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验四则
真武汤医案四则
真武汤医案四则摘要】真武汤源自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方含附子、白术、生姜、茯苓、芍药五药合用,共凑温阳利水之效,主要用于脾肾阳虚,水湿泛滥之证[1]。
笔者平素喜爱研习古方经方,并在临床上遣用多效,现列真武汤四则验案如下,以资参考。
【关键词】真武汤;临床;医案【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9-0345-02真武汤,见于太阳病发汗之汗出不解及少阴病伴水气者。
五行中,北为肾,为水,而真武,又名玄武,为四方宿名之一,《医宗金鉴》中:“真武者,北方司水之神,以之名汤者,赖以镇水之义也。
”是以从方名可知本方以治水为主。
方中附子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为君,茯苓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燥湿为臣,佐以生姜之温散,白芍之利水缓急及敛阴防燥,共成脾肾阳虚、水湿泛溢之基础方。
虽《伤寒论》中关于本方的记载寥寥不及百字,但本方临床上对很多疾病却有奇效,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支气管炎、心源性水肿等。
笔者于临床上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多种病证,每获良效,兹举例如下。
1.典型病例1.1 心悸周某,女,50岁,2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气短,伴有胸闷痞满,小便不利,时未处理,一周前心悸症状加重,并发有眩晕及双下肢高度水肿,夜间阵发性哮喘,形寒肢冷,时有恶心呕吐,小便难,大便略溏,纳眠差,舌淡胖苔薄白,脉细滑。
经综合检查后,西医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
现为进一步治疗特来就诊。
诊为:心悸——水饮凌心证。
予以:茯苓30g,附子10g,生姜10g,白术15g,芍药15g,桂枝15g。
水煎服,2次/日/剂。
2剂后心悸症状减轻,小便通畅,水肿较前减轻,续服1周后水肿消失,无明显心悸气短。
按综合患者症状可知病位在心、脾、肾三脏。
心阳虚衰,胸阳无力化水,水邪内停,上凌心肺,发为心悸气短;脾阳不足而运化无力,故纳差便溏;命门火衰,温养无力而畏寒肢冷,阳不化气而水湿泛溢,故见下肢水肿。
故综上可知本患者为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心肺,当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倪海厦经方经验总结大全100方(下)
倪海厦经方经验总结大全100方(下)201、治疗脑膜炎的处方(出自《伤寒论》--瓜蒌桂枝汤和葛根汤) 病人有汗时: 瓜蒌根 15克桂枝 15克白芍 15克甘草 15克生姜15克大枣 15枚病人无汗时: 葛根20克麻黄10克桂枝15克生姜15克炙甘草15克白芍15克大枣15枚202、防止蚊虫叮咬的方法取肉桂50克艾草50克,煮水,涂抹在皮肤表面即可。
煮一次,可以用较长时间。
203、治疗肌纤维疼痛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桂枝汤) 桂枝30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炙甘草 15克大枣15枚玉竹30克204、治疗胰脏癌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干姜 15克黄芩 15克黄连 15克人参 15克注:病人如果出现呕酸现象,再加入代赭石 20克旋覆花 20克吴茱萸 20克205、治疗疝气和脱肛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当归四逆汤) 当归15克桂枝15克芍药15克细辛15克木通10克大枣8枚炙甘草15克升麻 15克206、治疗冻疮和坏疽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当归四逆汤)当归15克桂枝15克芍药15克细辛15克木通10克大枣8枚炙甘草15克。
没有便秘的患者,可将木通去掉。
207、治疗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四逆散) 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 10克滑石 10克五倍子 10克海金砂 10克208、治疗失声和咽炎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半夏散) 生半夏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汤药煮好后,用生淀粉放入汤中,待完全吸收后,阴干,制成粉剂,温水送服。
209、治疗腰被闪到的方法取童子尿一杯服下,20 分钟后即可见效。
210、治疗大肠炎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桃花汤) 赤石脂25克干姜15克粳米10克赤石脂一半生用,一半和其他两味药一起用。
待汤药煮好后,将准备生用的赤石脂研磨成粉放入汤中,服下即可。
211、治疗严重惊吓和顽固性失眠的处方(出自《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黄连 20克黄芩10克白芍10克阿胶15克鸡子黄 2枚先煮前三味药,煮好后趁热放入阿胶,取生鸡蛋2 个,去壳和蛋清留蛋黄,待汤药稍温,放入蛋黄后立即服用。
经方运用病案精选
经方运用医案精选(供中西医临床专业参用)编写唐瑛江花审校肖力强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经典教研室编2020年5月桂枝汤刘渡舟医案:李某某,女,53岁。
患阵发性发烧汗出一年余,天天发作二到三次。
前医按阴虚发烧医治,服药二十余剂无效。
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软无力。
辩为营卫不和,卫不护营之证。
当调和营卫阴阳,用发汗以止汗的方式,为疏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2剂。
服药后,啜热稀粥,覆取微汗而康复。
刘渡舟医案:刘某,男,18岁。
早婚,素体气怯,婚后半年见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而短,淅淅恶寒,双下肢有麻冷感,夏伏天裹棉衣仍感肢冷,动那么汗出,纳差腹胀,口中甜腻,夜寐多梦,思色欲动,体质日衰,进人参、鹿茸培补无效。
刻诊:形瘦气怯,面萎神衰,语声低微,切两脉沉细而弱,验舌质红嫩,苔少。
脉证合参,谓斯疾因房劳过度,耗气伤精,脏腑功能失调,阴阳亏损所致。
理应补肾以培本,但参前医用人参、鹿茸不效,且以桂枝汤调理阴阳着手。
处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10枚。
5剂。
药后诸症大减,但病属虚损,自难速效,继服上方加怀山药15克,炒白术12克,鸡内金10克,以培补后天,并加服桂附八味丸以补肾气,半月后告曰:药后精力充沛,饮食倍增,诸病皆除。
麻黄汤刘渡舟医案:刘某某,男,50岁,隆冬季节,因工作需要出差外行,途中不慎感受风寒之邪,当晚即发高烧,体温达39.8℃,恶寒甚重,虽覆两床棉被,仍洒淅恶寒,颤栗,周身关节无一不痛,无汗,皮肤滚烫而咳嗽不止。
视其舌苔薄白,切其脉浮紧有力,此乃太阳伤寒表实之证。
治宜辛温发汗,解表散寒,用麻黄汤: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12克,炙甘草3克,1剂。
服药后,温覆衣被,须臾,通身汗出而解。
葛根汤卢自昌医案:莫某,男,34岁,1986年8月21日入院。
患坐骨神经痛已三年余,多次住院医治,顽固不愈,刻见表情痛楚,执杖和行走时疼痛加重,伴有麻木重困感。
柴胡桂枝汤治疗杂病性汗出新用四则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81173243)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
研究旋覆代赭汤对 RE 大鼠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
作者简介:沈秋红(1990 ̄) ꎬ女ꎬ河南平顶山人ꎬ在读硕士研究
生ꎬ从事中医内科学脾胃病的临床与研究ꎮ
△通讯作者:杜 昕( 1984 ̄) ꎬ女ꎬ石家庄人ꎬ副主任医师ꎬ博
author has the honor to se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haihu Guizhi decoction in terms of miscellaneous sweatingꎬ such as
diabetes mellitusꎬ hyperthyroidism and breast cancerꎬetc. Thereforeꎬthe article carries on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about
characteristic of feverꎬslightly evil coldꎬlimc induration.If the external syndrome has not goneꎬ
Chaihu Guizhi decoction Can be used." Howeverꎬbased on its function of Soothing Shao ̄yangꎬ keeping Ying Qi and Wei Qi
2020 年 4 月第 26 卷第 4 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553
April 2020 Vol.26 No.4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 临证验案】
反治法治验4则
注催产索 引产 I 4小时仍未能顺产 ,故行剖宫产。诊见 :面色苍 白,形神疲 惫 ,懒言声低 ,谈话 片刻即心慌气短难 接续 .喜 长吸气 .纳果食 少 ,食后腹胀不适 ,腰背痉哺 .乳房橙软 .乳 汁未下 舌淡 、苔白,脉沉细。诊为脾肺气虚之屎闭 方用补 中益气 汤加减。处方 :炙黄芪 3 g 0 ,党参 2 P 1 .白术 、当归 、 陈皮各 9 ,柴胡 、升麻 、炙甘草 、佶梗 、通草各 6 :水煎服 . E 每天 1 剂。服 药 3荆.小便即能 自解 .但排 尿不畅 .尿后气短 乏力 ,乳房徽胀 。前方改炙黄芪 4 g 5 ,党参 3 ,通草 9 ,由I I 炒 山药 、麦冬各 1g 5 服药 3剂后,小便通畅 ,乳汁 哈F 食欲好 转 ,体力渐增 。出院后继服补 中益气丸 巩固疗效。
刘某 ,女 ,5 9岁 ,2 0 0 0年 9月 1 4日初诊 患者 自觉头冷 痛 3月余。曾服感冒药不效.叉服正天丸也元改善。临诊时刚 至中秋 .已头戴假发用以御寒 自觉头痛 、头凉 、怕冷风吹 . 身着厚衣微汗 出,唯头无 汗 ,肢体困倦 ,胸闷腹满 ,口渴不被 多饮 ,大便粘滞不爽 ,小便色黄灼热 .形体肥 胖 ,面黄垢 ,双 下肢湿疹色红,瘙痒 ,舌红 、苔厚腻根黄 .脉滑。证属湿热中 阻 ,脉络失和 方 选三 仁场 台龙胆泻 肝汤加减 。处方 :苦杏
维普资讯
新中医
20 0 2年 6月
第, 4卷第 6期
细 滑 。 证 属 脾 胃虚 寒 ,痰 饮 内停 ,浊 阴 上犯 .阻 滞腮 络 。治
案 精 华
温化 痰饮 .健脾 利湿 .方用苓 桂术甘衡 台半夏 白术天麻 汤加
减 。处 方 :莜 苓 、白 术各 1 g 5 ,桂 枝 、法 半 夏 帆 实 天 麻 各
李可老中医的经方之路,膝关节积液的四种治法
李可老中医的经方之路,膝关节积液的四种治法李可老先生治疗膝关节积液的四则医案,可以从中学到李可先生治疗此病的可贵经验。
正如作者所说“余治上症,不下200例。
症情大同小异,症型不出以上4类,皆从调整整体气化入手,得以根治。
”治法一县党校老乔之妻,60岁,1987年6月7日诊。
矮胖体型,风湿性关节炎久延,双膝肿大如斗,多次抽水,激素穴注,反复发作,3年不愈。
股胫变细,状如鹤膝。
脚不能着地,局部皮肤绷急紫黯,摸之如冰,神情疲惫,气怯畏寒,脉迟细,58次/分。
近月余,因血沉高,考虑关节结核,抗痨亦乏效。
症属高年久病,气阳虚衰,不能运湿,湿流关节,已成鹤膝风症。
选阳和汤加生芪五苓,益气温阳化湿:尘芪45克,熟地30克,麻黄3克,白芥子10克(炒研),鹿角霜30克,油桂、姜炭各5克,桂枝10克,白术、茯苓各30克,猪苓、泽泻各10克,生苡仁30克,苍术15克,川牛膝30克,炙草10克。
上方连服5剂而愈,追访l年未发。
治法二装卸工温宝兴之妻,62岁,1988年2月3日初诊:车祸致右下肢骨折年余,右膝半月板损伤,近3月肿如斗,剧痛,彻夜嚎哭,惞热肿痛不可近,卧床不起已2月。
今日化验:白细胞19500,中性90,继发感染,积液。
舌红中黄,脉沉滑数实。
拟清热解毒,化瘀利湿:忍冬藤120克,生苡仁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川牛膝30克,蚤休、丹参、当归、元参、夏枯草、骨碎补各30克,桃红、白芷、甘草、乳没、车前子各10克,白酒100毫升,冷水泡1小时,急火煮沸10分钟,2次分服,3剂。
•外敷:白芷240克(研粉),酒煮为糊,分作2包,趁热交替贴敷膝部。
2月6日二诊:肿消强半,痛止,局部出现皱纹。
脘胀,不甚思食,腰困如折,脉滑。
毕竟年过6旬,一诊方寒凉过甚,有碍中焦气机升降。
改投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
下病治上,益气行水,加肾四味鼓舞肾气:生芪45克,防己12克,四妙去黄柏(生苡仁45克,苍术15克,川牛膝30克),桂枝10克,白术、茯苓各30克,猪苓、泽泻、车前子、甘草各10克,木瓜30克,肾四味各18克,白芷10克,外敷同上,3剂。
严仲庆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症验案四则
严仲庆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症验案四则沈昱颖;严仲庆【摘要】[目的]探讨严仲庆老师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经验。
[方法]以4则案例为本,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面论述严仲庆老师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经验,对其遣方用药特色予以总结。
[结果]严仲庆老师认为,失眠症的主要病机为阳不交阴,与心、肺、肝、肾有着密切的联系,阴血亏虚和肝阳不足均为临床上引起失眠症的常见病因。
其主要证型为心肺阴虚内热、心肾阴虚火旺、心肝阴血亏虚、肝郁肝阳不足等,常用养心润肺、凉血清热,滋阴清火、交通心肾,滋阴养血、宁心安神,疏肝理气、助阳益心之法。
[结论]严仲庆老师临证处方精当,临床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其经验值得学习。
%Objective] To conclude Yan Zhongqing clinical academic experience. [Methods] Discussed in terms of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treatment, therapies of Yan Zhongqing teacher using classical treatment of insomnia clinical experience, herbal prescription summed up its characteristics, citing the case evidence. [Results] Yan Zhongqing teacher believes that the main 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 is not paying for the yin yang, and heart, lung, liver, kidney closely linked to inadequate blood deficiency and liver yang common causes of insomnia are caused clinically. The main syndromes of heart and lung deficiency heat, heart and kidney Huo, heart and liver blood deficiency, lack of liver stagnation of liver-yang, etc., are used to support the heart and lungs, cooling heat; yin and clearing fire, balance between kidney and heart; Yin and Yang blood, Anshen; liver qi, yang Yixin of the law, and achieves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on clinical practice. [Conclusion]With appropriate clinical prescription of Mr. Yan, the treating method has clinical value.【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190-192)【关键词】严仲庆;失眠症;阴血亏虚;肝阳不足;用药特色;经方;名医经验【作者】沈昱颖;严仲庆【作者单位】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浙江,绍兴 312030;绍兴第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5严仲庆先生系浙江省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精研四大经典,虽出身绍派伤寒,但不持门户之见,对《伤寒论》颇有研究。
陈意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杂病验案四则
磐安 3 20 230
陈意主任 中医师为国家级名 中医 , 从事 中医内 阳补血 、 散寒化痰。
科临床及教学工作近五十年, 精通中医典籍 , 旁及诸 2 水
肿
子百家之学。 擅长 内科疑难疾病的中医诊治 , 用药灵 吴 某 , ,8 ,0 0年 1 2 女 9 岁 21 月 6日初诊 。 主诉全 活 , 出医典 , 源 疗效显著 , 造诣颇深 。 陈老灵活化裁经 身浮肿 1 年加重 l 余天 ,西医诊断为心功能不全 , O 方, 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方治疗水肿 、 胸痹等疾病 , 收 予以对症处理后好转 , 但病情反复。 l 天来 , 近 0 浮肿
渴病 日 , 久 阴损气耗而致气 阴两伤 , 阴阳俱虚 , 脏腑
按 :金匮要 略》 “ 《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 ,阳微阴
功能失调 , 气血运行受阻 , 致气机阻滞 , 湿浊内停 , 气 弦, 即胸痹而痛。 所以然者 , 责其极虚也。 今阳虚知在 虚无力推动血行亦可致血瘀 , 瘀血阻滞脉络 , 阳气不 上焦 , 所以胸痹 、 心痛者 , 以其阴弦故也”上焦 阳虚, 。 能传达于四肢 以温煦肌 肉、 筋脉 , 则发为糖尿病足 。 胸 阳不振 ,下焦痰浊水饮之阴邪之气方能乘虚而侵 方 中重用 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血行 ; 川芎、 赤芍 、 当 及胸阳之位 , 以致痰浊壅塞 , 胸阳不通 , 气滞血瘀 , 出 归、 桃仁、 红花行血散瘀 ; 地龙通利经络 ; 阳和汤温 合
浙江 中西医结合杂志 2 1 年第 2 卷第 1 期 Z ea g Ic 01 1 1 hj n T wM( o.1 o1 0 1 i J V 1 .1 1 ) 2N 2
77 5
・
名 老 中医经 验 ・
陈意运用补 阳还五汤治疗杂病验案四则
孟景春临床验案4则
关 键 词 甲状 旁腺 功 能 减 退 症 头 痛 中 医药 疗 法 验 案 文 献 标 识 码 A
中图 分 类 号 R 8 . 5 5 22 0 文章编号
仙 茅 l g 仙 灵 脾 1g 川 柏 6 , 肉桂 5 ( O, 0, g上 g 后
4 内外结 合治痤 疮 史 某 , ,8岁 。2 1 女 2 0 0年 4月 2 t 0 E初诊 。
( 成都 中 医药大学 附属 医院 , 四川成都 6 0 7 ) 1 0 2
指 导 : 仁 宋 岳
患 者 诉 下颌 痤疮 反 复发 作 数 年 , 于 经期 便 新 每
增 痤 疮数 枚 , 红 , 色 稍有 疼 痛 。面 部 其余 部 位 不发 . 月 经 尚正 常 , 便 调 , 质 淡 边 有 齿 印 、 薄 白 , 二 舌 苔 脉 细 。因从 事 写作 , 常熬夜 。孟 老认为 , 经 此乃 肾气 失
未发。
用 之 白果 泡酒 方 为孟 老治 疗 痤 疮 经 验 方 ,盖 白果
皮 对 按 : 秘 一 证 , 虚 有 实 , 老 年人 气 血 不 足 , 入 肺 经 , 毛 为肺 之 所 主 。此 外 , 于痤 疮 红肿 疼 便 有 而
尤 以虚 证为 多 。本 案便 秘 , 脾 阳虚衰 , 动无 力所 痛 , 毒 较 甚 者 , 改 用 野 菊 花 5 0 , 次 5 g 水 乃 鼓 热 可 0g每 0, 致, 患者 平素 怕 冷 、 乏力 、 舌苔 脉 象俱 为佐 证 。治 疗 煎 后 去 渣 , 煎 液 冷 冻 成 冰 块 , 擦 皮 肤 , 有 良 将 摩 亦 总 以健 脾 温 阳 为 法 , 以行 气 、 气 、 脾 、 胃之 效 。 辅 下 运 和
胡希恕的9个经方医案精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胡希恕的9个经方医案精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案1崔某,男,38岁。
1969年3月17日来诊:慢性阑尾炎,屡次发作。
与四逆散、当归芍药散合方加薏苡仁。
其中白芍五至六钱,薏苡仁八钱至一两。
三剂症已。
编者按:此案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中“阑尾炎的治疗经验”的崔某案所指并非同一人,将其年龄、来诊时间对比可知。
《胡希恕病位类方解》中提到:“四逆散、当归芍药散合方,宜作煎剂,治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的合并证。
后世舒肝散之适应证,大都宜本方······加大薏苡仁用量治慢性阑尾炎不宜下者,甚验。
”胡希恕先生在讲座中更进一步阐述:“大柴胡汤与大黄牡丹皮汤合方治阑尾炎的时候,如果病是慢性的,没有太大的热象,也有柴胡证,大致都可以用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合方。
不过当归、川芎两味温性药不要用得太多,都搁6克就行,最好再加薏苡仁。
薏苡仁这味药,它有排脓的作用,因为陈久性的阑尾炎,它有化脓的转机,但不是太明显,而腹痛是经常见到的,这个情形用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
”案2郭某,男,37岁。
素有神经衰弱,工作紧张时,则心烦,身热,汗出,头晕,无精神,失眠多梦,遗精。
苔薄白,脉沉弦。
初诊(1965年4月14日)与二加龙骨牡蛎汤。
二诊(1965年4月21日)热上冲,汗出已,遗精未作,但多梦,咽干不思饮,肌肤热而自觉寒,小便清长,下肢沉,四末凉。
鼠蹊部位不适。
仍与上方,附子增为二钱。
三诊(1965年4月30日):现除精神紧张时稍头疼,吃饭急时致胃不适外,诸症尽除。
与上方加减,将息。
编者按:胡希恕先生在讲座中谈到:“这个方子(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非常好使,我常用它。
还有一个二加龙骨牡蛎汤,这两个方子可以配伍着用。
二加龙骨牡蛎汤是上方去桂枝加白薇、附子,附子的量不要大,最大量也不要过6克,开3克至6克。
这两个方子我经常并着用,也不去桂枝,因为这个病有气上冲,头眩、发落,上冲得非常厉害,气上冲,不往下走。
三则经方名家医案解读–经方派
三则经⽅名家医案解读–经⽅派腰腿酸痛案(⼀)【原⽂】迟某,男,50岁。
其病为腰酸,两⾜酸痛,恶寒怕冷,⾏路则觉两腿发沉。
切其脉沉缓⽆⼒,视其⾆硕⼤,苔则⽩滑。
【研读】从医案中看出,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腰腿酸痛,并伴有恶寒怕冷、两腿发沉。
《伤寒论》和《⾦匮要略》中涉及腰腿痛、恶寒的有太阳病证及少阴病证。
太阳病证的腰腿痛、恶寒以脉浮为主,少阴病证的腰腿痛、恶寒以脉沉为主,结合患者脉象来看,患者为脉沉缓⽆⼒,说明此腰腿痛、恶寒与太阳⽆关,属病在少阴。
病在少阴的腰腿疼痛、两腿发沉有两种⽅证:1.真武汤证。
《伤寒论》第316条:“少阴病,⼆三⽇不已,⾄四五⽇,腹痛,⼩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下利者,此为有⽔⽓。
其⼈或咳,或⼩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汤⽅:茯苓三两,芍药三两,⽣姜三两(切),⽩术⼆两,附⼦⼀枚(炮,去⽪,破⼋⽚)。
上五味,以⽔⼋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三服。
2.⽢姜苓术汤证。
《⾦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云:“肾着之病,其⼈⾝体重,腰中冷,如坐⽔中,形如⽔状,反不渴,⼩便⾃利,饮⾷如故,病属下焦。
⾝劳汗出,⾐⾥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姜苓术汤主之。
”汤⽅:⽢草⼆两,⽩术⼆两,⼲姜四两,茯苓四两。
以上四味,以⽔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以上这两个⽅证各有各的特点:真武汤证为病在少阴肾⽓不⾜,⽔邪泛滥,其特点为腹痛、⼩便不利、下利、四肢沉重疼痛,其治疗以温补肾⽓,利⽔为主;⽢姜苓术汤证为病在少阴肾⽓为外来的冷湿之⽓所伤,为肾着之病,还没有伤到少阴肾脏本⾝,其特点为腰以下冷痛、⾝体重、腹重、⼩便⾃利、饮⾷如故,其治疗为健脾⽓以祛冷湿。
结合患者⾆硕⼤、苔⽩滑、⽆⼩便不利、⽆下利的症状特点,患者的腰腿痛、两腿发沉应为肾着之病,为⽢姜苓术汤证。
这⾥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腰腿酸痛、两腿⽆⼒且少腹拘急,则为⼋味肾⽓丸证。
⼋味肾⽓丸证为病在少阴肾⽔不⾜,为虚劳之病,其特点为腰痛、少腹拘急、⼩便不利,其治疗以温补肾⽔为主。
刘渡舟教授应用经方经验,可以背诵下来的好医案经方
刘渡舟教授应用经方经验,可以背诵下来的好医案经方我国著名经方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多年用方经验,医案整理。
可以背诵下来的好医案。
1 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胃脘部疾患病例:刘某,女,42岁。
1995年1月23日初诊:1年来不明原因而见恶心、嗳气、心下痞闷、纳食不馨,曾服用舒肝和胃丸等中成药,药后稍缓。
其后病情如故,伴口苦咽干,胸闷心悸头晕,月经2~3月一行,月水量少色暗,呈酱油色,观舌淡苔白腻,脉沉弦,辨属水饮停于胃脘之证。
治当行水散痞,引水下行:茯苓30g,半夏18g,生姜16片,7剂。
二诊:述服药后第2天,恶心、嗳气、心下痞闷均明显好转,胸隔间有豁然开朗之感,头晕心悸若失,值月经来潮,月水颜色转红,量亦增多,苔腻已减,治疗有效继宗上法:茯苓30g,半夏18g,生姜16片,泽泻15g,白术6g,7剂。
三诊:脘痞、嗳气、恶心、心悸头晕均好转若失,要求巩固疗效。
茯苓30g,半夏14g,天麻10g,猪苓20g,泽泻16g,白术10g,桂枝10g,7剂。
按:针对这一病例,刘老分析到,根据病人的症状,最先想到的是肝气不舒,肝气犯胃之证,因为有口苦、咽干、目眩的少阳主证,又有心下痞闷,纳食不馨、嗳气等肝气犯胃的症状,但仔细分析,舒肝理气和胃的中成药不在少数,病人一定服过,详问果然多次服过舒肝和胃丸等中成药,服后稍有好转,但其后病情如故,若是木郁克土之证,症状定会明显减轻,可患者至今未愈,考虑其中该有其他缘由,脾胃主运化受盛,运化不及时,痰浊水饮最易生成,基于此再问诊,病人述胃脘部总有水汪汪、凉凉的感觉,自觉胸腹之间气不通畅,胸隔部似有物阻隔其间,平日口干不欲饮水,与小半夏加茯苓汤证“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的描述十分相象,观舌淡苔白腻、脉沉弦,经云沉潜水蓄是也,沉脉主水饮,弦亦为阴脉,这样辨证便从肝胃不和之证转为水饮停于胃院之证,那又如何解释肝气不畅的少阳证及月经量少的血瘀证呢?水饮阻隔于心下膈间,势必影响肝气的运行,服用和胃理气中药后,肝气稍有顺畅,但水饮未去,肝气复又阻滞如初,所以见病情稍有好转复又如故。
张仲景46个经方的应用指征、现代疾病,总结的太全了!
张仲景46个经方的应用指征、现代疾病,总结的太全了!导读:这篇文章总结了张仲景用三味药的方子,每个方介绍了主要的应用指征,并现代应用在哪些疾病当中。
要言不烦,值得收藏学习。
1、桂枝生姜枳实汤:桂枝,生姜,枳实。
用于心中痞,诸逆心悬痛,也就是胃里、胸口觉得悬着一个东西堵得慌,疼痛。
现代用在慢性胃炎,胃下垂,水饮停留者;或伴随胸痛的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等辩证内有痰饮,心胃阳气不足的均适用。
2、半夏散及汤:半夏,桂枝,炙甘草。
等分捣细过筛混合,散剂冲服一次2克,一日服三次。
若不能服散剂,煎汤,水煎七沸,再入散剂2克,水煮三沸,令药液稍冷,少少含咽,能使药物布散于咽喉,增强疗效。
主少阴客寒咽痛,伏气咽痛。
表现是咽痛而无燥渴、心烦、咽疮、不眠诸热证。
现代治疗急慢性咽炎、急慢性扁桃体炎、喉炎、食道炎、声带水肿等疾病。
3、旋覆花汤:旋覆花,葱,茜草根。
感到胸胁痞闷不舒,甚或胀痛、刺痛。
现代常用在乳腺增生、肋间神经痛、冠心病、甲肝、乙肝、慢性胃炎、月经不调等疾病。
4、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炙甘草,炮附子。
少阴病,恶寒身疼,无汗,微发热,脉沉微者。
虚寒体质的表证,“但欲寐”、“无热恶寒”,表证微热时使用。
现代用在肺心病、心律失常、过敏性疾病、水肿、遗尿等。
5、麻黄附子汤:麻黄,甘草,炮附子。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无水虚胀者,为气。
水,发其汗即已。
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
现代治水肿,全身性水肿,恶风寒,不发热,身无汗,口不渴,舌苔白滑,脉沉。
6、白通汤:葱白,干姜,生附子(用淡附片)。
少阴病阴盛戴阳证。
手足厥逆,下利,脉微,面赤者。
用在体内阴寒太重时,出现阳气会外脱。
适合少阴病拉肚子,脉虚弱到几乎把不到。
现代常常治疗失眠或者困倦睡不醒,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征、头面部水肿等症状突出的情况。
7、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细辛,炮附子。
太少两感证。
太少两感证既可有脉沉、欲寐、四肢不温的少阴阳虚见证,也可有恶寒、发热的太阳表证。
倪海厦常用经方-259个对症
倪海厦常用经方-259个对症清除风、寒、湿、痰,痛风症是风寒湿引起的。
其邪入皮、肉、血脉、关节、手足各有不同的对应治疗方法。
1:麻黄加术汤(湿入皮肤)2:麻杏薏甘汤(湿入肌肉)3:防己黄芪汤(湿入血脉边)4:桂枝芍药知母汤(湿入血管-血管大-静脉瘤或静脉曲张)5:甘草附子汤(湿入关节)乌头桂枝汤(湿入关节、变形)•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而紧。
现用于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某些皮肤疾患等具有上述症状者。
麻黄汤主之•1:麻黄汤:麻黄3两(去节),桂枝2两(去皮),炙甘草1两,杏仁70个(去皮尖)(石膏去热)。
2:麻杏薏甘汤:麻黄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意苡半两、甘草一两,炙。
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匕者茶匙也,四钱匕者四茶匙也。
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3:防己黄芪汤:防己15克、黄芪50克、炙甘草40克、白术40克、生姜1片、红枣5枚。
4: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25克、白芍20克、甘草15、麻黄15克、生姜3片、白术25克、知母25克、防风25克、炮附子15克、牡蛎50克、补骨脂50克。
5:甘草附子汤: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炮附子25克、白术15克。
甘草附子汤(痛风、严重红肿):桂枝4两、炙甘草2两、炮附子两枚、白术2两。
6:乌头桂枝汤: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生姜2片、红枣12枚、乌头50克。
注:乌头用2碗水煮成1碗(将药渣丢掉),放入一碗蜂蜜,继续熬成一碗,一日两次,一次一调羹。
配合前五味药煮成的汤剂一起服用。
切记,乌头毒性较大,不可多用。
7:桂枝附子汤:风湿关节炎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桂枝15克、白芍10克、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红枣(切开)12枚、炮附子25克。
桂枝龙骨牡蛎汤:倪海厦:桂枝汤加龙骨牡蛎汤,晚上惊悸、盗汗、遗尿。
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症、儿童多动症、慢性宫颈炎、消化不良、多汗症、遗尿、遗精、夜惊、奔豚、脂溢性脱发、膀胱过度活动症、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生姜2片、红枣12枚、龙骨25克、牡蛎25克。
经方论治眩晕验案四则
摇 摇 现代经方名师名家运用经方治疗眩晕亦积累了丰富经验, 如邓铁涛、 任继学前辈用泽泻汤合小半夏叫茯苓汤治眩冒
[猿] [圆]
病“ 效如桴鼓” 的神奇。
参考文献: [员] 摇 胡希恕援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 酝] 援 北京: 学苑出版社, 圆园园愿 : 猿圆怨援 出版社, 圆园员园 : 员愿愿援 原 怨怨 , 员园缘 原 员园远援 [圆] 摇 杨利, 邓铁涛, 任继学援 经方临证应用举隅 [ 酝] 援 北京: 中国中医药 [猿] 摇 陈瑞春援 伤寒实践论 [ 酝] 援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圆园园猿 : 愿园 原 愿圆 , 怨愿 [源] 摇 李可援 李可老中医急畏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 酝] 援 太原: 山西科学 技术出版社, 圆园园圆 : 圆苑圆 原 圆苑源援 ( 收稿日期: 圆园员圆 原 员圆 原 圆园摇 编辑: 冀振华)
轻。再予以桂枝汤加味 缘 剂痊愈。
作半年。已三次入院治疗, 西医诊断为 “ 美尼埃综合征” 。此次 发作三天, 头晕目眩, 耳鸣, 欲呕, 神疲乏力, 对噪音敏感, 外出即 带耳塞, 纳差便调, 舌淡有齿印, 苔白滑, 脉沉紧。方用真武汤、 桂枝 圆缘早, 葛根汤、 泽泻汤、 小半夏加茯苓汤合方加味: 茯苓 猿园早, 圆园早, 泽泻 猿园早, 石菖蒲 圆园早。缘 剂。 白芍, 黑顺片 员缘早 ( 先煎) , 麻黄 员园早, 葛根 猿园早, 姜半夏 苍术 圆园早, 缘 剂后头 晕 目 眩 显 减, 仍 耳 鸣, 对 噪 音 敏 感。上 方 加 龙 骨
项僵硬不适, 有 “ 颈椎病” 史, 纳差, 时欲呕, 舌淡, 有齿印, 苔白 滑, 脉沉紧。方用苓桂术甘汤、 吴茱萸汤、 葛根汤合方加味: 葛根 猿园早, 麻黄 员园早, 桂 枝 圆缘早, 白 芍 员缘早, 党 参 员缘早, 吴 茱 萸 员缘早, 大枣 猿园早, 苍术 员缘早, 茯苓 圆园早, 川芎 员园早, 生姜 缘园早。缘 剂。另予针灸治 疗 猿 次。 上述治疗后, 头痛头晕基本消失, 继与上方加减 缘 剂而愈。
经方医案集锦(三)
经方医案集锦(三)医案16:刘某,女,25岁,2015年3月2日就诊,转移性右下腹痛1天,妊娠5个月,今晨始脘痛伴呕吐,渐至右下腹疼痛,急送县医院求治,医生为难,嘱其转南京治疗。
当即转南京某三甲医院,同样难以选择治疗方案。
不得已又返回求治。
初诊:患者腹痛呻吟不止,口干,肢厥,恶寒,不思进食,舌淡红润,苔黄腻,脉滑数。
右下腹压痛、反跳痛阳性。
辨证:患者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加之麦氏点有压痛、反跳痛阳性,故可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因其恶寒兼脉滑数,乃外有表寒,内有湿热,寒热夹杂,取大柴胡汤加味表里双解。
处方:柴胡30g,黄芩30g,生甘草20g,生大黄10g,白芍30g,枳实15g,金银花100g,牡丹皮20g,黄连10g,防风20g,白芷15g,5剂。
二诊:2015年3月7日,诉服药1剂疼痛减轻,刻下稍乏力,纳可,余无不适,面色萎黄,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滑。
右下腹无压痛、反跳痛。
柴胡10g,黄芩5g,党参10g,白术10g,当归10g,茯苓30g,炙甘草10g,金银花30g,白芍20g,生姜10g,大枣20g,7剂。
三诊:2015年4月6日,近日遇见其家人,得知患者近来体健无何不适。
按语:阑尾炎古称肠痈,经方有大黄牡丹皮汤,然临床疗效时有不佳。
本人常常用华佗肠痈方,其特点是重用金银花,疗效更确切。
初入临床时,每年用中药治愈多例阑尾炎,费用不足百元。
如今阑尾炎均去手术治疗,费用数千或上万。
此患者却因妊娠之故,多家医院谢绝治疗,不得已来服中药而愈。
医案17:戴某,女,84岁,2015年3月30日,左半身不遂两天。
初诊:近日感冒咳嗽,昨天下午,突然昏倒,随后出现左侧半身不遂,小便失禁,精神萎靡,表情淡漠,言语不清。
舌淡红润,苔薄黄,脉弦滑数。
查颈软,身有汗。
辨证:中风,素有内热兼外感风寒,予以桂枝汤合小陷胸汤,外解风寒,内清郁热。
处方:桂枝30g,白芍30g,大枣20g,生姜30g,炙甘草20g,葛根30g,黄连15g,法半夏30g,全瓜蒌30g,5剂。
四逆散、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合方之医案4则
四逆散、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合方之医案4则一位几经误诊误治的女患者W女士这次来门诊,情绪比前两次稳定了许多,但提起得病经过,她还是数度哽咽。
4个月前,她因为腰部腹部剧痛,最初被误诊为肠套叠,险些贻误病情。
之后B超检查发现腹膜后肿物,怀疑恶性肿瘤,遂行肿瘤切除开腹手术,同时行右侧输尿管切除修复术,阑尾切除术。
术中大出血,输血六袋。
最终的病理诊断却是异位妊娠。
1个月前,全腹CT:肝脏钙化灶,右侧肾盂盏扩张积水,右肾结石,双侧附件囊性病变(2.4cm×2.1cm、2.6cm×1.9 cm)。
血常规正常。
2周前她第一次来门诊时,说到病情,全身颤抖,泣不成声,心中的恐惧是在场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
当时的主要表现:腰骶、右侧背部酸疼,并有右下腹疼,天冷则双腿酸,双膝疼。
胃常灼热刺痛,大便调。
舌略暗,苔薄白腻,右脉浮紧而数,中取略弦,左脉中取弦数。
首诊时,我考虑到她情绪的不稳定,再加上腰部和肢体的疼痛,用的是柴胡桂枝汤。
服药6副,效果欠佳,腰腹痛依旧。
展开剩余78%二诊,查血、尿常规,肾功,泌尿彩超。
示:血、尿常规正常,肾功正常。
右肾积水,右肾肾盏点状强回声,右输尿管上端扩张。
再次询问,患者右侧腰腹痛实为内脏(右肾)疼痛,而非皮肉筋骨之痛。
小便偶黄,尿频但量不大。
舌淡红略暗,苔白腻,脉弦滑右甚。
乃辨为气滞血瘀水停证。
处方:当归12g,白芍15g,川芎8g,白术10g,茯苓20g,泽泻15g,桂枝10g,桃仁5g,赤芍8g,丹皮4g,柴胡10g,炙甘草6g,枳壳8g。
6副。
这次她来门诊,情绪缓解了很多。
她告诉我,服上药后,腰腹痛明显减轻。
我让她再服原方6副,以巩固疗效。
奇怪的全身游走性疼痛这位52岁的大叔是经我的亲戚介绍,专程从乡下老家前来烟台求治的。
大叔6年前被诊断为早期肺癌,行左上肺癌切除术,之后,身体状况一直尚可。
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两胁下疼痛。
数日后,往上游走至上胸部,数日后又游走至背腰部。
百合病治验四则
百合病治验四则
王九一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1987(000)004
【摘要】1、黄××,女性,50岁,小学教师,初诊时间:1982年2月22日。
头晕目
眩已5年,经多方治疗,病情稳定。
于去年春节间因劳累,精神紧张而复发并较前加重。
诊时见症:眩晕,走路跛行,肢体乏力,时时欲倒,夜间多梦,口苦,小便黄,大便秘,烦躁,
时有汗出,舌黯红,苔黄腻,脉弦细微数。
血压:180/100毫米汞柱,心电图报告为供
血不足,脑血流图示脑血管动脉硬化,延中西医诊治。
【总页数】1页(P44)
【作者】王九一
【作者单位】廊坊市北大街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280.5
【相关文献】
1.百合病兼不寐治验1则 [J], 汪自源;徐重明
2.百合病治验一得 [J], 董海城;朱世峰
3.百合病治验 [J], 胡明珠
4.精神异常类病证经方治验四则 [J], 庄子凡;王向莹;王新;王诗源
5.百合病治验举隅 [J], 王忠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治验四则
王继弟,王世钦
(淄博市中医院,山东淄博 255300)
〔关键词〕经方;临床;治验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7-358X(2005)06
临证时常涉及经方,本文介绍了笔者应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大定风珠、小柴胡汤、甘姜苓术汤,分别治疗长期反复发热、阴虚风动、胸痹、肾着腰痛等四个病例的治疗情况。
认为经方运用恰当,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1 长期反复发热案
女,48岁,2004年3月26日初诊。
20d前“感冒”,发热,最高体温达39℃,服用扑热息痛、中药及多种抗生素均无效。
二便正常,无身痛、无呕吐、无咽痛、不咳嗽。
查见T:38.3~39℃,面赤,咽部略红,舌质红,苔薄黄。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5.7×109/L,N:64,L:27,未见异行淋巴细胞,出血热抗体阴性。
ALT:44u/L,AST:44/u,CT、心电图、胸片、彩超均无阳性发现。
辨证:表邪不解、阳气悱郁。
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葛根:桂枝6g,白芍9g,麻黄6g,炙甘草6g,生姜6g,大枣3枚,葛根15g。
水煎服。
一剂后当晚未再发热,睡眠好,至次日9时热渐升至39℃,嘱原方又进一剂,热势渐退。
29日见面赤、苔黄略燥,脉细数,此属阴伤之象,方用增液汤加减:银柴胡15g,大豆卷15g,青蒿12g,生地30g,麦冬15g,玄参15g,丹皮10g,丹参30g,金银花30g,连翘10g,竹叶12g,芦根30g。
三剂,至31日,已不发热,后期留有肺胃津伤之候,予甘寒养阴,以益胃汤加减以善后而痊。
按:综观脉证,考虑为太阳表邪不解,又不得小汗出,阳气悱郁在表,不得发泄之故。
在《伤寒论》中仲景称其为表郁轻证。
如原文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虐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宜桂枝麻黄各半
汤。
”本方为桂枝汤与麻黄汤1比1用量的合方。
为发汗轻剂,解表而不伤正。
因病在太阳至20日,不传他经,说明一是正气不足,二是邪气较轻,病人表现为面赤,是邪气欲找出路、自表而出也。
但即无汗,非桂枝所能解,邪已微,又非麻黄所可发,故合两方为一方,减少剂量,小发其汗,使药证相投,不伤其正,故疗效显著。
2 阴虚风动案
女,51岁,2003年8月23日初诊。
家人代述有肝病病史7~8年,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于2001年在某院行脾切除术。
术后两年内出现2~3次“肝昏迷”,多次住院治疗。
刻诊患者极度虚弱,蜷卧在床,消瘦明显,神志时清时寐,神疲乏力,四肢拘挛,徐徐抽动,双目上视,纳呆,大便干,舌红绛无苔,脉微弱。
辨证:真阴大伤,虚风内动。
方用大定风珠加减:炙甘草10g,白芍15g,阿胶10g(烊化),生地30g,麦冬15g,五味子6g,炮山甲6g,牡蛎30g,土元6g,鳖甲10g,青蒿10g,陈皮10g,鸡子黄1枚。
水煎服日一剂。
9月7日二诊。
因病人胃纳不佳,故自主隔日服药一剂,已服四剂。
目前已能下地,被搀扶到门诊,刻下:精神转佳,已无神昏,拘挛减轻,仍见手足徐徐抽动,舌绛红少苔,脉微弱,上方去陈皮、山甲,加龟版10g、天麻10g,继服。
9月14日三诊。
服上方6剂,精神好转,抽搐明显减轻,纳食增加,舌上已现少许薄白苔,仍有乏力气短等。
治以滋阴填精、益气活血,以善后。
处方:炙甘草10g,白芍15g,阿胶6g(烊化),生地15g,麦冬15g,五味子6g,牡蛎15g,天麻15g,制鳖甲6g,龟版6g,云苓10g,太子参15g。
服上方十余剂,病情基本好转,生活自理。
按:大定风珠方是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在《伤寒论》炙甘草汤基础上加减而成,用于治疗下焦阴液虚衰,风动虚脱之证。
《温病条辩》下焦篇十六:“热邪久羁,吸烁真阴……神倦瘛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大定风珠主之。
”本方用三甲复脉汤滋阴潜阳,加鸡子黄血肉有情之品,以增强滋阴息风之效,无味子补阴敛阳以防厥脱之变。
从患者神倦舌绛,虚风内动,时时欲脱等表现分析,系久病加之术后大量出血、失液,补充不继,肝肾真阴枯耗,其病机
正如吴鞠通所云:“此邪气已去八九,真阴仅存一二故也。
……故以大队浓浊填阴塞隙……”。
药证合拍,故用之疗效颇佳。
3 胸痹案
患者,男,51岁。
因胸闷半月,于2004年3月5日入院。
曾因长期饮酒,情志不畅,胸胁及前胸胀闷,夜间常憋醒,胸痛不明显。
刻诊胸部胀闷,入夜及受凉后益甚,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曾用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汤等疗效不明显。
结合患者情绪不佳,辨证:邪郁少阳、气滞血瘀,方用小柴胡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
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2g,党参30g,炙甘草10g,大枣7枚,生姜9g,瓜蒌15g 薤白12g,桂枝10g。
服上方三剂,病情大减,胸闷基本消失,似有豁然开朗之感,效不更方,嘱患者守方继服十余剂。
至十月随访,未再发生夜间憋醒等症状。
小柴胡汤主要用于少阳病证,本证的产生,乃因邪入少阳,居于半表半里,正邪相争,枢机不利所致。
又因病变常常影响三焦气机不和,故或然见证众多。
如“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等证,而临床辨证只需抓住一、二个主证即可遣方用药,故《伤寒论》中指明“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方用小柴胡汤舒肝解郁、和解少阳,瓜蒌薤白半夏汤通阳、化痰、行痹。
该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寒而不凝,温而不燥,补而不腻,切中病机,故收效显著。
4 肾着腰痛案
男,24岁,2002年7月11日初诊。
因汗出感受寒湿,致全身关节疼痛4~5年。
刻下头重如裹,全身关节疼痛,腰痛重着,口中粘腻,纳呆,全身乏力,嗜睡,舌淡,苔白腻滑,脉濡弱。
辨证:肾着(寒湿痹阻)。
方以甘姜苓术汤加味。
甘草12g,干姜15g,茯苓15g,白术30g,党参30g,黄芪30g,当晚服用一剂,症状大减,三剂后病情明显减轻,腰痛腰冷几无,浑身轻松自如,守方服十余剂病即告愈。
随访2年,未再复发。
按:此病属祖国医学“痹证――肾着”范畴,因本病表现以腰部症
状为主,仲景将此病命名为肾着。
因腰为肾之外府,故名肾着,于劳作汗出之后,腰部感受寒湿之邪,阳气痹着不行,所以有腰部冷痛和沉重的感觉。
“如坐水中,形如水状”、“腹重如带五千钱”等都是形容腰部既冷且重之词。
由于病在躯体下部,虽属下焦但内脏尚无病变,所以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不受影响,故在治疗上,不必温肾,只需去除其在经之寒湿,则肾着可愈。
甘姜苓术汤重用干姜配甘草以温中散寒,茯苓配白术以健脾除湿,加党参、黄芪以健脾益气。
与本证正相合拍,故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