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动机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国内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综述

国内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综述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宋思颖国内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综述摘要:以2006年-2015年国内在大学生学习动机方面的文献为对象,将已有文献分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单一因素相关性研究和对策研究,总结研究结果,展望研究方向,期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国内;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综述任何行为的付出背后都有与之对应的驱动因素,大学阶段是学生对接独立的社会生活的重要阶段,因此探讨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寻找激发学习动机的途径,是大学生教育最重要的内容。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展开了大量研究,文章将2006-2015年以来,国内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将其研究分为4个类型:文献综述、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单一相因素相关性研究和策略研究。

其中,针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综述在此次检索时间范围内还没有。

以下对调查研究、关系研究、影响因素研究和激发策略四个方面的文献分别进行回顾和分析。

1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盛瑶环等(2006)对赣南医学院的5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学习动机系统是一个由多个动机组成的复杂结构,个体之间有差异,但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求知和发展才能,普遍存在于学生的动机之中[1]。

众多学者研究了内生动机和外生动机在不同维度上的比较。

在性别差异方面,“依赖他人评价”、“关注人际竞争”和”选择简单”维度上,女生动机强于男生,而男生“内生动机”通常高于女生[2][3][4]。

公办大学生比民办大学生更倾向选择简单的任务;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的内生动机水平高,他们在学习的“热衷性”和“挑战性”上都强于城市学生;低年级学生的内生学习动机高于高年级学生[3]。

高职艺术类大学生在挑战性、热衷性、依赖他人评价三个维度上,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在选择简单任务、关注人际竞争、追求回报三个维度上随年级的升高而升高[4]。

在其他影响因素中,刘健(2007)发现实用主义是影响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5]。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综述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综述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综述摘要:学习动机是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国学习动机问题虽然也受到了较多关注,但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还不多。

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以此提出了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一、引言自从高校扩招以来,大学门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与此同时带给高校教育工作者一个难题:当代高校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那么珍惜大学学习的机会。

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低、刻苦钻研能力弱是很多大学生的通病,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着较大挑战。

本文从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探究其存在的不足,找出更优化的策略。

二、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及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策略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国内学者已经研究的很具体、深入,主要从内外在因素两方面。

激发策略也围绕这两个方面。

池丽萍等对大学生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的研究发现,效能感高的被试对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活动的结果都充满自信,因而学习动机表现出较强的内生性,他们敢于迎接挑战并兴趣盎然、乐此不疲,而不必受制于外部因素(如他人评价、回报)。

张爱莲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归纳出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其中起促进作用的依次为:生存与发展、求知与完善、责任感、上进心、成功的激励、考试压力、父母的期望等。

由此可见在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中更多的是由于内部动机的推动。

其中,提到考试压力的全部是积极性居中的学生,表明考试压力只能将学习动机维持在中等水平,很难激发出学生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

证明了内部动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与远大志向有关的远景性学习动机比与考试压力等有关的近景性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推动作用更为稳定和持久。

张绍翔从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出发,根据湖北省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对武汉市 8 所高校在读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的数据结果分析发现,大学生并不是缺乏学习动机,只是受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才会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

学习动机-文献综述

学习动机-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引言动机通常是指直接推动划门趋向某种目标的内部动因,或者说是激发和维持目标指向行为的内部过程。

动机既是先前活动产生的后果,又是直接指向未来目标、驱动随后行为的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多维度、多层面的心理现象,不是一种稳定的个体特质,具有随环境、领域变化而变化的特点。

在动机问题的研究中,学习动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学习动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机,是社会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和教育的要求也会发展变化,而且社会环境是复杂的,这就决定了学习动机不仅是动态的、变化的,还是受个体对环境认知及差异左右的,因而也是复杂的、以多种形式存在的。

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学习是由动机引起的有目的的活动,动机则是学习的起点和动因。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意图,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1。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其学习动机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

目前在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学风不正、学纪松懈、成绩下降等现象。

究其原因,固然存在不善于学习、知识基础较差等方面的原因,更1黄希庭,郑涌,等.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1-35.主要的是因为缺乏适度的学习动机2。

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在高等教育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一、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结构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可以从内在需要、外部诱因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自20 世纪末以来,我国学者就开始从生理学、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多个视角对其结构进行了解析。

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组成成分的研究主要从动机的需要理论和动机的取向两方面展开的3。

黄希庭等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需要可分为 6 种基本类型:生理、安全、交往、尊敬、发展和贡献。

根据这 6 种需要在学习上的体现,编制了问卷并对大学生施测,测查结果显示,问卷中的 6 种动机与 6 种需要相对应:求知进取的动机对应发展的需要,社会取向动机对应贡献的需要,物质追求的动机对应生理的需要,害怕失败的动机对应安全需要,个人成就动机对应尊敬的需要,小群体取向动机对应交往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综述_杨彩霞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综述_杨彩霞

学生管理工作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3月下 总第133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成效不仅与学生的智力因素相关,也与其非智力因素相关。

学习动机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核心力量,它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间接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高。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结构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可以从内在需要、外部诱因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学者不再满足于从单一的社会心理视角来探讨大学生学习动机,开始依据国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动机理论,从生理学、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多个视角对其结构进行了解析。

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组成成分的研究主要从动机的需要理论和动机的取向两方面展开的。

黄希庭等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需要可分为6种基本类型:生理、安全、交往、尊敬、发展和贡献。

根据这6种需要在学习上的体现,编制了问卷并对大学生施测,测查结果显示,问卷中的6种动机与6种需要相对应:求知进取的动机对应发展的需要,社会取向动机对应贡献的需要,物质追求的动机对应生理的需要,害怕失败的动机对应安全需要,个人成就动机对应尊敬的需要,小群体取向动机对应交往的需要。

池丽萍和辛自强从动机的不同取向出发,将大学生学习动机划分为六个纬度。

其中内生动机包括挑战性和热衷性两个维度;外生动机包括依赖他人评价、选择简单任务、关注人际竞争和追求回报四个维度。

张建玲、毛晋平以扩招为背景,采用自编《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经探索性分析对我国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学历层次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特点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扩招后我国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内容、结构上较以前有所变化,且其中6种主要学习动机按强度顺序依次为:报答、求知、就业与生活、成绩目标、社会奉献和消极回避。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大学生学习动机强度的总体变化趋势刘淳松等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总体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物质追求、求知进取、小群体取向、社会取向、害怕失败和个人成就。

大学生学习动机文献综述

大学生学习动机文献综述

兰州城市学院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信息检索与应用》课程期末考试方案兰州城市学院课程期末考试论文学院名称:传媒学院专业名称:教育技术学学生姓名:周泰霖任课教师:徐丹大学生学习动机文献综述一、学习动机简述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并维持学习活动、并致使其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表现为学习的志向、愿望或兴趣等, 对学习起推动作用。

学习动机的主要构成成分有外来动机(学习活动是为了外部报酬、奖励或荣誉) 、内在动机(学习活动是为了学会所学的内容本身)、认识兴趣(求知欲)及成就动机。

外来学习动机通过激发内部动机来发挥作用, 因此, 学习动机的培养关键在于内部动机的形成。

学习动机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动机强的大学生不但能够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 把自己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到学习对象上, 而且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其总体主流来说是正确的、积极的、高效的, 大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很好地完成学业。

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学习动机不明确或学习动机不正确, 出现盲目厌学混日子,毕业应聘无所长的现象。

高等院校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及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遵循学习的基本规律, 积极思考和寻求科学合理的教育对策,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及学习管理, 明确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 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动机除具备动力性、方向性、隐蔽性、复杂性等动机的一般特征外,还有大学这一人生特殊学习阶段自身的特点。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四类:(1)报答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

(2)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

(3)谋求职业和保障生活的学习动机。

(4)事业成就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和不稳定性,在同一个大学生身上也会有多种不同的学习动机同时存在,并由一种或多种学习动机起主导作用,而对于起主导作用的学习动机,又会随时问及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大学生学习动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学习动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学习动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作者:史琼来源:《教师·中》2011年第04期摘要:随着19世纪中后期现代心理学的创立,动机理论逐渐走向多元化和成熟化,出现了各种流派。

在动机问题的研究中,学习动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特别是社会认知取向的学习动机研究成为了热点。

在我国,学习动机问题也受到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的较多关注,特别是对于大学生学习动机,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内容、种类及其作用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研究综述动机,在心理学上通常是指直接推动人们趋向某种目标的内部动因,是激发和维持目标并指向行为的内部过程。

学习动机是一种社会性动机,是社会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在学生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学习动机也在不断地变化,而且受个体对社会的认知及差异左右,因而也决定了其复杂性和多样性。

一、国外心理学家对动机理论的研究演变概况现代心理学创立于19世纪中后期,心理学领域对动机的研究逐渐系统化和科学化,对动机的探索从猜想、思辨的方式走向科学实验论证,理论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和成熟化,出现了各种动机理论流派。

1.本能主义动机理论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影响着动机理论的发展,心理学家们认为,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必然有助于对人类行为的解释,本能主义动机理论由此形成。

该理论将人类行为都归结为由本能引起的,注重探索人的自然动机,并提出了本能分类。

但本能论往往不对行为作出解释。

2.行为主义动机理论赫尔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代表人物,他从大量的动物实验中得出了最早的系统动机理论——驱力论。

驱力是指由生理或心理方面的需要引起并推动有机体从事满足这些需要的行为内部唤醒状态,该理论强调驱力在行为激起中的作用。

除了驱力论外,行为主义动机理论还有诱因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是诱因论的核心。

诱因论是指强调外界诱因在行为激起中的作用,涉及外部的刺激、奖赏、目标等如何引导行为的发生。

二语习得中学习动机的文献综述

二语习得中学习动机的文献综述

二语习得中学习动机的文献综述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动机的文献综述做为一项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动机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研究关于学习动机的文献也衍生出多个分支。

本文对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动机的文献做出一个全面总结。

许多学者将学习动机分为有静态及动态两种类型,两者有着不同的本质特征。

静态动机一般是人们内在的精神力量,例如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等。

而动态动机与其所处的环境,以及影响学习成果的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文化社会环境,社会网络与学习资源等因素。

根据以上分类,文献中对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动机的研究可以分为静态动机的研究、动态动机的研究以及前者和后者的结合。

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涉及到静态动机的最传统的研究便是对学习者的个人特质的探究,例如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等。

像上述因素受到母语环境的影响较小,较为固定,一致性具有较高的规律性。

而相比之下,动态动机更关乎学习者所处的文化社会环境,其特征与环境变化息息相关,加之多变性较高,其研究考虑的因素要比静态动机数量过多多。

文献研究的手段也从观察和洞察到心理测量等多样化。

另一方面,学习动机的研究也受到影响,与学习者的文化资源有相应的联系。

比如,教师对学习者文化信仰的认知会对学习动机产生显著影响。

同时,学习者社会网络中的资源和学习资源也会影响学习动机。

这些因素对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能力有重大影响,因此也是需要关注的焦点。

综上所述,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动机的文献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静态动机的研究、动态动机的研究以及其交互研究。

在此,需要着眼于学习者所处的文化社会环境和相关资源,分析和诠释其影响习得学习动机的因素,以期获得更深入的认知。

浅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成因分析论文

浅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成因分析论文

浅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成因分析论文•相关推荐浅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成因分析论文(通用6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成因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成因分析论文篇1摘要:在我们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中,学生可能为了不同的学习动机而学习,而这些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很多,有的来自社会,有的来自学校,有的来自家庭等。

而了解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动机变化的成因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远大的理想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学习动机;远景目标;就业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占了大多数,因此大多数人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父母娇生惯养的日子,可以说当代大学生是生活在顺境中的一代,其中多数在上学期间学习较好,成为了学校和家里的双重保护对象。

但是一旦离开父母,踏入大学校园后,就会感到莫名的失落,周围都是高层次高素质的人群,学习成绩也是好坏相当,不再有老师和家长每天鼓励表扬的环境下,有些学生开始手足无措,甚至感到生活失去了方向,再加上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处理上的没有经验,使大部分学生一时难以适应,面对挫折的应对经验和承受能力也极度缺乏,加上一些学生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能主动应对,积极克服,从此一蹶不振,进而产生悲观和厌学、厌世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地进取心。

1 据统计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现状1.1 近景动机过多远景动机模糊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近景动机主要有为了报恩、找好工作、获得高收入等等。

这些动机具有直接性和短期性,并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目的。

在多年进行学生工作的过程中,通过谈话了解到的学生变化中,近几代大学生首先考虑的就是就业问题,他们认为现代社会,高等教育不断普及,许多人越来越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因此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教育因此高素质的人才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含金量也是大不如前了,因此面对当前大学文聘贬值、社会竞争压力上涨的情况下,生存问题应该是首先要考虑的头等大事,那些所谓的理想、报负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解决就业和生存问题才是当前所面临的头等问题。

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精要

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精要

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13小教1 43 孙泽贤人做出这样那样的行为都有一定的原因,心理学家们一般用动机这一术语对人们的行为原因进行描述。

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

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个人价值观、态度、志向水平、外来鼓励、学习后果(如学位、待遇及社会地位等)以及客观现实环境的要求(如考试、竞赛和升学)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连。

学习动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机,是社会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和教育的要求也会发展变化,而且社会环境是复杂的,这就决定了学习动机不仅是动态的、变化的,还是受个体对环境认知及差异左右的,因而也是复杂的、以多种形式存在的,应该弄清,学生是为什么和怎么样被驱动来进行学习的。

一、学习动机研究的分类(一)国外学习动机研究一类是理论分析研究。

国外有关学习动机的研究,首推Houle在《心灵的探究》中所提出的三个因素类型论,即学习活动可分成三种动机类型。

一是目标取向:以学习作为完成明确目标的方法;二是活动取向:参与学习是基于学习环境的意义,与学习活动目的和内容无关;三是学习取向:为求知而求知。

Houle的动机三分类型论推出后,受到广泛的注意与讨论。

为证实Houle类型论的正确性,Sheffield、Burgess及Boshie先后发展三种量表进行研究,并分别为后来的研究所采用。

BernardWeiner在《来自归因的个人内部和个人之间的动机理论》中进一步阐述了两种相关的动机理论:一是个人内部的理论,包括自我定向意图(特别是成功的期望)和自我定向情感因素(骄傲、内疚和害羞);另一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论,包括他人有关责任心的信念和他人定向生气和同情的情感因素。

这两个理论各自是由两个不同的比喻,作为科学家的人和作为法官的人所指导的。

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12.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是否会进行提示
13.教师是否启发诱导学生获得正确答案
14.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是否仍给予鼓励
15.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是否会询问学生的想法
16.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是否提出批评
17.教师是否会打断学生的表达
18.教师是否只注重自己的讲解
19.在学生思考得出答案之前,教师是否直接展示答案
12.教师有很多时间不在讲台上,而是在学生当中(到各小组了解情况;或学生上讲台展示,教师站在下面)
13.教师通过提示语一步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或解决困难
14.在整节课,教师的提问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15.教师或学生给全班同学做示范,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效果评估
16.教师通过提问、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时间较长
教师给予学生自主支持
6.教师为学生安排课堂自学或讨论时间
7.教师会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8.教师在课堂上会向学生征求意见
9.教师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思考问题,不对解决问题的步骤进行明确限制
10.对于一些学习目标,老师会给出学习它的理由
11.教师能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并耐心帮助学生解决,
17.教师鼓励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估
教学反馈
18.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给出指导性的反馈信息。如,“如果你能再……,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19.学生当堂测验后,教师或其他学生会对其测验结果进行评价(教师给出正确答案、生生互评或组长评价)
20.在回答问题或讨论时,教师给予学生语言鼓励
小组合作
h.教师对学生进行严格监督,控制行为并施加压力
9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认可学生的观点

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综述_杨蓉(1)

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综述_杨蓉(1)

第26卷第5期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Vol. 26 No. 5 2013 年 9 月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September,2013 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综述杨蓉,吴春荣,管丽红(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 学习动机是驱动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分析有关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文献,从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3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目前的研究状况、研究成果及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可能拓展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大学生; 英语; 学习动机; 综述中图分类号: H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6390( 2013) 05-0148-05一、引言尽地了解学习动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结合以上提及的几个方面对近期一些国内外有关外语学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习动机的重要文献进行系统综述,并根据综述的内英语已成为新世纪人才必备的重要工具之一,国人容,提出现有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之处及未来的研兴起了一浪又一浪的英语学习热潮。

而大学生作为究方向,以期为研究人员和英语教学工作者提供借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熟练地掌握、运用英语是鉴和参考。

其必备的基本技能。

因此,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二、学习动机概念及类别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及能动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英语学习动机是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学习者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成为学者们因,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英语学习动机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研究的热点。

自上个世纪50年代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动力因素,是学习者激励自己达末加德纳( Gardner) 和兰伯特( Lambert) 从社会心理[2]到英语学习目的的内在驱动力。

[1]并提出加德纳等根据学生学习目的的差异,把动机划学角度研究第二语言学习的动机和态度,了学习动机的典范模式以来,首先是研究视角不断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学习动机相关文献综述

学习动机相关文献综述

学习动机相关文献综述当前,学习动机这个领域颇受各位学者们的欢迎,相关研究可以说是非常丰富。

各个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去研究了学习动机,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如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等等,也有从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这个层面出发的相关研究。

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有关学习动机及理论的研究成果, 如: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Yerks)和多德森(Dodson) 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也称倒“U”曲线);刘淳松等人(2005)通过调查研究指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总体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物质利益追求、害怕失败 (也称安全需要) 、社会交往、个人成就目标四个层次。

1.学习动机的理论基础1.1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特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动力,是成就动机的一种。

学习动机并不是通过直接卷入认知建构过程而对学习产生作用的,而是以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意志的提高为中介来影响认知建构过程。

1.2学习动机理论1.2.1行为主义动机观自20世纪初,行为主义第二势力开始发展,代表人物桑代克(Thorndike)和小斯金纳(B.F.Skinne)认为,内驱力是受到某种强化的结果,已经产生的学习行为与刺激之间因为得到及时的强化建立起来的使学习行为增加的倾向。

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正强化,表现好了得到小红花,学生就会产生学习行为增加的倾向,即获得较强的学习动机;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惩罚,没有认真听讲被老师罚站,学生就会产生学习行为减少的倾向,即没有学习动机。

1.2.2人本主义动机观人本主义作为第三势力重视人,以人为本,揭示动机的本质,必须关注人的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动机的实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虽没有直接的教育意义,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间接性的影响,即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可能是某种缺失需要或者成长需要没有满足引起的。

1.2.3认知主义动机观(一)成就动机论成就动机是由默里最早提出的概念,默里指出,成就动机是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好尽快地解决某一难题的趋势。

学习动机的综述

学习动机的综述

学习动机的综述国内外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很多,并且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在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今天,它作为一项重要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学习动机从最初概念的提出、分类,到各种学习动机理论的形成和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化,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总结近年来学习动机研究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学习动机组成的复杂化、分类的深细化、理论的统一性和实际应用化等方面。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动机中的一种,动机问题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古老课题,早在1930年左右就开始了动机的科学研究。

在心理学中,动机的含义一般被定义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己引起的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历程。

动机能够使得个体的行动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态度、一定程度的兴趣、良好的注意力和持久顽强的意志努力。

动机与人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息息相关,并且在不同的领域会有不同的动机类型,其中最受人们关注的是学习动机。

人们总是在不断探索:人为什么学习?什么能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学习?在现今的教育制度下,这些问题意味着学习与动机之间存在着不解之缘,学习动机也因此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受到了学者的广泛亲赖,并被进行大量的理论和实证性研究。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己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之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

包若维奇曾指出:“在阐述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动机研究的同时,我们把这种活动的一切推动力称之为动机。

”可见,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源动力,是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活动及效果,直接制约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是学生的一种认识活动,受到智力因素(感觉、知觉、记忆等)和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意志等)二者的制约。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学生智力因素是没有明显的悬殊,导致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着差异;而且,随着人的年龄的不断增长,学习的成效与智力因素的相关性逐渐减弱,而与非智力因素的相关性在逐渐地增强。

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报告范文

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报告范文

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报告范文Title: Research Report on Student Learning Motivation1. Introduction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report is to examin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tudent learning motivation. Understanding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students' engagement in learning is essential to promoting effective and meaningful education. This report aims to provide insightful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study conducted on student learning motivation. 2. MethodologyThe study employed a mixed-methods approach, combining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 survey questionnaire was distributed to a random sample of 500 students from variou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cluding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levels. Additionally,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a subset of 30 students to gain in-depth insights into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motivation.3. Analysis and Findings3.1 Quantitative FindingsThe survey data was analyzed using statistical software, with a focus on identifying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student learning motivation. Results revealed several key findings:-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were observed among all age groups.- The presence of a suppor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was found to significantly impact students' motivation.- The need for autonomy and sense of achievement were identifiedas major drivers of learning motivation.3.2 Qualitative FindingsThe interviews provided rich qualitative data that shed light on 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s and perceptions of students. Common themes emerged from the interviews, including:- The role of teachers and their teaching style - a supportive and engaging approach was a major motivator for students.- The importance of peer relationships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in promoting motivation and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family support and societal expectations on student motivation.4. DiscussionThe findings from both the survey and interviews highlight the multidimensional nature of student learning motivation. They reveal that intrinsic factors, such as self-efficacy and the need for autonomy, combine with external factors, like a suppor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social interactions, to influence student motivation. Furthermore,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contextual factors cannot be overlooked when considering student motivation.5. RecommendationsBased on the findings,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can be made to promote and enhance student learning motivation:- Encourage teachers to adopt a student-centered and engaging approach, offering opportunities for autonomy and personalization. - Foster a positive and suppor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values students' academic and emotional needs.- Promot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to enhance peer interactions and boost motivation.- Provide resources and support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self-efficacy beliefs and a sense of achievement.6. ConclusionThis research report has provided insights into the factors that drive student learning motivation. By identifying th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and examining the underlying influences,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 motivation in educational settings. The recommendations provided for educators and policymakers offer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student motivation and promoting effective learning outcomes.。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旨在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进行研究综述。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正文中,将分析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特点、影响动机的因素、培养策略以及英语教学改革对动机的影响。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研究成果,探讨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启示,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提供参考,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提升,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特点、培养策略、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启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和外部因素,探索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因素,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成绩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的英语学习计划,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力。

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其英语学习动机的因素,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探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分析,旨在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形成机制,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和成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分析,为相关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的明确设定将有助于指导研究的具体开展,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有效的策略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教师和教育机构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动机,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通过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可以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改善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的建议,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论文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论文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摘要】学习动机是激发并维持个体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唤醒状态。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分析,提出了应从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让大学生能够在大学的校园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一、引言动机是激励人们采取行动的心理动因。

人的各种活动都源于一定的动机。

有关学习理论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学习效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学习活动归根到底是学习者本人的事情,而学习者之间出现的差异除了智力、个性等自然禀赋外,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否明确持久。

那么,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他们的学习动机有何特殊性?如何培养与激发其学习动机?本文将从动机的类型、影响因素等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提出几点学习动机的办法。

二、动机的概述(一)、动机的定义:动机(motive)是心理学上用来描述人类行为活动的内部原因的一个术语,被解释为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里倾向或动力。

动机并不能说明活动本身是什么,或者决定活动如何进行,而是解释活动为什么要进行。

需要(need)和诱因(incentive)是动机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

需要是内在的条件,诱因是外在的,有两种不同性质的诱因:凡是个体趋向诱因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就被称为正诱因;凡是个体因逃离或躲避诱因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称为负诱因。

比如“金牌”和“一只在身后咆哮的狮子”都是促使一个人快速向前奔跑的诱因,只不过前者是正诱因,后者是负诱因。

(二)学习动机的定义:学习动机(learning motive)是社会性动机的一种,是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具体化,指的是在某种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在诱因的刺激下而产生的推动个体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三)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学习动机作不同的划分。

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1)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学习的目标指向学习活动本身,不需要其他外部因素推动而能自愿学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学习为乐”。

大学生学习现状文献综述

大学生学习现状文献综述

大学生学习现状文献综述大学生学习现状文献综述一、序言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主体, 是我国未来先进生产力、思想、精神和文化的创造者, 这些未来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素质, 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兴国目标的实现, 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而大学生个人素质的高低关键取决于自身的学习, 因此高校和社会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学习问题。

尤其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 研究当代大学生学习现状具有格外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学习问题我们需要对其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现有的研究大部分为针对大学生学习状况的单方面调查,主要有:学习动机问题、学习倦怠问题、学习拖延问题等几个方面,但缺乏整体的,系统的调查研究。

所以我们的研究方向定位于从大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整体上分析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所反映出的问题,为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提供帮助,令其更好的完成学习和教学工作。

二、历史发展(1)学习拖延Hin,Hill,chabot和Barrall(1976)对大学生进行了最早的有关拖延的问卷调查,共调查了5个大学的500名学生,让大学生对自己的拖延程度进行自我评定。

他们的结果表明有5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绝大多数时间和绝大多数学习任务上都存在学习拖延,而且学生的拖延程度和年级是呈正比的。

Bridrdy(1980)首次对大学生的拖延进行了以心理测量为基础的问卷调查,也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比如发现有20%的学生报告说自己是“问题型拖延者”。

Aitken(1982)对大学生的拖延问题进行了一个更加广泛也更加可信的问卷调查。

她研究的样本是美国两个州立大学的大约120位大学生。

尽管Aitken从来没有公开发表她的问卷,但这依然是拖延研究中重要的工具。

Aitken发现学生的拖延是呈正态分布的,而拖延分数在标准分一个标准差以上的学生都存在比较严重的拖延。

她认为有超过25%的大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拖延,而且拖延和“低自尊”有着一42的相关性。

关于动机的文献综述

关于动机的文献综述

关于动机的文献综述教育科学学院应心091班张梅琴 0906032017摘要:人类行为的动机一直都受到心理学家们的关注。

本文概述了动机的相关定义,回顾了随着心理学的研究发展而出现的各种动机理论,探讨了一些动机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动机的研究前景作出了探讨。

关键字:动机;动机理论;综述一.引言人从事任何活动,总是由于他有从事这一活动的愿望。

愿望总是指向于一定的对象,指向引起这种愿望并满足这种愿望的事物。

当愿望所指向的对象激起人的活动时,反映这种对象的形象或观念就构成活动的动机。

动机是人的活动的推动者。

它体现着所需要的客观事物对人的活动的激励作用,把人的活动引向一定的、满足他需要的具体目标。

动机可以由当前的具体事物所引起。

如感到寒冷的人,有取暖的需要;附近的木柴、引火物等,能引起他产生烤火的动机。

可是引起动机的,远不限于当前的事物,也可以是事物的表象和概念,甚至是人的信念和道德理想等等。

例如对真理和正义的坚信和热爱,个人的责任感或事业心,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成为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动机。

动机是一个非常广泛,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

人类的任何行为都离不开动机。

在非智力因素中,动机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行为,而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

一种行为可能为多种动机所推动,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有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错误的动机有时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

二.动机的概念:动机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研究者的多元探讨,反映了人们对动机的不同认识。

对动机的定义不下数十种。

动机一词源于拉丁文Movere,意即推动的意思。

后来的研究者大多依据这一本意对动机作出解释。

有人认为,动机是“推动和维持人的活动的心理动因”【1】。

这一定义强调动机的作用和实质,但并未指出动机产生的原因。

也有人指出,动机是“一种由需要所推动的,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2】。

这个定义强调需要和动机的实质性联系,但轻视目标、诱因在动机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台湾学者张春兴教授认为,“动机,是指引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城市学院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信息检索与应用》课程期末考试方案兰州城市学院课程期末考试论文学院名称:传媒学院专业名称:教育技术学学生姓名:周泰霖任课教师:徐丹大学生学习动机文献综述一、学习动机简述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并维持学习活动、并致使其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表现为学习的志向、愿望或兴趣等, 对学习起推动作用。

学习动机的主要构成成分有外来动机(学习活动是为了外部报酬、奖励或荣誉) 、内在动机(学习活动是为了学会所学的内容本身)、认识兴趣(求知欲)及成就动机。

外来学习动机通过激发内部动机来发挥作用, 因此, 学习动机的培养关键在于内部动机的形成。

学习动机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动机强的大学生不但能够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 把自己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到学习对象上, 而且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其总体主流来说是正确的、积极的、高效的, 大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很好地完成学业。

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学习动机不明确或学习动机不正确, 出现盲目厌学混日子,毕业应聘无所长的现象。

高等院校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及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遵循学习的基本规律, 积极思考和寻求科学合理的教育对策,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及学习管理, 明确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 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动机除具备动力性、方向性、隐蔽性、复杂性等动机的一般特征外,还有大学这一人生特殊学习阶段自身的特点。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四类:(1)报答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

(2)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

(3)谋求职业和保障生活的学习动机。

(4)事业成就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和不稳定性,在同一个大学生身上也会有多种不同的学习动机同时存在,并由一种或多种学习动机起主导作用,而对于起主导作用的学习动机,又会随时问及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问接性。

根据肖钱瑛对华南四所大学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如分数、赞赏奖励、避免惩罚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弱。

而间接性学习动机,如求知欲,探索、成就、创造、贡献等,将会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加强,并且,间接性学习动机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

(三)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大学的学习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且职业定向相对明确,而刚进校的大~新生对于本专业的相关情况并不十分了解,随着年纪的升高和对自己专业的日益了解和喜爱,职业化的学习动机也随之强化。

(四)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性。

调查表明,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是应用性学科(包括外语),其次是实验、实践课,最后才是专业的基本理论课和思想政治课。

表现在就业态度上,大多数学生都希望尽可能早地走上工作岗位,然而,对于考试分数、荣誉奖项等并不是很在意,关注度相对不高。

三、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 一) 积极的学习动机( 1) 报效祖国此类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把目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利益联系在一起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能报效祖国造福人类,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在为社会的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这一动机在当代大学生中依然占主流。

(2) 适应社会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知识的认同感逐步加强,获取知识成为人们日常的需要,具有这种动机的大学生,其学习就是为了获取知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期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跟上时代步伐,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报恩这类大学生背负着父母教师的期望,认为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只有通过认真勤奋的学习,取得好成绩才能为父母尽一份孝心。

(4) 自我发展这类大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一方面为增长知识,满足自己求知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积累经验,为自己今后的科学研究或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 二) 消极的学习动机( 1) 追求金钱这部分学生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享乐,只有赚更多的钱,才能享受生活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大学文凭,以获得一个体面的职业,才能为将来赚钱铺好道路。

( 2) 爱情资本这部分学生认为通过大学学习取得大学文凭可以成为将来谈爱情的一个重要筹码,提高自身寻觅伴侣的竞争力而且大学生的身份可以成为吸引异性目光的一个闪亮的招牌,他们认为学习对爱情来说是件有利可图的事情。

( 3) 追求自我这部分大学生以自我感受为中心,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他们大多以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为理由,从而放弃学习; 或我字当头,不愿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技能回报社会。

( 4) 及时享乐在大学生们通过黑色六月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后,部分学生产生了松懈思想,把主要精力放在玩乐上,对学习成绩只追求六十分万岁从以上情况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流是好的,大部分学生都能以积极地态度对待大学的学习,但同时,大学生在学习动机上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制约着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部分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原因。

(一)内因。

即个人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大学与中学不同,没有了老师的敦促,很多学生便在思想上变得懒散和懈怠。

另外,由于缺乏迸取心和上进心,加之大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比较丰富,很多学生便开始贪图享乐,变得浮躁。

一些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缺少兴趣,也是造成学习动机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专业设置口径过窄,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现代社会实际需要,导致学用脱节,造成就业困难,教学管理不严,教学条件跟不上等.(三)社会和家庭的原因。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劳动用人制度尚不健全,大学生择业机制尚不完善,就业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当前尚未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这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社会上各种不健康思想的影响,也使大学生丧失了努力学习的动机。

此外,一些家长的不恰当期望,过高的要求,也是导致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间接原因。

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是高等教育所关心的一个热门问题。

以往的研究多是一般静态描述, 缺乏动态的发展性的分析。

本研究通过询问学生什么样的知识领域、技能和经验对他们最重要, 以探讨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变化, 从而有助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五、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为了全面了解当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通过设计问卷( 主要考察角度是近远景学习动机) 在 4 个年级( 2000 级- 2003 级) 各专业随机抽取800 名大学生做了学习动机的问卷调查, 结果见表1。

表1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问卷调查统计表从以上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表现和统计数据, 可以概括出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如下。

1 远近景性动机交织互补, 远景性动机明显不足从以上调查来看, 当代大学生的近景性动机过多, 为了报恩, 为了找到好工作, 为了高收入等等, 具有直接性、短期性, 有明显的功利性目的; 只有两项( 序号6 “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序号13“证明我的价值和能力”) 能体现远景性学习动机, 而且比例也不高, 分别为4 9.2% 和45.8% 。

还通过与大学生直接谈话再了解他们远景性动机, 绝大多数学生首先还是考虑就业, 他们认为在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首先要考虑生存, 其他的所谓“理想、信念、抱负”还没时间去想, 可见, 当代大学生的远景性动机明显不足。

在远近景动机交织作用中, 必定有一个( 或多个) 起支配作用的主导性动机, 其余的则为辅助性动机。

同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能包括“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个体知识的丰富”,“人格的完善”, “对某一学科的兴趣爱好“等等。

如果长期起支配作用的只是“希望受到别人的鼓励”,“毕业后找份好工作”等近景性动机, 缺乏高境界的远景性动机, 这种学习活动就失去其固有的价值, 持久性就不强, 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十分不利。

只有把学生个体的求知成才需要与社会的建设, 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 作为学习的主导性动机, 学习才有意义, 也更有动力。

当然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都是需要的, 两者是相互作用的。

首先要重视远景性动机,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形成不同阶段的各个方面的近景性动机。

如能使两种动机相辅相成, 人们的学习生活就将始终是朝气蓬勃的, 勤奋而愉快的。

反之, 若缺乏远景性动机, 学习生活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而波动起伏, 学习缺乏持久性, 有时会感到学习“没意思”, 甚至精神空虚犹如大海中一条没人掌舵的扁舟; 若缺乏近景性动机则学习的力度( 劲头) 不强, 学习效果不好, 学习效率不高。

所以, 既要有远景性动机, 又要有学好一门一门课程、做好一道一道练习题、取得一个又一个好成绩的近景性动机。

2 学习动机的复杂多样性从表1 中可以看到, 每个题目选中的人数是不一样的, 最多的是序号8 “将来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最少的是序号2“争取在校期间入党”; 但没有一个题目是所有的人都选中了的, 这说明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不完全相同的。

可以发现: 序号9 、11、12即“经常感到学习的快乐”; “总想弄懂不明白的问题”;“喜爱所学专业”则是以学习本身为目的的; 其余各条无论是为自尊, 为发展, 还是为父母, 为国家, 学习都是一种手段。

各种学习目的反映在学生的头脑中就是一种学习愿望, 我们把这种愿望称为学习需要。

以学习本身为目的需要称为认知需要, 即学习者的内驱力是由自己产生的, 学习活动本身就是学习者所追求的乐趣。

兴趣、爱好、好奇心等均属于此范畴之内。

以学习为手段的需要则称为其他需要, 或称为由诱因所决定的外动力, 即学习动机是由学习者以外的人提供的, 学习者的目的并不在于此。

教师、父母或朋友的赞赏、批评均可为这类动力, 恋爱、婚姻则是二者兼而有之的。

3 学习动机的矛盾斗争性大学生们一方面希望通过学习, 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 具有一技之长有社会竞争力的人才。

另一方面受商品经济因素影响, 过于讲实惠, 就学生个体来讲, 也能认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 但又怕吃苦, 不愿磨练意志, 不能把挫折当成一种经历, 往往偏重于眼前的个人利益, 总想走捷径, 追求“六十分万岁”, 属于一种急功近利的学习动机。

近景性动机在以上调查的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中表现十分突出。

比如, 学生的求知欲、想考好成绩、对某学科的浓厚兴趣以及老师生动形象地讲解、教学内容的新颖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

这类动机为学习而学习, 一旦学习内容和形式不适合自己的口味, 就会影响学习效果。

而远景性学习动机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价值实现相联, 对于学习的内容有不能全凭自己的口味, 要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 为争取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全面实现和对社会有用, 如不能把近期的学习行动于远大理想时时结合, 近远景性学习动机矛盾就得不到调节,学习的热情就会受到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