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_笔算乘法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4单元第3课时 笔算乘法(精选).doc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4单元第3课时 笔算乘法(精选).doc](https://img.taocdn.com/s3/m/0db02cda3b3567ec112d8a84.png)
2、笔算乘法第3课时笔算乘法课题:笔算乘法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难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14×2=28(本)140+28=168(本)或14×12=168(本)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人教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课时 笔算乘法导学案
![人教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课时 笔算乘法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843a4ccc175527072208c1.png)
2、笔算乘法第3课时笔算乘法课题:笔算乘法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难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14×2=28(本)140+28=168(本)或14×12=168(本)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4单元第3课时 笔算乘法(精编).doc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4单元第3课时 笔算乘法(精编).doc](https://img.taocdn.com/s3/m/d687940fe45c3b3566ec8b28.png)
2、笔算乘法第3课时笔算乘法课题:笔算乘法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难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14×2=28(本)140+28=168(本)或14×12=168(本)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3课时笔算乘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3课时笔算乘法](https://img.taocdn.com/s3/m/2c1024f97375a417866f8ffe.png)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3课时笔算乘法第3课时笔算乘法课题;笔算乘法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教学重难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52×10 43×30 12×40 31×20 17×20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41×7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14×2=28(本)140+28=168(本)或14×12=168(本)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在总结过程中提问;(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4道题,选4个学生板演.完成后由在黑板上做题的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全班学生倾听,互相弥补不足,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的4道竖式计算题,集体订正.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笔算下列各题.2 1 1 2 2 4 2 2×1 3 ×1 4 ×1 2 ×3 32、列竖式计算.33×33= 12×12= 11×26= 41×21=3、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4、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白纱布多少米?四、思维训练1、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2 2 1 23 2×1 4 ×1 3 ×1 38 8 3 6 9 62 2 23 21 1 0 5 6 4 1 6()()()2、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1元2角,爸爸打长途电话共用了14分钟,应付多少钱?3、明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因数22个位上的2看成了5,写错的因数比第一个因数多出11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应是多少?反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2笔算乘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2笔算乘法-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958e8e7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1.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2 笔算乘法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的4.2节——笔算乘法。
我们将要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我们要计算34乘以25,你会怎么做?2. 讲解例题:以34乘以25为例,我会讲解笔算的方法,包括如何列竖式,如何进行计算,以及如何处理进位。
3. 随堂练习:让学生们试着用笔算出34乘以25的结果。
4. 讲解答案:讲解学生们计算出的结果,指出其中的错误,并解释错误的原因。
5. 再次练习:让学生们再试着笔算一次34乘以25,以及其他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
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34乘以25等于多少?板书解答:34× 25——170(34乘以5)+ 680(34乘以2,然后进位)——850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34乘以25等于多少?2. 45乘以32等于多少?作业答案:1. 34乘以25等于850。
2. 45乘以32等于144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如何处理更多的进位。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这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重点。
在讲解例题时,我需要清晰地展示笔算的过程,包括如何列竖式,如何进行计算,以及如何处理进位。
这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因此我会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并给予充分的练习机会。
进位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当乘积超过十位时,需要进行进位。
学生们往往对这个过程理解不深,导致计算错误。
三年级下数学导学案笔算乘法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导学案笔算乘法_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c9f0b481b14e852458fb5772.png)
艳置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
3、自学教材第63页例1
交流合作
1、怎样计算应付的钱数,你会列式吗?
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写出你的计算过程
24×12=
(1)24×3×4=
(2)24×10+24×2=
展示提升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交流补充,教师及时点拨。
反馈测评
1、完成答题卡一:
23×13 41×21 33×31 32×12 43×12 22×14 11×25 21×34
2、完成答题卡二:
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21×32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4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3课时笔算乘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4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3课时笔算乘法](https://img.taocdn.com/s3/m/2395e16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4.png)
2、笔算乘法第 3 课时笔算乘法课题:笔算乘法教课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 ,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课重难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解决乘的序次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地址问题。
教课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17×20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二、研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 46 页例 1.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现的情形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 12 套,每套书有 14 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指引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指导:你能不可以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研究今日摆在我们眼前的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谈论,把谈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而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现各组不一样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140+28=168(本)或 14×12=168(本)有些学生会想到把 12 看作 10 和 2 的和,先用 14×10,再用 14×2,而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必定能写对,或此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因此教师要在这里要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解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重申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发问:(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以为哪一种方法好?(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何?乘得的结果怎么样?(3)十位上的 1 和 14 乘完后,“4”为何和十位对齐?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日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且是不进位的。
第4单元 第3课时 笔算乘法(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第4单元 第3课时 笔算乘法(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49709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7.png)
第4单元第3课时笔算乘法(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 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计算过程中的进位处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表内乘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子,发现乘法的规律。
(2)引导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总结计算方法。
(3)讲解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强调进位处理。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举例说明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验他们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探究新知”和“巩固练习”环节。
以下是针对这两个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探究新知在探究新知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尝试和总结,逐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3课时 笔算乘法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3课时 笔算乘法](https://img.taocdn.com/s3/m/5612468ea1c7aa00b52acbab.png)
2、笔算乘法第3课时笔算乘法课题:笔算乘法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难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14×2=28(本)140+28=168(本)或14×12=168(本)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笔算乘法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笔算乘法](https://img.taocdn.com/s3/m/652e281b3968011ca300914c.png)
2、笔算乘法第3课时笔算乘法课题:笔算乘法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教学重难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52×10 43×30 12×40 31×20 17×20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41×7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14×2=28(本)140+28=168(本)或14×12=168(本)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在总结过程中提问:(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4道题,选4个学生板演.完成后由在黑板上做题的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全班学生倾听,互相弥补不足,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的4道竖式计算题,集体订正.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笔算下列各题.2 1 1 2 2 4 2 2×1 3 ×1 4 ×1 2 ×3 32、列竖式计算.33×33= 12×12= 11×26= 41×21=3、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4、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白纱布多少米?四、思维训练1、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2 2 1 23 2×1 4 ×1 3 ×1 38 8 3 6 9 62 2 23 21 1 0 5 6 4 1 6()()()2、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1元2角,爸爸打长途电话共用了14分钟,应付多少钱?3、明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因数22个位上的2看成了5,写错的因数比第一个因数多出11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应是多少?反思:。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复习课》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复习课》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e094d4a6c30c2258019ed5.png)
第4课时笔算乘法复习课课题:笔算乘法复习课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运用所学: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1、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4×20 17× 10 13×30 21×30 43×2032×40 51× 70 63×30 72×10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44 32× 13 42×11 21×23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
3、教师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二、巩固练习1、笔算。
12×44 32× 13 42×11 21×2323×32 41× 21 22×23 34×12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结果。
2、39×11 31×31 23×33 22×24 12×41让同学们任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把完成既正确书写又好的同学的练习本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把这道题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鼓励和表扬。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第4、第5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这两道题是图文结合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和图,正确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列竖式计算。
34×21 31× 13 12×12 22×11 11×252、每个胶卷售价21元,买14个交卷要用多少元?3、每箱苹果重13千克,32箱苹果共重多少千克?4、每个工人每天挖树坑11个,15个工人一天挖树坑多少个?四、思维训练1、连一连。
三年级下数学导学案-笔算乘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导学案-笔算乘法-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3b5bb89fc8d376eeaeaa31d5.png)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交流补充,教师及时点拨。
反馈测评
1、完成答题卡一:
23×13 41×21 33×31 32×12 43×12 22×14 11×25 21×34
2、完成答题卡二:
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21×32
(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完成,评出优胜组)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先从乘起,积的末位对;再从乘起,积的末位对;再把两次的积相加。)
艳置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3.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学生自我评价
2、自学教材65页例2
交流合作
1.怎样才能算出棋盘上的交叉点数目,你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2、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3、展示自己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下来。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课时笔算乘法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课时笔算乘法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e5287b783e0912a2162aee.png)
2、笔算乘法第3课时笔算乘法课题:笔算乘法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难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140+28=168(本)或14×12=168(本)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3课时 笔算乘法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3课时 笔算乘法](https://img.taocdn.com/s3/m/e5acd4c5b9d528ea80c7792d.png)
2、笔算乘法第3课时笔算乘法课题:笔算乘法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难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14×2=28(本)140+28=168(本)或14×12=168(本)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笔算乘法-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配套导学案设计
![笔算乘法-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配套导学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8ce855a98271fe910ef9c1.png)
2、笔算乘法第3课时笔算乘法课题:笔算乘法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难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14×2=28(本)140+28=168(本)或14×12=168(本)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设计第3课时 笔算乘法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设计第3课时 笔算乘法](https://img.taocdn.com/s3/m/d868c239fc4ffe473368ab2f.png)
2、笔算乘法第3课时笔算乘法课题:笔算乘法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难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14×2=28(本)140+28=168(本)或14×12=168(本)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笔算乘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笔算乘法,解决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b7ca90733d4b14e842468cc.png)
学习例4,列出综合算式。
3.考点强化练习:
a、跑道每圈长400米,她一个星期(7天)跑多少米?
B、.一个果园有26行橘子树,每行有18棵,平均每棵树可以收获20千克橘子。这个果园一共可以收获多少千克橘子?
在练习中巩固基础,在总结中获得提升。
学后反思
我学到的知识或我的疑惑
小学三年级(数学)导学案
课题
笔算乘法(解决问题)
执教教师
学生
三年级班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难点预测
重点
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难点
理解算理。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流程
学法指导
一、自主学习,个性指导
任务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1.任务2:观察例3主题图,获得相关数学信息。
任务3: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温故而知新,在复习旧知识中引出新的知识点。
二、合作释疑、互助研讨(对学、群学)
1.任务1:小组合作,讨论怎么计算超市一共卖了多少钱。
2.任务2:尝试用多种方式解答。
3·任务3:全班交流解答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定位。
三、精心点拨,启发引导
要点点拨:可以分两步算出卖了多少钱,那么能不能一步就算出来呢?如何列式才能一步算出得数?
教师点拨,提醒学生应该学会在学习中分析、总结。
四、巩固训练,整理提高
1.基础知识练习:
计算:23×13 33×31 43×12 11×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笔算乘法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
第3课时笔算乘法
课题: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难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4道题,选4个学生板演。
完成后由在黑板做题的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全班学生倾听,互相弥补不足,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的4道竖式计算题,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笔算下列各题。
2 1 1 2 2 4 2 2
×1 3 ×1 4 ×1 2 ×3 3
2、列竖式计算。
33×33= 12×12= 11×26= 41×21=
3、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
4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白纱布多少米?
四、思维训练
1、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2 2 1 2
3 2
×1 4 ×1 3 ×1 3
8 8 3 6 9 6
2 2 2
3 2
1 1 0 5 6 4 1 6
)()()
2、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1元2角,爸爸打长途电话共用了14钟,应付多少钱?
3、明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因数22个位上的2看成了5,写错的因数比第一个因数多出11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应是多少?
反思:
先讲一个我个人的经历。
我高二旧摘创业了办校刊,拉赞助,学校外面租房子,开书店,仿佛是懂事完了,吊炸天了,那时候脑壳里旧只有创业两个字,谁的话我都不听,人挡杀人,佛挡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