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科学与人文:冲突与融合

合集下载

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冲突与融合

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冲突与融合

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冲突与融合科学教育对人文教育的冲击源于哲学流派的纷争,受社会转型和产业革命的影响,被大学职能扩张所催化。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冲突并非必然,应转变观念,改革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实施方式,协调大学教育的职能,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与协调发展。

[标签]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冲突与融合协调发展应对科学教育冲击人文教育的原因进行剖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与协调发展。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冲突当今,大学科学教育对人文教育的冲击涉及到大学教育的各个方面。

首先,科学教育冲击人文教育表现为科学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不断膨胀与人文课程的步步退让和衰微,科学课程越来越占据了大学课程的主导地位。

20世纪60年代发端于美、苏(前苏联),随后席卷各国的一浪高过一浪的“课程的现代化”,实际上是理科课程的现代化。

其次,科学教育冲击人文教育,还体现在书本知识与个体经验的矛盾上。

现代科技知识浩如烟海,而且还在不断地成倍增长,科技发展使人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尽可能多地把知识教给学生,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需求。

再次,科学教育冲击人文教育,还表现在大学的观念上。

现代大学虽然在口头上都表示要重视人文教育,提倡通识教育,但现实中“重理轻文”的情形非常严重,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重视实用的技能知识,轻视人文知识的传授与学习。

第四,科学教育冲击人文教育,还表现在物质投入上。

大学普遍重视理工学科建设,忽视人文社会学科建设。

最后,科学教育冲击人文教育,还表现在大学的职能上。

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各所大学都把科研作为学校的主要职能,忽视大学引导社会的职能。

大学职能存在功利化倾向,偏重科学研究,轻视文化传承。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冲突的原因剖析笔者认为,科学教育冲击人文教育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1.由哲学流派的纷争引起,特别是与实证主义的兴起有关。

20世纪初期,信奉“价值中立”的实证主义科学取得了压倒性的主流地位,把自己所强调的实证性、逻辑性和客观性加以推扩,把适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和逻辑准则宣称为一切学科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范式,以科学真理为唯一真理,将知识加以层级划分:物理科学最高,生物科学次之,社会科学再次之,而伦理学、美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甚至不能进入知识的殿堂,人文学者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6-科学与人文:冲突与融合

6-科学与人文:冲突与融合
科学主义的局限性
➢ 科学主义只是一般地提出科学化的要求,不考虑非自 然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在这些领域应用自然科学的概念 和方法的条件。
➢ 科学主义把自然科学的一般有限原则加以不适当地推 广和转换,将自然科学的观念、方法不加限制地外推 搬用并规范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这是违背科学精神 的,凡是严肃的科学家都不会赞同。
➢“人文”在中国古代意指那些不是以自然为对象 的文明文化现象,如诗、书、礼、乐等。
贲卦:亨,小利有攸往。
▪ 离下艮上 ----------- --- 艮上(山) --- ------------- --- 离下(火) ---------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 文柔,故小利有攸往。
➢ 斯诺的批评重点在于指出对科学文化的不 了解,这种不了解“给整个‘传统’文化带 来的非科学气氛,而这种非科学气氛又往往 转化为反科学”
2、科学与人文的论争:科学主义与反科学思潮
1、科学主义:自然科学是知识的范型,文化的其他 领域必须按照这个范型加以衡量。
I. “科学主义”的概念辨析
“科学主义”,译自英文“Scientism”,亦译“唯科学主义”。
2、“反科学”思潮:
I. 概念辨析
➢ 所谓“反科学”思潮,系指由于科学的社会控 制失当并导致一定的负面效应而引发的“反科 学”(anti-science)倾向。这种倾向的一个 显著的特征就是认定科学在本质上同人类的追 求相冲突。
➢ “反科学”思潮对科学的抵制并不具有明确 的认识论基础,尚未提升为系统的哲理、建构 严密的逻辑形态,也未组织成一个围绕共同的、 概念明确的社会共同体。
望——论科学研究的实在》(1999); ➢ 美国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安德鲁·皮克林(Andrew Pickering)编辑了《作

现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冲突与融合

现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冲突与融合

现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冲突与融合在当代社会,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是两个独特而又相互联系的领域。

自然科学以测量、实验和推理为基础,探讨着物质世界的规律和本质;而人文科学则以文化、价值观和情感为核心,致力于理解人类的行为与思维。

尽管这两个领域看似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和焦点,但其实在现实世界的应用中,两者是息息相关,互相影响,甚至不可或缺的。

然而,在科学的发展进程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也经常发生冲突。

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追求客观性和验证性,强调客观事实的存在和确定性,以及普遍规律的发现。

而人文科学则更多地强调主观性,关注自我意识、意义和历史进程。

例如,在环境问题上,自然科学家会首先研究气候变化、物种灭绝等现象的原因和标准,而人文科学家则会探究这些现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从中获得智慧和方向。

这种冲突导致了两个领域的学者在方法论和价值观上的分歧,使得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实践中发生隔离和对立。

然而,虽然存在冲突,现代的学者们也越来越意识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相互作用和融合的重要性。

首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

自然科学虽然可以给出客观的数据和解释,但其无法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这时就需要人文科学的哲学和伦理思考;而人文科学虽然可以揭示事物的意义和目的,但其不能提供科学验证,这就需要自然科学的实证和验证。

只有将两个领域的认识和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其次,在现实社会问题中,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也需要相互依赖和协作。

例如,在医疗领域,自然科学提供了医学技术的进步和新药的研发,但治疗患者的过程中,也需要人文科学的关怀和理解,来满足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

因此,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是现代医学进步的关键。

类似地,在教育领域,自然科学提供了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而人文科学则促使教育家关注学生的特长、兴趣和个性发展,从而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教育。

无论是医疗还是教育,都需要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融合,才能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

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

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

《自然辩证法》作业——浅谈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我国著名的机械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曾说过,“从表面上看,科学是求真,解决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问题;人文是求善,解决的是精神世界的认识问题。

但从两者内在的关系来看,真为善奠基,善为真导向,两者不可分割。

”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左膀右臂,两者在浩瀚的文明发展史上相爱相杀,纠葛不止。

可以说世界范围内,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人文文化的发展状况要远比科学技术的发展要繁荣。

在那个长达几千年的时间跨度里,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受到了歧视和打压,被视作一种与固有人文、宗教精神格格不入的“异者”,是一种可怕的需要打压的冲突,是荒谬而又可笑的“外乡人”。

15世纪至17世纪时,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发现和发展了“日心说”,这个本可以让人类对宇宙星空的认识进一个大步的新发现,却因为与天主教所遵从的“地心说”相悖而得到罗马教廷的封杀和禁锢。

以至于,在《天体运行论》出版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日心说”极少受到人们的关注,支持者更是寥寥无几。

在中国古代,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一步步成为统治思想。

朝廷里一些迂腐的儒士片面理解儒家典籍中孔子对待技术的思想,将科学技术视为“艺成而下”的“小道”。

头脑灵光的年轻人都秉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鲜有人涉足民用工具或军事器械的革新创造。

有发明被采纳,无非也是因为辅助了人文文化的发展而得已延存,如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等。

从文艺复兴开始,科学技术逐渐赶上人文文化的发展步伐,两者开始有了一些新鲜而有趣的交融。

达芬奇的著名素描《维特鲁威人》就是一部科学与人文完美融合的经典之作。

达芬奇将生物学基础(形体和比例)和几何学知识(方形和圆形)都运用到这幅人体素描之中,使《维特鲁威人》在他的妙笔下既展现出精妙的比例又有了艺术的美感。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号召下,各级政府、大中专院校、研究所都将推动各自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定为最重要的工作。

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与冲突

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与冲突

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与冲突科学与人文是两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知识追求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然而,科学与人文之间既有结合又存在冲突。

本文将探讨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冲突,并分析如何促进两者的有机发展。

一、科学与人文的结合科学与人文之间并非互相对立,而是可以相互结合的。

首先,科学和人文都是人类认识世界与探索人类自身的重要手段。

科学通过严谨的实证研究和实验方法,揭示了自然现象的规律和本质,帮助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

而人文关注人的本质、人类的情感、价值观以及人类文化的演绎等,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和社会。

其次,科学和人文也可以相互补充。

科学强调客观性、理性以及实证主义,而人文则注重主观性、感性以及解释主义。

科学的进步为人文提供了更多的事实基础和技术支持,而人文则帮助科学赋予实证数据更丰富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科学与人文的结合还可促进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基础和生存条件,而人文关怀和道德伦理的思考则使社会更加和谐、公正。

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有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综合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与人文的冲突尽管科学与人文可以相互结合,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冲突。

首先,科学和人文的方法论存在差异。

科学追求客观性、可重复性,强调实证和证伪,而人文则注重主观性、独特性和情感价值。

科学强调严谨的实证研究,而人文则更注重对人类内心世界的理解。

这种方法论的差异可能导致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认知冲突。

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和道德问题,这与人文关怀和道德思考形成了冲突。

例如,生物技术的进步可能带来伦理问题的考虑,比如基因编辑和克隆等,这就需要人文关怀和道德伦理的思考来对科学技术的应用进行限制和引导。

最后,科学和人文的知识体系存在不对称性。

科学的知识更为系统和精确,而人文的知识则更加抽象和多元。

这种不对称性可能导致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理解和沟通障碍。

三、促进科学与人文的有机发展促进科学与人文的有机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科学与人文的交叉学科研究。

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

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

自然辩证法作业——浅谈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我国着名的机械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曾说过,“从表面上看,科学是求真,解决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问题;人文是求善,解决的是精神世界的认识问题;但从两者内在的关系来看,真为善奠基,善为真导向,两者不可分割;”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左膀右臂,两者在浩瀚的文明发展史上相爱相杀,纠葛不止;可以说世界范围内,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人文文化的发展状况要远比科学技术的发展要繁荣;在那个长达几千年的时间跨度里,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受到了歧视和打压,被视作一种与固有人文、宗教精神格格不入的“异者”,是一种可怕的需要打压的冲突,是荒谬而又可笑的“外乡人”;15世纪至17世纪时,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发现和发展了“日心说”,这个本可以让人类对宇宙星空的认识进一个大步的新发现,却因为与天主教所遵从的“地心说”相悖而得到罗马教廷的封杀和禁锢;以至于,在出版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日心说”极少受到人们的关注,支持者更是寥寥无几;在中国古代,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一步步成为统治思想;朝廷里一些迂腐的儒士片面理解儒家典籍中孔子对待技术的思想,将科学技术视为“艺成而下”的“小道”;头脑灵光的年轻人都秉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鲜有人涉足民用工具或军事器械的革新创造;有发明被采纳,无非也是因为辅助了人文文化的发展而得已延存,如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等;从文艺复兴开始,科学技术逐渐赶上人文文化的发展步伐,两者开始有了一些新鲜而有趣的交融;达芬奇的着名素描维特鲁威人就是一部科学与人文完美融合的经典之作;达芬奇将生物学基础形体和比例和几何学知识方形和圆形都运用到这幅人体素描之中,使维特鲁威人在他的妙笔下既展现出精妙的比例又有了艺术的美感;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号召下,各级政府、大中专院校、研究所都将推动各自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定为最重要的工作;一大批知识青年投身于科学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曾被长期冷落的科学技术终于在知识体系中翻身,成为先进和富强的代名词;国家对科技的重视造就了科学技术文化的繁荣,也成就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三十年;此时,已没有人再说科技使无关紧要的东西,更没有人用排斥的眼光看待它;科技一跃成为了无比重要的一个工具,甚至一度超越“人文”在人们内心中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发展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与国际社会接轨;除了获得巨大的国际市场这一好处外,我们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和竞争,而文化竞争就是一方面;改革开放带给人民群众的实惠就是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这不能不说是国家大力倡导科技强国战略的硕果;然而,这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文文化发展的滞后;广大群众普遍拥有了充裕的物质条件,但却没有相对丰富的精神生活;于是,外国的文化产品趁着国内市场的空缺而迅速涌入;进口的文化产品带来的是西方文化,而西方文化在我国的传播造成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盛行和人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不自信,这两者的后果就是国人道德观念的沦丧与一系列有悖社会公德的违法活动的出现;如食品生产中“毒豆芽”、“地沟油”、“激素奶”等有毒食品的层出不穷以及拐卖妇女儿童、建造“豆腐渣”工程、在景区乱写乱画等违法行为的屡禁不止;面对如此多棘手的社会矛盾,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意识到,人文文化与科学技术文化一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柱,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两者的关系;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看似是两面对立的墙,一为理性,一为感性;无论是历史偏向感性导致的错误,抑或当代人注重理性忽略感性而带来的困扰,都使我们明白,两者固然不同,我们也该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自此,人文文化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相应的人力物力也投入到了人文文化建设事业中来;借此契机,人文文化如春天的桃花一般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恣意绽放,吐露芬芳,为科技的进步增添了许多灵动的元素;同时,科技的创新也为人文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媒介;举个简单例子,书法是我国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繁衍而变得丰富多彩,从图画符号开始,逐渐衍生出篆、隶、楷、行、草等形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书法不仅作为汉字的载体而促进了知识传承和文化传播,它还作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个瑰宝在各国文明交流中独放异彩;但是,科技让我们拥有了许多不需要纸笔就可以编辑和传送信息的工具,再加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无暇领略书法的刚柔之美,只得以呆板僵硬的印刷字体来承载我对于万千世界的种种想法;此时书法在与印刷字的较量中因为书写速度的劣势而败下阵来;但渐渐地,“千人一体”的印刷字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极度枯燥、乏味,我们迫切地想要找到曾经书法艺术带给我们的惊喜和舒畅的感觉;于是,书法再一次回归到我们的创作过程中,它出现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呈现出“和”的简约;也出现在上海世博会的会徽上,展示出“世”的活泼;书法本身所具有的曼妙、生动的特性为科技创新注入了鲜活的血液,让科技发明具有了生命力;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给予书法以更多展示空间;回过头来我们才发现,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未有任何一个时期出现过科学技术文化或人文文化独立存在的情况,有的只是因为当权者偏袒而造成的一种文化相比于另一种文化更具优势的发展状况;一个文明能够经久不息、源远流长,除了有科学技术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冲突,必然少不了两者的协调;我们正在竭力地让人文文化与科学技术文化完美而富有个性地交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重现的活字印刷术表演、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出的数字化清明上河图,都是智慧的现代中国人将科技融入人文而创造出的伟大艺术;我们只有辩证看待科技与人文的关系,让两者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用科学技术展现人文艺术之柔美,用人文艺术装点科学技术之高深,而非完全割裂、只重一方,才能创造长远留存且精彩纷呈的人类遗产;。

科学与人文冲突与融合ppt课件

科学与人文冲突与融合ppt课件
科学与人文:冲突与融合
1
内容提要
一、科学文化VS人文的概念 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冲突 三、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2
一、科学文化VS人文的概念
3
1、科学文化是现代文化结构层次中最基础的部分。这
个结构层次自下而上依次是 :
精神理想、信仰、社会价值观、行为规范、文学艺术
社会制度、体制
物质(商品)
10
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冲突
11
1、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冲突的缘起
1、科学与人文分立的萌发
公元前5至4世纪古希腊哲学研究的中心所发生的重大转变,即 从早期以研究自然为中心转变为以研究人和社会为中心,也就 是格思里(W.K.C.Guthrie)在《希腊哲学史》中指出的:从 智者和苏格拉底开始,哲学研究的兴趣“从宇宙转向人,从宇 宙论和本体论的有吸引力的理性问题转向更迫切的人生事务和 行为的问题。”
古典时期被称为智者的哲学家很多,现在知道的就有二十多人,主要代 表有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等。如普罗泰戈拉喊出的响亮口号“人是万 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它标志着人的自我意识也即理性的觉醒;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则把人的理性进一步提升为“理念”,认为善、
公正、正义是第一类的道德伦理价值和审美领域的理念。
• 人道主义,重视人的价值,捍卫人的尊严,提高人的地位,把人的自 由、平等、博爱和全面发展作为人类追求的目标;
• 人本主义,人文主义反对以神为本的旧观念,宣传人是宇宙的主宰,
是万物之本,用“人权”对抗“神权”,所以人文主义有时也被称作
“人本主义”。
9
人文精神
所谓人文精神,即是人文主义的升华,其内 涵主要是人类对自己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珍视 与关怀,包含对人的价值的至高信仰,对人 类处境的无限关切,对开放、民主、自由等 准则的不懈追求,凝结为人的价值理性、道 德情操、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

科学与人文的冲突与融合的意义

科学与人文的冲突与融合的意义

科学与人文的冲突与融合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和人文二者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或缺。

虽然它们似乎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但事实上,它们之间存在着互相交错、互相渗透的关系,也正因为如此,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既是冲突、又是融合。

一些人认为,科学和人文之间存在冲突,是因为科学是客观的,人文是主观的;科学是一种逻辑思维,人文则是一种情感交流。

但是,科学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人文的主观性;人文的情感交流也并不排斥科学的逻辑思维。

两者不该是对立的,而是应该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

让我们来看看科学与人文之间的交集,探索它们之间的关联及其对我们的意义。

一、科学和人文的共性科学和人文二者有许多共同点,比如:都是通过长期积累和经验来获取知识;都需要不断的探索和试验;都需要不断地提出问题。

而所谓的问题,不仅仅是科学上的实验和结果,也包括人文领域中的感情、思想、文化等方面。

可以说,科学和人文都试图探求真理,这是它们共同的目标。

二、科学与人文的冲突虽然科学和人文有共性,但是它们之间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一些人认为,科学是严谨的,而人文是主观的,它们之间缺乏对话。

此外,科学倾向于剥夺事物的人文性,人文则倾向于降低科学的可靠性。

比如,虚拟现实的应用已经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用它来学习、沟通、购物,甚至是感官享受。

但是,当科学家意识到这种技术的潜在危险时,他们提出了质疑。

虚拟现实的应用可能会对人类产生负面影响,这个问题是科学上的,但它也是人文上的。

这种危险不仅是虚拟现实技术本身,更是人类如何利用这种技术的问题。

这个问题越来越明显:科技发展在不断地重构人类的生活,这涉及到我们的道德标准、价值观以及政策制定的问题。

这就需要科学界与人文界进行深度对话。

三、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虽然科学和人文之间的冲突可能会阻碍彼此的发展,但是这两者的融合将可以创造新的领域。

在这方面,艺术和科学相结合便是典型的例子。

科学家们不仅需要靠逻辑思维来推导各种结论,同时需要激发灵感、开拓想象力。

科学与人文:冲突与融合

科学与人文:冲突与融合
(2)从哲学的角度看,人是一个能赋予自己新的生命的生命体(这只 是马克思的观点的一种解释)。这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说法,“生命”可 被视为一个属概念,而“人”则是种概念,并且是通过恰当地增加新的内 涵从属概念中分离出来的。
(3)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是能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的生命体(人在这个过程中变成了人,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改变着自己 。这也可以说是恩格斯观点的进一步阐明)
府、企业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广泛参与,科学技术已
成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业。
▪ 科学的高速发展,在20世纪末进入了知识爆炸 时代
▪ 各种科学交叉综合,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利
▪ 非线性科学 ——复杂系统(混沌与分形)— —知识的不确定性
20世纪人类知识领域的扩展十分令人注目 ,知识的积累和创新一直以加速度进行,无论在 宏观知识方面还是在微观知识方面都达到了前所 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以至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 “知识爆炸”。人类科学实践的范围也扩大了, 一方面借助于强大的高能加速器深入地探索物质 结构的秘密,另一方面又克服地球引力的束缚, 开始向广袤的宇宙空间进军。
(4)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人是有系统语言,并大量运用 第二信号系统进行思维的生命体(人的语言特征也足以将 其与动物界区分开来,虽然我们也说其他动物有“语言” ,例如说“鸟语”,其实,那与人的语言有根本的区别) 。 (5)从心理学角度看,人是知(认知)、情(情感)、意 (意志)的统一体。知、情、意的每一个方面都是那样奥 妙无比,从任一方面都足以将人与其他生命划分开来。至 于三者的统一和谐,那更是奥妙无穷。 (6)从伦理学的角度看,人是会红脸的生命体。做了亏心 事还不红脸,就已经不是人了(虽然心脏还跳动着,但那 是与动物无别的了)。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是 指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表现以人为主体,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 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演讲稿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演讲稿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有关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话题。

科学与人文一直被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在当今社会,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不仅拓展了我们的认知边界,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科学与人文是如何融合的。

科学是以实证和验证为基础的,而人文则更关注人类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科学和人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比如,在医学领域,医生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医学知识,还需要具备人文关怀的能力,因为患者不仅需要治疗,更需要关怀和慰藉。

又比如,在环境保护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文关怀,我们需要从人文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如何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次,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不仅拓展了我们的认知边界,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文领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数字化技术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生物技术为医学和农业带来了新的突破。

同时,人文关怀也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和方向,它提醒我们不要忽视人的情感和思想,不要只看到技术的表面,而忽略了人文的内在需求。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一种趋势,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方向,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来认识世界,更需要人文关怀来理解人类。

只有科学与人文真正融合,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总之,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它不仅拓展了我们的认知边界,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希望我们能够更加重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让它成为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谢谢大家!。

结合实际谈谈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论述医学与

结合实际谈谈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论述医学与

结合实际谈谈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论述医学与(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简述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概念与关系二、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1.价值观的冲突2.方法论的冲突3.知识体系的冲突三、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1.医学发展的需求2.社会伦理和法律的约束3.科技与人文的互动与融合四、结论: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共存与互促正文一、引言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它们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文化以理性、实证和客观为特点,关注对自然界的探索与利用;而人文文化则以感性、想象和主观为特点,关注人类精神世界的表达与传承。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这两种文化形态既存在冲突,也有协调。

本文将从医学这一特定领域,探讨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二、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1.价值观的冲突科学技术文化以客观、实用和效率为价值观,追求真理和实际应用。

而人文文化则强调情感、审美和人文关怀,关注个体的精神需求。

在医学领域,这两种价值观的冲突表现在医学实践中对患者需求的关注上。

2.方法论的冲突科学技术文化倡导实证主义,强调数据和实验,追求精确和可重复性。

而人文文化则倡导解释学,关注个体经验和情感,追求理解和意义。

在医学领域,这两种方法论的冲突体现在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如生物医学模式与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的差异。

3.知识体系的冲突科学技术文化关注的知识体系是科学知识,强调逻辑性、系统性和普遍性。

而人文文化关注的知识体系是文化知识,强调历史性、地域性和特殊性。

在医学领域,这两种知识体系的冲突体现在医学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上,如专业技能培养与人文素养教育的平衡。

三、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1.医学发展的需求医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于科学技术文化的推动。

同时,医学作为一门关乎人类生命健康的学科,也需要关注人文文化的价值。

结合实际谈谈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论述医学与

结合实际谈谈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论述医学与

结合实际谈谈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论述医学与摘要:一、引言1.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关系2.医学作为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结合的产物二、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1.价值观的差异2.方法论的对立3.应用领域的影响三、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1.相互补充2.共同发展3.融合创新四、医学在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冲突与协调中的作用1.医学中的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的结合2.医学发展中的冲突与协调3.医学对于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关系的影响五、结论1.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与协调是持续发展的过程2.医学作为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结合的典范,对于推动两者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正文: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深远影响的话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关注和依赖日益加深,而在这个过程中,人文文化的作用和价值也不容忽视。

医学作为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结合的产物,对于探讨两者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存在冲突。

在价值观方面,科学技术追求客观、理性和可量化的标准,而人文文化注重主观、感性和个性化的表达。

这种差异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两者之间的冲突。

在方法论上,科学技术强调实证、逻辑和分析,而人文文化则注重想象、感悟和综合。

这种对立使得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在研究方法和评价标准上产生分歧。

此外,在应用领域上,科学技术通常关注实际问题和对策,而人文文化关注精神需求和文化传承。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两者在实际应用中产生冲突。

然而,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并非完全对立,它们也可以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人文文化的引导,以避免技术滥用和道德沦丧。

同时,人文文化也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以实现文化传承和价值传播。

此外,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创新,可以产生许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成果,如医学、环境科学等。

在医学领域,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的结合尤为明显。

论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论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论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一方面,有人认为科学是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力量,取代了人文,而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人文可以对科学做出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探讨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第一步:科学与人文的定义科学是一种由观察、实验和理论构成的知识体系,它致力于在自然界中寻找普遍性规律和解释现象。

而人文则是涉及人类文化、审美、历史等方面,主要关注人类作为个体和社会成员的问题。

第二步:科学与人文的互动科学与人文之间并不是完全隔离的。

科学研究需要一定的人文素养,例如,在阐述科学成果时需要语言表达的技巧,科学发展也需要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的思考。

同样,人文研究也需要科学知识的支持,例如,考古学需要科学技术支持,历史学也需依赖史料分析等方法。

第三步:科学与人文的冲突与合作科学与人文领域在某些时候也可能会产生冲突。

例如,一些科学研究可能会侵犯人的权益,这时候人文领域就要起到保护作用。

同时,人文领域也可能会产生与科学知识相冲突的观点,这时候也需要科学的证据加以验证。

不过,科学与人文还有着很多的合作空间。

例如,一些交叉学科的研究,如科学史、文化人类学等,就需要融合科学与人文的知识来进行探究。

此外,科学知识的发展也可能为人文领域提供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研究方法,从而为人文学科的发展带来新动力。

第四步:科学与人文的平衡科学与人文都有其独立的价值,但也都需要相互补充和支持。

我们应该把握好科学与人文的平衡,不能单独强调其中一方,而将另一方忽视。

在实践中,可以采用交叉学科的研究方式,探求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共性和互补性,拓宽知识的视野,促进人文和科学的双方发展。

综上所述,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不只是简单的对立或平行,而是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走向真正的融合需要科学家、人文学者和全社会一起努力,推动科学研究与人文学科之间的合作与发展,从而造福人类文化的进步。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冲突与融合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冲突与融合
收 稿 日期 :2 0 1 4—0 2— 2 6
作者简介 :胡安娜 ( 1 9 8 2一) ,女 ,硕 士 ,讲师 ,研 究方向为公 共管理与信息管理。
2 0 1 4年第 4期
九江学院学 报
・7 1・
的矛盾 。马克思说 :“ 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无 疑是 有 生 命 的个 人 的存 在 。 因此 第 一 个 需 要 确
三 、科学 精神 与人 文精神 的冲 突 人 与 自然 的矛 盾 是 人类 生存 所 遭 遇 的 最 基 本
社会界、思维过程及其他各种事物)的知识体系。 其二是动态 的:科学是对于认识客体 的知识体系
及产生 知 识 的 活 动 。第 三 是 系统 的 :科 学 是 由人 类 对认 识 客 体 的 知识 体 系 、产 生 知 识 的活 动 、科
二 、关 于人 文精神
“ 人 文 ” 一 词 最 早 出现 在 《 易经》 中。 《 易
经?贲卦?彖传》云 :“ 刚柔交错 ,天文也 ;文明
以止 ,人 文 也 。观 乎 天 文 以察 时 变 ,观 乎 人 文 以
化 成天 下 。 ” ‘ 3 人 文 区别 于 自然 ,有 人 伦 之 意 ,区
由分离 、冲突逐渐走 向互补 、融合 ,只有 将二者 并 重 ,才 能保证 发展 实践 的正 确取 向和成 功 。


关于 科学精 神
在 中 国古 代 并 没 有 “ 科 学 ” 这 个 词 。1 6世

务实和开拓创新 。其中,求真是 目标 ,创 新是灵
魂。
纪 ,也就是明朝后期西方传教士将英文单词 “ s c i — e n c e ” 引入 中 国 ,最初 被 翻译 成 “ 格 物致 知 ” ,取 自儒家经典 《 札记 ・ 大学》 中 “ 致知在格物 ,物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学与人文如同两条交织的河流,共同滋养着人类文明的土壤。

科学,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知识的巅峰,引领着人类探索未知的奥秘;人文,如同一片广袤的森林,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滋养着人类的精神世界。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展现了人类智慧的光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分析其中的利弊,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科学与人文是相辅相成的。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的滋养;人文的繁荣,离不开科学的支持。

科学,通过严谨的实验和逻辑推理,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推动了技术的进步,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然而,科学的发展,也需要人文的指导和启发。

人文,通过文学、艺术、哲学等形式,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激发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这种想象力,正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如同一对翅膀,让人类在知识和精神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然而,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并非总是和谐的。

在某些情况下,科学与人文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例如,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时会导致伦理道德的困境。

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虽然为治疗遗传病带来了希望,但也引发了伦理道德的争议。

这种伦理道德的争议,如同一道道难题,考验着人类的智慧和良知。

如何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坚守伦理道德的底线,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科学的理性思维,有时会抑制人文的情感表达。

科学强调客观事实和逻辑推理,而人文则注重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

这种理性和情感的对立,如同一道道鸿沟,阻碍了科学与人文的深度融合。

如何在科学的理性思维和人文的情感表达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次,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不仅能够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能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例如,科技与艺术的结合,诞生了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为人类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科技与哲学的结合,推动了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深化了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演讲稿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演讲稿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这一重要话题。

科学与人文,常常被认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一个强调实证和客观,一个强调人文关怀和主观情感。

然而,事实上,科学与人文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关系。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思考。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科学与人文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相互融合的。

在医学领域,科学为我们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技术手段,而人文则为患者提供了心理抚慰和情感支持。

在环保领域,科学为我们提供了环境保护的技术和方法,而人文则为我们提供了环保意识和行为的道德支持。

可以说,科学和人文在现实生活中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科学与人文在思想层面是如何相互融合的。

科学强调客观事实和逻辑推理,而人文强调主观情感和人类精神。

然而,正是在这种对立中,科学与人文才能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科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可以帮助人文思想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理解人类社会和历史,而人文的情感和精神可以帮助科学更加贴近人类的需求和情感,使科学更加人性化。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科学与人文融合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同时也伴随着人类精神和情感的迷失。

我们需要科学的理性思维和人文的情感关怀来平衡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自己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不忘初心,不忘人文情怀。

只有科学与人文融合,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更好地理解自己。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科学与人文融合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思考和行动的指南。

谢谢大家!。

结合实际谈谈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论述医学与

结合实际谈谈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论述医学与

结合实际谈谈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论述医学与摘要:一、引言1.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关系2.医学作为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结合的领域二、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1.价值观的差异2.方法论的不同3.应用场景的矛盾三、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1.促进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的相互理解2.注重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关怀3.发挥医学在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协调中的作用四、医学在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协调中的实践1.以人为本,关注病患需求2.跨学科合作,促进全面发展3.培养兼具科学技术与人文素养的医学人才五、结论1.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与协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2.医学在促进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协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倡导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正文: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实际上,这两种文化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

以医学为例,医学既是科学技术的产物,也是人文文化的体现。

本文将结合实际,探讨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并论述医学在其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价值观的差异、方法论的不同以及应用场景的矛盾。

首先,科学技术文化追求客观、理性、精确,强调实证和逻辑推理;而人文文化则注重主观、感性、独特性,强调个体的价值和情感体验。

这两种价值观的差异可能导致在某些问题上产生分歧。

其次,科学技术文化侧重于实证研究、数据分析、模型构建等方法,而人文文化则更注重历史、哲学、文学等思辨性方法。

这使得两者在研究方法上难以达成一致。

最后,在应用场景上,科学技术文化倾向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等,而人文文化则关注人的精神性需求、文化传承、道德伦理等。

这可能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出现冲突。

然而,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并非不可调和。

在当今社会,人们已经意识到两种文化的互补性,开始寻求相互理解、促进协调发展的途径。

科学与人文的交融演讲稿

科学与人文的交融演讲稿

科学与人文的交融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科学与人文的交融这一重要话题。

科学与人文一直被认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科学强调客观、理性,而人文强调主观、情感。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科学与人文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和人文是如何相互融合的。

科学的发展需要人文的启发和支持。

科学家们在探索未知的时候,需要人文的思维方式来启发他们的灵感,需要人文的知识来支撑他们的研究。

同时,人文也需要科学的支持,科学的发展为人文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和方法,让人文研究更加丰富和深入。

其次,科学和人文的交融也带来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比如,在医学领域,科学家们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验,发现了许多治疗疾病的方法,而人文学者则通过对患者的心理和情感的研究,为医学提供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支持。

这种交融不仅使医学更加科学,也使医学更加人文。

最后,科学与人文的交融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广阔的视野。

当我们将科学与人文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更好地理解人类。

我们不再是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是能够深入地去探索事物的本质,去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

在今天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变得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相互合作,相互借鉴,共同探索未知的领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演讲,“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而人文是我们理解世界的智慧。

”让我们携起手来,让科学与人文的交融之花绽放得更加美丽!谢谢大家!。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共3篇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共3篇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共3篇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与交融1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对于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和交融,人们的看法不同,但无疑的是,两者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表现在一些具体的方面。

科学文化追求的是真实、客观、可证实的事实和规律,而人文文化关注的则是人性、道德、情感、艺术等方面。

在科学与人文的发展过程中,的确发生过一些不同观点的冲突,比如科学家们因为技术上的进步而挑战了许多传统信仰,这也引发了一些文化上的分歧和矛盾。

但是,仔细审视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并不是全面的,因为两者交融的方面也很多。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科学和人文文化的发展对彼此相互促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发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人文文化的蓬勃发展。

其次,人文文化中的一些思想和精神也在推动科学的发展,譬如人道主义、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等,这些都是人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科学的发展也需要受这些价值观的约束,比如科学研究必须以人类的福祉为中心,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等等。

在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文化的交融变得越来越普遍。

人们已经认识到,科学和人文文化之间是不可分割的,两者的合理发展相辅相成,互相推动。

比如,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已经被纳入了科学研究的范畴,许多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艺术和文化的重要部分。

还有更多的学者和文化人士积极探索科学和人文文化的交融之处,并尝试把二者融合在一起。

对于我们来说,既要看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也要看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交融。

我们应该提倡把两者结合起来,推动人文科学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保持和传承,维护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价值。

同时,我们也要更加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发扬,推进科技的创新和发展,让科学和人文文化共同推动人类进步。

综上所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和交融是一个双向的、复杂的过程。

科技与人文的辩论辩题

科技与人文的辩论辩题

科技与人文的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科技对人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人文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

首先,科技为人文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

例如,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文学科研究者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和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从而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使得人文学科能够借助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还原历史场景、模拟社会行为,为学科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方式。

其次,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人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科技的进步使得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学科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形成了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如数字人文、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等。

这种交叉融合不仅拓宽了人文学科的研究领域,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科技对人文学科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人文学科的研究成果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分享。

通过网络平台,人文学科的知识和思想可以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与更多的人分享和交流。

这样的传播方式不仅提高了人文学科的影响力,也促进了跨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综上所述,科技对人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技为人文学科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促进了学科的交叉融合,同时也推动了学科的传播和推广。

科技与人文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反方辩手观点,科技对人文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人文领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首先,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人文价值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下降。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更加追求物质和技术的进步,忽视了人文精神和道德伦理的培养。

这导致了人文学科的研究和教育受到冷落,人文价值逐渐被边缘化。

其次,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碎片化的问题。

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人们面临大量的信息,但往往缺乏深度和思考。

人们更倾向于追求短期的刺激和娱乐,而忽视了对于人文学科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与人文:冲突与融合
内容提要
一、科学文化VS人文的概念 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冲突 三、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一、科学文化VS人文的概念
1、科学文化是现代文化结构层次中最基础的部分。这
个结构层次自下而上依次是 :
精神理想、信仰、社会价值观、行为规范、文学艺术
社会制度、体制
物质(商品)
科学技术(知识、观念、商品)
• 人道主义,重视人的价值,捍卫人的尊严,提高人的地位,把人的自 由、平等、博爱和全面发展作为人类追求的目标; • 人本主义,人文主义反对以神为本的旧观念,宣传人是宇宙的主宰, 是万物之本,用“人权”对抗“神权”,所以人文主义有时也被称作 “人本主义”。
人文精神
所谓人文精神,即是人文主义的升华,其内 涵主要是人类对自己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珍视 与关怀,包含对人的价值的至高信仰,对人 类处境的无限关切,对开放、民主、自由等 准则的不懈追求,凝结为人的价值理性、道 德情操、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
2、科学与人文分立的形成
18世纪80年代,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将‚人类理性 的法则‛分为‚自然法则‛与‚道德法则‛;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等人 从理论上将这种分立进一步强化并固化为自然科学与精 神科学(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对立。 科学与人文的这种分立在大学的教育中也表现了出来。 大学就成了文科(人文科学)和理科(自然科学)之间 持续紧张的主要场所;
——科学:具有确实性的知识; ——非科学的知识:想象性的、甚至虚假的知识。
3、‚两种文化‛问题的提出
英国著名学者C.P.斯诺首先明确提出来的。 1959年5月7日,他在剑桥大学的里德演讲(The Rede Lecture)《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中指出,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存在分 歧与冲突,并且,‚两种文化‛的分裂不仅 在英国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它还存在于整个 西方社会 ; 斯诺的批评重点在于指出对科学文化的不 了解,这种不了解‚给整个‘传统’文化带 来的非科学气氛,而这种非科学气氛又往往 转化为反科学‛
2、‚科学大战‛:一场真正的科学与人文的大论战
I.

科学卫士们的论著:
美国生物学家格罗斯与数学家列维特发表了《高级迷信:学界左派及其与科学之 争》( 1994 ); 1996年,著名的“索卡尔诈文” ;


N.克瑞杰主编了《沙滩上的房子:后现代主义者的科学神话曝光》(1998);
艾伦· 索卡尔和杰· 布里克蒙特的《时髦的胡说:后现代知识界对科学的滥用》 (1998); 保罗· 格罗斯、罗曼· 列维特和马丁· 刘易斯主编的《飞离科学与理性》(1996); 罗曼· 列维特的《被困的普罗米修斯:科学与当代文化的矛盾》(1999); 斯尼尔· 莱维特主编的《识别错误:在政治方向上论战的第二波》
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冲突
1、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冲突的缘起
1、科学与人文分立的萌发 公元前5至4世纪古希腊哲学研究的中心所发生的重大转变,即 从早期以研究自然为中心转变为以研究人和社会为中心,也就 是格思里(W.K.C.Guthrie)在《希腊哲学史》中指出的:从 智者和苏格拉底开始,哲学研究的兴趣“从宇宙转向人,从宇 宙论和本体论的有吸引力的理性问题转向更迫切的人生事务和 行为的问题。”



III. 唯科学主义的局限性
科学主义只是一般地提出科学化的要求,不考虑非自 然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在这些领域应用自然科学的概念 和方法的条件。 科学主义把自然科学的一般有限原则加以不适当地推 广和转换,将自然科学的观念、方法不加限制地外推 搬用并规范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这是违背科学精神 的,凡是严肃的科学家都不会赞同。 科学主义主张科学至上、科学万能论,把科学视作全 知、全能的救世主,以为人类的所有难题,包括精神、 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获得完满解决。 科学主义的错误即在于对科学价值的无限夸大,对人 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探究形式的贬低。在此论的笼罩下, 人文文化往往被掩盖、取代。由此,又导致了科学文 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对立与冲突。

II.

“反科学”思潮是对传统的、广泛流行的 “科学主义”的反动。
18世纪中叶,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首先对科学 提出了道德诘难。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 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把科学技术看作是意 识形态,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激烈的 批判。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后现代主义向科 学领域的渗透,在西方学术界又出现了一种强 大的反科学思潮。这种思潮具有两个鲜明的特 征;一是相对主义,二是知识的权力说。
(1)人道或仁慈的性质或状态,慈爱或慷慨的 行为或性情; (2)人性,人的属性; (3)人类; (4)人文学(又称“人文学科”或“人文科 学”)或人文学的研究。
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the humanities),亦译“人文学科”。在各个历 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与内容:
• 15世纪末,意大利学校中的古典语言、文学和法律课程被统称为 “studia humanitatis”,英语翻译为“the humanities”。而 “humanitatis”又来源于拉丁文“humanitas”,意为人性、教养。 • 在文艺复兴时期,在当时的世俗学校中增设了以自然和人为研究对象的 “人文科学”,其中包括文学、哲学、历史、语言学、艺术和自然科学 等。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7世纪自然科学形成并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时 候。 • 到19世纪,在欧洲的传统学校中仍然继续着传统的人文学科教育,只是 已不再将自然科学包括在内了。 • 在西方,一般认为人文科学是关于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科学,它通常 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历史等。

3、后现代视野中的科学与人文的冲突: “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
1、轰动知识界的“索卡尔事件”
索卡尔的诈文:1994年,纽约大学理论物理学家艾 伦· 索卡尔(Alam Sokal)向后现代文化研究领域的主要 刊物《社会文本》提交了一篇题为《跨越界线:走向量 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释学》的论文。 索卡尔诈文的目的是要把左派从相对主义思潮中解放出 来,保卫科学、真理、客观性、逻辑与科学的方法,反 对从社会学角度对科学进行歪曲; 索卡尔诈文触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由科学家、持实证主 义立场的哲学家组成的科学卫士与后现代思想家之间的 “科学大战”。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humanism),由“人文”(humanity)衍 生而来,其主要含义包括:
• 对人文科学的热衷,如对文学修养、美学修养的强调等;
• 人文主义,特别指欧洲16至17世纪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生的对古典 文学、个人主义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复兴,以及对于具有文艺复兴特点 的非宗教内容的强调,后来它逐渐演变为一种思想态度,即认为人和 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强调人对于自然界的优越性,以人作为衡 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到了现代还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思想体系;
III.

科学大战的实质
科学大战是发生于20世纪末科学怀疑论的激进形式对 现代科学得以立足的合理性、客观性、真理性的全盘 否定而引发的一场现代思想家与科学卫士之间的大论 战。它主要是围绕着如何理解科学、如何理解科学与 人文的关系进行的。

这是一场真正的科学与人文的大论战,在人类思想史 上,还没有出现过涉及面如此广泛的论战,它几乎涉 及到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吸引着全球如此众多的科 学家、哲学家和人文学科的研究者的介入,而且这场 论战已经进入到了大众传播媒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 注意。这场科学大战的深层诱因来自于当代科学的表 述危机,即作为现代文明支柱的现代科学遭受后现代 主义的猛烈批判。



2、“反科学”思潮:
I.

概念辨析
所谓“反科学”思潮,系指由于科学的社会控 制失当并导致一定的负面效应而引发的“反科 学”(anti-science)倾向。这种倾向的一个 显著的特征就是认定科学在本质上同人类的追 求相冲突。 “反科学”思潮对科学的抵制并不具有明确 的认识论基础,尚未提升为系统的哲理、建构 严密的逻辑形态,也未组织成一个围绕共同的、 概念明确的社会共同体。
I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后现代思想家的论著:
安德鲁· 罗斯主编《科学战》(1996); 法国著名的后现代科学哲学家布鲁诺· 拉图尔(Bruno Latour)发表了《潘多拉的希 望——论科学研究的实在》(1999); 美国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安德鲁· 皮克林(Andrew Pickering)编辑了《作 为实践与文化的科学》(1994)论文集; 哈佛大学科学史教授玛里奥· 比尔基奥林(Mario Biagioli )将近年来出现的后现代 科学反思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汇集成一本论文集:《科学元勘读者》(1999); 诺尔· 塞提娜(K.Knorr Cetina)发表了《认识的文化:科学是怎样创造知识的?》 (1999); 芝加哥大学出版了费耶阿本德的遗作《丰富的结果:抽象的神话与存在的丰富性》 (1999); 基思· 艾锡曼(keith M. Ashman)和菲利普· 巴里格(Philip S. Baringer)主编 M· S· 了《科学大战之后》(罗格斯大学出版社,2001年); 杰伊· 拉宾格(Jay Labinger)和亨利· 柯林斯主编了《一种文化:关于科学的对话》 (芝加哥出版社,2001年)。
2、科学与人文的论争:科学主义与反科学思潮
1、科学主义:自然科学是知识的范型,文化的其他 领域必须按照这个范型加以衡量。
I.

“科学主义”的概念辨析
“科学主义”,译自英文“Scientism”,亦译“唯科学主义”。
“科学主义”这个词最早见于1867年默里(Muttay)出版的 《新英语词典》,意指“科学家的表达习惯和模式”; 科学主义完成于19世纪中叶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 20世纪20年代后期,从哲学的角度将科学及其方法定为至尊 的努力在逻辑经验主义那里达到了顶点。 科学主义的本质可以概括为:认定真正的科学知识只有一种, 即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知识是人类知识的典范,它能够推广 用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只有自然科学的方法才能富 有成效地用来获取知识,将它引入包括哲学、人文科学和社 会科学在内的一切研究领域,才能摒弃它们的非科学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