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精品【导学案】-第1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精品【导学案】-第1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精品导学案-第1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教学目标1.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概念,会进行简便的列式计算;2.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便于计算更高位数的乘数和被乘数的积;3.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 教学重点1.竖式计算方法的掌握;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加法原理和进位原理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运用加法原理和进位原理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2.正确理解竖式计算过程中的进位规则。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学习示例示例125 * 31 = ?解析:25 * 31 = 25 * 30 + 25 * 1 = 750 + 25 = 775步骤:1.计算个位上的乘积,25 × 1 = 25;2.计算十位上的乘积,25 × 3 = 75;3.加起来得到最终答案,25 × 31 = 25 × 30 + 25 × 1 = 750 + 25 = 775。

示例256 * 79 = ?解析:5 6× 7 9------5 64 29------4 4 2 4步骤:1.计算个位上的乘积,6 × 9 = 54;2.计算十位上的乘积,5 × 9 = 45;3.计算个位上的进位,7 × 6 = 42,10s上的数字加上进位后为:4;4.计算十位上的进位,7 × 5 + 9 × 6 = 87,100s上的数字加上进位后为:9;5.把所得的乘积数按位置排列,得到最终结果,56 × 79 = 4,442。

2. 练习题1.35 × 28 = ?2.67 × 63 = ?3.87 × 25 = ?4.98 × 71 = ?5.23 × 46 = ?6.84 × 39 = ?四、教学方法1.通过上述两个示例,让学生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2.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3.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原理和进位原理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中的应用。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 算“24点”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 算“24点”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 算“24点” (苏教版)一、知识点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算“24点”的方法。

算“24点”是一种小学数学智力游戏,目的是通过计算四张牌的加、减、乘、除,使得计算结果为24。

二、知识点详解1. 算“24点”的规则算“24点”的规则是: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意选取4张牌,通过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符,计算出24即为胜利。

2. 算“24点”的技巧算“24点”需要一定的技巧,其中有一些基本的技巧值得注意:•尝试使用乘法和除法,这样可以使数字更接近24。

•尝试在计算中使用括号,这样可以更清楚地表示出计算顺序。

•先将数字重组,再进行计算。

•注意将小数点转换为分数,这样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计算。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当有两个数字相同时,可以计算出“三个数字的24点”。

•当有三个数字相同时,可以计算出“四个数字的24点”。

3. 算“24点”的例题1.选取牌:A♠、5♣、9♠、7♥计算过程:7+5=12,9-1=8,12*8=96,96/4=24 答案为24。

2.选取牌:A♦、5♦、6♠、7♥计算过程:A5=5,57=35,35-6=29,29+1=30,30/5=6 答案不为24。

3.选取牌:A♥、5♠、6♣、7♠计算过程:(7-5)6=12,122=24 答案为24。

三、思考题1.如何选牌才能更容易地算出“24点”呢?2.算“24点”可以锻炼哪些数学能力?四、拓展学习可以继续探索其他数字游戏,例如数独、华容道等。

也可以将算乘除法、加减法的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五、总结算“24点”是一种小学数学智力游戏,需要一定的技巧,可以锻炼数学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练习,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更好地完成这个游戏。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一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一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一苏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

我要让大家看一道例题:23乘以45等于多少?大家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在黑板上写出算式23乘以45,等待学生思考后,邀请学生回答)(邀请学生上台板书,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写出步骤)(学生们独立完成练习,老师巡回指导)(在黑板上写出答案,学生们核对)(学生们独立完成作业,老师巡回指导)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作业的答案。

24乘以57等于1368,38乘以46等于1748,63乘以25等于1575。

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些练习更好地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方法。

(在黑板上写出答案,学生们核对)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大家对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在课后继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也可以尝试拓展延伸,探索更多乘法的技巧和方法。

(课后,学生们继续练习,老师进行辅导)重点和难点解析:两位数的分解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进行乘法运算时,我将23分解成20和3,然后分别乘以45,将结果相加。

这个方法不仅能够简化计算过程,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原理。

在讲解两位数的分解时,我特别强调了分解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将一个两位数分解成十位和个位。

乘法步骤的讲解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

在讲解23乘以45的过程中,我详细阐述了分解、相乘和相加的步骤。

我将23分解成20和3,然后分别乘以45,得到900和135。

我将这两个结果相加,得到1035。

通过这个例子,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是作业的布置。

在布置作业时,我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以便学生能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方法。

在讲解作业答案时,我会详细解释每一步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技巧。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在讲解本节课的过程中,我运用了一些教学技巧和窍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9 找规律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9 找规律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9 找规律丨苏教版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规律,为什么要找规律;2.能够根据规律继续或推广数列。

二、学习重点、难点1.确定规律的方法;2.合理应用规律。

三、学习过程1. 导入新知老师可以问学生:什么是规律?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听取学生意见并进行讨论。

最后,老师给出规律的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重复性的数或形式的出现,称为规律。

”老师再问学生:我们为什么要找规律?同样,听取学生的回答并予以指导。

2. 规律的确定方法老师提供以下若干个图形或数列,要求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并将规律写下来。

1.1, 3, 5, 7, 9, …2.1, 4, 9, 16, 25, …3.2, 4, 8, 16, 32, …4.△,□,○,…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思维能力,然后和同桌或者全班分享,讨论。

最后,老师可以对不同的规律进行汇总、归纳,然后给出确定规律的方法:观察、分析、归纳、验证。

老师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学生应当耐心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3. 应用规律老师可以通过以下例子来演示如何应用规律。

如果有四个三角形,五个四边形,请问共有几个小图形?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尝试用规律解决问题。

学生可能会推断,每个三角形和每个四边形都是一组合法图形,那么四个三角形和五个四边形分别组成4组和5组图形,而每组图形中有1个,2个,3个,4个,5个小图形,分别相加,得到1+2+3+4+5=15和1+2+3+4+5+6=21,相加得到36,所以一共有36个小图形。

4. 练习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供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1.3 6 9 12 …… 请问第20项为多少?2.打羽毛球,第一天打了1次,第二天打了3次,第三天打了5次,依此类推,第50天打了多少次羽毛球?3.14161 = 1 + 4 + 16 + 61,满足什么规律?四、课堂小结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小结,并强调规律的重要性,必须学会并善于应用规律。

新课标苏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DOC版

新课标苏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DOC版

新课标苏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DOC版题平均数(二)课型新授课案序第3单元第4课时时刻学习内容教材43页例2,练习十一第4、5题学习目标1、能熟练地求平均数2、会依照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3、明白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形学案自主预习1、什么是平均数,如何样求平均数?交流合作1、课件出示例2图片(1)从图片上你明白了哪些信息?(2)哪个队要高一些?(3)如何样才能明白哪个队高一些?点拨:观看事物不能光靠眼睛看,还要科学地算一算2、出示欢乐队和快乐队身高记录表说一说你明白了哪些信息?小组内算一算两个队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现自己的算法(148+142+139+141+140)÷5=_____÷5=_____(厘米)(144+146+142+145+143)÷5=_____÷5=_____(厘米)3、比一比通过运算的结果看出()了要高一些点拨: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形。

4、练习十一第4题(1)从统计图上你明白了什么?(2)哪种饼干第一季度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3)运算平均数,比一比5、推测:(1)哪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2)分析缘故。

6、从统计图中你还得到什么信息?展现提升1、展现自己的学习收成。

2、交流算法。

3、提问、补充。

反馈测评练习十一第5题拓展延伸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成?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纳范读,让幼儿学习、仿照。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仿照,才能不断地把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专门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晰,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如此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高效课堂导学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一、学习目标:1、经历探究整百数或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性。

2、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竖式书写格式,明确算理。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难点:商的位置的确定。

四、学习内容:1、学习习题:8÷2= 6÷2= 4÷4= 9÷3=80÷2= 60÷2= 40÷4= 90÷3=800÷2= 600÷2= 400÷4= 900÷3=2、探究学习:(1)同学们,你们参观过养鸡场吗?从题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出算式?问:600÷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①3 个200相加是(),所以600÷3=()②②6个百除以3等于2个(),2个百是200。

③因为6÷3=(),所以600÷3=()(2)养鸡场的鸡还都是产蛋高手呢。

这些鸡2天共产蛋986个,平均每天产蛋多少个?算式怎样列?()÷()=()引导学生明确:9个百除以2商(),分掉了8个百,还剩()个百没分,所以要和十位上的()个十合起来成()个十再除以(),也就是说除的过程中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数合并起来继续除。

4、巩固练习:①、用竖式计算并验算:428÷2= 605÷5= 831÷7= 754÷3=942÷3= 536÷4= 697÷6= 986÷6=②我家共有516本,3个书架,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答:③我校共有791名学生,平均每7人种一棵树,那么我校要种多少棵树?答:高效课堂导学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一、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弄清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导学案第一单元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导学案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导学案学习目标:1我能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

2、我能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自主探索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一、温故知新口算。

6X 10 = 3 X 32= 5 X11= 20 X 5 = 4 X 21= 30 X 3= 二、新课先知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 探究学习12X 10的口算方法。

12 X 10可以写成法一:12X 1=12 所以12 X 10=120。

法二:12乘1个十是____________ ,12个十是 _______ 。

法三:10X 10=100 , 2X 10=20 , ___________ 。

2. 探索尝试,类推算法如果搬来30箱,可以奖给多少个小朋友喝?列出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佳方案:12X 3=36, 12X 30=360观察12X 10和12X 30,这两个算式都是几位数乘什么数?两位数乘______________ 如何计算?小贴士:两位数乘整十数,可以先乘十位上的数,再在得到的数后面添写1个0三、自学检测自主完成例2.四、分层训练1、想想做做第1、2、3、4、5、6题2 、( )X( ) =600 ( )X( ) =800()X( ) =1000 ( )X( ) =1200五、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在数学王国探索数学问题,主要探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导学案学习目标: 1、 我能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 我能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学习重、难点:掌握笔算方法;乘的顺序和注意数位对齐一、温故知新用竖式计算:用竖式计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怎样对位?、新课先知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例3:幼儿园购进12箱迷你南瓜,每箱24个。

一共有多少个?2、 观察课本30页上的情境图,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3、 24X 12是怎样列出来的?4、 估算一下24X 12的结果,你是怎样估算的?先算2箱有多少个,再算10箱有多少个,最后把两次的积 _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一共有多少个?合作交流 5 、用竖式计算24X 12在算十位上的1乘28时,十位上的1是1个(8应写在(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2、认识一些物体的1/2。
谈话:趁小猴们吃得正开心,猴妈妈提了个问题要考考小猴们,大家一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如果把4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吃,那每只小猴可以分到这些桃子的几分之几?】接下来大家完成设问导读(二)
全班交流。
下面完成巩固练习:
(4)这一个就是这盘桃的1份。这一份能用什么分数来表示?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试用)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
认识几分之一
课型
第几
课时






(三维)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进一步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基本意义。
使用者个性化修改与批注
矫正方法预设;达标效果补充
// 使用者个性化修改与批注






第页(本课)/总页(全册)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试用)使用者个性化修改与批注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设 计
第页(本课)/总页(全册)
第页(本课)/总页(全册)
课时教学流程(试用)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活动)
使用者个性化修改与批注
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能用今天学到的分数知识,在生活中找一找,用"谁是谁的几分之一"说一句话吗?
第页(本课)/总页(全册)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试用)
项目
检 测 内 容
检测的目标与用时预设;反馈、
2、涂一涂。【课件出示教材"想想做做"第3两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高效课堂导学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一、学习目标:1、经历探究整百数或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性。

2、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竖式书写格式,明确算理。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难点:商的位置的确定。

四、学习内容:1、学习习题:8÷2= 6÷2= 4÷4= 9÷3=80÷2= 60÷2= 40÷4= 90÷3=800÷2= 600÷2= 400÷4= 900÷3=2、探究学习:(1)同学们,你们参观过养鸡场吗?从题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出算式?问:600÷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①3 个200相加是(),所以600÷3=()②②6个百除以3等于2个(),2个百是200。

③因为6÷3=(),所以600÷3=()(2)养鸡场的鸡还都是产蛋高手呢。

这些鸡2天共产蛋986个,平均每天产蛋多少个?算式怎样列?()÷()=()引导学生明确:9个百除以2商(),分掉了8个百,还剩()个百没分,所以要和十位上的()个十合起来成()个十再除以(),也就是说除的过程中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数合并起来继续除。

4、巩固练习:①、用竖式计算并验算:428÷2= 605÷5= 831÷7= 754÷3=942÷3= 536÷4= 697÷6= 986÷6=②我家共有516本,3个书架,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答:③我校共有791名学生,平均每7人种一棵树,那么我校要种多少棵树?答:高效课堂导学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一、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弄清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2、在具体的情境中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在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1、口算20÷2 24÷2 40÷420÷4 24÷4 40÷5三、探究学习:1、引入新课:假如每千克鸡蛋4元,请你估算一下,312元能买多少千克鸡蛋呢?同桌两人交流估算的结果。

你是怎样估算的?2、自主探索,理解312÷4的计算方法和书写方法。

⑴独立探索:填写第3页的方框。

⑵小组讨论:把你的想法与组员交流,看意见是否一致。

⑶汇报交流,理解掌握。

3、小结计算方法:这道除法计算时有何特点?把两题比较,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为什么第1题的商是三位数,而第2题的商是两位数?4、巩固练习:想想做做1—5题高效课堂导学案(三年级下册)练习一学习目标:巩固前面两段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基本练习1、想想做做1分组练习,并指名学生板演。

2、想想做做2出示题目,先让学生估算,并要求说出估算的依据。

再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3、想想做做3问:能不能通过题中条件一眼看出谁跳得比较多?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比较快一些呢?先估计,再要求计算。

4、想想做做4分组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并要求完成后观察每组中两题之间的联系。

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5、想想做做5出示图,理解图意和题意。

同桌互相说说解题策略。

二、课堂练习1、同学们栽树,上午栽了524棵,下午用了4小时栽了488棵,下午平均每小时栽多少棵树?答:2、油厂把610千克的豆油分装在最多只能装5千克的油壶里。

准备120个油壶够吗?答:三、作业:想想做做5高效课堂导学案(三年级下册)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1)学习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

2、经历探索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学习新知识:1、 6个蘑菇,3只小猴?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算式怎样列?答:0个桃,3只小猴,平均每只猴能摘到几个桃,可以怎样列式?答: 2、结合旧知,解决问题三只小猴摘桃,可树上一个桃也没有,那你觉得每只小猴能摘到几个桃呢?“一个都摘不到“那么0÷3等于多少呢?如果是4只小猴摘桃结果会怎样?5只呢?9只呢?……算式怎么列?结果呢?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3、一个星期前3天公生产306千克,前3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怎样列算式?答: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重点学习笔算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分析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

问:对比笔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你觉得怎么样?如果漏写了商中间的“0”呢?二、巩固练习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小结:0除以或乘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都等于0。

三、完成“试一试”480÷4= 350÷5= (用竖式计算)四、全课总结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题目,你认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除到0前边的一位正好除完,就直接对齐被除数里的0,在商里写0。

六、作业想想做做4、5高效课堂导学案(三年级下册)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2)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就商0这种除法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习过程:一、学习新知:1、这个星期后4天共生产432千克,后4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432÷4商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

答: 小结:做笔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写0。

为了防止漏写0,最好在笔算之前或笔算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数或大致结果。

二、完成“试一试”3 )361 5)252三、巩固提高1、想想做做12、想想做做2四、作业想想做做3、4高效课堂导学案(三年级下册)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1、看图体温并解答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平均每盒有多少个?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一共有多少袋?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1、观察图意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问:要求什么问题?怎么样列式?2、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同桌或小组商量,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⑴224÷2=112(本) 112÷4=28(本)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⑵4×2=8(层) 224÷8=28(本)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4、讨论比较。

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三、应用提高1、想想做做12、想想做做2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答:3、想想做做3四、课堂作业1、学校把买来的840本图书分给3个年级,每个年级有2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图书多少本?答:2、商店运来2箱毛巾,每箱4包,一共有480条。

每包有多少条毛巾?答:高效课堂导学案(三年级下册)练习二1学习目标:进一步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通过具体练习,帮助学生区分各种情况,克服相近内容的互相干扰,能正确估算并计算、验算。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P13.3第一组题讨论: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口算时有什么区别?第二组题,讨论: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P13.1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进行估算,说出商是几位数。

3、计算并验算536÷4 = 321÷3 = 872÷3= 4、P13.5明确要求谁拍的最快,谁拍得最慢必须要知道每人每分钟拍球的个数。

二、课堂练习1、口答说出下面各题中商是两位数的,商是三位数的,商中间有0的,商末尾有0的。

563÷4 303÷5 426÷6 912÷3259÷6 856÷8 700÷5 214÷72、拓展题3、填上合适的数4、油厂把411千克的豆油分装在最多只能装5千克的油壶里,至少需要这样的油壶多少只?答:5、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135,商是3,那么被除数=(),除数=()三、全课总结四、作业:P13.2、4高效课堂导学案(三年级下册)练习二2学习目标:进一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学习过程:一、基本训练1、三(4)班有三个小组,每组有6个同学,一共做了108朵红花,平均每个同学做了几朵红花?答:2、王叔叔2分钟打了106个字。

他平均每分钟打了多少个字?如果他照这样的速度用了8分钟打完一篇文章,你知道这篇文章有多少个字吗?答:3、三、四年级各有3个班,要选150名同学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平均每班要选多少名同学?答:4、一个旅行团有153人,他们入住的酒店现在只有5人间的房了,想一想至少需要多少个房间呢?答:5、图书室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5层,一共有750本图书。

平均每层有多少本?答:6、学校新买来840本故事书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多少本?答:7、三(4)班有4个小组,每组8人,平均每人采5个昆虫标本。

他们班一共采集多少个昆虫标本?答:二、拓展练习1、想想做做92、P14思考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