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标要求】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突破】一、怎样看待冷战结束后的多极化趋势?1.“极”的含义:一“极”政治应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
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
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
2.原因(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2)具体原因: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试图建立,积极推行②、、、、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单独主宰世界。
3.表现(1)美国成为唯一的,试图建立,积极推行(2)、、、、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单独主宰世界。
4.现状(特别提醒):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格局。
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5.影响有利于;有利于;有利于。
二、二战至今,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1.两极格局形成:战后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
2.两极格局动摇:7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兴起。
3.两极格局瓦解:90年代初,“华约”、“经互会”解散,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瓦解,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终结。
4.多极化趋势:90年代至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其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又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课堂探究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时并不难保持团结,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
艰难的工作在战后,彼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破裂。
——斯大林关于雅尔塔材料二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C
(2012· 湖北孝感第一次统考· 21题)“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 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 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 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 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并未放弃霸权政策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2.过程 (1)“八一九”事件成为苏联崩溃的催化剂。 (2)1991年12月,“独联体”建立;苏联最高苏维埃举 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告苏联停止存在。 特别提示:独联体是一种非常松散的国家之间的联合形 式,“既不是国家,也不是国家实体”,也不拥有凌驾 于成员国之上的权力,它为各成员国进一步发展和加强 友好、睦邻、族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谐、信任、谅解和互利合作关系服 务。当成员国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以及国际和平与 安全受到威胁时,各成员国应立即进行协商,协调立场 采取相应措施。 3.影响: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冷 战也宣告结束。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组织未经联合国安理会同意, 对南联盟发动大规模空袭。
这是北约成立以来首次 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 对一个主权国家采取大规模 军事行动。
恐怖主义大亨本·拉登
2001年“9·11”事件
2001年阿富汗战争
2003年,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了 伊拉克战争
(2012· 山西晋中市四校联考· 24题)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 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 和平的时期”。但过程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 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等, 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 的理解是( ) A.“最和平”是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 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 冷战结束。
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 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2、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挫折是暂时的, 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还 不够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缺乏经验,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实力 敌视、遏制乃至颠覆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因素使社 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和平演变
出现于二战后50-60年代的冷战时期,由美国 国会议员杜勒斯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由于它 所进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战争,所以叫"和平演变 ". 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诱压东 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 演变”。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些事件充分说明
C
A. 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
B. 美国是反恐怖主义的领导国家
C. 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美国积极推动政治经济的全球化
5.导致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是
A
A. 长期严重的经济困难得不到解决
B. 国家领导人实行政治多元化
C.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3、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 改善。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不 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国际恐怖主义 国际上一些组织和个人为了达到某种政治
目的,针对无辜平民,进行暴力袭击,被称为 国际恐怖主义。它是一种反人类的活动。20世 纪90年代以来,恐怖主义日渐猖獗,出现了行 动跨国化、手段残忍化等趋势,构成对世界各 国的重大威胁。2001年,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 过决议和宣言,谴责一切恐怖主义活动,呼吁 所有国家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1、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20世纪80年代,在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下,经济政治高度集中,苏联陷入政治经济困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多次改革末能奏效,戈氏经济改革遇阻。
戈尔巴乔夫从经济改革转向政治改革;同时苏联谋求与美国缓和,(2)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3)主要内容:经济:打破单一公有制,以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大搞私有化政治:取消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思想:实行普遍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多元化外交:缓和苏美关系,放松对东欧控制军事:军队建设上搞非党化、非政治化(4)重大影响:政局失控、民族纷争、派系争斗、走向解体导致苏共的分裂和苏共法定领导地位的丧失。
(5)失败原因:改革既不彻底,又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2、苏联解体(1)经过:戈尔巴乔夫改革政局混乱“8.19”事件(催化剂)“独联体”(走向解体)最高苏维埃会议(正式解体)【拓展】八一九事件起因:《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影响:改变苏联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国家政权发生根本质变各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明斯克协定》,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阿拉木图宣言》标志苏联完全解体(2)原因:1)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根本原因)2)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直接原因)3)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4)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5)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6)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和西方势力的影响。
(3)影响:苏联的解体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表明战后美苏两极世界格局结束,世界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
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
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3)影响: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两极 格局最终瓦解,多极化趋势发展加快。国 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要注意:东欧 剧变与苏联解体不能说是整个社会主义的 失败,只是苏联模式的受挫,中国走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问题探究】:1989年,是世界政治风云变幻的一年,东欧国家纷纷发生 了剧变。两年之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也走向解体。1989年, 中国也曾面临动荡,为何中国没有发生剧变呢?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给我 们建设社会主义带来怎样的教训呢? (1)在政治上,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放弃了苏共在国内的领导地位,所 以导致改革走向了误区。在中国,我们没有犯类似的错误,始终坚持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 (2)在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在中国也曾一度面临这样的困境。但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后,我国在农村和城市先后进行了经济体制 改革,变革了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特别是在1992年中 共十四大上,更是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促进了我 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3)在思想上,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很多 做法同马列主义背道而驰。在中国,始终坚持马列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 设的指导作用,并且也不盲从,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又 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样的重大理论成果,指引中国革命在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进。 (4)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 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 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 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③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 演变”战略。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二、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 乔夫发表电视讲话辞职
这张脸曾经使世界为之感伤,它在诉说着一种制度在一 个超级大国的幻灭。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在克里姆 林宫上空飘扬了七十余年之久的苏联国旗缓缓落下,世界 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在地球上消失了。 苏联的解体,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意 味着 格局的终结。
第八单元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从此开始。1954年美国在太平洋 马绍尔群岛上进行的核试验,这次爆炸的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 的1000倍,其结果是爆炸中心及附近的三个岛屿在瞬间化为乌有, 爆炸中心形成了一个直径约2公里,深约80米的大坑。然而这样 的核试验并不是唯一一次。为了在冷战中居于优势,美、苏两国 不断研制新型武器。到80年底,美、苏共有8000个核弹头,威力 相当于119.66亿吨TNT炸药。全世界可以人均分摊1.8吨。整个地 球好像处在一个大炸药桶上。这种高度紧张的局势源于两极对峙 的结果。 • 这种对峙直到什么时候结束了?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
材料一:东欧除少数国家如南斯拉夫是靠自己 的力量推翻德国的统治外,其余均是由苏联解 放,并在苏联支持下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材料二: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希望摆脱苏联控 制,进行改革,被苏联派军队镇压。 材料三:戈尔巴乔夫改革后,东欧各国局势开 始动荡,与此同时苏联逐渐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并最终从东欧国家撤军。 (从上述材料中你能说出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 原因的不同之处吗?)
总共出现了以下三组观点:
不断插手各国事务,扮演世界警察,左右全球大事,可以说现在的世界实际意义 上是美国的单级世界) 主导全球发展,它们力量悬殊不大,实力不分伯仲,而其他国家与他们实力悬殊 太大,所以当今的世界是美、俄、中、欧共同主导的多极化世界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契尔年科 年任苏共总书记) (1983—1985年任苏共总书记) 年任苏共总书记
戈尔巴乔夫 (1985—1991年任苏共总书记) 年任苏共总书记) 年任苏共总书记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 1985年 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开始了全 面改革。前两年主要是经济改 面改革。前两年主要是经济改 但没有取得成效;1987年 革,但没有取得成效;1987年 开始进行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 开始进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 夫在其《改革与新思维》一书 夫在其《改革与新思维》 强调“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 中,强调“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最充分 地展现我们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 人道主义性质” 地展现我们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这次改 革导致苏共的分裂和苏共法定领导地位的丧 革导致苏共的分裂和苏共法定领导地位的丧 失。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改革 既不彻底,又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既不彻底, 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2)两极格局解体后,一方面世界总的趋势 两极格局解体后, 是走向缓和, 是走向缓和,另一方面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加 世界出现了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剧,世界出现了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原因: 两极格局解体后, 原因:①两极格局解体后,原有力量平衡的打 民族、宗教纠纷, 破,民族、宗教纠纷,领土纷争等矛盾暴露出 来 霸权主义、 ②霸权主义、恐怖主义 其突出特点是多极化趋势加强, 其突出特点是多极化趋势加强, 这一变化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这一变化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第27课 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重点内容: 重点内容:
、 多 极 化 趋 势 的 加 强 及 其 影 响 1 、 苏 联 解 体 和 两 极 格 局 的 瓦 解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⑶原因:
①长期受制于苏联,照搬其模式; ②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③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 ④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3.苏联解体的过程
戈尔巴乔夫改革 多 党 制
“独 联 体” 成 立
“八 • 一 九”事件
思考: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造
成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根本) 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直接); 外部因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D
B
A
4、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些事件充分说明 A.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B. 美国是反恐怖主义的领导国家 C. 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美国积极推动政治经济的全球化 5、导致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是 A. 长期严重的经济困难得不到解决 B. 国家领导人实行政治多元化 C.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D. 国内反对派势力迅速壮大 6、当前,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A. 促进两极格局的瓦解 B. 推进全球一体化 C. 实现地区集团化目标 D.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思考:
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局势 呈现出怎样的矛盾状况?
二、缓和与动荡并存
问题一:综合分析当前世界形势的基本
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特点:
世界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 成为主流,但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与动荡局 面并存。
形成原因
①多极化的加强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联系,
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所以和平是 主流。 ②“冷战”掩盖的民族、宗教、领土争端 等矛盾暴露出来。 ③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 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 ④恐怖主义也危害世界,所以世界并不太 平。
历史必修一: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背景: 20世纪80年代苏联陷入政治经济困境;戈尔巴乔夫经济 改革受阻,转向政治改革。 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
内容: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影响: ①引起国内思想混乱、局势动荡,民族矛盾爆发,苏联迅速
1989年波兰统一 工人党下台, 1990年波兰团结 工会主席瓦文萨 当选波兰总统
1990年9月签订德国统一条约,两德合并
概念 1989年,东欧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丧失政权
实质 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东 欧 形式 大部分自由选举的和平方式
剧 各国政权易手
变
结
德国统一
果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地区性战争不断
谢
走向解体; ②对东欧剧变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我却至今对1985年春天开始的民主改革的历史正确 性确信不疑。国家复兴和国家社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过程, 其复杂程度大大超过了原先的一切预料。业已完成的事情应 当得到应有的评价:
──社会获得了自由,政治上和精神上得到解放。这是 最主要的成就,我们却没有充分意识到,因此也尚未学会利 用自由。尽管如此,已经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
民族矛盾——巴以冲突 五年来的血雨腥风,在巴以冲突中已有5000多人死亡。
美 一超
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欧盟
俄
中
多强
美“摩比尔湾”号巡洋舰 美军坦克攻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
攻击伊拉克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1.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1)特点: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2)形成原因:两极瓦解后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2.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影响: 有利于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第28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宗 教 纠 纷
印度教派冲突场景
2006年2月28日夜,伊拉克穆斯林圣地 年 月 日夜 日夜, 阿里·哈迪清真寺遭炸弹袭击引发的教派 阿里 哈迪清真寺遭炸弹袭击引发的教派 冲突已造成379人死亡、458人受伤。 人死亡、 人受伤 人受伤。 冲突已造成 人死亡
第28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局部战争——南联盟战争
1999年4月8日,贝尔 格莱德市中心遭到北约 的再一次轰炸。一座原 为南军队指挥部的大楼 被导弹击中。这是市中 心的一幢建筑物中弹后 冒起浓烟。
第28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2001年,震惊世界的“9·11”事件。 年 震惊世界的“ 事件。 事件
第28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多极化趋势加强
内容
政治改革
2、东欧剧变、经互会和华约组织相继解散,苏联在欧洲 东欧剧变、经互会和华约组织相继解散, 外交方面 改变与美国全面对抗的方针, 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寻求缓和。 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寻求缓和。 改变与美国全面对抗的方针, 3、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根本)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根本) 4、1991年发生的8.19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1991年发生的8.19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年发生的8.19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影响 政治斗争 苏联解体
第28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1、世界格局的总体特点
⑴、两极格局瓦解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 两极格局瓦解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处于新旧交替时期。 处于新旧交替时期。 ⑵、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但世界多极化趋势加 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一超多强的局面 强。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欧共体的建立;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美苏争霸削弱了彼此实力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苏联解体(1991)
观察图片,说说戈尔巴乔夫的表情在诉说着什么。
1991 年 12 月 25 日, 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 话,宣布辞职,并将核 武器控制权交给叶利钦, 苏联解体。
6、理论界通常称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 期。这一“交替”主要是指( )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D、由于是形态的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7、欧盟是( )
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国际组织 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4、下列关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②总趋势是多极化不断加强; ③多极化格局已经最终形成; ④目前存在美、欧、日、俄、中五个主要力量中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5、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错误路线和政策 B.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C.民族矛盾尖锐 D.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大致历程及原因
苏联解体
根 本 原 因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经济改革 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激化各种矛盾 政治改革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 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
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开始了全 面改革。前两年主要是经济改 革,但没有取得成效;1987年 开始进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 夫在其《改革与新思维》一书 戈尔巴乔夫 中,强调“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最充分 地展现我们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这次改 革导致苏共的分裂和苏共法定领导地位的丧 失。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改革 既不彻底,又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课程标准】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课标解读】【考试大纲】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知识梳理】一、两极格局的瓦解1.标志: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解体,东欧巨变。
2.原因:(1)苏联和东欧由于自身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经济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指导思想:“”路线。
(3)西方对社会主义进行“和平演变”政策。
(4)东欧剧变后,苏联在欧洲构筑的、和体系全线崩溃。
3.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请思考1:苏联解体的原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二、“冷战”后的世界形势1.背景:两极格局瓦解后,大国间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
2.特点:世界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总体上趋于,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成为时代主流,世界呈现与并存的局面,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3.地区冲突和局面战争:(1)原因:两极格局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
(2)表现:1998年,南联盟爆发战争;1999年,北约轰炸;2001年,事件。
三、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1.原因:(1)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单边主义,试图建立单极世界,但面对和等诸多新问题,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
(2)、、、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没有那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
(3)反对一国独霸,要求国际关系的呼声越来越高。
2.影响:(1)有利于。
(2)有利于。
(3)有利于。
请思考2:促使世界由两极格局走向化多极的原因是什么、【思维拓展】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①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②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接受群众的监督。
③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改革,改革又必须始终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方向。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含解析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含解析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图分别是1988年和1990年美国《时代》周刊两期的封面,反映了当时美苏两国的关系。
下列相关评论,恰当的是( )A.“冲突加剧了”B.“盟国时代来临了”C.“冷战该结束了” D.“美国人输了”【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988年和1990年”和图中美苏领导人的交往分析,此时处于“冷战”的末期。
A、B、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 C2.自“9·11”事件以来,一方面,恐怖主义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导学号:24940154】A.恐怖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所显现B.部分国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答案】 C4.“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导学号:24940155】A.日本为独霸世界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美国面临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而迅速衰落C.中国在新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D.俄罗斯凭借经济实力在国际事务中频繁施威【解析】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但还不足以说明是为了独霸世界;美国虽然面临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但仍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冷战”后俄罗斯虽然逐渐走出低谷,但还未能有频繁施威的实力,故选C项。
【答案】 C5.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引起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源是( )A.俄罗斯走出低谷B.中国的崛起C.世界经济力量的变化D.日本、西欧的崛起【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根源是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故选C 项。
【答案】 C[能力提升]6.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曾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跨 世 纪 的 世 界 格 局 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影
缓和与动荡 并存
响 多极化趋势 加强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过程及实质:
过程: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1989年东欧剧变
1991年经互会和华约解散 “独 联 体”成 立
1990年德国统一
实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由社会主义制度 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1999年3月31日,来自科索 沃的难民在南联盟· 马其顿边界 排起长队,等待进入马其顿。
科索沃难民进入黑 山共和国境内,北约的 轰炸使他们无家可归。
北京时间2003年3月 20日凌晨,美英对伊拉 克开始实施军事打击, 巴格达市区发生爆炸后 起火。
2003年3月21日, 美军对巴格达发动新 一轮空袭,至少有3 幢建筑被毁坏。
一、东欧剧变
原因: (1)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 (2)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3)政治上忽视民主与法制 (4)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 (5)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等等。
政治危机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偏离了社会主义的 发展方向,在它的影响下,从1989年开始大 多数东欧国家纷纷实行多党制,执政的共产 党和工人党无力控制局面,在很短的时间内 纷纷丧失了政权,
2001年2月16日,科索沃阿族极端分子袭击一辆 满载塞族乘客的公共汽车,当场有10人被打死,40多 人受重伤。这是遭袭击后的公共汽车残骸。
遭以色列袭击的加沙地区巴勒斯坦平民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军于1999年4月8日对贝尔格 莱德市中心的一座南联盟军队的指挥部大楼进行 轰炸,这是该建筑中弹后冒起浓烟。
缓和与 动荡并存 多极化趋势 的加强
跨世纪的 世界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影响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 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我们该如何应对多极化趋势
①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为世界 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②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 革开放步伐,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③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 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
A.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因素之一 B.恐怖主义是国与国关系紧张的主要根源 C.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D.因恐怖主义的泛滥,国际战争威胁已经不存在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 了当今世界恐怖分子不断制造恐怖主义事件,恐怖主义严重
威胁世界和平,已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但其不是主题。
①社会主义国家也必须始终坚持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 ②社会主义主义国家必须加强民主 法制建设。 ③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惩 治腐败现象。 ④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本国实际出 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1.2009年11月9日,德国各界人士及各国政要参加纪念柏林墙
倒塌20周年活动。20年前柏林墙倒塌的国际背景是( A.两极对峙局面已经开始 B.不结盟运动兴起 C.多极化局面形成 D.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遭遇“严冬”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东欧剧变、社会主义 运动遭受挫折,东德与西德实现了统一,故选 D项。 )
东欧剧变的原因:
①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 ②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③政治上忽视民主与法制,苏联戈 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 ④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等。
苏联解体的原因:
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 经济体制的弊端; ②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 革; 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 平演变。
教训:
如何形成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第( 1)题回答当前世 界格局发展趋势即可。第(2)题结合中国外交的发展道路去
回答。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个国家地区或崛起或发
展的表现即可。
答案:(1)由原来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五大
力量相互制衡。 (2)建国初,实行“一边倒”,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美国的封 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亚非拉新独立国家建 立广泛的外交关系; 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70
戈尔巴乔夫
影响:
①苏联迅速走向解体
国内局势逐渐失控(混乱);民 族纷争迭起;一些加盟共和国独立 苏联走向解体
②东欧剧变
2、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1991.12.25,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苏联解体过程:
戈氏改革导致局势混乱
8.19事件
12月,独联体建立
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东欧新政权与昔日的盟主与苏联分 道扬镳,向西方靠拢;1991年,经互会 和华约组织相继解散。苏联在欧洲构筑 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线崩溃;苏 联完全解体,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坍塌, 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⑤总之,两极格局的瓦解是多方面因素共 同作用的结果,其根源是经济格局的
多极化。
1990年10月2日午夜,柏林市民聚集在勃 兰登堡门前,庆祝两德统一。
东欧剧变
3、两极格局的瓦解
(1)标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原因:
①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联合、日本崛起相 对削弱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②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 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有力冲击着两极格局; ③中国自70年代末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经济 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A.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
C.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才呈现出多极化趋
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
复杂的过程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A、B两项说法错误, 材料中五个国家地区并不能主导整个世界,也不能称为五极
世界,当前是“一超多强”的局面,不是多极化格局,只是
2.美国人布热津斯基在谈到美苏对抗时说“苏联的军事力量,
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 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 ) B.经济水平的差距 D.国家利益的冲突
A.意识形态的不同 C.军事力量的失衡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能力。两大国的政治对 抗归根结底是经济实力的对比,苏联国内生活水平长期没有改来自,致使苏联政局动荡,最终解体。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表明 ( A.资本主义制度到目前为止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的社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已经不符合上述地区经济、政治发展的要求 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政策取得 了决定性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
年代实现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
展全方位外交,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外 交关系。
(3)70年代以来西欧、日本崛起,资本主义阵营分化;中苏
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瓦解;新兴民族国家掀起“不结盟
运动”,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后中国综 合国力迅速提升;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瓦解,美国一强独霸,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俄罗斯致力于恢复大国地位。
(2)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原因
①两极格局的瓦解 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 量对比平衡,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宗 教矛盾暴露出来。 ②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以美国为首的 西方大国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 和世界秩序。 ③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活动频繁,地区冲突和局部 战争时有发生,世界呈现出和平与动荡 并存的局面。 表现: ①海湾战争 1991 ②波黑内战 1992 ③科索沃战争 1999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背景
① 20世纪80年代,苏联陷入政治经济 困境; ②戈尔巴乔夫从经济改革转向政治改革; ③同时苏联谋求与美国缓和。
政治经济困境
类别 经 济 政 治 内 容
改 革
打破单一公有制, 以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实行普遍的“人道的、民 主的社会主义 ”;“实 行多党制” 缓和苏美关 系,放松对东欧控制
9.阅读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回答问题:
①美、欧、日△是基础
③美、欧、俄△是欧洲一翼 ⑤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
②美、俄、中△是关键
④美、日、中△是亚洲一翼
——冯特君《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1)上图显示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变化? (2)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敌对的外 交政策,中国是如何突破美国孤立、封锁的?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一超多强”世界政治局面是
苏联“八一九事件”
1990年3月,苏联第三次非常人代会决定修 改宪法,取消苏共法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 制和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总统。紧接着 立陶宛宣布独立,之后,又有10个共和国发表 主权宣言。1991年8月公布的新联盟条约将苏 联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意味 着对民族分裂活动的认可和苏联瓦解的开始。 条约20日签署,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 等8人软禁了戈尔巴乔夫,宣布国家进入紧急 状态,这就是“八一九事件”。“八一九事件” 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5.右图反映了当今世界“一超多强”
的局面。假若天平的一边是美国, 那么另一边应是( A.日、中、俄、印 B.法、德、英、日 C.欧盟、日、俄、中 D.亚、非、拉美 )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两极格局 瓦解后,多极化趋势加强,多极化趋势在当前具体表现为
“一超多强”。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
第三世界:联合自强,不可忽视;
课堂总结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 崩溃。两极格局的结束,一方面使 “一超多强”格局呈现的同时,世界 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另一方面,世 界形势发生新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 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 建立和平、民主、多样化的国际社会 的理想还任重道远。
探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从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济新秩序;
④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 反对恐怖主义,声张正义,维护世界公正。
角色扮演:你对未来世界格局的构想
美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
欧盟:在全球事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本: 试图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
中国: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俄罗斯:经济已经复苏,正在恢复其大国地位;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东欧剧变、苏联
解体只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出现了曲折,并不代表社会 主义运动的失败。
4.莫斯科时间2010年3月29日,在莫斯科的“卢比扬卡”地铁
站和“文化公园”地铁站先后发生两起恐怖袭击爆炸事件, 造成40多人死亡。而此前世界许多地区出现过类似的恐怖主 义事件,这表明( )
中国等国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 宰世界。
6.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 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这反 映了( )
A.苏联的消失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自二战后达到最高峰 C.美国企图规划未来的国际秩序,建立美国统治下的世界 D.当今世界不得不赞成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单极格局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通过对材料 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企图规划未来的国际秩序,建立美国统 治的单极世界。
1、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形成 “一超多强”的局面。 ②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处于新旧 交替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