本水平,它 是一种预定的目标成本。(一)基本的标准成本(二)平均的标准成本(三)理想的标准成本(四)正常的 标准成本(五)现实的标准成本理想标准 成本最佳工作状态下可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排除了一切失误、浪费、机器的闲置等因素, 根据理论上的耗用量、价格以及最高的生产能力制定的 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要求太高,通常会因达不到而影响工人的积极性,同时让管理层感到 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改进的余地。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正常 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正常的耗用水平、正常的价格和正常的生产经 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的标准成本。反映了过去一段时期 实际成本水平的平均值,反映该行业价格的平均水平、平均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在生产技 术和经营管理条件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它是一种可以较 长时间采用的标准成本。现实标准成本是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 现在所采用的价格水平、生产耗用量以及生产经营能力 利用程度制定的标准成本。最接近实际成本,最切实可行,通常认为它能激励工人努力达到所 制定的标准,并为管理层提供衡量的标准。在经济形势 变化无常的情况下,这种标准成本最为合适。与正常标准成本不同的是,它需要根据现实情况 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而正常标准成本则可以较长一段 时间保持固定不变。三、标准成本的制定(一)直接材料标准成本1.直接材料数量标准2.直接材料 价格标准3.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二)直接人 工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发生的必需的有关人工耗费。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包括直接人工数量标准和直接人工价值标准(即工资率 标准)。1.直接人工数量标准2.直接人工价格标准3.直接人工标准成本(三)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制造 费用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除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以外的与产品生产相关的其他耗费。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包括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 部分。1.制造费用数量标准2.制造费用价格标准3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标准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四)标准成本计算单标准成本各组成内容计算 出来后,可按不同类别、不同品种产品,编制 标准成本计算单。标准成本计算单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 造费用等项目,各项目应分别列示其数量和价格因素。 第三节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成本差异,即是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额。在实际工作中,成 本差异具体表现为两种差异:一种是实际成本低于 标准成本所产生的差异即节约差异,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常称为有利差异;另一种是实际成本高 于标准成本所产生的差异即超支差异,在标准成本系统 中常称为不利差异。“不利差异”通常在账户的借方反映,因此也可称为“借差”;“有利差异”通常在 账户的贷方反映,因此也可称为“贷差”。 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是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和预算数额进行对比,计算出有利差异或不 利差异,并查明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针对问题,采取 措施,调整和消除成本差异。成本数额大小受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两项因素影响。由于成本可以 表示为数量因素与价格因素之乘积,实际成本就是“实 际数量×实际价格”,而标准成本就是“标准数量×标准价格”,所以成本差异就是“实际数量×实际 价格”与“标准数量×标准价格”之差,并可 以细分为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两部分。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一)直接材料数 量差异直接材料数量差异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材料 的实际耗用数量与材料的标准耗用量之间的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 量×标准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公式计算所得结果如为正数,表明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为不利差异;如

管理会计(8、9章控制会计)

管理会计(8、9章控制会计)

综合案例
资料:中原橡胶厂需从青岛购进103橡胶帆布750吨, 每次订购费50元,每吨单价6250元,储存费用率 12%。该厂距青岛1700公里,通过铁路整车发货 每吨运输费为31.4元,而作为零担发货则每吨为 124.5元。按铁路运输规定,不足30吨的货物均作 零担处理。现制定出不同的订购批量如下: 全年订购次数 150 75 50 25 15 10 每次订购批量(吨) 5 10 15 30 50 75 管理人员甲运用经济批量基本模式,通过计 算,认为每次订购批量为10吨,而管理人员乙却 持不同意见。你认为如何?

(二)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 资料一:虹光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A,并 且只消耗一种直接材料S,本期生产了A 产品400件,耗用了800吨S材料,单位产 品的实际用量为2吨,实际价格为55元。 如果S材料的标准价格为50元,单位产品 的标准用量为2.5吨。 要求:1、计算S材料成本差异并分析差异; 2、成本差异帐务处理。
第三节
质量成本控制 一、质量成本的构成 (一)质量成本的概念 (二)质量成本的构成 二、最佳质量成本控制

第九章 存货控制
存货控制的意义
第一节

一、存货的概念 二、存货的功能 1、平稳市场供求 2、保证生产需要 3、降低购进成本 三、存货控制的意义
第二节
影响 2、考虑安全存量后订货点的确定 例:沿用前例,假定提前期为8天, 预计每天最大耗用量为10公斤,全 年按360天计算。计算安全存量,再 确定订货点。
三、经济订货批量的灵敏分析
(一)年需要量变动对经济订货
批量的影响
例:假定前例,材料年需要量增
加到2600公斤,其他条件不变, 则经济订货批量为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标准成本控制知识目标(1)明确标准成本制度的概念。

了解标准成本的特点及其意义。

(2)了解标准成本的种类和作用。

掌握标准成本的制定方法。

(3)掌握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1)能运用标准成本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制定各类标准成本。

(2)能运用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方法,进行各类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8.1 标准成本概述8.1.1 标准成本制度以“泰罗制”为基础形成的标准成本系统,最初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至50年代以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普遍承认了标准成本的概念。

随着其内容的不断充实和完美,最终被西方国家广泛采用,成为管理会计在日常成本管理中应用最为普遍和最为有效的一种重要的控制手段。

所谓标准成本,简言之是指在标准工作条件下,生产产品应当发生的成本。

即以在产品设计阶段所选定的最优设计和工艺方案为基础,根据料、工、费等合理费用,在企业现有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条件下,进行有效经营应该发生的成本。

它衡量成本水平高低提供了科学的尺度,并且为考核各部门的工作业绩提供了重要依据。

所谓标准成本制度,是指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随时提示分析各种成本差异及其原因,借以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制度。

8.1.2 标准成本的种类和作用1.标准成本的种类1)理想标准成本理想标准成本,是指现有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均处于最佳状态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成本标准。

它是建立在资源充分利用的、设备满负荷运转、合格品率为100%、工人效率充分发挥的基础是,即实际成本应达到理想的条件下成本的最低限度,而不允许任何浪费的存在。

但是,这种标准成本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很难实现,因此很少采用。

2)正常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是指根据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在有效经营条件下,根据合理的耗费水平而制定的标准成本。

它考虑到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合理损耗、设备故障及工人的闲置等因素,因而是一种比较切实可行并且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标准,它是本着“跳起来方能摘到桃子”的基本原则制定的。

即这种标准成本是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既非轻而易举,又不是高不可攀。

因此,这种标准成本能够在成本管理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而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标准成本的作用(1)标准成本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讲求经济效益,强化成本管理的过程性、全员性和责任性,有效的降低成本。

(2)标准成本可以为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数据,有利于经营管理者贯彻“例外管理”的原则,集中精力抓主要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加强成本控制。

(3)标准成本是一种预计成本,方便企业编制预算。

(4)标准成本有助于责任会计制度的实施,差异分析是责任中心业绩评价的基础。

(5)标准成本使得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产品销售成本,在日常账务处理中均按标准成本入账,大大简化了成本核算的工程量。

8.1.3 标准成本制度控制的运作程序标准成本制度控制的运作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制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2)计算某种产品的标准成本;(3)汇总计算实际成本;(4)计算成本差异;(5)分析成本差异;(6)提出成本控制报告。

标准成本系统的运作程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程序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8-1所示。

1.直接材料价格标准的制定直接材料价格标准是指取得某种材料所支付的单位价格。

直接材料价格包括材料的购买价格以及预计的采购费用,如运输费、装卸搬运费等。

制定直接材料价格时,应按照每一种材料分别计算。

2.直接材料用量标准的制定直接材料用量标准即材料的消耗定额,是指生产技术部门在一定条件下所确定的单位产品所耗用的各种直接材料的数量,包括形成产品实体的材料数量、在正常情况下所允许发生的材料损耗,以及生产中不可避免的废品所耗费的材料数量。

制定直接材料用量标准时,也应按各种材料分别计算。

3.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某种产品的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是由生产该种产品所需要的每一种材料的标准价格和该种材料的标准用量的乘积相加求得的。

其计算公式如下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材料用量标准×直接材料价格标准)【例8-1】某企业生产某产品需要A、B、C三种直接材料,其单位产品的直接材料的各种资料和标准成本的计算风表8-1 。

表8-1产品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计算表8.2.2 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1.直接人工价格标准的制定直接人工价格标准(即工资率标准或工资单价),是指在计件工资条件下单位产品支付的直接人工工资,或在计时工资条件下每一标准工时应分配的工资。

其计算公式为直接人工小时工资率标准=预计支付直接人工工资总额/标准总工时其中,标准总工时是指企业在现有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条件下可能实现的最大生产数量,或是实现的最大生产能力,故亦称“产能标准”,通常用直接人工工作小时数或机器台时数来表示。

2.直接人工用量标准的制定直接人工用量标准,即工时用量标准,也称工时消耗定额。

它是指企业在现有生产和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考虑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按照产品加工所经过的程序,详细测算所需消耗的工时数。

制定工时消耗定额时,还要考虑到必要的间歇和停工时间,以及在正常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废品所耗用的工时。

3.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制定了直接人工的用量标准和小时工资率后,就可以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单位产品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直接人工价格标准×直接人工用量标准)=∑(小时工资率标准×工时用量标准)【例8-2】某企业生产某产品需由甲、乙两个车间连续加工,有关资料和单位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计算见表8-2。

表8-2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计算表8.2.3 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1.制造费用价格标准的制定制造费用价格标准,即费用分配率标准。

制造费用分配率的大小一般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①生产量标准,即企业现有生产能力能达到的最高产量(通常用直接人工小时数或机器台时数表示);②制造费用预算,即根据标准生产能力而确定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和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数额之和。

制造费用分配率的计算公式为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总工时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总工时2.制造费用用量标准的制定制造费用用量标准,即工时用量标准。

它与上述直接人工用量标准的制定原理相同。

公式如下单位工时变动费用分配率标准=变动费用预算总额/标准总工时单位工时固定费用分配率标准=固定费用预算总额/标准总工时3.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又称制造费用预算,通常根据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分别编制。

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可以参照历史资料并根据预算期间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加以估算,相应的生产量标准通常应选择预算产量标准工时。

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属于期间成本,不存在分配率标准问题。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是由单位产品用量标准与相应的标准分配率的乘积求得。

单位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计算公式为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工时变动费用分配率标准×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工时固定费用分配率标准×标准工时)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例8—3】某企业生产某产品需要经过甲、乙两个车间连续加工,甲车间月工时为4830工时,乙车间月工时为8050工时,其他制造费用资料和单位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计算见表8—3。

表8—3单位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计算表8.2.4单位产品标准成本的制定以上各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制定后,企业通常还要为每一种产品设置一个标准成本计算单,来汇总计算最后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计算单中应分别列明上述各成本项目的价格标准和用量标准,通过直接汇总的方法得出最终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例8—4】续前例,该产品的标准成本计算单如表8—4所示。

表8—4产品标准成本计算单8.3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8.3.1 成本差异的概念及分类所谓成本差异,是指实际产品成本脱离标准成本的差异额。

成本差异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有利差异: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的节约差异额称为有利差异,一般用F表示。

不利差异: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的超支差异额称为不利差异,一般用U表示。

2.价格差异和用量差异价格差异:是由于实际价格脱离标准价格而形成的差异。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用量差异:是由于实际用量脱离标准用量而形成的差异。

3.成本差异计算的一般模式由于标准成本是根据标准用量和标准价格计算的,而实际成本是根据实际用量和实际价格计算的。

成本的差异是由用量变动或价格变动的不同影响形成的。

其一般模式如图8—2所示。

图8-2 成本差异计算的一般模式图由于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大成本项目组成,各个成本项目都具有单独的价格标准和用量标准,所以差异计算也分别以三个成本项目的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两部分来计算和分析。

8.3.2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及分析1)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的计算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是由于实际直接材料价格脱离标准价格而形成的差异,其计算公式为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实际用量2)直接材料用量差异的计算直接材料用量差异是由于实际材料用量脱离标准用量而形成的差异,其计算公式为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一标准用量)×标准价格综上所述,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为直接材料成本总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单价一标准用量×标准单价【例8—5】某企业生产甲产品须用A材料。

本期购人A材料3500千克,实际耗用为3000千克,其标准用量为2900千克。

A材料实际价格为26元/千克,标准价格为26.80元/千克。

据以计算A材料的成本差异。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3000千克×(26—26.8)形千克=一2400元(F)直接材料用量差异=(3000—2900)千克×26.8形千克=2680元(U)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合计=一2400元十2680元=280元(U)3)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一般情况下,直接材料差异中的用量差异由制造车间负责分析,价格差异应由供应部门负责分析。

①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的分析。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是由于进行材料采购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与标准支付金额之间的差额形成的。

影响材料价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采购批量、交货方式、运输条件、材料质量和信用条件等。

②直接材料用量差异的分析。

’材料用量差异取决于实际用量与标准用量之间差异的性质和程度。

材料用量差异的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例如,工人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及工作的责任感,设备的完好程度,产品质量控制制度健全与否,材料的质量与规格等都会造成材料用量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