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复习策略的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复习策略的探索

始兴县墨江中学邱耀华

复习课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目前初中化学复习课的主要复习模式是:教师提问学生知识点→教师归纳知识点→教师出典型例题→然后学生巩固训练。长期运行,导致学生有厌倦感,在试题讲评或例题点评时,教师在自己预设的情境中演绎,无法兼顾学生新认知的生成,未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学科思维体系中。许多教师经常发出感叹:“复习课最难上。”如何将知识进行整合,设计一节让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所获,既能够学到知识,又能够锻炼能力的高效复习课,确实让人很费脑筋。复习课不是难上,而是难上好,原因可能是:(1)无现成教材,无固定模式(2)内容缺少新鲜感和教学手段选择难(3)分层复习因材施教难。近几年,我尝试变换复习课的结构,注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 突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等,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述缺点。

一、设计多种学生活动,保证学生对化学用语的落实

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育,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这部分内容的落实,技巧性不强,全靠日积月累,逐步巩固。

利用好上课铃响一分钟,抓化学用语的落实不失为一种有效策略。在开学第一节课后,我们让学生背诵前二十号元素的名称及符号,以后每堂课铃声响起,老师还没进教室前这段时间,学生像唱歌样的齐背诵,经过一到两周,所有学生都已背熟,这不仅疏通了后面元素符号的识记及书写关,而且为原子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接着写常见的化学式,每天增加两个新的,由易到难,循环训练,均有科代表在老师进教室前完成,一段时间后,老师再统一进行抽测。这样,学到元素符号、化学式书写时,大多数同学都不讲自通。这时我们再经行一次全级的化学式书写竞赛,对书写规范、正确率高的予以奖励。以后每节课的这一分钟,科代表都结合学生学习实际,进行一些简单测试或复习。通过这些措施,有效突破了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难关,还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直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我们指导学生学习的策略一般有提昂个途径:一是强调从实验现象、物质性质和金属活动性等多角度记住生成物,并用合适方法配平来掌握;二是在不同阶段,设计多种学生活动,提高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效率。

在学完化学方程式这一单元后,每堂课前我们都会让学生写三个化学方程式,开始时学完什么写什么,学生上黑板书写,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循环练习。接着更换背景信息,举一反三,逐步加深。

学到酸碱盐时,由于反应多,我们还采取目标明确的短时强化记忆。如学完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后,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先告诉学生10分钟后要测试酸和碱的化学方程式,主要包括:(1)铁和稀盐酸(2)铝和稀盐酸(3)铜和硝酸银溶液(4)铝与硝酸铜溶液(5)盐酸除铁锈(6)硫酸除铁锈(7)实验室制氢气(8)实验室制二氧化碳(9)碳酸钠加入稀盐酸(10)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1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教师先用4分钟时间,强调了反应何时生成二价铁,何时生成三价铁,又简明扼要地归纳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留给学生6分钟时间自己记忆或同桌相互考查记忆,然后考查,大多学生都能过关。

二、以核心物质为载体,引导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阶段,每节课的化学知识繁多,教学更要注重理解,不应只是机械接受及死记硬背,教学设计的重点应放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上。教师应根据复习的主体内容,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抛出一系列有层

次、有梯度的问题,并通过组合、铺垫或设置台阶等方法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三、利用实验或VCR片段,强化知识提高学生能力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上有这样一句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告诉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最迅速、最快捷的途径。

化学实验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提升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虽然复习阶段时间很紧,但我们在学生认识发生障碍时,适时设计一些实验克服教学难点是非常必要的。如上一个案例,在课堂最后,设计一个分组实验,既开拓了思维又活跃了课堂。

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是我们教育的目标之一。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教会学生科学的生活方式也是教育的责任。实践证明,教学中若能突出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教学活动形式力求多样化,为学生提供真切的活动情景或场景,对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参与程度大有帮助。教学中应注意课内外的结合,把课内的学习活动与学生日常的生活及行为习惯紧密联系起来,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在我的化学课堂上,经常根据需要,让学生自己当主角,将他们化学的生活细节片段拍成的一个个VCR视频片段穿插在课件中(如他们作业时的困惑、某个生活情境、实验场景等),作为上课素材。变呆板的化学知识为生动的化学情境;剖析VCR,一步步深化拓展主干知识,而在学生拍摄及处理VCR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及提高,学生也在整个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知识的乐趣,从而更加热爱化学课堂。

比如,在进行《碳及碳的化合物复习时》,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低碳或非低碳”的生活细节拍下来交给老师,老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讲到水的净化时,老师引导学生把学生自拍的各种净水措施图片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条件时最优的净水方法。再如讲到《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我首先播放课前拍摄的一组有错误操作的视频,让学生“火眼金睛找错误”,巩固了实验操作;然后播放正确流程,让学生总结出制取流程及注意细节;接着抛出问题:他(或)她是怎样完成的,你有没有其它办法?请根据试验台的仪器药品试一试你的办法。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再次拍摄现场VCR,对其进行汇报及点评。时间不足的话,也可以把这些视频作为下节课的引课材料或复习课时的视频材料。经过长期的积累,这些视频不仅能给我们提供课堂教学新亮点,而且多年积累会出现一些精品视频片段,为教育教研提供丰富的一手材料。

三、转换评讲模式,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

第二学期,我们会多次上试卷评讲课。大多老师采取先对答案,然后针对改卷中出错较多的题进行评讲,再选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训练。经过几次的查缺补漏,这种评讲对认真听课的学生有一定帮助。但这种评讲不能做到分层指导,学生对出错自我反思不够,而且每次都这样评讲,学生也会产生懈怠心理,只满足于核对答案,评讲效果大打折扣。经过反思,我尝试了以下评讲模式:在评讲前让学生核对答案并进行试后总结(在教室要贴出试后总结指导,见附录),科代表统计总结中的数据,老师根据数据选取需评讲的内容做好课件。课堂一开始,老师简短介绍总体情况并对各层学生做出评价与鼓励(3-4分钟,重在激励);然后让学生对照每题对应考点做小组内讨论与互助(16-17分钟,老师在此期间做好协助与调控,并汇集依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接着学生集体汇报(15分钟左右,讨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重在汇报解题困惑及解题思路,培养尖子生及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学生表达时可结合老师准备的课件内容予以补充),最后教师用5分钟左右查缺补漏。这种评讲看起来老师讲得不多,学生练得量也不大,但因为给了学生充足时间去直面考场困惑,汇报中暴漏了学习漏洞,又及时提出了解决办法,实际上是最有效的,极大调动了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