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高品质版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高品质版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第一课时教师:上虞丰惠中学刘建松班级:丰惠中学高一(5)班课前出示两段文字投影,目的是让学生情感产生落差,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

(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

今()逝,遂亡一镜矣。

)师:我们把这两段文字来大声的读一遍。

能告诉大概的意思吗?生:第一则说老百姓一有空闲是很不听话,让他们干活就很好使,生:没有把老百姓当人看,只是劳动的工具,欺压的对象。

师:而第二则地球人都知道生:唐太宗说的,要以史为鉴,这里的联就是唐太宗。

封建社会中的明君。

师:括号中填的是——生:魏征。

师:不错,唐太宗是很有眼光,有这样的认识的君王一定是圣君。

那第一句是谁说的呢?(学生沉默)师:我们来做选择题,A 秦始皇B 隋炀帝C 唐太宗D 朱元璋。

请选择(学生自由讨论,气氛热烈,各抒己见,学生首先排除的是唐太宗)师:如果老师告诉你们,这两句话是同一个人,你们信吗?(学生很惊讶)反正我是信了。

肯定加确定就是李世民说的,在你们心中,李世民是怎样的形象?生: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武艺高强,生:对百姓很仁慈,善于用人。

师:看来宫廷戏看多了,总而言之,他是接近完美无缺的好男人。

这样的帅哥可能在哪种情况下说出令我们粉丝伤心的话?总有个理由吧?生:国家治理的比较太平了,开始骄傲了,自以为是了。

生:国家强大了,忘记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对人民作威作福起来了。

师:所以说人是会变化的。

如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巡游洛阳宫,泛舟积翠池,看到隋炀帝挥霍民脂民膏修建的亭台楼阁,便大发议论说:“(炀帝)将行幸不息,民怨不堪” ,“遂使天下怨叛,身死国灭” ,看起来他似乎应该以隋为鉴了,但最后他却洋洋得意地说:“今其宫苑尽为我有。

” (《贞观政要》卷十),开始忘本和忘危。

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偏离正常的轨道的时候,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只有魏征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十思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高品质版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高品质版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第一课时教师:上虞丰惠中学刘建松班级:丰惠中学高一(5)班课前出示两段文字投影,目的是让学生情感产生落差,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

(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

今()逝,遂亡一镜矣。

)师:我们把这两段文字来大声的读一遍。

能告诉大概的意思吗?生:第一则说老百姓一有空闲是很不听话,让他们干活就很好使,生:没有把老百姓当人看,只是劳动的工具,欺压的对象。

师:而第二则地球人都知道生:唐太宗说的,要以史为鉴,这里的联就是唐太宗。

封建社会中的明君。

师:括号中填的是——生:魏征。

师:不错,唐太宗是很有眼光,有这样的认识的君王一定是圣君。

那第一句是谁说的呢?(学生沉默)师:我们来做选择题,A秦始皇B隋炀帝C唐太宗D朱元璋。

请选择(学生自由讨论,气氛热烈,各抒己见,学生首先排除的是唐太宗)师:如果老师告诉你们,这两句话是同一个人,你们信吗?(学生很惊讶)反正我是信了。

肯定加确定就是李世民说的,在你们心中,李世民是怎样的形象?生: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武艺高强,生:对百姓很仁慈,善于用人。

师:看来宫廷戏看多了,总而言之,他是接近完美无缺的好男人。

这样的帅哥可能在哪种情况下说出令我们粉丝伤心的话?总有个理由吧?生:国家治理的比较太平了,开始骄傲了,自以为是了。

生:国家强大了,忘记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对人民作威作福起来了。

师:所以说人是会变化的。

如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巡游洛阳宫,泛舟积翠池,看到隋炀帝挥霍民脂民膏修建的亭台楼阁,便大发议论说:“(炀帝)将行幸不息,民怨不堪”,“遂使天下怨叛,身死国灭”,看起来他似乎应该以隋为鉴了,但最后他却洋洋得意地说:“今其宫苑尽为我有。

”(《贞观政要》卷十),开始忘本和忘危。

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偏离正常的轨道的时候,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只有魏征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十思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三课时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三课时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三课时这是谏太宗十思疏教案三课时,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三课时第1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教学难点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

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

但是唐代却有一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他就是唐代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

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二、解题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

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三、阅读课文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

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

2.教师提名学生朗读。

四、疏通字词1.通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①固:培土加固。

根本:树的根②德义:德政与信义。

③明哲:明哲的圣人。

④不胜:不堪⑤景命:大命⑥殷忧:大忧⑦行路:路人⑧董:督责。

⑨苟免:苟且免罪。

⑩宜:应当。

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险。

谦冲:谦虚。

自牧:自立调养。

⑿简能:选拔人才。

⒀垂拱:垂衣拱手。

2.粗知句义。

3.教师巡杳答疑。

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二——五。

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1.订正练习二——五2.难句的翻译。

教师可选择一些难句让学生翻译。

二、分析课文1.第1段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教师引导补充。

《谏太宗十思疏》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谏太宗十思疏》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谏太宗十思疏》第一课时教学实录时间:2005年5月23日星期一第四节教师:铁皮鼓(魏智渊)(请保留)地点:高一三班教室付锐:(讲李清照《夏日绝句》,讲到了背景以及李清照诗风,还联系到了朱无璋,讲得很好)铁皮鼓:刚才付锐同学讲得很好!我注意到他留意了两方面的情况,一是李清照写这首诗的背景。

当时南宋朝廷苟且偷生,和而不战,李清照借项羽来朝廷讽刺。

二是他提到了李清照词的通常风格,是属于婉约一派的,但这首诗却写得充满了阳刚之气。

这说明一个诗人的诗风可能还有许多侧面,比如陶渊明写诗比较温和淡泊,但是也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这样的句子。

其实李清照的性格也有许多侧面,也是表面柔弱内里刚强的。

李清照亡夫后再嫁,结果新夫只是图她的财产--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学家,留下了许多金石文物。

后来李清照借一件事情把新夫告上了法庭,彻底与他断绝了关系。

她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为在当时,妻子是不可以状告丈夫的,如果状告,自己也会面临牢狱之灾。

李清照为此坐了两年牢,做出了当时一般妇女不敢做的事情,可见其人性格之刚强。

同样项羽的悲剧进行总结的人还很多,大家熟悉的比较著名的有两首,一首是杜牧写的:“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毛泽东也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啸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党内有不少人支持与国民党划江而治,毛泽东借诗以明志,一定要将蒋介石赶尽杀绝。

我们今天来看项羽,当然也会有一些不同的说法,项羽身上有不少的缺点,但他是个英雄。

昨天在网上我写了一篇文章,评价一个知名网友的课堂实录《景阳冈》,这个网友提出,武松因缺点而成其为英雄,这个观点很对我的胃口。

还有网友反驳,说应该着重讲武松的大胆勇敢,机智灵活呀!我觉得这个那个上课的老师分析得很有道理,他通过一系列实事求是的分析得出结论,如果武松身上没有那些缺点,他就成不了英雄。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理清文脉,背诵全文。

2、掌握文中掌握文中基本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欣赏作者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4、领悟“十思”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掌握文中基本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题解简介作者及疏的有关知识。

此处注意要突出介绍作者直言诤谏的勇气和胆量。

2、吟咏、品读课文A、教师范读,要注意读出语言的美感,以此吸引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B、试读,边读边正音。

C、粗读,边读边看注释,以粗知句义;同时边读边揣摩句内停顿。

D、连读,整体把握文意。

连读时要流畅,语音准确,停顿正确,并且读出感情。

G、熟读,读出意蕴,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

第二课时1、品读、背诵课文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理出课文的文脉,并由此指引共同背诵课文。

2、文言知识注释在背诵的过程当中,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对文章中的一些重点实词和虚词做一些注释说明。

或者让学生找出他们认为难懂的词语、句子,教师给予解释。

3、文言知识训练完成课后的字词练习。

4、课外延伸1、政坛上的魏征有善谏之名,除此之外,了解一下在文坛、史坛上的魏征。

2、《贞观政要》一书自古以来被奉为帝王学习的经典,了解一下此书。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①援引和设喻的论证方法;②作者的论证思路和本文的理论结构。

教学重难点难点:①援引内容的理解;②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③“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的把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要点1.疏通字词;2.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和本文的论证结构。

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同学们一定特别熟悉,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什么呢?(纳谏)。

纵观贞观一朝,诤臣如云,而魏征秉性耿直,无所忌讳,堪称第一人。

魏征跟随太宗十余年,先后陈谏二百多条,言辞切峻,颇中弊端。

更为难得的是,他的有些言论疏奏并非一事一时而发,而是高瞻远瞩,充分展示出他的政治远见。

这篇《谏太宗十思疏》作于贞观十一年,当时,所谓的“贞观之治”正处于颠峰期,天下大治,而魏征却提出要居安思危,实在是具有战略眼光的。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教学实录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教学实录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教学实录《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1、导入:同学们好,明白今天老师给大伙儿上什么课吗?魏征是唐太宗的一面人镜,太宗由此而能明得失。

那么这面镜子又是如何样照出太宗的斑点与瑕疵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齐读标题,同学们你看到标题时,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2、整理同学们的疑问:背景、内容、写法……善于生疑者才会学习,那么,要解决这些许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读)3、自由朗读,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读准字音、句读、并试着读出一些语气(正音:长、塞)4、“谏……疏”是古代大臣写给帝王的就某事进行劝说的奏章,是一种专门的文本,“十思”则是本次劝谏的内容,那么文中具体写“十思”内容的又是哪一段呢?(齐读)5、自己再试着读一次。

然后自行解决字、词、句、有不明白的能够合作解决。

(以:①连词:表目的“来”②把“以为度”③因为“无以怒”)(词类活用使动①“安人”“正身”名词作动词“下”乐:以……为乐)6、再请一位同学示读注意语气排比句式、铺排排列、勾连而下、气概不凡;骈偶句式。

同时“诚能”充满真情。

老师读,同学再读7、这“十思”两两对举,事实上为“五戒”,“戒奢戒骄戒纵欲,戒轻人言、戒赏罚不公”十思,句句坦诚,字字惊心,他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传统美德和人文价值,对今天的人也专门有教育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古为今用,请你择其一条做为你的座佑铭,再与同学交换,要求会背,会译,说出理由。

8、在学习中反思自我,并提升自己,这是一种善于学习的表现。

那么有几条大伙儿都没选择,这和你目前身份有关系。

再请大伙儿依照你的生活常识,把它送给不同职业的人。

例如:送给法官,教师……9、由此看来,“十思”成为封建时代的君臣宝典,实在名至所归。

无怪乎此文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佑铭。

“座佑铭”,自然不可内容太多,精练为上,太宗也应把“十思”代繁为简。

就请同学把“十思”概括一下,化为“一思”,从文中找出这一句。

翻译,“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谏太宗十思疏》一、理论依据(一)课标规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并联系学习过的古代作品,梳理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在《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独立阅读,锻炼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再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知人论世,初步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结合文本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使命责任意识,帮助他们树立起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和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

(二)教材和教参要求1.教材要求:本篇课文属于《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的课文,《谏太宗十思疏》这篇课文是直言进谏,警示君主的奏疏。

思路缜密,表达技巧高超,可以激发学生关注现实,深入思考。

在单元导语中提出要围绕“倾听理想的声音”这一核心任务展开,体会作品的现实针对性,学习作者解决实际问题的理性思维,欣赏理性的艺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课后的学习提示中指出,学生在课后要收集有关资料,了解作品背景,从课文的论述出发,讨论“创业与守成”“善始和克终”“墨守成法和因时而变”“同俗媚众与坚持自我”等问题。

在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中也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任务。

2.教参要求:教参中在人文主题方面,提出在教学本篇课文时,要求学生要学习古人爱国爱民的情怀以及讲责任、敢担当的精神,增强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意识。

在语文素养方面,学生要学会知人论世,体会作者观点的现实针对性,把握理性思维方式;培养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在学习完本单元后,学生要学会写论述性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学情预估高一年级的学而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但高中文言文词汇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要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文言知识积累。

2018年《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2-文档资料

2018年《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2-文档资料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2课前出示两段文字投影,目的是让学生情感产生落差,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

(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

今()逝,遂亡一镜矣。

)师:我们把这两段文字来大声的读一遍。

能告诉大概的意思吗?生:第一则说老百姓一有空闲是很不听话,让他们干活就很好使,生:没有把老百姓当人看,只是劳动的工具,欺压的对象。

师:而第二则地球人都知道生:唐太宗说的,要以史为鉴,这里的联就是唐太宗。

封建社会中的明君。

师:括号中填的是——生:魏征。

师:不错,唐太宗是很有眼光,有这样的认识的君王一定是圣君。

那第一句是谁说的呢?(学生沉默)师:我们来做选择题,A秦始皇 B隋炀帝C唐太宗 D朱元璋。

请选择(学生自由讨论,气氛热烈,各抒己见,学生首先排除的是唐太宗)师:如果老师告诉你们,这两句话是同一个人,你们信吗?(学生很惊讶)反正我是信了。

肯定加确定就是李世民说的,在你们心中,李世民是怎样的形象?生: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武艺高强,生:对百姓很仁慈,善于用人。

师:看来宫廷戏看多了,总而言之,他是接近完美无缺的好男人。

这样的帅哥可能在哪种情况下说出令我们粉丝伤心的话?总有个理由吧?生:国家治理的比较太平了,开始骄傲了,自以为是了。

生:国家强大了,忘记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对人民作威作福起来了。

师:所以说人是会变化的。

如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巡游洛阳宫,泛舟积翠池,看到隋炀帝挥霍民脂民膏修建的亭台楼阁,便大发议论说:“(炀帝)将行幸不息,民怨不堪”,“遂使天下怨叛,身死国灭”,看起来他似乎应该以隋为鉴了,但最后他却洋洋得意地说:“今其宫苑尽为我有。

”(《贞观政要》卷十),开始忘本和忘危。

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偏离正常的轨道的时候,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只有魏征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十思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师:用这里的思组个词语?生:思考,思虑。

《谏太宗十思疏》的教案(精选9篇)

《谏太宗十思疏》的教案(精选9篇)

《谏太宗十思疏》的教案(精选9篇)《谏太宗十思疏》的作者是魏徵。

这篇文章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谏太宗十思疏》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区别文中“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2、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3、学习魏徵的高超的劝谏艺术。

能力目标1、掌握作者反复开异,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艺。

2、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德育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1、掌握“浚、殷、冲、牧、壅、谬、董、振”等文言词的义项。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3、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徵。

教学难点1、文章第三段的内容理解。

2、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1、朗读法(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句意,体味语气,加强记诵)2、问答法(如对文章第1-2段浅显内容的分析理解)3、讨论法(如对文章第3段较深难内容的分析理解)4、探究拓展法(课内适当穿插一些文句训练,拓展学生思维)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课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据说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欢鸽子,有一天,有大臣给他孝敬了一只非常可爱的鸽子,当他正玩得高兴的时侯,魏徵求见,急得他把鸽子左放右藏就是找不着合适的地方,无奈之下就背过双手,抓在手里,不想一翻长谈之后鸽子不幸捂死,留下他独自感伤。

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投示:太宗怕、敬重魏徵。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现在河北省晋县)人。

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教法构思】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导,打造生动活泼的古文课堂教学。

一、感知:“疏”的文体表达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相信大家已经提前预习课文了,那我提一个问题,看看大家预习效果如何。

“疏”是什么样的文体?(屏显:《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疏”是一种文体。

具体地说,“疏”是什么样的文体?)生:疏就是奏疏,是古代大臣写给皇帝的。

生:“有事起奏,无事退朝”,疏是臣子向皇帝说明事情的奏疏。

生:第八单元导语中说“本单元作品文体多样,有直言进谏、警示君主的奏疏,……”《谏太宗十思疏》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一一对应,所以“疏”是“直言进谏、警示君主的奏疏”。

师:同学们的回答各有特色,有结合影视剧进行情景化解答,有从单元导语顺藤摸瓜的,都非常机智,也说明大家预习很用心,效果非常棒。

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呢?生:课文后的“学习提示”里说“《谏太宗十思疏》是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魏征的奏章”,“章”有文章的意思,“奏章”应该特指臣子向帝王进言的文章。

师:非常好,同学们既能仔细学习课前单元导语,又能不忘课后的“学习提示”,这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

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并告诉我《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谏言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板书:谏言)生: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师:对,这正是魏征奏疏中的“十思疏”原文,也是对唐太宗的具体谏言。

那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这项谏言?生:魏征在劝谏唐太宗居安思危、善始善终。

师:这个概括非常准确,可惜这不是同学们自己的语言,而是“学习提示”的内容。

大家都可以试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畅所欲言。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 示例(精选7篇)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 示例(精选7篇)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示例(精选7篇)篇1:语文-谏太宗十思疏魏征一、分析(一)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中心论点)(二)居安思危的重要性(三)具体做法――“十思”“五戒”“十思”的内涵及现实意义二、.写作特点1.论证方法。

2.语言特点:骈散结合。

语文教案-谏太宗十思疏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篇2:谏太宗十思疏魏徵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些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篇3: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张广祥教学目的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重点难点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重点)2.翻译难懂的语句。

(难点)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初步熟悉课文,疏通字词一.导语设计: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

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

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

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

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二、作者・解题学生读注释。

教师补充。

魏征,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谏而名垂史册。

他同那些尸位素餐、苟何取容的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见敢当面提,当面顶,不口是心非,不看脸色行事。

后世一些诤臣,如称为青天的包拯都以他为楷模。

1《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本重点文言知识,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能够理解性默写;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思路;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作者的论述艺术,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4、文化传承与理解:赏析文本语言特色,领会文章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思路。

难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赏析文本语言特色,领会文章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数2课时教学工具/方法PPT、课本、参考资料、习题/预习、探究、讨论、提问、引导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魏征说:“立身成败,在于所染。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从这寥寥数语中我们可以看出魏征能够直击要害,抓住重点。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诤臣"魏征给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片奏疏,感受魏征的人格魅力。

2、文题解读本文选自《贞观政要集校》,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奏疏。

全文以“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为中心,具体提出了知足知止、谦虚纳下、赏罚公正、慎始敬终、知人善任、爱惜民力等十个建议。

作者以事喻理,设喻引论,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立论坚实,说理透彻。

语气严肃而谦恭,直言不讳而态度诚恳。

文学常识积累〖奏疏〗古代臣子呈给皇帝的文书统称奏疏,而目的不同、内容不同的奏疏又各有其专门的名称。

例如,书。

用以陈述对政事的见解、意见(章,多用来表示谢恩(奏)多用来揭发弹劾(表,多用来陈述感情;议,多用来表示不同意见。

4、知人论世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人,唐朝初年政治家、史学家。

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任谏议大夫,秘书监等职。

唐初,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诫,不劳民伤财,能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

到贞观中期,生产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忘本,开始对百姓作威作福。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

谏太宗十思疏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背诵。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教师讲解梳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下”的治国思想及为人之道。

二、教学设想1、教时:3课时。

2、重点与难点:诵读、领悟、背诵全文;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

三,板书设计:求木之长固其根本欲流之远浚其泉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思国之安积其德义善始者实繁竭诚以待下怨不在大,可畏惟人克终者盖寡纵情以傲物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介绍作品背景及文体特点。

2.疏通文字障碍,以诵读为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一、导入新课教师: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

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

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

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太宗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

二.解题,详见学案1.历史背景: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

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

后来却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

这一个魏征连上四疏。

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文章写得语重心长,剀切深厚。

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

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

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

1 《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1 《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1 《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必修下第八单元8.15.1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课文简介:本文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

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

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教材分析:《谏太宗十思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的课文,属于文言文。

关于文言文阅读,《普通语文课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新课标"高中阶段要能达到初步鉴定文艺作品,能感受想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受到感染和启迪。

要想实现这一要求,在教学方式上必须采用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

一、教学目标:1. 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区别文中“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2. 采取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3. 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征。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言知识,领会文句意思,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15-1《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5-1《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5-1《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文章,积累并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联系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文意,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3.欣赏文章的行文特点,学习其说理艺术。

.教学重点:1.熟读文章,积累并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联系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文意,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难点:欣赏文章的行文特点,学习其说理艺术。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大臣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来感受作者的说理艺术。

二、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1.熟读文章,积累并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联系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文意。

三、解题:“谏”,劝谏。

“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

“十思”,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原意为“陈列”,在这里引申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中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章。

本文是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

四、认识进谏人——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

唐代政治家。

以“直言进谏"著称。

其言论散见于《贞观政要》。

五、明确进谏原因——写作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很有作为。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元贞观。

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高品质版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高品质版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高品质版XXX《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第一课时教师:XXXXXX班级:XXX高一(5)班课前出示两段文字投影,目的是让学生情感产生落差,可以激发研究的兴趣。

(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

今()逝,遂亡一镜矣。

)师:我们把这两段文字来大声的读一遍。

能告诉大概的意思吗?生:第一则说老百姓一有空闲是很不听话,让他们干活就很好使,生:没有把老百姓当人看,只是劳动的工具,欺压的对象。

师:而第二则地球人都知道生:XXX说的,要以史为鉴,这里的联就是XXX。

封建社会中的明君。

师:括号中填的是——生:XXX。

师:不错,XXX是很有眼光,有这样的认识的君王一定是圣君。

那第一句是谁说的呢?(学生沉默)师:我们来做选择题,A秦始皇BXXXC唐太宗D朱元璋。

请选择(学生自由讨论,气氛热烈,各抒己见,学生首先排除的是XXX)师:如果老师告诉你们,这两句话是同一个人,你们信吗?(学生很惊讶)反正我是信了。

肯定加确定就是XXX说的,在你们心中,XXX是怎样的形象?生: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武艺高强,生:对百姓很善良,擅长用人。

师:看来宫廷戏看多了,总而言之,他是接近完美无缺的好男人。

这样的帅哥可能在哪种情况下说出令我们粉丝伤心的话?总有个理由吧?生:国家治理的比较太平了,开始骄傲了,自以为是了。

生:国家强大了,遗忘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对人民作威作福起来了。

师:所以说人是会变化的。

如贞观十一年,XXX巡游洛阳宫,泛舟积翠池,看到XXX挥霍民脂民膏修建的亭台楼阁,便大发议论说:“(XXX)将行幸不息,民怨不堪”,“遂使天下怨叛,身死国灭”,看起来他似乎应该以隋为鉴了,但最后他却洋洋得意地说:“今其宫苑尽为我有。

”(《贞观政要》卷十),开始忘本和忘危。

就在XXX越来越忘乎所以,偏离正常的轨道的时候,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只有XXX连给XXX上了四疏,《十思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谏太宗十思疏》的教学实录

《谏太宗十思疏》的教学实录

《谏太宗十思疏》的教学实录《谏太宗十思疏》的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上课。

生:起立!师:请坐。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

(板书:谏太宗十思疏魏徵)作者魏徵,既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

可是,他之所以彪炳史册,得到后人的敬仰,却主要因为他是一位刚正不阿、敢于冒死直谏的诤臣。

(板书:诤臣zhng)他先后向太宗上书二十多次,虽然差一点因此掉了脑袋,但最终还是赢得了太宗的信赖,后人的敬仰。

《谏太宗十思疏》是他奏议中最著名的一篇。

布置预习时,要求同学们反复诵读课文,认真阅读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现在,请三位同学分别读课文的三个段落。

其他同学看看他们的诵读有没有体现文言文诵读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指名三位学生分别诵读课文三个段落)师:请一位同学对他们的诵读作一个简要的评点。

生:读文言文要注意断句,以及字音和现代文的不同。

这一点,他们都已经注意到了,可是读得不是很流畅。

师:这位同学强调了文言文诵读要注意字音和句读,这的确是文言文诵读的基本要求。

不过,对于同学们来说,达到这个基本要求是不难的。

但仅仅如此还不够,还应该能读出文言文特有的情味,(板书:情味)也就是通过诵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文言文特有的魅力。

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遍录音诵读,再听我诵读。

然后请对我的诵读和录音的诵读作一个比较和评价,看怎样诵读更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听课文录音)(教师诵读课文)师:好,请同学们对录音的诵读和我的诵读作一个比较和评价,说说你认为谁读得更好。

哪位同学先说?生:我更喜欢老师你的诵读,因为我感觉这是魏徵对太宗说的话,你的诵读体现了他对太宗所作所为的着急以及他激动的心情。

师:激动的心情,很着急,愿望很迫切?生:对。

师:谢谢。

其他同学呢,有没有不同意见?生:我也认为黄老师你读得比较好,因为你抑扬顿挫比较明显,而录音读的时候,感觉读起来好像比较平,比较柔。

(学生笑)师:谢谢同学们的肯定。

不过,我还想听听不同的意见。

必修三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必修三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必修三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

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

必修三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

教学步骤: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

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

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

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

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二.解题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

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

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

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

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

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三.研习课文第一次,试读,正音。

边读边正音,以读出汉语的美感来。

第二次,粗读,正义。

边读边看注释,以粗知句义;同时边读边揣摩句内停顿,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第三次,连读,整体把握文章。

连读时要流畅,语音准确,停顿正确,并且读出感情。

通过连读可知全文先运用比喻和比喻,后引出“十思”的具体内容,点明其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第一课时课前出示两段文字投影,目的是让学生情感产生落差,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

(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

今()逝,遂亡一镜矣。

)师:我们把这两段文字来大声的读一遍。

能告诉大概的意思吗?生:第一则说老百姓一有空闲是很不听话,让他们干活就很好使,生:没有把老百姓当人看,只是劳动的工具,欺压的对象。

师:而第二则地球人都知道生:唐太宗说的,要以史为鉴,这里的联就是唐太宗。

封建社会中的明君。

师:括号中填的是——生:魏征。

师:不错,唐太宗是很有眼光,有这样的认识的君王一定是圣君。

那第一句是谁说的呢?(学生沉默)师:我们来做选择题,A秦始皇 B隋炀帝C唐太宗 D朱元璋。

请选择(学生自由讨论,气氛热烈,各抒己见,学生首先排除的是唐太宗)师:如果老师告诉你们,这两句话是同一个人,你们信吗?(学生很惊讶)反正我是信了。

肯定加确定就是李世民说的,在你们心中,李世民是怎样的形象?生: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武艺高强,生:对百姓很仁慈,善于用人。

师:看来宫廷戏看多了,总而言之,他是接近完美无缺的好男人。

这样的帅哥可能在哪种情况下说出令我们粉丝伤心的话?总有个理由吧?生:国家治理的比较太平了,开始骄傲了,自以为是了。

生:国家强大了,忘记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对人民作威作福起来了。

师:所以说人是会变化的。

如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巡游洛阳宫,泛舟积翠池,看到隋炀帝挥霍民脂民膏修建的亭台楼阁,便大发议论说:“(炀帝)将行幸不息,民怨不堪”,“遂使天下怨叛,身死国灭”,看起来他似乎应该以隋为鉴了,但最后他却洋洋得意地说:“今其宫苑尽为我有。

”(《贞观政要》卷十),开始忘本和忘危。

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偏离正常的轨道的时候,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只有魏征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十思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师:用这里的思组个词语?生:思考,思虑。

生:思索,反思。

师:哪个更确切些?生:反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生: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治理。

师:我们师生有时也写学习反思,反思什么呢?从哪些方面反思?标题中说十思,就是从十个方面开始,这篇奏折的精华就在第三节,我们先自由朗读一遍,注意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师:第三节的开头是个反问句,生: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师:其的意思是生:难道师:翻译句子生:用腐烂的绳索驾御奔驰的马车,难道可以忽视吗?师:能忽视吗?生:不能。

师:仅仅是说车子吗?有其他的含义吗?生:有比喻的含义。

这是一辆很危险的马车,这样的后果一定是车毁人亡。

其实是指太宗如不深刻反思,也是要亡国亡身的。

下场是悲惨的。

师:这句话用怎样的语气朗读比较确切?哪个词要重读?生:比较严肃的语气,“忽”字要重读。

治理国家是怠慢不得的,要尽心尽力。

师:爱卿言之有理。

这是一个比喻,也是劝谏君王的有效的手段。

魏征是个打比喻的高手,每个段落中都有比喻。

我们等会儿还会提到。

看来反思是势在必行。

谁来反思?反思什么?能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吗?生:君人者师:君是师:统治、治理师:词性有变化,君人者就是国君,对象很明确。

唐太宗。

这十条,太宗阅后,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可见效果不错。

师:假如这次机会放在我们面前,你会怎样写?(学生自由回答,大体是要太宗养身修行,艰苦朴素,有点类似“八荣八耻”)师:同学们用新时代的领导干部的“八荣八耻”来要求一位封建帝王,讲的针对性很强,但缺少条理,知道什么是疏?生:是一种文体,奏章,师:那老师得补充补充,具体讲,疏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注意分条陈述,帝王日理万机,臣子说话写文章要清楚明了,比较符合帝王的阅读心理。

师:我们可以把这十思分类,从哪些角度来分类,我们讨论讨论,(首先要了解十思的内容。

注意其中的安人、江海下白川的下,正身的正一些特殊的用法和意义。

文言中一些实词的用法要注意积累,可以让学生积累讲解)师:能结合自己的或社会的实际情况谈谈对其中一思的体会和看法。

(学生自由交流。

)生:当个人成绩名列班级前列,不要感到骄傲自满,因为别人也在努力,一自满就有不进则退的可能。

故魏征说“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有理。

生:我们在学习遇到了困难或挫折时,绝对不要偷懒或松懈,否则前功尽弃。

魏征说的好“忧懈怠,则思搷始而敬终”生:我们沉湎于网络,学习提不起兴趣的时候,要想一想做任何事要有个度,适可而止,“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生:那些当官的,自己素质不高,跟坏人在一起,要想一想:“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师:看来十思到现在还未过时,甚至可以说在现在社会,也应把十思作为座右铭。

师:《礼记》中说,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是说先提高个人的修养,可以辐射到外在的事物,从这里,我们探究十思的的思路。

师:十思中第1、2条是生:侧重于生活戒除奢侈师:讲的是自身,魏征自己就很艰苦朴素,劝谏就有说服力。

第3、4条侧重于生:自身修养不要骄傲,要谦虚。

师:还是自身,后面几条呢?生:治理国家戒放纵,第5、6条。

用人戒小人第7、8条。

执法戒赏罚不公第9、10条。

师:还是从自身到治国,我们姑且称五戒,刚才老师听到有同学说八戒,呵呵,星光灿烂猪八戒,猪悟能虽称“八戒”,但他始终“戒”得不彻底,也不情愿。

为何魏征提出这几戒,太宗甘愿受戒呢?能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呢?说不定还在时时背诵,牢记在心。

生:在于唐太宗是位想有所作为的有理想的君主。

生:因为实施这些对国家和个人都有大的好处。

有个美好的前程,有目标,就有动力。

师:朗读十思的所打造的宏伟蓝图(学生朗读)师:电影《天下无贼》中有句名言。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生:人才!师:文中的人才用哪些词语来替代?生:智者、仁者、信者、勇者。

都乐意为你效劳并且无怨无悔、死心塌地。

多么美好啊。

师:老师插一段话,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科举考试结束后,站在午门城楼上看着新进的进士们鱼贯进入朝堂,高兴得对左右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

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坐定天下的皇帝对于人才的态度,那就是要将人才都纳入到体制中来,为我所用。

师:皇帝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生:获得长寿,万寿无疆。

生: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师:十思可以让君王过上神仙生活,可以更好的弹琴打猎,可以享受幸福的生活,何必活得这么累。

当然我们佩服魏征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敢于冒一定的风险的勇敢的心,尤其是倡导统治者加强自我休养、以人为本理念先进。

我们说敢于谏是勇气,而善于谏则是智慧。

思考:如果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十思的核心是哪一句话?我们下一节课来探讨谏的智慧。

第二课时回顾上节课的相关知识,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师:如果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十思的核心是哪一句话?生: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师:准确的讲是八个字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师:我们回忆第三节的第一句是生: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师:是用了比喻手法。

在第一,第二两节也有比喻手法的运用。

我们朗读一二两节,找出相关句子来分析品味。

(学生朗读,找出比喻的句子)师:我们来分享我们找出的句子。

生: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要想使树木生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它的根部,这些比喻非常浅显。

生:还有河流的比喻,也是很好理解的。

很明白。

师:为何要用这些例子来把比方?生:说明治理国家,也要注意根本,从基础抓起。

师:那国家的根本是生:德义师:就是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

可见这些比方有内在的联系,不是没有中心,乱说一气。

主旨就是做事要从根本做起。

现在我们也来模仿一句,也用比喻,来说明根本的重要性(学生仿写,积极性高)生:要想马儿跑的快,必须给马儿吃饱草。

师:俗是俗了点,意思还是符合的。

生:要想把房子造的高高,必须要把地基打的结实,师:这个就不错,符合题义。

生:要想山高,一定要注重一块块的不起眼的土石。

师:不错,古人曾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劝学》中不是说。

不积硅步。

生: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师:第二节中有比喻吗?生: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师:这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比喻,统治者敬畏百姓,是好事,唐太宗自己也经常说,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

这里的水是生:老百姓。

师:舟:生:统治者师:这是非常深刻的历史教训,太宗皇帝亲眼看到隋朝的灭亡,好多豪华不可一世的舟总是被看似柔弱的水给倾覆了,这就是民心的力量。

魏征用生动比喻,深入浅出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其实要把道理说的透彻深刻,光有比喻,杀伤力还是不够,魏征还有第二招,你们说第二招是什么?生:对比。

师:说的好,对比最大的作用就是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有哪些对比?生:第一节有正反对比,并且是一连串的对比,先说注重基础根本的重要性,然后在说不重基础的危害,生:哪些是危害?生;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师:言外之意谁应该是明哲?生:李世民,师:你现在是明智的君王吗?不是,这是一句绵里藏针的警告性的话。

这句话引出了君王的素质。

就是八字准则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师:这里的对比运用切中要害,真是步步惊心啊。

另外还有对比吗?生:有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鲜明的对比,总结历史经验,表明自己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

生:攻取江山和守江山对比,对待臣民的态度对比。

一个是竭诚,后来是傲物,轻视他人。

创业艰难,易得人心;守成容易“傲物”,使人离心离德。

师:这样的对比,一步步的积累,一个惊心的场面出现了,生: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师:翻译这些句子,(学生翻译,注意句式,一些实词和词类活用)体会其中的步步惊心。

几乎是民怨沸腾了,统治者已坐在火山口了。

自然而然结局是生: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师: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一节一直强调不反思自己的恶果,亡国亡身,和第三节中实施十思的效果,垂拱而治。

这也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可见对比无处不在,有些比较明显,有些相对隐性。

我们自由朗读整篇文章,体会文章的结构。

生:围绕思字展开,第一节是应当思,生:第二节是为何思,第三节是思什么?师:确实是围绕思,用严肃的语气提出应当思,用警告的语气分析为何思,坦诚的语气来解决思什么,真是可怜一片老臣心。

赢的生前身后名啊,这则疏中,生动比喻,深入浅出,善用对比,说理透彻,历史经验,旁敲侧击,用语得体,刚柔并济,这就是历史名臣的勇气和智慧。

作业:背诵相关段落。

太宗阅后,给魏征的回信。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