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第三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第五节 技术进步与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1
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关于城市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城 市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也有人认为 “是防御安全的需要”。
7
观点1:城市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 观点2:城市的产生是防卫安全的需要。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 温带山区
B 温带丘
陵 观察这四个地形区的特点,如果让
你选择定居的地方,你会选择什么地方
定居呢?说说你的理由。
C 温带平原
D 温带内陆高原
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平 、沿河的平 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
原 原地区城市 减少投资;土地平坦, 成都位于成都平原
密集
利于农耕,为城市居民
提供农副产品
沿谷地或低 谷地或低地海拔低,地 西安位于渭河谷地,太
山 地分布
形平坦,利于农耕
原位于汾河谷地,兰州
区
位于黄河谷地
热带地区的 地势地处湿热,不适于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位于
伦敦、兰州
赣州
水运转陆运的转 水路交通要道,是水运的终
杭州
矿产资源与城市:矿产开发——城市形成
煤矿城市——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
、中国的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等
石油城市——英国的阿伯丁(北海油田)、美国的休斯
顿(墨西哥湾沿岸)、中国的大庆、东营(胜利油田)、克 拉玛依、玉门
铁矿城市——中国的鞍山、包头、攀枝花
1981年世界197个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80%以上(160 个)分布在海拔不足200m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 其中又以位于海拔100m以下的居多。
我国设市的城市分布在地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 比例大致分别是1%、32%和67%(1983)。
1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探索问题
我国主要特大城市分布与地形关系
区位优势
河口处
既可与全河流连通,也可以 与陆地相连,利于货物的集 散
两条或多条河流 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
的汇合处
转,有多个方向的水运优势
水路交通的转运 陆路交通穿过河流需建码头
点
处,是人流、物流的集聚、
转运处
水运的起点
货物转运、集散地
典例
海河入海口的天津,长 江入海口的上海,钱塘 江入海口的杭州,闽江 入海口的福州,珠江入 海口的广州,密西西比 河口的新奥尔良美国 重庆位于嘉陵江和长江 的交汇处 、武汉
高 城市多分布 居住,高原上凉爽
巴西高原上,埃塞俄比
原 在高原上
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位
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
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温度适中:中低纬度 降水适度:沿海
世界大城市集中区
中低纬度地区温度适宜、降水适中,适于人类生产和生活 ,人口密度大,城市多。
严寒、干旱、湿热的气候不利生活
世界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的沿海地 区——气候温和湿润。
3
二、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市集的出现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继续提高,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 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开了。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各自都有若干产 品剩余,因此,就为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间开始进行商品交 换提供了足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交换从偶然性逐渐变为经 常性了。
我国城市按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分类,有10种类型:
1.滨海城市。多依托优良港湾或便利的海运条件而形成发展。 2.三角洲平原城市。与滨海城市的差异在于周围平原广阔,
水网稠密,土肥人众,农产资源丰富是城市形成发展的主要优势。 以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密集城市群最典型。
金矿城市——南非的约翰内斯堡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1、大多数城市的分布,既要求气温适中,又要求有适 度的降水。
世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其平均纬度在上世纪20年代 初是44度30’,在50年代初是36度20,,70年代初是34 度50,,具有在中纬度范围内向低纬方向缓慢移动的趋势。
2、区域地形条件与城市分布也有密切关系。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通过 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
大城市对自然条件的依存关系比小城镇要紧密得多,因此大 城市地域分布上的规律性更典型。
12
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地 城市分布 形 特点
影响分布的原因
典例
濒海、濒湖 地形平坦利于建筑物、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
猜猜连线
北京 上海 巴黎 开罗 开封 西安 伦敦 巴格达 杭州 新奥尔良
黄浦江 黄河 塞纳河 底格里斯河 渭河 密西西比河 富春江 永定河 泰晤士河 尼罗河
由此看出,许多城市都 是沿河流发展的。
那么城市沿河流发展有 哪些优势呢?
河流对城市的影响
沿河城市的区位 类型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 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
一、原始畜牧业、原始农业的发展-----村庄的出现 100多万年前,地球上就有了人类。最初,因谋生不易而过 着成群结队的、漂泊不定的生活。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谋取生活资料的方式有了很大进 步。首先,打猎的发展导致了原始畜牧业的产生。其次,在 采集野生果实和植物根的基础上,慢慢开始种植植物,原始 农业随之出现。 后来,人们利用驯养了的牲畜来耕田和金属工具的开始使用, 农业生产率有较大提高,农业和畜牧业有了较巩固的基础, 人类定居下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愈来愈迫切,愈来愈明显。 许多萌芽状态的村落逐渐发展成为定型的乡村。并且,随着 农牧业的发展,陆续涌现许多新的村庄。
交换一具有经常性,就必然出现固定交换的场所。这些场所 逐步演变为市集。
5
三、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城市的出现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原为农人和牧人的副业—— 织布业、金属加工业、陶器制造业等手工业,逐步完善起来, 成为许多人的独立职业。手工业又与农业分离开来,形成第 二次大分工。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交换 范围。交换的扩大引起了商品生产的萌芽和发展,交换日益 繁荣和扩大,逐渐形成了许多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市集 逐步成为城市。
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第三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第五节 技术进步与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1
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关于城市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城 市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也有人认为 “是防御安全的需要”。
7
观点1:城市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 观点2:城市的产生是防卫安全的需要。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 温带山区
B 温带丘
陵 观察这四个地形区的特点,如果让
你选择定居的地方,你会选择什么地方
定居呢?说说你的理由。
C 温带平原
D 温带内陆高原
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平 、沿河的平 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
原 原地区城市 减少投资;土地平坦, 成都位于成都平原
密集
利于农耕,为城市居民
提供农副产品
沿谷地或低 谷地或低地海拔低,地 西安位于渭河谷地,太
山 地分布
形平坦,利于农耕
原位于汾河谷地,兰州
区
位于黄河谷地
热带地区的 地势地处湿热,不适于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位于
伦敦、兰州
赣州
水运转陆运的转 水路交通要道,是水运的终
杭州
矿产资源与城市:矿产开发——城市形成
煤矿城市——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
、中国的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等
石油城市——英国的阿伯丁(北海油田)、美国的休斯
顿(墨西哥湾沿岸)、中国的大庆、东营(胜利油田)、克 拉玛依、玉门
铁矿城市——中国的鞍山、包头、攀枝花
1981年世界197个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80%以上(160 个)分布在海拔不足200m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 其中又以位于海拔100m以下的居多。
我国设市的城市分布在地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 比例大致分别是1%、32%和67%(1983)。
1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探索问题
我国主要特大城市分布与地形关系
区位优势
河口处
既可与全河流连通,也可以 与陆地相连,利于货物的集 散
两条或多条河流 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
的汇合处
转,有多个方向的水运优势
水路交通的转运 陆路交通穿过河流需建码头
点
处,是人流、物流的集聚、
转运处
水运的起点
货物转运、集散地
典例
海河入海口的天津,长 江入海口的上海,钱塘 江入海口的杭州,闽江 入海口的福州,珠江入 海口的广州,密西西比 河口的新奥尔良美国 重庆位于嘉陵江和长江 的交汇处 、武汉
高 城市多分布 居住,高原上凉爽
巴西高原上,埃塞俄比
原 在高原上
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位
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
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温度适中:中低纬度 降水适度:沿海
世界大城市集中区
中低纬度地区温度适宜、降水适中,适于人类生产和生活 ,人口密度大,城市多。
严寒、干旱、湿热的气候不利生活
世界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的沿海地 区——气候温和湿润。
3
二、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市集的出现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继续提高,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 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开了。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各自都有若干产 品剩余,因此,就为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间开始进行商品交 换提供了足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交换从偶然性逐渐变为经 常性了。
我国城市按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分类,有10种类型:
1.滨海城市。多依托优良港湾或便利的海运条件而形成发展。 2.三角洲平原城市。与滨海城市的差异在于周围平原广阔,
水网稠密,土肥人众,农产资源丰富是城市形成发展的主要优势。 以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密集城市群最典型。
金矿城市——南非的约翰内斯堡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1、大多数城市的分布,既要求气温适中,又要求有适 度的降水。
世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其平均纬度在上世纪20年代 初是44度30’,在50年代初是36度20,,70年代初是34 度50,,具有在中纬度范围内向低纬方向缓慢移动的趋势。
2、区域地形条件与城市分布也有密切关系。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通过 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
大城市对自然条件的依存关系比小城镇要紧密得多,因此大 城市地域分布上的规律性更典型。
12
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地 城市分布 形 特点
影响分布的原因
典例
濒海、濒湖 地形平坦利于建筑物、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
猜猜连线
北京 上海 巴黎 开罗 开封 西安 伦敦 巴格达 杭州 新奥尔良
黄浦江 黄河 塞纳河 底格里斯河 渭河 密西西比河 富春江 永定河 泰晤士河 尼罗河
由此看出,许多城市都 是沿河流发展的。
那么城市沿河流发展有 哪些优势呢?
河流对城市的影响
沿河城市的区位 类型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 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
一、原始畜牧业、原始农业的发展-----村庄的出现 100多万年前,地球上就有了人类。最初,因谋生不易而过 着成群结队的、漂泊不定的生活。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谋取生活资料的方式有了很大进 步。首先,打猎的发展导致了原始畜牧业的产生。其次,在 采集野生果实和植物根的基础上,慢慢开始种植植物,原始 农业随之出现。 后来,人们利用驯养了的牲畜来耕田和金属工具的开始使用, 农业生产率有较大提高,农业和畜牧业有了较巩固的基础, 人类定居下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愈来愈迫切,愈来愈明显。 许多萌芽状态的村落逐渐发展成为定型的乡村。并且,随着 农牧业的发展,陆续涌现许多新的村庄。
交换一具有经常性,就必然出现固定交换的场所。这些场所 逐步演变为市集。
5
三、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城市的出现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原为农人和牧人的副业—— 织布业、金属加工业、陶器制造业等手工业,逐步完善起来, 成为许多人的独立职业。手工业又与农业分离开来,形成第 二次大分工。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交换 范围。交换的扩大引起了商品生产的萌芽和发展,交换日益 繁荣和扩大,逐渐形成了许多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市集 逐步成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