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考试范围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教育简史
(选择,单选和多选,五个多选,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1、学校产生的三个条件:
经济方面—生产力水平提高,脑体分离;
政治方面—统治阶级的需要;
文化方面—文字的产生。
2、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3、西周教育特点:学在官府
4、稷下学宫性质:官办又具私学特点(二重性);集讲学、著述、育才为一体并具谘议作用(多功能性)
(创立于前370-前360左右,距今2350多年。因设在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而得名)
5、汉地方官学:文翁兴学—蜀郡太守文翁,选地方小官到京师太学中做博士弟子,学成后回本地委以重任。还在当地建立学宫,弟子依其学习成绩分派官职。此举使蜀地文风大改,得武帝重视,下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宫”。由于统治阶级重视,两汉地方官学有了很大发展,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校系统。
6、宋元三次兴学运动:庆历兴学,1044(宋仁宗庆历4)年,在范仲淹主持下,开始第一次兴学运动;熙宁兴学,1070(宋神宗熙宁3)年,在王安石主持下开始第二次兴学;崇宁兴学,1102(宋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主持了第三次兴学。苏湖教法:胡瑗在苏湖两地进行教学时,在学中设经义斋和治事斋,经义斋学习《六经》;治事斋学习治兵、治民、水利、算数等,学生主修一科,副修一科培养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技术、管理人才。教学方法以明体达用、实际训练为主。(庆历兴学中创立)
三舍法:王安石创立。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初入学者为外舍生,一年后升为内舍生,以后再升为上舍生。升舍须经考试。上舍生考试名列上等的,可不经科举考试直接授予官职。这样,学校的任务就从单纯的养士变为养士、取士合一(熙宁兴学中创立)
7、专门学校教育,鸿都门学是怎样的学校?朝代?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世界最早的艺术专门学校,因校址设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
8、私学历史特点:
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建立在土地私有制经济基础和广泛的阶级基础之上。
办学体制:私学是个人根据社会需要开办的、
教育对象:平民子弟
教师:私学的老师是独立的专门化职业,体现了“官师分离”的特点。
教学内容:私学充满了思想和与学术的自由,各学派都有自己的理论观点。
历史意义:使教育活动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打破“学在官府”局面,使文化下移;对古代学术发展和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9、蒙学教育,宋元时期:三、百、千:《三字经》(宋王应麟)、《百家姓》(宋)、《千字文》(南北朝梁周兴嗣)。
1
10、宋代书院教学上的特点:
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盛行“会讲”制度,提倡百家争鸣;
实行门户开放,自由听讲;
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
师生关系融洽
隋唐科举作用:选举用人的大权集中到吏部,有利于加强封建皇权和中央集权制;选官有了统一标准,有利于思想统一;使中小地主和一般平民通过科举获得参政机会。
隋唐科举影响:使选士和育士紧密结合;对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2、科举什么时间出现、结束?产生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结束于清末(1905年)。
13、近代教育制度
洋务运动:外国语学堂——京师同文馆-近代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
14、近代教会教育:最早的教会学校——玛利逊学堂
1818年,玛利逊在马六甲开办英华书院
1839年,布朗在澳门创办玛利逊学堂,这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办最早的学校,因纪念玛利逊而得名。
15、留学教育,洋务运动,留美儿童,谁倡导促成?幼童留美计划每年30名,分四年共120名,学习年限15年,年龄在12-16岁之间,经费由进口关税中指拨。学生到美后除学习西学外,仍要兼学中学。但因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上的尖锐矛盾,这些留美幼童并未完成学业而被中途撤回。
近代官派留学教育始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幼童留美,他们的成行得力于容闳的倡导。
16、清末新政时的留学教育:1.留日潮;2.“庚款兴学”:庚款兴学-1908年,美国政府通过议案,决定从1909年起,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一部分以‘先赔后退“方式还给中国,用以发展留美教育。这一举动后来被其他国家仿效。此举将中国的留学潮引向美国,留美人数逐年增加,中国留学生的流向结构从此发生了重大变化;3、留法勤工俭学:留法俭学会、华法教育会。
17、近代学制(1949年以前)4个学制:壬寅学制、癸卯学制: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但颁布后未实施;次年,又制定《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于1904年1月颁布实施。
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
壬戌学制(1922年
18、先秦教育思想
孔子《学记》: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章,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有人认为它是“教育学的雏形”。一般认为作者是思孟学派的乐正克。
19、孔子的教学思想:启发诱导、学思并重、
20、封建社会教育思想
朱熹六大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21、近代教育思想
魏源学习西方的教育主张《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22、张之洞的教育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又称旧学,即中国传统
的封建文化: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中学为体”就是以中国封建社会的旧学为文化教育的主体;西学包括西史、西艺、西政。“西学为用”就是要以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作为巩固封建专制制度的工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具体内容)
当时社会意义:这个思想是对洋务运动的理论总结,以后又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纲领;是不小的进步,是中西文化在当时的一种特殊的结合方式,有其历史合理性;在客观上对封建制度的解体又起了某些特定作用。
23、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912年初,发表《关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相互关系:
24、现代教育道路
杨贤江的教育思想:代表著作《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马列主义教育学的著作。
25、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3个最关键):“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6、20世纪上半期,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27、中世纪大学的特点:1.自治、2.管理体制:先生大学、学生大学、3.课程及专业、4.雏形的学位制度
28、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近现代教育制度
30、英国:1870年《初等教育法案》(福斯特法案),,
主要内容:国家继续拨款补助教育,并在缺少学校的地方设立公立学校;
全国划分学区,由学务委员会负责监督本学区的教育工作;
实施五至十二岁儿童的强迫教育
学校中教学与宗教分离;
承认各教会兴办和管理的学校为国家教育机关。
意义:它标志着英国初等教育制度的形成。在英国初等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31、英国初等教育导生制(慈善学校):导生制也称相互教学制度。是由教师选择一些年级较高或年龄较大的,成绩优秀的学生充任“导生”,作为教师的助手,让他们先学一步,然后转教其他学生的一种教育体制。1798年英国教师兰卡斯特首先采用此法办学,差不多同时,英国牧师贝尔也在英国宣传这种教学方法,因此教育史上也称这种制度为“兰卡斯特——贝尔制”。
32、二战后英国创办开放大学,开放大学特点:它主要以成人为教育对象,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33法国教育:中央集权教育领导体制的确立: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帝国大学—全国最高教育领导机构。34、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比较:
同: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所控制;重视道德教育和军事体育教育
异:斯巴达—教育体系的明显特点是突出了军事体育性质。学校由国家举办和管理;女子教育也受重视;教育目的是培养勇敢善战忠于统治阶级的军人雅典—最明显的特点是注重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学校类型多样;初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