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实验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测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1.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最小刻度值;(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3)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要留在被测液体中.A.(1)(2)(3)(4) B.(1)(3) C.(2)(4) D.(1)(2)(3)2.露、霜的形成分别属于下列哪些物态变化()A.液化、凝华 B.汽化、凝华 C.液化、升华 D.液化、凝固3.冰水混合物在吸收热量的过程中()A.冰升温化成水,水温不变B.冰温不变,水温升高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变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升高4.南极平均气温为-25 ℃,最低气温-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A.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B.酒精凝固点比水银熔点更低C.酒精密度比水银密度更小D.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5.关于熔化和凝固,正确的说法是哪个()A.固体在熔化时都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B.固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温度降低C.固体都有一定熔点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6.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以下作法错误的是()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不碰到容器底或壁B.温度计放入水中待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将温度计拿到亮处读数D.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7.如果把5000 g 0 ℃的水和5000 g 0 ℃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A.用0℃的冰好B.用0℃的水好C.都一样D.无法确定8.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冬天的早晨树木上挂满了霜B.秋天的早晨花草叶子上的露水C.在教室里洒水后地面变干D.早晨的浓雾9.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 ℃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10.用纸做成一个纸盒,里面装上水,下面用酒精灯加热,(注意酒精灯的火焰不能烧到水面以上)可以将水烧至沸腾,而纸盒却不会烧毁(水的沸点是100 ℃、纸的着火点是183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是400 ℃~50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水吸收了热量,所以纸盒不会烧毁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纸盒不会烧毁C.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的温度,所以纸盒不会烧毁D.纸的散热性好,所以纸盒不会烧毁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12.河面上常看到一层雾气,这是水经过了下面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A.水先蒸发后液化B.水先汽化后凝华C.水蒸发成水蒸气D.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汽化的方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2.自然现象中看到的露是一种_____现象,它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间气温低时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含解析)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体温检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常用工具有水银体温计和红外线测温枪。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是36℃~37℃,所以气温35℃时人会感觉凉快B.水银温度计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C.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应该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D.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把水银甩下去2.某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中A、B、C、D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B.C.D.3.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B.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C.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4.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合,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一合金,这是制取合金的常用方法之一。
请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加热条件可以满足),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合金是()金属铁铜铝锂钠熔点/℃1535108366018197.5沸点/℃2750256724671342883 A.锂铁合金B.钠铝合金C.铝铜合金D.铜铁合金5.横跨千米德夯大峡谷的湘西矮寨大桥顺利通车,如图所示。
它是目前世界上峡谷间跨度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
大桥跨径1176m,距峡谷底部的高度为355m。
为方便行人通行,矮寨大桥还建有人行“观光通道”,既提供了交通的便利,又能欣赏薄雾练绕的峡谷、急弯陡峭的盘山公路等美丽景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晴天看不见雾是因为雾吸热升华了B.薄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C.汽车在桥上通行时,相对于大桥是静止的D.若汽车通过该桥用时1min,则它的速度为19.6km/s6.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检测某同学体温是36.8℃,该同学体温正常B.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C.水银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D.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汽化现象7.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小明看演出时舞台上常喷洒干冰,施放“烟雾”﹣﹣“烟雾”是干冰先升华后液化产生的B.小明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C.深秋季节,小明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非晶体D.寒冬时节,戴眼镜的小明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8.生活中水有几种不同的“别名”,如①冰、②雪、③雾、④凇、⑤雹、⑥霜、⑦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A.体温计是利用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A.在−190℃时氮是液态B.将液氮和液氧放在−200℃的环境中,慢慢提高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8.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用久了的固体清新剂会变少——液化B.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升华C.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凝华D.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汽化9.人们常用75%的酒精给物体消毒,需要用酒精擦拭物体表面,并让酒精作用3min的时间。
为了让酒精蒸发得更缓慢,达到规定时长,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B.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C.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向物品吹热风D.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阴凉处10.小明同学在家中学习炒菜时,发现透明的锅盖里边,有水不断地从锅盖顶部往下流,锅盖里边的水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熔化后液化D.先升华后液化1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5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C.该物质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BC段的特点是无需吸热但温度不变1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谷雨”: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白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大雪”:雪花形成是凝华现象二、填空题14.海波物质的熔点为48℃,意思是说,只有把海波加热到时,海波才能熔化。
当18.中秋节小明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20.北方的冬天,菜窖里常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温度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在21.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
第三章 物态变化-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解析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姓名:班级:分数:(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36分)1.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正在发烧的小军的体温约为39℃【答案】D【详解】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而考场内温度感觉舒适,应在23℃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水的凝固点在0℃,冰箱中保鲜室的温度高于0℃,故B不符合题意;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70℃温度太高,故C不符合题意;D.正常情况下,人的腋下体温在37℃左右,正在发烧的小军的体温约为39℃,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表面变湿了,是升华现象B.阳台上的衣服变干了,是液化现象C.公路上的沥青高温下变软了,是熔化现象D.衣橱中的樟脑丸变小了,是汽化现象【答案】C【详解】A.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表面变湿了,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啤酒瓶液化成了小水珠,故A错误;B.阳台上的湿衣服变干了,是因为衣服上的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这是物体的汽化现象,故B 错误;C.公路上的沥青高温下变软了,是因为沥青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物体的熔化过程,故C正确;D.衣橱中的樟脑丸变小了,是因为樟脑丸的一部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物体的升华现象,故D 错误。
故选C。
3.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B.初冬的清晨,鸭绿江水面上飘着“白气”C.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D.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答案】B【详解】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眼镜液化形成的水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B.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C.初中生100m赛跑的时间约为8s D.普通家庭房间门的高度约为3m2.如图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它是水蒸气液化形成,a处较浓B.它是水蒸气液化形成,b处较浓C.它是水汽化形成,a处较浓D.它是水汽化形成,b处较浓3.北方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枯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没被冻伤,原因是()A.水凝固成冰,放出热量B.水凝固成冰,吸收热量C.冰熔化成水,放出热量D.冰熔化成水,吸收热量4.如图所示,下列图像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A.B.C.D.5.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晶体的熔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固态水银铜固态酒精锡铝钢纯铁-38.8℃1083℃-117℃232℃660℃1515℃1535℃A.钢的凝固点是1515℃B.零下120℃的酒精为固态C.可将锡块放在铁锅中熔化D.冬天北方气温低于零下40℃,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6.诗人李白在《玉阶怨》中写道:“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时节由于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大;故有露珠出现。
露珠的形成属于()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熔化现象D.凝固现象7.如表是一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水银酒精乙醚氧铜钢钨熔点/℃-39-117-114-218108315153410沸点/℃3577835-183236027505900A.因为钨丝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B.表中所列出的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C.20℃时乙醚是液态,氧是气态D.测温液体分别是水银、酒精、乙醚的温度计都可以用来测量我国各个地区的气温8.潍坊市气象台2020年12月28日发布寒潮黄色预警,我市出现寒潮天气,伴有雨雪、强降温和大风,小明29日早上发现家里窗子玻璃上出现了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花是凝固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内一侧B.冰花是凝华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内一侧C.冰花是凝华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外一侧D.冰花是凝固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外一侧9.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加热,当冰未完全融化时()A.冰、水的温度均保持不变B.冰、水的温度均上升C.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D.水的温度不变,冰的温度升高10.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B.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结有一层白霜属于凝固C.所有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D.物体温度可以降至﹣273.15℃以下二、填空题11.北方寒冷的冬天,刚洗完的湿衣服晾在室外,衣服中的水分很快结冰,这是现象;而结冰的衣服过了一段时间也会干,这是现象;有时为了让湿衣服干得快些,我们把湿衣服摊开挂在火炉旁烤,这样做增大了,并提高了液体温度,从而使水分蒸发加快;在烤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冒“白气”,这些“白气”是形成的.12.(1)如图所示,体温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示数是℃.下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该物体的长度是cm.(2)在使用实验用温度计时,小玲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图中操作不当之处:A:;B:.13.如图所示,现有甲、乙两支温度计,小明要测体温应该选择(选填“甲”或“乙”)温度计,该温度计的示数为℃,另外一支温度计的示数为℃,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14.物理课上,老师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从酒精中取出,同学们发现温度计的示数(选填“先变大,后不变”、“先变小,后不变”或“先变小,后变大,再不变”);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老师又用扇子对温度计的玻璃泡扇风,发现温度计的示数(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实验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相同的A、B两种不同的粉末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同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实验过程中,当温度升至40℃时,她每隔1min记录一次A、B的温度和状态,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1)根据图乙的温度曲线判断,____(选填“A或B”)是一种晶体;(2)B液体的沸点是100℃,如果持续加热,B 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3)当它们都成液态后,从第10min加热到第12min,吸收的热量_____(选填“A”“B”或“一样”)多。
他发现B升温更慢,这是由于_________。
【答案】A 不会一样 B的比热容大(或吸热能力强)【解析】【分析】【详解】(1)[1]由图乙知,A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而B的温度一直在上升,所以A是一种晶体。
(2)[2]装有AB的两个试管都放在水中,B的沸点是100℃,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其温度上升,然后通过热传递,把热量传给试管中的B,当烧杯中的水温度升高到沸点100℃时,开始沸腾,温度保持不变,而B在温度未达到100℃前,可以继续吸热,但温度达到100℃时,便不能继续吸热了,所以不会沸腾。
(3)[3][4]装有AB的试管都放在水中,所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而B升温慢,这是由于B的比热容大。
2.下雨前的空气湿度一般比较大,所以空气湿度情况是进行天气预报的一项重要依据。
如图所示是一种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
它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其中一个温度计用湿布包起来。
(1)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为100℃,表示当时的气温__________(>/=/<)100C。
一般情况下,湿泡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干泡温度计的示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干湿泡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空气湿度越_________(大/小)。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三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试一、单选题1.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温度达到100℃的水()A. 一定沸腾B. 一定蒸发C. 一定不沸腾D. 一定不蒸发2.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食物。
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棉糖机的圆盘上,白糖很快化成糖水,旋转的圆盘将糖水甩出,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绕在小棍上,这样,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
在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 熔化、凝华B. 熔化、液化C. 汽化、凝固D. 熔化、凝固3.下列各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樟脑丸的消失是熔化现象,这是吸热的过程B. 烧开水,壶嘴冒的白烟是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C. 冬天,教室的玻璃外侧容易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D. 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要吸热4.在下列几组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都吸热的是()A. 熔化、升华、汽化B. 液化、汽化、升华C. 升华、汽化、液化D. 凝固、液化、凝华5.对冬天里可能出现的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冰雪大世界的冰雕由于汽化会逐渐变小B.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液化在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C.水蒸气在树枝上凝固成冰晶,形成雾凇D.屋顶的积雪会熔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6.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 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现象C.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D. 洒在教室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属于升华现象7.济南四季美景宜人,如图所示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 春天,大明湖面,冰雪消融B. 夏天,趵突泉上,云雾润蒸C. 秋天,千佛山上,菊花傲霜D. 冬天,泉城广场,滴水成冰8.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A. 0℃B. 高于0℃C. 低于0℃D. 无法判定二、多选题9.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 寒冷的冬夜,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华产生的,它会出现在玻璃外表面B. 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C.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会“冒汗”,这是由于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10.冰箱工作时,冷藏室内壁有时出现很多小水珠,冷冻室内则有霜出现,为了不影响制冷效果,还需要定期除霜,关于上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小水珠是冰融化形成的B. 小水珠是食物中的水分蒸发形成的C. 霜是小水珠凝固形成的D. 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1.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晶体的熔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 铝的凝固点是660℃B. ﹣200℃的酒精为固态C. 可选用铁锅熔化锡块D. 在气温为﹣50℃的地方可选用水银温度计三、填空题12.下列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1)夏天,自来水管“冒汗” ________.(2)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________.(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________.(4)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________13.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________成液态水融入温泉水中.(填物态变化名称)14.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冻西红柿冒出“白气”;几分钟后,西红柿又变成了一个小“雪球”.从物态变化的角度分析,前者属于 ________现象,后者属于 ________现象.15.常用液体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________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________℃.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________℃.16.物质从________变为________叫升华,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叫凝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________;在凝华的过程中要________.四、解答题17.家里发烧的病人常用冰袋降温,而医生给发烧的病人身上擦酒精,这是为什么呢?五、实验探究题18.小天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过程中,实验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实验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1)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规律制成的.(2)如图甲为某同学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他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3)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从开始加热至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4)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之后,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____________)时间t/min0123456789温度T/℃90929496989999999999(5)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丙图中的________图.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________℃.【答案】热胀冷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水太多(或水的初温较低)a吸保持不变99【解析】【分析】【详解】(1)实验室中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2)在甲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的底部,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3)水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可以用初温较高的水开始加热;也可能是水量太多,可以减小水量;也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太小,可以增大火焰,也可能使烧杯未加盖等;(4)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5) a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所以a图是沸腾时的情况;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减小,所以b图是沸腾前的情况.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仍要加热,还在不断吸热,从表中数据来看,沸腾后温度不变,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99℃.故答案为热胀冷缩;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水太多(或水的初温较低);图见详解;a;吸;保持不变;99.2.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中,烧杯中有适量的水,大试管中有碎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原卷版+解析)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原卷版)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第3章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1秋•凤凰县期末)如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
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上升B.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C.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下降D.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上升2.(2022•北京模拟)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B.冰块在饮料中逐渐“消失”,这是液化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3.(2021秋•渭城区期末)小明在公园游玩时发现师傅制作棉花糖的过程如下:先将白糖倒入机器中加热,使白糖粒变成糖浆,然后经过出丝口的高速旋转将糖浆甩出,从小孔中喷射出来的糖浆马上就凝聚成长长的糖丝,用竹签绕在一起就制成了棉花糖。
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描述正确的是()A.先汽化后凝固,先吸热后放热B.先熔化后升华,先放热后吸热C.先熔化后凝固,先吸热后放热D.先升华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4.(2022•苍溪县模拟)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早春,冰雪消融B.初夏,晨雾弥漫C.深秋,树枝凝霜D.寒冬,湖水结冰5.(2021秋•江达县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B.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要放出热量C.“窗花”是水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要放出热量D.冰块液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6.(2021秋•常州期末)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在1标准大气压时,这支温度计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5℃,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5℃,当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为32℃时,实际温度时()A.27℃B.30℃C.32℃D.37℃7.(2021秋•渠县期末)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变多了B.冰变少了C.冰的多少没变化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8.(2022•凤山县模拟)“秋荷一滴流,清夜坠玄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其物态变化是()A.升华B.凝华C.熔化D.凝固2.如图,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水中出来后,人体表面的水蒸发放热,所以人感觉冷B.有风的时候比无风的时候更冷,这是因为空气流动加快了人体表面水的蒸发C.人出水后比在水中要冷,这是因为泳池内水温高于人的体温,而空气温度低于人的水温D.人从泳池出来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人体表面液化,所以人感觉冷3.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
已知甲是水,则()A.乙是冰B.丙是水蒸气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D.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4.如图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展示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5.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的“油”,2分钟后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关于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魔术师有特异功能,油不会烫伤他B.油锅里的食用油沸点不高C.油在沸腾时温度会不断升高D.油锅的下层是沸点较低的醋,上层是油,醋沸腾时,油并未沸腾6.组装如图甲所示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 固体。
它们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其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被加热物质的温度会超过100℃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可能是非晶体7.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示数为38℃,若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体温分别为37℃和39℃的人测体温,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为()A.37℃、39℃B.38℃、39℃C.38℃、38℃D.37℃、38℃8.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
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练习(A卷)(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A卷)(时间:90min 满分:100分)姓名:学校: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6小题,共计48分):1.以下是小明对常见温度的认识,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一个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5℃C.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D.去年冬天,延庆最低气温可达﹣40℃2.若没有先甩一下体温计就先后给甲乙两人测量体温(测量前均已用酒精消毒),体温计示数分别为37.9℃和38.4℃,则甲乙两人的体温()A.甲的体温一定是 37.9℃,乙的体温一定是 38.4℃B.甲的体温可能不是 37.9℃,乙的体温也可能不是 38.4℃C.甲的体温一定不是 37.9℃,乙的体温也可能不是 38.4℃D.甲的体温可能不是37.9℃,乙的体温一定是 38.4℃3.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如图正确的是()A.①和④ B.②和⑤ C.③和⑥ D.都正确4.把适量的冰块和盐放入易拉罐中,用筷子搅拌一会儿,暑气逼人的夏天,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居然出现了白霜。
把适量的冰块和盐放入易拉罐中,用筷子搅拌,这样做可以()A.提高冰的熔点,使冰熔化,易拉罐温度低于0℃B.降低冰的熔点,使冰凝固,易拉罐温度低于0℃C.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易拉罐温度低于0℃D.提高冰的熔点,使冰液化,易拉罐温度低于0℃5.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学科素养,俊杰同学对物态变化中四种现象的下列阐述,其中错误的是()A.在长时间佩戴口罩后,其内侧会逐渐出现小水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这句诗中的“霜”是凝华形成的C.夏天吃冰棒时偶尔会有冰棒粘嘴唇的现象。
“粘”是因为发生了凝固现象D.舞台上喷洒干冰后雾气缥缈,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雾气”属于升华现象6.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用吹风机吹潮湿的头发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D.将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晾晒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B.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C.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D.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升高4.酒精中往往含有水,为了提去掉水分,常用加热的方法给含有水的酒精加热,当混合液的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就可以将酒精从水中分离出来,这是利用了酒精和水的()A.沸点不同B.水蒸发时吸热多少不同C.温度不同D.酒精蒸发时吸热多少不同5.平邑的四季分明,下列在平邑四季常见的四个物态变化中,与其它三个不同的一个是()A.树枝上的“雾凇”B.漫天飞舞的“雪”C.叶片上的“露珠”D.草叶上的“霜”6.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
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这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
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
下列对有关简易冰箱问题讨论中,正确的是()A.纱布的作用是可以隔热B.纱布上的水蒸发时会吸热,就可以使食物的温度较低C.这种简易冰箱跟电冰箱一样都消耗能量D.吃冰棒解热与此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7.为了方便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小丹在老师的帮助下安全改装了一个玻璃电热水壶(去盖,如图所示),它能一直保持水沸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实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中,小亮将质量相同的冰和固态食用油(用肉炼制的)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在一个装有适量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图乙中的A和B分别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和食用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像可知,物质______(填“冰”或“食用油”)是晶体;(2)大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其中的“适量”指的是______;(3)两种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对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两个试管中的液体都不会沸腾,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是______,食用油不能沸腾的原因是温度无法达到______。
【答案】A 既可以浸没试管中的晶体,又能放入试管后水不溢出不能持续吸热沸点【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熔化的特点及液体沸腾的条件。
【详解】(1)[1]由图象可知,冰是晶体,因为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2)[2]适量指可以浸没试管中的晶体,这样才能让试管中的晶体受热均匀,但水不能太多,否则试管放入后水会溢出,会影响实验的探究效果。
(3)[3][4]试管中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是,当试管内外的水的温度达到100℃时,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试管中的食用油温度达到100℃后,也不能继续吸热,温度不能再升高,而食用油沸点的温度比100℃要高,故食用油也不能沸腾。
【点睛】液体沸腾的条件有:温度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2.探究蒸发快慢影响因素的实验中,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上等量的水,如图所示.(1)选择A、B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_____是否有关.(2)选择_____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3)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的空气流速是否有关,实验中如果利用电吹风来改变空气流速,_____(应该/不应该)使用热风.(4)以上实验体现了_____法.(填物理实验方法)(5)某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他依据“谁先蒸发完,谁蒸发的快”,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量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他的依据和结论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答案】表面积 AC 不应该控制变量不正确【解析】【分析】【详解】(1)比较A、B两图看出是水的温度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所以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2)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应控制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所以选择AC两图是正确的.(3) 通过A、D两图的对比要想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情况有关,即需控制相同的表面积、相同的温度,不同的空气流动情况,不应该使用热风.(4)以上实验体现了控制变量法.(4)该同学的验证过程是错误的,因为从设计的环节看他没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因为只有在水的表面积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的才快. 因此他的依据和结论不正确.【点睛】(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2)在探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是某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以下器材的合理安装顺序是_____(填序号)①装水的烧杯②酒精灯③铁杆A和温度计(含厚纸盖)④铁圈B和石棉网(2)下表是小强记录的实验数据.时间/min01234567温度/℃8890929496989898请根据上表数据绘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象____________(3)小明撤掉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后,发现有段时间烧杯底部的温度仍高于杯内水的温度,水不会继续沸腾的原因是_____.【答案】②④①③杯内的水沸腾需要吸收热量,烧杯底部吸收的热量不能够提供水沸腾所需的热量【解析】【详解】(1)酒精灯要使用外焰加热,所以合理顺序应先放好酒精灯,由其外焰高度确定铁圈及石棉网的高度,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所以接着应放置烧杯,最后安装温度计,即合理安装顺序为:②④①③;(2)由表格中的数据描点连线得:(3)小明撤掉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后,发现有段时间烧杯底部的温度仍高于杯内水的温度,水不会继续沸腾的原因是杯内的水沸腾需要吸收热量,烧杯底部吸收的热量不能够提供水沸腾所需的热量.4.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3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为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国家大力发展疫苗的研制和生产,中国科兴研制的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它的结构与体温计相似,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的直径大概在60至140nmB.该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C.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表明疫苗安全D.在疫苗接收点为了准确读数,验收人员可以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2.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合理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为38.5℃B.让人感觉舒适的洗澡水的温度为70℃C.北京夏季的最高气温为20℃D.人感觉比较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5℃3.如图是小宁用玻璃瓶、玻璃管、红墨水、塞子自制的温度计,下列关于该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管越长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变化越明显B.玻璃管越粗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变化越明显C.温度计的设计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D.瓶子应当尽量使用不容易传热的材料4.如图为某物质发生凝固过程的图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为80℃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用时18minD.该物质的凝固过程需要吸热5.在标准气压下,把10g、-2℃的冰放入200g、0℃的水中(不考虑环境温度),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水的多少不变B.有少量冰化成水C.有少量水结成冰D.冰水的温度不变6.当地面温度低于0℃时,雨滴落在树叶、地面、车上,很快就凝结成冻雨,如图所示。
下列现象与形成冻雨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春天雾绕群B.夏天雨笼山C.秋天霜打枝D.冬天冰封河7.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用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A.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温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8.关于生活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大,沸点低B.人出汗后吹风扇会感觉更凉快,是因为加快了蒸发C.夏天,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瓶外壁会冒汗,这是一种液化现象D.常州的冬季,窗户上的小水珠常出现在玻璃内侧9.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地球上的水循环,关于图中水循环过程中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海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云中的小水滴C.云中的小水滴遇冷,凝华形成冰雹D.云中的小冰晶吸热,熔化形成雨10.初三的同学们在语文课上,复习了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它能准确反映自然的节律变化,而且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节气中对应的物态变化知识理解正确的是()A.“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小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11.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衣箱里的樟脑丸变小,是汽化现象B.夏天湿头发变干,是升华现象C.热水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D.冬天树上的雾凇,是凝固现象12.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棉是秋后草,就怕霜来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13.如图是小明用小药瓶、细玻璃管和酒精制作的简易温度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2.根据表中所列几种物质的熔点,请你判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B.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D.水银温度计不能测低于零下40℃的气温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A.(1)(2)。
4.在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5.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6.“如烟”是当今流行的绿色保健用品---无毒型香烟替代品,吸烟者抽烟吸“如烟”时其嘴里也有烟气”吐出,但这种烟气不会对其他人有危害,起到了禁烟和保健的作用,针对“烟气”的产生说法正确的是()C.“烟气”是呼出的一种气体7.针对下列春夏秋冬四种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D.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走出教室镜片会模糊8.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会排出暖湿气流,与外界冷空气混合后形成“飞机拉烟”的现象。
这是因为飞机轨道上空所含水汽和热能增多,当水汽超过空气所能容纳的限度时,水汽就会凝结成雾状小水滴。
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9.错误的说法是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10.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
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物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A.南极冰川的温度B.正常人的体温C.夏天,让人感觉舒适的房间温度D.在龙岩地区,无盖锅中的沸水的温度2.小科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5厘米;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25厘米。
用这支温度计去测一杯水温度时,水银柱长为17厘米。
则这支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A.35℃B.60℃C.68℃D.85℃3.某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水银柱长5cm,在100摄氏度时水银柱长25cm,当水银柱长12cm时,所示的温度为()A.28摄氏度B.35摄氏度C.48摄氏度D.60摄氏度4.在使用温度计时,正确的做法是()A.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在读数时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以便读数准确B.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在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平行C.测量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不影响测量结果5.下列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量某同学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为38℃,则该同学的体温一定不高于38℃B.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C.使用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用常用的温度计测液体温度,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离开被测液体6.有一支用过后但未甩回去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7.6℃,用它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7℃和38℃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A.37℃,38℃B.37℃,37.6℃C.37.6℃,37.6℃D.37.6℃,38℃7.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B.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8.夏天,莉莉从冰箱冷冻室中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装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
第二章 物态变化-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解析版)

第二章物质变化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①冰的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②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中水蒸气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③雾是液态小水滴,雾散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汽化现象,吸热;④霜的形成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放热。
综上所述,①③吸收热量,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下列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C.春天,冰雪消融———熔化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解析】A.树叶、瓦片上出现的白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A错误;B.河面上飘起的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 错误;C.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熔化为液态的水,故C正确;D.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D。
3.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
小水珠是由()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解析】水缸外面的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缸液化而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如图所示,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过一会儿会看到()A.A、B两块玻璃外侧都有小水珠B.A、B两块玻璃内侧都有小水珠C.A玻璃外侧、B玻璃内侧有小水珠D.A玻璃内侧、B玻璃外侧有小水珠【解析】由于A烧杯中放冰块,导致A烧杯上的玻璃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所以在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卷-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卷-带答案①、知识回顾②、练习巩固一、单选题1.准安地区气温适宜,四季分明,物态变化万千。
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路边枝叶产生露珠B.太阳升起浓雾渐散C.气温升高冰雪消融D.铁丝网上出现白霜2.图为物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为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B.图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C.图中FG段表示物质在吸热D.图中GH段表示物质处于液态3.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了水的汽化吸热D.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洗澡间的玻璃上有水雾过一段时间又没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液化后汽化B.用扇子扇沾有酒精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其示数将一直下降C.冰棍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到温暖的室内镜片变得模糊,一定是凝华现象5.如图所示是小宁在教室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B.小宁可以选用量程为-10℃至60℃的酒精温度计进行实验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宁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可以不需要吸收热量6.如图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
将﹣196℃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不断地翻炒,容器中“烟雾缭绕”,酸奶裹着水果变成了美味的块状“炒酸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态氮迅速凝固,同时吸收热量B.液态氮迅速升华,同时放出热量C.“烟雾缭绕”是水蒸气液化而成,此过程中要放出热量D.块状“炒酸奶”是由酸奶凝固而成的,此过程中要吸收热量7.“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相同的A、B两种不同的粉末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同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实验过程中,当温度升至40℃时,她每隔1min记录一次A、B的温度和状态,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1)根据图乙的温度曲线判断,____(选填“A或B”)是一种晶体;(2)B液体的沸点是100℃,如果持续加热,B 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3)当它们都成液态后,从第10min加热到第12min,吸收的热量_____(选填“A”“B”或“一样”)多。
他发现B升温更慢,这是由于_________。
【答案】A 不会一样 B的比热容大(或吸热能力强)【解析】【分析】【详解】(1)[1]由图乙知,A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而B的温度一直在上升,所以A是一种晶体。
(2)[2]装有AB的两个试管都放在水中,B的沸点是100℃,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其温度上升,然后通过热传递,把热量传给试管中的B,当烧杯中的水温度升高到沸点100℃时,开始沸腾,温度保持不变,而B在温度未达到100℃前,可以继续吸热,但温度达到100℃时,便不能继续吸热了,所以不会沸腾。
(3)[3][4]装有AB的试管都放在水中,所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而B升温慢,这是由于B的比热容大。
2.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 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_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B 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
(3)B、C 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B、C 组得到b、c 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不同;从图像中还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
【答案】高9298质量温度不变【解析】【详解】解:(1)由图甲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受容器底部温度的影响,测量值将偏高;(2)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示数为92℃.(3)由图丙知,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导致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从图像中还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高;(2)92;(3)98;质量;温度不变【点睛】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温度计的示数会受烧杯底部的影响;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读数;根据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判断出时间不同的原因;根据水沸腾的条件进行分析:达到沸点并要继续吸热.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考查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也要掌握;学会从图象上分析水的沸点,并掌握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能够应用进行分析.3.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2)当观察到如图中的_______图时,说明水已沸腾;b图中气泡上升的过程逐渐变小,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4)如图所示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______________。
A. B. C. D.【答案】89;a;液化;吸热;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水沸腾实验的仪器、实验现象及图象处理。
【详解】(1)[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读数是89℃;(2)[2]水沸腾时,水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由此可知a图时,水已沸腾;[3]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小,最后消失了,是气泡中的气体在上升过程中遇到的水温度比较低,气体遇冷液化变成了液体,故是液化过程;(3)[4]水在沸腾时,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继续吸热;(4)[5]水在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水全部汽化,满足这些描述的是A。
4.雪灾,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多困难。
小琪同学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她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熔化时特点有何不同?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有无区别?为此,她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设计实验)她用同样多的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分别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
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
(1)在选择冰块吸热方式时他遇到了一个难题,现有如图甲所示的三种方法,请你为她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法。
你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选填“A”、“B”或“C”)装置。
(当时的室温大约是10℃)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三条温度变化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
(分析)根据曲线图可知:(2) 利用盐水制成的冰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晶体。
(3) 淡盐水冰的熔点是3 ℃,浓盐水冰的熔点是__________℃。
(归纳)根据分析可以得到:(4) 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盐,可以__________(选填“提高”或“降低”)冰的熔点。
(拓展)她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图线,又有了新发现:(5) 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6) 她想起一件事,她们在学习熔化时,也用冰块做了这样的实验,但那次做实验时,测量冰熔化时的温度不是0℃,请你分析造成冰的熔化温度不是0℃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只要讲出一点即可)【答案】C;是;-7;降低;快;冰不纯,含有杂质。
【解析】【详解】(1)[1]由于冰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A图将试管放入开水中,使冰能不断吸热熔化,又能及时观察冰的熔化状态。
B图中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火焰温度较高,会使冰熔化过程加快,来不及观察。
C图中将试管放入空气中,当时室温保持10℃不变,不仅受热均匀,而且升温缓慢,利于观察和记录数据,因此选择C图加热。
(2)[2]晶体熔化特点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盐水制成的冰有固定的熔点,说明盐水制成的冰是晶体;(3)[3]由图象分析可得浓盐水冰的熔点是-7℃;(4)[4]分析该实验规律可知含盐的冰较纯冰沸点低,说明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5)[5]由图象分析可知,相同时间内,含盐浓度越高的冰升高的温度越高,说明熔化前升温越快;(6)[6]可能由于冰中含有杂质,使冰熔化时的温度不是0℃。
5.“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如图甲所示,两名同学分别用完全相同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绘制了a、 b两杯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1)实验时烧杯上覆盖硬纸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以便缩短加热时间.(2)通过分析图象信息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C,此时大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3)通过实验得到水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②不断吸热.(4)a、b两杯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5)当水沸腾时,水中有一个气泡从A位置(体积V A)上升至B位置(体积为V B),则V A_______V B(选填“ >”、“<”或“=”)。
(6)另一名同学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实验,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10°C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减少热量散失98小于达到沸点b中的水质量比a中多<液化【解析】【详解】(1)[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时,为了节约试验时间,我们可以给容器盖上盖子以减少热量散失来实现,或者用热水进行实验;(2)[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如图所示,水的沸点为98°C;[3]1个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C,而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C,可知此时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气压越低,沸点越低);(3)[4]通过实验发现水达到98°C,即水的沸点且持续加热,水才能保持沸腾;(4)[5]a、b两杯中水的初始温度相同,到达沸腾的时间不同,原因是两杯水的质量不同,b 中水比a需要加热的时间多,说明b中的水质量多;(5)[6]水沸腾后,各个位置温度相同,但是在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气压会减小,所以此时产生的气泡由于气压的原因会越来越大,所以从A位置上升至B位置时,V A<V B;(6)[7]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10°C水中,高温的水蒸气越到低温会有大部分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6.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的方式正确的是____;(2)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选填“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3)加热过程中温度计示数上升的速度____(选填“先慢后快”“先快后慢”或“不变”).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应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爱米和米多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在同一实验室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案】乙自下而上先快后慢停止加热(移开酒精灯)酒精灯的火焰不同【解析】【分析】(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2)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3)当水温逐渐升高时,对外热量散失加快,温度升高变慢;根据水沸腾的条件进行分析:达到沸点并要继续吸热.(4)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质量相同,水升温快慢,与吸收热量的快慢有关.【详解】(1)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所以正确的是乙;(2)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先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所以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顺序进行;(3)随着加热的进行,水温越来越高,水对外的热量散失加快,在吸收速度相等的情况下,水温升高变慢,即加热过程中温度计示数上升的速度先快后慢;撤去酒精灯后,水不能吸热,所以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加热时间长短不同,说明水吸收热量的快慢不同,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7.(1)如图所示,她的操作存在错误,请指出其中两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