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简答题及其论述题
刑法期末复习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分析题
刑法期末复习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分析题名词解释继续犯是作用于同一对象的一个犯罪行为从着手实行到行为终了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在一定时间内同时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
连续犯行为人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独立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情况.有些时候符合上述条件但不按连续犯来处理而是采用数罪并罚,如故意伤害。
牵连犯指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数个犯罪行为,数个行为之间存在手段与目的或者原因与结果的牵连关系,分别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状态想象竞合犯也称观念的竞合、想象的数罪,是指基于一个罪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
危险犯以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
拘役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就近实行教育改造的刑罚方法,是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一种较轻的刑罚。
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执行和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减刑对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有关的监督管理规定,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过表现或立功表现,将其原判刑罚予以适当减轻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广义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
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无罪推定原则D. 刑罚加重原则答案:D2.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3. 刑法中的“犯罪”是指:A. 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B. 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C. 违反刑法规定,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D. 违反民事法律的行为答案:C二、判断题1.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
()答案:正确2.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答案:错误(犯罪预备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构成犯罪预备罪)3. 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适用死刑。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是什么?答案: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得定罪处刑。
这一原则的核心是禁止类推适用,确保公民的法律预期性,防止司法擅断。
2. 什么是“犯罪的客观方面”?答案: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外在表现,包括犯罪行为的方式、手段、结果等,它是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之一,用以确定行为是否符合某一犯罪类型的法律特征。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因与邻居李某发生争执,一怒之下将李某打成轻伤。
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构成故意伤害罪。
张某因争执而故意对李某实施了暴力行为,并造成了李某轻伤,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张某)、犯罪客体(李某的身体权)、犯罪客观方面(实施了伤害行为并造成轻伤结果)以及犯罪主观方面(故意)。
因此,张某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论述题论述刑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答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指在刑法的适用上,所有公民都应受到同等的法律保护,不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种族或其他个人特征,都不得享有特权或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刑法简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简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A. 14周岁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答案:B2.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A. 犯罪预备是犯罪行为的开始,犯罪未遂是犯罪行为的结束B. 犯罪预备是犯罪行为的准备阶段,犯罪未遂是犯罪行为的实施阶段C. 犯罪预备是犯罪行为的计划阶段,犯罪未遂是犯罪行为的实施阶段D.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没有区别答案:B二、判断题1. 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刑为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答案:正确2.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不包括非法占有的目的。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简述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
答案: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犯罪客体指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主观方面指犯罪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犯罪客观方面指犯罪行为人的客观行为及其社会危害性。
2. 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法律效果是什么?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在夜晚回家途中,发现李某正在盗窃自己的自行车。
张某为了制止李某的盗窃行为,用手中的钥匙链击打李某,导致李某轻伤。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因为张某是在保护自己的财产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且其防卫行为没有超出必要限度,因此不负刑事责任。
五、论述题1. 论述刑法中的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
答案: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都是犯罪行为未能完成的状态,但二者有本质区别。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但由于犯罪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
而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犯罪未遂可能构成犯罪,但犯罪中止一般不构成犯罪,或者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刑法测试题及答案
刑法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C2. 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B. 为了保护他人人身权利,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C.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D. 为了报复,对已经停止侵害行为的人进行攻击答案:D二、填空题1. 根据我国刑法,_________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应有的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正当防卫2. 我国刑法规定,_________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不应有的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紧急避险三、简答题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故意犯罪的定义。
答案: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决意使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2.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过失犯罪的定义。
答案: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某日,甲在公共场合故意伤害乙,造成乙轻伤。
请分析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答案: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轻伤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案例中甲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伤害乙,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符合故意犯罪的定义,因此构成故意伤害罪。
五、论述题请论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未遂的法律规定及其意义。
答案: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行为的状态。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未遂的法律规定体现了刑法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秩序的目的,通过处罚未遂行为,可以有效地震慑潜在的犯罪行为,减少犯罪的发生。
刑法题库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刑法题库第一章刑法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
广义的刑法包括()。
A、刑法典、单行刑法、司法解释B、刑法典、附属刑法、司法解释C、刑法典、刑诉法典、司法解释D、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2.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 )。
A、各级人民法院B、各级人民检察院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二、判断题1.刑法立法解释具有与刑法同等的效力。
()2.我国刑法的整体框架分为总则、分则、附则三个部分。
()3.1997年3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作为刑法的修订说明,属于宪法解释。
()4.文理解释是指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对刑法条文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
()5.根据解释的效力进行区分,刑法的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宪法解释。
()6.刑法第94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该条关于司法工作人员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7.扩张解释是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
()三、名词解释1.单行刑法2.附属刑法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相适应。
A、人身危险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B、社会危害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D、犯罪态度和承担的刑事责任2.甲某在打电话时无意中发现电话机旁市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
发现该信举报该市某局长乙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
甲某与乙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乙某。
乙某当即酬谢甲某8000元现金。
事后,乙某与行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
( )A、甲某构成敲诈勒索罪B、甲某构成包庇罪C、甲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D、甲某不构成犯罪3.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刑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未经许可擅自砍伐树木答案:C解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未经许可擅自砍伐树木均可能构成犯罪。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属于正当行为,不构成犯罪。
2.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以下哪些要素?A. 故意B. 过失C. 动机D. 目的答案:A、B解析:犯罪的主观方面主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动机和目的属于犯罪的客观方面。
3.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追赶时,为了逃脱,将乙推倒致其受伤B.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发现后将甲打伤C.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发现后用枪将甲击毙D.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发现后用棍棒将甲打伤答案:D解析: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侵害者采取的防卫行为。
选项A中甲的行为属于逃避,不属于正当防卫;选项B中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但选项D更符合题意;选项C中乙使用枪支超出了正当防卫的范围。
4-20. (此处省略类似题目及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A.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拳头击打乙,导致乙死亡B.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刀具刺伤乙,导致乙死亡C.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棍棒击打乙,导致乙轻伤D.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石头砸伤乙,导致乙重伤答案:A、B解析: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选项A和B中的行为均可能导致他人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
选项C和D中的行为虽然造成了伤害,但未导致他人死亡,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2-5. (此处省略类似题目及解析)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错误)解析: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为了实施犯罪而进行的准备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犯罪预备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构成犯罪。
2-10. (此处省略类似题目及解析)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构成要件的基本内容。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个人、集体的合法权利B. 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C.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D. 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犯罪行为答案:C解析: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包括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个人、集体的合法权利,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且防卫行为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选项C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2. 下列行为中,哪一项构成故意杀人罪?A. 医生在紧急情况下,为了救病人而摘除了其器官B. 某人在争执中不慎将对方推倒,对方头部撞击地面死亡C. 某人在醉酒状态下,无意识地伤害他人,导致他人死亡D. 某人有预谋地向他人注射毒药,导致他人死亡答案:D解析: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选项A中医生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选项B和C中的行为均属于过失致人死亡,而非故意杀人。
选项D中的行为是有预谋的,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构成紧急避险?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不得已损害另一较小国家利益B. 为了使公共利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公共利益的行为C. 为了使个人、集体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D. 为了制止犯罪行为,不得已对犯罪分子造成损害答案:B、C解析: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保护公共利益、个人或者集体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选项A中损害另一较小国家利益不属于紧急避险的范畴。
选项D中的情形属于正当防卫,而非紧急避险。
三、简答题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预备的规定。
答案: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犯罪预备尚未着手实施犯罪,因此与犯罪未遂有所区别。
对于犯罪预备行为,我国刑法规定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试题库及答案
刑法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未归还D. 非法占用耕地答案:C2.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预备行为,是指:A. 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B. 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C. 已经完成犯罪行为D. 为实施犯罪行为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答案:D3.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情形不适用死刑?A. 故意杀人B. 强奸妇女C. 贪污数额巨大D. 犯罪时不满18周岁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共同犯罪?A. 甲指使乙去盗窃B. 丙为甲提供盗窃工具C. 丁帮助甲销赃D. 戊单独实施盗窃行为答案:A, B, C2.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在于:A. 故意犯罪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B. 过失犯罪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C.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都是犯罪D.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在量刑上没有区别答案:A, B, C三、判断题1.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尚未造成犯罪结果的行为。
(错误)2.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3.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追诉时效,一般犯罪为5年,重罪为10年,特别重大的犯罪为20年。
(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
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集体的合法权益,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采取制止不法侵害行为的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预备的法律规定。
答案: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而进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犯罪预备行为尚未实施犯罪,但已经构成犯罪预备,依法应当受到刑事处罚。
刑法分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刑法分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共40分)1. 制定和修改刑法的原则有哪些?(8分)答案:制定和修改刑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刑法的法制性原则:刑法的制定必须依照法律程序,经过合法的立法机关采取正式的法律形式,确保刑法的实施和运用具有法律效力。
(2)刑法的实效性原则:刑法必须能够对犯罪行为起到威慑、预防和制裁的作用,确保刑法的实施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3)刑法的适用性原则:刑法的内容和规定必须符合社会实际情况和司法实践的需要,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4)刑法的公正性原则:刑法的制定必须尊重和保障人权、平等和公正原则,确保刑法的适用不受个人、身份、地位等因素的干扰。
(5)刑法的协调性原则:刑法与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要相互协调和配合,确保刑法在司法实践中能够得到正确、全面的运用。
2. 刑法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8分)答案:刑法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容:(1)刑法总则:包括刑法的目的、原则、适用范围、构成要件和责任等基本概念和规定,为刑法的具体应用提供指导。
(2)罪刑法定原则:明确规定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关系,要求刑罚的适用必须在法律的明文规定下进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各类犯罪罪名和构成要件:对各类犯罪行为的名称、构成要件和相关制度进行具体规定,包括经济犯罪、暴力犯罪、侵犯人身权利犯罪等。
(4)刑罚和刑事责任制度:规定刑罚的种类、幅度和适用条件,明确刑事责任的指责对象和承担方式。
(5)刑事审判程序和判决执行制度:对刑事审判的程序和程序保障措施进行规定,确保刑法的适用和司法公正的实现。
3. 什么是累犯制度?累犯制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8分)答案:累犯制度是刑法中的一项制度,指的是对于已经有一次以上犯罪前科的人,对其再次犯罪时加重刑罚的规定。
累犯制度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威慑犯罪的发生:累犯制度对于已经有犯罪前科的人,通过提高刑罚幅度,起到威慑犯罪的作用,减少再次犯罪率,维护社会治安。
刑法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刑法基础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 无罪推定原则D. 刑罚从重原则答案:D2.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据为己有D. 因紧急避险而损害他人财物答案:D二、判断题1.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答案:正确2.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社会危害性。
()答案:错误(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本身,不包括社会危害性)三、简答题1. 简述犯罪的构成要件。
答案: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的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和犯罪的客体。
2. 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条件是什么?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的条件包括: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防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四、案例分析题某日,甲在超市购物时,发现乙正在偷窃商品。
甲立即上前制止,并在乙试图逃跑时,用力推倒乙,导致乙受伤。
请分析甲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并说明理由。
答案:甲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理由如下:首先,乙的行为属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其次,甲的制止行为是为了保护超市的财产权利;最后,甲在制止过程中使用的力量并未超过必要限度,因为甲只是推倒乙,并未造成严重伤害。
五、论述题试论述我国刑法中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规定及其意义。
答案: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有特殊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对未成年人犯罪从轻或减轻处罚;二是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三是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特殊程序。
这些规定的意义在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同时通过教育和挽救,帮助未成年人认识错误,改正行为,重新融入社会。
2019年电大考试【刑法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汇总附答案
1, .从.,. .四.23、2、4、. ,必紧条3由间接故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构成避险过当。
由于避险过当在主观上是出于保全合法权益的动机和目的,在客观上发生在紧迫的情况下。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有何异同?两者的相同点在于:第一,目的相同。
第二,前提相同。
第三,责任相同。
两者的不同点在于:第一,危害的来源不同。
第二,行为的对象不同。
第三,行为的限制不同。
第四,行为的限度不同。
第五,主体的限定不同。
犯罪既遂形态有什么特征?既遂犯有哪些类型?犯罪既遂即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已经具备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
犯罪既遂的类型包括四种,即行为犯、举动犯、结果犯和危险犯。
结果犯:指不仅要有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基本模式为:行为加结果。
如故意杀人罪,盗窃罪,诈骗罪等。
行为犯:指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基本模式为:行为达到一定程度。
如强奸罪,诬告陷害罪等。
危险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基本模式为:行为加足以发生危害结果。
举动犯:是指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告犯罪完成从而构成既遂的犯罪,基本模式为:特定行为。
主要表现为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和教唆煽动性犯罪两种。
如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教唆煽动性质的犯罪犯罪预备形态有什么特征?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有什么区别?一,犯罪预备形态具有如下特征: (一),客观特征: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他就是为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即犯罪活动在具体犯罪实行行为着手以前停止下来. (二),主观特征: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地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下来,从主观上来是违背行为人意志的,既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 二,与犯意表示的主要区别在于: 犯意表示仅仅是犯罪意图的单纯流露,不具有任何犯罪行为的性质,仍属于(思想)的范畴,根据我国刑法主客观要件相统一的定罪原则,犯意表示不能构成犯罪,而犯罪预备则是在犯罪意图的支配下,已经实施了犯罪构成的条件,因此是受惩罚的犯罪行为,怎样理解犯罪未遂形态的特征?犯罪未遂形态与犯罪预备形态、中止形态、既遂状态有什么区别?特征:第一,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这是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相区别的标志。
大一刑法考试题及答案
大一刑法考试题及答案# 大一刑法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 人人平等原则D. 罪责自负原则答案: D2. 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故意伤害C. 因正当防卫过当造成损害D. 非法占用农用地答案: C3.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罪名属于经济犯罪?A. 贪污罪B. 受贿罪C. 走私罪D. 盗窃罪答案: C4. 以下哪种情形下,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严重B. 犯罪后果严重C. 犯罪后有悔改表现D. 犯罪后逃逸答案: C5.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故意犯罪?A. 过失致人死亡B. 故意杀人C. 意外伤害D. 过失损坏财物答案: 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答案:罪刑法定原则是指只有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才能被认定为犯罪并受到刑罚处罚。
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在于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防止司法机关随意定罪和滥用刑罚权,确保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
2. 什么是正当防卫?请简述其构成要件。
答案: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采取的制止侵害行为。
其构成要件包括:非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侵害、防卫行为与被制止的侵害相适应、防卫人主观上具有防卫意图。
3. 简述刑法中的“犯罪预备”及其法律后果。
答案: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而进行的准备活动,如购买犯罪工具、策划犯罪计划等。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预备行为虽未完成犯罪,但已构成对社会秩序的威胁,因此,对犯罪预备行为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处罚相对较轻。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1. 张某因与李某发生争执,一怒之下将李某打成重伤。
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造成他人重伤的,构成故意伤害罪。
刑法分论复习题
刑法分论复习题一、简答题1、简要阐述我国刑法中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行为方式。
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客观特征。
3、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有哪些特征?4、简述寻衅滋事罪的概念的构成特征?5、简述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的界限。
6、走私罪的客体。
7、如何界定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界限?8、简述交通肇事罪有哪些特征?9、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的行为方式。
10、洗钱罪的行为方式。
11、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未遂罪的区别?12、刑讯逼供罪具有哪些特征。
13、传播性病罪的概念及构成条件?14、简述煽动分裂国家罪。
15、假冒专利罪的客观方面表现。
16、报复陷害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
二、论述题1.论刑法第140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其他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的关系。
2.试论我国刑法中的洗钱罪。
三、案例分析1.甲、乙为劫取财物将在河边散步的丙杀死,当场取得丙随身携带的现金2000余元。
甲、乙随后从丙携带的名片上得知丙是某公司总经理。
两人经谋划后,按名片上的电话给丙的妻子丁打电话,声称丙已被绑架,丁必须于次日中午12点将10万元现金放在某处,否则杀害丙。
丁立即报警,甲、乙被抓获。
试分析:本案应该如何处理?为什么?2.李某因犯罪被判处缓刑,在此期间一直怀疑是胡某告发,伺机报复。
1999年2月6日,李某将一个雷管和少许炸药卷入一支烟内,乘胡某不注意放入胡的烟盒里,与其他烟混在一起,企图借胡某吸烟时将胡炸死。
当天下午,胡某吸烟时恰巧拿出这根烟,感觉很硬,打开后发现了雷管。
案发后,传讯李某,李某交代说,我要炸死胡某的方法是从刘某那里听到的。
经查证,原来刘某确实在一次闲谈中曾与其说过一本侦破小说中用烟炸死人的情节。
分析:李某和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应当如何处罚?3.被告人张某,男,32岁,工人。
张某与田某是中学好友,毕业后,田某外出打工,一直未回乡。
一日,张某从公安机关的通缉令上看到了田某的照片,得知田某是一起重大爆炸案的犯罪嫌疑人。
刑法简答题
刑原则的制约与校正。
四、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的规定怎样?
答: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对于什么
人有效。它解决的是国家的刑事管辖权问题。
(一)我国刑法的地域效力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
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我国领域由领土、
1 / 6
一、刑法的基本特征怎样?
答: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作为正
当、合理的刑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刑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2、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刑法以刑罚为制裁犯罪的手段。
3、保护客体的广泛性
刑法保护广泛之社会关系中的最为重要的合法利益。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
性。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指给国家、社会或者个人利
益造成实际损害或者有造成实际损害的危险的属性。
2、犯罪是依法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依
法应受刑罚惩罚性。依法应受刑罚惩罚,表明行为违反
刑事禁令或者刑事命令,应当受到刑罚惩罚。
犯罪的上述两个特征,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缺一
3、主客观统一性
主客观相统一,是指行为同时具备犯罪构成的客观
要件与主观要件,主客观内容同时发生且内容一致。
八、犯罪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答:犯罪概念是犯罪的高度抽象,犯罪构成则是犯罪概
念的具体化,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之间形成抽象与具体
的关系。
1、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包含的内容是同一的。
和保障犯罪人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的人权保障功能,又
刑法学各章简答论述题及答案汇总
刑法学各章简答论述题及答案汇总第一章一、XXX1.简述刑法的任务。
答:《刑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我们可以将刑法的任务概括为保护法益,保护的方法是禁止和惩罚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
2.简述论理解释的主要种类。
答:(1)扩大解释。
(2)缩小解释。
(3)当然解释。
(4)反对解释。
(5)补正解释。
(6)体系解释。
(7)历史解释。
(8)比较解释。
二、论述题1.论述刑法的性质。
答: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而其他法律规定的是一般违法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这种特定性,使刑法成为特殊的法律。
一般部门法都只是调整和保护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
刑法则保护人身的、经济的、财产的、婚姻家庭的、社会秩序等许多方面的法益(法所保护的利益)。
但它同时具有不完整性。
首先,刑法并不是将所有侵害法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而只是将其中部分严重侵害法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其次,即使是严重侵害法益的行为,但由于刑事政策等方面的原因,立法机关也可能不将其规定为犯罪;最后,成文刑法总是具有局限性,一些严重侵害法益的行为也可能被遗漏。
一般部门法对一般违法行为也适用强制方法,这些强制方法的严厉程度远不如刑罚,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当事人之间可以自行和解。
刑法规定的法律后果主要是刑罚,刑罚是国家最严厉的强制方法。
刑法具有补充性,即只有当普通部门法不能充分保护某种法益时,才由刑法保护;只有当普通部门法还不足以抑止某种危害行为时,才由刑法禁止。
由于其他法律在不能充分保护法益时需要刑法保护,刑法的制裁方法又最为严厉,这就使得刑法实际上成为其他法律的保障。
这既是刑法与其他法律的联系所在,也是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之一。
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行为不属于犯罪的是: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未归还D. 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答案:C2.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不包括:A. 行为B. 行为人的主观过错B. 行为的社会危害性D. 行为人的性别答案:D3.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C. 为了保护他人的人身权利D. 为了保护本人的财产权利答案:B4.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A. 因争吵而推倒对方,导致对方死亡B. 因误将他人当作动物而射击C. 因过失导致他人死亡D. 因自卫过当导致他人死亡答案:A5. 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刑法中的“从轻处罚”?A. 自首B. 立功C. 犯罪未遂D. 犯罪中止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答案:A, B, C7.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A.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B. 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自行停止C. 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被他人阻止D. 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因意外原因停止答案:B, D8.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刑罚的执行?A. 犯罪人的认罪态度B. 犯罪人的悔罪表现C. 犯罪人的身体状况D. 犯罪人的经济状况答案:A, B, 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9.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自首的规定。
答案: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司法机关尚未掌握其犯罪事实之前,主动向司法机关、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自首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捡到遗失物后归还失主D. 未经许可擅自进入他人住宅2. 刑法中规定的“故意”是指:A.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社会危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B.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没有预见,但应当预见C.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有预见,但轻信可以避免D.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有预见,但希望避免3. 以下行为中,哪项属于“过失犯罪”?A. 故意杀人B. 故意伤害C. 交通肇事D. 贪污受贿4. 刑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使国家利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B. 为了使公共利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C. 为了使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D. 为了使本人的财产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5.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项属于“特别防卫”?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抢劫行为,而采取的防卫行为B.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盗窃行为,而采取的防卫行为C.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诈骗行为,而采取的防卫行为D.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敲诈勒索行为,而采取的防卫行为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2. 请解释“犯罪未遂”的概念及其法律后果。
3. 阐述“数罪并罚”的原则及其适用条件。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案例一:张三因与邻居发生争执,一气之下将邻居家的窗户砸碎。
事后,张三主动赔偿了邻居的损失,并取得了邻居的谅解。
请问张三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请说明理由。
案例二:李四在一次聚会中,酒后驾车撞伤了路人。
事后,李四被警方逮捕,并被控以交通肇事罪。
请问李四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其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刑法简答题及其论述题
刑法简答题及其论述题简答题:1.什么是刑法?如何理解其本质?答:刑法是国家权力为维护其阶级利益而进行的统治和统治秩序,以国家名义通过立法程序公布的,关于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如何处罚的法律。
刑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刑法的性质包括阶级性质和法律性质两个方面。
刑法的阶级性质(1)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刑法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的统治的工具。
法律性质主要指刑法在法律整体中的地位及其特征。
2.刑法有多少种解释?它们有多有效?答:关于刑法的解释,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作出如下解释分类:(一)从解释的效力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立法解释具有普遍法律效力。
司法解释对刑法的含义所做的解释,学理解释在法律上没有约束力。
(二)从解释的方法上可分为文理解释、伦理解释。
文理解释对法律条文的字义进行解释。
伦理解释通常表现为扩展解释和限制解释。
3.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含义?答: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是指中国领土的全部区域,具体包括(1)领陆,我国境线以内的陆地及其地下层。
(2)领水即国家所有的水域,包括内水领海及其低下层。
(3)领空,即领域、领水的上空。
根据国际条约和贯例,以下两部分属于我国领土的延伸,属于我国领域的范畴适用我国的刑法。
其一我国的船舶或者航空器。
其二我国驻外使领馆。
4.刑法的溯及力是什么?中国刑法是如何规定的?答:刑法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的溯及力于起生效前发生但生效后尚未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我国刑法对此的规定有:(1)从旧原则(2)从新原则(3)从轻原则(4)从旧兼从轻原则。
5.简述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含义?答:我国修订后的刑法第5条规定,“刑法的轻重,受骗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所承担的责任是相称的。
“罪行有多大,多重处罚,重罪从重,要罪从轻,量刑要与罪行相称。
”。
6.犯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的关系?答:犯罪是危害统治阶级利益,由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国家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决定刑法中应当处罚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
1.什么是刑法?如何理解其本质?答:刑法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
治秩序,以国家名义通过立法程序公布的,关于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如何处罚的法律。
刑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刑法的性质包括阶级性质和法律性质两个方面。
刑法的阶级性质(1)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刑法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的统治的工具。
法律性质主要指刑法在法律整体中的地位及其特征。
2.刑法的解释有几种?各自的效力如何?答:关于刑法的解释,从不同方面,可以作以下分类:
(一)从解释的效力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立法解释具有普遍法律效力。
司法解释对刑法的含义所做的解释,学理解释在法律上没有约束力。
(二)从解释的方法上可分为文理解释、伦理解释。
文理解释对法律条文的字义进行解释。
伦理解释通常表现为扩展解释和限制解释。
3.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的含义?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域指的是我国境内的全
部区域,具体包括(1)领陆,我国境线以内的陆地及其地下层。
(2)领水即国家所有的水域,包括内水领海及其低下层。
(3)领空,即领域、领水的上空。
根据国际条约和贯例,以下两部分属于我国领土的延伸,属于我国领域的范畴适用我国的刑法。
其一我国的船舶或者航空器。
其二我国驻外使领馆。
4.什么是刑法的溯及力?我国刑法是如何规定的?答: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于起
生效前发生但生效后尚未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我国刑法对此的规定有:(1)从旧原则(2)从新原则(3)从轻原则(4)从旧兼从轻原则。
5.简述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含义?答:我国修订后的刑法第5条规定,“刑法的轻重,上当
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责任相适应。
”犯多大的罪,出多重的刑、重罪重罚、请罪轻罚、罚当其罪,刑罚相称。
6.犯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的关系?答:犯罪是危害统治阶级利益,由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以国
家意志的形式,国定在其刑事法律上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
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其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的总和。
犯罪构成与犯罪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犯罪是犯罪构成的关系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
前者是总体上划分罪与非罪的问题,后者则解决罪与非罪、类罪与类罪,次罪与比罪界限的具体标准。
(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客腰间的有机统一整体。
(2)任何一个犯罪都可已由许多事实特征来说明,但并且非每一个事实特征都是犯罪构成的要件,只要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具有决定意义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要的哪些事实特征才是犯罪构成的要件。
(3)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需具备的诸要件,是由我国刑法是如何规定的加以规定的。
7.我国刑法中规定得罪过有几种?答:罪过形态,即故意、过失、犯罪的动机、目的几个方面
表明的,其中罪过是任何犯罪所必要的主观要件,罪过表现为两种形式,即过失和故意。
8.犯罪预备和犯意表示有什么不同?答:犯罪预备是行为人所实施犯罪的一种停顿状态,犯意
表示是指犯罪人产生犯罪意图后,用语言和文字等将自己的犯罪意图表达于外部的行为。
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犯意辨识仅仅是犯罪意思的流露,没有已不可能对社会造成实际危害,不具有犯罪构成的内容,不至于犯罪行为;而犯罪预备不仅辨识犯罪思想,而且已经实施了刑法总则重规定的犯罪预备行为,即为犯罪制造工具或制造条件。
第二犯意表示不够成犯罪,犯罪预备构成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犯意表示是犯罪预备的思想基础;犯罪预备则是犯意笔试主客关行为。
9.简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异同?答: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私人或者他人的
人生、财产和其他权力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行为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
紧急避险是指国家、公共利益、私人或者人的人生、财产和其他利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所作用或损害另一较小的合法权益而保全较大的利益的行为。
二者的异同是:在行为人的不法侵害造成对国家、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危
险的情况下,如果通过损害不法侵害人的利益的方法来保护合法权益就是正当防卫,如果通过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的方法来保护合法利益,即就是紧急避险。
10.简述犯罪集团及其特征?答:犯罪集团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
罪组织。
具有五个特征:(1)人数较多(3人以上)重要成员固定或基本固定。
(2)经常纠集在一起进行一种或数种严种犯罪活动。
(3)有明显的首要分子。
(4)有预谋的事是犯罪活动。
(5)社会危害性,人生性害性极大。
11.量刑的原则是什么?答:量刑的一般原则是指人民法院自爱法定的范围或者基础上,决定对
犯罪分子所犯罪是否适应刑罚或者处罚轻重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
12.累犯成立的条件有哪些?答:我国刑法中规定了两种累犯:一般累犯和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特
别累犯。
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1)前罪后罪都是故意犯罪。
(2)前罪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3)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五年之内,即具有一定时效性。
危害国家安全罪特别累犯的构成条件:(1)前罪后罪性质相同,均为危害国家安全罪。
(2)前后罪被判的刑罚种类及轻终不受限制。
(3)对后罪的发生无时间限定。
即后罪尚以发生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的任何时候。
13.一般自首成立的条件有哪些?答:一般自首成立的条件具有两个:(1)自动投案(2)如实
供述自己的罪行,接受国家审查核裁判。
14.简述立功的概念和种类?答: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
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
立功的种类位主要有以下两种;(1)揭发他人犯罪行为且查证属实(2)提供重要线索司法机关得以侦破其他案件。
15.法定刑和宣布刑有何区别?答:法定刑是刑法对某种犯罪规定的应当判处的刑罚,即量刑标
准。
宣告刑是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法定刑和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被告人判决并宣告的刑罚。
16.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1)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体多数为一般主体,只有
少数几种犯罪的特殊主体。
(2)危害公共安全主观方面即可以出自故意也可以出自过失。
(3)危害公共安全自在刻关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各种各样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4)危害公共安全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的公共安全。
17.如何区分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致死)?答: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权
利的行为。
故意伤害罪(致死)罪是指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二者的区分是,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内容主要是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权利;故意伤害(致死)罪的故意内是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
二者侵害的对象不同,前者具有生命的人,后者是人和具有生命的自然人。
18.医疗事故罪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答:(1)本罪的主体必须是医务人员。
(2)本罪在主观上只
能是过失。
(3)笨嘴在客观上表现为严重不负责,造成就诊人死伤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
(4)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19.简述受贿罪客观方面的特征?答:本罪客观方面的的行为人利用职务的便利,某取他人财物
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