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开展大学生创业指导的重要意义
一、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
二、解决就业矛盾需要大量创业型人才
三、大学自身使命要求培养独立的人才
四、创业教育对培养人才具有特殊意义
第二节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创业的形式
三、大学生创业的途径
四、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五、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第二章创业准备
第一节大学生创业的硬件准备
一、知识准备
二、能力准备
三、人脉准备
第二节大学生创业的软件准备
一、好心态是成功的心理平台
二、成功创业者共有的品质
三、成功品质的培养
第三章创业管理知识
第一节组织结构与流程
一、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二、业务流程中心与任务中心
三、基于流程的组织设计
四、学习型组织
第二节组织人员配置
一、员工配置
二、员工招募
三、员工上岗引导与培训
第三节创业团队建设
一、团队的基本概念
二、团队的基本特征
三、形成高效团队的条件
四、塑造优秀团队
第四章创业财务知识
第一节财务知识
一、基础会计知识
二、筹资与融资
三、善于科学投资
四、日常财务操作
第二节金融知识
一、金融与金融机构
二、利息率
三、汇率
四、网上银行
第三节税收和保险
一、税收
二、保险
第四节现金流
一、现金流是企业的血脉
二、如何管好公司的现金流
第五节日常财务管理注意事项
一、印章
二、支票
三、出纳
第五章创业项目选择
第一节创业项目选择的原则与方法
一、创业项目选择原则
二、创业项目选择方法
第二节创业项目来源
一、行业与产业信息
二、政府及相关机构
三、代理与加盟
四、每天的新闻
五、身边的机会
第三节创业项目考察与确定
一、地区适应性考察
二、项目风险考察
三、市场考察
四、自身条件考察
第四节项目选择案例分析
一、创业项目以新制胜
二、抓住身边的机会
三、看准市场需求
四、拿出比别人更好的产品
第六章创业资金融通
第一节融资概述
一、融资概念
二、融资分类
三、融资流程
四、企业融资的四个阶段
第二节大学生融资
一、大学生创业融资的渠道与方式
二、企业成长期的融资
第三节融资实战
一、了解风险投资者
二、应该找什么样的风险投资者
三、你应该给风险投资者看什么
四、融资谈判
五、避开误区
第四节融资计划书
一、计划书组成部分
二、计划书撰写注意事项
第七章创业机构注册
第一节个体工商户
一、概念
二、设立条件
三、申办应提交的文件
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
一、概念
二、设立条件
三、注册所需资料
四、注册步骤
第三节合伙企业
一、概念
二、设立条件
三、注册流程
第四节独资公司和一人公司
一、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二、个人独资企业
三、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与个人独资企业的区别
四、个人独资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的区别
第八章创业战略制定
第一节创业战略概述
一、战略概念
二、有效的战略
第二节六种创业战略
一、家族式创业战略
二、合伙创业战略
三、创办“虚拟公司”战略
四、资源创业战略
五、借势创业战略
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战略
第九章创业起航
第一节目标、简单管理与执行
一、从目标开始上路
二、简单管理
三、有效执行
第二节创业常见危机
一、战略危机
二、管理危机
三、经营危机
四、人才危机
五、网络危机
六、创业者危机
七、财务危机
八、文化危机
九、信息危机
十、规则危机
第十章创业者成长
第一节基于生涯规划的创业者成长
一、生涯概念
二、生涯规划的要素与步骤
三、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四、制定合理的生涯规划
五、创业与生涯发展
六、生涯成功的意义
第二节学习与成长
一、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
二、学习的重要意义
三、学习的途径与方式
第三节创业者自我管理
一、压力管理
二、时间管理
三、情绪管理
四、挫折管理
五、健康管理
参考文献
第一章绪论
大学生创业是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产物。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顺乎时代发展和大学教育要求的顺势之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21世纪优秀大学生,是大学创业教育的首要目标。为每一个梦想和立志创业的大学生,在大学就读期间提供理性、实用、针对性强的创业教育,帮助他们在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等方面打下基础,最终助推大学生成功创业,是大学的现实任务。
第一节开展大学生创业指导的重要意义
一、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
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讲话明确把高校纳入到国家创新体系中来,同时对于“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把“创新”提高到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高度上,是“深刻认识世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努力实现民族与国家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使然。但是,基本国情也决定了在这创造历史的伟大时代面前,横亘着众多屏障。而要创造性地解决国家跨越式发展与民族复兴,就必须拥有大量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推动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条战线上全面实现创新,以此克服我国在资源、人口、技术等方面的困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现实保障。
大学在这一历史责任和机遇面前,一方面要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人才参与到国家创新工程中来,另一重要方面就是把为国家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大学生作为高校培养的新目标。这需要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开展新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在教育教学上积极主动地与社会需求和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接轨,努力为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培养更多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的集中阵地,利用这个阵地可以在教育内容、教学形式、师资力量、教育时间上予以保证,可以把较为零散的创新教育置于此平台上进行整合,从而建立起面向大学生的完整的“创新型人才”培育体系,这是高校在民族复兴面前必须承担起的伟大使命。
二、解决就业矛盾需要大量创业型人才
我国人才总量缺乏,但“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教育部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达到280万人,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达到340万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教育部预测“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7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截至2000年6月,我国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待业人数有30万人左右,2001年超过34.5万人,2003年达到63.67万人。200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50%左右,2005年在多方努力下,初次就业率达到近73%,但仍有三成的大学生不能及时初次就业。
2006年7月16日,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的“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