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革兰氏染色实验课件

合集下载

《革兰氏染色法》课件

《革兰氏染色法》课件

将脱色后的涂片用番红染液复染,时间约为1-2分钟。番红是 一种酸性染料,可以和蛋白质结合,使菌体或细胞呈现红色 。
番红复染的作用是使菌体或细胞呈现红色,使其更加明显, 有助于观察和鉴别。同时,番红还可以与结晶紫形成鲜明的 对比,使观察更加准确。
冲洗与干燥
• 将染色完成的涂片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晾干或用吸水纸吸干 水分。冲洗的目的是去除染色过程中残留的染料和媒染剂等物 质,以免对观察造成干扰。干燥的目的是使涂片固定,以便于 保存和观察。
背景
革兰氏染色法的发明对于细菌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 用,为后续的细菌分类、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染色原理
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的染色原理主要是通过 一系列的脱色处理和复染,使细菌着 色,从而根据颜色差异将细菌分为革 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类。
操作流程
革兰氏染色法通常包括涂片、脱色、 媒染、染色和复染等步骤,通过这些 步骤的组合和调整,可以实现对不同 类型细菌的准确鉴别。
革兰氏染色法的结
03
果与意义
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的染色特性
革兰氏阳性菌
被染成紫色或蓝紫色,不易被酒 精脱色,有厚重的革兰氏染色反 应。
革兰氏阴性菌
被染成红色或淡红色,易被酒精 脱色,有较弱的革兰氏染色反应 。
染色结果的分析与解读
根据染色结果判断细菌的种类和特性,有助于临床诊断和 治疗。
通过观察染色后细菌的形态和排列,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 致病性。
重要性
革兰氏染色法对于临床医学、生物技术和食品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 帮助科学家和医生快速准确地鉴别不同类型的细菌,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 防措施。
发展历程与背景
发展历程
革兰氏染色法由丹麦细菌学家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于1884 年发明,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该方法在操作流程和染料选择等方面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进。

医学课件实验三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及芽孢染色法

医学课件实验三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及芽孢染色法
实验三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及 芽孢染色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法和芽孢染色法。
2、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技术。
(二)实验原理:
1、革兰氏染色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 C.Gram所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 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 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 常用的鉴别染色法。


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 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 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 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 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 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 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G+ 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 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 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
(5)水洗:待玻片冷却后 ,用水轻轻地 冲洗,直至流出的水中无染色液为止。 (6)复染:用蕃红液染色2min。 (7)水洗: (8)干燥: (9)镜检:先低倍,再高倍,最后在油镜 下观察芽胞和菌体的形态。。 结果:芽胞呈绿色,菌体为红色。

3、芽孢染色
(1)制备菌悬液,1-2滴 (2) 染色,2-3滴孔雀石绿,沸水1520min (3)涂片,自然干燥,火焰固定 (4)脱色(水洗):轻轻冲洗,自然干燥 (5)复染,番红2-3min (6)水洗 (7)镜检




(7)水洗:用水洗去碘液。 (8)脱色:将玻片倾斜,连续滴加95%乙醇脱 色20—25s至流出液无色,立即水洗。 (9)复染:滴加蕃红复染2min。 (10)水洗:用水洗去涂片上的蕃红染色液。 (11)干燥:将染好的涂片放空气中晾干或者用 吸水纸吸干。 (12)镜检:镜检时先用低倍,再用高倍,最后 用油镜观察,并判断菌体的革兰氏染色反应性。

细菌革兰氏染色PPT课件

细菌革兰氏染色PPT课件
细菌革兰氏染色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 • 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步骤 • 革兰氏染色的结果分析 • 革兰氏染色的应用和限制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介绍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方法及应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基本 染色技术。
背景
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学中最经典、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通过对细菌的染色, 可以将其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合其他技术
将革兰氏染色与其他技术如分子生 物学、免疫学等相结合,实现更精 确的细菌分类和鉴别。06Βιβλιοθήκη 结论总结革兰氏染色的重要性
临床诊断的关键工具
革兰氏染色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基 本技术,用于快速识别细菌种类,对 准确诊断感染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至关重要。
指导抗生素选择
科研的基础
在科研领域,革兰氏染色是研究细菌 种群结构、进化、生态和致病性的重 要手段。
染色
染色
用革兰氏染色液对固定后的涂片进行 染色,分别使用结晶紫、碘液和脱色 液进行初染、媒染和脱色处理。
染色注意事项
染色时应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避免 染色过度或不足,同时要确保染色液 的新鲜度和浓度适宜。
脱色
脱色
用脱色液对染色后的涂片进行脱色处理,以 去除菌体表面的结晶紫和碘液。
脱色注意事项
脱色时应控制脱色时间和脱色液的用量,避 免脱色过度或不足,影响染色效果。
革兰氏染色的工作原理
革兰氏染色利用了细菌细胞壁的成分 和结构对染料亲和性的差异,通过结 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由于细胞壁 组成成分对革兰氏染料的吸附能力不 同,酒精脱色时,细胞壁对染料的吸 附能力不同,从而导致被脱色的程度 不同,最终影响了复染后细菌的着色。

革兰氏染色 ppt课件

革兰氏染色  ppt课件
许多g细菌对高等生物有致病性是由lps的成分决定的它的毒性组分常称为内毒素细菌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区别外毒素exotoxin内毒素endotoxin产生菌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少数革兰氏阴性菌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少数革兰氏阳性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存在部位多数活菌分泌出少数菌裂解后释出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化学成份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60半小时被破坏16024小时被破坏毒性作用强较弱毒性反应对组织细胞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各菌的毒性效应相似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等免疫原性强刺激宿主产生抗毒素弱甲醛液处理脱毒成类毒素不形成类毒素27实验原理
ppt课件 11
2.5固定的目的 ① 杀死微生物,固定其细胞结 构; ② 保证菌体能牢固地粘附在载 玻片上,以免水洗时被水冲掉; ③ 改变菌体对染料的通透性, 一般死细胞原生质容易着色。
ppt课件
12
2.6实验现象:

染色后菌体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阳 性菌”;菌体是伊红色,称“革兰阴性 菌”。无论阳性菌还是阴性菌,都有杆 菌和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 假单胞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病原菌。葡 萄球菌属于革兰阳性菌,大肠杆菌属于 革兰阴性菌。除大肠杆菌以外,临床较 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还有变形杆菌属, 沙门菌属、克霉白菌属;铜绿假单胞菌 是临床常见的较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ppt课件 16
细菌结构模式图
ppt课件
17
2.7实验原理:
① G+细菌的细胞壁

G+细菌细胞壁具有较厚(20-80nm)而致密的肽聚糖层, 多达20层,占细胞壁成分的60%~90%,它同细胞膜的外层 紧密相连 ;有的G+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磷壁酸。细胞生长中 有自溶素(酶类)起作用,磷壁酸对自溶素有调节功能, 阻止胞壁过度降解和壁溶。如果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被消溶, G+细胞成为原生质体(protoplasts),细胞壁不复存在, 而只存留细胞膜。除链球菌外,大多数G+细菌细胞壁中含 极少蛋白质。

《革兰氏染色》课件

《革兰氏染色》课件
脱色剂酒精处理
用脱色剂酒精洗涤,洗去多余的洗脱剂 碘。
苏木精染色
滴加苏木精染色,使革兰氏阳性菌呈紫 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定细菌感染、指导抗生素治疗。
3 环境检测
用于监测环境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
2 食品安全
可检测食品中的细菌污染程度,保障食品卫 生。
4 研究领域
革兰氏阳性菌会形成革兰碘复合物。
3
洗脱剂碘处理
4
再滴加洗脱剂碘,使革兰氏阳性菌染色
固定,保持紫色。
5
染色剂洗脱剂处理
6
滴加染色剂洗脱剂,洗去细菌的颜色,
革兰氏阴性细菌变为红色。
7
热固定菌涂片
将培养物涂在载玻片上,用火焰热固定, 使细菌附着在玻片上。
洗脱剂酒精处理
用洗脱剂酒精洗涤,去除细菌细胞的多 余染色,革兰氏阴性细菌会变为红色。
《革兰氏染色》PPT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步骤和应用。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 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什么是革兰氏染色
细菌鉴定方法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细菌分类 和鉴定方法,可以将细菌分 成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 两类。
染色技术
通过染色剂革兰碘复合物和 洗脱剂酒精的作用,使细菌 在显微镜下呈现不同的染色 性质。
帮助科学家研究细菌的特征和鉴定新的细菌 种类。
革兰氏染色的局限性
革兰氏染色无法鉴定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种属和鉴别菌株的具体种类,某些细 菌也可能出现不典型的染色结果。
总结和展望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简单、快速且常用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完善该技术,提高准确性和 应用范围。
显微镜下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室操作
科学研究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课件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课件
浮。
洗涤
用水洗去多余的染色剂。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区分
青紫色菌与红菌的对比
革兰氏染色后,青紫色菌呈紫色,而阴性菌呈红色。
革兰氏阳性菌的特点
阳性菌在革兰染色中保留了紫色的染色剂。
革兰氏阴性菌的特点
阴性菌在革兰染色中失去了紫色的染色剂,呈现出红色。
革兰氏染色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1 诊断细菌感染的重
要手段
革兰氏染色能够帮助医 生快速确定细菌是否存 在于患者体内。
2 判断细菌类型
不同类型的细菌在革兰 氏染色中呈现出不同的 颜色和形态,有助于准 确判断细菌类型。
3 指导临床治疗
通过革兰氏染色的结果, 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抗 生素治疗方案。
结论
细菌革兰氏染色是常用的细菌分类方法
革兰氏染色是微生物学中最常用的细菌分类方法 之一,帮助科学家们研究和理解细菌的特性。
革兰氏染色的技术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革兰氏染色提供了临床医生们准确诊断和治疗细 菌感染的重要参考依据。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PPT课件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简介
细菌分类是微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革兰氏染色在细菌分类中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探讨革兰氏染色的意义以及它的原理。
革兰氏染色的步骤
1
染色
2
将细菌样品涂抹到玻璃片上,并加上
革兰染色剂。
3
饰膜
4
用碘酒饰膜来固定革兰染色剂颜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