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教案高中新教材
河流地貌教案高中新教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及其分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解释河流地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增强保护河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河流地貌的概念:解释什么是河流地貌,它包括哪些基本类型。
2. 河流的形成与发展:介绍河流的起源、流域的形成以及河流的演变过程。
3. 河流地貌的类型:重点讲解河谷、三角洲、河漫滩等不同类型的河流地貌特征。
4. 人类活动与河流地貌:探讨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河流地貌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传授河流地貌的基础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河流地貌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地貌特征。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河流进行观察,实地了解河流地貌的实际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河流地貌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系统讲解河流地貌的相关知识点。
3. 案例分析:选择典型的河流地貌案例,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4. 实地考察:安排时间带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考察学习。
5. 总结反馈: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进行解答。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检查: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地考察,评估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共30张PPT)
河漫滩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形成河漫滩, 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 河漫滩平原
流水沉积
河漫滩平原 沙 洲
三角洲平原
河流入海口
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顶托,流速减
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连接成三角洲平原
河流堆积地貌
山前
河流中下游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地貌类型: 河流侵蚀地貌:瀑布、峡谷等 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出 山口处)、河漫滩平原(中下游)、三角 洲(河口)
黄河壶口瀑布
长江三角洲
1、河流侵蚀地貌:
长江虎跳峡 河谷的形成过程: 地壳运动、岩体抬升,低洼处汇集水流,流水破坏、搬
运地表物质,形成沟谷,沟谷水源稳定形成河谷
思考:下面素描哪一幅是在青藏高原某些 河流的出山口处画的?哪一幅是在长江三 峡画的?哪一幅是在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 画的?哪一幅是在上海接近入海口画的?
读某河口三角洲 示意图,完成1-2题。
1.形成河口三角洲的 外力作用是 C 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流水沉积 D.洋流搬运 2.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 的是 D A.黄土高原的沟壑 B.东非大裂谷 C.喀斯特地貌 D.华北平原
外力作用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
河流地貌 河流堆积地
河流入海口
河流堆积作用的地貌:
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出山口处)
河流堆 积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山前) 河漫滩平原(中下游) 三角洲(入海口)
河流堆积地貌
黄河三角洲快速发育的原因
1977年
1986年
2000年
思考:黄河三角洲以较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的原因。 输沙量大; 沉积物来源: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教案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河流地貌的概念、次级地貌类型,知道河流地貌形成原因。
2.通过观察野外或户外地貌景观、观看视频、地貌模型和景观图等,提高对地貌类型的辨识能力。
3.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地貌,将理论应用于生活实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河流地貌的概念及成因。
难点:掌握并能区分各河段河流地貌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地图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媒体导入。
播放纪录片记录片《西藏行》的片段,视频展示了壮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如此震撼的景观是如何形成的?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讲授1.河流地貌的概念【教师活动】展示不同的河流地貌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地貌的概念。
【学生回答】河流作用下形成的地貌。
【教师总结】河流地貌就是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
2.河流地貌类型【教师讲解】流水作用可分为侵蚀和堆积,平直的河流,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弯曲的河流,无论南北半球都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从源头到河口分为上游、中游、下游、河口段。
不同河段流水作用方式不同,塑造出不同的河流地貌类型。
(1)上游【教师活动】出示澜沧江上游“V”形河谷景观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上游河段的地貌有何特征?【学生回答】河流侵蚀下形成狭窄险峻的河谷。
【教师总结】上游河段一般流经山区或高原,河流侵蚀形成深而陡的“V”形河谷,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2)中下游【教师活动】展示江汉平原景观图,引导学生思考,中下游河段的地貌特征。
【学生回答】河谷两岸发育形成冲积平原。
【教师总结】中游大多位于山区与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和平原地区,下游多位于平原地区。
多发育冲积平原,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
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
由于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多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河流地貌说课稿
河流地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河流地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河流地貌”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两大部分。
通过对河流地貌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变化,为后续学习其他地貌类型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点,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侵蚀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形态。
接着,教材阐述了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机制和主要类型,如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等,并分析了它们的分布和特点。
教材内容图文并茂,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地形地貌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原理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高一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2)能够解释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3)能够结合实例,分析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示意图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树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念,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2)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2)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1河流地貌《游长江,识地貌》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流域的壮丽景观,如三峡、长江大桥等,引发学生对长江流域地貌的兴趣。
-播放长江流域风光片,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提问:“大家知道长江流域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4.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价值观念,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一学生,他们对地理学科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但在地貌方面,学生的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河流地貌的认识较为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长江流域地貌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地貌形成的奥秘。
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河流地貌的分类、形成原因及过程,特别是长江流域地貌的特点。
2.掌握长江流域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能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1.通过观察长江流域地貌图片,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长江流域地貌的形成过程,培养其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究长江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学生在分析地貌形成过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教师应适时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3.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能存在分工不均、讨论效率低等问题。教师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学会协作、提高团队效能。
《河流地貌》高考考点训练(解析版)
微专题八地表形态的塑造微考点5 河流地貌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2022·湖北·襄阳四中模拟预测)白河属于黄河的一级支流,蜿蜓曲折,河湾迁移较频繁,基本无人为干扰。
某科研团队在白河中游某段进行河湾迁移调查,发现河湾弯顶处为面积较大的砾石边滩,从西南到东北发育多种植被。
下左图为科考队根据实地调查绘制的当地植被分布图,并绘制河湾迁移速率与凹岸植被生物量的关系图(下右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砾石滩描述正确的是()①夏季面积最大,冬季面积最小②受弯道环流影响,横向输沙而成③地下水埋藏浅,植被分布稀少④附近水域比较深,适宜修建码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对图示区域植被演化关系推测正确的是()①自西南向东北演替,灌木植被年龄大②自东北向西南演替,湿生植被年龄小③凹岸植被生物量大,边滩植被演化快④凹岸植被生物量小,边滩植被演化快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推测科研团队研究估算该处河湾的迁移速率,可能采用的方法是()①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②利用树木年轮估算③河流凹岸的弯曲系数④边滩沉积物的厚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1.C 2.B 3.A【解析】1.由“白河属于黄河的一级支流……基本无人为干扰。
”说明该河流位于人烟稀少的地区,且河曲具有湿生植被、草本植被、灌木植被,缺少木本植被,说明气温较低,热量不足,据此可以推知,此河曲应位于青藏高原黄河上游河段,补给类型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冰雪融化量大,河流水量大,该地地形平坦,砾石滩被淹没,面积小;冬季为枯水期,裸露面积大;砾石滩位于河流凸岸一侧,以沉积为主,受弯道环流影响,横向输沙而成;砾石滩靠近河流,地下水埋藏较浅且土壤发育条件差,土壤少,常被淹没,导致植被少;砾石滩位于凸岸,以沉积为主,水比较浅,不适合修建码头。
综上可知,①④错,②③对,则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图中砾石滩、植被区均位于河流凸岸,凸岸逐渐接受沉积,因此凸岸延伸方向应该是从东北向西南,因此东北植被的年龄较大,西南植被年龄较小,①错,②对。
河流地貌_精品文档
河流地貌河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地貌之一,由于其重要的地理和环境功能,深受人们的关注。
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的流动和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特征和地貌形态。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水的侵蚀、泥沙的运移、沉积和河床的改变等过程密切相关,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地貌类型。
首先,河流地貌可以分为山区河流地貌和平原河流地貌两种类型。
山区河流地貌主要分布在高山和丘陵地带,地势陡峭,水流湍急。
由于地形的起伏,山区河流形成了许多峡谷、峡湾、瀑布和急流等特殊地貌。
山区河流的水量大、坡度大,流速快,侵蚀力强,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明显。
而平原河流地貌则主要分布在平坦的平原地区,水流缓和,各地貌特征相对简单。
其次,河流地貌可以根据水流的特征分为冲刷河流地貌和沉积河流地貌。
冲刷河流地貌是指河流通过剧烈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陡坡、峡谷、瀑布等。
在上游地区,河水冲刷力强,侵蚀岩石,形成陡峭的河谷和狭窄的河槽。
这些地貌通常具有壮丽的景观和特殊的生态环境。
而沉积河流地貌则是指河流在平坦地区形成的沉积物积累,如河滩、河床和洪积平原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河水带来的泥沙和岩石的沉积堆积而形成,通常具有广阔的平坦地表和丰富的农田资源。
河流地貌还可以根据流量的变化分为常流河流地貌和间歇河流地貌。
常流河流地貌是指河流在全年不间断地流动的地貌形态。
这种河流通常具有规则的河道和稳定的河床,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河谷地貌。
常流河流地貌在各个季节都具有相似的形态和特征,对周围的地质、生物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而间歇河流地貌则是指河流在雨季和干季交替的地貌形态。
由于季节性的水流变化,这些河流通常形成了明显的季节性岩石沉积物,如干涸的河床和季节性湖泊等。
河流地貌对于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河流地貌是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和储存地,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河流地貌的特点和形态决定了河水的特性和质量,对于农业、工业、供水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河流地貌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物种的分布、繁衍和迁徙具有重要的影响。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说课稿
新人教版河流地貌说课稿一、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探讨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了解河流如何塑造地表形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过程。
2. 掌握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特点。
3. 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河流地貌,如河谷、冲积平原等。
4. 分析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河流地貌概述- 河流地貌定义:河流在其流域内通过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 河流地貌的分类:根据河流地貌的形态和发育阶段,可分为幼年河、壮年河和老年河。
2. 河流侵蚀作用- 下切侵蚀:河流垂直于地表的侵蚀作用,形成河谷。
- 侧向侵蚀:河流沿河岸的水平方向侵蚀,改变河流走向。
- 头蚀:河流在源头地区的侵蚀作用,形成河源地貌。
3. 河流搬运作用- 河流搬运的物质:包括泥沙、石块等。
- 搬运方式:悬移、推移和溶解三种方式。
4. 河流沉积作用- 沉积的定义:河流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沉积下来的过程。
- 沉积地貌:如河漫滩、冲积平原等。
5. 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 河流地貌对农业、城市发展的影响。
- 河流地貌在防洪、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河流地貌的基本知识。
2. 图片展示法:利用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河流地貌,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河流地貌案例,让学生了解河流地貌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河流地貌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通过提问学生对河流地貌的初步认识,引入课程主题。
2. 知识讲解(30分钟)- 详细讲解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及其分类。
-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的具体过程。
3. 案例分析(15分钟)- 分析国内外著名的河流地貌案例,如黄河、亚马逊河等。
- 讨论河流地貌的发育特点及其对当地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河流地貌”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群参考81202丨年第3期•下“河流地貌”教学设计吕陈玲(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高级中学,江苏南京)[教材版本]人教版教材(2019年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第2课时“河流地貌”。
[课标解读]课标对“地貌”部分的内容要求是“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形态,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根据课标要求可以将“河流地貌”细化为以下四个方面。
(1) 通过野外调查或借助图片、视频识别河谷、河曲、冲积平原等不同形态的河流地貌。
(2) 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能够说出并 画出不同河段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
(3) 掌握流水堆积地貌类型,阅读各类河流堆积 地貌示意图,说明其形成原因及地貌特点。
(4) 举例说明河流地貌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教材(2019年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该节内容可分为四课时,分别为“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及“海岸地貌”,本节课是第2课时(河流地貌)的具体教学活动安排。
教材中的三幅插图“澜沧江上游的‘V’形河谷”“冲积平原”“呼伦贝尔草原上的河曲和牛轭湖”,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河段河谷形态的差异,从而识别“‘V’形河谷”“槽形谷”“河曲”“牛轭湖”等河流侵蚀地貌,同时借助“三角洲”插图引出在地势平缓地区形成的“冲积平原”及“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最后以“‘年轻’的黄河三角洲”进行案例分析,旨在让学生理解河流地貌处于不断变化当中,它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辩证看待河流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学情分析]教材第三章介绍了各种水体相互转换的方式、水循环环节及类型,学生已知晓河流具有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理解了水循环具有不断塑造地表形态的重要意义,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扎实基础。
[教学目标]通过野外调查及模拟冲(洪)积扇形成的实验,识别并画出各种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地理实践力)。
4.1河流地貌《游长江识地貌》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教学设计在开始研学导游培训前,我们先来看看大家为小导游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呈现课前任务学生完成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有两名同学准备工作很到位,关于长江基础知识整理到位,内容准确,卷面清洁。
而有两名同学存在的问题也是大家普遍有的现象。
卷面整洁度不高,涂抹现象较多。
同时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点知识模糊,我们再巩固分界点为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两个城市。
看来大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讲欣赏长江沿线优美风景吧!(播视频——长江图)。
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地域范围跨越较广,在流水作用下长江塑造了许多典型的河流地貌,沿岸风景秀丽、景观独特。
这个时候想必大家也非常激动,已经迫不及待想飞跃长江,一探究竟。
本次研学旅行选取长江上游,出山口,中游和入海口四个地点作为研学打卡地,每个打卡地对应的资料包已经发送到大家的平板和手中。
经过课前预习,想必大家还有一些疑惑点,下面,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合力探究,共同解决任务挑战,时间大约8分钟,最后请小组代表分享本组学习成果。
(希沃白板计时器)打卡地1——虎跳峡(上游) 资料包如下: 1. 虎跳峡视频资料一份(见平板)2. 虎跳峡视频截图两张。
打卡地2——雅砻江边某山口资料包如下:四川雅砻江边某处山口卫星图和地貌剖面图各一张问题:1.观察并描述图片所示地貌形态。
讲 讲打卡地3——荆江(中游) 资料包如下:荆江视频资料一份(见平板) 荆江视频截图一张自制“模拟曲流运动”视频一份(见平板)凹岸、凸岸知识清单一份。
内容见学案。
问题:1.说出此处河谷形态特点,并绘制出河谷横剖面图。
2.长江在流经荆江时,“九曲回肠”是如何形成的?3.为什么说“长江之险,险在荆江”?教师点评:…同学思路清晰,学科逻辑缜密,精准把握核心内容,有理有据。
他提到荆江处于长江中游,河谷呈槽形,由于地势平缓,河流向两侧有作用力,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导致河流越来越弯曲,加上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此处河段凶险异常,易发生洪涝灾害。
再次感谢…同学为大家带来的精彩内容。
《河流地貌》教案
《河流地貌》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河流地貌的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让学生理解河流地貌的判定方法重点难点河流地貌的判定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河流地貌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
今天咱们就来研究河流地貌的相关内容。
【探究新课】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时期(或部位) 作用过程地貌类型侵蚀地貌初期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侧蚀为辅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
形成“V”型谷中期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拓宽,出现连续的河湾成熟期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进一步展宽,呈“U”型堆积地貌山前泥沙堆积洪积—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入海口的海滨地区三角洲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1)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
(2)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大。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规律总结:(1)河流地貌对聚落并非都有很强的吸引力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堆积地貌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对聚落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侵蚀地貌不具备上述条件,对聚落没有什么吸引力。
(2)平原不一定聚落密集,高原地区不一定聚落稀少在热带雨林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不适于人类居住,相反在热带地三、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河流流向取决于地势的高低,即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
河流流向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判定:1.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判断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如图所示:2.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断河流流向3.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断河流流向4.根据河床的冲刷强弱来判断河流流向5.用“凹凸”两字掌握河流的凹凸岸【典例剖析】(2011·北京文综)下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
河流地貌文档
河流地貌引言河流地貌是地球表面上最常见的地貌类型之一,它是由水流对地表的侵蚀和输运所形成的。
河流地貌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地区,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不同类型的地形上。
本文将介绍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河流地貌的概述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形成的地貌特征,它包括河流发育的各个阶段以及与河流相关的地貌要素,如河床、河岸、冲刷谷等。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水的过程密切相关,包括降水、径流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
河流地貌是地球表面水文循环和地质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河流地貌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常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侵蚀、输运和沉积。
侵蚀侵蚀是河流地貌形成的初级阶段,它通过水的冲击力和溶解作用使得河流在底蚀和岸蚀中逐渐改变地表形态。
在底蚀过程中,河水冲刷河床,使得底部岩层逐渐被侵蚀削减,形成V 形河谷。
在岸蚀过程中,河水侵蚀河岸,进一步加深河谷。
侵蚀过程还包括侧向侵蚀和垂直侵蚀,它们共同作用使得河流地貌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输运输运是河流地貌形成的重要阶段,它是指河流通过水流运载物质,如颗粒物、泥沙等。
输运过程中,河流具有强大的能量,能够将岩层磨碎并运至下游,产生河流的输运能力。
输运过程中的物质运载可以分为悬移负荷、悬浮负荷和底负荷。
河流地貌的形态和特征受到输运过程中物质类型、沉积速率和流速等因素的影响。
沉积沉积是河流地貌形成的最后阶段,它指的是河流将输运的物质沉积到河床和河岸上。
沉积过程是通过河流的减速和能量消散来实现的,当流速减慢时,河水无法再承载输运物质,使得物质沉积下来。
沉积过程中形成了河床沉积物、洪积平原、三角洲等地貌特征。
沉积物的组成和性质取决于输运过程中的物质来源和环境条件。
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河流地貌中的河水、沙石和泥沙等物质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河水是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河床和河岸上的砂石可用于建筑和道路建设,泥沙可用于农田改良和土地复垦。
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河流地貌
一、河流的侵蚀地貌 1、河流的侵蚀作用 作用形式 主要河段 概 念 溯源侵蚀 下蚀 上游 向河流源头 方向的侵蚀 对地貌的影响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 方向伸长
上游
垂直于地面 使河床加深,河流 的侵蚀 向纵深方向发展
侧蚀
使谷底展宽,谷坡 垂直于两侧 中、下游 后退,河流向横向 河岸的侵蚀 发展
河流源头瀑布
成熟期“ 成熟期“∪”河 谷 --侧蚀为主 --侧蚀为主
① ② ② ①
③
①
③
① ③ ②
下列各幅图如何与青藏高原某地河谷、 下列各幅图如何与青藏高原某地河谷、长江三峡 、 荆江河段(中游) 一一对应? 荆江河段(中游) 、上海接近入海口 一一对应?
A B
C
D
一、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地貌
作用力 上游 中游 下游
溯源侵蚀
根据 此图中流 水作用与 岩层的关 源 系,数万 头 年后瀑布 可能不在 当前位置, 为什么?
河流上游--下蚀--“ 河流上游--下蚀--“V”形河谷 --下蚀--
讨论回答:图中A、B两点哪个地方 更适合建货运码头,并请说明理由。
凸岸(堆积)
凹岸(侵蚀 --侧蚀)
2、河谷的发育
沟谷
河谷
二、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 山前--洪积(冲海口--三角洲平原 黄河
河漫滩平原的发育过程
初期“ 初期“∨”河谷 --下蚀为主 --下蚀为主
凹岸 侵蚀 凸岸堆积 (河漫滩)
中期“ 中期“ ”河 谷 --侧蚀为主 --侧蚀为主 中下游堆积
(河漫滩平原)
内力作用--褶皱山 外力作用--冰川侵蚀
风力堆积
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
第二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她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 原的唐古拉山脉,从西向东依次流经了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 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河流地貌之一 貌 (一)河谷地貌 河谷的结构和发育
河谷地
实用文档
❖ 河谷的发育 ❖ 1.峡谷:又称V形河谷,河流沿着地形的原始
倾斜面开始发育,侵蚀时以垂直侵蚀为主形 成的。 ❖ 特点:垂直侵蚀,无河漫滩,两壁陡峭,谷 底峡窄。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V 形谷
实用文档
❖ 2.河漫滩河谷 ❖ 特点:下切减弱,侧向侵蚀加强,谷底拓宽,
❖ 暴流(沟谷流水) ❖ 特点:
流量变化大。 水流湍急 含沙量多,颗粒混杂,磨圆度和分选差
实用文档
❖ 1.沟谷 ❖ 细沟 ❖ 切沟 ❖ 冲沟 ❖ 坳沟
暴流地貌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 2.集水盆 ❖ 位于沟头的小型盆地。
实用文档
集水盆
实用文档
扇形地
❖ 沟谷水流搬运的大量碎屑物质在沟谷出山口后, 由于坡度的变化,水流的挟沙力降低而沉积下 来形成的堆积物称为洪积物。
面起伏不平
液态物质相对固态物 质移动速度快
一次性的,无明显的 龙头
堆积物处于粘性泥石 流堆积与洪积扇 之间
实用文档
泥石流的地貌作用
❖ 泥石流堆积扇 ❖ 垄岗、岗丘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四川甘孜州丹巴县稀性实用泥文档石流
2003年7月11日22时30分,一场特大泥石流袭击四川甘孜藏族自 治州丹巴县巴底乡水卡子村,正在当地一个休闲山庄载歌载舞的 51人瞬间被吞没(成都新旅程旅行公司组织的一队游客来到巴底 乡水卡子村“美人谷”休闲山庄,老板彭仕达应游客要求邀集附 近约60名村民举行歌舞晚会)
垂直侵蚀(下切,下蚀) 溯源侵蚀(向源侵蚀) 侧向侵蚀(旁蚀)
实用文档
侧蚀作用
侧蚀作用导致谷地扩宽
实用文档
侧蚀作用的结果实使用文谷档地扩宽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黄果树瀑布
实用文档
流水的搬运作用
❖ 推移:流水使泥沙或砾石沿底面滚动或滑动。 ❖ 跃移:床底泥沙呈跳跃式向前搬运。 ❖ 悬移:细小颗粒在流水中呈悬浮状态搬运。
第三节 流水地貌
实用文档
第三节 流水地貌
❖ 地表流水的运动形式:坡面片流、沟谷流水 和河谷流水。
❖ 流水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实用文档
❖ 流水侵蚀作用:流水破坏地表和掀起地表物 质的作用。
❖ 按照作用方式不同分: 冲蚀 磨蚀 溶蚀
实用文档
❖ 机械侵蚀:片状侵蚀、线状侵蚀 ❖ 化学溶蚀 ❖ 按照侵蚀的方向,线状侵蚀分为:
❖ 环流作用使河流一岸受冲刷,另一岸堆积,形成曲流。 ❖ 河床底部泥沙堆积形成障碍,使水流向一岸偏转形成曲
流。 ❖ 河床两岸岩性不一致差异侵蚀而形成曲流。
实用文档
❖ 形成的地貌多呈扇形,小型的沟谷谷口堆积地 貌称为冲出堆,较大的称洪积扇。
实用文档
洪积扇
❖ 洪积扇的结构 ❖ ①扇顶相:砾石组成,含沙透体,有层理,
分选性较差,磨圆较差。 ❖ ②扇中相:主要由沙,粉砂,亚粘土组成,
含细沙透镜体,有清楚的层理。 ❖ ③扇缘相:主要由细的亚粘土,粘土和部
分粉砂组成,清晰层理,由于地下水的出 露,常为干旱地区的绿洲所在之地。
1)河床平面形态 河床是河谷中最低的常年载有流水的部分。其平面形
态有四种:顺直河床、弯曲河床、分汊河床.
(1)顺直河床 河床的顺直与弯曲,可用弯曲率去衡量。 弯曲率是指弯曲河床两点之间的长度与其直线长度之比。 当比值为1.0-1.2时,称为顺直河床,比值大于1.2的称 为弯曲河床。
弯曲率定义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壶穴是河床中的深潭,它多发育在瀑布之下方、旋涡流处或构造破碎带 上。因为此处岩石易被冲蚀,加上穴里的旋涡流挟带着砾石进行磨蚀所 致。多呈圆形,口小肚大,宽深可达数米。
实用文档
壶穴
实用文档
岩槛
实用文档
岩槛
实用文档
瞿塘峡石滩
实用文档
望 海 实龟用文档石 滩
❖ 2.平原区河床地貌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洪积扇 实用文档
洪积扇
实用文档
泥石流
❖ 山区常见的突发性灾害。 ❖ 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松散固体碎屑的洪流,
常在暴雨或融雪期沿山坡或沟谷流动现象。
实用文档
泥石流形成条件
❖ ①有丰富的碎屑物质可供泥石流形成时组成 固体物质
❖ ②有充分的水分条件:暴雨,冰雪融化 ❖ ③有比较陡的沟谷纵剖面,以利于加速泥石
流的流动
实用文档
泥石流类型
❖ 按照泥石流固相物质的质地和多少划分: ❖ 泥流 ❖ 泥石流 ❖ 水石流
实用文档
固体物质 含量
搬运介质
运动特征
粘性泥石流 体积>40% 重量>1.5T/m3
泥浆
稀性泥石流 体积15%-40%
重量<1.5T/m3 水
固液相物质移动速度相 同
很多的龙头,阵流性的 堆积形成泥石流扇,表
洪水期双向环流示意图
实用文档
枯水期双向环流示意图
实用文档
❖ 浅滩:河床底部一些不同规模的冲积物堆积 体。分布在岸边的称边滩,分布在河心的是 心滩。
❖ 深槽:浅滩与浅滩之间的较深的河段称深槽。
实用文档
弯曲河床
实用文档
❖ (2)弯曲河床(曲流)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黄河九曲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 曲流的形成:
河漫滩发育。 ❖ 3.成形河谷:具有阶地的河谷。
实用文档
河漫滩河谷
实用文档
成形河谷的阶地(实用雅文鲁档 藏布江的阶地)
❖ (二)河床地貌 ❖ 1.山地河床地貌:壶穴(深潭)、石质深槽、
岩槛、瀑布(跌水)、浅滩(滩险)等。 壶穴:河底漩涡流携带砾石等对底部河床
磨蚀形成的深陷的凹坑。 岩槛:坚硬岩层横阻河底形成的石滩。
实用文档
流水堆积作用
❖ 流水携带的泥沙,由于河床坡度减小,水流 速度变慢,水量减少和泥沙增多等都可引起 搬运能力减弱而发生堆积。
❖ 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是经常发 生变化和更替的。
实用文档
一、片流地貌
❖ 1.片流作用 ❖ 片流,降水或冰雪融化后在倾斜地面上所形
成的薄层的面状流水,又称散流。 ❖ 片蚀 ❖ 影响片蚀的因素:气候、地形、岩性。
实用文档
❖ 片流形成的堆积地貌-----坡积裙 ❖ 坡积裙:坡积物围绕坡麓披盖形成的地形。 ❖ 特点:
磨圆度与分选性差 自裙顶至前缘,物质由粗变细 在垂直缘,物质由粗变细 在垂直方向上由层理 岩性较单一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坡积裙
二、沟谷流水地貌(暴流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