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道路交叉设计

合集下载

公路工程规范中的交叉口设计要求

公路工程规范中的交叉口设计要求

公路工程规范中的交叉口设计要求公路交通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公路工程的规范化设计是确保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的关键。

在公路工程规范中,交叉口的设计要求被赋予了特别的重要性。

本文将介绍公路工程规范中关于交叉口设计的要求。

一、交叉口的分类根据交通状况和流量的不同,交叉口被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信号化交叉口、非信号化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等。

不同类型的交叉口有不同的设计要求,以适应不同的交通条件。

在设计交叉口时,需要根据交通流量和交通组织原则来选择合适的交叉口类型。

对于大流量的交叉口,信号化交叉口通常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而对于交通流量较小的地区,环形交叉口可能更为适合。

二、交叉口设计要素交叉口设计要素包括交叉口几何设计要素、标识标线设计要素和交通信号控制设计要素等。

1. 交叉口几何设计要素交叉口几何设计要素包括车道宽度、曲线半径、人行道、中央隔离带等。

其中,车道宽度的合理设计可以提供更好的车辆通行性能和安全性,曲线半径的设计要遵循公路工程规范的要求,以保证交通的安全流畅。

此外,人行道和中央隔离带的设置也是交叉口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以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分离,提高交通安全性。

2. 标识标线设计要素标识标线在交叉口设计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提供交通指引和警告,帮助驾驶员正确行驶。

交叉口标线的设计应遵循国家规范,包括交叉口进口标线、禁止标线、停车线等的设置和规划。

3. 交通信号控制设计要素对于信号化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是至关重要的设计要素。

它可以指挥交通流量,改善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信号控制设计应考虑到交通流量的峰值、通行的方向以及行人的需求等因素。

此外,信号灯的设置和配时设计也需要遵循规范,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效率。

三、交叉口设计的安全性考虑在交叉口设计中,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为了提高交叉口的安全性,设计人员需要考虑涉及的各种因素,如能见度、交通组织、车辆和行人的冲突等。

此外,交叉口的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的原则,为行人提供便利和安全的过街设施,减少车辆和行人的冲突。

道路工程第五章道路交叉设计

道路工程第五章道路交叉设计
二、消除或减少冲突点和增加通行能力的方法 1.立交——空间上分开 2.信号灯——时间上分开 3.渠化(环交)——分隔
三、交叉口设计的内容 1.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型式、确定几何尺寸(进口车道数、车行道道 宽、缘石转弯半径、交通岛尺寸等) 2.视距计算 3.立面设计 4.交通设计(标志、标线、信号灯)和渠化设计 5.结构设计
第二节 交叉口的形式及其选择
一、交叉口形状及其改建 形状十、T、X、Y、错位、多路交叉。 1.基本形状:十、T 2.斜交改正交 3.避免近距离错位 4.多路交叉的改造 ①环岛(五角场)、②封路、③调整交通
错位
环交
二、交叉口类型选择 1.简单交叉口——交通量小的一般交叉口。 2.交叉口拓宽——交通量大特别是左右转。 3.渠化——直行及左右转交通量大或斜交、畸形交叉口。 4.环交——多路交叉、公路交叉、交通量不太大。
(五)、环交进出口 环道进、出口的曲线半径取决于环道的设计车速,为使进环车辆 的车速与环道车速相适应,应对进环车辆的车速加以限制。环道进 出口曲线半径采用接近或小于中心岛的半径,而且各相交道路的进 口曲线半径不要相差太大,环道出口的曲线半径可较进口曲线半径 大一些,以使车辆加速驶出环道。 (六)环交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优点 ①.无冲突点、无停车、②.安全、③.交通组织管理方便、④.美化 环境,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 缺点 ①.占地大、②.通行能力不大、③.绕行远、④.造价高 (七)适用条件:畸形交叉 ①.多路交叉、公路、②.快速路、交通量大的主干道不宜采用。 ③.纵坡≥3%,不宜采用④.与远期立交结合、⑤.桥头不宜采用
(三)环道 环道即环绕中心岛的单向行车带,其宽度取决于相交道路的交通 量和交通组织。 一般,靠近中心岛的一条车道作绕行之用,最靠 外侧的一条车道供右转弯之用,中间的一至二条车道为交织之用, 环道上一般设计三到四条车道。因为车辆在绕岛行驶时需要交织, 在交织段长度小于二倍的最小交织段长度范围内,车辆只能顺序行 驶,不可能同时出现大于二辆车交织,所以不论车道数设计多少条 ,在交织断面上只能起到一条车道的作用。因此环道的车道数一般 采用三条为宜,如交织段长度较长时,环道车道数可布置四条;若 相交道路的车行道较窄,也可设二条车道。如果采用三条机动车道 ,每条车道宽3.50~3.75m,并按前述弯道加宽中单车道部分的加 宽值,当中心岛半径为20 ~ 40m时,则环道机动车道的宽度一般 为15 ~ 16m。 公路上一般不超过3条车道,一般总宽12米。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
12
(二)、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 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
2、实行交通管制 3、便左转为右转,环形交通,绕街坊转
.
13
(三)渠化交通组织:交通岛、交通标志、交 通标线
.
14
(四)、调整交通组织
四、行人交通组织 1.加宽人行道 2.合理布置人行横断面 3.限制交叉口的人群集中出入 4.人行天桥、地道
20
二、环形交叉口的设计 (一)中心岛的形状和尺寸 1、中心岛的形状 一般多用圆形,椭圆形、卵形、方形圆角、
菱形圆角; 2、圆形中心岛的半径
V2
b
R127 (ih)
2
.
21
(二) 交织段长度
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通行驶时相 互交织 交换一次车道位置所行驶的距离 称为交织长度,交织长度的大小主要取决 于车辆在环道上的行驶速度。
标高相协调;
.
29
二、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类型 1、处于凸形地形上,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均 背离交叉口。
.
30
2、处于凹形地形上,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都 指向交叉口。
.
31
3、处于分水线地形上,有三条道路纵坡方向 背离而一条指向交叉口。
.
32
4、处于谷线地形上,有三条道路纵坡方向指 向交叉口而一条背离。
.
45
③计算标高计算线上的设计标高 每条标高计算线上标高点的数目,可根据路面宽度、施工需要以及 等高距来确定。对路宽、坡陡、施工精度要求高的,标高点可多些 ;反之,则少些。
y h1 x 2h1 x2 BB
B 14
.
y
h1 B
x
4h1 B3
x3
B 14 46
7、勾绘和调整等高线

道路交叉口设计大全

道路交叉口设计大全
(2)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右转机动车是不受信号相位限制的,即“随时右转”。这样做的优点是,右转通过能力非常大,右转车几乎很少排队拥堵;但缺点无疑是非常不利于行人和自行车过街。规定交叉口使用较小的半径,实际上只是限制了右转机动车的速度,降低了右转机动和过街行人之间因空间冲突产生事故的可能性,而右转车“随时右转”的这一特权,并没有改变,因此不会额外增加交通拥堵。
希望未来的城市道路真正实现行人和自行车优先,道路环境对行人自行车友好,邀请人们到户外来。
城市理想的交叉口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转弯半径很小;
●机动车右转速度很低;
●行人过街安全,必要时设安全岛;
●行人过街距离很短;
●行人过街绿灯时间充足;
●过街平顺无台阶无障障碍物。
二是,转弯半径小于8米时,乘客明显感觉到弯道行驶带来的不舒适(横向力系数大于0.4);
三是,转弯半径小于9米时,车辆以较大速度行驶在弯道中也有侧滑风险。
转弯半径取值应在一定的合理范围,不能因为过分强调慢行而忽视安全或者造成交通拥堵。建议在一般情况下转弯半径建议取值不小于9米,特殊情况下应不小于6米。
以上是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进行的交叉口改造工程,媒体报道时普遍采用了积极正面评价,说辞主要是“进一步优化了交通布局,提高了交叉口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同时也美化了城镇环境”。这样的交叉口设计完全是从机动车角度出发,在传统大街区模式下,保证机动车快速通过交叉口或快速右转弯,避免交叉口堵死。
然而,这样的设计对过街行人和自行车非常不友好。首先,右转机动车速度过快,给行人和自行车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其次,行人自行车过街距离太长。最后,为了满足相交道路机动车的通过能力,行人过街的绿灯时间不够用。
(3)下面两图分别是北京和昆明某路口的过街行人和电动自行车。这样连续的人流和自行车,事实上会截断右转车流。也就是说,在城市核心区人流密集的交叉口,右转车想快也是快不起来的。因此,对城市核心区而言,小半径的交叉口固然会降低机动车右转的速度,但与较大半径的交叉口相比,不会带来额外的拥堵。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四、交叉口旳设计根据
2.设计车辆
1)平面交叉口旳设计也采用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 (或铰接车)作为设计车辆。
2)平面交叉转弯曲线旳线形和路幅宽度应以设计车辆转弯 时旳行迹作为设计控制,其转弯时旳行迹与行驶速度有关。
3) 各级公路旳平面交叉口应以16m总长旳鞍式列车进行控 制设计。
第一节 概述
四、交叉口旳设计根据
满足服务水平下旳通行能力
第二节 交叉口旳交通组织设计
一. 车辆交通组织
1. 任务
⑴.确保车流、行人安全 ⑵.提升通行能力
2. 措施
⑴.正确组织不同去向旳车流 ⑵.设置合适旳车道数 ⑶.合理布置交通岛、信号灯、交通标志 ⑷.渠化交通
3. 详细措施
⑴.设置专用车道 ⑵.组织左转车辆
着眼点:处理左转及直 行车辆旳交通组织
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旳路口离岛驶出旳
平面交叉,俗称转盘。
特点:驶入交叉口旳多种车辆可连续不 断地单向运营; 环道上行车只有分流与合流,消灭了 冲突点; 交通组织简便,不需信号管制; 缺陷是占地面积大,城区改建困难;增 长了车辆绕行距离,尤其是左转弯车辆; 一般造价高于其他平面交叉。
能看到相交道路上旳行车情况,以便能及时采用措施顺利驶过或安全停车。 这段必要旳距离应该不小于或等于停车视距。
视距三角形: 由相交道路上旳停车视距所构成旳三角形。在其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阻挡 驾驶员视线旳障碍物。
第三节 交叉口旳视距与转弯设计
一、交叉口旳视距
(一)视距三角形
第三节 交叉口旳视距与转弯设计
2.设计车辆
4)公路左转弯曲线采用(5~15)km/h行驶速度旳鞍 式列车控制设计;
5)大型车百分比很小旳公路,可采用5km/h行驶速度旳 鞍式列车控制设计,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载重汽车低速 行驶时旳行迹控制。

道路交叉口设计规范

道路交叉口设计规范

交叉口设计应优先考虑交通流量大的路口 优化车道布置,提高车道使用效率 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控制交通流冲突 加强交通管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设立人行横道,确 保行人安全过街
设置合理的交叉口 信号灯,保障行人 和非机动车的通行 安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优化交叉口设计, 提高通行效率,减 少交通冲突
建立完善的交通监 控系统,实时监测 交通状况,及时处 理交通问题
功能:提供道路拥堵、事故、管 制等实时交通信息,发布最佳路 线建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组成:交通信息中心、交通信息 显示板、车载终端等
优势:提高道路利用率,减少车 辆拥堵和延误,提升交通安全和 出行效率
交通信号灯的智能化控制:通过实时监 测交通流量和车辆等待情况,调整信号 灯的配时方案,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审批流程:设计方案 需经过相关部门审批, 符合规范要求
备案制度:设计方案 审批通过后需进行备 案,以便后期监管
审批与备案的意义: 确保设计方案的科 学性和合法性,保 障道路交叉口的安 全与畅通
审批与备案的要求: 设计方案需提供详 细的技术资料和图 纸,符合相关法规 和标准
监管部门:负责监督道路交叉口设计的实施过程 监管内容:包括施工材料、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方面 监管方式:采用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管 监管效果:确保道路交叉口设计符合规范要求,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雕塑及小品设计的意义:提升交叉口景观品质,增强城市文化氛围 设计原则: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城市特色与文化内涵 常见类型:主题雕塑、景观小品、绿植雕塑等 实际应用:根据交叉口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实施
照明方式:采 用高效LED灯 具,实现均匀、 舒适的照明效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完整版2024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完整版2024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647-20111总则1.0.1为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道路交叉口,充分利用交叉口时空资源,实现交叉口人流和车流的交通安全与通达,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规划各阶段相应的道路交叉口规划,以及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或立体交叉的新建、改建与交通治理专项规划。

1.0.3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应坚持科学发展和因地制宜的原则,符合保障安全、保证效率,保护环境、节约土地资源的要求。

1.0.4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交通功能traffic function交通设施在交通系统中所承担的作用,以及对出行者所能提供的交通服务和服务水平。

2.1.2宏观交通组织macro traffic organization在一定范围的交通系统中,规定各类道路上各种交通方式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协调关系,使各种交通方式在道路系统中能有序、安全、高效地通行的交通运行方案。

2.1.3微观交通组织micro traffic organization在交叉口可通行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安排组织从各方面汇集到交叉口的各种交通流有序地向各方向疏散,以保障人流和车流安全、高效地通过交叉口的交通运行方案。

2.1.4快速公共交通bus rapid transit(BRT)运用大容量公共交通车辆和先进的控制管理系统,在专用的车道上运行,具有运量大、运行速度快等特性的新型公共交通方式。

2.1.5信号控制交叉口signalized intersection用交通信号灯组织指挥冲突交通流运行次序的平面交叉口。

2.1.6无信号控制交叉口unsignalized intersection不用交通信号灯,而用交通标志、标线或仅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通行权的规定,组织相冲突交通流运行次序的平面交叉口。

2.1.7减速让行标志交叉口yield sign intersection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用减速让行标志来规定次要道路车辆在进入交叉口前必须减速、让主要道路车辆先行,确认安全后方可通行的交叉口。

公路工程路线交叉设计方案

公路工程路线交叉设计方案

公路工程路线交叉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交通运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公路交通。

因为公路交通在通勤、出行、物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公路建设在城市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而在公路建设中,路线交叉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了公路交通的顺畅与安全。

二、路线交叉设计的重要性1. 交通安全:路线交叉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交通的安全性。

如果设计不合理,容易出现事故与拥堵,给驾驶员和行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与困扰。

2. 交通效率:一个合理的路线交叉设计,可以提高交通的运输效率,减少拥堵,缓解道路压力,为用户提供更畅通的通行体验。

3. 美观与环保:好的路线交叉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美观度,提高市容市貌,同时还要兼顾环保,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路线交叉设计方案1. 交叉路口种类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叉路口类型,包括T型交叉路口、十字交叉路口、环形交叉路口等等。

不同的交叉路口类型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和需求,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2. 路口布局的设计路口的布局设计应该遵循“安全、快速、顺畅、舒适”的原则,同时还要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和城市规划进行设计。

路口的规划应充分考虑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和行人通道,提高安全性与便利性。

3. 过街设施的设置对于步行者和非机动车来说,过街设施的设置同样至关重要。

要根据交通流量和行人需求,合理设置斑马线、行人天桥、行人隧道等,确保他们的安全与便利。

4. 绿化与环保路线交叉设计要充分考虑环保和绿化,通过合理设置绿化带和防护带,使道路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可以在路口交叉处设置花坛、草地等,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美观度。

5. 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在路线交叉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智能交通系统通过智能信号灯、智能交通监控等,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事故率,提高交通安全性。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92.pptx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92.pptx
第15页/共40页
(三)匝道横断面及加宽 1.匝道横断面
第16页/共40页
(三)匝道横断面及加宽 1.匝道横断面 2.匝道圆曲线加宽
第17页/共40页
(四)匝道的超高及其过渡 1.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
第18页/共40页
(四)匝道的超高及其过渡 1.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 2.超高值确定
第19页/共40页
两个象限集中布置
第8页/共40页
二、匝道的特性 1.对称性: 2.任何一个方向左转的车辆,均可在所有象限内完成左转弯运行。 3.所有行驶方向左转的车辆,均可在部分象限内完成左转弯运行。
三个象限集中布置
第9页/共40页
三、匝道的设计依据 (一)立交的等级 公路互通式立交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划分为三级。
(四)匝道的超高及其过渡 1.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 2.超高值确定 3.超高过渡方式:
绕行车道中心旋转 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
第20页/共40页
第五节 端部设计
定义:端部是指匝道两端分别与正线相连接的道口,它包括出入口、变速车道及辅 助车道等。
一、出口与入口设计 主线出、入口:一般情况下主线出、入口应设在主线行车道的右侧,出口位置应易 于识别。 通视区域:匝道汇入主线之前保持主线100m和匝道60m的三角形区域内通视。
第30页/共40页
2.常用收费立交的形式
▪ 1)三路收费立交:多采用喇叭形、y形及子叶式立交,只 需一个设在支线上的收费站。
2)四路收费立交: 一般只设1个收费站。
高速公路与一般道路相交
第31页/共40页
2.常用收费立交的形式
▪ 1)三路收费立交:多采用喇叭形、y形及子叶式立交,只 需一个设在支线上的收费站。
2.平面布置:

道路交叉口设计要求

道路交叉口设计要求

城市规划原理辅导:道路交叉口设计要求(1)无交通管制:适用于交通量很小的道路交叉口;(2)渠化交通:使用交通岛组织不同方向车流分道行驶,适用于交通量较小的次要交叉口、异形交叉口和城市边缘地区的道路交叉口。

在交通量很大的交叉口,配合信号灯组织渠化交通,有利于交叉口的交通秩序,增大交叉口的通行能力;(3)交通指挥(信号灯控制或交通警察指挥):常用于一般平面十字交叉口;(4)立体交叉:适用于快速、有连续交通要求的大交通量交叉口。

2.基本类型及其特点交叉口按竖向位置可分为平面交叉与立体交叉两大基本类型。

3.平面交叉口设计(1)形式:十字交叉、X形交叉、丁字形(T形)交叉、Y形交叉、多路交叉、环形交叉。

(2)转角半径:根据道路性质、横断面形式、车型、车速来确定。

交叉口转角半径(3)人行横道:人行横道的设置要考虑尽可能缩小交叉口面积,减少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时间,提高交叉口通过效率,将人行横道设在转角曲线起点以内;要尽量与车行道垂直设置,缩短行人横过车行道的时间;尽量靠近交叉口,缩小交叉区域,减少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时人行横道宽度决定于单位时间内过路行人的数量及行人过路信号放行时间,通常选用的经验宽度为4〜10m,规范规定最小宽度为4m。

规范规定:机动车车道数4条或人行横道长度大于30m时,则应在道路中央设置安全岛(最小宽度为1m)。

当行车密度很大或车速很高,过街行人很多时,可考虑设立体人行过街设施——人行地道或天桥。

(4)停止线:停止线在人行横道线外侧面1~ 2m处,以保证行人通过时的安全性。

(5)交叉口拓宽:建议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左转车辆大于3〜4辆时,增辟左转车辆的专用车道。

进入交叉口的右转车辆多于4辆时,需增设右转车辆的专用车道。

增设车道的宽度,可比路段车道宽度缩窄0.25〜0.5m,应不小于3.0m;进口段长度一般为50 〜75m。

4.环形交叉口设计平面环形交叉口又称环交、转盘,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一个中心岛,车辆绕中心岛作逆时针单向行驶,连续不断地通过交叉口,这也是渠化交通的一种形式,使所有直行和左、右转弯车辆均能在交叉口沿同一方向顺序前进,避免发生周期性交通阻滞(相对于信号灯来管制),消灭了交叉口上的冲突点,提高了行车安全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整理)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整理)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整理)城市道路交叉⼝设计规程3.1道路交叉的分类及其选择3.1.1城市道路交叉宜分为平⾯交叉和⽴体交叉两类。

应根据道路交通⽹规划、相交道路等级及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

3.1.2平⾯交叉⼝应按交通组织⽅式分类,并应符合满⾜下列要求:1 A类:信号控制交叉⼝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道展宽交叉⼝。

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道不展宽交叉⼝。

2 B类:⽆信号控制交叉⼝平B1类:⼲路中⼼隔离封闭、⽀路只准右转通⾏的交叉⼝(简称右转交叉⼝)。

平B2类:减速让⾏或停车让⾏标志管制交叉⼝(简称让⾏交叉⼝)。

平B3类:全⽆管制交叉⼝。

3 C类:环形交叉⼝平C类:环形交叉⼝。

3.1.3平⾯交叉⼝的选⽤类型,应符合表3.1.3的规定。

注: 1 ⼈⼝在50万以上的⼤城市,主⼲路与主⼲路相交,经交通预测分析,需要设置⽴体交叉时,宜按本规程表3.1.4选⽤;2⼈⼝在50万以上的⼤城市,次⼲路与次⼲路相交,因景观需要,采⽤环形交叉⼝时,应充分论证。

4.2.9平⾯交叉⼝⼀条进⼝车道的宽度宜为3.25m,困难情况下的最⼩宽度可取3.0m;当改建交叉⼝⽤地受到限制时,⼀条进⼝车道的最⼩宽度可取2.80m。

转⾓导流交通岛右侧右转专⽤车道应按设计速度及转弯半径⼤⼩设置车道加宽。

4.2.10当⾼峰15min内每信号周期左转车平均流量达2辆时,宜设左转专⽤车道;当每信号周期左转车平均流量达10辆时,或需要的左转专⽤车道长度达90m时,宜设两条左转专⽤车道。

左转交通量特别⼤且进⼝道上游路段车道数为4条或者和4条以上时,可设3条左转专⽤车道。

4.2.11进⼝道左转专⽤车道设置可采⽤下列⽅法:1展宽进⼝道,以便新增左转专⽤车道。

2压缩较宽的中央分隔带,新辟左转专⽤车道,但压缩后的中央分隔带宽度对于新建交叉⼝⾄少应为2m,对改建交叉⼝⾄少应为1.5m,其端部宜为半圆形[图4.2.11(a)]。

3道路中线偏移,以便新增左转专⽤车道[图4.2.11(b)]。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3K2S *»5 ■5^3( >
J-5>
第一节平面交叉口
♦三.交叉口设计
3、交叉口缘石半径 (3) X型、Y型斜交型交叉口缘石半径应视交叉口交角形
状选用,在保证视距前提下,锐角的半径值宜小,钝角处 半 径值宜大,以利车辆行驶。
(4) 城市道路旧街进口道为一车道的,应适当加大缘石半
径,以便扩大停车线断面附近车行道路宽度,减少阻塞。
使横向的车辆停驶,这时,交叉口内的冲突点可从16 点骤减 为2点,即只有在绿灯中直行车辆与对向左转车产生 的冲突
点。若在交叉口进口道上设有左转车道,在红灯变 绿灯后, 车辆按“先左转后直行”的原则驶出停止线通过 冲突点,后 续的左转车可以在以后的直行车流的空档中穿 过,交叉口内 也可以很畅通。
但是,在我国城市干路的横断面大多采用机、非并行的 三 幅路形式,在路段中,机非分流交通组织较简单,到达 平面 交叉口时,机非混行,使交叉口的交通变得非常复杂。
第一节平面交叉口
♦二.平面交叉口车流的矛盾
♦ 1、分岔点、交汇点与冲突点 ♦分岔点 交叉口上的车流,在前进中有不同去向,
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行驶的地点, 称为分岔点(或称分流点)。
♦交汇点 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 向同
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称为交汇点(或称合流 点);
♦冲突点 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 (或
平面交叉口的事故率比路段小,但随着平面交叉口信 号 灯的自动化控制的推广,交警的减少,机动车数量 的增 长,车速的提高,可能平面交叉口的事故率会高 过路段 的。为此,当交通流量较大时,需要采取展宽 交叉口措 施弥补通行时间的不足(即“时间不足,空 间补”); 还要按车流前进的方向划分车道,以减少 相互干扰,提 高通行能力及安全性。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道路平面交叉设计是指在城市道路交叉口处,根据交通流量、交通需求以及道路空间等因素,设计合理的平面布局和交通信号设施,以保障交通安全和交通效率的一种工程设计。

本文将详细介绍道路平面交叉设计的背景、设计原则、设计要素以及常用的交通信号设施。

一、背景道路平面交叉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交通流的通行安全性和通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车辆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出行需求的不断增加,道路交叉口成为交通事故高发区域。

因此,通过合理设计道路平面交叉,能够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交通安全。

二、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在交叉口设计中,安全性是首要考虑因素。

应尽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包括车辆之间的碰撞、行人的闯入等。

因此,设计时要考虑车辆的转弯半径、行人过街设施的设置等。

2.通行效率原则:道路平面交叉设计应既能满足交通流量需求,又能保证交通的高效率。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交通流量的分配和高峰期的通行能力,合理设置车道数量和交通灯控制等装置,以提高交通流的通行效率。

3.秩序原则:为了保障交通秩序,设计时应考虑各方车辆和行人的流线,尽量减少交叉口内的冲突和混乱,提高交通的顺畅度。

这包括合理设置车辆的转弯区域、行人的过街设施以及车辆的黄标线等。

三、设计要素1.车道设置:根据交通流量的需要,设计合理的车道数量和宽度。

在交叉口的前方,根据道路转向需求,设置直行车道、左转车道、右转车道等。

2.交通灯控制:交通灯是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引导交通流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设计时要根据交通流量的需要,设置合理的交通灯控制方式,包括绿灯时间的设定以及交通灯的安装位置等。

3.行人设施:为了保障行人的安全通行,交叉口设计中要考虑行人过街设施的设置,包括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等。

4.车辆引导:为了减少交叉口内的交通混乱和冲突,设计时应设置车辆的引导标志和线路,包括转弯标志、直行标志、可变导向箭头等。

公路工程中的交叉口设计规范要求

公路工程中的交叉口设计规范要求

公路工程中的交叉口设计规范要求在公路工程中,交叉口是连接道路的关键节点,交通流量的集散和安全导向的重要场所。

为了确保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性,国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交叉口设计规范要求。

本文将对这些规范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一、交叉口分类在公路工程中,根据交叉口的形式和重要性,可以将交叉口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互通式立交、互通式枢纽、信号化交叉口、非信号化交叉口等。

每种类型的交叉口都有相应的设计规范要求。

二、交叉口布置交叉口的布置应考虑到交通组织、司机视距、道路等因素。

根据国家规范,交叉口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1. 交叉口位置交叉口应合理设置,避免影响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

在选择交叉口位置时,需要考虑道路等级、交通流量、土地利用等因素,并符合规范中的要求。

2. 交叉口间距交叉口间距的设置对于交通组织和通行效率有重要影响。

规范要求按照道路等级和交通流量确定交叉口的最小间距,以确保交通流畅和安全。

三、交叉口几何设计交叉口的几何设计是交叉口设计的核心内容,包括交叉口内道路的横断面设计、曲线半径的确定、车行道宽度的安排等。

1. 横断面设计交叉口的横断面设计应满足交通组织和通行要求。

规范要求横断面应包括适当的车行道宽度、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等,以满足各类交通参与者的需求。

2. 曲线半径的确定交叉口内部应遵循曲线半径的要求,以确保车辆在弯道转弯时能够稳定行驶。

规范中对不同类型的交叉口,曲线半径有相应的最小值限制。

3. 车行道宽度的安排车行道宽度对于车辆通行安全和交通流量的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规范的要求,车行道宽度应考虑到车辆类型和通行流量,合理设置。

四、交叉口交通信号灯设计在规模较大或交通流量较大的交叉口,通常需要设置交通信号灯来引导交通流动和保障交通安全。

交通信号灯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 信号灯布置及配时交通信号灯的布置应满足交通流量需求和交叉口的通行特点。

信号灯的配时也需要根据道路流量、交叉口形式、车辆和行人流量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

交叉口设计规程

交叉口设计规程

交叉口设计规程交叉口设计规程是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顺畅与效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正确的交叉口设计对于交通流量的分配、行车安全以及行人通行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篇全面、有指导意义的交叉口设计规程。

第一部分:交叉口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交叉口设计应以最大限度地保障行车安全为原则。

对于各类交通参与者,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都应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2. 通行效率:交叉口设计应考虑道路通行效率,合理设置道路车道数目、转弯半径等参数,以减少车辆拥堵和交通阻塞。

3. 公平公正:交叉口设计应平等对待不同交通参与者,合理设置信号灯、斑马线等设施,确保各类参与者的通行权益。

第二部分:交叉口布局设计要求1. 路口标志和标线:根据不同道路类型和交通流量,合理设置交叉口标志和标线,包括交叉口提醒标志、路口导向标志、禁止标志、交叉口减速标线等,以指示交通参与者的行驶方向和限速要求。

2. 车道设置: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流量,合理设置交叉口的车道数目和宽度。

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的车道数目应相匹配,避免交通流量不平衡。

3. 转弯半径:交叉口内的弯道设计应满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需要。

合理设置转弯半径和转弯速度限制,以减少行车事故的发生。

4. 行人通行设施:交叉口应设置行人过街设施,包括斑马线、人行横道、行人天桥或地下通道等。

行人信号灯应与机动车信号灯同步,确保行人的安全通行。

第三部分:交叉口信号控制1. 交通信号灯: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类型,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包括红灯、绿灯和黄灯。

信号灯的设置应符合交通参与者的通行需求,平衡交通效率和安全。

2. 倒计时显示:信号控制中应设置倒计时显示,以提醒交通参与者信号灯即将变更,让行人和驾驶员做好准备。

3. 双向排队:为减少驾驶员等待时间,交叉口信号灯应设置双向排队,让左转车辆和直行车辆分别排队,减少交通阻塞。

第四部分:交叉口安全措施1. 路口监控:重要交叉口应设置交通监控系统,实时监控交通状况,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准确数据支持,及时调整信号配时和车道设置。

道路交叉设计-道路与其他线路交叉_OK

道路交叉设计-道路与其他线路交叉_OK
符合铁路1435mm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的规定。 • 道路的路面应铺筑次高级以上路面。
2021/9/6
23
• (五)排水要求
2021/9/6
24
4.2 公路、铁路与乡村道路交叉
• 乡村道路指未列入等级公路的乡村地区通行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道 路,一般可分为:通行汽车的机动车道、通行农业机械的机耕道、通行非 机动车和行人的便道二种。
2021/9/6
29
三、立体交叉
• 1、交叉方式 • 通道、天桥方式。 • 2、通道设计要点 • (1)通道的间隔以400m左右为宜。 • (2)通道的交角以垂直为宜。 • (3)通道处的乡村道路平面线形宜为直线。 • (4)通道处的乡村道路纵面线形应为直坡,宜
不大于3%,构造物不得设于凹形竖曲线底部。 通道应采用自流排水方式做好排水设计。
2021/9/6
9
二、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
• (一)道口位置 • (二)相交道路的平面线形 • (三)相交道路的纵断面线形 • (四)侧向视距 • (五)道口宽度和路面铺装
2021/9/6
10
(一)道口位置
• 道口应选在通视良好的地点,不宜设置在站场、岔道咽喉区、繁忙的调 车线范围。
• 道路与铁路交叉宜采用正交,斜交时应使交叉角≥45°。
2021/9/6
16
• (2)汽车过道口所需时间为

S计 t =3.6 V 式中:V——过汽车计算车速,采用20km/h(道路交通管理规定)
2021/9/6
19
• (3)道口侧向视距
t过 S =V 3 .6 侧 火 • 式中:V火——各级铁路火车最高车速,km/h。
2021/9/6
20
(五)道口宽度和路面铺装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道路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性,道路立体交叉设计成为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类型和优点等方面,对道路立体交叉进行详细介绍。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交通流量和速度、通行效率、安全性和环境影响等。

首先,设计应满足不同交通流量和速度的需求,确保交通通畅。

其次,设计应提高道路通行的效率,缩短通行时间和排队等待时间。

同时,设计也应注重交通安全,确保车辆、行人和自行车等的安全通行。

最后,设计应通过减少环境影响,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等。

根据不同的交叉道路类型和需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可以分为立交桥、高架和地下隧道等几种类型。

立交桥是最常见的道路立体交叉形式,几条道路在一定高度的桥上交叉。

它通常适用于交通流量大、速度快的主要道路交叉口。

高架是将道路设置在地面以上,利用悬挂在桥梁上的支柱来支撑道路。

它适用于交通流量大、空间有限的区域。

地下隧道是将道路设置在地面以下,通常通过挖掘地面和建造隧道来实现。

它适用于需要保持地面美观和减少噪音污染的区域。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和排队等待时间,提高交通效率。

其次,它可以增加交通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立体交叉可以将不同方向的交通流分离,减少交叉冲突。

同时,它也可以提高行人和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辆的安全。

此外,道路立体交叉设计还可以减少环境影响,降低噪音和空气污染等。

然而,道路立体交叉设计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它的建设成本较高。

立交桥、高架和地下隧道等结构的建造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其次,它需要在道路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等因素,以确保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因素,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道路立体交叉设计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性的重要解决方案。

通过满足不同交通流量和速度的需求,提高道路通行的效率,确保交通安全和减少环境影响等原则,选择合适的类型和进行详细设计,可以实现道路交通的良性发展。

道路交叉口设计大全

道路交叉口设计大全
所以说,小半径交叉口不会给交通添堵,反而有利于疏堵。
《美国城市街道设计手册》规定,常规城市道路交叉口转弯半径是3~4.5米(10~15英尺),且在很多城市,转弯半径用了非常小的0.6米(2英尺),大于4.5米的转弯半径只会在极特殊情况下才会采用。
▲美国城市街道设计手册
美国波特兰市现有的城市道路交叉口转角半径最小的仅有0.72米。近年来新建或改扩建道路的转角半径多采用4.6米。根据《波特兰行人设计导则》的研究,认为当路侧有机动车停车带或自行车道的情况下,机动车右转的有效半径足够大,实际路缘石的半径最小可以为1.5米。
二是,转弯半径小于8米时,乘客明显感觉到弯道行驶带来的不舒适(横向力系数大于0.4);
三是,转弯半径小于9米时,车辆以较大速度行驶在弯道中也有侧滑风险。
转弯半径取值应在一定的合理范围,不能因为过分强调慢行而忽视安全或者造成交通拥堵。建议在一般情况下转弯半径建议取值不小于9米,特殊情况下应不小于6米。
▲阿布扎比街道设计导则
此外,在居住区或是有路侧停车的城市支路,可将交叉口进行缩窄设计,以减小行人过街距离,进一步降低车辆转弯速度、保障行人安全。
对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已建成的巨大型交叉口的瘦身改造,这些内容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缩窄设计的交叉口长这样:
▲美国城市街道设计手册
▲芝加哥街道设计导则
▲波特兰街道设计导则
分离式菱形立交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高速公路或快速路与主次干道的交叉;横向相交道路或匝道的左转流量较大;上下匝道方向车流无直行需求。
二、连续流交叉口
01
交叉口特点
连续流交叉口(Continuous Flow Intersection),又称Displaced Left-Turn Intersection,最早出现于墨西哥,但在美国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2006年4月,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治市,美国第3个连续流交叉口竣工通车。美国某城市的连续流交叉口实景图:

公路工程交叉口设计规范解析

公路工程交叉口设计规范解析

公路工程交叉口设计规范解析交叉口是公路交通系统中最关键的节点之一,合理的交叉口设计能够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确保交通安全。

而为了规范交叉口设计,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交叉口设计规范。

本文将就公路工程交叉口设计规范进行解析,以期加深对该规范的理解。

一、交叉口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交叉口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确保交通安全、畅通和高效。

这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安全:交叉口设计应符合交通安全要求,确保行人和车辆通过交叉口时的安全性。

例如,合理设置人行横道、交通信号灯等设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畅通:交叉口设计应考虑交通流量,合理设置车道数、车道宽度、转向半径等参数,确保交通流畅,减少堵塞。

3. 高效:交叉口设计应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时间。

例如,设置合理的信号灯配时方案、引导道路标志等,提高交通流量。

二、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素交叉口设计规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 车行道:交叉口设计应合理设置车行道,包括车道宽度、车道线、路缘石等。

根据交通流量和交叉口类型的不同,可以设置单车道、双车道或多车道。

2. 人行横道:为了保障行人安全通行,交叉口设计中应设置人行横道,并合理设置红绿灯等人行信号设施。

3. 转弯半径:交叉口设计中的转弯半径是为了提供车辆正常转弯所需的曲线半径。

大的转弯半径可以减小车辆滑倒和侧滑的风险,并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4. 车辆识别与控制设备:交叉口设计中还需考虑诸如交通信号灯、标志、导向标线等设备,以引导和控制车辆行驶。

三、不同类型交叉口的设计要点不同类型的交叉口有不同的设计要点,下面就几种常见的交叉口类型进行简要介绍:1. 十字交叉口:十字交叉口是最基本的交叉口,其设计要点包括合理设置车道和人行横道,设置交通信号灯等。

2. T型交叉口:T型交叉口是指一条路与另一条支路相交,其设计要点包括设置明确的右转车道、人行横道等。

3. Y型交叉口:Y型交叉口是指一条道路分别与两条支路相交,其设计要点包括设置合理的转向半径、人行横道等。

第22讲-道路平面交叉设计8-1讲解

第22讲-道路平面交叉设计8-1讲解
V2 R
127( ih )
(三)加铺转角式交叉口转角半径
▪ 为了保证各种右转车辆能以一定速度顺利转弯,交叉 口转角处的缘石或行车道边缘应做成圆曲线或多心复 曲线。
▪ 加铺转角边缘的圆曲线半径:
B R1 R ( 2 F )
第四节 交叉口的拓宽设计
▪ 定义:在交叉口内增加左、右转车道,以提高交叉口的通 行能力的设计方法。 一、设置条件
4. 当车流量很大,机、非之间干扰严重时,可考虑采用立体非机动 车交通组织,并与人行天桥或地道一起考虑。
第三节 交叉口的视距与圆曲线半径
一、交叉口的视距
(一)视距三角形 为了保证交叉口上行车安全,驾驶员在进入交叉口前的一段
距离内,应能看到相交道路上的行车情况,以便能及时采取措 施顺利驶过或安全停车。这段必要的距离应该大于或等于停车 视距ST。
(一)相交道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V2 R
127( ih )
在交叉口范围内,主要道路的设计速度V仍采用路段规定值,次要 道路可取路段的0.5~0.7倍;横向力系数μ可按不同计算行车速度在 0.15~0.20之间选用;超高横坡ih,以不大于2%为宜,
(二)分道转弯式交叉口最小圆曲线半径
▪ 当右转弯车辆比较多时,为保证右转车辆能以规定速度分 道行驶,应对最小转弯半径加以限制。在右转车辆计算行车 速度已确定的条件下,取μ=0.16~0.20,最小圆曲线半径的 一般值采用ih=2%计算,极限值用ih=6%计算。
(三)组织渠化交通
方向岛
分隔岛
分隔岛 中心岛
交通岛:包括方向岛、分隔岛、中心岛、安全岛 (四)调整交通组织 (五)实行信号管制
二、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一)行人交通组织
行人交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在 人行横道线内安全过街,使人、车分离,干扰最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在交通量较小的道路上设置过多的车道是不经济的,可 考虑车道混合行驶。
一般情况,交叉口的车道数宜比路段上多设一条。
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管道。
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进出交叉口的车辆可能产生的交错点 : 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
驶的地点; 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
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
相互交叉的地点。
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
1.实行交通管制。在交叉口设置交通信号灯或由交 警指挥,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 在交叉口连接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 面交叉。
特点:可减少转弯交通对直行交通的干扰, 车速较高,事故率低,通行能力大,但占地多, 投资较大。
适用:交通量较大、转弯车辆较多的二级公 路和城市主干路。
设计关键:主要解决扩宽的车道数,同时也 要满足视距和转角曲线半径的要求。
在交叉口中央设 置中心岛,用环 道组织渠化交通, 使进入环道的所 有车辆一律按逆 时针方向绕岛单 向行驶,直至所 要去的路口离岛 驶出的平面交叉, 俗称转盘。
4.环形交叉:
优点:
①驶入交叉口的各种车辆可连续不断地单向运 行,没有停滞,减少了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时 间;
②环道上行车只有分流与合流,消灭了冲突点, 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第三节 交叉口的车道数和通行能力
一、交叉口的车道数
交叉口各相交道路的车道数,应根据交通控制方法、交通 量、车道的通行能力及交叉处用地条件等决定。在城市道路 上还应考虑大量非机动车交通存在的需要。
从渠化交通考虑,交叉口最好按车种和方向分别设置专用 车道,以使左、直、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能在各自的专用车 道上排列停候或行驶,避免相互干扰,提高通行能力。
适用:交通量小,车速低,转弯车辆少的三、 四级公路或地方道路: 也可用于转 弯交通量较小的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 交叉。
设计关键:确定合适的加铺转角半径,以满 足行车和通视要求。
2.分道转弯式:
通过设置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使单向 右转或双向左、右转车流以较大半径分道行 驶的平面交叉
特点:交叉口转弯车辆,尤其是右转弯车辆 行驶速度和通行能力都较高。 适用:车速较高,转弯车辆较多的一般道路。 设计关键:确定较大的转弯半径,并设置合 理的交通导流岛。
③ 交通组织简便,不需信号管制;对多路交 叉和畸形交叉,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更为有效。
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城区改建困难;增加 了车辆绕行距离,特别是左转弯车辆;一般 造价高于其他平面交叉。
适用:多条道路相交,通过交叉口的交通 量总数为500~3000辆/小时,左右转弯车 辆较多,且地形较平坦的情况。
1. 在交叉路口,非机动车道通常布置在机动车道和 人行道之间。 2. 在交叉口内,一般车流量下非机动车随机动车按 交通规则在右侧行驶,不设分离设施。 2. 车流量较大时,可采用分隔带(或墩)将机动车 与非机动车分离行驶,减少相互干扰。 3. 当车流量很大,机、非之间干扰严重时,可考虑 采用立体非机动车交通组织,并与人行天桥或地道 一起考虑。
“T”字形—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的交叉, 或一条尽头式的路与另一条路的搭接;
Y形—通常用于道路的合流及分流处;
错位—相邻T或Y行相隔很近,形成错位
复合式(多路)交叉—5条及5条以上道 路相交叉。
平面交叉口的布置类型: 1.加铺转角式:交叉口用适当半径的圆曲线 平顺连接相交道路的路基和路面。
特点:交叉口形式简单,占地少,造价低, 设计方便,但行车速度低,通行能力 小。
2.采用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内合理布置交通岛、交 通标志和标线、或增设车道等,引导各方向车流沿 一定路径行驶,减少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如环形 平面交叉可消灭冲突点。
3.修建立体交叉。将相互冲突的车流从通行空间上 分开,使其互不干扰。这是解决交叉口交通问题最 彻底的办法。
三、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第五章 道路交叉设计
第一节 平面交叉设计
一、平面交叉的定义 定义: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同一平面上相 交的地方称为平面交叉,又称为交叉口。
二、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 (1)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组成 部分的几何尺寸; (2)进行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 施; (3)验算交叉口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 条件; (4)交叉口立面设计,布置雨水口和排水
在车道上划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 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象渠道内 的水流那样,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的 交通组织。
二、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一)行人交通组织
行人交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行人在人 行道上行走,在人行横道线内安全过街,使人、 车分离,干扰最小。
▪(二)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第二节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一、车辆交通组织方法 (一)设置专用车道
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 道行驶,互不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 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 划分。
(二)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
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 2.实行交通管制 3.变左转为右转(图a)
(三)组织渠化交通
四、交叉口的设计速度
1. 交叉口范围直行交通: 设计速度原则上应与路段设计速度相同。 两相交公路的等级或交通量相近时,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设计 速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路段设计速度的70%。 2. 转弯交通:设计速度因分、合流及用地等影响,通常应适 当降低,或按变速行驶需要而定。 右转弯车道:设计速度不宜大于40km/h; 左转弯车道:设计速度不宜大于20km/h。
根据交叉口的几何形状,可分为: “十”字形—两条道路以90度正交,使用 最广泛,具有形式简单、交通组织方便, 外形整洁、行车视线好等特点。
X形--两条道路以非90度斜交,交叉角应 大于45度,一方面交叉口太小,导致行车 视距不良,对交通安全和交通组织不利, 另一方面,交叉口太小,增加交叉面积, 从而会增加通行时间而降低通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