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复习题 -
高中历史必修Ⅱ世界经济史复习
南京师大附中 陶建萍
3.3 2.8 2.8 1.4 3.5 2.1 2.7
2.6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 重与2001年的数字相当。 ——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
请回答: (1)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 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 ;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 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 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 分析②的合理性。
南京师大附中 陶建萍
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 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 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009 广东 19)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
南京师大附中 陶建萍
(2009 山东文综 14)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
南京师大附中 陶建萍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技术含量 工 业 科学与技 术尚未真 革 正结合 命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贡献 者 技师 或工 程师 ,如 瓦特 等 革命进程 首先发生于英 国,其他国家 工业革命的发 展进程相对缓 慢 几乎同时发生 在几个先进的 资本主义国家 ,有些国家是 两次工业革命 交叉进行,如 日 、德等国 开始领 域 轻工业 如棉纺 织 生产方式 世界 市场 人类 文明
(2010 上海单科 35) 从分散到整体
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 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的过程。 问题: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到20世纪初世 界已连成一体。叙述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云南财经大学复习资料世界经济史
复习资料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1500年作为一个重要的界限:1500年以前为(农业)社会,1500年以后为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
2、公元前451年-公元前450年罗马就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完善,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3、正是以国家命令统一全国货币制度,并由法律赋予黄金以主币资格是从(秦代)开始的,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法定货币制度,也是第一次实行(金铜共用)的复本位制。
4、中世纪欧洲农奴制是一个世袭制度,如果一个(自由人)和一个女农奴结婚,也将丧失自由,自由租户如果占有一块不自由的租地满(一年零一天),他也将丧失自由。
5、中世纪最著名的集市是法国的(香槟集市)。
6、林肯总统为了争取民心击败南方奴隶主,1860年颁布了(《宅地法》)。
实现了国有土地无偿分配的原则。
7、棉纺织工业的机器革命是从工具开始的,(1733 )年,约翰·凯伊发明飞梭。
8、1815年美国政府通过法令确立了(互惠)原则,标志着国家为国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坚强保证。
9、棉纺织业是美国建立的第一个产业,但是它差不多是最后一个完成(进口替代)的产业。
10、1868年(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被推翻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
1、人类历史上的农业革命即从旧石器时代转向新石器时代,从狩猎和采集经济转向种植和畜牧经济始于( B )。
A、公元2000年左右B、公元前9000年左右C、公元900年D、公元1750年2、中央集权的半父权制-半奴隶占有制国家是指古代东方专制主义国家中的哪一国? CA、中国B、印度C、埃及D、古巴比伦3、著名的希腊城邦中,以工商业为城邦的是 BA、斯巴达B、雅典C、特洛伊D、底比斯4、罗马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始于CA、公元前1000年左右B、公元451年~ 公元450年C、公元前451年~公元前450年D、公元1年5、中国封建领主制经济向封建地主制经济转变的时期是AA、战国时期B、春秋时期C、秦国同一时期D、商朝时期6、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保持的地租形式主要是CA、劳役地租B、货币地租C、实物地租D、赋税地租7、欧洲封建社会家产分割法和继承法实行的是AA、长子继承制B“多子均分”制C、长女继承制D、男女同等继承制8、在中国以国家命令统一全国货币制度并由法律赋予黄金以主币资格是从( B )开始。
《世界经济史》复习题
《世界经济史》复习题1、经济史作为经济学的实证工具,具有哪些方面的优势PPT1-62、阐述世界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3、东方专制主义长期存在的经济原因是什么PPT2-4、简述农业革命的特点。
PPT2-65、简述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的意义。
PPT2-96、希腊大殖民运动的原因。
PPT3-117、罗马帝国时期的农业发展的特点。
PPT3-478、分析罗马帝国的衰落的原因。
PPT3-609、井田制度下的农奴经济的特点。
PPT4-910、简述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PPT4-1311、简述我国小农经济存在的原因及其弊端。
PPT4-2512、中国古代为什么采取抑商政策。
PPT4-3213、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基础来自于哪几个方面。
PPT5-514、简述西欧10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拓殖运动的社会经济意义。
PPT5-3515、简述圈地运动的历史作用。
PPT5-4216、古代世界的区域贸易形成了哪几个贸易圈。
PPT6-417、简述古代世界贸易的作用。
PPT6-1618、什么是地理大发现?PPT7-619、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和条件。
PPT7-820、马尔萨斯陷阱的含义PPT8-1021、简述促成近代农业体制变革的原因。
PPT8-1122、为什么说近代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PPT8-2223、简述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及宗教改革的背景。
PPT8-39、4224、简述15世纪末叶至19世纪中叶英国圈地运动的原因。
PPT8-5125、简述圈地运动的影响。
PPT8-5526、为什么16-17世纪的工场手工业未兴起于城市,而主要散布于农村。
PPT9-1227、简述银行和信用工具发展的原因。
PPT-10-528、英国在16-18世纪期间如何完成的资本的原始积累。
PPT11-829、简述工业革命的影响。
PPT11-5130、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市场制度的开放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PT12-1131、试述美国争取市场主体平等的过程。
PPT12-532、为什么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对法国的工业化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世界经济史期末复习
世界经济史期末复习小题:单选、多选、判断、填空1.世界经济史从地缘结构上考察可以分为三个区域中心和三个核心经济形态,即东方经济形态、西方经济形态和西亚经济形态。
2.从共时性角度马克思提出了亚细亚的、古代的和日耳曼的三种生产方式。
这三种生产方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既有竞争又有融合,既有趋同也有分化。
3.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剩余产品出现的必然结果。
4.私有制在原始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阶级的产生,社会分为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
5.奴隶的最初来源是战俘,后来出现因负债而把子女卖给别人当奴隶甚至自卖为奴隶的情况,这就是债务奴隶。
6.印度古代的奴隶制是与种姓制度联系在一起的。
7.著名的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历史的最重要的史料。
8.古印度的财产所有制形式是个人所有制和家族共有制两种形式并存。
9.最早的农业出现于东方,最早的城市也出现于东方。
准确的说,是出现于今天的中东一带,主导的城市形式是城邦。
10.城邦的居民由两部分组成,即自由农和奴隶。
11.著名的希腊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
12.梭伦改革的第一个内容是解负令,即废除农民欠土地贵族的债务负担,废除债务奴役,禁止将雅典人卖给他人作奴隶。
13.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殖民运动,包括全部黑海和部分地中海地区,史称:“大殖民”。
14.希腊人的殖民活动,对希腊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殖民活动使希腊人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大了;第二,殖民活动不仅使资源增加了,而且使希腊人牢牢掌握了海洋;第三,殖民地的拓展和贸易的扩大,促进了希腊世界的分工。
15.希腊城邦是典型的奴隶制城邦。
奴隶的来源主要是战争。
16.亚历山大不愧为英明的军事统帅和政治领袖,他不仅开创了一个属于他的帝国,而且成功地开辟了一个崭新时代,即“希腊化时代”。
17.希腊文明是以城市为标志的文明。
所以,希腊化的重要内容就是东方城市的兴起。
18.罗马在远古时期是一个农业氏族公社。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559]《世界经济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0559]《世界经济史》一问答题(共4题,每小题15分,合计60分)1.工业革命引发了哪些社会变革?答: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一个世界范围的工业化时代。
工业革命加速了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工业革命还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机器大工业不仅生产出可供世界市场消费的工业品,而且生产了世界市场所需要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2.人类控制和使用火的意义是什么?答:在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史上,火的发现和使用肯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 火的控制和使用,拓宽了人类的食物领域,促进了人类体质的进化和健康。
(2) 火的控制和使用,使人类可以驱除和抵御寒冷,它把人类从本身能量供应极为有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祖先得以经历冰川时代而幸存下来。
3.比较英美两国工业化发展的共同特点?答:(1)都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依靠个人力量自发的发展起来。
英美两国实现工业化,都处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市场经济较发达,资本的积累和集中,人口的持续增长,土地所有权变革等为个人力量自我扩张奠定了基础。
(2)工业化发展的直接目标是追求利润,在资源配置上,政府干预较少。
工业化是由私人发动,政府的干预极少,而且政府还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促使本国工业化顺利进行。
4. 促使西欧城市形成的因素有哪些?答:西欧封建社会初期,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数衰落了。
11世纪起,西欧开始了旧城复苏和新城产生的历史过程。
贸易关系的扩大和加强产生了重大影响。
欧洲经济适应国际贸易的程度开始远远超过东方诸较为自给自足的帝国的经济。
欧洲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变得习惯于并依赖于外国的商品和市场。
随着人口的增长,交易的规模也增大。
人口压力加之诸国家和城市国家之间的竞争的促进力,驱使商人们去寻找新的产地、新的路线和新的市场。
他们的竞争态度截然不同于同时代的中国人;中国人虽曾航海数千哩,但完全是出于非经济方面的原因。
他们对贸易毫无兴趣,只是将诸如长颈鹿一类的奇珍异兽带回自给自足的祖国,以取悦他们的皇上。
世界经济史期末考试题
复习要点导论:思考题1.如何理解世界经济史的时空架构?空间结构:是从共时性角度来考察世界经济史。
这种研究即可以对世界不同区域和民族的经济发展及其特点进行比较,又可以考察各地区不同经济形态的相互影响和演变。
从共时性角度来考察,可以区分出核心经济形态和边缘经济形态。
所以世界经济史才从地缘结构上考察,可以分为三个区域中心和三个核心经济形态,即东方经济形态、西方经济形态和西亚经济形态。
其中,东方经济形态以中国为代表,西方经济形态以古希腊罗马和中古及至现代的西欧为代表,而西亚经济形态为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为代表。
日本、印度、拜占庭和俄罗斯等,都属于边缘经济形态。
第一讲关键术语古代奴隶制:普遍奴隶制:东方国家都存在过奴隶制,这些国家的奴隶制并不发达,没有出现发达的奴隶制形式,而广泛存在的是所谓“普遍奴隶制”。
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或债务奴隶,尽管有时奴隶的数量还是很大的,但无论奴隶的数量有多少,都不作为主要的社会生产者,不是生产力的代表,而作为主要生产者是在国家统治下,被组织在村社中的广大农民。
私有制:经历了分工、交换、私有观念、私有财物、私有土地这一系列的发展过程,便形成了私有制。
私有制在原始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阶级的产生,社会分为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
宗法—国家制度:中国由家而国的途径进入阶级社会,产生独特的宗法—国家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宗法血缘关系对于社会的许多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宗法和政治高度结合造成家国一体的特有体制,家就是国,国也是家,国家的组成、政治结构与国家活动,都以家族血缘与政治的结合为基本形式。
鲁国初税亩:“初税亩”从字面意义上解释,就是:初,为开始的意思;税亩就是按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鲁国初税亩的实施等于承认了土地的私有。
初税亩则是在认可了土地私有的前提下,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的税赋。
也就是说,初税亩更接近于现代的税收思考题1.简述古罗马帝国城市与中等阶级衰落的原因。
①帝国的苛捐杂税十分严重,导致城市中等阶级的衰落②城市在进行公共建设、兴建剧院、浴场等方面依旧挥金如土,这就导致了许多城市处于破产状态③市政官员为了维持城市支出,不得不压榨商人和店主,这就进一步导致了中等阶级的衰落,并使城市陷于恶性循环之中2.从经济史视域论古希腊、古罗马留给欧洲近代化的资产。
世界经济史复习题
8.简述汉萨同盟的运行逻辑
9.郑和下西洋与西方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10.古代世界的区域贸易圈主要有哪些?
(1)地中海贸易圈。中世纪的世界贸易中,地中海仍占据重要地位。 一方面,地中海沿岸国家的相互贸易始终很繁荣;另一方面,地中海是东西 方贸易的枢纽,它把西欧各国和东方各地区联系起来。 君士坦丁堡成为东西方 贸易的中心,后来被威尼斯和热那亚替代。
(1)将自由农变成隶农制。帝国认为,罗马世界所遭受的经济危机可以想办法 克服,而这种办法只有强制,但这种强制引起了更坏的后果。
(2)行会变成官家机关。帝国后期,手工业者和商人被固定在同业公会组织中, 不许离开城市, 而城市的市议员则被固定在公职上,负责监督数额巨大的对居民 征税的任务,而且由于法律的严苛,帝国末期市议员逃亡现象十分严重。
1.如何看待经济史的范式应该脱离史学范式,与经济学有机结合?
2.农业革命与私有产权制度的产生有何联系?
农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产权制度的产生。 私有的产生是由于剩余产品 的出现和劳动的分工与交换。 而这两个条件都与农业革命有很大的关系。在狩猎 采集经济下, 人们难以获得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 即使在短暂时期内获得, 也无法长期储存。农业革命后,人类的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使人类可以比较稳定 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 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 并储存它,出现了剩余产品,这就使人口得以较大的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 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 交换,从而导 致私有产权制度产生。
(3)波罗的海和北海贸易圈 波罗的海和北海贸易圈也就是北欧贸易圈,是中世纪才开始形成的。和地中 海贸易比较起来,北欧贸易到 14 世纪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由于这些国家农业发达,已经能把亚麻、大麻、油类、动物油 脂等大量有价值并便于运输的商品拿到市场上来;另一方面,也与德国东北部与 波罗的海的城市发展有关,如佛兰德斯是北欧贸易区的经济中心,汉堡、不来梅 等城市在中介贸易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北欧贸易圈还与罗斯地区的贸易关系密切。这个地区以基辅为中心。
世界经济史考试复习
1、论古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答:a、奴隶制经济的危机,罗马帝国的衰落,实质上是罗马奴隶制的衰落。
b、农民破产和农业的衰落,罗马经济基础是以小农为主的农业。
但是在帝国时期,由于农民破产的加剧,农业开始衰落,导致整个帝国经济基础的破坏。
大田庄取代了大庄园以及奴隶占有制的种植场经济,新的生产方式却在孕育着。
C、城市与中等阶级的衰落。
帝国的苛捐杂税十分沉重,城市中等阶级衰落;政府和人民都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许多城市处于破产状态。
商人和店主被压榨进一步导致中等阶级的衰落,并使城市陷于恶性循环之中。
D、领主制经济的兴起:国家长期处于战争状态,致使大批小农甚至中小土地所有者破产,大量土地被大土地所有者收买;二是庇护制盛行使大量土地和人口落入大土地所有者手中。
E、对经济自由原则的违背。
到了帝国后期,这种自由原则受到限制,经济活力被大大压制了。
a将自由农变成隶农制b行会变成官家机关。
c对物价的管制。
d剥夺人民自由迁徙的权利。
F、社会等第的固定化。
G、外患是另一个最重要的催化剂。
2、从经济史视域论古希腊、古罗马留给欧洲近代化的资产。
答:*价值观的传承与推广:私有、民主(democracy)、公民、法治、公平(竞赛)、进取精神、宗教情怀;*生产生活方式的传承与推广:私有制、选举制、集体决策、法制、城市生活、竞技、礼拜,商业和航海,自由贸易;*科学探索精神的传承与推广: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勒密、修昔底德、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色诺芬等;*建筑、雕塑等。
3、从经济史视域论十字军东侵(原因、过程、结果)。
答:原因:经济上异教徒垄断东西方商道过程:给意大利诸城市创造了需求与供给。
美国学者蒂尔尼等指出,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大大促进了热那亚和比萨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意诸城市的需求;意人从穆斯林手中重新夺回了地中海贸易控制权;意人移民利凡特地区,建商站,在意制度和法律下经营工商业,主导从巴格达到大马士革的贸易;意城市经济兴起了。
波斯坦指出,“许多王侯在十字军东征中与意大利商人建立了密切联系;他们通过信贷的方式,一次又一次从意大利港口和位于利凡特的意大利人移民区获得钱、船只和物资。
通化师范成人教育《世界经济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级世界经济史试卷一、选择题(20分)1. 阅读“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年)”对比表,对表格数据解读正确的是()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A.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D.制度创新是各国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2.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副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这主要说明英国工业革命()A.比古代神话还传奇 B.沉重打击了宗教势力C.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D.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3. 1700年至1800年间,欧洲人口由1.05亿增长到1.8亿,19世纪剧增到3.9亿。
欧洲人口的剧增从本质上反映了()A.社会制度重大变革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状况B.工业化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C.殖民扩张的发展扩大了欧洲人的生存空间D.欧洲逐渐成为全世界人口流动和迁移的目的地4. 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左右。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化进程刚刚起步 B.英国殖民掠夺的加剧C.工业革命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5. “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
”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A.技术支持 B.劳动力支持 C.市场支持 D.资本支持6. 据蒋孟引《英国史》载:“1835年,英国棉纺织业中18岁以下的童工9.5万人,占全部工人的43.3%;女工11.9万人,占全部工人的54.3%。
1839年,在英国的419560名工人中,除了23%是成年男工之外,其余都是女工和儿童。
”这一记载反映出()A.女工相对于男工更适合从事棉纺织业B.资本家的本质是惟利是图C.工业革命导致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D.工业革命期间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增7. 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
初三复习专题世界经济史试题1
初三复习专题——世界近现代经济试题猜想(人教版)【考点说明】本专题主要讲述世界近现代经济,近几年的中考,加强了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特别是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西欧、日本经济的发展等。
题型主要是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等。
重点问题:1、新航路的开辟;2、世界经济大危机,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进程等;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及趋势;4、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二战后主要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5、三次科技革命。
【例题】打破以往世界各地相互孤立和隔绝的局面,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历史事件是()A.基督教的创立B.文艺复兴C.新航路的开辟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从原来相互孤立、隔绝的状态走向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从此开始了。
【答案】C【总结】该题考查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经典试题】1、“它是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使欧洲商道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它”是指()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运动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英国工业革命A【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
2、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导致下表1921~1925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表时间(年)1921 1923 1925粮食产量(亿普特)23.13 34.55 44.24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斯大林模式的推动 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实施B【解析】根据新经济政策,农民在向国家缴纳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3、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它使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取得了巨大成就B.它对苏联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起了积极的作用C.重视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D.它后来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领域的发展C【解析】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
世界经济史期末复习提纲
世界经济史期末复习提纲
期末出题形式及复习提纲
一、出题形式
1、选择题(20道,40分)
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简答,共三题,40分)
3、分析论述题(20分)
二、复习要点
1、概念术语
地理大发现商业革命工场手工业两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政策计划经济
2、总复习思考题
(1)地理大发现引起价格革命,对欧洲社会阶层分化及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所起的作用(2)简要说明欧洲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的作用
(3)为什么英国在世界上第一个爆发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及其世界意义(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对奠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作用?试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
(5)试分析苏联建国初期列宁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及其政策,评论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
(6)如何看待公有制和私有制、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转化?如何看待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
世界经济史习题4
世界经济史练习(4)第I 卷选择题(共48分)1 .明代御瓷的烧造,即以全部官搭民烧计,也只占民窑生产能力的0.8%;在丝织业中,民间机户至少是官局工匠 的3倍:在冶铸业中,即使朝廷铸币,也仰仗民铜。
该材料体现了A.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主导地位B.海禁政策造成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C.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改变D.私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最高水平2 .汉代实行盐铁官营、唐代诸道重税商贾以充军、清初规定片帆不得下海,其共同影响是A.阻碍对外经济往来B.抑制商品经济发展C.促进小农经济发展D.推动手工业的发展3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 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 “开创”新天地。
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
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农耕经济的领先B.自然经济的解体C.资本主义的萌芽D.重农抑商的风气 4 .《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
”对 此理解准确的是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D.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5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光绪中叶以后,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 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
随之而来的是世风人心离古道越来越远。
与上述现象出现直接相关的是B.近代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D.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进一步强化 6 .左图为民国期间中国产业资本发展变化示意图,下表述正确的 是 A.1913-1920年民族资本的发展受内外形势影响 B.1920年民族资本在产业资本中占据主体地位C.1913-1920年新增外国资本主要源自欧洲D.1920-1936年官僚资本萎缩缘于自然经济7 .据上海面粉同业人工会的报告:“自1948年6月起,各厂次粉 壅积,资金呆滞,本会迭次电呈粮食部,请求准予自由转口,并 推请代表进京向部请愿。
世界经济史复习题终极版
1、英国为什么是世界上第一个爆发工业革命的国家?在当时的世界各国中,只有英国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各种条件和因素。
(1)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在争夺殖民霸权战争中取得胜利,成为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
(2)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英国在商业革命的冲击下,一切旧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形式都衰落了,制度创新成为主流。
(3)英国资产阶级政权通过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扩大了资本积累,增加了雇佣劳动力。
(4)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这些都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试比较农业革命的三条道路。
(1)英国式道路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
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变为现代私有财产。
(2)普鲁士道路的特点为:在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及中世纪残余的条件下实行改革,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
(3)美国式道路的特点是:地主经济已不存在,农民在普遍建立小农经济的基础上,通过自由竞争和分化,产生雇佣制的大农场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英国式道路带有明显地强制性,在此过程中,难免会遭到反抗,但是效果比较明显,过程相对来说更迅速。
普鲁士道路通过缓慢地方式进行改革,虽然改革受阻力较小,但是不彻底,或多或少地保存了一些封建残余。
美国式道路改变比较成功,小农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且铲除了封建残余,取得了胜利。
3、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和条件是什么?(1)动机:西欧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诱发对贵金属的渴求;近东贸易危机阻碍了欧洲人想从东方获取金银的欲望(2)条件:科学技术尤其是天文学和航海技术发展的有力支持。
4、为什么说13—14世纪是欧洲商业变革的临界点?第一,贸易范围和贸易规模的扩大。
从11世纪开始,伴随着西欧在东欧平原和波罗的海沿岸的殖民活动,以及十字军在地中海区域的进展,商业交流的地理范围和规模都有所扩大。
世界经济史考试题目
1洋务运动: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实施西式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
分料到户制:将原料送交农民时指明所要求的种类和品质,同时付给他们工钱,并且开始组织家庭手工业者为他们生产商品。
2近代农业革命:表现为农业体制的变革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马尔萨斯陷阱:18世纪以前,整个农业发展的历史和世界人口的历史在单调地重复着。
当人口增加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生活水平开始下降,疫病、饥荒、海上和陆上的抢劫、战争等丑恶事情开始泛滥,极其粗暴地调整人口和粮食之间的平衡,之后,又开始新一轮的人口增长和衰减,不断地循环往复,这就是马尔萨斯论证的人口陷阱。
◇4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应用以及工厂制的产生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技术革命是工业革命最重要表现.使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机器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发生巨大变化.它同时对英国乃至整个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都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使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5技术革命.技术革命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表现。
这一时期,在英国由于技术革命而出现重大变化的产业主要是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机器制造业和交通运输。
6金银复本位:金币和银币同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7商业革命:地理大发现导致经济史上最大的一次商业冲击,使欧洲整个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这种变革集中表现在商业的革命性变化上。
8封建地主制经济:在封建社会中,地主将土地分租给农民,对他们榨取地租的剥削制度。
9封建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10普遍奴隶制:在普遍奴隶制下,作为社会主要生产者的是在国家统治下,被组织在村社中的广大农民。
他们不是奴隶,但也不具备独立的人格,他们依附于土地,依附于村社,依附于国家,而不依附于某个奴隶主普遍奴隶制指的是东方专制主义国家中人民所处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明确的法律制度。
世界经济史_期末绝密资料_习题-答案(纯手工版整理)
1日尔曼所有制:日尔曼的所有制既不像东方公社那样公社成员是公共财产的共有者,也不像罗马的、希腊的古代所有制那样,公有土地和私有土地分开。
每一个人有一份私有的领地,公有地,是猎场、牧场、采樵地等等,公有地只是个人财产的补充,公社已经只是一种联合而不是联合体。
2罗马法: 罗马法是罗马社会奴隶制和简单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部世界性法律. 3封建领主经济:它是在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直接生产者(农奴)的基础上,以劳役地租来剥削直接生产者的无偿劳动的经济形式,是封建生产方式的一种类型4禁榷制度: 就是用法律形式把销售量最大利润最高的一些工商业完全垄断在政府手中,实行官营,禁止私营。
5香槟集市: 12~13世纪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内四个城市轮流举行六个为期至少六周的集市贸易的统称。
是当时欧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集市。
6价格革命: 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是商业革命最直观的表现。
7马尔萨斯陷阱: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
◇8分料到户制:是以生产工序的不断分离为特征,以生产地和销售地的扩大,每一工序的付费为表象,通过包买商的活动组织、管理生产‘并保证产品质量和销售的专业化生产组织形式。
9城市病:在工业革命期间,城市迅速的发展往往超出社会资源的承受力,导致各种“城市病”的出现,主要包括住宅奇缺、污染严重、卫生状况恶化等1南海泡沫事件:近代首次金融危机。
1719-1720年发生的南海泡沫事件是世界证市场首例由过度投机引起的经济事件近代首次金融危机1719-1720年发生的南海泡沫事件是世界证券市场首例由过度投机引起的经济件。
2横向并购:指在同一地区或统一市场上,处于同一行业、同一生产阶段、生产同质商品的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间的并购。
3纵向并购:指并购双方有紧密的供方和需方的关系,纵向并购发生在处在连续的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之间,又分为向前和向后并购4帝国特惠制:1932年根据渥太华协定,英联邦国家一致同意扩大相互间进口优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经济史作为经济学的实证工具,具有哪些方面的优势?1、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或事实是大量的。
经济史造成了当前的事实,它也包括当前的事实。
这就大大扩展了经济学的实证范围。
2、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事实比经济学家所感知的现实经济世界要可靠得多。
3、经济学家可以利用经济史提供的经验世界,对经济学的假设和命题进行“试错”式研究。
4、经济史世界最适于经济学溯因法研究。
2、阐述世界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经济史是经济学的一部分。
经济史与经济学并非相互包含或融为一体,而是相互提供方法论。
所以说,经济史又是与经济学相互独立并平行的两个分支学科。
经济史与经济学说史不同,经济学说史是经济学本身的发展历史,它是经济学的流,而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
经济学的方法主要是实证方法——用经验和事实说话。
直接用经验和事实说话,正是经济史的根本特点和优势:一方面,经济史可以为经济学的假设和命题提供更可靠的经验实证;另一方面,可以为经济理论提供更符合经验事实的假定。
3、东方专制主义长期存在的经济原因是什么?。
古代公社是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
恩格斯:“古代的公社,在它继续存在的地方,从印度到俄国,在数千年中曾经是最野蛮的国家形式即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
”。
经济基础是东方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
东方各国都是利用河水泛滥来肥田,节省用水和共同用水是基本的要求,由于文明程度太低,幅员太广,不能产生自愿的联合,所以就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政府来干预。
东方专制主义与军队组织和军事扩张有着紧密的联系。
4、简述农业革命的特点。
经济活动的特点——农业革命时代,社会生产力占主导地位的是农耕经济,生产形式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基本单位的体力劳动,生产产品以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消费品为主,也就是我们习惯上常说的“男耕女织”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社会生活的特点——农耕属于周期性生产劳动,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居”,定居成了农业时代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由于小农经济的生产比较散漫,各个农业家庭又以同一地理环境或同一血缘姓氏为依托,结合或者积聚在某个中心点上,形成了农业时代特有的社会基层组织——村社。
至今我们仍可以从各国地方名字的命名上找到当时农业村社存在的痕迹,比如王家洼、马家浜和李村、张庄、杨集等。
意识形态的特点——农业国家地域广大、人口分散,需要巨大的水利灌溉工程,所以政权形式多以君主专制为主;加上周边自然地形的制约,农业革命时代的文化传统具有相对封闭的鲜明地域特征。
5、简述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的意义。
1、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经济以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
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
这一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标志着人类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面,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
农业畜牧业的全部生产活动要求人类更多地认识、改造自然界,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经济服务。
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2、农业革命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收获。
这样,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转为定居生活。
3、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
在狩猎采集经济下,人们难以获得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即使在短暂时期内获得,也无法长期储存。
人类从事农耕和畜牧后,才可能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
这就使人口得以较大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还使某些人有可能积聚财富,导致原始社会的崩溃。
6、希腊大殖民运动的原因。
(1)主要原因是人口相对过剩由于生产不够发展,公民权要由一种不可违反的一定数量的对比关系来决定,超过这个对比关系的限度,惟一的出路就是强行殖民。
为了减轻人口压力,各城邦政府都鼓励向海外移民。
(2)社会矛盾(内部斗争)希腊城邦的殖民活动还与当时城邦内部激烈的阶级分化和阶级斗争密切关联。
那些失去土地、生活贫困的农民,为生计所迫,也不得不去海外寻求新的上地;还有些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派别出也往往被迫定居海外。
(3)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富有进取心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寻求商品市场、取得工业原料和奴隶也去海外建立新的居民点。
7、罗马帝国时期的农业发展的特点。
农业和畜牧业并没有什么重大技术革新。
农业在整个帝国范围内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区域分工。
农业从森林、沼泽和沙漠中得到大量新的耕地,不少过去被认为是无法利用的土地,变成了以新方法经营的肥沃土地了。
8、分析罗马帝国的衰落的原因。
PPT3-601、奴隶制使自由人鄙视劳动,奴隶缺乏生产的积极性,社会财富的再生能力疲软2、充足的财富,腐蚀了罗马人的精神3、巨大游民阶级,是帝国的追命索4、帝制制造了暴行和腐败,也造成了政治的不正常和不尽的纷争5、创造力的全面萎缩6、蛮族的压力和侵入及国内民众的反抗9、井田制度下的农奴经济的特点。
PPT4-9。
农奴有了自己的土地,但农奴所拥有的仅仅是对土地的占有权而不是所有权。
农奴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
农奴要使用自己的工具,用固定的时间在领主的土地上无偿劳动。
领主除在农奴提供无偿劳动的前提下,保证农奴使用土地的权利外,对农奴的生产和生活方面不承担其他责任。
农奴有了自己的利益。
10、简述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PPT4-13①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②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③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11、简述我国小农经济存在的原因及其弊端。
PPT4-25原因:。
地少人多。
生产资料匮乏。
“多子均分”的制度。
小块土地经营是最有效的经营方式弊端;(1)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
(2)自给自足,生产经营模式老套,老旧,技术难以革新(3)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12、中国古代为什么采取抑商政策。
PPT4-321、保证农业基础。
2、抑制土地兼并。
3、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维护国家大一统。
13、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基础来自于哪几个方面。
PPT5-5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基础来自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
14、简述西欧10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拓殖运动的社会经济意义。
PPT5-35(1)使西欧内陆广大地区首次成为农耕地区,奠定了后世西欧农业经济的基本轮廊,也使西欧的地理面貌变生了较大改观,并确立起以扩大耕地面积、促进粮食供应的外延性增长模式。
(2)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西欧农耕技术不断改进。
到13世纪时,西欧各地更多地种植有肥田功效的豆科植物;铁制农具愈发普及,犁铧一律包上铁片;行走较快的骡马普遍地用于牵耕,因而可耕地数遍,以耙松土壤;耕地单位面积的收获也有较大提高。
(3)带动农业全面发展,为西欧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前提条件。
正是在11-13世纪期间,西欧的人口有了较大增长。
同时西欧社会经济结构在农业持续发展的带动下发生了新的变革。
不断增长的人口、比较充分的粮食、原料供应都刺激着社会消费的扩大,从而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市场。
11、12 世纪,西欧各地涌现出许多乡村市场。
总之,以大垦殖为中心的农业大发展是10-13世纪西欧社会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为西欧封建文明的存在、发展、变革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15、简述圈地运动的历史作用。
PPT5-421、对社会结构的影响贵族地主阶级是圈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但由于经营理念的不同,经营水平的差异,他们的分化也在所难免。
英国有38家大贵族于没收教产后分到了土地,发了财,但到了16世纪末,其中的22家已债台高筑。
同时,乡绅、农场主(及租地农场主)和市民的力量悄然壮大。
有历史学家把他们称为“新贵族”。
农民阶级也产生了分化。
少数富裕农民在圈地浪潮中,通过租地,买地和圈地,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发展成为租地农场主或自有农场主。
大多数自由自耕农,公簿持有农和租地农,在农业变革面前无所作为,错失良机。
一方面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家发展成为农村中的资产阶级,另一方面是大部分农民的无产阶级化。
在十八世纪中期,英国农村形成了地主——租地农场主——农业工人的三层社会结构,这对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2、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圈地运动为近代大农业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就像大工业提高了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一样,大农业以它先进的管理,充足的资金,科学的耕作,提高了农牧业的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圈地运动后,英国农村原有的“条田”连接成大片土地,为实施农业改良措施,变粗放型农业为集约型农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土地的单位面积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的同时,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在稳步增长。
13-17世纪英国小麦、裸麦、大麦和燕麦等四种谷物的平均收获量(种子与收获物之比)分别是1200-1249年1:3.7,1250-1499年1:4.7,1500-1699年1:7。
畜牧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圈地以后,由于蔓菁、三叶、驴喜豆、黑麦等饲料作物比以前更广泛的推广,冬季饲料问题得到了解决,使畜牧饲养量迅速提高。
3、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工业革命在1750年前后发生,当时大规模的圈地运动正在进行。
一方面,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由于圈地运动,农业趋向于集约化经营,大量的过剩劳动力或者转入乡村工业,或者转向城市。
当工业革命在英国西北部纺织品工业区率先发动时,正是大量农村劳动力迁入城市之时。
1750年,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1.0%,1800年上升到27.5%。
1850年猛增到52.0%。
人口增加中,移民占主要因素,特别是那些经过乡村工业训练的纺织工人,转入城市后,很快能适应近代大工业的要求。
另一方面,圈地运动引发的农业革命,为城市和工业发展提供了棉花、亚麻、淀粉、羊毛等多种工业原料,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为非农业劳动者提供了粮食、肉制品、水产品等生活必需品。
农牧业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变革对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相应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农业革命带来的农牧民收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的增强,也为工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
16、古代世界的区域贸易形成了哪几个贸易圈。
PPT6-4一、地中海贸易圈二、东亚贸易圈三、波罗的海和北海贸易圈17、简述古代世界贸易的作用。
PPT6-16古代世界的国际贸易作为区域贸易,对各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