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复习题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经济史作为经济学的实证工具,具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1、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或事实是大量的。经济史造成了当前的事实,它也包括当前的事实。这就大大扩展了经济学的实证范围。
2、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事实比经济学家所感知的现实经济世界要可靠得多。
3、经济学家可以利用经济史提供的经验世界,对经济学的假设和命题进行“试错”式研究。
4、经济史世界最适于经济学溯因法研究。
2、阐述世界经济史的研究对象。经济史是经济学的一部分。经济史与经济学并非相互包含或融为一体,而是相互提供方法论。所以说,经济史又是与经济学相互独立并平行的两个分支学科。
经济史与经济学说史不同,经济学说史是经济学本身的发展历史,它是经济学的流,而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
经济学的方法主要是实证方法——用经验和事实说话。直接用经验和事实说话,正是经济史的根本特点和优势:一方面,经济史可以为经济学的假设和命题提供更可靠的经验实证;另一方面,可以为经济理论提供更符合经验事实的假定。
3、东方专制主义长期存在的经济原因是什么?。古代公社是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恩格斯:“古代的公社,在它继续存在的地方,从印度到俄国,在数千年中曾经是最野蛮的国家形式即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经济基础是东方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东方各国都是利用河水泛滥来肥田,节省用水和共同用水是基本的要求,由于文明程度太低,幅员太广,不能产生自愿的联合,所以就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政府来干预。。东方专制主义与军队组织和军事扩张有着紧密的联系。
4、简述农业革命的特点。。经济活动的特点——农业革命时代,社会生产力占主导地位的是农耕经济,生产形式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基本单位的体力劳动,生产产品以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消费品为主,也就是我们习惯上常说的“男耕女织”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生活的特点——农耕属于周期性生产劳动,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居”,定居成了农业时代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方式。由于小农经济的生产比较散漫,各个农业家庭又以同一地理环境或同一血缘姓氏为依托,结合或者积聚在某个中心点上,形成了农业时代特有的社会基层组织——村社。至今我们仍可以从各国地方名字的命名上找到当时农业村社存在的痕迹,比如王家洼、马家浜和李村、张庄、杨集等。。意识形态的特点——农业国家地域广大、人口分散,需要巨大的水利灌溉工程,所以政权形式多以君主专制为主;加上周边自然地形的制约,农业革命时代的文化传统具有相对封闭的鲜明地域特征。
5、简述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的意义。1、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经济以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
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标志着人类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面,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
农业畜牧业的全部生产活动要求人类更多地认识、改造自然界,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经济服务。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2、农业革命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收获。这样,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转为定居生活。
3、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在狩猎采集经济下,人们难以获得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即使在短暂时期内获得,也无法长期储存。人类从事农耕和畜牧后,才可能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
这就使人口得以较大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还使某些人有可能积聚财富,导致原
始社会的崩溃。
6、希腊大殖民运动的原因。(1)主
要原因是人口相对过剩由于生产
不够发展,公民权要由一种不可违反
的一定数量的对比关系来决定,超过
这个对比关系的限度,惟一的出路就
是强行殖民。为了减轻人口压力,各
城邦政府都鼓励向海外移民。(2)
社会矛盾(内部斗争)
希腊城邦的殖民活动还与当时城邦
内部激烈的阶级分化和阶级斗争密
切关联。
那些失去土地、生活贫困的农民,为
生计所迫,也不得不去海外寻求新的
上地;
还有些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派别出
也往往被迫定居海外。
(3)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富有
进取心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寻求
商品市场、取得工业原料和奴隶也去
海外建立新的居民点。
7、罗马帝国时期的农业发展的特点。
。农业和畜牧业并没有什么重大技术
革新
。农业在整个帝国范围内实现
了一定程度的区域分工。
。农业从森林、沼泽和沙漠中
得到大量新的耕地,不少过去被认为
是无法利用的土地,变成了以新方法
经营的肥沃土地了。
8、分析罗马帝国的衰落的原
因。PPT3-60
1、奴隶制使自由人鄙视劳动,
奴隶缺乏生产的积极性,社会财富的
再生能力疲软
2、充足的财富,腐蚀了罗马人
的精神
3、巨大游民阶级,是帝国的追
命索
4、帝制制造了暴行和腐败,也
造成了政治的不正常和不尽的纷争
5、创造力的全面萎缩
6、蛮族的压力和侵入及国内民
众的反抗
9、井田制度下的农奴经济的特
点。PPT4-9
。农奴有了自己的土地,但农奴
所拥有的仅仅是对土地的占有权而
不是所有权。
。农奴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
。农奴要使用自己的工具,用固
定的时间在领主的土地上无偿劳动。
。领主除在农奴提供无偿劳动的
前提下,保证农奴使用土地的权利
外,对农奴的生产和生活方面不承担
其他责任。
。农奴有了自己的利益。
10、简述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
系。PPT4-13
①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
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分封制建
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
没有分封制。
②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
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
筑。
③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
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11、简述我国小农经济存在的原
因及其弊端。PPT4-25
原因:。地少人多
。生产资料匮乏
。“多子均分”的制度
。小块土地经营是最有效
的经营方式
弊端;(1)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
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
力。
(2)自给自足,生产经营模式老套,
老旧,技术难以革新
(3)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12、中国古代为什么采取抑商政
策。PPT4-32
1、保证农业基础。
2、抑制土地兼并。
3、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维护国家大一统。
13、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基础来
自于哪几个方面。PPT5-5
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基础来自
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
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
模式。
14、简述西欧10世纪中叶-13世
纪中叶拓殖运动的社会经济意义。
PPT5-35
(1)使西欧内陆广大地区首次
成为农耕地区,奠定了后世西欧农业
经济的基本轮廊,也使西欧的地理面
貌变生了较大改观,并确立起以扩大
耕地面积、促进粮食供应的外延性增
长模式。
(2)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西欧农
耕技术不断改进。到13世纪时,西
欧各地更多地种植有肥田功效的豆
科植物;铁制农具愈发普及,犁铧一
律包上铁片;行走较快的骡马普遍地
用于牵耕,因而可耕地数遍,以耙松
土壤;耕地单位面积的收获也有较大
提高。
(3)带动农业全面发展,为西
欧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前提条件。正是
在11-13世纪期间,西欧的人口有了
较大增长。同时西欧社会经济结构在
农业持续发展的带动下发生了新的
变革。不断增长的人口、比较充分的
粮食、原料供应都刺激着社会消费的
扩大,从而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
供了动力和市场。11、12 世纪,西
欧各地涌现出许多乡村市场。
总之,以大垦殖为中心的农业大
发展是10-13世纪西欧社会运动的主
要内容,并为西欧封建文明的存在、
发展、变革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15、简述圈地运动的历史作用。
PPT5-42
1、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贵族地主阶级是圈地运动的积
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但由于经营理念
的不同,经营水平的差异,他们的分
化也在所难免。英国有38家大贵族
于没收教产后分到了土地,发了财,
但到了16世纪末,其中的22家已债
台高筑。同时,乡绅、农场主(及租
地农场主)和市民的力量悄然壮大。
有历史学家把他们称为“新贵族”。
农民阶级也产生了分化。少数富
裕农民在圈地浪潮中,通过租地,买
地和圈地,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发展成
为租地农场主或自有农场主。大多数
自由自耕农,公簿持有农和租地农,
在农业变革面前无所作为,错失良
机。
一方面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家发
展成为农村中的资产阶级,另一方面
是大部分农民的无产阶级化。在十八
世纪中期,英国农村形成了地主——
租地农场主——农业工人的三层社
会结构,这对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是十分有利的。
2、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
圈地运动为近代大农业的兴起
和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发展空
间,就像大工业提高了制造业的劳动
生产率一样,大农业以它先进的管
理,充足的资金,科学的耕作,提高
了农牧业的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圈地运动后,英国农村原有的
“条田”连接成大片土地,为实施农
业改良措施,变粗放型农业为集约型
农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土地的单位
面积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的同时,农
业劳动生产率也在稳步增长。13-17
世纪英国小麦、裸麦、大麦和燕麦等
四种谷物的平均收获量(种子与收获
物之比)分别是1200-1249年1:3.7,
1250-1499年1:4.7,1500-1699年1:7。
畜牧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圈地
以后,由于蔓菁、三叶、驴喜豆、黑
麦等饲料作物比以前更广泛的推广,
冬季饲料问题得到了解决,使畜牧饲
养量迅速提高。
3、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在1750年前后发
生,当时大规模的圈地运动正在进
行。
一方面,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
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由于圈地运
动,农业趋向于集约化经营,大量的
过剩劳动力或者转入乡村工业,或者
转向城市。当工业革命在英国西北部
纺织品工业区率先发动时,正是大量
农村劳动力迁入城市之时。1750年,
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21.0%,1800年上升到27.5%。1850
年猛增到52.0%。人口增加中,移民
占主要因素,特别是那些经过乡村工
业训练的纺织工人,转入城市后,很
快能适应近代大工业的要求。
另一方面,圈地运动引发的农业
革命,为城市和工业发展提供了棉
花、亚麻、淀粉、羊毛等多种工业原
料,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为非农
业劳动者提供了粮食、肉制品、水产
品等生活必需品。
农牧业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变
革对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相应推
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农业革命带来
的农牧民收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的
增强,也为工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国
内市场。
16、古代世界的区域贸易形成了
哪几个贸易圈。PPT6-4
一、地中海贸易圈
二、东亚贸易圈
三、波罗的海和北海贸易圈
17、简述古代世界贸易的作用。
PPT6-16
古代世界的国际贸易作为区域
贸易,对各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
重要影响。
技术文化交流。
促进封建生产关系解体。
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
展。
导致新航路的探险活动,结果发
生改变世界的地理大发现。
18、什么是地理大发现?PPT7-6
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16世
纪初西欧国家在大规模海外探险中
对美洲大陆的发现和对通往东方新
航线的开辟。
19、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和条
件。PPT7-8
动机、、。西欧商品货币关系的发
展诱发对贵金属的渴求
。近东贸易危机阻碍了欧
洲人想从东方获取金银的欲望
条件; 科学技术的支持;天文学
;航海
技术发展
20、马尔萨斯陷阱的含义
PPT8-10
当人口增加超过社会粮食供给
时,生活水平下降,疫病、饥荒、海
上和陆上的抢劫、战争等丑恶事情开
始泛滥,极其粗暴地调整着人口和粮
食之间的平衡,之后,又开始新一轮
的人口增长和衰减,不断地循环往
复,这就是马尔萨斯论证的人口陷
阱。
要打破这种周而复始的历史僵局,
经验数字表明,农业生产力要经过40
年~60年的时间将食物平均的剩余
率从25%提高到50%以上。只要农
业生产力的发展没有超过这个阶段,
马尔萨斯的预言就会实现。
21、简述促成近代农业体制变革
的原因。PPT8-11
、人口变化引起的劳动与土地价
值比例的变化(根本因素)
、市场的形成和扩大(重要原
因)。
22、为什么说近代农业革命是工
业革命的前提。PPT8-22
。农业革命为工业发展提供了
基本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物质
要素。
。农业革命为工业发展提供了
国内市场。
。农业革命为工业发展提供了
大批可供雇用的劳动力。
。总之,近代农业革命为工业
革命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是工业革命
的前提。
23、简述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
革、及宗教改革的背景。PPT8-39、
42
宗教改革:16世纪欧洲诸国反对
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
动。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因信得
救)主张为核心和建立廉俭教会的系
统理论。从根本上说,宗教改革运动
实质上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
反封建的斗争。
宗教改革的背景
1、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的兴起
(政治因素)
2、十四五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
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
放
了人们的思想,极大冲击了罗马
神权的统治。(思想文化因素)
3、教会腐败。出卖大赦(又称赎
罪券)以搜括民财,征收重税以及买卖
教职等,(自身因素)
4、资本主义、商业城市与中产
阶级的成长(经济因素)
24、简述15世纪末叶至19世纪
中叶英国圈地运动的原因。PPT8-51
1. 毛纺制业的迅猛发展。
2.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英国
地处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对外贸
易急剧扩大,从而进一步刺激了英国
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
3. 英国大量公有土地的存
在。
4. 利润的刺激。
5. 政府支持的结果。
25、简述圈地运动的影响。
PPT8-55
1、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
劳动力。
2、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
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
3、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
发展。大农场和大牧场有利于革新农
业技术;改良推广农牧新品种。
4、加快了英国城镇化的进程。
5、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
阶级条件。
6、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出
现。
7、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无疑是
一场灾难。(农村居民却未得到过一
文钱的补偿)
26、为什么16-17世纪的工场手
工业未兴起于城市,而主要散布于农
村。PPT9-12
1.在农村可以支付较低的工资,
劳动成本比较低。
2.农村税收低,不必受严格的行会规
定的限制。
3.城市行规的束缚没有波及农村,生
产者有组织生产、决定生产工艺和程
序的自由。
27、简述银行和信用工具发展的
原因。PPT-10-5
金融制度的产生直接源于商品
货币关系的发展对资金融通产生的
创新需求。这在爆发商业革命、农业
革命和工业迅速增长的欧洲表现得
尤为明显。
16-18世纪,西欧的货币
制度是金银复本位制,金铸币和银铸
币同时流通,货币增长量推动了贸易
的发展,但货币量的增长仍然没有解
决硬币缺乏问题。
(1)磨损和贮藏会损失一
部分货币量
(2)与东方贸易的逆差使欧洲
流失更多的货币量
(3)人口的迅速增加、新兴工
业的发展等一系列新出现的或扩大
了的经济活动都需要货币
28、英国在16-18世纪期间如何
完成的资本的原始积累。PPT11-8
基础:对农民的剥夺
一方面,持续时间很长的圈地运动使
大批的农民丧失了生产资料和生活
资料,成为一无所有的劳动者,为工
业革命准备了廉价的劳动力。
另一方面,在对土地的掠夺中,大量
财富逐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些财
富使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成为可能。
重要来源;殖民掠夺和对外贸易
29、简述工业革命的影响。
PPT11-51
1、经济: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
到机器大工厂的转变,劳动生产力,
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一
工业强国。
2、政治:使工业资产阶级逐步
进入政权中心,巩固与加强了资产阶
级统治。
3、.生产方式:导致经济地理和
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化进程),推
动科学文化的发展与人们思想观念
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标志着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在英国最终战胜了封
建生产方式。
4.阶级矛盾:使整个社会日益分
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
和无产阶级
5.世界格局:促使英国海外殖民
活动进一步加强,造成了先进的西方
和落后的东方的世界格局。
30、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市场制度
的开放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PT12-11
1.领土面积的扩大
2.交通、通讯业的革命
3.南北市场的统一
4.商业组织的创新
5.地区专业分工的发展
6.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
31、试述美国争取市场主体平等
的过程。PPT12-5
为了争取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
而进行的两次战争。
“独立战争、1812年的战争
32、为什么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
对法国的工业化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PPT13-12
(1)小农经济阻碍了农村劳动
力的转移。
(2)阻碍大机器生产的发展。
(3)阻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33、简述俄国工业化的特点。
PPT13-34
第一,政府和外国资本在俄国工
业革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俄国工业革命自始至终受
到农奴制残余势力的影响
第三,俄国的工业化在19世纪
八九十年代表现出生产的高度集中。
第四,由于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
技术、国家的积极干预等原因,尽管
俄国工业革命发生晚,但进程快,由
此也带来了一些列矛盾。
34、分析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
系。PPT14-9
工业化以来兴起的城市,主要
是工业城市,它对工业化提供了以下
促进作用:
(1)城市的发展降低了工业化
的费用。
(2)城市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提
供了更多的机会。
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1)城市化的费用挤占了发展
生产的支出。
(2)人口过度集中于城市,意
味着不充分就业和经济总体生产率
的低下。
(3)造成明显的城乡差异,农
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建设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