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考试
史学概论题库(试题汇总)
![史学概论题库(试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59582e00c22590102029dbd.png)
《史学概论》题库一、名词解释:1、历史宏观研究:从宏观上认识历史,就是要从总体上、联系上、多侧面、全方位和发展的角度去对历史进行考察,而后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和人类历史现象的统一性。
2、历史微观研究:从微观上认识历史,则主要是限制于考察人类历史的局部或个别现象,而且常常是孤立地、静止地对历史进行考察。
它所要认识的往往只是历史发展的偶然因素和历史现象的多样性方面3、历史中观研究:一是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的结合,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典章制度的研究,事实上都是属于这种中观认识的范畴。
二是中观考察历史也被看做是人们认识历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步骤。
4、《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书加以删编而成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春秋鲁国鲁隐公至鲁哀公时期的历史。
记述内容丰富。
《春秋》在史学意识上的突出反映之一是“属辞比事”。
“比事”,就是在编写史书的时候要编年纪事,按年、时、月、日的顺序排比史事。
“属辞”,则是指在表述史事时讲求遣词造句,注重文辞的锤炼。
后人对其史实加以补充和评论,先后有《春秋公羊传》、《左传》等。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史学作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的理论著作。
该书着重阐述了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辑、表述要求和撰史原则,以及史学功用等;还论述了史官制度、史著得失;并阐述了作者对于历史的见解。
《史通》标志着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形成。
5、维科《新科学》:意大利哲学家维科(1668-1744)1725年发表的《新科学》(《关于各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则》)一书,是西方史学发展史上第一部历史哲学著作。
该书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书中,维科强调人类的历史是由人类自己创造的,历史的动力是人的共同意志;他将人类历史划分为“神权时代”、“英雄时代”、“人权时代”三个阶段,各民族历史都是有规律的按照这三个阶段向前发展;他认为历史的进步,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迂回前进的,上述三个阶段的发展互相衔接,周而复始。
史学概论期末考试题
![史学概论期末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2f5e30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2.png)
史学概论期末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许多史学书就是‘把散乱无章的史实,集中在一起,再加上整理、推理归纳,共以完备形式表示出来’” ,这是谁的说法?
A.司马迁
B.司马光
C.蒲松龄
D.司马眺
2. 史学要素中,“研究哪些时期、地域、事件”,属于:
A.时空要素
B.历史变迁规律
C.历史研究主题
D.历史发展趋势
3.哪种派别的历史思想认为“历史的根本所在不在上帝的旨意,而在于人对改变环境的努力”?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唯社会史观
D.唯劳动史观
4.20世纪初期,最为突出的历史学流派是:
A.马克思派
B.凯勒史学
C.实用史学
D.文化史学
5. 极具本土性特色的活跃学者朱元璋的历史编写属于:
A.官方史
B.新史官派
C.民间史官派
D.民间编年派
答案:1.A 2.A 3.A 4.B 5.C
二、主观题:
1.史学方法论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史学方法论的基本特点有:(1)重视实证研究和客观评价;(2)研究要求以实证史学的客观科学方法来挖掘历史;(3)重视历史过程自然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发展大潮;(4)重视史料搜集、资料整理、分析归纳和思想概括功能;(5)力求研究观点客观中立,避免偏执左右。
西南大学《史学概论》考试题库
![西南大学《史学概论》考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b087678eda38376bae1fae2f.png)
1、简述史学概论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
史学概论,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概要地论述历史科学,它包括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史学概论是新的史学分支学科,是对史学的概要论述,它的研究对象自然就是史学本身,或人类认识历史的主体活动内容:(1)史学本体论:①史学的性质;②史学的发生(2)史学认识论(3)史学方法论①历史研究的方法。
②历史研究成果的表述和编纂的理论和方法其特点具有:(1)反思性。
(2)概括性。
(3)理论性。
2、什么是历史理论?什么是史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历史理论:是指历史运动本身的理论和方法。
史学理论:是指史学自身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
联系:历史理论以客观人类社会历史作为研究对象,史学理论从理论和方法上说明如何研究历史的,二者都以人类社会历史为指向,都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历史;历史理论的性质、规模和水平,决定了史学理论的性质、规模和水平。
区别:二者研究的对象不同,历史理论具体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过程和客观规律,对象为客观历史,而史学理论研究对象是历史学本身。
3、什么是历史?历史有那些特征?历史:(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2)过去的事实;(3)过去事实的记载;(4)指历史科学。
特征:(1)客观性(2)过时性(3)规律性(4)由人的活动构成的。
4、什么是历史学?历史学的学科结构怎样?历史学又称“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
是一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已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科。
具体讲,历史学是按照一定的历史观点,利用历史资料,研究已往的客观历史过程,并用语言文字或图象把它表示出来的一门学问。
学科构成体系包括:①反映不同历史范围和过程的各种史学,如通史、断代史、专门史等。
②研究史学一般原理和史学方法论(历史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的历史科学概论。
③研究史学自身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史学史。
④研究史料及其运用方法的史料学。
史学概论考试答案参考[1]
![史学概论考试答案参考[1]](https://img.taocdn.com/s3/m/2a148b8ed0d233d4b14e6983.png)
一、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面哪些选项具有同一种社会历史观?(A、C、E)A、人本主义B、社会发展具有普遍规律C、年鉴学派D、人命天定E、存在的都是“文本”2.下面那些选项具有因果必然性?(A、C)A、饥渴难耐B、猫抓老鼠C、在一个小农经济社会,现代政治文明不可能发达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演进序列,有个三大阶段的表述,主要是(A、B、C)。
A、人的依赖关系阶段B、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C、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D、现代社会阶段4.下面哪些说法比较科学?(C、E)A、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人们的物质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E、各种因素的合力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5.下面哪些人是人本主义者?(C、D)A、孔德B、密尔C、马克思.韦伯D、兰克E、波普尔6.下面哪些人是科学主义者?(D、E)A、文德尔班B、李凯尔特C、兰克D、孔德E、波普尔7.下面哪些人是机械唯物论和教条主义者?(A、B、C、D)A、梅林B、普列汉诺夫C、拉法格D、斯大林E、毛泽东8.“历史”主要有哪几层含义?(B、C、D)A、“大爆炸”以来的宇宙B、人类过去的经历C、指述说过去生活的历史书D、把人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的历史学9.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C、D)A、“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B、历史归根到底不过是人们“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
C、主体能动性每前进一步,就促使客观限定性后退一步。
D、客观限定性和主体能动性是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
10.关于偶然性和必然性、可预测性和不可预测性,你同意下面哪些说法?(A、C、D)A、豌豆荚中的豌豆的粒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结果。
B、能够预测说明事件是必然的,不能预测说明是偶然的。
史学概论问答题考试范围
![史学概论问答题考试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0d98ef4da8956bec0975e374.png)
二、名词与命题解释:1、多元折中主义的史学本体体2、天命——神学史观3、技术性方法4、导向性方法5、实物史料6、文献史料7、比较史学方法8、计量史学方法9、历史客观义义10、历史相对主义11、人文主义史学12、历史发展规律13、客观限定性与主体能动性14、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15、历史的可预见性与不可预见性16、“理性主义”动力说17、阶级斗争动力说18、“人文主义”动力说19、“利益”、“情欲”动力说20、“绝对精神”动力说21、历史观22、历史学本体论23、历史学方法论24、历史学认识论25、基督教(神学)史学26、历史比较研究法27、历史计量研究法28、历史心理研究法29、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30、历史是有规律的运动过程31、历史真相是可知的三、问答与论述题1、学习研究历史有何意义(论学习研究历史的意义)?2、什么是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3、怎样认识历史哲学和历史研究中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对立?怎样克服这种对立?4、为什么天命-神学史观在古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而人性-理性史观在近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5、唯物史观创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6、论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根本动力。
7、论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8、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9、唯心史观的动力说有哪些?10、唯物史观动力说有哪些?(如何理解唯物史观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理论?)11、如何辨证地看待历史发展的动力?12、史料有哪些类型?(252、255)13、史料的搜集有哪些方法?(255)14、校勘四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65)15、考证有哪些步骤?有哪些主要方法?要注意什么问题?16、什么是比较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比较史学方法?17、什么是计量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计量史学方法?18、什么是心理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心理史学方法?19、什么是口述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口述史学方法?20、历史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有何异同?(322)21、历史科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有何异同?(328)22、在历史研究中,局限着人们对历史正确认识的客观和主观因素主要有哪些?(348)23、历史客观主义的主要观点如何?其中有哪些合理性?错在那里?24、历史相对主义的主要观点如何?其中有哪些合理性?错在那里?25、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怎样看待历史的客观实在性?26、唯物史观是如何认识偶然性和必然性间的关系。
西南大学《史学概论》考试题库
![西南大学《史学概论》考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d8c71c6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6c.png)
西南大学《史学概论》考试题库1、简述史学概论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
史学概论,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概要地论述历史科学,它包括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史学概论是新的史学分支学科,是对史学的概要论述,它的研究对象自然就是史学本身,或人类认识历史的主体活动内容:(1)史学本体论:①史学的性质;②史学的发生(2)史学认识论(3)史学方法论①历史研究的方法。
②历史研究成果的表述和编纂的理论和方法其特点具有:(1)反思性。
(2)概括性。
(3)理论性。
2、什么是历史理论?什么是史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历史理论:是指历史运动本身的理论和方法。
史学理论:是指史学自身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
联系:历史理论以客观人类社会历史作为研究对象,史学理论从理论和方法上说明如何研究历史的,二者都以人类社会历史为指向,都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历史;历史理论的性质、规模和水平,决定了史学理论的性质、规模和水平。
区别:二者研究的对象不同,历史理论具体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过程和客观规律,对象为客观历史,而史学理论研究对象是历史学本身。
3、什么是历史?历史有那些特征?历史:(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2)过去的事实;(3)过去事实的记载;(4)指历史科学。
特征:(1)客观性(2)过时性(3)规律性(4)由人的活动构成的。
4、什么是历史学?历史学的学科结构怎样?历史学又称“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
是一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已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科。
具体讲,历史学是按照一定的历史观点,利用历史资料,研究已往的客观历史过程,并用语言文字或图象把它表示出来的一门学问。
学科构成体系包括:①反映不同历史范围和过程的各种史学,如通史、断代史、专门史等。
②研究史学一般原理和史学方法论(历史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的历史科学概论。
③研究史学自身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史学史。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86776a33d4b14e852468c2.png)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1、有关历史运动的历史观点有: 、2、有关历史动力的历史观点有: 、 、3、有关史学功能的历史观点有: 、4、历史文献学包含有 、 辨伪学等。
5、历史学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有 、 等。
6、《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史学家7、意大利史学家 的代表作是《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8、史的初意是9、孟子说“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这里的 10、历史的基本属性是 11、 史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德。
12、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历史即哲学,他奠定了 13、历史学是 14、历史是 15 、 历 史 学 的 学 科 结 构 可 分支学科和 版本指 、印本也兼及写本。
刻本按刊刻者又可分为殿本书、 我国古代的正统史观有 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倡导是以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指的是以 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 史”是 的科学。
规律论等。
地理环境论等。
、经世史观等。
、训诂学、辨伪学的意思。
的基础。
的过程。
分为以客观 的分支学科。
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 16、 17、18、 19、20、 21、22、23、 24、25、 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分支学科指的是 现在知道的最早的刻本书是公元 陈垣的《古教四考》是 陈垣在元史研究方面的著作有 、 、私家自刻。
、圣人史观。
写的《新史学》为标志的。
补正 、 三个部分。
和。
年中国唐朝刊刻的《 》卷子。
、 和《摩尼教入中国考》 。
、 和《元秘史意 音用字考》。
26、顾颉刚在《》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27、公元五世纪 之后西方史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他也因此获得了西方 “史学之 父”的殊荣。
28、西方古典的世俗的历史学特点是 29、希腊最早的史迹,是靠《荷马史诗》流传下来的,它由 分组成。
两部 30、古罗马最杰出的史学家是 和 ,而 论发展的最高水平。
的史学理论标志着古代欧洲史学理 31、中世纪的史观主要是 32、神学家奥古斯丁的《 》奠定了中世纪西欧基督教神学历史思想基础。
史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史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10d64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d.png)
史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收集历史资料B. 编纂历史书籍C. 揭示历史规律D. 预测未来趋势2. 史学研究中,哪个阶段被称为“史料学”?A. 史料收集B. 史料整理C. 史料分析D. 史料解释3. 史学研究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D. 所有选项都是4. 以下哪个不是历史学研究的分支?A. 古代史B. 近代史C. 世界史D. 地理学5. 史学研究中,什么是“历史解释”?A. 对历史事件的描述B. 对历史事件的分析C. 对历史事件的主观评价D. 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区别和联系。
2. 解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 描述史学研究中的“史料批判”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历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分析历史学研究方法的演变及其对历史学发展的影响。
史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D4. D5. D...(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答案)二、简答题1. 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区别在于,历史学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来研究历史,而考古学则侧重于通过挖掘遗址、遗物等物质文化来复原历史。
它们的联系在于,两者都是研究人类历史的学科,相互补充,共同推进对历史的认识。
2.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它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3. “史料批判”是指在史学研究中,对史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三、论述题1. 历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过去,为现实提供借鉴;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史学概论试卷
![史学概论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9389c34a581b6bd97f19eaa2.png)
一、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面哪些选项具有同一种社会历史观?()A、人本主义B、社会发展具有普遍规律C、年鉴学派D、人命天定E、存在的都是“文本”2.下面那些选项具有因果必然性?()A、饥渴难耐B、猫抓老鼠C、在一个小农经济社会,现代政治文明不可能发达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演进序列,有个三大阶段的表述,主要是()。
A、人的依赖关系阶段B、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C、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D、现代社会阶段4.下面哪些说法比较科学?()A、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人们的物质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E、各种因素的合力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5.下面哪些人是人本主义者?()A、孔德B、密尔C、马克思.韦伯D、兰克E、波普尔6.下面哪些人是科学主义者?()A、文德尔班B、李凯尔特C、兰克D、孔德E、波普尔7.下面哪些人是机械唯物论和教条主义者?()A、梅林B、普列汉诺夫C、拉法格D、斯大林E、毛泽东8.“历史”主要有哪几层含义?()A、“大爆炸”以来的宇宙B、人类过去的经历C、指述说过去生活的历史书D、把人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的历史学9.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B、历史归根到底不过是人们“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
C、主体能动性每前进一步,就促使客观限定性后退一步。
D、客观限定性和主体能动性是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
10.关于偶然性和必然性、可预测性和不可预测性,你同意下面哪些说法?()A、豌豆荚中的豌豆的粒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结果。
B、能够预测说明事件是必然的,不能预测说明是偶然的。
C、只要把握了“初始条件”,就能够对未来进行预测。
D、知识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可以预见的。
《史学概论》A答案
![《史学概论》A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a0823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d.png)
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 3 分,共18 分)1、《史学概论》就是讲述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
它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初学者掌握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历史过程中出现的个人、人群、事件和过程)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历史观。
3、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
4、所谓校勘,就是校对勘误的意思,指用不同古书版本和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某一本书进行校对勘误,目的在于校订古书中存在的字辞、语句上的讹误。
5、历史学的计量方法,是指把数学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一套方法。
6、西方心理史学方法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说明历史人物或社集团的行为,对各种历史现象做出心理学解释的一种新史学方法。
二、简答:(共7 题,每题6 分,共42分)1、就是历史学的社会功用或社会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A、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B、继往开来——陶冶人类的精神品格;C、温故知新——穿城文化财富。
2、一是指人类过去的经历,二是指述说过去经历的历史书,三是指把人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
这三层含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导向性方法和技术性方法的根本区别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导向性方法是由研究者的社会历史观一史学本体论转化而来的;而技术性方法虽然在实际运用中总是与某种由社会历史观转化而来的导向性方法联系在一起运用,但它本身作为纯技术性方法并不与任何特定的社会历史观一史学本体论相联系。
因此,持有不同社会历史观的研究者可能采用同样的技术性方法,却不可能采用同样的导向性方法。
每个研究者都只能采用与自己信奉的社会历史观相一致的导向性方法。
其二,导向性方法主要是解释事实的方法,技术性方法主要是确定事实的方法。
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根本区别,决定了两者之间存在着不能互相取代的互补关系。
这是因为:其一,既然技术性方法主要是确定事实的方法,导向性方法主要是解释事实的方法,而科学研究主要就是做确定事实和解释事实这样两件事,这就决定了这两种方法缺一不可。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eab004e45c3b3567ec8bd6.png)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一、填空题:1、有关历史运动的历史观点有:、规律论等。
2、有关历史动力的历史观点有:、、地理环境论等。
3、有关史学功能的历史观点有:、、经世史观等。
4、历史文献学包含有、辨伪学等。
5、历史学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有、、、训诂学、辨伪学等。
6、《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史学家。
7、意大利史学家的代表作是《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8、史的初意是9、孟子说“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这里的“史”是的意思。
10、历史的基本属性是11、史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德。
12、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历史即哲学,他奠定了的基础。
13、历史学是的科学。
14、历史是的过程。
15、历史学的学科结构可分为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分支学科和的分支学科。
16、版本指、印本也兼及写本。
17、刻本按刊刻者又可分为殿本书、、、私家自刻。
18、我国古代的正统史观有、、圣人史观。
19、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倡导是以写的《新史学》为标志的。
20、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指的是以补正21、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三个部分。
22、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分支学科指的是和。
23、现在知道的最早的刻本书是公元年中国唐朝刊刻的《》卷子。
24、陈垣的《古教四考》是、、和《摩尼教入中国考》。
25、陈垣在元史研究方面的著作有、和《元秘史意音用字考》。
26、顾颉刚在《》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27、公元五世纪之后西方史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他也因此获得了西方“史学之父”的殊荣。
28、西方古典的世俗的历史学特点是29、希腊最早的史迹,是靠《荷马史诗》流传下来的,它由和两部分组成。
30、古罗马最杰出的史学家是和,而的史学理论标志着古代欧洲史学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
31、中世纪的史观主要是32、神学家奥古斯丁的《》奠定了中世纪西欧基督教神学历史思想基础。
33、14-16世纪文艺复兴中产生了人文主义史学以与为主题。
《史学概论》参考题
![《史学概论》参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06d3d042650e52ea551898ea.png)
史学概论复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历史意识:人们理解到自己的现实胜过生活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感到需要记住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2、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实际上有三层含义:一,人类过去的经历:二,述说过去经历的历史书;三,把人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
3、兰克学派:十九世纪西方主流史学的突出代表。
它强调精英人物的目的、意志和动机体现时代精神,决定着历史的进程,根本否认历史的发展演变有任何规律,否认历史学能够活着应该称为科学。
在史学方法论上,他们强调不能运用任何实证科学方法去理解和揭示精英人物的目的、意志,只能运用“移情式领悟方法”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作出具体的个别描述。
4、年鉴学派:近代西方史学的重要流派,它认为决定普通大众物质和精神状态的“长时段”结构才是决定历史面貌的根本因素,在史学方法论上主张运用法则归纳式方法或实证归纳方法对群体性史料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揭示出群体行为和现象的结构、模式或总体趋势。
二、复习思考题:1、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简答:(1)、学习历史就是从先辈的经历中学习生存和发展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教训。
在动物和人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须向先辈学习,就产生历史意识,就是人们理解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感到需要记住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2)、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
后辈既不能离开先辈留下的历史遗产,在一片空白的土地上生活,先辈也不可能不给后辈留下一定的遗产,供后辈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启动基金。
(3)、人们的历史观点对现实有重要的影响。
以史为鉴,以史为师,是人们普遍的需要,因为历史本来就是世代相承发展和演变,每一个人都必然要在先前隔代人奠定的基础上生存和发展。
正是人们普遍需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需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和智慧,人们才需要学习历史。
2、历史学有什么社会价值?简答: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也就是历史学的社会供用或社会功能。
史学概论复习题答案
![史学概论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069c4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19.png)
史学概论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史学概论中,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
A. 收集史料B. 整理史料C. 考证史料D. 解释历史2. 历史学与历史的区别在于()。
A. 历史是客观存在,历史学是研究方法B. 历史是主观认识,历史学是客观记录C. 历史是过去事件,历史学是未来预测D. 历史是个人记忆,历史学是集体记忆3. 史学研究方法中,实证主义主张()。
A. 历史研究应以事实为依据B. 历史研究应以理论为指导C. 历史研究应以假设为出发点D. 历史研究应以预测为目的4.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 个人意志B. 社会制度C. 经济基础D. 文化传统5. 历史学研究中,史料的分类不包括()。
A. 原始史料B. 次级史料C. 口述史料D. 虚构史料二、多项选择题6.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
A. 比较研究法B. 历史分析法C. 逻辑推理法D. 统计分析法E. 田野调查法7. 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客观性原则B. 全面性原则C. 系统性原则D. 批判性原则E. 创新性原则8. 史学研究中,史料的考证方法主要有()。
A. 来源考证B. 真实性考证C. 可靠性考证D. 完整性考证E. 逻辑性考证三、简答题9. 简述史学研究中的“历史解释”与“历史叙述”的区别。
10. 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四、论述题11. 论述史学研究中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12. 论述历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13. 请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析历史研究中如何运用比较研究法。
六、材料分析题14. 阅读以下史料,分析其来源、真实性、可靠性,并给出你的评价。
[此处应附上具体的史料材料]七、综合应用题15. 假设你是一名历史学者,你打算研究20世纪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请列出你的研究计划和方法。
八、结束语通过上述题目,我们可以看到史学概论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简单回顾,更是一种对历史研究方法、原则和理论的深入探讨。
历史学概论考试试题
![历史学概论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cdd720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6.png)
历史学概论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以下哪一项不是历史学的研究对象?()A 政治制度的演变B 科学技术的发展C 未来社会的预测D 文化传统的传承2、中国古代史中,夏朝的建立者是()A 启B 禹C 汤D 周武王3、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A 新航路开辟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 美国独立战争D 法国大革命4、以下哪一位不是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A 希罗多德B 修昔底德C 亚里士多德D 色诺芬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马关条约》B 《南京条约》C 《辛丑条约》D 《天津条约》6、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A 英国B 法国C 美国D 德国7、以下哪一项不是历史学研究的方法?()A 文献分析法B 实地考察法C 实验法D 比较研究法8、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是()A 恺撒B 屋大维C 君士坦丁D 戴克里先9、中国现代史开始的标志是()A 五四运动B 新中国成立C 改革开放D 辛亥革命10、以下哪一位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A 但丁B 薄伽丘C 达芬奇D 卢梭1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A 中途岛战役B 诺曼底登陆C 斯大林格勒战役D 柏林战役12、以下哪一项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A 生产力的发展B 阶级斗争C 人民群众的创造D 历史人物的意志13、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是()A 印度河流域B 恒河流域C 两河流域D 尼罗河流域14、以下哪一位不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苏格拉底15、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 萨拉热窝事件C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D 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答: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始于秦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了皇帝制度,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汉朝在继承秦朝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推行“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史学概论答案(A)
![史学概论答案(A)](https://img.taocdn.com/s3/m/4fd531d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f.png)
①历史总是吸引着现实的人们:现实的人们不但不忘记历史,而且总要从历史当中寻求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现实的人注意自己的历史,注意修编自己的历史;同时,在现实生活的人们,还总是要从历史上寻求对现实有用的东西,如借鉴、垂训,以至于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等等。
②现实又总是要为历史的认识、研究提出新的问题,供给其新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方法。
5.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一般有实物史料包括遗址和墓葬,文献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其中文字资料可以分为:史部类;经、子、集类;档案类;地方志类;甲骨和金石铭文类以及外国人著述类。
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 10 分, 共20分)
1.以研究古代遗物为主的古器物学;以田野考古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以全面复原古代人类社会历史为目标的现代考古学。
2.
1、区分:史著的内容是历史学家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史著的形式是把现实的运动适当的叙述出来,也就是以一定的体裁、结构和语言把研究成果反映出来。
2、关系:1)史著的特定内容要求有某种与之适应形式表现它。 2)内容决定形式。
现实所关心、敏感的问题,常常要人们去重温历史,从而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现实启迪人们去研究史,向历史不断地提出新的研究课题,使史学与现实的脉搏息息相通。表明史学的内容是永远不会停滞不前、一成不变的,它总会随着现实的发展而发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史学。史学尽管是研究人类过去已经消逝的社会,但是它永远具有时代性,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
③现实还能够给历史研究提供新的认识条件、能力和方法,推动史学不断地向前发展。 首先,许多历史资料在当时或前代还不能够或者没有被披露出来,只有在后世才得以让史学家见到、搜集起来,加以使用。在这里,时间是重要的,现实有时往往会胜过于历史的当时。 其次,一个历史事件的发展及其影响、后果,往往在当时还在进行,或者尚未能够发展得很充分,其所包含的许多矛盾,往往也还不能够充分地得以展开。这一切的解决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只有后世的史学家对于其前世的历史,才有可能相对地认识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1f1d6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60.png)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一、填空题:1、有关历史运动的历史观点有:、2、有关历史动力的历史观点有:、、3、有关史学功能的历史观点有:、4、历史文献学包含有、辨伪学等。
5、历史学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有、等。
6、《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史学家7、意大利史学家的代表作是《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8、史的初意是9、孟子说“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这里的10、历史的基本属性是11、史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德。
12、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历史即哲学,他奠定了 13、历史学是 14、历史是 15 、历史学的学科结构可分支学科和版本指、印本也兼及写本。
刻本按刊刻者又可分为殿本书、我国古代的正统史观有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倡导是以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指的是以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史”是的科学。
规律论等。
地理环境论等。
、经世史观等。
、训诂学、辨伪学的意思。
的基础。
的过程。
分为以客观的分支学科。
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 16、 17、18、 19、20、 21、22、23、 24、25、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分支学科指的是现在知道的最早的刻本书是公元陈垣的《古教四考》是陈垣在元史研究方面的著作有、、私家自刻。
、圣人史观。
写的《新史学》为标志的。
补正、三个部分。
和。
年中国唐朝刊刻的《》卷子。
、和《摩尼教入中国考》。
、和《元秘史意音用字考》。
26、顾颉刚在《》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27、公元五世纪之后西方史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他也因此获得了西方“史学之父”的殊荣。
28、西方古典的世俗的历史学特点是29、希腊最早的史迹,是靠《荷马史诗》流传下来的,它由分组成。
两部30、古罗马最杰出的史学家是和,而论发展的最高水平。
的史学理论标志着古代欧洲史学理31、中世纪的史观主要是32、神学家奥古斯丁的《》奠定了中世纪西欧基督教神学历史思想基础。
33、 14-16 世纪文艺复兴中产生了人文主义史学以与为主题。
历史系史学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历史系史学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1a54782e3f5727a5e96265.png)
史学概论试题库(试题汇总)
![史学概论试题库(试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b49ea9326fff705cc170aa8.png)
《史学概论》题库一、名词解释:1、历史宏观研究:从宏观上认识历史,就是要从总体上、联系上、多侧面、全方位和发展的角度去对历史进行考察,而后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和人类历史现象的统一性。
2、历史微观研究:从微观上认识历史,则主要是限制于考察人类历史的局部或个别现象,而且常常是孤立地、静止地对历史进行考察。
它所要认识的往往只是历史发展的偶然因素和历史现象的多样性方面3、历史中观研究:一是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的结合,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典章制度的研究,事实上都是属于这种中观认识的范畴。
二是中观考察历史也被看做是人们认识历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步骤。
4、《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书加以删编而成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春秋鲁国鲁隐公至鲁哀公时期的历史。
记述内容丰富。
《春秋》在史学意识上的突出反映之一是“属辞比事”。
“比事”,就是在编写史书的时候要编年纪事,按年、时、月、日的顺序排比史事。
“属辞”,则是指在表述史事时讲求遣词造句,注重文辞的锤炼。
后人对其史实加以补充和评论,先后有《春秋公羊传》、《左传》等。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史学作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的理论著作。
该书着重阐述了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辑、表述要求和撰史原则,以及史学功用等;还论述了史官制度、史著得失;并阐述了作者对于历史的见解。
《史通》标志着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形成。
5、维科《新科学》:意大利哲学家维科(1668-1744)1725年发表的《新科学》(《关于各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则》)一书,是西方史学发展史上第一部历史哲学著作。
该书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书中,维科强调人类的历史是由人类自己创造的,历史的动力是人的共同意志;他将人类历史划分为“神权时代”、“英雄时代”、“人权时代”三个阶段,各民族历史都是有规律的按照这三个阶段向前发展;他认为历史的进步,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迂回前进的,上述三个阶段的发展互相衔接,周而复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史学概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史学有何社会价值 史观、方法论、认识论。 1“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社会实践 2“继往开来”——陶冶人类精神品格 3“温故知新”——传承文化财富 人性-理性史观的主要特点 承认并探求历史规律,不同程度地把历史发展的动力归结为人性、理 性。并多未完全摆脱上帝。 孔德 孔德:法国人。近代西方实证主义哲学和社会学开创人,对以后的西方 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的 实证主义学说是西方哲学由近代转入现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孔德把他的 实证哲学运用到社会历史现象中来,声称他建立了“社会物理学”或 “社会学”。被尊称为“社会学之父”。 唯物史观关于“现实的人”的三层含义是什么 1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人,也就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人 2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阶级关系中的人,“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或“隶属于一定阶级”的人。 3自身的实践活动推动着自身物质和精神力量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人
• 史料的种类及其价值 • 1实物史料 • 一是遗址,即前人活动的各种场所,如居址、村落、作坊等各种建筑 设施。 • 二是墓葬,即古人的墓穴。遗体、随葬物品、壁画、简册、古代文献。 • 真实、生动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面貌。 • 2文献资料 • ① 史部类。 ② 经、子、集类。 • 子:是研究哲学史、古代科学史和当时社会历史变革的重要史料。 • 集:集部书中有很多内容可与史书互证、互补,甚至多有史书未曾记 载的内容。 • ③ 档案类。 • 档案分公、私档案两种。国家档案,地方档案 • 私家档案:对于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宗法关系 和阶级关系颇有价值。 • ④ 地方志类:是研究地方史的一手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 ⑤ 甲骨和金石铭文类:是研究商周时代的珍贵史料。往往记录了不见 史传的重要史实。 • ⑥ 外国人著述类: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来源。
• 历史相对主义的认识论是什么 • 一切历史现象都是相对于历史认识者自己的主观认识而存在的;历史 事实自身不具有独立于人们主观认识之外的客观实在性,而只是由历 史研究者按照自己的认识把它们描绘出来的
• 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论著中对社会历史阶段作了哪些归纳 • 1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种所有制形式是部 落所有制”;“第二种所有制形式是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 有制”;“第三种形式是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 • 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 :三大形态或三大阶段的演进序列: “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在这种形态 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 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 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 3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所说的“文明时代 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即奴隶制、农奴制和近代的雇 佣劳动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有哪些说法
• • • • • • • • • • • • 国外 1“天命观”“宿命论”说 2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动力说 3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的“理性 主义”说 4孟德斯鸠“法意”与“地理环 境”说 5爱尔维修的“利益”“情欲” 说 6康德的“对抗”“性恶”说 7费希特“自我”说 8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说 9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与 “爱”说 10空想社会主义的“真理”与 “正义”说 11复辟时期法国史学的“阶级 斗争”说 12密斯特“人民群众”与布朗基 的“政治革命”说 • 13社会达尔文的“生存竞争” 说 • 14叔本华、尼采“唯意志 论”“权力斗争”论 • 15朗普勒西特“文化史观”与 “多元”说 • 16“英雄史观”说 • 17马克思说 • 国内: • 1阶级斗争 •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3生产活动和生产力4人民的物 质利益 • 5合力 • 6其他:劳动人民、科学技术、 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阶级协调等
• 为什么说历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现实 • 出发点是现实:研究的具体问题、研究目的都是由现实刺激、现实政 治立场和社会历史观决定的。 • 归宿点是现实:主观目的是影响现实,客观效果也是影响现实。 • 怎样正确运用心理史学方法 • 超越外在于历史运动主体,重视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现实的人及其物质 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 • 超越人体心理,重视群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 超越纯精神的动力,着力追究这些精神动力背后的动因。 • 超越西方心理史学,继承我国古代史学(《左传》、《史记》 )对心 理描写的优良传统。 历史认识分哪三个层次:事实判断、成因判断、价值判断 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 什么是规律?经验规律与科学规律有何区别 • 规律即客观规律亦称“法则”,指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 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规律属于事物、现象之间普遍 的本质和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 怎样理解人的主体能动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人们的主体能动性和实践能力的每一步的发展都受到他们的先辈和他 们自身的实践能力发展水平及其所造成的条件的限制。 • 首先,人们虽然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只能在不是由他们自己选择 的既定的前代人事先给定的条件下去创造。 • 其次,每一代人自身的物质和精神力量的发展有一个不能随意超越的 自然历史过程。 • 第三,人类只要还没有经过那些阶梯使自己成长为全面发展的自由人, 每个人都不得不在分工规律制约下,局限在一些固定的活动领域求得 生存。 • 而人们自身的实践能力总是不断地有所发展,从而总要在实践中不断 地突破那些限制。
• 3.1西欧封建社会解体的最后动力 • ①手工业从农业和农村中的分离以及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城 市的兴起。 • ②商品货币关系渗入农村,破坏着封建的自然经济和农奴制度。 • ③“在15世纪末,货币已经把封建制度破坏和从内部侵蚀到何种程度, 从西欧在这一时期被黄金热所迷这一点看得很清楚。……到远方去冒 险寻找黄金的渴望,虽然最初是以封建和半封建形式实现的,但是从 本质上来说已经与封建主义不相容了”。 • ④在商品货币经济冲击之下,封建主阶级日益没落。 • ⑤在商品货币经济日益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日渐加强的形势下,建立 统一的民族国家的趋势加强了。
• 后现代主义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什么 • 在本体论上认为不可能有真正的历史。在认识论上认为历史象文学作 品一样,没法判定哪一部是更“真实的”。在方法论主张无需致力于 写出符合文本本意的“真正的历史”“正确的历史”,倡言“诗意性” 的写史方法。 • 科学主义史学本体论 • 科学主义只重“结构”、“模式”,人的主观能动性被忽视 • 科学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在史观上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 在方法论上主张用法则式的结构、模式的研究方法
• 口述史学 • 1口述史学方法历史渊源 • 定义:口述史学方法既是指史学家搜集和记录口述史料的方法,又是 指史学家部分地或全部依据口头史料撰写历史著作的方法。口述史料 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口述回忆,指人们回忆自己以前的经历和见闻的 口述材料;二是口头传说,指那些以口碑形式流传了若干代的对以往 人物、事件的叙述。 • 历史渊源: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英国史学家比德《英国教会史》、《末日审 判书》、伏尔泰《查理十二历史》。中国上古传说、《史记》、《中 国历史研究法》。 • 2现代西方口述史学方法的发展原因 • 首先,二战以来,普通民众在历史进程中作用的日益明显及其社会地 位的上升,使得越来越多的史学家,把目光从那些曾被认为集中体现 着“理性”和“文明”水平的精英人物身上,转移到在历史舞台上日 益显示出强大作用的民众身上。 • 再者,由于新问题、新技术和增进个性共性了解的需求催生口述史学 的产生。 • 第三,社会学领域中对口述方法的应用,对口述史学方法的复兴也产 生了直接的影响,并为现代口述史学家提供了一个范型。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是德国社会学者马克斯· 韦伯的经 典著作 .此书主要讨论的两个重要概念便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 义精神”,韦伯要回答的研究问题正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 的关系在书中韦伯讨论了伴随欧洲宗教改革运动而出现的新教伦理及 后者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起源和整个西方理性化进程的影响。 • 最后动力 • 最后动力,即原动力,“最后动力”的概念,是恩格斯在《路德维 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提出的,恩格斯把最后动力认 为是“隐藏在——自觉不自觉地,往往是不自觉地——历史人物动机 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在他的整个推论中, 历史的“最后动力”就是“生产力和交换关系的发展”,同时,生产 力是最为根本的因素。研究“最后动力”,就“能够引导我们去探索 那些在整个历史中以及个别时期和个别国家的历史中起支配作用的规 律的唯一途径”。 归纳法 归纳法是由众多的个别事实归纳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 3口述史学方法的功用与缺陷 • 功用: • 首先,口述史学对普通民众的研究有助于以纠正文献史料的偏见,使 历史学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进程。 • 第二,口述史学对普通民众的研究可以增强普通民众的主体意识,从 而有助于历史学的教育和启迪功能的实现。 • 主要缺陷: • 口述史学方法在运用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由于这一方法是建立 在人们对以往情况回忆的基础之上的,而回忆的情况往往是难以保证 准确的,这里既有因年代久远,记忆不清而出现的失实,也有回忆者 因自己的立场、观点所导致的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