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解读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解读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解读

暴发监测
短时间内、同一病区或同 一种病原体引起的同类感 染病例发生的监测。
被动监测方法
01 依赖于医务人员报告和患者主诉的监测方法。
02 通过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抗生素使
用报告卡等资料,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混合监测方法
结合主动和被动监测方法的优点,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 效率。
在主动监测的基础上,加强对医务人员报告和患者主诉 的收集和分析。
实践经验总结及启示
01
经验一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体系 ,包括制定科学的监测计划、 选用合适的监测指标、配备专 业的监测人员等。
02 经验二
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和消毒隔 离措施的执行,提高医疗操作 的规范性。
03
经验三
04
加强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和 宣传,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 和能力。
启示
医院感染监测是保障医疗安全的 重要环节,需要医院管理者的高 度重视和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参 与。通过不断完善监测手段和防 控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 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3
智能化监测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未来医院感 染监测将更加智能化,能够实现实时监测、自动 分析和预警。
多学科合作
医院感染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未来医院感染监测 工作需要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应 对医院感染问染监测将趋向于 国际化标准,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医院感染防控工 作。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解 读
汇报人:XX
2024-01-24
目录
• 引言 • 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概念 • 监测方法与实施步骤 • 数据收集、分析与报告 •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策略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 总结与展望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流程与规范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流程与规范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流程与规范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监测医院环境的卫生状况至关重要。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旨在对医院内各个环境区域进行定期监测,发现并控制潜在的感染源,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工作流程与规范。

一、工作流程1.确定监测目标和内容:根据医院类型和规模,确定监测工作的目标和内容。

一般包括监测病房、手术室、ICU、门诊等主要区域的环境卫生状况,以及水源、空气质量等因素。

2.确定监测频率和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的频率,可以是每日、每周、每月或其他适当的时间间隔。

同时确定监测的方式,可以是定点采样、定时监测或突发事件监测等。

3.制定监测计划和方案:根据监测目标和内容,制定具体的监测计划和方案。

确定监测点位和具体监测项目,如空气微生物、表面菌落总数、水源菌群等。

同时制定监测样品采集、处理、送检等流程。

4.开展监测工作:按照监测计划和方案,进行具体的监测工作。

根据监测点位和项目要求,采集样品,如空气样品、表面样品、水样等。

样品采集应持续一段时间,以充分反映监测区域的真实情况。

5.样品分析和评价: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如培养菌落计数、菌种鉴定等。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和判断,确定是否存在感染风险和卫生问题。

6.结果汇报和控制措施:将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汇报,向相关管理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清洁消毒、通风换气、水质处理等。

7.监测结果总结和改进:对每次监测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评估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监测计划和方案,完善监测工作流程和规范。

二、规范要求1.监测人员资质要求: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医学和环境学知识,熟悉监测仪器和设备的操作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室技能和经验。

同时,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保证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监测设备和耗材要求:使用的监测设备和耗材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监测过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023版医院感染监测标准全文内容解读ppt课件

2023版医院感染监测标准全文内容解读ppt课件
丨医院感染监测标准 ( WS/T 312-2023)内 容解读
目 录
• 标准概述 • 标准正文解读 • 监测数据与质量评估 • 监测实施与监督 • 标准解读亮点与拓展
01
标准概述
标准制定背景与目的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WS/T 312-2023)是我国针对医院感染监测领域的首个 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3年4月24日发布,旨在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监测对象
包括住院病人、医护人员、医疗器械及环境等,涵盖医院 感染管理的主要方面。
监测内容
涉及医院感染的发病率、致病菌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 等方面,既包括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的常规监测,也包括特 殊感染的专项监测。
监测指标与评估
监测指标
包括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分布、病原菌分布、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等,以及医院感染与各种风险因素的关系等。
监测原则与方法
医院感染监测应遵循以下原则:早期发现和预防医院感染 、全流程全方位监测、科学客观记录、及时准确报告、持 续改进与优化。
在监测方法上,应综合运用临床病例调查、微生物学检验 、环境卫生学调查等多种方法,结合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 分析手段,全面深入地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02
标准正文解读
监测对象与内容
指标。
更新监测方法
2
新标准引入了现代统计学理论和技术,如风 险评估、数据挖掘等,增强了标准的科学性
和可操作性。
增加操作规程
3
新标准增加了医院感染监测操作规程,规范 了监测流程,提高了监测质量和效率。
标准解读中的难点与重点
难点
如何准确、及时地收集和整理医院感染病例信息,以及如 何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和利用。

医院感染的规范管理与监测

医院感染的规范管理与监测

医院感染的规范管理与监测近年来,医院感染成为医疗卫生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作为医疗机构中的严重并发症,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健康造成威胁,还给医疗机构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规范的管理和有效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一、规范管理医院感染的规范管理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并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规范管理措施:1. 感染预防措施采取有效的感染预防措施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务人员应遵循手卫生、器械消毒、环境清洁等基本预防措施,减少感染机会的发生。

此外,还应加强医疗废物的处理和无菌操作,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2. 感染控制监测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监测机制,定期对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疑似或确诊的感染病例,应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和菌株分型,以便针对性地控制和防止疾病传播。

3. 医护人员教育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包括感染防控政策法规、标准操作规范以及感染监测和报告要求等内容,以确保医务人员正确执行相关操作。

4. 管理与监督医院感染规范管理需要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来落实。

建立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和修订相关管理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二、监测与评估医院感染的监测与评估是对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运行、效果的评估和问题的反馈。

以下是常用的监测与评估方法:1. 感染率监测通过对医院感染发病率、手术切口感染率、导尿感染率等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感染情况,判定感染风险等级,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 菌株分离与鉴定对于临床中出现的感染疑似病例,应进行病原学分离与鉴定工作,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和毒力,以便更好地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3. 感染源调查针对感染病例,应进行调查,确定感染源和感染途径,找出医疗操作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不规范行为,从而改进操作程序,减少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规范近年来,医院感染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严重威胁到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与预防控制工作,各国纷纷制定和执行各种规范、规程、标准等措施。

本文将从医院感染的定义、监测方法、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介绍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的规范。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简称HAI)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或住院护理过程中,由于感染源是医疗机构内部的因素,导致的感染问题。

根据感染的部位和感染起始时间等不同因素,医院感染可以分为血液感染、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多种类型。

二、医院感染的监测方法医院感染的监测是评估医院感染问题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

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统计报告法:医院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感染报告系统,及时收集、统计和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流行趋势,以便评估和改进预防控制工作。

2. 定点、定时调查法:医院可以选择一定数量的病房或科室,定期对该区域进行感染监测,通过调查和采集病原微生物和临床数据,了解该区域感染的类型、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等。

3. 特殊病例报告法:当医院发生罕见或特殊类型的感染时,应及时报告并进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相对危险度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科室或各病区的感染发生率,评估其相对危险度,以便针对性地加强预防控制措施。

5. 监测指标法:制定医院感染的监测指标,从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等方面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防控感染的重点问题。

三、预防控制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明确感染控制的职责、权限和程序,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

2. 严格手卫生规范: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教育和培训,确保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正确洗手或使用洗手消毒剂,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近年来,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不断增加,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率等问题的出现,为此,医院应加强对感染的监测。

为了更好地管理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于2019年出台,应用于全国所有医院。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旨在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确保病人的安全。

首先,该规范对医院的厕所、手洗、及空调系统的卫生状况进行了细致的细分,并建立了一系列的检测标准,以确保医院卫生状况的合格程度,减少感染的发生。

此外,该规范还对手术室的日常消毒要求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要求所有手术室必须每日消毒,同时装备有细菌检测仪,以保持手术室的卫生状况。

此外,《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还对医院用药安全进行了严格的要求,为此,全国所有医院都要建立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实施一系列的用药安全监督,包括药品使用及管理、药品存储及陈列、药品采购及质量控制、药品使用监测等,以确保医院用药安全。

另外,《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也着重对医护人员的健康监测加以强调,要求全国医院对医护人员的新冠肺炎、艾滋病毒、炭疽热等感染病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毒的感染暴露情况,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以确保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医院要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如《医院感染监测手册》,严格贯彻《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以充分发挥有关规范的作用。

总之,通过《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出台,将有助于加强医院的
感染控制,减少感染疾病的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全国各医院应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以确保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及标准

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及标准

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及标准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及标准1. 介绍1.1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及标准,帮助医院预防和控制感染,确保医疗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

1.2 范围该文档适用于所有医院,包括各级医院和各个科室。

2. 感染监测内容2.1 感染病例的定义和分类2.1.1 感染病例的定义: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明确感染病例的定义,包括感染部位、病原体类型等。

2.1.2 感染病例的分类:根据感染部位和感染类型等因素,对感染病例进行分类,如手术部位感染、院内感染等。

2.2 感染监测指标和指标标准2.2.1 感染监测指标:常见的感染监测指标,如手术切口感染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等。

2.2.2 指标标准:制定感染监测指标的标准,引用相关的国际、国家或地区的标准,确保指标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3 感染监测方法和流程2.3.1 感染监测方法:介绍感染监测的方法,包括现场观察、病历审核、实验室检测等。

2.3.2 感染监测流程:制定感染监测的流程图和具体步骤,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操作方式。

2.4 感染监测数据收集和分析2.4.1 数据收集:明确感染监测数据的收集方式和频率,包括手动记录和电子记录等。

2.4.2 数据分析:介绍感染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和统计指标,如感染发生率、感染趋势等。

3. 感染标准及预防控制措施3.1 感染标准3.1.1 医院设施和环境的感染控制标准:明确医院的感染控制标准,如空气质量、水质管理等。

3.1.2 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感染控制标准:介绍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灭菌等感染控制标准。

3.1.3 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标准:规范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行为,如手卫生、穿戴防护用具等。

3.1.4 患者感染控制标准:指导患者的感染控制措施,如隔离、消毒等。

3.2 预防控制措施3.2.1 手卫生:明确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要求和方法,包括洗手和使用酒精消毒剂等。

3.2.2 消毒和灭菌:指导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灭菌方法和频率,确保其安全可靠。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解读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解读
生医院感染危险原因,采取针对性预防与控制办 法。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 管理考评体系。
• 4.2 医院应培养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 临床医务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意识 与能力。发生暴发时应分析感染源、感染路径,
采取有效控制办法。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解读
7/45
监测管理与要求
• 4.3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汇报制度,发生以 下情况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机构应汇报所 在地县(区)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 门。汇报包含首次汇报和订正汇报,订正汇 报应在暴发终止后一周内完成。汇报表见 附录A。
• 健康。除局部病变外,无全身性疾病。 如全身情况良好腹股沟疝。
II级 2
• 有轻度或中度全身疾病。如轻度糖尿 病和贫血,新生儿和80岁以上老年人。
III级 3
• 有严重全身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 但未丧失工作能力。如重症糖尿病。
IV级 4
• 有生命危险严重全身性疾病,已丧失 工作能力。
医院V感染级监测规5 范解读病情危急,属紧急抢救手术。如主动脉22/45
• 汇报单位: 填表人: 汇报日期:联络人电话(手机): 详细通讯地址与邮政编码:
• 填表注意事项:分首次汇报和订正汇报,请标明并逐项填写,带*号内容供订 正汇报时填写。暴发事件详细描述本表不够时可另附纸填写。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解读
18/45
•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全院综合性监测
• B.1 监测对象 住院患者(监测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时可包含出院后一定时期内患者) 和医务人员。 B.2 监测内容(最小数据量要求) B.2.1 基本情况: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纪、入院日期、出 院日期、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疾病诊疗、疾病转归(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其 它)、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B.2.2 医院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疗、感染与原发疾病关系(无影响、加重病情、 直接死亡、间接死亡)、医院感染危险原因(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 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抗肿瘤化学治疗、免 疫抑制剂)及相关性、医院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病原体名称、药品敏感试 验结果。 B.2.3 监测月份患者出院情况:按科室统计出院人数,按疾病分类统计出院人数,按高 危疾病统计出院人数,按科室和手术切口类型统计出院人数;或者同期住院患者住院 日总数。 B.3 监测方法 宜采取主动监测,感染控制专职人员主动、连续地对调查对象医院感染 发生情况进行跟踪观察与统计。 B.3.1 各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汇报制度,临床科室医师应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病例。 B.3.2 各医院应制订符合本院实际、切实可行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并付诸实施。 B.3.3 专职人员应以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方式调查医院感染病例。 B.3.4 医院感染资料起源,包含以患者为基础和以试验室检验结果为基础信息。 B.4 资料分析 B.4.1 医院感染发病率 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同期新发医院感染病例数/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 ×100%……(式B.1) 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以同期出院人数替换。 B.4.2 日医院感染发病率 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观察期间内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数/同期住院患者住院日总 数×1000‰ ……(式B.2) B.5 总结和反馈 结合历史同期和上月医院感染发病率资料,对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规范。

下面是一份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够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所帮助。

一、感染监测的目的和原则1. 目的:通过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感染的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控制,降低感染的风险和传播。

2. 原则:(1)全员参与:医院全体员工都应参与感染监测工作,增强对感染的警觉性和责任感。

(2)及时准确:感染监测工作要求及时、准确,及时上报感染信息,准确判断感染类型和程度。

(3)隐私保护:在感染监测工作中,要严格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隐私权,不得泄露个人隐私信息。

二、感染监测的内容和方法1. 感染监测的内容:(1)医院内各种感染的发生情况;(2)感染的相关因素,如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等;(3)感染的趋势和变化;(4)感染的传播途径和方式;(5)感染的控制效果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等。

2. 感染监测的方法:(1)定期巡查法:医院可以定期巡查医疗设施、手术室、病房和各科室的卫生状况,包括清洁度、消毒措施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2)案例调查法:当医院发生感染事件时,应当进行详细的案例调查,了解感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控制。

(3)患者追踪法:追踪感染患者的动向和接触史,了解其感染的可能来源和传播方式,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和防护措施。

(4)实验室监测法:对医院内的感染病原体进行检测,分析其种类和分布情况,为感染控制提供依据。

三、感染监测的管理和质量保障1.管理措施:(1)建立感染监测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职责。

(2)制定感染监测的操作规范和工作指南,指导医务人员进行感染监测和上报工作。

(3)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感染监测的水平和质量。

(4)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信息系统,实现感染数据的实时上报和分析。

2.质量保障:(1)建立感染监测质量评估的指标和评估方法,定期对感染监测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解读 - 副本1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解读 - 副本1

细菌耐药性监测


(一)重要细菌分离率:耐甲氧西林金黄 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DRAB )和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PDR-PA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的革兰阴 性细菌等。 (二)监测调查对象:临床标本分离的病 原菌。


目标性监测

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 的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
目标性监测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 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
要点
规范中主要罗列了常用的监测目标: (1)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 (包括成人和儿童ICU)。 (2)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3)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4)细菌耐药性监测。 (5)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监测。

三、插管后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 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 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 活 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 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 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 容器。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 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 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 更换导尿管。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 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 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 11、 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 ,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 卫生。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规范
监测耐药菌流行趋势
了解医院耐药菌的流行趋势、传播途 径和影响因素,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 参考。
感染危险因素监测
监测患者自身因素
如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分 析其对感染发病的影响。
监测治疗相关因素
如手术、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 使用等,分析其对感染发病的作 用。
04
监测数据分析和应用
数据收集与整理
01
02
03
确定数据来源
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 准确性,如通过医院信息 系统、临床实验室、病历 记录等途径收集数据。
标准化数据
制定统一的数据收集和整 理标准,确保数据的规范 性和可比性。
数据清洗与筛选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 和筛选,去除异常值、缺 失值和重复值,确保数据 的质量。
数据分析与解读
描述性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如 计算发病率、感染率等指标,以 及统计病例的分布特征和流行病
学特点。
因果分析
运用统计方法和流行病学方法对 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感 染发生的可能原因和影响因素,
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预测与预警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等方法对监测 数据进行预测和预警,及时发现
潜在的感染风险和疫情趋势。
更新规范
根据评估结果和医院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医院感染监测的标准和 规范,确保其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
推广经验
将成功的医院感染监测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促进全院的医院感 染控制工作。
06
相关标准和参考文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文件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其他相关标准与规范
数据应用与决策
制定防控策略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解读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解读

监测报告与反馈
监测报告
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医院感染监测情况,包括感染病例数、感染部位、细菌耐药性等数据。
反馈机制
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同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改进防控 措施提供依据。
03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核心要求
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01 02
确保数据来源的准确性
引入更先进的感染监测系统, 实现更高效的数据采集、分析 和预警功能。
优化措施
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 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实施效果
升级后的感染监测系统提高了 医院对感染的防控水平,降低
了医院感染率。
THANK YOU
背景
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和安全 的重要问题之一,监测规范旨在 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 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监测规范的重要性
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通过监测医院感染的过程和环节,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
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健康
医院感染不仅对患者造成额外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对医 务人员的健康和职业发展造成威胁。监测规范有助于及时 采取措施,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考核
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能力。
定期评估与调整
要点一
定期评估
定期对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实施进行评估,以便了解存在 的问题和不足。
要点二
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对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进行相应的调整 和完善。
05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意义与影 响
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规范医院感染监测流程
通过制定明确的监测规范,使医院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感染情 况,及时发现并控制感染源。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规范

定期评估
定期对医院感染监测工作进行 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改
进。
监督与检查
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专业 机构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监测 工作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结果应用
将监测结果应用于医院管理、 诊疗质量和持续改进工作中,
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03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手卫生规范
总结词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通过规范洗手和手消毒,可以显著降低医 院感染的风险。
监测的历史与发展
01
早期阶段
医院感染监测起源于20世纪后半叶,当时主要是对手术部位和新生儿病
房进行监测。
02
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监测
范围逐渐扩大,方法也更加科学和规范。
03
未来展望
未来医院感染监测将更加注重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监测的
准确性和效率。同时,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合作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监测
目的
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和预防医院感 染,降低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 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监测的重要性
保障患者安全
及时发现和预防医院感染,降低 患者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监测发现感染发生的规律和趋 势,优化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 。
促进医院管理
监测结果可以为医院管理提供数据 支持,帮助医院发现问题、改进管 理。
新技术应用与监测发展
自动化监测系统
利用传感器、物联网和数据分析技术 ,实现医院感染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生物标志物检测
利用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早期发现 感染迹象,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 性。

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规范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或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感染上的疾病,也被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

这种感染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延长住院时间甚至死亡,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规范应运而生。

一、规范的目的与重要性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规范的目的在于建立一套全面且科学的管理体系,确保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得到有效控制。

规范的实施可以降低患者感染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二、医院感染管理1. 设立专门的感染管理与监测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2. 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

3.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4. 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采样和消毒灭菌等要求。

建立感染控制风险评估体系,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潜在感染风险。

5. 开展感染监测工作,收集、分析与报告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

针对高危患者和高风险科室加强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干预和控制。

三、医院感染监测1. 确定感染监测的指标与目标。

例如,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确定感染率、感染部位等监测指标,并制定相应的目标。

2. 建立感染监测系统,确保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建议采用电子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方便数据录入和分析。

3. 将感染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感染流行趋势和规律。

通过与历史数据比对,追踪感染病例的来源和传播途径,找出风险因素和敏感期间。

4. 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例如,针对常见的感染类型和敏感科室,制定相应的预防手段和操作指南,提高感染控制的效果。

四、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的挑战与对策1. 文化与意识认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文化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2. 人员与资源投入:加大对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的人力和物力投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处理操作规范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处理操作规范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处理操作规范一、目的和原则:1.监测感染病例的发生和流行趋势,及时掌握感染病例的情况,采取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2.依法保护患者个人隐私和医院的商业机密。

3.通过监测研究和处理,改进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

二、监测病例的范围和标准:1.监测感染病例的范围包括院内感染和院外感染。

2.感染病例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医院的具体监测要求进行分类和标准化。

3.监测病例的数据应包括基本信息、诊断信息、感染发生时间、感染部位、细菌检测结果等。

三、监测方法和流程:1.医护人员应熟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的标准和流程,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感染病例监测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监测的技能和意识。

3.制定感染病例监测的表格和报告模板,方便医护人员记录和上报各类感染病例。

四、感染病例处理的原则和方法:1.对感染病例要及早隔离、诊治,避免交叉感染。

2.根据感染病例的种类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

3.对于聚集性感染病例,要及时报告给卫生部门,并配合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

4.加强感染病例的后续管理,及时评估疗效和预防复发。

五、感染病例数据的管理和保密:1.感染病例的数据要按照法律和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和保密,严禁泄露个人隐私。

2.感染病例的数据应及时归档和备份,以备需要时进行查询和使用。

3.感染病例数据的统计分析要以匿名方式进行,确保个人信息的保密和安全。

六、感染病例监测的效果评估和持续改进:1.对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2.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并按照计划进行改进。

七、感染病例处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1.设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统筹和指导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和处理工作。

2.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

总结: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和处理操作规范,对于提高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效果和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医院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明确监测的范围和标准,规定监测方法和流程,加强病例的处理和管理,保护患者隐私和医院的商业机密,定期评估和改进工作。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

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二、术语和定义(一)医院感染监测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内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三)全院综合性监测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四)目标性监测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五)抗菌药物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

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和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等。

(六)抗菌药物使用率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七)抗菌药物使用剂量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每日使用量。

(八)规定日剂量频数(DDD 频数)为某一抗菌药物的总消耗量除以该药的规定日剂量。

三、监测的管理与要求(一)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二)医院应培养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的意识与能力。

发生暴发时应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三)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发生下列情况的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机构应报告所在地的县(区)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2023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2023

• 门诊血液透析患者血源性病原体监测
• 门诊血液透析患者血源性病原体监测
• 医院工作人员感染性疾病职业暴露监测
• 医院工作人员感染性疾病职业暴露监测
• 医院感染现患病率调查
• 医院感染现患病率调查
• 全院综合性监测
• 全院综合性监测
• 全院综合性监测
•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
•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 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
• 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
• 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细菌耐药性监测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 细菌耐药性监测
•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监测 门诊血液透析感染事件监测
Hale Waihona Puke •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监测• 门诊血液透析感染事件监测
• 门诊血液透析感染事件监测
• 门诊血液透析患者血源性病原体监测 医院工作人员感染性疾病职业暴露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 2023版解读
• 范围与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主要修改内容
• 主要修改内容
• 术语与定义
• 术语与定义
• 术语与定义
• 侵入性器械/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
• 监测管理与要求
• 监测管理与要求
• 监测管理与要求
•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 监测信息的收集

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规范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人们对医院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希望能够在医院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

然而,医院感染问题一直是困扰医疗行业和患者的一大难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和提供质量高效的医疗服务,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规范应运而生。

1. 医院感染的定义与分类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因医疗管理和治疗操作等原因,在医疗机构获得的新发感染。

根据感染部位和感染途径,可以将医院感染分为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泌尿道感染、伤口感染等。

2.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评估为了及时掌握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和趋势,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

监测内容包括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和感染病原体的分布等。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为医院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策略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预防控制策略。

预防控制策略包括标准预防策略、特殊预防策略和单元内感染预防策略等。

标准预防策略是指对所有患者普遍适用的预防措施,如手卫生、环境清洁和消毒、个人防护等。

特殊预防策略是针对特定感染的预防措施,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导尿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等。

单元内感染预防策略是指对特定病区或病房的感染进行监测和预防,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

4. 医院感染的培训与教育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水平,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培训内容包括感染控制基础知识、手卫生操作规范、消毒和无菌技术等。

同时,还应制定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5. 医院感染的监督与管理为了确保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监督与管理机制。

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医院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医疗机构内部应组织专门的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指导和监督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内部审计和质量管理。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1.范围和目的1.1 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感染监测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细菌感染、感染和真菌感染等。

1.2 目的本指南的目的是确保医院感染监测活动的准确性、一致性和规范性,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2.术语和定义2.1 医院感染指在医疗机构内由照护或治疗过程引起或与照护或治疗过程有关的感染。

2.2 医院感染率指医院内按照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感染的发生率来衡量的统计指标。

2.3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指可能增加患者感染风险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导尿、拔牙等操作。

2.4 医院感染监测医疗机构定期对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系统性、连续性的调查和数据统计。

2.5 感染控制委员会医疗机构内负责制定和监督感染控制策略的委员会。

3.医院感染监测的原则3.1 稳定性原则医院感染监测应该连续进行,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和稳定性。

3.2 基于风险的原则医院感染监测应该基于感染的风险水平,重点监测高风险部门和高风险操作。

3.3 数据质量原则医院感染监测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采用标准化的监测方法和工具。

3.4 及时报告原则医院感染监测应该及时报告结果,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4.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流程4.1 选择监测指标根据感染危险因素和监测目的,确定需要监测的指标,包括感染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率、导尿感染率等。

4.2 收集数据设立统一的数据收集表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定期收集医院感染相关数据。

4.3 数据统计和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感染率、趋势和变化等相关结果。

4.4 报告和反馈将统计和分析结果进行报告,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4.5 监测结果评估对感染监测结果进行定期评估,调整监测方法和策略,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果。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感染控制法律法律名词:《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和预防法》注释:该法律是我国针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法律依据,规定了医疗机构对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的相关责任和措施。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监测规范一、总则1.1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

1.3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环境卫生学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当纳入医疗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二、监测目的2.1 提高监控效率,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2.2 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环境中的污染源,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

2.3 评估消毒灭菌效果,指导临床科室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三、监测范围3.1 全院重点部门及各科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灭菌内镜、消毒内镜、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等的监测。

3.2 重点部门包括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等。

四、监测要求4.1 各科室负责采样前的清洁消毒等准备工作,按时规范采样。

4.2 检验科负责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4.3 院感科负责制定监测计划并指导科室完成监测工作。

4.4 当可能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要及时进行监测。

4.5 如监测结果不合格,检验科要向院感科及所在科室报告,院感科与科室一起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复检至合格为止。

五、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5.1 紫外线灯管强度的监测频次:新领紫外线灯管使用前进行强度监测,使用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强度监测(3月、9月)。

5.2 灭菌剂、消毒剂及灭菌物品、消毒物品染菌量的监测频次:使用中灭菌剂及灭菌物品每月进行细菌监测,使用中消毒剂及消毒物品每季度进行细菌监测。

5.3 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等监测频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

六、监测方法6.1 采样方法应按照《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监测技术规范》进行。

6.2 检验方法应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
4、及时发现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流 行与暴发,采取控制措施。
5、医院感染监测是感染控制的眼睛。局部暴 发流行更多的是依靠临床医务人员的报告 和微生物实验室的资料,而不是常规监测。 6、评价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效果,不断改进管 理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 4.1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 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 控制措施。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 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病人数×100%
• ㈢计算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率: • • 某危险指数手术感染发病率(%)=指定手术该危险指数患者的手术
感染部位感染数/指定手术某危险指数患者的手术数×100%

• C.5总结和反馈 结合历史同期资料进行总结 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问题,报告医院感 染管理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 果和建议。
5.2 医院感染调查方法
• 5.2.1 患病率调查,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 患病率。具体调查方法按照附录G进行。 5.2.2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帮助了解患 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具体调查方法按照附 录H进行。
监测信息采集
• 5.3.1 宜主动收集资料。 5.3.2 患者感染信息的收集包括查房、病例讨论、 查阅医疗与护理记录、实验室与影像学报告和其 他部门的信息。 5.3.3 病原学信息的收集包括临床微生物学、病毒 学、病理学和血清学检查结果。 5.3.4收集和登记患者基本资料、医院感染信息、 相关危险因素、病原体及病原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 C.1 监测对象 被选定监测手术的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患者。 C.2 监测内容 C.2.1 基本资料 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 调查日期、疾病诊断、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 切口)。 C.2.2 手术资料 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手术腔镜使用情况、危险因素 评分标准(见表C.1,包括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清洁度分类、美 国麻醉协会(ASA)评分(见表C.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手术医师。 C.2.3 手术部位感染资料 感染日期与诊断、病原体。 C.3 监测方法 C.3.1 宜采用主动的监测方法;也可专职人员监测与临床医务人员报 告相结合;宜住院监测与出院监测相结合。 C.3.2 每例监测对象应填写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 表C.1 危险因素评分标准 •
• •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全院综合性监测 B.1 监测对象 住院患者(监测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时可包括出院后一定时期内的患者) 和医务人员。 B.2 监测内容(最小数据量要求) B.2.1 基本情况: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出 院日期、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疾病诊断、疾病转归(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其 他)、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B.2.2 医院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与原发疾病的关系(无影响、加重病 情、直接死亡、间接死亡)、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 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抗肿瘤化学治疗、 免疫抑制剂)及相关性、医院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病原体名称、药物敏感 试验结果。 B.2.3 监测月份患者出院情况:按科室记录出院人数,按疾病分类记录出院人数,按高 危疾病记录出院人数,按科室和手术切口类型记录出院人数;或者同期住院患者住院 日总数。 B.3 监测方法 宜采用主动监测,感染控制专职人员主动、持续地对调查对象的医院感 染发生情况进行跟踪观察与记录。 B.3.1 各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临床科室医师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B.3.2 各医院应制定符合本院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并付诸实施。 B.3.3 专职人员应以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医院感染病例。 B.3.4 医院感染资料的来源,包括以患者为基础和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基础的信息。 B.4 资料分析 B.4.1 医院感染发病率 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同期新发医院感染病例数/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 ×100%……(式B.1) 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以同期出院人数替代。 B.4.2 日医院感染发病率 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观察期间内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数/同期住院患者住院日总 数×1000‰ ……(式B.2) B.5 总结和反馈 结合历史同期和上月医院感染发病率资料,对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 出监测中发现问题,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分析建议
目标性监测
•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 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 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 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 监测等。
二、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
1、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获得医院感染的 危险因素。 2、建立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基线,这一 基线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是相对平稳 的。 3、发现暴发流行 一旦确定散发基线,可以 据此判断暴发流行。
• 4.6.1 人员要求 医院应按每200张~250张 实际使用病床,配备1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 专职人员应接受监测与感染控制知识、技 能的培训并熟练掌握。 4.6.2 设施要求 医院应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 中,完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与基础设施; 医院感染监测设施运转正常。
监测
• 5.1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 4.5 医院应按以下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a)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
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 少于2年。
b)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应开展 目标性监测。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 上。 c)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每年至少开展
一次。
人员与设施
III级 3
IV级 4 V级 5
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 但未丧失工作能力。如重症糖尿病。
有生命危险的严重全身性疾病,已丧失 工作能力。 病情危急,属紧急抢救手术。如主动脉
• ㈠感染率:即指定时间内每100例某种手术 病人手术切口感染(SSI)例数。 • 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病人的SSI数感染率(%)=指定时间内种手术病人的SSI数/
• 4.2 医院应培养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
临床医务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的意 识与能力。发生暴发时应分析感染源、感染途
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 4.3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发生下 列情况的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机构应报告 所在地的县(区)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 政部门。报告包括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订 正报告应在暴发终止后一周内完成。报告 表见附录A。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 4.3.1 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
时,应于12h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 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 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5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b)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 后果。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根据监测范 围,分为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 监测。
• 5.1.1 全院综合性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 附录B进行。
目标性监测
• 5.1.2.1 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 附录C进行。 5.1.2.2 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 染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D进行。 5.1.2.3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具体监测方法 按照附录E进行。 5.1.2.4 细菌耐药性监测,具体监测方法按照附录 F进行。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解读
2016年5月27日
一、医院感染监测的定义
(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 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 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 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全院综合性监测 • 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 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 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 监测。
• 4.3.2 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按照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 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h内进行 报告: a)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b)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 染。 c)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 院感染。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 4.3.3 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 暴发属于法定传染病的,还应当按照《中 华人 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 告。 4.4 医院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 划,如年计划、季度计划等。监测计划内 容主要包括人员、方法、对象、时间等。
表c.1手术患者危险因素的评分标准
危险因素
评分标准
分值
手术时间(h)
≤75百分位
>75百分位
0
1
切口清洁度
清洁、清洁-污染
污染
0
1 0 1
ASA评分
Ⅰ、 Ⅱ Ⅲ、Ⅳ、V
ASA(美国麻醉医生协会)评分:
分值 标准
分级 I级 1 II级 2 健康。除局部病变外,无全身性疾病。 如全身情况良好的腹股沟疝。 有轻度或中度的全身疾病。如轻度糖尿 病和贫血,新生儿和80岁以上老年人。


• •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 □初次 □订正 A.1 开始时间: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A.2 发生地点: 医院(妇幼保健院) 病房(病区) A.3 感染初步诊断: ;*医院感染诊断: A.4 可能病原体:;*医院感染病原体: A.5 累计患者数: 例, *感染患者数:例 A.6 患者感染预后情况:痊愈例,正在治疗 例,病危例,死亡 例 A.7 可能传播途径:呼吸道( )、消化道( )、接触传播( )、血液体液 ( )、医疗器械(侵入性操作)( )、不明(? ); *传播途径: A.8 可能感染源:患者、医务人员、医疗器械、医院环境、食物、药物、探 视者、陪护者、感染源不明。 *感染源: A.9 感染患者主要相同临床症状: A.10 医院环境卫生学主要监测结果: A.11 感染患者主要影像学检查结果(X光、CT、MRI、B超): A.12 感染患者主要病原学检查结果(涂片革兰染色、培养、病毒检测结果、 血清学检查结果、同源性检查结果等): A.13 暴发的详细描述(主要包括暴发开始时间、地点、罹患情况、主要临床 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查处置经过与效果、暴发原因初步分析、*需要总 结的经验等): 报告单位: 填表人: 报告日期:联系人电话(手机): 详细通讯地址与邮政编码: 填表注意事项:分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请标明并逐项填写,带*号的内容供 订正报告时填写。暴发事件的详细描述本表不够时可另附纸填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