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1000字读后感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范文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范文《文艺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家莱瑟·奥格登(Leslie A. Ogden)所著的一本心理学专著,通过探讨文学、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对人们心理的影响,揭示了艺术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套独特的理论框架。
在《文艺心理学》一书中,奥格登首先介绍了艺术的概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她认为,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通过与艺术品的互动,人们可以获得身心愉悦、情感宣泄、自我认同等满足感。
此外,艺术还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促进人际交往,增强心理弹性。
接下来,奥格登探讨了不同艺术形式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她分析了文学、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中的心理机制,指出了它们对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例如,文学作品可以通过角色塑造、情节编排等手段引起读者的共情和情感体验,帮助读者洞察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电影可以通过视觉、音效等元素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可以通过节奏、旋律等元素调节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在进一步探讨艺术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时,奥格登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框架。
“文艺心理学”指的是一种基于艺术的治疗方法,通过与艺术品的互动和创作,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
她认为,艺术创作能够提供情感表达和情感调节的渠道,帮助个体处理情绪困扰、解决心理冲突;同时,通过参与艺术创作,个体能够建立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增强心理弹性和抗逆能力。
在结尾部分,奥格登总结了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她呼吁心理学家们在实践中采用文艺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艺术创作活动来改善心理健康,同时也呼吁各个领域的艺术家们更加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创作具有积极意义的艺术品。
阅读完《文艺心理学》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
这本书以心理学的视角探讨了文艺对人们心理的影响,揭示了艺术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套新的理论框架。
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有关艺术和心理健康的知识,并对如何通过艺术来改善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
这就是一本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告诉我们什么才就是美的书。
该书作者朱光潜就是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
她就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就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朱光潜不仅著述甚丰,她本人更具有崇高的治学精神与高尚的学术品格。
她勇于批判自己,执著地求索真理:当她认识到以往在唯心主义体系下研究美学“就是在迷径里使力绕圈子”,就开始用更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研究,使自己的美学思想向真理趋进;她反对老化、僵化,提倡不断进取。
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她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与当代美学。
此书就是朱光潜先生美学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也就是我国现代系统的美学专著之一。
全书将外国现代美学理论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相结合,论述了美感经验、文艺与道德等问题,与此同时,还介绍了西方的一些主要流派。
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就是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欣赏者的感受、理解等心理活动及其规律,就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本书则更多就是从心理的角度对什么就是美的探索。
它一克罗齐的直觉论为中心,在吸取克罗齐等西方美学思想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的理解方式,将心理学派美学、联想主义美学与道德主义美学沟通起来形成了三个互相联系的层次。
全书重点就是对美感经验的分析。
美感经验就就是我们在欣赏自然美或艺术美时的心理活动。
比如在风与日暖的时节,眼前尽就是娇红嫩绿,我们对着这灿烂浓郁的世界,心旷神怡,时而觉得某一株花在向阳带笑,时而注意到某一个鸟的歌声特别清脆。
有时我们整日为俗事奔走,偶然间偷得一刻余闲,在案头抽出一本戏曲来消遣,武松过冈成功杀虎时,我们也会与她一样感到同样的快感;秦舞阳见秦始皇变色时,我们心里与荆轲一样焦急。
这些境界,或得诸自然,或来自艺术,种类千差万别,都就是“美感经验”。
美学的最大任务就在分析这种美感经验。
文艺心理学读书心得
文艺心理学读书心得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文艺心理学的书籍,让我对文艺作品的创作和欣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文艺心理学,顾名思义,是研究文艺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试图揭示艺术家在创作时的内心世界,以及读者或观众在欣赏作品时的心理反应。
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探索,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艺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在书中,作者首先阐述了文艺创作的心理动机。
原来,艺术家们进行创作并非仅仅出于偶然或一时的冲动,而是有着多种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有的是为了表达内心积压已久的情感,通过艺术的形式得以宣泄;有的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展现独特的创造力和才华;还有的是为了与外界建立联系,传递自己的思想和观念。
这些动机相互交织,共同驱使着艺术家们投身于创作之中。
书中还详细探讨了想象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想象是艺术家们打破现实束缚,创造出独特艺术形象的关键。
它让艺术家能够将不同的元素组合、变形,创造出全新的、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比如,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可以凭借想象构建出一个虚幻的世界,让读者沉浸其中;在绘画中,画家能够运用想象将现实中的景物进行夸张、抽象的处理,传达出独特的情感和思想。
在阅读关于文艺欣赏的部分时,我了解到读者或观众在欣赏作品时并非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地参与其中。
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和情感状态对作品进行解读和感受。
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人眼中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和体验。
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对于一些经典的文艺作品,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解读和评论。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情感在文艺活动中的核心地位。
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情感都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因素。
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欣赏者则在作品中寻找情感的共鸣。
一部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往往是因为它能够触碰到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引发强烈的情感反应。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开始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文艺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以前,我可能只是简单地从表面去欣赏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或者一幅画,而没有深入思考背后的创作心理和自己的欣赏心理。
读文艺心理学后有感
读文艺心理学后有感—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读文艺心理学后有感
编者按:朱光潜(1897~1986)做为美学家的卓越名声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了,在中国,他是美的化身,是美学老人。
《文艺心理学》建立了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体系,在中国,能有自己体系的美学家至今寥若晨星。
朱光潜先生主张人生的艺术化,他认为只有美才可以拯救人的心灵。
他一生追求着美,传扬着美,最后化为一座桥梁,从他身上,人们既可以回顾美学丰富的过去,也可以展望美学光辉的未来。
《文艺心理学》从心理的角度来研究美。
《文艺心理学》就是这么一本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美的书。
美和概念无关,是一种在聚精会神的状态下的心理享受。
审美要有种距离。
审美离不开联想。
《文艺心理学》提出美感经验三段论,是整个《文艺心理学》最具特色的部分。
朱光潜(1897~1986)做为美学家的卓越名声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了,在中国,他是美的化身,是美学老人。
他写的《西方美学史》直到80年代,仍是中国惟一一部系统介绍外国美学史的著作;《谈美》则是为青年人写的,增加他们审美力的通俗读物;《文艺心理学》建立了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体系,在中国,能有自己体系的美学家至今寥若晨星。
此外,朱光潜先生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美学著作,如果柏拉图、莱辛、黑格尔、克罗齐、考德威尔这些西方美学大师地下有知,会感谢朱光潜先生辛勤的译介之功的。
这些译作几乎成为不可超越的典
第1 页。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范文 -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范文 -朱光潜(1897~1986)做为美学家的卓越名声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了,在中国,他是美的化身,是美学老人。
他写的《西方美学史》直到80年代,仍是中国惟一一部系统介绍外国美学史的著作;《谈美》则是为青年人写的,增加他们审美力的通俗读物;《文艺心理学》建立了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体系,在中国,能有自己体系的美学家至今寥若晨星。
此外,朱光潜先生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美学著作,如果柏拉图、莱辛、黑格尔、克罗齐、考德威尔这些西方美学大师地下有知,会感谢朱光潜先生辛勤的译介之功的。
这些译作几乎成为不可超越的典范。
朱光潜先生早年留学欧洲,一心沉溺美学研究,遍览群书,博闻强记,很快便成为了康德—克罗齐形式主义美学信徒。
到了晚年,他从头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修正了自己美学中过分形式化的主张。
朱光潜先生主张人生的艺术化,他认为只有美才可以拯救人的心灵。
但是,他像许多大学问家一样,言行有不一致的地方:他重视了心灵的美却忽视了外在的美。
他穿着古旧的衣服,叼着大烟斗,从烟斗中发出的浓烟在他的银发旁边白皑皑升腾。
这就是他留给人们记忆中的形象。
他藏在眼镜片后边的眼睛永远是沉思的。
就是这位老人,他在87岁高龄仍然用颤抖的手翻译了维柯的《新科学》。
他一生追求着美,传扬着美,最后化为一座桥梁,从他身上,人们既可以回顾美学丰富的过去,也可以展望美学光辉的未来。
《文艺心理学》从心理的角度来研究美。
什么是美呢?这不是一个不用回答的人人都清楚的问题。
比如,鲜艳的花朵往往在人们眼中是美的,但是,我们能说花本身是美的吗?如果花本身是美的,那为什么在我们心里想着别的事情或者烦恼痛苦的时候,我们会不觉得花美呢?可见,花美不美和人的心理状态有直接的关系。
《文艺心理学》就是这么一本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美的书。
它系统介绍了西方现代美学著作,行文如行云流水,飘逸洒脱,是朱光潜先生代表作。
写这本书的每一章,朱先生都要查阅几十部书才敢下笔,但是,读者一点都看不出其艰涩和费力的地方,相反会得到一种开启心智的愉悦。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
文艺心理学是一本结合了文学与心理学的书籍,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探讨其中蕴含的心理学理论和现象。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感受到了文学和心理学的交叉点和互补性。
这本书首先介绍了文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中发现了两者的相似点和关联性。
接着,书中详细地论述了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情感描写、叙事手法等方面,探索了这些元素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和现象。
其中我最喜欢的章节是关于梦境和幻想的部分。
作者通过对几个文学作品的分析,深入理解了梦境和幻想对人类心理的影响。
我记得书中讲到的“天平之梦”这个故事,它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自己的梦中看到了自己的“天平之魂”,并通过这个梦境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地意识到了梦境对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的影响。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人格心理学等,通过对这些理论的介绍和应用,使得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理解更加深入和丰富。
总的来说,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意识到了文学和心理学之间的联系和互补性,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产生
了新的视角和感受。
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朱光潜(1897~1986)做为美学家的卓越名声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了,在中国,他是美的化身,是美学老人。
他写的《西方美学史》直到80年代,仍是中国惟一一部系统介绍外国美学史的著作;《谈美》则是为青年人写的,增加他们审美力的通俗读物;《文艺心理学》建立了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体系,在中国,能有自己体系的美学家至今寥若晨星。
此外,朱光潜先生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美学著作,如果柏拉图、莱辛、黑格尔、克罗齐、考德威尔这些西方美学大师地下有知,会感谢朱光潜先生辛勤的译介之功的。
这些译作几乎成为不可超越的典范。
朱光潜先生早年留学欧洲,一心沉溺美学研究,遍览群书,博闻强记,很快便成为了康德—克罗齐形式主义美学信徒。
到了晚年,他从头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修正了自己美学中过分形式化的主张。
朱光潜先生主张人生的艺术化,他认为只有美才可以拯救人的心灵。
但是,他像许多大学问家一样,言行有不一致的地方:他重视了心灵的美却忽视了外在的美。
他穿着古旧的衣服,叼着大烟斗,从烟斗中发出的浓烟在他的银发旁边白皑皑升腾。
这就是他留给人们记忆中的形象。
他藏在眼镜片后边的眼睛永远是沉思的。
就是这位老人,他在87岁高龄仍然用颤抖的手翻译了维柯的《新科学》。
他一生追求着美,传扬着美,最后化为一座桥梁,从他身上,人们既可以回顾美学丰富的过去,也可以展望美学光辉的未来。
《文艺心理学》从心理的角度来研究美。
什么是美呢?这不是一个不用回答的人人都清楚的问题。
比如,鲜艳的花朵往往在人们眼中是美的,但是,我们能说花本身是美的吗?如果花本身是美的,那为什么在我们心里想着别的事情或者烦恼痛苦的时候,我们会不觉得花美呢?可见,花美不美和人的心理状态有直接的关系。
《文艺心理学》就是这么一本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美的书。
它系统介绍了西方现代美学著作,行文如行云流水,飘逸洒脱,是朱光潜先生代表作。
写这本书的每一章,朱先生都要查阅几十部书才敢下笔,但是,读者一点都看不出其艰涩和费力的地方,相反会得到一种开启心智的愉悦。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2)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2)文艺心理学读后感篇三朱光潜先生不同于西方心理学重哲学框架的态度,而是从心理学阐发美学,形成了一系列相对折衷的观点,不仅对我国文化传统中重道德伦理的实用主义观念提进行了有力反驳,也矫正了西方风行一时的形式主义理论偏见。
他将西方先进的理论成果与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到熟悉的中国古典文学中,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文艺心理学的诸多范畴,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
一、刚性美与柔性美第15章重点讨论了刚性美与柔性美的特征及其给我们带来的心理体验。
综合前人所述,所谓“骏马秋风冀北”的雄伟阳刚使人严肃、震撼、感动。
感觉它时,第一步是惊,如因物的伟大(数量或精神上)而有意无意的显现出自己的渺小,这时会产生“霎时的抗拒”痛感;第二步才是喜,我们因物地伟大有意无意的又幻觉到自己的伟大,心情又欣喜起来。
所以人们多觉得“雄伟”是“不仅容纳美,还要驯服丑,是美之难者”[3]。
而“杏花春雨江南”式的秀美则起源于运动筋力的节省,是一种移情作用,多带有欢喜和亲爱的情感。
尼采对艺术有如下分类:“一种是酒神式的,专在自己的活动中领略世界之美,是醉的产品,如音乐和舞蹈;一种是日神式的,专在旁观的地位以冷静的态度欣赏世界之美,是梦的产品,如图画和雕刻。
”[4]与刚性美和柔性美的分类也有某种程度上的契合。
根据我们自身的审美体验,知觉过程并无严格的“惊”、“喜”先后之分,多半是直观的震撼或肃穆的印象。
在感受雄伟之美时,常常感受到力量和刺激,处于一种肌肉紧绷、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
就像吃辣时的感觉,即使眼泪直涌、舌头发烫、汗流浃背,人们体验到的是酣畅淋漓的快感。
这种快感被运用到文艺作品中引起的便是刚性美的美感。
而秀美的确使我们感到轻松舒适,就像甜食。
以此类推,“辣”得过头读者(或观众)就会感到难以接受,一直“吃甜食”也会令人产生厌腻之感。
刚性美与柔性美并无孰优孰劣之分,个人兴趣的不同所倾向的艺术类型自然有所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有诗:“我的心中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文艺心理学》是一本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C·霍夫曼所著的心理学著作。
这本书以文学、电影、绘画等文艺作品为切入点,探讨了人类心理活动的各种表现形式。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文艺和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了文艺作品对人类心理活动的深刻影响。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书中指出了文学作品对人们情感、思维、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比如,一部小说中的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和挣扎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对自己的情感状态有所反思。
这种情感共鸣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情感体验,还可以促使人们对自己的情感状态进行调整和改善。
因此,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对人们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文艺作品对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通过对电影、绘画等艺术作品的分析,书中指出了这些作品对人们认知和思维方式的塑造作用。
比如,一部电影的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会影响观众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从而影响他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
另外,一幅绘画作品的构图和色彩运用也会影响观者的审美体验和思维方式。
因此,文艺作品不仅可以影响人们的情感体验,还可以影响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对人们的心理活动产生深远影响。
最后,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了文艺作品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通过对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分析,书中指出了这些作品对人们行为的调节作用。
比如,一首优美的音乐可以让人们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调节人们的情绪状态;一场精彩的舞蹈表演可以激发人们的热情和活力,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表现。
因此,文艺作品不仅可以影响人们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方式,还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表现,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文艺心理学》的阅读,我对文艺和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文艺作品不仅可以影响人们的情感体验,还可以影响人们的认知方式和行为表现,对人们的心理活动产生深远影响。
金开诚文艺心理学概论读后感
金开诚文艺心理学概论读后感在阅读金开诚先生的《文艺心理学概论》之后,我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艺术与心灵深处的神秘之门。
这本书并非只是对文艺心理现象的简单罗列,而是以深刻的洞察和严谨的分析,引领我们走进了文艺创作与欣赏背后那复杂而迷人的心理世界。
金开诚先生在书中开篇就指出,文艺心理学是研究文艺创作与欣赏过程中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这一界定让我对文艺作品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和内容上,而是开始关注创作者和欣赏者内心的情感波动、思维模式以及潜意识的作用。
这种视角的转变,使我意识到每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都不仅仅是艺术技巧的展现,更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投射和读者情感共鸣的触发点。
在书中,金开诚先生详细阐述了文艺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动机。
他认为,创作动机的产生往往源于作者内心深处的某种需求,可能是自我表达的欲望,也可能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这让我想起了许多伟大的作家,他们以笔为剑,抒发对社会不公的愤慨;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美好,传递爱与温暖。
比如鲁迅先生,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国民性的深刻反思,其创作动机正是出于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而这种关怀,正是源于他内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金开诚先生还深入探讨了灵感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
他指出,灵感并非是凭空产生的神秘力量,而是创作者在长期的积累和思考之后,在特定情境下瞬间爆发的思维火花。
这让我明白了,那些看似突如其来的灵感,其实是创作者日积月累的沉淀和思考的结果。
就像诗人在漫步山林时,突然被眼前的美景触动,吟出千古绝句;或是画家在长久的构思之后,于某一刻灵光一闪,完成了一幅传世之作。
然而,灵感的出现只是创作的开端,要将其转化为完整的作品,还需要创作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文艺欣赏方面,金开诚先生的观点也让我深受启发。
他认为,欣赏者在欣赏文艺作品时,并非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参与到作品的再创造中。
欣赏者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审美趣味等都会影响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文艺心理学》是一本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美的书。
大家读了此书,心得写了哪些?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文艺心理学读后感,一起来看看。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篇一朱光潜先生主张人生的艺术化,他认为只有美才可以拯救人的心灵。
但是,他像许多大学问家一样,言行有不一致的地方:他重视了心灵的美却忽视了外在的美。
他穿着古旧的衣服,叼着大烟斗,从烟斗中发出的浓烟在他的银发旁边白皑皑升腾。
这就是他留给人们记忆中的形象。
他藏在眼镜片后边的眼睛永远是沉思的。
就是这位老人,他在87岁高龄仍然用颤抖的手翻译了维柯的《新科学》。
他一生追求着美,传扬着美,最后化为一座桥梁,从他身上,人们既可以回顾美学丰富的过去,也可以展望美学光辉的未来。
《文艺心理学》从心理的角度来研究美。
什么是美呢?这不是一个不用回答的人人都清楚的问题。
比如,鲜艳的花朵往往在人们眼中是美的,但是,我们能说花本身是美的吗?如果花本身是美的,那为什么在我们心里想着别的事情或者烦恼痛苦的时候,我们会不觉得花美呢?可见,花美不美和人的心理状态有直接的关系。
《文艺心理学》就是这么一本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美的书。
它系统介绍了西方现代美学著作,行文如行云流水,飘逸洒脱,是朱光潜先生代表作。
写这本书的每一章,朱先生都要查阅几十部书才敢下笔,但是,读者一点都看不出其艰涩和费力的地方,相反会得到一种开启心智的愉悦。
1.美和概念无关,是一种在聚精会神的状态下的心理享受。
就像一个婴儿,父母告诉他面前的物体是一棵松树,他便记住了松树的形象,这个时候,他的头脑中不会出现另外一棵松树的形象,因为,他没有“松树”这个概念,所以也不知道松树的抽象的特点,而只是有一棵松树具体的形象。
此时他获得的知识是“直觉”,等他大了,他会进一步获得“松树”的理性认识。
审美就是这种“直觉”下才产生的心理享受。
我们在欣赏一棵松树的美的时候,完全被这棵松树的形象所吸引,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朱光潜(1897~1986)做为美学家的卓越名声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了,在中国,他是美的化身,是美学老人。
他写的《西方美学史》直到80年代,仍是中国惟一一部系统介绍外国美学史的著作;《谈美》则是为青年人写的,增加他们审美力的通俗读物;《文艺心理学》建立了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体系,在中国,能有自己体系的美学家至今寥若晨星。
此外,朱光潜先生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美学著作,如果柏拉图、莱辛、黑格尔、克罗齐、考德威尔这些西方美学大师地下有知,会感谢朱光潜先生辛勤的译介之功的。
这些译作几乎成为不可超越的典范。
朱光潜先生早年留学欧洲,一心沉溺美学研究,遍览群书,博闻强记,很快便成为了康德—克罗齐形式主义美学信徒。
到了晚年,他从头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修正了自己美学中过分形式化的主张。
朱光潜先生主张人生的艺术化,他认为只有美才可以拯救人的心灵。
但是,他像许多大学问家一样,言行有不一致的地方:他重视了心灵的美却忽视了外在的美。
他穿着古旧的衣服,叼着大烟斗,从烟斗中发出的浓烟在他的银发旁边白皑皑升腾。
这就是他留给人们记忆中的形象。
他藏在眼镜片后边的眼睛永远是沉思的。
就是这位老人,他在87岁高龄仍然用颤抖的手翻译了维柯的《新科学》。
他一生追求着美,传扬着美,最后化为一座桥梁,从他身上,人们既可以回顾美学丰富的过去,也可以展望美学光辉的未来。
《文艺心理学》从心理的角度来研究美。
什么是美呢?这不是一个不用回答的人人都清楚的问题。
比如,鲜艳的花朵往往在人们眼中是美的,但是,我们能说花本身是美的吗?如果花本身是美的,那为什么在我们心里想着别的事情或者烦恼痛苦的时候,我们会不觉得花美呢?可见,花美不美和人的心理状态有直接的关系。
《文艺心理学》就是这么一本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美的书。
它系统介绍了西方现代美学著作,行文如行云流水,飘逸洒脱,是朱光潜先生代表作。
写这本书的每一章,朱先生都要查阅几十部书才敢下笔,但是,读者一点都看不出其艰涩和费力的地方,相反会得到一种开启心智的愉悦。
金开诚文艺心理学概论读后感
金开诚文艺心理学概论读后感篇一金开诚文艺心理学概论读后感哎呀妈呀,读了金开诚的《文艺心理学概论》,我这小心肝儿那叫一个翻腾!这书可真不简单呐!一开始,我可能抱着一种随便瞅瞅的心态,想着说不定能打发点儿时间。
谁知道,看着看着,我就像被啥吸进去了一样。
也许是书里那些对文艺心理的深入剖析,让我觉得自己仿佛钻进了作者的大脑,跟着他一起探索那些神秘莫测的角落。
金开诚老爷子在书里讲的那些东西,有时候真让我有点儿懵圈。
比如说,关于艺术创作中的潜意识,我就在想,这玩意儿真的有那么玄乎?难道艺术家们都是被潜意识牵着鼻子走,然后突然就搞出了惊世之作?也许是吧,可能我这榆木脑袋还没开窍。
不过呢,读着读着,我又觉得好像有点明白了。
就像我们有时候莫名其妙喜欢一首歌,可能就是因为它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连自己都不知道的那个小角落。
这是不是就是文艺心理学在起作用呢?书里还提到了审美体验,我觉得这可太有意思了!为啥我们看一幅画、读一首诗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经历、心情都不一样?我觉得吧,这就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谁也说不准。
总之,读这本书,我是时而迷糊,时而恍然大悟。
我觉得自己就像在知识的海洋里扑腾,有时候能抓住点儿啥,有时候又被浪打得晕头转向。
但这一路,还真挺有趣的!篇二金开诚文艺心理学概论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唠唠我读金开诚《文艺心理学概论》的那些事儿。
刚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嘀咕着:“这能有多好玩?”结果,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这书简直就像一个宝藏,越挖越有料。
比如说,书中讲到的情感与文艺创作的关系,这让我不禁想到,那些作家们是不是把自己心里的喜怒哀乐全都一股脑儿地倒在纸上了?也许他们写着写着,自己都被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我就在想,那我自己有时候写点小作文,是不是也是在宣泄情绪呢?还有啊,关于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这可真是个神奇的概念。
有时候我们看一部电影,明知道是假的,可还是哭得死去活来,这是不是因为我们在心理上拉近了和作品的距离?但有时候,我们又能很冷静地去评价一个作品,这是不是又把距离拉远了?我觉得这太复杂了,真的是让我绞尽脑汁。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文艺心理学》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文学和艺术如何影响人类心理的书籍。
作者通过深入分析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探讨了它们对人类心理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机制和原因。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文学和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文学和艺术对人类心理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
作者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分析,指出了它们对人类情感、思维和行为的影响。
比如,一些文学作品可以唤起人们的同情心和共鸣,让他们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一些艺术作品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这些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层面,还可以扩展到社会层面,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文学和艺术对人类心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作者指出,文学和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影响人们的情感和情绪,还可以影响他们的认知和行为。
比如,一些文学作品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促使他们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分析问题;一些艺术作品可以激发人们的行动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更加积极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些影响不仅仅是暂时的,还可以持续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发展。
最后,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文学和艺术对人类心理的影响是有其独特的机制和原因的。
作者指出,文学和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是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
比如,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文字的表达和叙述,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和理解作品中所描绘的情感和情境;艺术作品可以通过色彩、形状和线条的表达和构图,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情境。
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使得文学和艺术作品能够更加深刻地触动人们的内心,产生更加持久和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文艺心理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它不仅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还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文学和艺术对人类心理的影响。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积极地关注文学和艺术作品,深入地体验它们所带来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它们对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文艺心理学是一门有趣而深刻的学科,通过对文学、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分析和解读,探讨人类的心理及其与艺术的关系。
在阅读了一些相关的书籍和论文之后,我对文艺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我对文艺心理学的课题和方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文艺心理学不仅关注艺术作品中的心理元素,更加重要的是将这些元素与人类的心理特征联系起来,深入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阅读文艺心理学的相关论文,我了解到了许多有趣的研究课题,比如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中角色的性格特点,研究电影对观众情绪的影响,以及音乐对人的情感的引发等。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也为我们深入了解人类的心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其次,文艺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相关文献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一些心理学家和艺术家的研究成果和思考方式。
通过他们的研究,我发现即使是同一个艺术作品也会因为观者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这是因为每个人在面对艺术作品时,会从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出发进行联想和感受,从而产生独特的心理体验。
这也说明了人类的心理世界是多元、复杂且独特的。
此外,我还被文艺心理学中关于情感和表达的研究深深吸引。
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作品则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
通过阅读文艺心理学的相关论文,我了解到艺术对人的情感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研究中发现,音乐可以引发人们的情感,不同的音乐风格和音色会诱发不同的情感体验。
电影也能通过画面、剧情、音乐等元素传递出丰富的情感,触动人们的内心。
这些研究结果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艺术与情感之间的紧密关系,也使我更加珍惜生活中那些可以给我带来情感共鸣的艺术作品。
通过学习文艺心理学,我认识到了艺术的力量和价值。
艺术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发现内心世界的美好和深邃。
它也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和探索的欲望。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压力和焦虑,而艺术作品则提供了一个触动内心、平衡情绪、释放压力的途径。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艺心理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艺心理学》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美学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较早较系统的美学专著之一。
全书以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外国现代美学理论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相结合,论述了美感经验、文艺与道德等诸多问题,同时对西方一些主要美学流派进行了介绍。
美学按学科门类因隶属哲学范畴,重归纳和演绎,有趣的是朱光潜先生触类旁通,重视美的“心理感受”(创造者和观众),向心理学进军,有些像接受美学的部分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朱光潜这本书要早于尧斯几十年,笔者认为接受美学反对美学的结构主义化的确没错,可是过于主观化的人文主义,难免陷入唯我唯心的泥潭。
毕竟对于“美”,还是有些许普遍性。
可能你喜欢梵高,我喜欢塞尚,但对于例如《蒙娜丽莎》等作品,受众者又有很多,到底是物的本身很美,还是物给我们的感受产生了美感?美学在历史上一度被蒙上了神秘主义色彩。
喜欢朱光潜因为他深入浅出的大家风范,喜欢他不摆架子不故弄玄虚,喜欢他文笔清爽如和风细雨,即使是论及学术的,让人读起来仍觉得如沐春风。
什么是美?估计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种回答,每个人的都会回答出心里最直接的感受。
朱老先生认为,只有美才能拯救人的心灵,这本书从人的心灵来研究美,这不外乎现在我们大谈的内在美和外在美。
美和概念无关,是一种在聚精会神的.状态下的心理享受。
排除了实用的和科学的态度,又不考虑事物的抽象共性,只专注它给你的完整形象,这个时候,美才能产生。
这就是物我两忘的境界。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
《文艺心理学》的读后感(2篇)
《文艺心理学》的读后感我很喜欢《文艺心理学》这本书,因为它将文学和心理学两个领域结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和思考方式。
这本书首先引导读者通过文学作品去理解和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作者通过引用大量文学作品中的片段和情节来说明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矛盾和内心世界。
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深深地被这些描写所触动,感受到了文学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把握和表现力。
其次,这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心理学的理论和概念,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
通过对心理学的解读,我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行为和心理动机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这不仅使我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够更加敏锐地观察和分析人物,而且也让我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最后,这本书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情绪、压力和人际关系等问题。
我在读完这本书后,尝试了其中的一些方法,发现它们确实对改善我的心理状态和处理困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更是一本实用的心理学指南。
总之,我认为《文艺心理学》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和有趣的读物。
它通过将文学和心理学相结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心理学方法和技巧。
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人们可以更加敏锐地观察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认识和处理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文艺心理学》的读后感(二)读完《文艺心理学》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文学作品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力。
这本书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情节、主题等进行心理学分析,揭示出了人们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思考和行为变化。
它不仅提供了对文学作品的独特解读,还探讨了文学作品如何与读者的心理状态相互作用,从而打开了一扇通往心灵深处的大门。
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文艺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使我更加了解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和意义。
2024年文艺心理学读后感
2024年文艺心理学读后感尊敬的评委老师:我在2024年读到的《文艺心理学》一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而且引发了我对心理学与艺术的深入思考。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结合自己的观点和该书的内容,分享我对文艺心理学的理解与感悟。
首先,书中对于文艺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的界定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文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与艺术作品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了心理学、艺术、文学等多个领域。
在传统心理学中,对艺术的研究主要是将其作为一个刺激源来考察其对人的心理状态的影响。
而文艺心理学则更加强调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情感、思想与人类心理活动之间的关联。
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使文艺心理学得以突破传统心理学的边界,提供了更多角度去理解和解读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意义。
其次,书中详细介绍了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文艺心理学既关注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内在心理活动,又关注个体对艺术作品的主观体验。
通过心理实践和实证研究,文艺心理学试图揭示艺术作品中心理活动的特征和规律。
例如,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不仅仅是理解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维方式。
文艺心理学通过实验方法和心理测量等手段,可以从认知、情感、个体差异等多个维度来探究这种主观体验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影响。
同时,文艺心理学引发了我对艺术与人类思维的关系的思考。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作的产物,它承载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
通过欣赏和解读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甚至与艺术家进行情感上的共鸣与沟通。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媒介,更是艺术家和观众之间交流的桥梁。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让我更加意识到艺术对于人类思维和情感的重要性,也鼓励我更多地去感受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内涵与智慧。
此外,书中还讨论了艺术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面临着各种压力和焦虑,而艺术则被视为一种有效的心理调节方式。
通过欣赏音乐、阅读文学作品或者参与艺术创作,我们可以暂时抛开现实世界的困扰,沉浸在艺术作品中,从而获得一种身心放松和情绪解脱的体验。
文艺心理学学习心得
文艺心理学学习心得(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文艺心理学学习心得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文艺心理学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心理学》1000字读后感《文艺心理学》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美学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较早较系统的美学专著之一。
全书以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外国现代美学理论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相结合,论述了美感经验、文艺与道德等诸多问题,同时对西方一些主要美学流派进行了介绍。
美学按学科门类因隶属哲学范畴,重归纳和演绎,有趣的是朱光潜先生触类旁通,重视美的“心理感受”,向心理学进军,有些像接受美学的部分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朱光潜这本书要早于尧斯几十年,笔者认为接受美学反对美学的结构主义化的确没错,可是过于主观化的人文主义,难免陷入唯我唯心的泥潭。
毕竟对于“美”,还是有些许普遍性。
可能你喜欢梵高,我喜欢塞尚,但对于例如《蒙娜丽莎》等作品,受众者又有很多,到底是物的本身很美,还是物给我们的感受产生了美感?美学在历史上一度被蒙上了神秘主义色彩。
喜欢朱光潜因为他深入浅出的大家风范,喜欢他不摆架子不故弄玄虚,喜欢他文笔清爽如和风细雨,即使是论及学术的,让人读起来仍觉得如沐春风。
什么是美?估计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种回答,每个人的都会回答出心里最直接的感受。
朱老先生认为,只有美才能拯救人的心灵,这本书从人的心灵来研究美,这不外乎现在我们大谈的内在美和外在
美。
美和概念无关,是一种在聚精会神的状态下的心理享受。
排除了实用的和科学的态度,又不考虑事物的抽象共性,只专注它给你的完整形象,这个时候,美才能产生。
这就是物我两忘的境界。
同时,审美要有种距离。
古语有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些东西就是得在远处欣赏,而现在有些人正天挂在口中的话是“距离产生美”,人们都知道“雾中看花、水中望月”中的花和月比现实中的花与月要美,是因为人们和它们有了距离。
距离太远以至于看不清楚了,也同样达不到审美的效果。
过分理想化的作品和人们生活离得太远,过于写实的作品又和人们的生活离得太近,都不能产生很好的审美效果。
“不即不离”是艺术的原则。
审美离不开联想。
联想的特点是由甲到乙,由乙到丙,完全是偶然的,没有艺术的必然性。
联想的另一个特点是,联想力越丰富的人美的欣赏力也越弱。
尤其音乐,有修养的人一般只注意声音的起承转合,不想到意义,也不发生视觉的幻象。
朱光潜批评了这种漠视联想在审美中的作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