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专题分析及练习
高考政治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专题1
高考政治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专题12020.03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百姓的“幸福指数”。
要让GDP与社会成员的幸福感同步增长。
过去,很多人把发展仅仅理解为物质财富的增长,片面追求经济指标的突飞猛进,忽视了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民生指标”。
现在人们终于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手段,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才是发展的目的。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这些道理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2,2006年9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
报告显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
回答1-4题。
1.这一数字说明,环境危机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转变“单纯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这是因为 ( )A.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起导向作用 B.价值观无论正确与否都具有相对独立性C.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改变社会存在 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了多元的价值观2.为保护环境,“十一五”规划特别提出了两项约束性指标: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这一指标的提出,有利于 ( )①加快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②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④增加我国能源的总量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②③3.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不能停止发展,消极的保护环境,那样永远摆脱不了低水平的生活;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即使创造出暂时的繁荣,那也是虚假的,总有一天要遭到惩罚。
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②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④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4.科学发展观深刻回答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问题.即为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发展,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谋发展."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哲学依据是()A.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B.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C.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是发展动力的原理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是认识发展根本动力的原理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试题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坚持,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2.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向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 建设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4.促进全面发展,要正确处理和的关系。
5.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和。
二、判断题(正确的请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1. 科学的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是资源节约型也可以是资源粗放型。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目标和过程的统一。
()3. 统筹城乡发展的难点在农民意识的转变。
()4. 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具体来讲,就是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5. 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性和协调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三、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A.现代农业B.传统农业C.循环农业D.生态农业2.统筹区域发展的关键是()A.行业的区域分工B.合理的区域协作C.产业转移与对接D.缩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差距3.坚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长期的()A.方针政策B.战略方针C.基本国策D.发展方向4.我国当前社会不公的主要原因是()A.行业之间的差距较大B.行业内部收入差距较大C.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D.我国政策法律规定出现制度性弊病5.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开放B.发展C.勤政D.廉洁6.缩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是统筹区域发展的()A.前提B.关键C.基础D.条件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A.实事求是B.执政为民C.解放思想D.与时俱进8.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的发展观A.协调B.统筹C.合理D.稳定9.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可持续的()A.自然经济B.产品经济C.传统经济D.生态经济10.()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事专题测试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事专题测试题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48分)1.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对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文明以政治文明为基础,以精神文明为动力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C.政治文明影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方向和进程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需要政治文明的保障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政治保障,这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B.坚持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C.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D.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3.“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构建和谐社会,其关键是各级领导要学会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B.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D.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决定作用5.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物质和意识辩证的统一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B.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6.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把构建和谐社区作为重要切人点。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和谐社会
2010年思品中考试题归纳四(1)—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一、选择题归纳1.(2010山东威海市)2009年威海市惠民生、保稳定取得实际成效。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12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60元。
结合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①威海市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②我们现在的小康是低层次、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③我市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了现代化④威海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遥遥无期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③④2.(2010年浙江湖州市)右图倡导了一种新生活理念。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B )A.双面使用草稿纸B.随意购买学习用品C.超市购物自带环保袋D.关闭长时间不用的电器电源3.(2010年浙江省义乌市)右图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 C )①人均收入呈上升的趋势②人均收入差距明显缩小③人均收入存在较大差距④收入水平有显著的提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2010年浙江省义乌市).要解决上图中的主要问题,必需( B )①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②提高农民的收入在分配中的比重③坚持公平,彻底消灭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④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2010年宁波市)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30多个城市积极参与2010年“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全球有6000多个城市10多亿人共同参与。
这说明( B )①我国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的关键靠科技③节能减排已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④倡导低碳生活得到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2010年云南省昭通市)“低碳经济”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兼顾经济发展,资源短缺和全球气候变化三重挑战的必然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积极倡导低碳生活。
以下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C)A.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骑自行车报到B.短时间不用电脑,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C.乘私家车上、下学D.在自家花园里种些花草,并精心照料7.(2010年武汉市)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力争5年内使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10年内最大限度地缩小新疆与内地的差距,确保2020年新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有关社会和谐专题练习 (2)
2010年一季度上海生产总值增长15%,上海富裕了,百姓也在享受 着“阳光财政”带来的温暖,市政府新建了许多民心工程。还有, 上海市政府从5月15日开始以户为单位向市民发放有价值160元的 世博门票、价值200元的交通卡等世博大礼包,使全市人民都能享 受世博快乐。 (1)上海富裕了,百姓也在享受“阳光财政”带来的温暖,说明 了哪些道理?(2)说说你自己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什么贡献? 答:第一问: 1、社会和谐需要共建共享,正是在全市人民的努力下,上海的财 政收入大大增长。上海富裕了,发展成果应该让全市人民共享。 2、共建与共享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和基 础,共享是共建的结果和归宿。只有全市人民艰苦奋斗,努力创 造更多的财富,我们才能享有更多的发展成果,当全市人民充分 享有他们的发展成果时,建设祖国的积极性会更高,会为国家创 造更多的财富。 3、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们在坚持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3.国家依法对莲花河畔倒楼事件的主要 涉案人员进行了严肃的处理,这表明 ( AC ) A社会和谐要求大力加强法治 B必须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又快又 好地发展经济。 C社会和谐要求实行法治,依法查处违 法行为,维护了公平正义,也维护了社 会稳定。
第六专题试题树立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六专题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
A.全面发展B.协调发展C.可持续发展D.以人为本2.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
A、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B、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C、农村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D、自然界向前发展的永恒主题3.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GDP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
为了追求政绩,一些地方上马了大量的“形象工程”,低水平重复建设更是屡见不鲜,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严重。
这种现象。
A.忽视了科学技术的关键作用B.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体现C.表明宏观调控具有缺陷D.依靠市场调节可以克服4.为了纠正当前对GDP的片面追求,我国政府将调整财政转移投向,切实关注和解决就业、教育、生态、医疗、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公正等问题。
这表明。
A.财政对资源配置起着重要作用B.以上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积极财政政策C.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制约财政收人D.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5.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其哲学依据是。
A.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B.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C.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D.集体主义是我们正确的价值取向6.中央关于“五个统筹”的思想,是指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这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B.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联系的观点D.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7.经济发展必须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速度、结构质量。
效益的统一,其实质是。
A.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B.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C.效益是企业的生命,必须着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D.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8.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应有较快发展,但增长速度也要适当。
科学发展观走向和谐考题及答案
“科学发展观”考题一、选择题1、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__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名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A、十五B、十六C、十七D、十八2、报告中提出要建设一支具有____的高素质干部队伍A、革命化、年轻化、理论化、专业化B、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C、革命化、纪律化、技术化、专业化D、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技术化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制度。
( )A、经济B、民主C、文化D、教育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____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5、党的____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新理念A、十六届三中B、十六届四中C、十七届三中D、十七届四中6、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的是①通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②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来维护社会公平;③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来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④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来维护社会稳定;⑤通过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保证可持续的发展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 D 、①7、下列对“以人为本”管理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以人为本的管理主要是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的指导思想B、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展开C、以人为本的管理致力于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D、以上均正确8、以人为本管理基本原则的是A、重视人的需要B、鼓励组长为主C、培养组员D、组织设计以人为中心9、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④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⑤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C、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问的矛盾11、下列人与自然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一种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伦理态度B、是一种拜自然为师、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C、是一种向往自然,屈服自然的感性态度D、是倡导一种保护自然、拯救自然的实践态度1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 ( )A、民主和集中的统一B、自由和纪律的统一C、个人和集体的统一D、民主和专政的统一13、和谐文化能引导和谐社会的发展,这说明 ( )A、文化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B、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14、中国政府提出和谐世界应该是 ( )①民主的世界,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②和睦的世界,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③公正的世界,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④包容的世界,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5、关于学生团体中民主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宽容同学B、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C、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D、保证同学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实现16、下列关于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是 ( )A、其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B、其核心是统筹兼顾C、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D、其根本方法是发展1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 ( )A、民主和集中的统一B、自由和纪律的统一C、个人和集体的统一D、以上都正确18、和谐文化能引导和谐社会的发展,这说明 ( )A、文化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B、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19、中国政府提出和谐世界应该是 ( )①民主的世界,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②和睦的世界,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③公正的世界,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④包容的世界,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20、和谐发展的层次是 ( )A、微观和谐B、中观和谐C、宏观和谐D、以上都对二、填空题1. 科学发展观是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测试题题库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测试题题库【时政导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决策。
【模拟冲刺】一、单选题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目标跨越。
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如果政策把握得当,就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反之,就会出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导致各种社会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
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质变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D.办事情必须善于抓住主要矛盾2.从经济学角度看,在我国人均GDP不断增长的关键时期,政府应该①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② 充分发挥社会管理的职能③ 统筹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④改善就业环境,健全社会保障制度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据此回答3~5题。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属于我国的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文化职能 D.防御职能4.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复杂的矛盾。
要解决这些矛盾,就道德而言,社会不同利益主体的正确做法应该是A.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同等的地位来看待B.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追求利益最大化C.坚持集体主义,顾全大局D.任何时候都要牺牲个人利益以保护集体利益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
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这意味着①把新的社会阶层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但无必要将其吸收到党内②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③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已不再是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我们党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6.建立起一个与时俱进的社会公共管理体制,迫切要求政府转变职能。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第一,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民心向背,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第二,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加,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第四,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第五,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也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对抑制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发展问题之所以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是因为它不仅与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进步事业,同时也与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紧密相连。
发展不仅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迈向更高阶段的基础。
没有全人类协调、平衡、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没有持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已经实现的和平与稳定也难以巩固。
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
在和平稳定中谋求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
谋求发展,不仅成为各国关注的核心,也成为一种现实可能。
进入新世纪后,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
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
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测试题题库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测试题题库【时政导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决策。
【模拟冲刺】一、单选题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目标跨越。
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如果政策把握得当,就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反之,就会出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导致各种社会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
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质变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D.办事情必须善于抓住主要矛盾2.从经济学角度看,在我国人均GDP不断增长的关键时期,政府应该①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② 充分发挥社会管理的职能③ 统筹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④改善就业环境,健全社会保障制度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据此回答3~5题。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属于我国的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文化职能 D.防御职能4.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复杂的矛盾。
要解决这些矛盾,就道德而言,社会不同利益主体的正确做法应该是A.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同等的地位来看待B.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追求利益最大化C.坚持集体主义,顾全大局D.任何时候都要牺牲个人利益以保护集体利益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
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这意味着①把新的社会阶层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但无必要将其吸收到党内②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③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已不再是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我们党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6.建立起一个与时俱进的社会公共管理体制,迫切要求政府转变职能。
九年级政治专题五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专题五: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背景材料】党的十七大报告说: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坚持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知识链接】1、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4、我国人口、环境和资源的严峻性及有关基本国策5、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典型例题】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
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⑴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新中国都诞生58年了,为什么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有哪些重要意义?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破解阻碍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哪些难题?⑷为解决阻碍前进道路上的这些难题,我国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国策和实施哪些战略?分析:本题从假设同学们存在的问题出发,“新中国都诞生58年了,为什么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这一问题,吸取脱离实际搞建设的沉痛历史教训,从而明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定位。
第二问秉承第一问,一针见血,从根本上导出解决还处在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的有力措施。
第三问,从现实生活存在的具体问题出发,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第四问,网罗教材的国策和战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参考答案:⑴因为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所以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专题分析及练习
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专题分析及练习迷信开展观的外延是以人为本,片面、协调、可继续的开展观,实质和中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质是要完成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开展.基本要求是以经济树立为中心,做到"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开展,统筹区域开展,统筹经济社会开展,统筹人与自然谐和开展,统筹国际开展和对外开放.1.经济:(1)怎样坚持迷信开展观?①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任务的动身点和落脚点。
②坚持以经济树立为中心不坚定,坚持经济开展的较快速度。
但经济开展不能片面追求速度,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把经济开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一致同来.③统筹城乡协调开展,注重处置"三农"效果,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开展。
④坚持区域协调开展,继续发扬各个地域的优势和积极性,推进西部大开发,复兴西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域崛起,鼓舞东部地域率先开展,构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开展的新格式。
⑤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开展。
在鼎力推进经济开展的同时,愈加注重加快科技,教育,文明,卫生,体育,社会保证,社会失业,社会次第等社会开展.〔缘由:第一,经济开展是社会开展的前提基础和基本保证;社会开展为经济开展提供肉体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社会事业滞后,经济也难以完成继续较快开展;第二,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体文明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要求经济社会共同开展.第三,我国社会事业开展滞后〕。
⑥统筹人与自然谐和开展。
坚持可继续开展,高度注重资源和生态环境效果。
⑦坚持革新开放,统筹国际开展和对外开放.(2)以人为本是迷信开展观的中心。
请为企业坚持以人为本提出你建议。
①经过科技创新和强化管理,提高休息消费率和经济效益,发明更多的物质财富,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需求。
②实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能降耗,维护环境,走可继续开展的路途。
第七章 科学与社会发展 达标练习(含答案)
第七章科学与社会发展一、选择题1.关于科学技术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的都只是好处,没有坏处B.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的都只是坏处,没有好处C.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好处将占主导地位D.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坏处将占主导地位2.为了解宇宙空间环境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某科技小组利用搭乘卫星并在太空飞行两周后返回地面的油菜和芦笋种子,进行萌发实验。
实验分两类:空间类(S类),即遨游太空后的种子;地面类(G类),即自然条件的种子。
两类中均设加O2组和不加O2组,结果如下表。
该小组得出结论:空间类的发芽率高于地面类。
则他们是通过比较哪几组数据得出该结论?()①油菜S与G;①油菜S与芦笋S;①油菜S+O2与G+O2;①芦笋S+O2与G+O2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2019 年4 月28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重要讲话,强调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B.使用共享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C.开发利用各种清洁能源D.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4.科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模型法”“类比法”等科学方法。
在下列研究实例中,运用了“类比法”的是()A.研究电流时,从分析水流的形成来分析电流的形成B.温度的高低是看不见的,我们可以通过液体体积的变化去认识它C.研究飞机的运动轨迹时,我们往往把飞机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D.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时,保持粗糙程度不变5.2006年8月24日,2500位国际天文学家代表投票表决,决定将冥王星从九大行星中除去,划为“矮行星”。
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科学是不断发展的B.科学可以改变人的观念C.因为冥王星消失了D.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不断提高的6.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育种方法,将抗菜青虫的Bt基因转移到优质油菜中,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油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根本要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到"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ﻫ 1.经济:
(1)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
①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保持经济发展的较快速度。
但经济发展不能片面追求速度,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把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统一起来.
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④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⑤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社会就业,社会秩序等社会发展.(原因:第一,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根本保证;社会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社会事业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较快发展;第二,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要求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第三,我国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⑦坚持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请为企业坚持以人为本提出你建议。
①通过科技创新和强化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②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③遵守经营者的职业道德和市场交易的原则,重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④尊重和维护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及各项权利,在生产发展、利润增加的前提下,顾及职工的现实利益。
2.哲学: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
①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表现.②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表明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如何体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根本动力,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是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我们党在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ﻫ 3.政治:
(1)政府应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①要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仅要正确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而且要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同时要重视履行国家政治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即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目的,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
(2)“以人为本”作为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体现了什么政治学道理?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是我国国家性质的体现。
②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是党的性质与宗旨的体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3)运用政治常识分析国家环保总局出台绿色GDP考核体系的正确性。
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
国家出台绿色GDP考核体系体现了国家正确行使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②对人民负责是国家机关的重要组织和活动原则。
这是对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体现和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也体现了政府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正绩观”的必然要求。
ﻫ(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点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经济:
(1)运用经济常识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②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防止在分配领域中收入差别过分悬殊,促进共同富裕。
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
④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
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⑥扩大就业,开辟更多新的就业门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
⑦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
(2)运用经济常识论述发展生产力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①通过发展生产力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我国社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才能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并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实现社会和谐。
②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政府履行职能,解决“三农”、就业等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物质条件,实现社会和谐。
③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促进社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实现社会和谐。
ﻫ 2.哲学:
(1)说明“党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哲学依据。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出发。
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抓住主要矛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
(2)运用普遍联系原理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①联系是指...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3)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建立和谐社会的意义。
①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以合理、优化的方式构成整体的时候,整体功能就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协调社会内部利益冲突,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②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
和谐社会的建立,不仅仅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4)和谐社会是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吗?①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
②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
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因此,把和谐社会理解为没有矛盾的社会是错误的。
(5)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①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