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八年来的八路军,新四军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初期作战序列及授衔将领名单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初期作战序列及授衔将领名单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
同年9月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抗战前,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原是广东地方军阀部队(李济深的旧部),陈济棠曾任第八路军总指挥,下辖三个子师:第五十九师长余汉谋,第六十二师长香翰屏,第六十三师长李杨敬,该部番号后被蒋介石撤消。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委任了正副总指挥,下辖三个师,每师辖两个旅,每旅辖两个团,每师定员为15000人。
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参谋处处长:彭雪枫政训处主任:任弼时、副主任邓小平身穿将军服的周恩来驻太原办事处主任薄一波、西安办事处主任叶剑英、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南京办事处主任周恩来、桂林办事处主任李克农、新疆办事处主任邓发、兰州办事处主任谢觉哉、武汉办事处主任王明、重庆办事处主任王若飞、正规编制有115师、120师、129师、陕甘宁留守兵团。
115师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兼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肖华(兼);参谋处长王秉璋;343旅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陈士榘;685团团长杨得志、副团长陈正湘、政训处主任邓华、副主任吴法宪、参谋长彭明治一营营长刘正、二营营长曾国华、三营营长梁兴初连长杨西彬686团团长李天佑、副团长杨勇、政训处主任符竹庭、参谋长彭雄344旅344旅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参谋长陈漫远;687团团长张绍东、副团长田守尧688团团长陈锦绣、副团长韩先楚、政训处主任刘震一连指导员:黄薇独立团团长杨成武、政训处主任罗元发、参谋长熊伯涛115师随营学校校长孙毅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参谋长周士第;358旅358旅旅长卢冬生、副旅长李井泉、参谋长姚喆;715团团长王尚荣、副团长顿星云716团团长宋时轮、副团长贺炳炎、政训处主任刘道生;359旅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参谋长唐子奇;717团团长刘转连、副团长晏福生、参谋长欧阳家祥;718团团长文年生、副团长帅荣;教导团团长彭绍辉、政委刘型;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参谋长倪志亮、参谋处长李达;385旅385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唐天际;769团团长陈锡联、副团长汪乃贵,政治处主任丁先国770团团长张才千、副团长胡奇才386旅386旅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政训处主任王新亭、参谋长李聚奎;771团团长徐深吉、政训处主任吴富善、副团长韩东山、参谋长黄新友;772团团长叶成焕、政训处主任谢富治、副团长王近山、参谋长孙继先;教导团团长张贤约陕甘宁留守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肖劲光、参谋长曹里怀、政治部主任莫文骅;留守兵团辖:第1、2、3、4、5、6、770团和保安部队;警备第一团团长贺晋年警备第二团团长周球保警备第三团团长阎红彦警备第四团团长陈先瑞警备第五团团长白志文警备第六团团长王兆相警备第七团团长尹国赤新四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坤政训处主任袁国平第1支队司令陈毅副司令傅秋涛第1团团长傅秋涛副团长江渭清第2团团长张正坤副团长刘培善第2支队司令张鼎丞副司令粟裕第3团团长黄火星副团长邱金生第4团团长卢胜副团长叶道之第3支队司令谭震林第5团团长餆守坤副团长曾昭铭第6团团长叶飞副团长吴焜第4支队司令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第7团团长杨克志副团长曹玉福第8团团长周骏明副团长林凯八路军.新四军开赴前线后,既将部队展开,又增编以下各团:115师独立团团长杨成武副团长黄永胜[由115师特务营扩编原红1师编成]344旅扩编一个689团,团长韩先楚;120师独立团,团长宋时轮[由716团分出,原红28军编成,还分遍出714团,团长赖星云,718团改为警8团,另组成新718团,团长陈外欧,719团,团长刘转连。
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八路军 新四军 汇总

本统计起至时间为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并不包括1945年8月15日以后,八路军新四军对拒绝投降之日军伪军所作的攻击。
为避免无谓争论,本统计亦不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对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之反击,如皖南事变,黄桥战役等均不在内。
规模以上战斗指日伪军攻击兵力在万人以上,或八路军新四军毙伤俘敌军数目在千人以上之战役战斗。
另如战役战斗确有特殊战略意义,则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仍可能收录。
另:东北抗日联军由于所处环境极为恶劣,兵力均不充裕,故对抗联之战役战斗,标准适当降低。
本统计各项包括:战役战斗起止时间,命名,,战役战斗简短介绍,八路军新四军参战部队,日寇部队(包括日军、伪军),战役战斗之后果(包括歼敌数目,我军损失,战役意义)。
限于个人掌握资料有限,某些战役战斗部分资料缺失。
本统计以战役战斗发起时间为序,本统计难免有疏漏或考据不精之处,敬请见谅,并请以确切之史实补充更正。
本统计资料均来源于公开资料。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9月,平型关战斗中国八路军在山西省东北部平型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伏击战斗。
参战部队:第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率领第343旅、第344旅日寇部队:第5师团第21旅团战果:歼灭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1000余人,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七亘村战斗在太原会战中,中国八路军第129师一部,在山西省平定县七亘村二次对日军的伏击战斗。
参战部队: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日寇部队:第20师团后方辎重部队战果:连续两日在同一位置设伏,共歼敌500余人,八路军仅伤亡不足百人。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25日-11月7日,广阳战役在太原会战中,中国八路军第115师和第129师各一部在山西省昔阳以西广阳地区伏击日军的战斗。
参战部队:第115师师长林彪率师部和第343旅,第129师主力第769、第771、第772团日寇部队:日军第20师团先头第40旅团战果:毙、伤日军1300余人.迟滞了日军对太原的行动,掩护了国民党军的撤退,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1月至12月,晋察冀军区反八路围攻战役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离队粉碎日伪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首次围攻的战役。
新四军的前身及其组成与发展经过概况

新四军的前身及其组成与发展经过概况第一、新四军前身——内战时期:第一次大革命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这支和共产党血肉相关的、大部分团营连干部是共产党员、并且全部政治工作是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部队,参加了北伐,卓著勋绩,功高威远。
大革命失败后,整个资产阶级叛变了革命,投降了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独立的来领导这个革命,由叶挺、周恩来、贺龙等同志组织举行了南昌暴动——大革命退兵的一战,继续保持中国反帝传统。
从此,由国共合作进到共产党单独领导,继续深入这个革命到农村中去,进行深入的土地革命,并创建工农武装。
毛泽东同志领导秋收暴动失败以后,带一千多农民到井岗山与朱德同志会合.组织红军第四军,并建立根据地,高举红旗,开展游击战争.这是大革命以后的第一时代的游击战争(从一九二七年南昌暴动开始,到一九三O年彭德怀同志进攻长沙为止:嗣后即转为大规模的工农红军和苏维埃运动的革命与反革命的国内战争).一九三四年苏维埃运动和土地革命受着损失以后,红军主力部队举行万里长征,留在以江西为中心的各个游击区域单独奋斗,坚持阵地。
从一九三四年到抗战爆发二年零八个月,算三年,这就是新四军产生的最近的历史(主力部队九万八千人开始长征。
留下的主力师——二十四师三个团,每一连有一架机关枪。
每一个团有重机枪迫击炮,计留在福建、江西、广东交界地方的武装游击队有三千多枝枪,以江西为中心)。
当时在江西组织了中央分局来主持。
长征军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日离开,国民党于是年二月以大兵围剿,图彻底肃清中央苏区。
红二十四师主力被包围,游击队被歼灭,于是退出苏区,转到南岭山脉,重新组织游击战争。
当时方志敏负责赣东北游击区,黄道负责闽北区域,粟裕负责浙江区域,闽东由叶飞负责,闽西游击区域山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负责,湘赣由谭云宝负责,湘鄂赣由傅秋涛,钟期光、张藩负责,赣南由陈毅、项英负责。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可是顽固派认为这个合作,只能是和西北朱毛率领的有组织有纪律的真正红军合作,而拒绝和南方游击队合作,并且进攻更加厉害;从一九三七年春天三月至五月,是清剿最严重的时候。
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演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发动后,中国工农红军将领发出通电,请缨杀敌。中共中央派代表与国民党政府就中国工农红军改编等问题多次进行谈判。直到8月22日,国民党政府才正式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陕北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任弼时为政治部主任,左权为副参谋长,邓小平为政治部副主任,下辖第一一五、第一二0、第一二九师和直属队。全军共4.6万人。随后,八路军各师相继开赴华北抗日前线。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属第二战区序列,并任命朱德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14日,朱德、彭德怀发布关于第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的通令:“顷奉南京军委十一日申电闻,着本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并任朱德为该集团军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由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八路军这个名称已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国民政府令其改变番号,但一般情况下,人们仍习惯地称它为八路军。
在南方各游击区同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谈判的同时,中共中央也派出代表就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问题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937年10月正式宣布,在南方八省活动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随后,中共中央经与国民党协商,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周子昆为副参谋长,邓子恢为副主任。同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江西南昌。后移至皖南歙县之岩寺。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和 1个特务营。全军共约1.03万人。新四军改编后,各支队随即相继开赴大江南北抗日战线。
八路军与新四军游击战与抗日

八路军与新四军游击战与抗日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伟大壮举,而八路军和新四军则是这场战争中的重要力量。
两支游击队通过游击战的方式,给日军以无法预料和无法应对的打击,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本文将从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发展历程、游击战的实施及其对抗日战争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八路军与新四军的发展历程1. 八路军的形成与发展八路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主力军队,以游击战为主要战斗方式,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应运而生。
其组织和发展过程经历了国共合作、长征等历史时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
2. 新四军的组建与发展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另一支游击队,于1937年组建。
其主要任务是在沪宁、皖南等地开展游击战,与八路军联合抵御日军进攻。
新四军在长期的斗争中逐渐壮大,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
二、游击战的实施方式1. 战术手段及特点八路军和新四军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游击战术,如袭击、伏击、避敌锋芒等,以小股部队骚扰并击溃日军,尤其擅长运用地形掩护和埋伏战术。
游击队还能迅速转移阵地,使日军难以追击,充分发挥了游击战的特点。
2. 抗日游击战的区域布局八路军和新四军游击战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中地区,地域广阔,战线延绵。
八路军在敌后地区设立了大量抗日根据地,为游击战提供了重要后勤保障,也为各抗日游击队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三、八路军、新四军游击战对抗日战争的影响1. 打乱敌人计划、减轻正面抗战压力八路军与新四军游击战通过频繁的袭击和破坏,给日军的后方供给线路造成了重大困扰,严重干扰了日军的计划和行动。
游击战有效地降低了正面抗战的压力,为正面作战提供了宝贵的时机和空间。
2. 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宣传和组织工作八路军与新四军游击战通过创办地方武装和游击战争学校等方式,积极宣传游击战争的目的和意义,组织群众参与抗日活动。
这不仅增强了人民的抗战信心,也为游击战的扩大提供了更多的人力资源。
3. 削弱日军实力,瓦解其士气八路军与新四军游击战给日军带来了巨大损失,迫使其撤退并转移兵力。
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与新四军

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与新四军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是充满艰辛和牺牲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八路军与新四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支主力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进行了游击战争,削弱了日本侵略者的力量,还大大缩小了国共两党的矛盾,为日后的抗日合作打下了基础。
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
当时日本侵略军在华北和华中地区占领,国共两党共同决定成立抗日游击队。
八路军由朱德等人创建于晋察冀边区,新四军则由陈毅等人创建于江苏、安徽地区。
两支军队纷纷展开游击战,以打击日军的机动力,削弱其战斗力。
八路军与新四军的游击战争,无论是战术还是战略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他们采取的流动战术,使日本侵略者无法有效地控制抗日根据地。
同时,他们积极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武装斗争,通过游击袭击、破坏交通线、解放被占领区域等手段,极大地危害了日军的后方供给和战略部署。
在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与新四军还注重发展群众工作和抗日统一战线。
他们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抗战,建立各级民主政权,提供救济和保护广大农民和市民。
同时,他们也积极与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良好的抗日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入侵。
八路军与新四军的战绩和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战争层面,还在政治层面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两支军队的共同奋斗和牺牲,中共领导的军队与国民党军队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为日后的国共合作创造了条件。
而且,八路军与新四军所建立的根据地为日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八路军与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他们也付出了巨大牺牲。
他们经历了战斗的洗礼,为祖国的独立与自由作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我们应该铭记八路军与新四军的功绩,铭记那段抗日战争中的艰苦岁月,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总结起来,八路军与新四军是抗日战争中最具影响力的两支主力军。
他们通过游击战争战术,削弱了日本侵略者的力量,并在政治层面上为日后国共两党的合作铺垫了道路。
他们的付出和牺牲,为今天的繁荣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四军

新四军研究期末作业:浅析新四军与八路军组建的异同姓名:学号:摘要: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史上,新四军和八路军是中产党的两支主要武装队伍,“新四军”与“八路军”这两个名词耳熟能详,但具体的异同却不为人所熟知。
本文将从队伍的组建这个角度来分析两支武装力量,比较新四军与八路军组建的异同。
本文主要以新四军为主要研究对象,所以在比较中,将新四军放在首位。
关键词:新四军、八路军、组建。
一、简述新四军与八路军的组建新四军: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军队。
“上海‘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正规军纷纷调往战区,对南方游击区的‘清剿’已力不从心。
‘剿’灭南方红军游击队的目标未能实现,又没有力量继续‘清剿’下去,蒋介石实施改‘剿’为‘抚’的方针……蒋介石企图通过叶挺,把南方红军游击队集中起来,调离南方游击区,编为一个军开赴前线,既可为他所用,又可使‘后方安定’。
”① 1937年10月6日,蒋介石电令江西省主席熊式辉:“鄂豫皖边区高敬亭部,湘鄂赣边傅秋涛部,湘粤赣边项英部,浙闽边刘英部,闽西张鼎丞部,统交新编第四军军军长叶挺编遣调用。
”②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改变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命令,并将10月12日这天作为新四军的建军节。
八路军:中共中央与国民党经过多次谈判,蒋介石为了调遣红军北上抗日前线作战,蒋介石于8月19日基本上同意了中共提出的关于红军改编的原则。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共中央军委于8月25日发布命令,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
红军总政治部改为第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副主任邓小平。
下辖第一一五、第一二〇、①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编,《新四军的组建与发展》,军事科学出版社,第5页,2001年。
红军、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几个名称的演变?_百度知道

从八路军、新四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独占胜利果实,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蓄谋发动内战。为适应国民党将要发动内战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各战略区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迅速调整战略部署:由关内各解放军抽调11万主力部队及2万余名党政军干部挺进东北;浙江、苏南、皖南、皖中地区的新四军撤至长江以北;湖北人民抗日救国军(即八路路军南下支队)及我河南军区部队分别撤至以桐柏为中心的鄂豫解放军,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
1946年6月,国民党公开撕毁国共两党签定的《停战协定》,悍然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各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由于战略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从1946年9月中旬起,我军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和彭德怀分别任正副总司令。从此,我军一直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当时战事繁忙,各部队改称的时间不一,直到1947年年底才全部改完
1945年10月31日,由关内各解放区进入东北的部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罗荣桓分别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分别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肖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在起义过程中并没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仍称为国民革命军。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中国抗战胜利的关键八路军与新四军的抗击日军

中国抗战胜利的关键八路军与新四军的抗击日军中国抗战是二战时期最长时间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
而在中国抗战的胜利中,八路军与新四军的抗击日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八路军的抗击日军八路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力军是中国抗战的中坚力量,凭借其灵活机动的战术和坚实的组织纪律,成为了困扰日军的噩梦。
八路军采取了游击战的战术,将自己分散到农村、山区等游击区域开展游击战。
他们做到了与敌人隐蔽的接触,又能迅速消失在敌人的视野中,给日军施加了极大的压力。
八路军通过破坏、袭击和伏击等一系列战术手段,给日军的后方供给线和远征军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同时,八路军还开展了广泛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工作。
他们开展了农村改革,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这为中国抗战的持久进行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二、新四军的抗击日军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优秀的正规军,他们在中国抗战中积极投入战斗,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四军在抗击日军中,采取了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相结合的策略。
他们不仅进行了大规模的战斗、歼灭战,还积极开展了拥军优抗、统战联谊等一系列政治工作。
通过这些政治工作,新四军成功地争取了许多抗日民主人士的支持,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新四军还注重培养干部,提高军队的整体素质。
他们努力加强军事训练,提升战斗能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八路军与新四军的合作八路军与新四军在中国抗战中密切合作,他们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对日军进行了有效的抵抗。
八路军与新四军在战术上互相借鉴,并进行了经验的交流。
他们在敌人后方开展的游击战为正面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同时,八路军与新四军还开展了资源的共享,互相补充物资和人力,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而在战略上,八路军与新四军保持了紧密的联系。
他们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计划,并进行了沟通和协调。
这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力量能够更加有机地协同作战,形成合力,有效地打击日军。
新四军简介

新四军简介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华中抗战的人民军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0月将在湘、赣、闽、粤、浙、鄂、豫、皖8省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第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周子昆分任正、副参谋长,袁国平、邓子恢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同时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四军分会,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
辖4个支队,共1.03万余人。
改编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国民党在第二次抗共高潮中,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件,叶挺被扣,项英遇害。
蒋介石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
2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粟裕任副军长(后),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
部队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全军共9万余人。
同年5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与中共中央东南局合并组成中共中央华中局,刘少奇任书记,同时组成中共中央军委华中分会,并成立苏中、淮南、盐阜、淮海、淮北等军区。
至年底,地方武装和民兵发展到60余万。
1943~1944 年春,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粉碎日伪军多次“扫荡”、“清乡”,度过了困难时期。
1944年1月,浙东抗日部队改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
1944年7~8 月,第4、第5师各一部出兵河南,恢复豫皖苏边和豫南桐柏山抗日根据地,开辟嵖岈山豫中抗日根据地。
这一年,新四军各部队抓住有利战机,接连向日伪军发动攻势,进行了车桥、高沟、杨口和西进等战役战斗,歼日伪军5万余人,解放国土7400平方千米,彻底粉碎日伪军“清乡”计划,改善了华中斗争局面。
1945年春,新四军继续开展攻势作战。
1~8月上旬,各部队先后攻克阜宁、睢宁等县城及重要据点100余处,歼日伪军3万余名,为大反攻创造了条件。
1945年8月10日,中国解放区抗日军总司令朱德命令各抗日根据地武装部队积极进攻,迫使日伪军投降。
新四军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

新四军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作者:陶余新来源:《铁军》2019年第10期上世纪30年代初,日本军国主义凭借雄厚国力和扩张野心,于1931年9月18日入侵中国,迅速占领我东北全境。
之后,又向内蒙古、察哈尔、热河推进,鼓噪华北“自治”。
1937年7月7日,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大举入侵我华北、华中等地,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停止内战,全面抗战,得到了举国上下广泛地响应与支持。
大敌当前,国共两党达成了合作抗日的协议。
1937年8月,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4万余将士由朱德、彭德怀统率,立即东渡黄河开到山西前线抗击日寇。
同年10月,分散在南方8省15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八路军和新四军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
在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八路军、新四军顾全大局,深入敌后,英勇作战。
他们是华北、华中敌后地区抗日的中流砥柱,是全国人民奋勇抗敌的主心骨。
刚成立的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和一个特务营。
1938年5月,四支队在皖中巢湖蒋家河口成功地伏击日军,打响了第一枪,首战告捷。
6月至10月,一、二、三支队在江南取得了韦岗战斗、青弋江阵地防御战等一场又一场胜仗。
新四军打的几个漂亮仗,威震华中,蒋介石及统帅部也不得不发电嘉奖,同时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接着,新四军在皖中、皖东、皖南、江南、湖北、苏北等地夺县攻城,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
新四军在屡战屡胜中,部队也迅速发展。
他们的战绩,不仅得到了国共两党高层的赞赏和嘉奖,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赞誉和好评。
因此,1941年1月爆发的皖南事变,国民党顽固派受到了国内外有识之士和广大民众的强烈反对与质疑。
当时苏联驻华军事总顾问崔可夫元帅和潘友新大使多次质问蒋(介石)何(应钦)白(崇禧)等人,“当局为什么要围攻皖南新四军?”“新四军是中国军队在抗战中表现优良的部队!”美国总统罗斯福派特使前来调查,不赞同这种做法。
历史趣闻抗战时期的新四军和八路军有什么区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战时期的新四军和八路军有什么区别?
导语:八路军与新四军哪一个级别高?这看似是一个简单问题。
因为,以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八路军的正、副总司令朱德和彭德怀,后来成了解放军的正
八路军与新四军哪一个级别高?这看似是一个简单问题。
因为,以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八路军的正、副总司令朱德和彭德怀,后来成了解放军的正副总司令,而新四军军长陈毅,后来是当时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
孰高孰低,应不是问题。
但是,一网友虽然结论与上同,但视角却有异:八路军是“集团军级”,而新四军是“军级”,按照当时国民党军编制,集团军可以下属军,以此观之,八路军的“级别”应高于新四军。
还有网友做了些很实际的补充:姑且不谈人数,八路军建军时,下属为师,师下又属旅,旅再下属团;而新四军下属的支队,就是旅级单位(支队),再下属为团。
所以应该说它们之间的级别高低是清楚的。
窃以为,这个问题的提出及其回答,与其说,是在完成一个历史“小专题”的历史考证,弗如说,它更可以引出人们对历史逻辑过程的一种合理思考,以“科学化”我们的史学理论。
首先,这里提出了一个“国民党军级别判断标准”出来,进而人们就会问:国民党军“级别”的高低是严格的吗?
众所周知,国军的编制,先是从北洋军沿袭下来的;其后,又参考了其它国家建立的军队编制;之后,北伐时期又接受了当时直系等军队的编制;再后,又因为种种原因不断变化,甚至到解放战争时期,又不断出现先是“整编军(师、旅)”,后又取消旅级单位……编制一直比较混乱。
这种混乱,在抗战初期最为明显:比如高于军的单位,正式使用过的名称,就有集团军、军团、兵团三种。
在松沪抗战中,此为当时一些
生活常识分享。
新四军的前身及其组成与发展经过概况

新四军的前身及其组成与发展经过概况第一、新四军前身——内战时期:第一次大革命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这支和共产党血肉相关的、大部分团营连干部是共产党员、并且全部政治工作是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部队,参加了北伐,卓著勋绩,功高威远。
大革命失败后,整个资产阶级叛变了革命,投降了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独立的来领导这个革命,由叶挺、周恩来、贺龙等同志组织举行了南昌暴动——大革命退兵的一战,继续保持中国反帝传统。
从此,由国共合作进到共产党单独领导,继续深入这个革命到农村中去,进行深入的土地革命,并创建工农武装。
毛泽东同志领导秋收暴动失败以后,带一千多农民到井岗山与朱德同志会合.组织红军第四军,并建立根据地,高举红旗,开展游击战争.这是大革命以后的第一时代的游击战争(从一九二七年南昌暴动开始,到一九三O年彭德怀同志进攻长沙为止:嗣后即转为大规模的工农红军和苏维埃运动的革命与反革命的国内战争).一九三四年苏维埃运动和土地革命受着损失以后,红军主力部队举行万里长征,留在以江西为中心的各个游击区域单独奋斗,坚持阵地。
从一九三四年到抗战爆发二年零八个月,算三年,这就是新四军产生的最近的历史(主力部队九万八千人开始长征。
留下的主力师——二十四师三个团,每一连有一架机关枪。
每一个团有重机枪迫击炮,计留在福建、江西、广东交界地方的武装游击队有三千多枝枪,以江西为中心)。
当时在江西组织了中央分局来主持。
长征军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日离开,国民党于是年二月以大兵围剿,图彻底肃清中央苏区。
红二十四师主力被包围,游击队被歼灭,于是退出苏区,转到南岭山脉,重新组织游击战争。
当时方志敏负责赣东北游击区,黄道负责闽北区域,粟裕负责浙江区域,闽东由叶飞负责,闽西游击区域山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负责,湘赣由谭云宝负责,湘鄂赣由傅秋涛,钟期光、张藩负责,赣南由陈毅、项英负责。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可是顽固派认为这个合作,只能是和西北朱毛率领的有组织有纪律的真正红军合作,而拒绝和南方游击队合作,并且进攻更加厉害;从一九三七年春天三月至五月,是清剿最严重的时候。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与新四军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与新四军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御日本侵略的重要历史事件,而八路军与新四军则是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两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军队。
八路军与新四军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兴起,并与其他中国军队共同抵抗日本侵略军。
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和战术来抵御侵略,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八路军成立于1937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游击队组织,正式名称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第八路军”。
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主要活动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方式。
八路军采取了以农村为根据地,发动群众,打游击的战略,以减少对敌武装的压力,保持自身力量的完整性和战斗力。
他们还充分利用了地理优势,采取埋伏、游击、突袭等战术,对日军发起攻击,使敌人陷入被动。
八路军的战斗不仅仅局限在军事上,他们还积极从事农村建设和民生工作,提高农民的觉悟和生活水平。
他们以农村根据地为基础,广泛开展群众运动,组织各类抗日武装,以保护和解放人民,稳定抗战局势。
八路军还与其他军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打击侵略者,为最后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四军是在八路军成立之后,于1938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正式成立于江苏省南京。
与八路军相比,新四军主要活动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以集团军的形式进行作战。
新四军以城市抗战为主,采取运动战,阵地战等多种作战方式,与日军展开了长期的战斗。
他们还积极发动群众抗战,组织游击队和游击战争,对抗日军发起袭击,以减少日军压迫和伤害。
新四军不仅仅在战斗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还注重了战略、战术和政治工作的结合,对日军的削弱起到了积极作用。
他们积极发动群众进行游击战争,动员民众参与战斗,广泛宣传抗战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了民众的觉悟。
新四军还成功地打通了抗日民主根据地,筹集和提供了大量的粮食、枪支和弹药,为抗战局势的稳定和最后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八路军与新四军的成立和发展,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四军坚持华中抗战的特点与作用

新四军坚持华中抗战的特点与作用作者:尹福瑛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2019年第11期[摘要]新四军是在日、伪、顽三股反动势力夹击的险恶环境中生存、发展和壮大的。
八年全面抗战期间,新四军和敌人进行了空前英勇、可歌可泣的胜利战争,成为华中抗战的主力军和中流砥柱,不仅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国民党军的作战行动,而且为赢得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本文从新四军组建的时代背景入手,分五个方面对新四军坚持华中抗日的特点与作用进行研究与探讨,对新四军这段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作一回顾,以此铭记历史,传扬红色精神。
[关键词]新四军;华中抗战;特点;作用[中图分类号] A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 (2019) 11-0020-06新四军是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的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简称。
新四军与八路军,都为抵抗日本侵略而战斗,任务相同、目标一致。
所不同的是,八路军是红军长征到陕北后的主力红军改编、在华北敌后进行抗战;而新四军是由坚持在南方斗争的红军游击队改编、在华中开展敌后抗战。
新四军组建略晚,挺进敌后的时间也略晚。
1938年10月,武汉失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日本侵略军改变了策略,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同时,把军事矛头指向敌后的八路军和组建不久的新四军,国民党则从抗战初期的积极抗战转变为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蒋介石在1938年11月召开的南岳军事会议上宣称,抗战从“卢沟桥事变到武汉撤军、岳阳沦陷为第一期,今后是转守为攻,转败为胜的时期”,并提出一个“整军建军计划”,“将全国现有部队三分之一配备在游击区域——敌军的后方,担任游击;以三分之一布置在前方,对敌作战;而抽调三分之一到后方整训。
等到第一批整训完成,仍调回前方作战,或担任游击;乃换调第二批到后方,继续整理。
第二批整训完毕,再依次抽调其余未经整训的部队。
每期整训期间,暂定为四个月;一年之内,即须将全国军队一律整训完成”。
抗日战争后期的新四军

抗日战争后期的新四军一、新四军各师的反攻作战1945年7月,世界反×××东方战场的形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其时,欧战胜利后的盟军作战重心迅速东移,陆续东调兵力,全力对付日本。
美、英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优势日益增大。
美军继占菲律宾以后,于6月30日攻占了日军的重要基地冲绳岛,打开进军日本本土的通道。
在中国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在局部反攻作战中,已收复了大片国土。
仅新四军在华中地区的局部反攻作战中,就歼灭日伪军8.2万余人,解放了阜宁、睢宁县城,攻克日伪据点670余处。
日军侵占的大部城镇和交通要道,处于被敌后解放区军民包围的态势之中。
为了加速日本的投降,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7月下旬改由新首相艾德礼参加)于7月17日至8月2日在德国的波茨坦会晤。
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政府名义十于26日发表了针对日本的《波茨坦公告》。
公告指出,中、美、英三国在联合国的支援下,决心以绝对优势兵力对日作战,给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为止,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指出“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7月28日,日本首相铃木公开拒绝《波茨坦公告》,盟国被迫对日本×××进行最后一战0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当日就使这两个城市死伤23.6万人o 8月8日,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宣布参加《波茨坦公告》,并对日宣战08月9日,苏联红军100余万人分4路越过中苏边境,向驻守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全线攻势,迅速突破日军防线。
由于中国正面战场的部队偏于西南后方,鞭长不及马腹,因此,中国战场大反攻的任务历史地落在7中国敌后战场的肩上。
中国×××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把握苏军实施远东战役的有利时机,立即将持续了近两年之久的局部反攻,发展成为全面的大反攻o8月9日,中国×××中央委员会主席×××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指出由于苏联对日宣战,“对日战争已处在最后阶段”,号召“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歼灭这些敌人的力量,夺取其武器和资财,猛烈地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o从此,中国解放区的抗战,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在全国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

在全国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
人民
在1937年开始的抗日战争(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和其他军队共同为抗
击侵略敌的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八路军是一支由中国国民党组建的军队,主要任务是支援东北抗日而成立。
分北路、南路、中路三条大战线,东路作为联系南路与中路的连接线,洼地战连同七万五千人军容,按照
共革命王朝的号令,大有移山倒海之力,取得抗日胜利的历史性战役。
新四军的银褐军袍,斜纹带是到处冒出的主宰者,这是革命英雄们的靴楦,它勇敢的站立
在英雄痕迹中,将征服英勇的精神传播着。
它以它的勇敢和集体智慧,参与了抗日战争重
要的作战,让日本军队飞退遥远,击败了日军,推翻了日本殖民统治,为中华民族的独立
和自由作出了伟大贡献。
华南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斗争在全国,发挥着强大的力量,投身抗日斗争,冲击着侵略者,贯彻了党的教育。
怒火中烧的华南人民,勇于斗争、决不退缩,
凭借革命的强大力量,最终闯入了胜利的大门。
在抗战过程中,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等军队为抗击侵略敌,谱写了辉煌的英雄史诗,他们靠着坚强的信念,不惧艰苦困难而勇敢地抗击外敌,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巨大
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我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了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支援和苏,美等同盟国军队的配合下,彻底地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这是中国人民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规模空前并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它改变了中华民族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耻辱历史,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起的转折点。
这里,我把自己珍藏的一本60年前的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编辑出版的《抗战八年来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一书。
它是敌后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艰难困苦的斗争,取得反对日本侵略战争胜利的历史的记录和见证。
现在这里把它介绍给广大读者。
该书为32开本,但是由于时间久远,封面,封底已经失去,属于一本残缺本。
目前残存有出版者关于本书的说明,原编者的话,目录,正文,第1页到223页,插图13副。
繁体,5号,铅字印刷。
全书大约15万字。
由于它是一本残本,故其具体的印刷数量是多少,印刷地点等,都无法知道。
但是,从书里内容来看,其出版时间应当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在“出版者关于本书的说明”里写道:“本书原名‘抗战八年来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是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编辑出版的,出版于一九四五年三月。
这次重印,基本上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只在文字上和史实上和作了个别的修正和补充。
”编者的话是:我们编辑这本小册子的目的,在于较有系统地介绍抗战八年来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的人民游击队作战的情形。
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的人民游击队每一年打几千几万次仗,而我们手边收集的材料有限,我们的能力也不够,要全面地反映这些英勇战绩还不可能。
我们目前还只能极为轮廓地反映若干侧面而已。
八路军,新四军不仅是英勇善战的军队,而且是新社会的开拓者,是敌后解放区的创造者,坚持者和建设者。
他们除了打仗以外,在政治,经济,文化工作上还有许多惊人的业绩,本书只简单地或附带地涉及,详细介绍只能让别的书来担负了。
这个小册子的取材,主要是截止一九四四年底为止,另外,加上了一九四五年初的一些统计,由于印刷条件困难,很可能当这个册子与读者见面时,抗战形势已经又有了很大的变化了。
那么,就请读者把它作为抗战史的一部分来读吧。
我们希望读者们,特别是参加创造这一伟大历史的同志们看过这小册子以后,把意见尽量告诉我们,以便将来修改与补正。
一九四五年三月。
该书目录有:第一章:回顾。
第二章:深入敌后,开辟解放区战场(一九三七年——一九四0年)。
一,大战平型关。
二,侧击南下忻口和太原的敌寇。
三,从后面拖住敌人。
四,由配合“反攻”太原到晋东南反九路围攻。
五,牵制敌兵三十万。
六,新四军开入大江南北。
七,武汉失守后的敌后形势。
八,冀中平原反“扫荡”。
九,模范的歼灭战在晋察冀。
一0,梁山泊古战场的袭击突围与歼灭。
一一,大江南北游击战的发展。
一二,广东东江与琼崖的游击战。
一三,震动全国的百团大战。
第三章:艰苦奋斗,坚持解放区的抗日战争(一九四一年——一九四二年)。
一,极端困难时期的敌后形势。
二,皖南事变与新四军发展的新阶段。
三,给冈村宁次的迎头痛击。
四,平原上开展“扫荡”与反“扫荡”血战。
五,骑兵在艰苦战斗中。
六,新四军的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及其他。
七,香港失陷后的华南游击队。
第四章:恢复和扩大解放区,发动局部反攻和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一九四三年——一九四五年)。
一,敌后新形势。
二,历时三个月的反“扫荡”与日寇“观战团”的毁灭。
三,山东反“扫荡”又创造奇迹。
四,围困,挤走敌人。
五,车桥大歼灭战。
六,里应外合收复莒县。
七,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书中有13副黑白照片作为插图,它们分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红军抗日誓师大会;红军出师抗日誓师词;向华北敌后推进的我八路军之一部;我八路军之一部举行粉碎敌人九路围攻晋东南的动员大会;前哨出击常给敌人以重大损害的新四军游击队;战斗在洪泽湖上的新四军水兵;百团大战中我军攻克河北涞源东团堡据点;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军民以野菜和树叶充饥;军队自己生产以减轻人民负担;青纱帐里打敌人;活跃在青纱帐里骑兵游击队;我军解放华北重要城市张家口。
我们很多人都曾经误以为电影《长征》中的主题歌“十送红军”就是红军长征时所高歌的一支歌。
但是,笔者在该书第一章回顾里发现,红军长征时真正唱的,而且已经载人该书的歌的歌词并不是《十送红军》,而是这样的歌:其一:目前的中心任务,要打日本兵,收复华北东三省,保卫民族。
红军越打越有劲,团结象一人,我们的伟大任务,一定要完成。
其二:同志们快快起来拿着枪,我们是人民的武装,要挣脱日本强盗的束缚,要创造民主的共和邦。
……本书对于我们今天借鉴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在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建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书以许多历史事实告诉了我们:在中国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来说,确实是生死攸关的。
由于战前国民党长期执行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和进行了十年的反共内战,致使本来就很贫弱的国家更加元气大伤,国力衰弱到了极点。
所以,当时日本法西斯狂妄至极,自以为能够稳操胜券,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
”但是,最后失败的不是中国,而是他们自己。
通观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尽管抗战初期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很小,但是同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在抗战中所起的作用比较,能够称得上抗战中的中流砥柱的,只能是中国共产党。
首先,主动提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是中国共产党。
当年日本之敢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就在于因为我们国家不团结,一盘散沙。
而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我们战胜日本侵略者,无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正确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提出来的。
“七七事变”以后,在怎样进行抗日的问题上,国共两党一开始就有严重的分歧。
国民党从维护其一党专制的独裁统治出发,不敢发动人民群众,害怕人民群众的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因此,实行的只是片面抗战路线,即单纯的政府和军队的抗战路线。
而共产党却从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认为是兵民是胜利之本,要抵御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就必须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实行全面的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
而事实也说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的结果是:其担负的正面战场,战局每况愈下,愈打愈糟。
而共产党担负的敌后战场,则是愈战愈强,逐渐成为抗击敌人的主战场。
八路军,新四军等和地方军,民兵,游击队以及广大群众相结合,在犬牙交错,作战路线变化不断的战争中,以极其灵活,巧妙的伏击战,袭击战,破坏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各种奇妙的战术和独特手段,打击日本侵略者,使其愈来愈陷进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真正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在战略方针上,一开始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思想十分混乱。
“亡国论”和“速胜论”成为当时两种十分突出的观点。
由于国民党当局长期不准备抗战,在芦沟桥事变,日本大举进攻面前,连正式的作战方案也拿不出来。
而中国共产党人则早就已经有所准备,在芦沟桥事变之前,就已经估计到抗日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争。
在抗日战争一爆发,中国共产党就立即发出通电,向全国人民呼吁:“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同胞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人,捐弃前嫌,致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愿意“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到保土卫国之目的”。
还明确地把持久战作为战略方针提出来,反复加以宣传。
而毛泽东又根据马列主义的原理,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外各种关系,从而制定了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完整的政治路线,提出了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一九三八年五月,抗日战争爆发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毛泽东同志就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二部光辉著作。
在这二部著作里,毛泽东根据中日力量的对比和国内阶级力量的对比,以及这一切力量对比的可能变化,科学地预见抗日战争必将是持久战,将经过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而获得胜利。
从而粉碎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毛泽东又根据这种情况,计划了中国共产党如何组织人民战争,如何经过人民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一个战略时期,再达到人民抗日正规战的另一个战略时期,而争取抗日战争发展为人民胜利的结局。
《论持久战》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纲领性文件。
就是连当时的国民党军队的副参谋长,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也称赞它是克敌制胜之道,并推荐给蒋介石。
而蒋也大为赞赏,把它作为全国抗战军民的必学教材。
八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事实也已经证明:上述毛泽东同志的伟大预见和计划,已经全部成为现实。
再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抗战的主要责任就由解放区敌后战场承担了起来。
抗战初期,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我们的军队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1937年9月,八路军将军林彪指挥115师进行的平型关大战,一举歼灭号称日本“皇军之花”的坂垣师团三千多人,击毁日军汽车一百多辆,大车二百辆等。
平型关大战是八路军出师后的第一个大胜利,同时也是中国抗战开始后的第一个大胜利。
它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我国军民的胜利信心,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本调整了侵华战略,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进攻,对国民党由军事打击转为政治诱降为主。
而把主要兵力用于敌后战场。
敌后战场就成为了抗战的主要战场。
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抗击了半数以上的的在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根据统计,在八年抗战中,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万余人。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功面前,中华民族如果没有共产党这样的柱石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堪设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