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浅谈
【经验交流材料】历史课堂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关键字】经验交流材料历史课堂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篇一:历史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历史学科教学经验交流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和大家交流的谈不上经验,只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下面我就从六个方面谈谈我的一点不成熟看法:一、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由于历史在中考中所占分数只有40分,历史学科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副课,尤其是开卷考试以来,学生普遍认为学历史还不简单,只要会抄就行。
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的精华来更好解决现在和将来的问题。
再者要端正学生对开卷考试的看法,开卷考试不是考学生抄课本的能力,而是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备课—周到细致,找准重、难点每节课我都要做到“有备而来”。
每次备课时我都认真阅读课本,依照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搜集各种资料来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再加之典型习题来补充课堂教学。
最后把教材内容和相关材料有机结合、排序好,再落实到教案上。
除了备好课本知识以外还要备学生,即把我们备的知识以学生认可的方式教给他们。
我有这样一个感受:备课不仅仅是写教案,写教案只不过是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复习阶段,我把每一单元的知识点、重点内容的内在联系予以概括、总结,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路。
三、上课—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课堂秩序严谨。
我在上课时尽量地少讲,那些学生一看就懂的根底知识,用问题的形式提出,让学生自己在书上找出来,不去花大量时间长篇地叙述,这样就节省大量时间。
因此,在讲课过程中,把可以利用的时间分散在每一个重点难点当中,每讲完一个知识点,通过典型的习题进行实战演练,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一节课上完了,学生该掌握的东西也都掌握了。
这样不但减轻学生的负担,也节省教师课余检查督促时间。
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精力高度集中。
历史课一般都安排在下午,从生物学角度看正是人体精神状态最差的时候,此时的学生精神困倦、精力消退。
这时就必须想方设法给学生以种种刺激,保证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听讲。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导入方法历史是一门让人们感悟的学科,它不仅记录了人类的过去,更是引领着人类的未来。
而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对历史的认识还局限在课本中,他们往往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教师需要在历史课堂上采取有效的导入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去。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让历史课堂的导入更具有吸引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或者历史事件进行讲解。
这样一来,学生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打开历史的大门,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些生动的历史人物故事、历史事件的发展演变等等,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历史知识。
教师也可以通过参观历史博物馆或者举办历史展览等形式,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通过观察历史文物、了解历史展览的内容和讲解,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进而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设计引人入胜的活动除了讲解历史故事和参观历史博物馆以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历史活动,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其中。
可以通过模拟历史事件、角色扮演、历史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历史的发展,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知识。
教师也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历史知识竞赛、历史人物介绍等活动。
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历史课堂更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历史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历史知识。
这样一来,学生们可以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主动发现历史的规律和问题,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历史文献、展示历史图片等形式,让学生自主分析和研究历史资料。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可以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学术能力。
四、创设启发式情境历史课堂的有效导入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课堂教学十分关键,它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阵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主要在课堂进行,同时历史教学也是推动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推动其他文化课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
”政治和文学都是从浩瀚的历史文化中分离出来的,可以说历史是百科之母。
在我们中学历史的教学现状中,老师读课本,学生划重点,考试背重点,学生学得十分被动、消极、机械,不会用历史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割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我在从事中学历史教学以来,长期执着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改进历史教法,指导学生的学法,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本文谈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并逐步完善。
一、正确认识中学历史教学的地位历史是一种文明的传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它展示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一个民族产生、发展、壮大、演变的脉络,任何文化都有一个传承历史走向,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创新,同时也不知道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方向,历史的传承能够更好地发挥一个国家公民的爱国主义的思想,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来发展国家,人们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上的经验给我丰富的智慧,开阔我们的眼界,启迪我们睿智地思考问题,少犯错误,一个国家的未来由少年主宰,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说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必须知道一个国家的过去,立足今天,展望未来,一个民族忘记祖国的历史意味背叛,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爱国主义建设者,历史教育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可以全面推动学生的思想建设,这是时代的要求和选择,也是弘扬我们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只有正确认识了历史的教学地位,才能端正我们的历史教学的态度。
二、抓纲务本,明确教学目标抓纲务本,这个“纲”原来是指《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现在是指《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它是我们教学的行动指南,它对教材中的知识哪些要求识记、哪些要求理解、哪些要求熟练运用、培养什么情感,都十分明确、细化,形成一个严密的教学体系,教材是立足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编写,它是围绕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它是新课标的细化、具体化,它是我们教学的蓝本,是历史教育专家严格审查后使用的,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深钻教材,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不能停留在表面的语言文字上,课标和教材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的两件重要武器,离开它们我们就无法教学,如船置浅滩、车陷泥潭,我们教学本末皆无了。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呢?以下是一些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三、注重历史思维的培养
四、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模式,它强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思考和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掌握知识内容。
在初中历史教育中,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例如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写作等活动,以此增加学生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
此外,使用画图、模拟模型、场景模拟等教学手段,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活动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
同时,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教学的优化和创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习潜能和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的学科,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通过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多种教学方式的设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等手段,把不能重演的历史现象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直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笔者结合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一、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必须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果历史教师在新课导入上采取“巧设疑难、创设情境、设置悬念”等方式,就会收到“抢耳、抢眼、抢心”的效果。
历史教师要寓教于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上千万不能采取填鸭式的“倒水”教学法,要旁征博引,善于运用对联、诗歌、成语典故等,从而使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堂变成精神酿蜜的乐园。
历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成就感,特别是课堂提问,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
如果问题太难了,学生就无从下手,甚至对学习丧失信心;如果问题太易了,就不具有挑战性,即使答了也不会有成就感,同样也会影响到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比如讲点课外知识以扩大知识面;讲点有趣的典故以引起思考;讲点历史变化变迁的原因;开历史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述历史;组织学生编个历史剧等。
这样使学生始终有兴奋点,思维一直围绕历史转,从而冒发思想的火花。
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
一是结合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上课时,可利用时事资源,引发学生对当今世界各个地区发生的热点问题感兴趣。
如朝鲜核问题,我国举办奥运会,伊拉克战争等,让学生对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发展的思考;二是利用古今对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可以利用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对比,探究中华民族的一些发展史和人文美德;三是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创设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如动员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珍藏的各朝代钱币,学生平时买的文物古迹宣传片,以及在名胜风景区拍的相片等,在课堂展示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引发了创新思维。
浅谈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
、
正确 认 识教材 ,合 理使 用教 材 。
长期 以来 , 们 的历史课 堂普 遍 存在 着教 师死 教教 材 ,学生 我 死 读教 材 ,考试 死 背教 材 的现象 。教 师把 教 材奉 为 “ 经 ” 圣 ,并
以此来 “ 规范”教学 ,教师只能扮演 “ 传声筒”的角色,在教学 中按照课程的严格规定 ,亦步亦趋 , 很少发挥教师 自主性 ,使教 学缺少活力 ,教师教得辛苦 , 学生学得囫囵吞枣 , 死记硬背,不 想 学 、不愿 学 。新 一轮 课 程教材 改革 ,更加 强调 “ 以学 生发 展为
・
中外教 育研 宄 ・
20 年 1月 第 1期 08 2 2
浅谈初 中历 史的有效教学
陈 萍 江苏省 南通 市第三 中学
【 要 】本文以中国历史 《 摘 难忘九一八》一课的实践为例 ,从四个方面阐述 了 中历史有效教学的体会。 初 【 关键词 】新课程 初 中历史 有效教学 【 中图分类号 】 6 3 1 G 3.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98 2 0 )1 —00 —0 0 6 62( 0 8 2 16 2
教育改 革 的核 心领域 是课 程改 革 ; 程 改革 的核 心领域 是课 课 堂教 学 。教 师如何 通过 研究 自己的课 堂教 学实 现 “ 效教学 ”的 有
关键因素。 每位教师都希望 自己的教学受学生欢迎, 且效果明显。
但 有时事 与愿 违 , 课堂 教学无 效现 象或 低效 现象 是一 些教 师 的心
注意 力 去学 习 。 ”教 师上课 时 创设 生 动的 教学 情境 ,吸引 学生 全 身心 投入 到学 习 中 ,热 爱是最 好 的老 师 ,兴 趣 是最 强大 的动力 ,
展。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 , 强调的就是在教学中实现教师教与学 生学的统一 。长期 以来 , 许多教师满足于把事先设计好的教案灌 输给学生 , 灌输完了,教学任务也完成了。教师不愿意课堂上学
浅谈初中历史课的有效性教学
浅谈初中历史课的有效性教学摘要: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能否发挥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通过多年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可以从激发兴趣,引导自主学习;围绕目标,突出重点,精心设计问题;明确目标,优化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
具体表现在:(1)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
(2)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热爱到热爱。
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核心问题是:学生喜欢不喜欢学,会不会学,能否积极主动学。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贯彻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课题。
因此,作为一线教学人员必须树立有效性教学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有效教学的策略,深刻领悟新课程的精神实质。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习情感意志、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性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意志倾向。
它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有效提高。
我们只有点燃学生的这种兴趣的火花,才能在他的学习历程中燃起熊熊烈火。
课前导入是个关键的环节,一节课的精彩导入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极其振奋的感觉。
诙谐简短的故事,一曲动听的歌,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一句箴言,一条通俗的谜语以及教师富有艺术性的语言都是吸引学生的直接有效的事物。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带着微笑走进课堂。
上课伊始,教师就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气氛,课堂上要主动排除主观原因的干扰,不随意批评学生,积极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各种兴趣内容,抓住学生愉快学习的多种因素,保持愉悦的历史课堂环境,努力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使之入境。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导入方法历史课是一门让学生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学科。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导入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对历史内容的认知框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几种有效的历史课堂导入方法。
一、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在历史课堂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的方式来引入课题。
在讲解古代文明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关古代文明的图片,通过观察图片中的建筑、服饰、器物等,让学生产生兴趣,主动思考古代人的生活和文化。
又或者,通过播放一些有关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视频,让学生在视听中感受历史的魅力,激发对历史的好奇心。
教师也可以使用一些具体的实物来引入课题,比如在讲解古代战争时,可以携带一些古代的武器、甲胄等物品,让学生触摸、感受古代的战争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二、提出引发思考的问题在历史课堂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发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激发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索。
这些问题可以是与课题直接相关的,也可以是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但具有历史意义的问题。
在讲解一场重大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关于事件原因、影响、历史意义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
又或者,在讲解古代人的生产生活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理解古代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在历史课堂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体验历史人物的生活和思想。
这种形式的导入方法,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对历史的参与感和亲近感。
在讲解古代社会制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阶层,比如皇帝、官员、农民等,让学生通过模拟的方式,了解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权力关系等内容,从而对古代社会制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四、引用名人名言或历史典故在历史课堂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或历史典故,让学生在启发性语言中理解历史的哲理和真相。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摘要:初中历史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新课程的主要要求。
所以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初中历史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出以下内容。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措施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同时还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但是通过调查可知,大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意义,对历史学习比较模糊,完全提不起兴趣,长期下去,就会阻碍学生对历史的学习。
一、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培养的重要性首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课堂教学起着促进作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培养,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教学应该结合教材大纲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培养,实施研究性学习,才能帮助学生较快的吸收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其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通过开展自主学习,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对主观能动性有效发挥。
最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对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合作意识积极培养,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对研究性教学积极开展,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积极培养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是课堂的主宰者,同时也是知识的掌握者,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历史课堂教学显得黯然无趣,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没有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关心学生,导致师生关系僵硬。
所以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对师生关系积极改善,同时还要适当的换位思考,将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鼓励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能被动的学习。
另外,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对自身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融入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历史小故事,这样能吸引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就包括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在当代社会,创新能力被视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核心竞争力,而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也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将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谈一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了解历史教学的特点初中历史教学是一门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它既有传统的历史教学内容,也包含了历史思维的培养。
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文字阅读、思维分析和信息整合能力,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明、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对思想、文化和社会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学习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为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历史教学强调的是思辨性,而思辨性是创新的最重要素养之一。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历史事件的推理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在探讨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学生需要深入思考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
这样的思考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使他们在历史教学中培养起了快速的思考和推理能力,为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鼓励学生进行历史素材的创新应用历史教学注重的是历史素材的应用和创新,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思考和分析来积累和运用历史素材。
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历史课题来进行历史素材的创新应用,比如编写历史故事、制作历史PPT、设计历史模型等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积累和运用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材的创新应用能力,为培养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四、倡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跨学科应用历史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还应该倡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跨学科应用。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除了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外,还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应用和创新。
初中历史课堂教浅谈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看法
初中历史课堂教浅谈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看法学有效性的实现,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只有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好知识;只有加强学法指导,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
初中历史教科书,语言简洁,述说简单,图文并茂,于是,有的老师认为历史课“好教”,学生也产生历史“好学”心理。
然而,考试成绩达到理想的不多,什么原因呢?经过观察和思索,我认为这与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有关。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呢?下面,就让笔者来浅谈浅谈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看法。
一、把握好教学方法与技巧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充分利用45分钟,通过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新颖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等手段,把丰富的历史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主题鲜明,直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历史教师的素质有:扎实的基本功,宽阔的历史视野,丰富的历史知识。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不断充实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
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得体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流露,教学图片的设计等来展示自身的素质,以达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⑴教学中自然的情感流露。
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事件有血有肉,如果仍旧使用老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一只粉笔一本书,念完了事,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各种情感的流露,当然课堂上教师的语调、节奏、表情都应随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在讲“郑和下西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通过激情高亢的语调,仿佛把学生带到郑和的航船上,和探索者一起在“西洋”上航行,共享“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独特风土民情”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全部感情和思维就完全集中于教师教学之中了。
⑵教学图片的精心设计。
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的有限,有时具体的形象比生动的语言更能帮助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能力指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下面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浅谈。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需要一个安静、舒适且与知识相关的学习空间。
教室布置要有条理,黑板上的内容要清晰,教学材料要准备完整,并且应该鼓励学生使用课堂所提供的多种资源进行学习。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包括书籍、文献、视频、PPT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过程,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事习惯开始,如按时完成作业、提前准备课堂材料等。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合作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同时培养合作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情境或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使学生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作为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例如如何查找资料、提取关键信息和分析问题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这些方法进行学习。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工具,如图书馆的书籍和网上的学习软件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不断地进行评估和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和作业评价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通过这样的评估和反馈,学生能够更好地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并进行评估和反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同的课 程 内容 和 课 程 类 型 , 确定 不 同 的教 学 方 法 。二要 把 握 好 培养 。 教材的深度。 能 否把 握 好 教材 的深 度 是 完 成 教 学任 务 , 讲 好 一 节课 的重 要 基 础 。当前 的 现状 是 相 当一 部 分 老 师 浅化 了教 材 的 四、 做 好对 学生 历 史学 习的 测试 和 评 价。 第一 、 作 好 对 学 生在 平 时历 史 学 习 中表 现 的评 价 。 在 每 周
理念, 就 决 定 了其 教学 方 法 的 选用 , 也 决 定 了课 堂 教 学 的效 果 ,
第 四、 期 中 考 试 和 期 末 考 试 。通 过 期 中考 试 , 对 学 生在 半
历史 学科 教 学 要 提 高课 堂 效率 , 教 师 教 学理 念 的创 新是 基 础 和 个 学 期 的 学 习情 况 及 老 师 的教 学 情况 进 行 检 验 , 巩 固学 生半 学 关 键 。中学 历史 教 师 创 新 能 力的 培 养 就要 从 教学 理 念 上 做 以下 期 来 所 学 知 识 , 。 期 末 考 试 检 查 学 生一 学 期 的 学 习情 况 及 老 师
一
字 不 漏 、一 字不 错 ,笔者 对 此十 分 担忧 。 三 、重 视 学 生运 用 能力 的培 养
手, 左 右逢 源 。 现 在 高 考历 史 更 加 侧 重于 对 能 力 的考 查 , 因此
对备 课 的要 求是 多 方 面的 至 少 要 做 好 以下几 点. 一 要做 到全 面 。 既备 学生 , 即 了解 学生 的知 识底 细 ; 又备 目标 , 明确 学 目标 ;
同时 还 要 备 教 材 和 教 法 ,明确 课 文 的重 点 、难 点 内容 ;根 据 不
初中历史教案分享心得
初中历史教案分享心得
首先,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
历史学科内容繁杂,学生往往觉得枯燥乏味。
要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历史的痕迹,让他们能够感受历史的魅力。
在教学中,我会结合历
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呈现,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更要求他们能够运用历史知识思考和分析问题。
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探究
活动,让他们通过资料搜集、分析、归纳等方式,自主掌握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思
维能力。
最后,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
历史学科内容广泛,学生往往会有各种疑问和
困惑。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提问,主动回答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历史知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
的培养。
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将继续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内容,让学生
在历史学科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理解能力和探究精神。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素养是指一个人对历史的认识、理解和评价能力。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和民族精神,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历史教学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多种视角去分析历史现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历史学习,学生可以学会独立思考、判断和推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沧桑和社会变迁,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可以认识到自己作为国家的一员,应该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策略1. 优化教学内容(1)精选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精选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关注时事热点:将时事热点与历史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 改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 创新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融入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4. 强化实践教学(1)参观历史遗迹: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2)开展历史竞赛: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反思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们‘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的问题,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过程。
第一、积极开发并巧用教学资源关于教材,新课改指出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事实上也应该如此。
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但绝不是唯一的。
因为,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
我们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只是其中的一种文字材料而已。
可见,有待我们去开发和利用的历史课程资源还很多。
1、图书、报刊资源是常见易获的教学资源。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涉及的知识广泛。
图书和报刊,社区部门单位有,学校有,不少个人也有,只要留心,是极易获得的。
图书馆资料最齐全,如通俗历史读物、中学生历史刊物、历史文物图册、历史地图、历史图表,可以借来一用,也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或摘录。
老师平时注意收集和保存这些,就可供急用之所需;号召学生课外去阅读摘录,既可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又能促使他们的“动”,促进课堂的“活”。
这是一举多得的事,师生都应该乐意为之。
2、乡土、社区资源是学生最信服、最易接受的教学资源。
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应当随时随地地发现和利用社区中的乡土资源,如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历史教育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等。
巧用这些资源,学生最信服、最易接受,因为他们的现身说法,能够在不同层面,从多种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
家庭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资源,家谱、不同时代的照片、图片、实物,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和记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
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很感兴趣,喜欢探究。
如果教师恰当巧用这些社区乡土资源,不仅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丰富其历史知识,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活跃历史课堂。
3、广播、影视资源是鲜活生动而又丰富的教学资源。
近年,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与录音大量增加,成为一种非常重要且容易获取的资源。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摘要: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充当着领路人的重要角色,而学生自己能不能自主学习更是一个关键,而这个关键则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兴趣好比高楼大厦的基石。
而传授他们的学习方法是他们学习的工具和武器,兴趣和学习方法就是两把学习的利剑,能让他们在掌握和运用历史知识上游刃有余。
关键词:历史教学兴趣方法针对新课标的历史教学,我认为:我们要从“灌输式”教学向“指导式”教学转化,而这个转化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传授给他们一些历史学习的方法,学生对课本的知识应用自如的同时,我们要拓展课外知识、渗透课外知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下面我分两方面阐述:兴趣——学生学习的基石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俗话说的好,强按牛头不喝水,学生不喜欢的科目是很难学好的。
心理学家斯宾塞认为:“凡痛苦的功课就使知识为人所憎恶;凡愉快的功课就使知识为人所爱好”。
基于此,他提出了“愉快教育”的概念。
关于什么影响学习,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均强调了兴趣对学习成功的重要性。
对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
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平铺直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课堂开头艺术。
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的亢奋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导入的方法灵活多样,如:故事传说导入法、热门话题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诗词歌曲导入法等。
如讲《美国南北战争》,可以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演说时曾经说过:他的上台感谢美国历史上的一位总统,而面对当今的金融风暴,他要仿效美国的另一位总统,我们可以设问:奥巴马上台感谢谁呢?面对今天的金融风暴他又要效仿谁呢?由此导出林肯在内战中所起的作用。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历史是一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过去的学科,而德育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不仅仅是获取历史知识,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品德和道德素养,这是每位历史教师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1. 案例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法,选取一些历史上的典型人物或事件,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案例了解其背后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
可以通过《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张飞、刘备等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忠义、仁爱等品质,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品质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2. 史学启蒙教育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一些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引导他们从历史中领悟道德。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道德榜样,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关注历史的人文意义。
3. 利用教材和课外读物除了教科书中的历史知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与历史相关的优秀课外读物,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这些读物的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道德情怀。
4. 探讨历史中的道德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探讨历史中的一些道德问题,比如忠孝节义、仁爱礼义等,帮助学生从历史中领悟道德,提高其品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三、创新德育教育渗透的方法1. 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教育计划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品质都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教育计划,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渗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2. 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在班会中,可以选取一些历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或题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引导他们思考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3. 利用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品德和道德,从而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素质。
4. 实践活动结合德育教育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领悟历史中的道德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和反思,增强其品德和道德修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几点收获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几点收获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不仅意味着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知识对社会、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还意味着在从事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因此,培养学生产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必须创造一系列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学生积极的心智活动和必要的技能掌握等内部条件,以及必要的物质设备、组织领导等外部条件都能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
一、培养创新能力,拓展创新思路1、发掘教师的创新能力。
营造创造性思维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
(1)实施问题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要在学生看似无疑处设疑、有疑处释疑,把问题引入课堂,即以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主线,作为推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内驱力,诱发其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
教师应精心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阶梯型问题,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教师铺好的阶梯拾级而上,这既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
(2)组织课堂讨论,提倡研究性学习。
教学中适当组织学生讨论,彼此交流、启发,容易突破难点、疑点,使易混点得到澄清、易疏忽点得到强化。
通过议论亦可暴露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不足,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能够创造一种适于激发发散思维的氛围,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容易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2、鼓励拓展思路,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1)教师要善于设疑,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内化过程。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需要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内化,需要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指点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白驹过隙,转瞬间从事历史教学已有十余年。
回顾近几年初中历史教学,感受颇多。
我认为要想把知识教授给学生,还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认真备课
备课是将课本内容、教参内容和课外材料实行有机重组。
备课时,我有这样一个感受:备课不但仅是写教案,写教案只不过是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更重要的是怎样写好教案。
在这个过程中要认真阅读课本,依照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根据课本内容,搜索各种资料来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再加之典型习题来补充课堂教学。
最后把教材内容和相关材料有机结合、排序好,再落实到教案上。
每次上课前再温习一次教案,做到万无一失。
二、积极构建有效课堂
1.讲解课题和小标题是重点
“向45分钟要效益”,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一环。
除仔细备课、课后复习总结外,我更认真抓好课堂效果。
不但要求有整洁的板书,还根据历年考试命题做到考什么,就讲什么、练什么。
以考促教,以考促练。
历史课的关键就是课题和小标题,课题和小标题就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讲清楚课题和小标题至关重要。
比如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时,要紧紧围绕本课大小标题,讲清楚该政策产生的背景和过程。
练习更要围绕大小标题实行。
2.上课注重课堂笔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知识在于积累,历史学习更是如此。
记好课堂笔记有助于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后期的复习。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好脑袋抵不上烂笔头。
”“最浅的墨水也胜过最好的记忆。
”课堂笔记是最好的备忘录,为以后的复习带来方便。
所以,从任教初三历史以来,本人一直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任何人都终生有益,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
所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教师也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积极引导,培养兴趣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央视百家讲坛中纪连海、易中天、于丹这些历史学者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观众展示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使观众感兴趣的同时也填补了历史知识。
在教学中注重引用历史题材的电
视剧如《郑和下西洋》、《贞观长歌》、《中国1921》等这样的作品,全方位,多角度,介绍电视剧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
避免“填鸭式”,使学生从学习这种苦差事中解脱出来,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无涯的学海中“巧”作舟。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但每节课导入别出心裁,还常给枯燥的知识加入些调味品---历史典故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福熙车厢与两次大战;比基尼与原子弹;中非猴、殖民扩张与艾滋病等。
利用故事的形式灵活多样的去叙述,这样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浓了,同时也提升了教学效果。
(2).使用课本知识结合社会热点知识激发兴趣。
知识就是力量。
针对中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在讲课时尽量使用现成的教材满足学生的要求,并适时的引入社会热点知识。
比如我们在讲《动荡的中东》一课时,电视上的“新闻联播”国际新闻就是很好的素材。
学生就会探究“动荡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地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等等。
再比如讲冷战时期的产物“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时结合当今的“利比亚”局势,北约军队对利比亚的空中打击,这样的看得见的事实更能增加知识、激发兴趣、增强了探究的欲望。
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这些热点知识作为现成材料,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就能更好的作为学习的切入点。
现成的素材更有新意,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善于吸收消化,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学生的差异,重视学困生的转化。
一个班由几十名年龄相仿的学生编组而成,他们虽处在同一年龄段,但性格差异,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在教学中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
对此应因材施教、培养补差,对成绩良好的学生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对中等生制定追赶目标并督促其定期赶上;水准差的学生更需要关爱、鼓励,不排斥、不挖苦、不放弃,给其特殊的注重,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当他们取得一点点的成绩的时候,都即时的给予表扬,当他们犯错误的时候给予宽容。
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时间可能比较长,如果能坚持下去的话,对改善中下等生的成绩有很大的协助,在很大水准上改善科任老师与班级学生们的关系,那么我们科任老师的工作也就如鱼得水。
四、做好阶段检查工作,即时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
每阶段学习结束后,我都要实行阶段检查,形式能够多样,不一定要用一套题来实行一次考试。
比如,列大事年表。
学完一个单元,列大事年表可教会学生抓住重点,理清历史线索的方法;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把这段时间的知识加以归纳小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另一方面,通过学生成绩反思自己工作的优缺点,以便即时调整教学方法,扬长避短,以更好的适合学生的要求,提升自己的执教水平。
五、积极贯彻“抓平时、抓细节、抓落实”的一贯教风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细节决定成败,我们教师只有持之以恒,抓平时,抓细节,抓落实,形成一贯的教风,才能促成学生的一贯的学风。
六、关于初三历史总复习的一点体会
初三历史复习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有效复习是每一位老师的难题。
从本人教学来看,以下几点值得尝试:
1.“发散式”复习
“发散式”复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复习方法,所谓的发散式复习,就是一点带出与之相关的全部问题实行复习。
比如将模拟题的单项选择题,将每一个选项逐一剖析,由此引出更多的与之相关的问题,能够做到比较学习,又将选项的知识进一步延伸,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将十道选择题全部分析完,其实初中阶段的重点知识基本复习差不多了。
2.“一对一”复习法
以往的历史复习时,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背诵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效果还是不尽人意,给了时间效果仍然不佳。
面对这种情况,“一对一”复习法还是比较理想,所谓的“一对一”复习法就是粗略复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提问所学的知识,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强化学生的记忆,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
3.表格复习法
就是对容易混淆的知识和和历史上的文化方面的知识列表格复习比较理想,比如中国古代史中“诸子百家”的诸子、百家、观点列表格既能总结知识,更能比较各学派的观点;在比如“三次工业革命”这部分知识学生更容易混淆,混淆点就在每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上,如果教师列出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表,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复习,作用会更大,效果更加明显。
4.课前小检测
为即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每节课前利用5-7分钟时间对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实行检测。
检测形式多样,比如叙述、提问、集体回答、教师出题学生答卷等。
只要坚持持续,学生也会形成习惯,重视水准也大大提升了。
同时也反馈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无定法,教贵有法。
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的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持续地反思和总结,形成自己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