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教学目标- 熟悉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单元一:观察世界- 探索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 学习使用感官观察事物,如视觉、听觉、嗅觉等。

- 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如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单元二:动植物的生活- 学习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 了解植物的种子发芽和生长过程。

- 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和行为习性。

单元三:物体的性质- 学习物体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 进行简单的物体实验,如测量物体的重量、长度等。

单元四:常见材料- 了解常见材料的来源、用途和特点。

- 学习常见材料的分类和比较。

单元五:空气- 学习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 进行简单的空气实验,如观察气球的膨胀和收缩。

单元六:水的特性- 学习水的特性和用途。

- 进行简单的水实验,如观察水的凝固和蒸发过程。

单元七:天气变化- 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和季节变化。

- 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

教学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促进思维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教学评价- 观察记录:要求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和结论等。

教学资源- 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

- 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显微镜、天平、温度计、实验器皿等。

教学进度安排- 每个单元预计耗时2-3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

- 每周安排2-3节科学课,每节课45分钟。

参考教学活动- 观察和记录周围事物的特征和变化。

- 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观察物体的浮沉、水的沸腾等。

- 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结果。

- 实地考察,如参观植物园、动物园等。

家庭作业- 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科版全册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

教科版全册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

教科版全册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 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培养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掌握一些常见的科学现象和规律;-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观察和实验学习目标- 了解观察和实验的意义;- 学习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入观察和实验的概念。

2. 学习观察:分组进行观察练习,记录所观察到的事物。

3. 学习实验:介绍实验的概念和方法,进行简单的实验活动。

4. 总结:让学生总结观察和实验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课:天气的变化学习目标- 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学习观察和记录天气的方法;- 培养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天气引入课题。

2. 学习天气变化规律:介绍不同天气现象和变化规律。

3. 观察和记录天气:安排观察天气的活动,让学生记录所观察到的天气情况。

4. 总结:让学生总结天气的变化规律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第三课:动物的特征学习目标- 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学习观察和比较动物的方法;- 培养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图片引入课题。

2. 学习动物的特征:介绍不同动物的外貌和习性。

3. 观察和比较动物:分组进行动物观察和比较的活动。

4. 总结:让学生总结不同动物的特点和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第四课:植物的生长学习目标-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求;- 学习观察和照顾植物的方法;- 培养对植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引入课题。

2. 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介绍种子发芽、植物生长的过程。

3. 观察和照顾植物:为学生提供小植物,让他们观察和照顾植物的成长。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需求和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完美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完美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完美版精品文档最新版2018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

谜底:橡皮)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本人的理由。

)- 1 -欢。

迎下载精品文档设计意图:表述理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说话时要有理有据。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本人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设计企图:通过学生的描述来了解学生对物体的观察、比较和描述能力,为教师后面的教学调整提供借鉴。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二、观察物体(一)观察一个物体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要认真观察)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研究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章:春天的秘密1.1 教学目标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

观察并描述春天的自然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入春天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春天的变化。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春天的特征。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提供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等。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小组分享。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享情况,评估学生对春天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水的奇妙2.1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探究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水的性质,如透明、无色、流动性等。

进行水的实验,如加热、冷却、过滤等。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进行记录和交流。

2.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水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原因。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情况,评估学生对水的性质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天空中的朋友3.1 教学目标了解天空中的常见天气现象。

观察并描述云彩的形状和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天空中的常见天气现象,如晴朗、多云、降雨等。

引导学生观察云彩的形状和变化。

学生进行云彩观察记录,并进行小组分享。

3.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彩,描述云彩的形状和变化。

学生进行云彩观察记录,并进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分享观察结果,并进行交流。

观察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享情况,评估学生对天空中的天气现象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植物的生长4.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

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茎的生长等。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学生进行植物观察记录,并进行小组分享。

4.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

教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如动植物的特点、天气变化、简单物理现象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

(2)运用图片、模型、实物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动物园里的动物2.植物园里的植物3.天气的变化4.光与影5.水的奥秘6.空气的力量7.声音的传播8.电的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点。

(2)让学生掌握天气变化、简单物理现象等科学知识。

2.教学难点:(1)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动植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天气变化,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探究学习(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动植物的特点,如生长过程、生活习性等。

(2)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变化,记录数据,分析原因。

3.课堂讲解(1)讲解动植物的基本特点,如生长过程、生活习性等。

(2)讲解天气变化、简单物理现象等科学知识。

4.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2)开展小组合作,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5.总结评价(1)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检查学习效果。

(2)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春天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动物的变化2. 第2章:我们周围的材料常见材料的认识材料的分类与用途环保材料的意义3. 第3章:力的世界力的概念与作用力的测量与表示力的运用4. 第4章:空气与水空气的存在与作用水的形态与变化空气与水的利用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动植物的变化,认识自然界的美。

2. 学会区分常见材料,培养环保意识。

3. 掌握力的概念,了解力的测量与表示,学会用力。

4. 理解空气与水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测量与表示,空气与水的利用。

2. 教学重点:春天动植物的变化,常见材料的认识,力的概念,空气与水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卡片、画笔、尺子、气球、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春天来了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变化,了解春天的特征。

例题讲解:通过图片展示,讲解春天动植物的变化。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春天景象的画。

2. 我们周围的材料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材料。

例题讲解:讲解材料的分类与用途。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不同材料的用途。

3. 力的世界实践情景引入:演示力的作用,如拉弹簧测力计、推物体等。

例题讲解:讲解力的概念、测量与表示。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实验,了解力的作用。

4. 空气与水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展示空气的存在与作用。

例题讲解:讲解水的形态与变化,空气与水的利用。

随堂练习:让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变化2. 常见材料的认识3. 力的概念与测量4. 空气与水的利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春天你身边的动植物变化。

列举5种常见材料及其用途。

解释力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说说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

2. 答案:春天的动植物变化:如树叶变绿、花儿开放、小鸟筑巢等。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一年级学生学习和掌握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的内容。

通过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没有法律复杂性的方法,帮助学生独立地做出决策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包括以下单元:1. 科学与生活2. 昆虫的生活3. 植物的生长4. 物体的测量5. 植物的繁殖6. 动物的生活7. 物体的材料教学策略1. 知识引入: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科学世界。

2. 观察实践:通过观察、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提炼出科学的规律和原理,培养他们的归纳和分析能力。

5. 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计划根据每个单元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每个教学单元包括以下步骤:1. 知识引入: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2. 学习任务:给学生提供学习任务,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3.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实际操作,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知识。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提炼出科学的规律和原理。

6. 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实验结果和学习成果,进行教学评估。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和实际操作评价等。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练习册:作为教学的主要参考资料。

2. 实验器材和材料:用于实践操作和观察实验。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等。

4.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材料:如小组活动指导书、讨论问题等。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

通过观察、实验、探 究等方式,培养学生 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本册教材所涉及的科 学概念、原理和规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 究、创新等科学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 好奇心,树立科学的世界 观和价值观
课程安排与时间规划
课程安排
每周2节科学课,每节课40分钟
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
天气预报
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等渠道获 取天气预报信息,了解未来一段
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气 警信息,如暴雨、台风、暴雪等
预警,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出行计划 和生活安排,如选择适合的衣物
、安排户外活动等。
05
物质性质与变化探究
物质基本性质认识
观察和描述物质的颜色、形状 、硬度、气味等基本性质。
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与其用途 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对 物质性质的感知和认识能力。
物质状态变化实验设计
了解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物质状态变化 的过程和条件。
观察和记录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 变化。
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动
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绿色出行
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
参与环保组织和活动
环保志愿者、环保宣传、公益活动
THANKS
感谢观看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植物生长与观察 • 动物习性及观察 • 天气变化与季节交替 • 物质性质与变化探究 • 地球环境及资源利用
01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课方案(全册)1.1《发现物体的特色》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科学知识看法目标1.我们四周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拥有必定的特色.2.能够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绘物体的特色 .科学研究目标1.用各种感官察看和描绘不同的物体.2.用两两对照的方法对物体进行察看.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梦想.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觉到生活中有各种各种的物体.它们拥有必定的特色.能够知足不同的需要.【教课重难点】重点:用察看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色进行描绘.难点:学会用两两对照的方法进行察看.学会用科学词汇描绘物体特色 .【器械准备】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着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板书设计】发现物体的特色1/27看大小、颜色、形状闻气味两两对照察见解摸表面粗拙程度掂轻重【教课过程】一、聚焦2.你为何猜它是橡皮呢?(学生能够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原由.)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余物体的特色.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旁有很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它的特色.再让他人猜猜它是什么吗?二、察看物体(一)察看一个物体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色呢?(要认真察看)2.应当如何察看呢?回想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察看植物的方法.谁来谈谈.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仔细察看(特别提示学生在未经教师同意的状况下.不可以用嘴接触任何物体).(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3.教师出示要察看的物体.逐一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4.此刻.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物体来察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些物体的特色.5.学生报告.教师总结出描绘物体特色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二)对照察看两个物体2/271.方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色.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色吗?征.3.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 .4.4人一组.经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5.如何详尽记录物体的特色呢?我们先来看看活着手册吧!(1)教师示范活着手册的使用:投影展现实物.指导学生先填写日期.(物件名称可替代)(2)指导学生填写记录表格.6.沟通评论“我的记录”.1)请学生到展台展现并介绍“我画的记录”.2)学生互相评论察看和记录的能否正确.3)教师小结:记录时要真切、正确.7.出示班级记录表单.沟通察看到的信息.在学生沟经过程中.教师增补班级记录单.8.看看我们的班级记录单.你有什么发现?9.教师总结:经过两两对照察看.我们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色.10.经过察看比较活动.我们对木块已经特别熟习了.谁来描绘一下木块的特色?比一比谁描绘得最好.三、小结、延长1.谁来谈谈我们如何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色?2.要想更全面、更正确地描绘物体.应当怎么做?3/273.课后.同学们也能够依据物体的特色编一些小谜语让他人猜.这样能够锻炼自己的察看能力和描绘能力.第2课谁轻谁重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科学知识看法目标: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色之一并且能够被丈量.科学研究目标:1.用衡量、称量等丈量方法能够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致使比较结果的正确程度不同.2.轻重和大小合适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梦想.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衡量、称量等方法的正确程度不同.教课重点: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色之一.并且能够被丈量;2.用衡量、称量等丈量方法能够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致使比较结果的正确程度不同.教课难点:用称量的方法进行丈量并记录教课具准备:4/27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简略天平1台(含称量盘)、相同大小的回形针若干、学生活着手册每组3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教课过程:教课随记栏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1.展望物体的重量.1)出示5个物体: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在展望轻重以前.第一让学生认真察看比较这几个物体的形状及大小.(此中.木块和塑料块的大小相同.两个橡皮的材质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块大) 2.衡量不同物体的轻重.(1)掂重.学生亲身着手衡量5个物体.感觉5个物体的轻重.这时需再次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提示学生一致用数字来表示轻重).散发给学生一条记录单进行记录.而后贴到黑板长进行展现比较.(2)掂重后.先小组商讨.再环绕数据全班商讨.3.称量物体的重量.1)第一要确立标准物.教师经过多媒体屏幕体现几个问题一步一步指引学生.该选什么样的物体作为标准物呢?“比较重的物体能够吗?比方玻璃珠.”比“较大的物体能够吗?比方乒乓球选择比较轻的、小的、简单放在盘子中的物体作为称量的标准物.依据学生的议论结果证明.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合适作为标准物.(2)说明称重方法.将一个物体放在简略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一放入回形针(固然这里不重申“左物右码”但.仍建议给学生养成“左物右码”的习惯).直到天平均衡.数出放入的回形针数目.依据回形针的数目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称量结果.称量后.学生要依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5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5/273)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记录单进行记录.而后贴到黑板长进行展现比较.4)学生用称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2.接下来.小组内要先议论三种比较轻重的方法中.“哪一种方法的排序结果更正确”从.而转入对不同丈量方法正确程度的商讨.展望是猜的.不太正确;不同的人感觉可能不同.衡量也禁止;衡量次数多了.简单乱;用简略天平称量是比较正确、比较科学的方法.五、小结今日同学们在讲堂上表现得很棒.回想一下今日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概括总结.教师在班级记录单上做记录.展望衡量称量第3课认识物体的形状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科学知识看法目标:1.很多物体拥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色之一 .6/27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科学研究目标:1.用简单的方法就能够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2.认可物体的特色是能够被察看和丈量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领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教课重点:知道很多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有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色之一.教课难点:.教课具准备:有必定高度的方盒子、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木块若干、橡皮若干、螺母若干、布袋(内装一个乒乓球和一块橡皮)、课件、班级记录单.教课过程:教课随记栏一、聚焦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了几种物体的轻重.还记得是哪几种物体吗?(学生回想: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大橡皮、小橡皮)7/273.出示此外两种物体——木块和螺母.让学生谈谈这两种物体是什么形状 .重申形状也是物体的重要特色.4.引出课题.今日我们一同来《认识物体的形状》.(课件展现猜想的方法及四种物体的形状)(板书:认识物体的形状)5.提出问题.这里有四个相同大小的方盒子.要想把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装进里面.如何才能装得更多呢?学生沟通装盒子的方式.教师规定一致用“平铺一层”的方式进行.6.(课件演示:“平铺一层”)二、研究将物体平铺在盒内的方式1.演示平铺的方法.记录数据.如何平铺一层乒乓球呢?请一位学生来演示平铺的方法.并且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课件演示平铺的方法及如何填写表格)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着手将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内.并且将数据记录下来.比一比.哪组最快.哪组装得最多.3.分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各小组的数据填写在班级记录表单中.三、商讨:“形状”对物体占有空间的影响1.察看班级记录单:有什么发现吗?指引学生发现:每个小组乒乓球和木块数目都相同.而螺母和橡皮的数目就不相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2.沟通展现“摆放”的方式: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摆放的吧.(1)各小组将摆放的方式展现出来.并标清数目.共同体验:螺母和橡皮以特定的方式摆放.真的能够都摆进盒子吗?师生共同确认上述问题后.将数据写在对应的摆放方式旁边.8/272)乒乓球和木块只有一种摆放方式.螺母、橡皮有多种摆放方式.并且摆放方式不同.装的数目也不相同.3.剖析商讨:为何会这样呢?(1)同一种物体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有空间状况不同.“躺”“立”“侧”装.的数目都不相同.(2)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平铺时占有空间的状况不同.思虑:为何乒乓球能摆进盒子的数目比大小差不多的木块少这么多?剖析:因为形状的原由.乒乓球没有将盒子铺满.中间有缝隙.因此装得少.(假如学生以为是因为演示实验:与木块相同大小的空心塑料块和乒乓球能够装相同多的沙子.说明乒乓球与木块大小相同.也能够将两个相同的烧杯装相同多的水.将乒乓球和木块轻轻按入水中后.看两个烧杯中水面的高度能否一致.)四、拓展、延长以螺母“躺着”平铺一层和“立着”平铺一层为例.指引学生思虑:盒子真的被填满了吗?谈谈你的见解.板书设计:第4课给物体分类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科学知识看法目标:1.认识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9/272.依据物体的特色进行分类.能够更清楚、有序地认识物体.科学研究目标:1.能够依据一个特色对物体进行分类 .2.认识给物体分类时.依照的特色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科学态度目标:1.持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2.认可物体能够依据某一特色被归类.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领会,人们能够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旁的各种信息.教课重点:能够依据一个特色对物体进行分类.教课难点:认识科学正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教课具准备:教课过程:教课随记栏一、聚焦1.小朋友到商场想买酸奶.你能帮他找到酸奶吗?(播放课件.选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商场如何找到酸奶的)2.我们也察看了很多物体的特色.你能描绘一下吗?这些不同物体的特色有相同的方面吗?(学生依据前几节的活着手册和班级记录单描绘前几节课上观10/27察的物体特色)3.我们能不可以用一种特色作为标准给它们分类.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它们.(板书:给物体分类)二、给物体分类1.描绘物体特色.确立分类标准.1)教师散发活动器械.学生取出活着手册.2)谈谈自己计划以什么特色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2.首次体验分类并为物体编号.1)指引学生依据制定的分类标准进行首次分类活动(全班一致确立一种相对简单的分类标准.如:大小).将物体放在小组记录单的圆圈中.2)指引学生发现使用实物摆放的方法不便于同时展开不同标准的分类.并且这类方法的分类结果没法悬挂展现.不便于沟通.(学生思虑.商议改良方法.)(3)指导全班同学依照一致标准为物体进行编号.我们有什么方法进行编号呢?上学期.我们在比较恐龙大小的时候.有个编号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我们也来给这些物体进行编号吧.(学生依照相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编号)3.展开小组分类活动.(1)小组总结物体特色.察看前几节的记录单.你们都发现了物体哪些方面的特色?(学生发现有大小、形状、轻重、粗拙或圆滑、透明或不透明等方面的特征.依据物体大小进行分类的活动已经做过.不再重复)(2)依据特色制定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上.11/27(学生制定分类标准.明确分类标准.将小组制定的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一张记录单填一种标准)(3)小组合作展开给物体分类的活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展开研究活动.将分类结果以物体编号的形式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不同的圆圈里)4)教师合时指导学生填写小组记录单.5)学生悬挂展现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部分.(学生遮挡住分类标准.并向全班同学展现小组记录单)4.解密活动.(1)全班共同解密各组的分类标准.经过察看小组记录单的分类结果.逆向剖析分类标准是哪一种特色 .并说明原由.(2)相应小组进行展现揭秘.谈谈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三、沟通商讨1.大家是依据物体的哪些特色分类的?学生经过沟通发现分类有好多方式.可是不论哪一种方式分类的标准.都是物体比较典型的、有共性的特色.2.依据同一特色分类.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确12/273.依据发现细化小组记录单的分类标准.确立对于轻重的分类界线.再次调整轻重的分类.四、达成个人、小组、班级记录单内容1.学生达成个人活着手册 .2.各小组共同完美小组记录单.3.师生完美班级记录单.设计企图: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并改正完美记录的过程就是梳理和总结本课知识的过程.进而达成本课教课目的.4.察看生活中身旁的分类 .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分类给我们带来帮助呢?是哪些方面的分类?是如何给我们带来帮助的?(播放课件.学生依据课件演示分别谈谈是哪些方面的分类.又是如何帮助我们便利生活的)板书设计特色分类标准细化标准第5课察看一瓶水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科学知识看法目标:1.水有很多可被感知的特色.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动、透明等 .2.水和洗发液相同.都能够被盛放在容器中.与木块等物体对比.水没有固定的形状.科学研究目标:1.学习察看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法比较水与洗发液、木块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13/272.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察看.能用语音简单描绘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3.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4.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回首和反省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聆听他人看法.乐于叙述自己看法.2.乐于参加小组合作研究 .主动参加合作学习活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是宝贵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教课重点: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教课难点:水无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色.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差别.教课具准备:水、乳白色洗发液、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木块、活着手册、察看记录单.教课过程:教课随记栏一、聚焦导入:教师出示一瓶矿泉水.请同学们说一说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对于水你都知道什么?而后请同学们一同来察看.(板书:察看一瓶水)(学生察看矿泉水)二、察看比较水与洗发液14/271.察方法的研究出示洗液的瓶子(撕掉上边的).学生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会猜是洗浴露、洗手液.合适表生活中擅长察的同学.告学生是洗液).怎比察水和洗液?教引学生回前几学顶用了哪些察方法.学生提能够用眼睛看、鼻子、手摸⋯⋯(因洗液不可以食用.在此教要及提示不可以用“”的方法.任何合都不可以用“”的方法).(学生察比泉水与洗液并回答老的)2.学生察水和洗液的不同和相同1)看一看教提:大家一同来察水和洗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学生疏察并.教引学生关注它色的不同.以及能够通什么方法知道.(乳白色与无色.透明与不透明.比察)教板:学生的.2)一教提:水和洗液有什么不同?怎才能知道它的气味不同呢?学生提一.教示范的准操作方法.并指出做安全的重要意.(的准操作方法:翻开瓶盖子.到气味即可盖上瓶盖.)学新手操作并.15/27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报告.(3)摸一摸教师提示:水和洗发液除了颜色、气味不同.它们用手摸起来相同吗?如何证明洗发液要比水圆滑?再用拇指摸一摸.教师解说手摸对照方法:用玻璃棒在洗发液中沾一下.滴到食指上.再用拇指搓捻;用相同的方法把水滴在另一只手的食指上.搓捻后进行对照.学生着手操作并报告.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报告.3.总结水与洗发液的异同教师指引学生回首活动的过程和察看的结果.并总结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并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能流动洗发液: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动(播放课件.教师指引学生回首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过渡:经过察看比较发现水和洗发液有相同之处也有着好多不同.假如把它们和木块比较又会有什么发现呢?三、察看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和相同1.不同教师把洗发液和水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里让学生与木块对照察看.学生沟通察看结果:(1)它们放进容器的方式不同.水与洗发液能流动.木块不可以流动.16/272)水和洗发液的形状随容器形状发生变化.没有固定形状.木块的形状不随容器的变化发生改变.教师板书学生察看结果 .(播放课件.让学生察看三个图片并思虑问题)2.相同教师指引学生察看比较水、洗发液、木块有没有相同之处.学生察看、沟通.教师板书:它们都有形状.(播放课件.看图思虑问题)3.总结水、洗发液与木块的不同和相同教师请同学依据板书总结它们的不同和相同.学生发布看法:我们发现只管水、洗发液的形状能够变化.木块形状不变.但它们都有形状.(播放课件.回首研究过程.反省研究结果.总结固体、液体的不同)四、达成班级察看记录单和活着手册1.教师请一位同学到台上执笔.全班同学一同依据察看结果共同达成班级记录单.2.教师指导学生依据班级记录单.完美自己的活着手册第1课内容.3.拓展延长回家后达成活着手册上“看谁流得快”活动.(播放课件.达成信息的整理和摘录)板书设计:17/27第6课它们去哪里了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科学知识看法目标: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 .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科学研究目标:1.经过对照的方法.察看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状况 .2.能用放大镜察看较小的物体.3.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足混淆 .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能够用对照的方法察看现象 .2.认可从多角度进行察看是一种谨慎的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觉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知道能够利用这类变化为生活服务.教课重点: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 .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教课难点:经过对照的方法.察看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状况.教课具准备:为学生准备:3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个小玻璃盒、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红糖(块状)、小石子、学生活着手册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资料一套、班级记录单.18/27教课过程:教课随记栏1.问题导入.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同认识了水.谁还记得水都有哪些特色?2)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谁能说一说水有什么用途?3)水还有一个本事.能够加好多东西进去.比方妈妈做汤时会放一些作料在水中.使汤更为鲜美.近似的状况你们还见过哪些?在哪里见过?(在这里.学生可能会依据一些生活经验.提到“溶解”这个词)4)全部的东西放入水中.都能被溶解吗?(课件展现一些生动的溶解现象)2.聚焦问题.1.描绘并记录现象.1)师:老师为每一组都准备了这三样物件.请你们认真认真地察看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指导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课件出示三种被察看的物质)2)小构成员分头察看.沟通报告.3)师:要想看到它们放入水中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打算怎么做?4)学生疏组商讨.取出实验方案.教师加以指导.指导重点:使学生明确要用小勺来取物质.放入等量的水中.而后静静地察看这些物质进入水中的状况.并与物质以前的状况进行对照;提示学生不可以晃动水杯;在物质进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棒充足搅拌.让物质与水充足混淆;搅拌停止后.再次察看、对照物质的变化状况、混淆液的状况以及杯底的状况.19/27同时.教师还要提示学生将察看结果实时记录在活着手册中.能够用文字表达.也能够经过图画来表示.要特别重申没有变化与有变化相同重要.全部察看结果都要记录下来.5)学生小组实验察看并做好记录.6)教师巡视和指导.2.商讨沟通.达成共鸣.(1)把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察看到了什么现象?指引学生疏别描绘3种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状况.咨询学生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发生变化.并对照3种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加以说明.食盐和红糖在水中溶解了.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解.(2)盐、红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逝”了吗?指引学生在说出自己判断结果的同时.说出支持自己看法的原由(联合生活中的经验和实验现象来说明).盐放入水中后.盐水是咸的.说明盐还在水中.不过看不见.红糖放入水中后.水是有颜色的、甜的.说明糖还在水中.不过看不见(讲堂上不同意学生品味.学生概括的“咸”和“甜”是鉴于生活经验).三、讲堂小结、扩展延长1.经过我们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谁愿意来谈一谈?.此刻再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溶解?有兴趣的同学能够用学到的方法试一试.下一堂课跟大家分享.(播放课件)板书设计:溶解第7课认识一袋空气教课方案20/27。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倾听声音》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2、能够在多个问题中确定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提出你想研究的关于身边各种声音的问题。

能够和其他同学交流你对声音问题的看法。

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周围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

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按组准备鼓和鼓槌1个、绿豆若干粒、锣1面、钢尺1根、纸杯1个。

教学过程一、引入在我们的生活中,风、雨、读书声,处处充斥着各种声音。

二、活动一:寻找声音1、观察书中的四幅插图。

2、倾听声音:让学生倾听声音,知道这个声音是由谁发出的。

3、想一下某些物体和动物在发出声音时的变化。

4.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什么?三、活动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1、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学生实验。

经过讨论和交流,全班同学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填写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记录表。

讨论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2、提问: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呢?演奏者如何使鼓或锣停止发声?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四、小结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一、学生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共有x个平行班,每班学生均为xx名左右。

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科学知识极其匮乏,科学探究能力薄弱。

家长和部分老师把重点放在数字的教学上,使学生很少有时间和机会接触自然,更没有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无法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一年级下册科学的全部内容。

2. 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 学习如何观察动物。

2.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 学习如何种植和照料植物。

3. 第三单元:物体的性质- 认识物体的不同性质。

- 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实验。

4. 第四单元:天气和季节- 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天气变化。

- 学习如何观察天气和预测天气变化。

5. 第五单元:身体健康和卫生- 学习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和个人卫生。

- 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三、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3.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不同的现象和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实验法:通过开展简单的实验,帮助学生探索科学知识。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4. 游戏法:通过科学游戏和活动,增加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观察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2. 通过小测验和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项目,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书。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图片和视频资料。

4. 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安排1. 每周安排2节科学课,每节课45分钟。

2. 每单元安排5-6节课,包括知识讲解、实验和活动。

八、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及时进行解答和反馈。

3. 定期与其他科学教师交流,分享经验和教学资源。

以上是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的简要内容。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探索春天的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第2章《我们周围的物体》:学习物体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3. 第3章《动物和植物》: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4. 第4章《空气和水》:探究空气和水的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的基本性质,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结合教材,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例题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突出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找一找周围的物体,说说它们的颜色、形状和质地。

(3)了解一种动物或植物的生活习性,写一篇简短的介绍。

2. 答案:(1)植物的特点和生长过程:如玫瑰的特点是花瓣鲜艳、香气浓郁,生长过程包括播种、发芽、生长、开花等。

(2)物体的颜色、形状和质地:如实木桌子的颜色为棕色,形状为长方形,质地为木质。

(3)动物或植物的生活习性:如蝴蝶的生活习性包括吸食花蜜、迁徙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024年小学科学一年级教案完整

2024年小学科学一年级教案完整

2024年小学科学一年级教案完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认识常见的物体》,第二节《物体的分类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物体性质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物体分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体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2. 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物体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3. 实践:分组让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教具中的物体。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观察、描述物体,并进行分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学具中的物体进行观察、描述和分类。

六、板书设计1. 常见物体:如铅笔、橡皮、书本等。

2. 物体性质:颜色、形状、大小等。

3. 物体分类:按照性质进行分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物品,描述并分类。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常见物体的认识较充分,但在描述物体性质和分类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和描述。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更多物体的性质和分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5. 作业设计的具体性与拓展延伸的实践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认识常见物体,这是因为对物体的基本认识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

难点则在于物体的分类和性质,这一部分涉及抽象思维,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直观演示和反复练习来突破这一难点。

2023年新课标一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2023年新课标一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2023年新课标一年级科学教案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3年新课标一年级科学教材下册第二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认识物体与材料》、第二节《物体的运动与力》和第三节《简单机械》。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物体与材料的基本知识,能够区分不同物体和材料。

2. 理解物体的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能够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

3. 初步认识简单机械,了解其基本原理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物体的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认识简单机械的原理。

教学重点:物体与材料的区分,物体运动现象的描述,简单机械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展示(如各种物体、材料、简单机械等),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如小车、滑轮、绳子等),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和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 教学新课(15分钟)(1)认识物体与材料: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区分不同物体和材料。

(2)物体的运动与力: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物体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

(3)简单机械:介绍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其应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例题,讲解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体运动现象,使用简单机械,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物体与材料2. 物体的运动与力力的作用运动状态3. 简单机械原理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身边的物体和材料,并进行分类。

(2)描述一个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现象,并说明与力的关系。

(3)了解一种简单机械,并说明其原理和应用。

2. 答案:(1)略(2)例如: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力,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如滑轮:原理是改变力的方向,应用如吊车、电梯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难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课程备课1)学情分析实施一年级科学教学,要综合考虑学生家庭文化水平、生活普及水平、学童心理健全成长与发展情况以及上下学期课程实施情况,明确一年级学童的知识结构,回顾并继承上学期的课程实施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标准,确定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考察点,确定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核心问题。

2)主题确定本册主要围绕“观察变化”这一主题开展,以培养学童观察、表达、思考能力,积累观察及实验操作经验,在科学思维中锻炼学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集中在生活中不同时期,动植物的发展,和化学反应的变化,开拓观察、比较及实验的思考能力。

3)课程目标1、认识观察变化;2、理解观察变化的意义;3、在实际当中学会观察变化;4、培养学童观察、表达、思考能力;5、积累观察及操作经验;6、锻炼学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步骤1)教学准备在实施教学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多方筹备教学物资,如教学手段、相关实物资料、动画短片等,确保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一)引入:抓住学生的兴趣,以“观察变化”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放几个见面礼,请学生用具体的例子列出围绕“观察变化”的任务。

(二)理解:引导学生综合能力,从生活中的案例分析“观察变化”的条件、过程、结果,让学生深刻理解“观察变化”。

(三)实践:用实验让学生感知“观察变化”,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结合实例,让学生感知“观察变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实际中体会“观察变化”的意义。

(四)巩固: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做出看图思考、解决问题的练习,达到巩固、复习的效果,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观察变化”的内涵。

三、总结反思1)活动给学生带来的历练与体验通过动动脑、动动手,使学生充分体会到通过“观察变化”收获了知识,学习了技能,让学生形成对“观察变化”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学习教育中不断成长,从而获取提升自身的能力,结合实际案例,认识到“观察变化”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发展能力。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1课:春天的秘密第2课:春天的植物第3课:春天的动物2.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4课:水和冰第5课:磁铁的神奇第6课:太阳和影子3.第三单元:探索宇宙第7课:夜晚的星空第8课:太阳和月亮第9课:地球和宇宙4.第四单元:我们的家园第10课:天气和季节第11课:动物的家第12课:保护我们的环境三、教学过程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1课:春天的秘密1.导入:带领学生观察春天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好奇心。

2.新课:讲解春天的特点,如气候、植物、动物等。

3.实践: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春天的植物和动物,记录观察结果。

第2课:春天的植物1.导入:展示春天的植物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植物的喜爱。

2.新课:讲解春天植物的生长特点,如种子发芽、植物开花等。

3.实践:组织学生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生长过程。

第3课:春天的动物1.导入:展示春天动物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动物的喜爱。

2.新课:讲解春天动物的生活习性,如迁徙、繁殖等。

3.实践:组织学生观察春天动物,记录观察结果。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4课:水和冰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水和冰的关系。

2.新课:讲解水和冰的性质,如状态、溶解等。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水和冰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第5课:磁铁的神奇1.导入:展示磁铁的神奇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新课:讲解磁铁的性质,如吸铁、同性相斥等。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磁铁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第6课:太阳和影子1.导入:带领学生观察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新课:讲解太阳和影子的原理,如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等。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太阳和影子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第三单元:探索宇宙第7课:夜晚的星空1.导入:带领学生观察夜晚的星空,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2024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

2024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

2024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2.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观察与比较第1课:认识物体第2课:观察物体第3课:比较物体2.第二单元:植物与动物第4课:认识植物第5课:观察植物第6课:认识动物第7课:观察动物3.第三单元:季节与天气第8课:认识季节第9课:观察天气第10课:季节与生活4.第四单元:材料与工艺第11课:认识材料第12课:观察材料第13课:材料与工艺5.第五单元:地球与宇宙第14课:认识地球第15课:观察天空第16课:地球与宇宙【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观察与比较第1课:认识物体1.教师展示各种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描述它的特征。

第2课:观察物体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说出它们的特点。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详细描述它的外观、质地等特征。

第3课:比较物体1.教师展示两组物体,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两组物体,进行比较并记录结果。

二、第二单元:植物与动物第4课:认识植物1.教师展示各种植物,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2.学生观察植物,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

第5课:观察植物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说出它们的特点。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观察并记录它的生长过程。

第6课:认识动物1.教师展示各种动物,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2.学生观察动物,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

第7课:观察动物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动物,说出它们的特点。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观察并记录它的生活习性。

三、第三单元:季节与天气第8课:认识季节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四季的名称,描述每个季节的特点。

2.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季节变化,记录结果。

第9课:观察天气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天气,说出天气的特点。

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下册,教科版

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下册,教科版

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下册,教科版简介本教案适用于一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使用教科版教材。

以下将介绍教案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2. 掌握一些基本的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 学习观察、比较和分类动植物。

教学内容单元一:动物课时一:认识动物- 教学目标:学习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

- 教学重点: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图片展示、小组合作。

-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

2. 讲解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并分类一些动物图片。

4. 结束课堂,布置课后作业。

课时二: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教学目标:学习不同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 教学重点: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水生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图片展示、小组合作。

-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2. 讲解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水生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3.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并分类一些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4. 结束课堂,布置课后作业。

单元二:植物课时一:认识植物- 教学目标:学习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

- 教学重点:树木、花草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图片展示、小组合作。

-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

2. 讲解树木、花草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3.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并分类一些植物图片。

4. 结束课堂,布置课后作业。

课时二: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目标: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 教学重点:种子的发芽、植物的生长阶段、植物的繁殖方式。

-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图片展示、小组合作。

-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图片。

2. 讲解种子的发芽、植物的生长阶段和繁殖方式。

3.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并分类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

4. 结束课堂,布置课后作业。

一年级下册教科版:全套科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教科版:全套科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教科版:全套科学教案教案1:认识植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植物。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植物的分类和特点。

2. 观察和描述植物的方法。

3. 爱护植物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植物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植物。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描述植物的特点。

4. 总结:强调爱护植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爱护植物的良好习惯。

教案2:探索声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声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观察和探究声音的方法。

3. 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示范,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让学生了解声音的来源。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4. 总结:强调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合作和分享的良好习惯。

教案3:地球和天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和天空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地球和天空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地球和天空的基本知识。

2. 观察和描述地球和天空的方法。

3. 自然科学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示范,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和天空,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地球和天空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和天空的特点。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描述地球和天空的现象。

4. 总结:强调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探索自然科学的良好习惯。

以上是三个教案的简要介绍,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第2课时)
集体备课
年级
一年级
集体备
课学科
科 学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午第 节
执教学校
及班级
教学内容(课题)
谁轻谁重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 课时




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教学
重点
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观察,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征。
3.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
1.观察班级记录单:有什么发现吗?
2.交流展示“摆放”的方式: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摆放的吧。
3.分析研讨:为什么会这样呢?
(1)同一种物体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间状况不同。
(2)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
四、拓展、延伸
以螺母“躺着”平铺一层和“立着”平铺一层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盒子真的被填满了吗?说说你的看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班级记录单上做记录。
(总第3课时)
集体备课
年级
一年级
集体备
课学科
科 学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午第 节
执教学校
及班级
教学内容(课题)
认识物体的形状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 课时




1.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难点
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教学
方法
直观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
准备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教学
过程
师生活动
我的教
学调控
(个性化备课)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
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一年级科学教案
(第1课时)
集体备课
年级
一年级
集体备
课学科
科Hale Waihona Puke 学主备教师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午第 节
执教学校
及班级
教学内容(课题)
发现物体的特征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 课时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教学
重点
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学
教学
过程
师生活动
我的教
学调控
(个性化备课)
一、复习导入,聚焦概念
展示上节课用到的各种物体(乒乓球、木块、橡皮……),提问:“看一看我们观察过的这些物体,我们怎样知道它们的轻重呢?”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
二、围绕概念,实践探究
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
1.预测物体的重量。
2.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
三、研讨数据,获得概念
1.班级汇总完成后,要先组织学生分别查看三次排序的结果,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将小组的数据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小组三次结果可能都不一样,其他小组三次排序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四、应用概念,拓展延伸
五、小结
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回想一下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总第4课时)
集体备课
年级
一年级
集体备
课学科
科 学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午第 节
执教学校
及班级
教学内容(课题)
给物体分类
4.4人一组,通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
5.怎样详细记录物体的特征呢?我们先来看看活动手册吧!
三、小结、延伸
1.谁来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
2.要想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应该怎么做?
3.课后,同学们也可以根据物体的特征编一些小谜语让别人猜,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教学
过程
师生活动
我的教
学调控
(个性化备课)
一、聚焦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了几种物体的轻重。还记得是哪几种物体吗?
二、探究将物体平铺在盒内的方式
1.演示平铺的方法,记录数据。
怎样平铺一层乒乓球呢?请一位学生来演示平铺的方法,并且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三、研讨:“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要认真观察)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3.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教学
重点
知道许多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教学
难点
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
教学
方法
直观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
准备
有一定高度的方盒子、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木块若干、橡皮若干、螺母若干、布袋(内装一个乒乓球和一块橡皮)、课件、班级记录单。
2.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教学
难点
用称量的办法进行测量并记录
教学
方法
直观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
准备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简易天平1台(含称量盘)、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每组3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