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变化精准培优专练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 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检测

高考地理  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检测

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一、选择题美国堪萨斯州位于美国中部,以天气晴朗而闻名,堪萨斯州每年有超过275天以上的晴天。

蘑菇岩州立公园是堪萨斯州最著名的蘑菇岩奇观之一,十几米高的灰色巨石在浅色的“蘑菇柄”上立得稳稳当当。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蘑菇岩上部的岩石属于( )A.沉积岩B.变质岩C.喷出岩D.侵入岩答案 A 由图可知,蘑菇岩上部的岩石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可推测为沉积岩,故选A。

2.蘑菇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化与侵蚀作用B.风化与崩塌作用C.堆积与冰川侵蚀D.堆积与风力侵蚀答案 A 由材料可知,堪萨斯州每年有超过275天以上的晴天,昼夜温差大,可推测其物理风化作用较严重;晴天多,阴雨天少,风力侵蚀作用显著,上部岩性较硬,下部岩性较软,经长期侵蚀,形成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A正确;地形较平坦,崩塌作用少,B错误;冰川侵蚀一般会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等地貌,不会形成蘑菇岩,C错误;蘑菇岩的形成与堆积作用关系不大,D错误。

煤系气是指储存在煤系地层中,伴随地质演化过程生成的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包括煤层气、致密砂岩气等。

下图示意我国贵州六盘水煤系气分布区地质条件,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六盘水地区煤系气所在岩层( )A.年龄上部老、下部新B.受到水平挤压形成褶皱C.存在岩浆侵入现象D.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答案 B 图示煤系气所在岩层发生明显弯曲,说明该岩层受到水平挤压产生了褶皱现象;煤系气存在于沉积岩中,岩层年龄上部新、下部老;图中没有岩浆侵入和变质作用现象。

4.图中该处煤系气出现逸散的原因主要是( )A.受外力侵蚀,岩层不连续B.背斜发育,不利于煤系气储存C.煤系气埋藏浅,容易逸散D.断层发育,煤系气沿裂隙逸散答案 A 图示该处煤系气所在岩层的两端,上部岩层受外力侵蚀被破坏掉了,导致煤系气岩层出露而逸散,即A正确。

审题指导图示煤系气逸散处,没有上覆岩层覆盖,因煤系气密度小而沿岩层不连续面逸散。

(1)地表形态的变化——(2019—2023)五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老高考版】附答案

(1)地表形态的变化——(2019—2023)五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老高考版】附答案

(1)地表形态的变化——(2019—2023)五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老高考版】一、单选题[2023年全国高考真题]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

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A.板块挤压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D.岩浆持续侵入2.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3.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2021年全国高考真题]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

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

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A.②①④③B.③①④②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5.图中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A.先升后降B.先降后升C.持续上升D.持续下降6.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A.岛屿众多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受暖流影响D.受东亚季风影响[2023年全国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

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A.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C.构造运动D.风沙作用8.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土壤温度D.土壤水分9.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植被变化趋势为()A.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C.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2022年全国高考真题]下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

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变化测试题(有解析)

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变化测试题(有解析)

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变化测试题(有解析)温习基础、仔细做题是协助考生提高效果最好的方法,下面是地表形状的变化测试题,附带答案,请考生参考。

一、选择题(2021安徽)鄱阳湖地域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左近)构成于2万年前,由松懈沙粒组成。

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

读图,完成1~2题。

1.受大气环流和地形散布(图a)的影响,图b所示地域()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D.冬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小【答案】 A【解析】考察大气环流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冬半年,该地域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冷空气影响,盛行偏北风,再加上山地构成的峡谷效应,夏季风速较大;夏半年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风由陆地吹向陆地。

由于该时期副热带高压较长时间位于该地域的北部,因此该地域盛行偏北风时间较长,风速相对较小。

选项A正确。

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构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区分是()A.风力堆积、流水腐蚀B.流水堆积、风力腐蚀C.风力堆积、风力腐蚀D.流水堆积、流水腐蚀【答案】 C【解析】考察了外力作用对地表形状的影响。

依据图中信息剖析,沙山仅散布于局部小区域范围之内,因此其构成与流水作用有关,主要是风力堆积所致;沙山构成后,主要受风力腐蚀作用,在风力腐蚀作用下沙山腐蚀构成垄槽相间的地形,选项C正确。

(2021浙江)以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结构、地貌剖面图,图中普通地势越洼地下水埋藏越深。

读图,完成第3~4题。

3.对图中四地地质构形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支流流水腐蚀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支流沙砾洪积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支流泥沙冲积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支流泥沙堆积【答案】 C【解析】考察了地质构形成因和外力作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五地表形态的塑造情境创新专练课件(通用版)(19张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五地表形态的塑造情境创新专练课件(通用版)(19张PPT)

③穿洞的形状变化
④太阳方位和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4.B 一束阳光穿过位于山腰的穿洞投射出光柱,说明此时天气晴朗,因此想打卡此景观需要关注当地的天气状况,① 对;在9月到次年3月的清晨时段,才可能看到此景观,说明打卡此景观受不同时期太阳方位和高度的影响,因此需要把 握观赏时机,④对。故B正确。
6.[2022安徽马鞍山一检](实际应用·公路边坡塌方)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贵州某公路边坡经过5年的差异风化,局部出现塌方现象,对公路的正常运营和行车安全造成威胁。研究表明该
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主要为坠落式破坏,持续降水会诱发塌方。下图示意该边坡坠落式破坏形式。 (2)持续降水会诱发塌方,试分析原因。(8分)
④ ()
答案
2.C 黄土粒度越大越有利于落水洞的形成,因此决定图中落水洞发育方向的主导因素应是物质基础,C对。
[2022郑州一测](特殊现象·落水洞)落水洞在黄土高原分布广泛。在适合的气候条件下,黄土粒度越大越有利于落水 洞的形成。黄土高原西部地区落水洞发育程度和密度均远大于东部地区。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落水洞的形成过程 示意图(上层为黄土层,下层深色岩层为隔水性好的砂岩层)。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落水洞的形成过程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答案
1.C 在适合的气候条件下,黄土粒度越大越有利于落水洞的形成,说明落水洞是大气降水在地表下渗过程中不断侵 蚀黄土形成的,因此在落水洞的形成过程中,落水洞洞口不断扩大、洞深不断加大。四幅图中,②的落水洞洞口最小、 洞深最小,应该是落水洞形成的初期,③的落水洞洞口最大、洞深也最大,应该是落水洞形成的晚期,故选C。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5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2025年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5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2025年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2)分析聚落多位于河流沿岸高地上的原因。(6分) 【答案】香溪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河流水位变化大;(2分)山区河流, 落差大,易发洪水;(2分)河流干流较短,支流多,易出现暴涨暴落现象,因此聚落多建在高地上。(2分) 【解题思路】聚落多位于河流沿岸高地上的原因主要从洪水威胁的角度作答。香溪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 流山区流程长,支流多,干流短,易出现暴涨暴落现象。 (3)分析香溪河下游难以形成城市的原因。(4分) 【答案】香溪河位于湖北省西部,位置偏僻;(2分)地势起伏大,流域面积小,地势不够开阔。(2分) 【解题思路】香溪河下游难以形成城市的原因主要从河流下游的地势开阔程度、位置特点等角度作答。 易错提醒
陡坡、断层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⑤ 在适宜
续表
项 交通运输方式 目
交通运输线路的
原 成本高、难度 大;② 建造公
因 路的成本较
① 节约建设成本的需要;② 降低技术难度的需要;③ 保障工 程施工安全的需要;④ 降低运营成本和保障运行安全的需要
低、技术难度
往 往迂回前进;②“之翻”越山岭时,一般采用盘山曲折等的高线线路设
公路 计,

线路一般呈[2]______字状或“8”字耕状地(尽量与[3]________平
般 首选[1]_____ 原 ,其次是铁路 则
行);③ 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尽


减少对山地景观居的民破点坏和对[4]______、林地的占用;④ 避开
形,A正确;公路形态与减轻洪水威胁关系不大,B错误;从图中看不出断裂带,与避开断裂带关系不大,C错误;
在山坡修建S形公路无法避开泥石流,D错误。
变式2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课件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课件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6分)
答案
8.【参考答案】 (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 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解题思路】 第(3)问,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外力侵蚀。早期形成的玄武岩台地 被侵蚀后,残留部分成为山体。后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形成的玄武岩台地上部仍然保留原有山体。 因此,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答案
4.C 由图可知,起初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了火山岛;之后造礁珊瑚附着在海面下的火山岩上,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 珊瑚礁;后来由于地壳下降,火山岛沉没在海里,珊瑚礁附着在整个火山岩上,且其厚度和面积不断增大。因此可以判 断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为②④①③。
[2021 全国甲卷·9—11,12分,难度★★★☆☆]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 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4—6题。
2.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A.F1—F4疏导性能好
B.F1—F4延伸到地表
C.石油埋藏层位较浅
D.F1—F4断至含油层
()
答案
2.D 读图可知,构造甲、乙、丙的F1—F4断层断至含油层,石油组分会沿着裂隙大量散失,D项正确。
[2021 天津·2—3,6分,难度★★☆☆☆]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2021 全国甲卷·9—11,12分,难度★★★☆☆]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 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4—6题。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教师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教师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测试卷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5*2分)(2024·江苏南通·三模)土林是一种由河湖相土状堆积物塑造的如塔如林的地貌。

山西省大同盆地内的土林是我国土林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图为大同土林城堡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图示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力沉积B.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D.河湖沉积2.大同土林形成过程中,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A.地壳抬升B.褶皱断裂C.岩浆活动D.变质作用3.根据侵蚀程度,推测图中甲、乙、丙三类微地貌的演化顺序为()A.甲、乙、丙B.甲、丙、乙C.乙、甲、丙D.丙、乙、甲【答案】1.D2.A3.C【解析】1.土林是一种由河湖相土状堆积物塑造的如塔如林的地貌,推测该盆地曾长期被水覆盖,古湖周围的山体遭受风化剥蚀,泥沙、砾石被地表水带到湖里,一层层沉淀叠加,逐渐形成了数百米甚至上千米厚的泥沙层。

后期,受地壳运动和地表气候环境的影响,形成千姿百态的塔状、锥状、城堡状等土林地貌。

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由材料可知,土林是一种由河湖相土状堆积物塑造的如塔如林的地貌,分布在大同盆地。

大同盆地内的河湖挟带的大量泥沙以及冬季风挟带的尘土在古湖盆堆积形成深厚的砂砾石层;后来地壳抬升,河湖水外泄,砂砾石层裸露,接受外力侵蚀;在长期的风力、流水等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的影响下,形成千姿百态的塔状、锥状、城堡状等土林地貌。

A正确,褶皱断裂、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不是大同土林形成过程中,内力作用主要表现,BCD错误,故选A。

3.古湖干涸后,湖底沉积的地层迅速暴露地表,在地表水流的侵蚀和风化作用下,尚未固结的古湖沉积物发生强烈的淋蚀,地面出现许多纵横交错的冲沟。

渐渐地,冲沟由浅变深,由窄变宽,平整的大地被切割成一块块城堡状、一条条墙状的地貌乙,进而又被侵蚀风化成大量柱状和锥状的景观甲,由于松散的沉积物彼此之间粘结性极差,极易被流水的侵蚀作用破坏或改造最后成为残丘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专题05地表形态的塑造-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含答案解析)

专题05地表形态的塑造-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含答案解析)

专题05地表形态的塑造【2020年高考真题】(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地表形态的塑造】图3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

据此完成7~8题。

图37.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8.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

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2020年江苏卷)【地表形态的塑造】图2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图23.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A.①B.②C.③D.④4.图中断层()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地表形态的塑造】图2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

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

图24.形成图2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5.导致图2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A.垂直抬升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D.岩浆喷发(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0米。

图1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

完成17、18题。

图1图218.【地表形态的塑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图2谷地的成因是()A.构造断裂下陷B.流水侵蚀作用C.层挤压弯曲D.冰川侵蚀作用(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地表形态的塑造——河流地貌】图1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A.由北向南B.由西向东C.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北向西南2.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③④①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37.(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地表形态的塑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含答案

广东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含答案

模块一自然地理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1 岩石圈物质循环(2023浙江6月选考,3—4,4分)下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

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

完成下面两题。

1.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 )A.砂砾岩B.石灰岩C.石英岩D.花岗岩答案 A2.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 )A.冷湿B.暖湿C.冷干D.暖干答案 D(2019海南单科,15,3分)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

据此完成下题。

3.该钻井深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答案 D考点2 内力作用与地貌(2023浙江1月选考,13—14,4分)下图为某地地质图。

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岩浆岩( )①沿断层F侵入②切穿背斜轴部③切穿向斜轴部④早于寒武纪形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A2.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答案 C(2022北京,5,3分)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3.图中( )A.地貌符合向斜成山规律B.甲处岩脉形成年代晚于断层C.岩层①比②的沉积更早D.岩层③与④的形成环境相同答案 B(2022浙江6月选考,5—6,4分)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完成下面两题。

4.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 B5.图中甲处( )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答案 A(2022浙江6月选考,11—12,4分)下图为世界局部图。

完成下面两题。

6.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A.欧亚板块张裂B.美洲板块抬升C.太平洋板块张裂D.太平洋板块俯冲答案 D7.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①海岭②裂谷③山脉④岛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C8.(2022山东,18,15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教版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评专项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评专项练习含答案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练(五) 考查范围: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建议时间 / 45分钟久负盛名的和田玉是中元古代晚期古海洋中的白云岩(镁含量较高的碳酸岩)在高温高压的特殊环境下重结晶形成的。

图G5-1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戊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

据此回答1~2题。

图G5-11.和田玉属于图中哪类岩石 ( )A.甲B.乙C.丙D.丁2.和田玉形成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 ( )A.(b 1+b 2)→aB.(e 1+e 2)→dC.e 1D.e 2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这个位置称为热点。

当板块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形成火山喷发,称为热点火山。

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如图G5-2所示,数字表示火山锥形成年代)。

读图,回答3~5题。

图G5-23.下列时段中,板块移动速度最慢的是 ( )A.距今60×106~100×106年B.距今100×106~120×106年C.距今120×106~140×106年D.距今140×106~160×106年4.图中热点位于甲点的 (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5.由火山锥的分布和形成年代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为 ( )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B.先往正南再往东南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D.先往东南再往正南图G5-3为某水平面上不同岩层分布示意图(a →h 代表的地层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6~7题。

图G5-36.图示区域地质构造类型是( )A.背斜B.向斜C.褶皱D.断层7.图G5-4中①~④四幅地质剖面图,与甲—乙线状况相符的是( )图G5-4A.①B.②C.③D.④汤泉乡地处河北遵化市西北部,地热资源丰富。

图G5-5为汤泉地热田的地热、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8~10题。

图G5-58.温泉疗养院适合建在图中(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9.P处岩石的类型和特点是 ( )A.沉积岩层理发育B.变质岩致密C.喷出岩多气孔D.变质岩多裂隙10.图中岩石界面起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褶皱弯曲B.断裂错动C.地下水溶蚀D.岩浆侵入图G5-6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高考地理专题五地表外形的变化精准培优专练-经典通用课件材料

高考地理专题五地表外形的变化精准培优专练-经典通用课件材料

培优点五地表形状的变化一、内力作用与地貌【培优指南】地质剖面图判断的4个技巧1.确定岩层及其新老关系经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存在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也能够经过岩层之间的关系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普通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鄙人,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如图2甲处)则两翼新两头老;若为向斜(如图3丁处)则两翼老两头新;若有侵入岩体(如图2),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

2.判断地质构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点,分析图示是向斜(如图1 M处)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挪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如图3丙处)。

3.判断地表起伏状态及地貌类型图1河流发育在背斜,M处的地形为向斜山,该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图3甲处有石灰岩分布,结合地表形状可知该地喀斯特别貌发育,图中乙处为背斜山,丁处为向斜山。

4.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1)若地层出现缺失,构成缘由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终了;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2)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阐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构成的。

(3)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阐明围岩构成以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构成时期。

典例1如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构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次要由于地壳抬升构成。

据此完成(1)~(2)题。

【培优点津】解答“地质构造类”试题的思想流程(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类贵重金属矿物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知,河谷处岩层两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优点五地表形态的变化一、内力作用与地貌【培优指南】地质剖面图判断的4个技巧1.确定岩层及其新老关系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存在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关系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如图2甲处)则两翼新中间老;若为向斜(如图3丁处)则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如图2),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

2.判断地质构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如图1 M处)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如图3丙处)。

3.判断地表起伏状况及地貌类型图1河流发育在背斜,M处的地形为向斜山,该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图3甲处有石灰岩分布,结合地表形态可知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图中乙处为背斜山,丁处为向斜山。

4.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1)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2)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

(3)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典例1如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据此完成(1)~(2)题。

【培优点津】解答“地质构造类”试题的思维流程(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向斜 东侧大B.背斜 东侧小C.向斜 西侧大D.背斜 西侧小(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知,河谷处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

根据河流阶地形态及相同沉积物分布的高度可知,西侧地壳抬升的幅度更大,故选项C正确。

第(2)题,由题目材料可知,这种贵重金属矿产存在于河床沙中,图中乙地广泛分布着流水沉积形成的沙和卵石,故该地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产。

【答案】(1)C (2)B二、外力作用与地貌【培优指南】1.掌握外力因素的分布规律流水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除此以外在河流流经地区、地表缺少植被保护且多暴雨的地区,流水作用也很典型;风力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内陆地区。

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区域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小尺度区域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地貌形态外力作用高山上的破碎岩石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流水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流水的溶蚀作用沙丘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沿岸主要为海浪的侵蚀作用2.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分析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

(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②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

①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②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

③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④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

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

3.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在流域中的空间位置典型地貌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山区河流流出谷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开阔,水流速度变慢,泥沙逐渐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

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淹没,接受沉积。

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和海滨地区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典例2 如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 m 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图,完成(1)~(2)题。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 .持续淤积B .先侵蚀、后淤积C .持续侵蚀D .先淤积、后侵蚀(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 .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要明确以下关系:该海域海底若以淤积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浅,那么水深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变大,反之,该海域海底若以侵蚀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深,那么水深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缩小。

从图中不难发现,此距离在1979年之前不断扩大,说明该时间段海底以淤积为主;1979年至2004年两者距离总体趋势逐渐缩小,说明海底以侵蚀为主,因而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为先淤积、后侵蚀。

故选D。

第(2)题,读图可知,1992~1997年期间,水深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在总体上趋于缩小,说明该海域海底的淤积在持续减弱。

由于该海域位于黄河三角洲近岸,所以首先要考虑这是黄河输沙量变小所致。

而黄河输沙量变小存在两种可能:一是黄河水量变小导致其搬运能力降低;二是黄河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提高导致入河泥沙减少。

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那么黄河的水量会增大,河流输沙量能力会提高,故A错;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会导致入海泥沙量减少,故B正确;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进入黄河的泥沙会增多,故C错;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故D错。

【答案】(1)D (2)B对点增分集训一、选择题如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是( )A.向斜B.背斜C.地堑D.地垒2.该区域主要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岩浆侵入、水平挤压、外力侵蚀B.水平挤压、外力侵蚀、岩浆侵入C.外力侵蚀、水平挤压、岩浆侵入D.水平挤压、岩浆侵入、外力侵蚀【解析】第1题,从岩层倾斜方向向上拱起可知,该区域地质构造为背斜。

第2题,该区域先受水平挤压形成背斜,然后岩浆沿薄弱地带侵入,最后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该地貌。

【答案】1.B 2.D“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在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的、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地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

下面左图为“巨人之路”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据此完成3~5题。

3.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属于右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4.“巨人之路”地貌景观的地质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B.板块张裂—岩浆侵入—岩浆冷却凝固—风力侵蚀C.板块碰撞—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D.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凝固—海水侵蚀5.对“巨人之路”景观未来观赏价值影响最大的可能是( )A.风力侵蚀B.海水侵蚀C.全球变暖D.火山地震【解析】第3题,由材料中的玄武岩石柱可判断出“巨人之路”石柱属于岩浆岩。

右图中甲为沉积岩,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丁为岩浆,故B项正确。

第4题,“巨人之路”景观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多岩浆活动,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玄武岩,玄武岩在沿海地区长期受海水侵蚀形成台阶形状,故D项正确。

第5题,由材料可知,“巨人之路”景观位于海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会上升,可能淹没“巨人之路”的台阶,从而影响其观赏价值,故C 项正确;“巨人之路”景观位于欧洲西部沿海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弱,故A项错误;“巨人之路”就是岩石长期受海水侵蚀形成的,故海水侵蚀对其观赏价值影响不是太大,故B项错误;火山地震可能形成更加壮观的景观,故D项错误。

【答案】3.B 4.D 5.C福建平潭岛罕见地貌:岛屿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与村庄近在咫尺,但几百年来沙丘却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地理奇观。

沙丘上长有稀疏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

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6-7级。

据此完成6~8题。

6.该沙丘的沙源最可能来自()A.河流沉积出露河床B.岛屿东北部海滨的沙滩C.就地岩石风化D.台湾岛上风力搬运而来7.形成该沙丘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A.海水涨潮、落潮,海水堆积B.流水搬运、堆积作用C.君山冰川堆积作用D.君山阻挡、削减风力,风力堆积8.沙丘不移动的主要原因是()A.沙丘位于当地山地的背风地带B.沙丘上黑色碎石多,固沙作用明显C.植被根系发达,固沙作用明显D.地形和河流改变沙粒运动方向【解析】第6题,河流入海,泥沙沉积,如果此沙丘是河流沉积出露河床形成的也应该位于入海口附近;由景观图和材料中提及此处是巨大沙丘,该沙丘地势较高,不可能是河流搬运,A错误。

该地区气候湿润,如果是岩石就地风化,经长时间生物作用应形成土壤而不是沙丘;沙丘上覆盖的黑色碎石风化也应形成黑沙,但景观图中却是黄沙为主,C错误;台湾岛植被覆盖率较高,风沙天气少,且距福建平潭岛遥远,风力搬运到此地的泥沙有限,D错误。

第7题,海水堆积应位于海岸线附近,与图示沙丘位置不符,A错误;此处的沙丘主要是风力堆积而成,不是流水搬运堆积形成的,B错误;该地地处福建沿海,海拔低,气温高,不可能有冰川作用,C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沙丘的形成主要是受该地区盛行的东北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泥沙遇到君山阻挡,气流抬升风力减弱,最终泥沙原地下沉,风力堆积而形成。

第8题,结合此地盛行北风和沙丘的位置,沙丘位于当地君山的迎风地带,A错误;碎石起到的防风固沙的作用较小,B错误;沙丘上的植被根系发达,能起到固沙作用,但是沙丘上植被稀疏,固沙作用较小,C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