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技术浅谈

合集下载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事故预防方法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事故预防方法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事故预防方法近几年来,我国双氧水行业发展速度迅猛,特别是2003年全国非典疫情以后,产能较以前翻了1番,目前国内总产能已达到300万t/a。

随着生产厂家数量的增加和装置规模的不断扩大,安全生产的形势不容乐观,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下面就蒽酮法积氧水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及事故预防方法分析总结如下。

一、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原理以2-乙基蒽醌为载体,以重芳烃和磷酸三辛酯为混合溶剂,配制成一定组成的溶液(称为工作液)。

工作液在氢化塔内在钯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气进行加氢反应,得到相应的氢蒽醌溶液即氢化液,氢化液中的氢蒽醌与空气中的氧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氢化液变成氧化液,氢蒽醌恢复成原来的蒽醌,同时生产双氧水。

氧化液中的双氧水经纯水逆流萃取,得到浓度为27.5%或35%的产品,再经净化处理后,送往包装工序。

经纯水萃取后的工作液经分离除水和后处理工序的碳酸钾、活性氧化铝经净化后,再回到氢化塔循环使用。

二、双氧水的化学特性双氧水是一种强氧化剂,遇更强的氧化剂时则呈还原性,它的化学性质活泼.可参与分解、加成、取代、还原等反应。

可氧化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和数量众多的无机化合物.纯净的双氧水在任何浓度下都很稳定,但与重金属、灰尘、碱性物质接触受热时可加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分解速度与温度、pH值、杂质含量等密切相关,其分解速度随着三者的上升而加快。

三、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根据生产方法与物料特性,结合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该工艺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危险。

1.本方法生产双氧水所使用的重芳烃、磷酸三辛酯、2乙基蒽醌、氢气等都是可燃性物质。

通常情况下是不允许双氧水与可燃性物质放在一起的,尽管生产操作是在可控的条件下进行的,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客观的不安全因素,生产工艺过程中涉及到的可燃、易爆的物质品种多、数量大。

2.工作液中的2-乙基蒽醌在氢化工序进行加氢氢化时要求在弱碱性的条件下进行,而在氧化和萃取工序由于双氧水的存在,必须保证这两个工序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过氧化氢(双氧水)生产工艺

过氧化氢(双氧水)生产工艺

过氧化氢(双氧水)工艺过氧化氢(双氧水)的生产方法1.1蒽醌法蒽醌法生产双氧水是目前世界上该行业最为成熟的生产方法之一,国外大型的生产厂家都采用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在国内目前双氧水的制备也几乎都是蒽醌法。

20世纪初,人们发明以2-烷基蒽醌作为氢的载体循环使用生产双氧水的方法,后经多次改进,使该技术日趋成熟。

其工艺为2-烷基蒽醌与有机溶剂配制成工作溶液,在压力为0.30MPa、温度55℃~65℃、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通入H2进行氢化,再在40℃~44℃下与空气进行逆流氧化,经萃取、再生、精制与浓缩制得到H2O2水溶液成品,目前我国市场上有质量分数分别为27.5%、35.0%和50.0%三种规格的产品。

国内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过氧化氢的生产主要以镍催化剂搅拌釜氢化蒽醌法工艺为主,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与搅拌釜工艺相比,以钯为催化剂的固定床工艺逐渐显示出其优越性:氢化设备结构简单、装置生产能力大、生产过程中不需经常补加催化剂、安全性能好和操作方便等优点,借助于计算机集散控制技术,可大大提高装置的安全性能,该工艺已成为过氧化氢生产发展的方向;近期新建装置及老厂的工艺改造几乎都采用蒽醌法,多采用钯催化固定床,镍钯混合床。

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出现氢化流化床的文献报道,只有上海阿托菲纳双氧水公司和福建第一化工厂引进国外技术采用钯催化氢化流化床的专利工艺。

双氧水用途及概况1.1.1.1物理性质:双氧水(学名过氧化氢),分子式:H2O2,分子量:34,无色、无味透明无毒,但对皮肤有漂白及烧灼作用。

皮肤受其侵蚀可引起皮炎、起泡或针刺般疼痛,重者长期不痊愈。

它能强烈刺激眼睛,危害眼粘膜,长期接触,可使毛发变黄。

双氧水蒸汽可引起眼睛流泪,刺激眼、鼻、喉的粘膜。

双氧水蒸气在空气中的最大浓度不应高于0.03mg/L1.1.2化学性质:双氧水是一种强氧化性物质,但遇到比它更强的氧化剂,比如高锰酸钾、氯气等,则呈还原性质。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安全技术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安全技术


要: 蒽醌法生 产过 氧化 氢是 危险的化 工生产过 程。介绍 了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工 艺 ( 包括 氢化工序 , 氧化
工序 , 萃取 和净化工序 , 后处理工序 , 配制 工序 , 浓缩工序 , 包装 、 贮存 和运 输等) 以及原料 ( 重芳烃 、 氢气 、 催化剂 ) 和 产品 ( 过氧化氢 ) 的危 险性 , 剖析 了易发事故 的原 因。例举 了中国 17 9 0年第一 套蒽醌法 生产过 氧化氢 装置开 车以
来 自石 油工 业铂 重 整 装 置 , 主要 为 c 或 c 馏 m 分, 即三 甲苯 、 甲苯 异构 体 混 合 物 , 外还 含 有 少 四 另 量 二 甲苯 、 及胶 质物 。重芳 烃 为可燃性 液体 , 萘 当周 围环境 达到燃 烧条 件 ( 如火 源 、 燃剂 等 ) 即可燃 助 时
3 2 氧化 工序 .
分数为 7 %。压力降低时 , 4 爆炸极 限值提 高, 因此
负压操 作和贮 存 是 比较 安全 的 。过氧 化氢 系一强 氧
化剂 , 可氧化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 , 容易引起易燃物 质如棉花、 木屑、 羊毛、 纸片等燃烧 。
2 2 重 芳烃 .
在 氧 化塔 中存在 有 机溶 剂 、 氧 化氢 和 助燃 的 过 氧气, 如果 进 入 了使 过 氧 化 氢 分 解 的杂 质 ( 性 物 碱 质、 重金属 、 化 剂 粉末 等 ) 即 可 能 发 生 因 过 氧 化 催 , 氢 的剧 烈分 解 而燃 烧 、 炸 。 由于 氢 化液 本 身 为 弱 爆 碱性 , 必须 向氧化塔 中加入磷 酸 , 反 应介质 转呈 弱 使
来 的部分安全事故及未遂事故 , 归纳 总结 了事故 的原 因及防范措施 。 关键词 : 过氧化氢 ; 安全事故 ; 防范措施 中图分 类号 :Q 2 . T 13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90 20 )5— 07— 5 10 4 9 (0 7 0 0 4 0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研究进展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研究进展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基本原理是将氢和氧通过氢化物和氧化物的形式结合在 一起。具体来说,氢化物和氧化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双氧水和氢 气。反应方程式为:
三、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工艺流 程
1、氢化物和氧化物的制备
1、氢化物和氧化物的制备
氢化物和氧化物的制备是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第一步。氢化物和氧化物的制 备方法包括:电解水、天然气重整、甲醇裂解等。其中,电解水是最常用的方法 之一,其制备的氢气纯度较高,但成本也较高。天然气重整是一种较为经济的方 法,但制备的氢气纯度较低。甲醇裂解也是一种经济的方法,但需要消耗大量的 能量。
四、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优势
1、生产效率高: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和高效的催化剂,蒽醌法可以大规模地 生产双氧水,且产量较高。
四、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优势
2、原材料成本低:蒽醌法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是氢气和氧气,来源广泛且成本 较低。
3、工艺流程短:与其他制备方法相比,蒽醌法工艺流程较短,操作简单,能 够实现连续生产。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研究进 展
目录
01 一、引言
03
三、蒽醌法生产双氧 水的工艺流程
02
二、蒽醌法生产双氧 水的原理04源自四、蒽醌法生产双氧 水的优势
目录
05 五、蒽醌法生产双氧 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07 参考内容
06 六、结论
内容摘要
双氧水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具有广泛的用途,如纺织、造纸、化工、环 保等行业。在蒽醌法生产双氧水方面,国内外研究者对双氧水制备的工艺、催化 剂、蒽醌原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次演示介绍了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研究 进展。
谢谢观看
四、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优势
4、环保性能好:蒽醌法生产双氧水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水较少,对环境影 响较小。

1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原理

1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原理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安全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1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原理本方法制取过氧化氢是以2- 乙基蒽醌( EAQ)为载体, 重芳烃(AR) 及磷酸三辛酯( TOP) 为混合溶剂, 配制成具有一定组成的工作液, 将其与氢气一起通入一装有催化剂的氢化床内, EAQ 于一定压力和温度下与氢进行氢化反应, 生成相应的氢蒽醌(HEAQ) , 所得溶液称氢化液。

氢化液再被空气中的氧氧化, 其中的氢蒽醌恢复成原来的蒽醌, 同时生成过氧化氢, 所得溶液称为氧化液。

利用过氧化氢在水和工作液中溶解度的不同及工作液与水的密度差,用纯水萃取氧化液中的过氧化氢, 得到过氧化氢水溶液( 俗称双氧水) 。

此水溶液经净化处理即可得到过氧化氢产品。

经水萃取后的工作液( 称萃余液) , 经过后处理工序K2CO3 溶液干燥脱水分解H2O2 和沉降分离碱, 再经白土床内的活性氧化铝吸附除碱和再生降解物后得到工作液, 然后再循环使用。

2 过氧化氢产品及原料的危险性2.1 过氧化氢纯净的过氧化氢, 在任何浓度下都很稳定, 工业生产的过氧化氢的正常分解速度极慢, 每年损失低于1%, 但与重金属及其盐类、灰尘、碱性物质及粗糙的容器表面接触, 或受光、热作用时, 可加速分解,并放出大量的氧气和热量。

分解反应速度与温度、pH 值及杂质含量有密切关系, 随着温度、pH 值的提高及杂质含量的增加, 分解反应速度加快。

温度每升高10 ℃, 分解速度约提高 1.3 倍, 分解时进一步促使温度升高和分解速度加快, 对生产安全构成威胁。

过氧化氢稳定性受pH 值的影响很大, 中性溶液最稳定, 当pH 值低( 呈酸性) 时, 对稳定性影响不大, 但当pH 值高(呈碱性)时, 稳定性急剧恶化, 分解速度明显加快。

当和含碱( 如K2CO3、NaOH 等) 成分的物质及重金属接触时, 则迅速分解。

虽然通常在过氧化氢产品中, 都加有稳定剂, 但当污染严重时, 对上述的分解也无济于事。

1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原理

1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原理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安全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1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原理本方法制取过氧化氢是以2- 乙基蒽醌( EAQ)为载体, 重芳烃(AR) 及磷酸三辛酯( TOP) 为混合溶剂, 配制成具有一定组成的工作液, 将其与氢气一起通入一装有催化剂的氢化床内, EAQ 于一定压力和温度下与氢进行氢化反应, 生成相应的氢蒽醌(HEAQ) , 所得溶液称氢化液。

氢化液再被空气中的氧氧化, 其中的氢蒽醌恢复成原来的蒽醌, 同时生成过氧化氢, 所得溶液称为氧化液。

利用过氧化氢在水和工作液中溶解度的不同及工作液与水的密度差,用纯水萃取氧化液中的过氧化氢, 得到过氧化氢水溶液( 俗称双氧水) 。

此水溶液经净化处理即可得到过氧化氢产品。

经水萃取后的工作液( 称萃余液) , 经过后处理工序K2CO3溶液干燥脱水分解H2O2 和沉降分离碱, 再经白土床内的活性氧化铝吸附除碱和再生降解物后得到工作液, 然后再循环使用。

2 过氧化氢产品及原料的危险性2.1 过氧化氢纯净的过氧化氢, 在任何浓度下都很稳定, 工业生产的过氧化氢的正常分解速度极慢, 每年损失低于1%, 但与重金属及其盐类、灰尘、碱性物质及粗糙的容器表面接触, 或受光、热作用时, 可加速分解,并放出大量的氧气和热量。

分解反应速度与温度、pH 值及杂质含量有密切关系, 随着温度、pH 值的提高及杂质含量的增加, 分解反应速度加快。

温度每升高10 ℃, 分解速度约提高1.3 倍, 分解时进一步促使温度升高和分解速度加快, 对生产安全构成威胁。

过氧化氢稳定性受pH 值的影响很大, 中性溶液最稳定, 当pH 值低( 呈酸性) 时, 对稳定性影响不大, 但当pH 值高(呈碱性)时, 稳定性急剧恶化, 分解速度明显加快。

当和含碱( 如K2CO3、NaOH 等) 成分的物质及重金属接触时, 则迅速分解。

虽然通常在过氧化氢产品中, 都加有稳定剂, 但当污染严重时, 对上述的分解也无济于事。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技术浅谈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技术浅谈
化 剂 。米 万 良呲 等研 究 了采 用 水合 肼还 原 制 得 的 N i l ^ r — A 1 。 O 。 催化 剂 上 添加 L a 对其 催化 性能 影 响 ,并研 究 了该催 化 剂 的 H 化 学吸 附 与脱 附性 能 。结果表 明 ,催化 剂通过 添加少 量助 剂 L a 后 ,蒽醌加 氢活 性得 到提 高 ,归因于 化学 吸 附氢 形式 发 生变 化 ,} I 2 吸 附量 得 到明 显增 加 。 在米 万 良等人㈣发 表的 另一篇文 章 中提到 ,通过 研究 载体 对 N i 催化 剂
H: 0:
主反 应的 选择 性强 ,此 外 ,钯 催化 剂不 会 如 同骨架 镍催 化剂 那样 遇 空 气极 易 自燃 ,使 用安 全 [ 1 5 。 因此 目前 国 内外蒽 醌加 氢催 化 剂普遍 应 用 负载型 钯系 催化剂 。 为 了 防止 载体孔 道 中 的液体 滞 留 时间过 长而 导致 生 成的 氢蒽 醌进
钯 加 氢
关键 词 :蒽 醌 过 氧 化 氢
过 氧化 氢又 名 双 氧水 ,分 子 式 H O ,是 1 8 1 8年 首 先 由 T h e n a r d 利用 B a O 。 与 酸 反应 发现 而 得n 1 。由于 过氧 化 氢分 解 后 产生 水 和氧 气 ,
了骨 架 镍催 化 剂的使 用 n 。虽 然 镍系 催化 剂 已经 大部 分被 钯系 催化 剂 取 代 ,但 改 善镍 催化 剂 的研 究工 作 仍在 持 续进 行 。乔 明 华等 人 【 1 1 】 发
对 环 境无 二次 污染 ,属于 绿色 化 学 品 ,使 得过 氧 化氢 作 为氧 化剂 受 到 越 来越 多 的重视 。特别 是进 入 2 0 世纪 后半 叶 ,过 氧化 氢 已成 为 一种 重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原理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原理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原理嘿,咱聊聊蒽醌法生产双氧水那超厉害的事儿呗!这可是个神奇的过程呢。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就像是一场奇妙的魔法表演。

你想想,那些原料就像一群听话的小精灵,在各种设备里蹦蹦跳跳,最后变出了神奇的双氧水。

首先呢,这过程里有蒽醌这种神秘的东西。

蒽醌就像是一个厉害的指挥官,指挥着整个生产过程。

它在特定的条件下,和氢气发生反应。

这就像一场奇妙的约会,两者相遇后,就产生了新的变化。

接着,反应后的产物再进入到另一个环节。

这就好比小精灵们从一个舞台跳到了另一个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它们又和氧气相遇了。

哇,这一相遇可不得了,就像火星撞地球一样,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双氧水就这么诞生了。

整个过程中,各种设备就像一个个神奇的魔法盒子。

原料在里面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就像变魔术一样。

那些管道呢,就像是魔法通道,把小精灵们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而且啊,这个生产过程还特别精细。

每一个步骤都得把握得恰到好处,不然就变不出双氧水来。

这就像做一道超级复杂的菜,调料放多了或者放少了都不行。

你说神奇不神奇?从普普通通的原料,经过这么一番奇妙的变化,就变成了用处多多的双氧水。

双氧水可是个好东西呢!它可以用来消毒、漂白,还能在很多工业领域发挥大作用。

就像一个万能的小助手,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这个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过程,就像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份礼物。

让我们能够用这种神奇的方法制造出这么有用的东西。

总之,蒽醌法生产双氧水是一个充满神奇和惊喜的过程。

它用独特的方式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带来了便利。

我的观点是,蒽醌法生产双氧水是一项了不起的技术,它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

一、蒽醌法双氧水工艺技术简介定义: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即利用醌类物质可以被氢化还原再重新回复成醌的性质,以烷基蒽醌衍生物为载体,在催化剂催化下被氢化,而后氧化合成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是目前世界上该行业最为成熟的生产方法之一,国外大型的生产厂家都采用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在国内目前双氧水的制备也几乎都是蒽醌法。

目前,世界上双氧水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电解法、蒽醌法、异丙醇法、氧阴极还原法和氢氧直接化合法5种,在全球范围内蒽醌法生产占有绝对优势。

蒽醌法又分为钯催化生产工艺和镍催化剂氢化生产工艺。

国内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过氧化氢的生产主要以镍催化剂搅拌釜氢化蒽醌工艺为主,随着生产能力得不断扩大,与搅拌釜工艺相比,以钯为催化剂的固定床组件显示出氢化设备结构简单、装置生产能力大、生产过程中不需经常补加催化剂、安全性能好和操作方便等优点,借助于DCS集散控制技术,可大大提高装置得安全性能,该工艺已成为过氧化氢生产发展的方向。

目前国内工业上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方法有悬浮釜镍催化剂工艺、固定床钯催化剂工艺、流化床工艺等,其中蒽醌法固定床钯催化剂工艺因其投资少、产量高、操作简单以及其使用的钯催化剂具有用量少、活性高、易再生和使用安全等优点,而成为国内过氧化氢生产工艺的主流,蒽醌法固定床钯催化剂工艺:是以2-乙基蒽醌为载体,以芳烃和磷酸三辛酯为溶剂配制成混合液体工作液。

工作液在固定床内于一定的温度、压力和钯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与氢气进行氢化反应,氢化完成液再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氧化反应,得到的氧化液经纯水萃取、净化得到双氧水。

工作液经处理后循环使用。

其中氢化工序为整个生产工艺的核心,而氢化工序运行的效果,直接取决于钯催化剂的性能。

钯催化剂作为蒽醌法过氧化氢生产中的一种昂贵的关键原料,在生产应用时必须结合其特点进行有效的控制,使钯催化剂安全平稳地使用,否则,会影响钯催化剂效能正常发挥,造成浪费,影响产品产量质量,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蒽醌法双氧水生产工艺学习

蒽醌法双氧水生产工艺学习

蒽醌法双氧水生产工艺学习引言蒽醌法双氧水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氧化剂和消毒剂。

它具有高效杀菌能力和易分解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环境卫生、食品加工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蒽醌法双氧水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配制、反应过程、产品纯化和包装等方面的内容。

原料配制蒽醌法双氧水的原料主要包括蒽醌、过氧化氢和稳定剂。

蒽醌是一种有机物,可由苯基环戊二酮的选择性氧化得到。

过氧化氢是蒽醌法制备双氧水的关键原料,可以通过电解水或碱金属过氧化物的反应来制备。

稳定剂通常采用磷酸和缓冲液等物质,用于稳定反应过程和延长产品的储存寿命。

反应过程蒽醌法双氧水的生产过程主要通过蒽醌与过氧化氢的反应来实现。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蒽醌 + 过氧化氢→ 双氧水 + 蒽醌醚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需要一定的温度和pH值条件才能进行。

一般情况下,反应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范围内,pH值保持在4-5之间。

反应时间取决于反应规模和生产要求,一般在数小时至十几小时不等。

产品纯化在反应结束后,需要对产物进行纯化处理,以去除残余的蒽醌和其他杂质。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溶剂萃取、蒸馏和过滤等。

在溶剂萃取过程中,可以使用有机溶剂如苯、甲醇或乙醚等与双氧水混合,并通过萃取剂的选择和操作条件的控制来分离目标物质。

蒸馏是将反应产物和溶剂一起加热,并根据不同的沸点来分离目标物质。

过滤则是将反应混合物通过过滤纸或过滤器进行过滤,将固体颗粒和溶液分离。

包装和储存经过纯化处理的双氧水需要进行包装和储存,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常见的包装形式包括塑料瓶、玻璃瓶和塑料桶等。

在包装过程中,需要注意消毒和密封措施,以防止细菌和空气的污染。

储存条件对于双氧水的稳定性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双氧水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和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

避免与有机物、金属离子和强酸碱接触,以防止催化分解反应的发生。

此外,双氧水的稳定期限是有限的,应注意定期检查产品的过期情况,及时更新和更换。

结论蒽醌法双氧水生产工艺涉及原料配制、反应过程、产品纯化和包装储存等环节。

蒽醌法双氧水生产中的安全性分析与防范措施

蒽醌法双氧水生产中的安全性分析与防范措施

蒽醌法双氧水生产中的安全性分析与防范措施摘要:本文从双氧水的基本性质、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基本理论入手,重点对蒽醌法双氧水的主要危害和安全防范措施进行分析,以期对蒽醌法双氧水生产中的安全性防范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蒽醌法;双氧水;生产;安全性;防范措施1 引言本文根据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危害,通过强调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安全控制要点,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措施和严格的管理,有效地控制加氢塔的氧含量、氧化塔的酸碱度,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运行,进而为促进生产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奠定良好基础。

2原理及过程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主要是通过氢气将醌类化合物还原,再将其氧化为醌,从而制备出不同浓度的双氧水。

采用2-乙基蒽醌(EAQ)为载体,以重芳烃(AR)、磷酸三辛酯(TOP)、2-甲基环己基醋酸(2-MTA)为工作液,在一定的压力、温度下,将工作液与氢经过钯触媒床层进行加氢,获得氢蒽醌(HEAQ)溶液。

将氢蒽醌溶液氧化为双氧水,使氢蒽醌还原为最初的蒽醌。

以纯水为原料,从工作液中提取过氧化氢,获得理想的水溶液。

氢化反应、氧化反应如图1、图2。

图1氢化反应图2氧化反应3 蒽醌法双氧水生产安全性分析3.1 原料与产品的安全性分析在蒽醌法生产双氧水时,原料氢气、双氧水、工作液等均为易燃、易爆的物质。

特别是双氧水,它的氧化反应很容易引起火灾和爆炸,危害系数很大。

双氧水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它可以与可燃性物质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和O2,从而引发火灾。

1m335℃的双氧水在分解的时候可以释放出132m3的氧,从而使其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且也有利于加快反应的速度。

在20~100℃的条件下,其降解速度随10℃的升高而增大2.2。

一旦超过100℃就会发生剧烈的分解,甚至有可能发生爆炸问题。

氢气是一种闪点在-50℃以下,在4-75℃范围内的可燃气体,其具有较高的爆炸性和易燃性,其也是国家重点监控的危险化学品。

工作液中含有大量的三甲苯,三甲苯是一种易燃的乙类液体,在遇到火源时就会爆炸。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

一、蒽醌法双氧水工艺技术简介定义: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即利用醌类物质可以被氢化还原再重新回复成醌的性质,以烷基蒽醌衍生物为载体,在催化剂催化下被氢化,而后氧化合成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是目前世界上该行业最为成熟的生产方法之一,国外大型的生产厂家都采用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在国内目前双氧水的制备也几乎都是蒽醌法。

目前,世界上双氧水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电解法、蒽醌法、异丙醇法、氧阴极还原法和氢氧直接化合法5种,在全球范围内蒽醌法生产占有绝对优势。

蒽醌法又分为钯催化生产工艺和镍催化剂氢化生产工艺。

国内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过氧化氢的生产主要以镍催化剂搅拌釜氢化蒽醌工艺为主,随着生产能力得不断扩大,与搅拌釜工艺相比,以钯为催化剂的固定床组件显示出氢化设备结构简单、装置生产能力大、生产过程中不需经常补加催化剂、安全性能好和操作方便等优点,借助于DCS集散控制技术,可大大提高装置得安全性能,该工艺已成为过氧化氢生产发展的方向。

目前国内工业上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方法有悬浮釜镍催化剂工艺、固定床钯催化剂工艺、流化床工艺等,其中蒽醌法固定床钯催化剂工艺因其投资少、产量高、操作简单以及其使用的钯催化剂具有用量少、活性高、易再生和使用安全等优点,而成为国内过氧化氢生产工艺的主流,蒽醌法固定床钯催化剂工艺:是以2-乙基蒽醌为载体,以芳烃和磷酸三辛酯为溶剂配制成混合液体工作液。

工作液在固定床内于一定的温度、压力和钯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与氢气进行氢化反应,氢化完成液再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氧化反应,得到的氧化液经纯水萃取、净化得到双氧水。

工作液经处理后循环使用。

其中氢化工序为整个生产工艺的核心,而氢化工序运行的效果,直接取决于钯催化剂的性能。

钯催化剂作为蒽醌法过氧化氢生产中的一种昂贵的关键原料,在生产应用时必须结合其特点进行有效的控制,使钯催化剂安全平稳地使用,否则,会影响钯催化剂效能正常发挥,造成浪费,影响产品产量质量,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过氧化氢(双氧水)生产工艺

过氧化氢(双氧水)生产工艺

过氧化氢(双氧水)工艺过氧化氢(双氧水)的生产方法1.1蒽醌法蒽醌法生产双氧水是目前世界上该行业最为成熟的生产方法之一,国外大型的生产厂家都采用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在国内目前双氧水的制备也几乎都是蒽醌法。

20世纪初,人们发明以2-烷基蒽醌作为氢的载体循环使用生产双氧水的方法,后经多次改进,使该技术日趋成熟。

其工艺为2-烷基蒽醌与有机溶剂配制成工作溶液,在压力为0.30MPa、温度55℃~65℃、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通入H2进行氢化,再在40℃~44℃下与空气进行逆流氧化,经萃取、再生、精制与浓缩制得到H2O2水溶液成品,目前我国市场上有质量分数分别为27.5%、35.0%和50.0%三种规格的产品。

国内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过氧化氢的生产主要以镍催化剂搅拌釜氢化蒽醌法工艺为主,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与搅拌釜工艺相比,以钯为催化剂的固定床工艺逐渐显示出其优越性:氢化设备结构简单、装置生产能力大、生产过程中不需经常补加催化剂、安全性能好和操作方便等优点,借助于计算机集散控制技术,可大大提高装置的安全性能,该工艺已成为过氧化氢生产发展的方向;近期新建装置及老厂的工艺改造几乎都采用蒽醌法,多采用钯催化固定床,镍钯混合床。

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出现氢化流化床的文献报道,只有上海阿托菲纳双氧水公司和福建第一化工厂引进国外技术采用钯催化氢化流化床的专利工艺。

双氧水用途及概况1.1.1.1物理性质:双氧水(学名过氧化氢),分子式:H2O2,分子量:34,无色、无味透明无毒,但对皮肤有漂白及烧灼作用。

皮肤受其侵蚀可引起皮炎、起泡或针刺般疼痛,重者长期不痊愈。

它能强烈刺激眼睛,危害眼粘膜,长期接触,可使毛发变黄。

双氧水蒸汽可引起眼睛流泪,刺激眼、鼻、喉的粘膜。

双氧水蒸气在空气中的最大浓度不应高于0.03mg/L1.1.2化学性质:双氧水是一种强氧化性物质,但遇到比它更强的氧化剂,比如高锰酸钾、氯气等,则呈还原性质。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生产工艺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生产工艺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生产工艺蒽醌法是一种常用的生产双氧水的方法,它通过蒽醌与过氧化氢反应,得到双氧水和蒽醌酮的产品。

本文将介绍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工艺流程和关键步骤,使读者对该工艺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一、工艺流程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工艺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准备:将蒽醌和过氧化氢作为主要原料准备好。

蒽醌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化学中间体,而过氧化氢则是氧化剂,用于促进反应发生。

2. 反应器配置:将反应器准备好,根据生产需要,调整反应器的体积和操作参数,确保反应器能够容纳所需的原料和产物,并满足反应的热力学条件。

3. 反应:将蒽醌和过氧化氢加入反应器中,控制温度和搅拌速度,使其进行反应。

反应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的控制,以避免产生副反应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4. 分离:反应结束后,将反应物进行分离。

通常采用离心、蒸馏等方法将双氧水与蒽醌酮分离。

5. 精制:对分离得到的双氧水进行精制处理,消除杂质和残余的蒽醌酮,得到高纯度的双氧水。

6. 包装和贮存:对精制的双氧水进行包装,符合贮存和运输要求,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关键步骤在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工艺中,有几个关键步骤需要特别注意:1. 原料质量:原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反应的效果和产物的质量。

蒽醌和过氧化氢的纯度和含水量需要满足一定要求,以确保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得到。

2. 反应条件控制:反应条件的控制包括温度、搅拌速度、反应时间等方面。

温度过高或者反应时间过长都可能导致副反应的发生,影响产物的纯度和产率。

3. 安全措施:蒽醌法生产双氧水涉及到过氧化氢,这是一种有较强氧化性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4. 产物分离和精制:对产物进行分离和精制是获得高纯度双氧水的关键步骤。

选择适当的分离方法和精制工艺,能够有效去除杂质,提高双氧水的纯度。

三、工艺优势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生产成本低: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原料价格相对较低,生产工艺也相对简单,因此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

一、蒽醌法双氧水工艺技术简介定义: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即利用醌类物质可以被氢化还原再重新回复成醌的性质,以烷基蒽醌衍生物为载体,在催化剂催化下被氢化,而后氧化合成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是目前世界上该行业最为成熟的生产方法之一,国外大型的生产厂家都采用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在国内目前双氧水的制备也几乎都是蒽醌法。

目前,世界上双氧水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电解法、蒽醌法、异丙醇法、氧阴极还原法和氢氧直接化合法5种,在全球范围内蒽醌法生产占有绝对优势。

蒽醌法又分为钯催化生产工艺和镍催化剂氢化生产工艺。

国内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过氧化氢的生产主要以镍催化剂搅拌釜氢化蒽醌工艺为主,随着生产能力得不断扩大,与搅拌釜工艺相比,以钯为催化剂的固定床组件显示出氢化设备结构简单、装置生产能力大、生产过程中不需经常补加催化剂、安全性能好和操作方便等优点,借助于DCS集散控制技术,可大大提高装置得安全性能,该工艺已成为过氧化氢生产发展的方向。

目前国内工业上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方法有悬浮釜镍催化剂工艺、固定床钯催化剂工艺、流化床工艺等,其中蒽醌法固定床钯催化剂工艺因其投资少、产量高、操作简单以及其使用的钯催化剂具有用量少、活性高、易再生和使用安全等优点,而成为国内过氧化氢生产工艺的主流,蒽醌法固定床钯催化剂工艺:是以2-乙基蒽醌为载体,以芳烃和磷酸三辛酯为溶剂配制成混合液体工作液。

工作液在固定床内于一定的温度、压力和钯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与氢气进行氢化反应,氢化完成液再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氧化反应,得到的氧化液经纯水萃取、净化得到双氧水。

工作液经处理后循环使用。

其中氢化工序为整个生产工艺的核心,而氢化工序运行的效果,直接取决于钯催化剂的性能。

钯催化剂作为蒽醌法过氧化氢生产中的一种昂贵的关键原料,在生产应用时必须结合其特点进行有效的控制,使钯催化剂安全平稳地使用,否则,会影响钯催化剂效能正常发挥,造成浪费,影响产品产量质量,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浅谈蒽醌法双氧水生产中工作液的降解与再生

浅谈蒽醌法双氧水生产中工作液的降解与再生

一 、 蒽 醌 法 双 氧 水 生 产 工 艺 简 介 蒽醌 自动 氧化 法 简 称 蒽 醌 法 .是 目前 国 内 双 氧 水 生 产 的
主要 方 法 。该 方 法 技术 先 进 、自动 化 程 度 高 、产 品 成 本 和 能 耗 低 ,适 合 大 规 模 生 产 。其 生 产 工 艺 为 二 乙基 蒽醌 作 为 载 体 溶 解 在 芳 烃 和磷 酸 三 辛 酯 混 合 溶 剂 中 配 制 成 工 作 溶 液 (简 称 工 作 液 ),在 压 力 为 0.30 MPa,温 度 为 55℃~75 .有 钯 催 化 剂 存 在 的 条 件 下 .通 人 氢 气 进 行 氢 化 .二 乙 基 蒽 醌 与 氢 气 反 应 生 成 二 乙 基 氢 蒽 醌 二 乙 基 氢 蒽 醌 在 4O℃ 50℃下 与 空 气 (或 氧气 )进 行 逆 流 氧 化 ,还 原 成 二 乙基 蒽 醌 ,同时 生 成 过 氧 化 氢 。氧 化 的 工 作 液 进 入 萃 取 塔 中 .用 脱 盐 水 将 溶 解 在 工 作 液 中 的过 氧 化 氢 萃取 出来 .得 到 过 氧化 氢 水 溶 液 即 双 氧水 产 品 萃 取后 的工 作液 经过 后 处理 工序 分解 掉 残余 过 氧 化氢 .处 理后 循 环 利用 。
(1)无 线 信 号 的 覆 盖优 化 .通 常 可 以分 为 越 区覆 盖 、弱 覆 盖 (覆 盖 空 洞 )、无 主导 小 区 、前 反 向不 平 衡 。
(2)网 络 通信 质量 优化 网 络 的 质量 和 网 络覆 盖 是 紧 密 相关 的 .当 网 络覆 盖较 好 时 .会 存 在 着 干 扰 问题 .信 号 间 的 相 互 干扰 会 导 致 接 收 质 量 变 差 .需 要从 前反 向信 号 电 平 的对 比 分 析 来 解 决 当 网络 覆 盖 较 差 时 ,会 导 致 较 差 的接 收 质 量 .此 时通 常 通 过 路 测 等 手 段发 现 并 解 决 弱 覆 盖 区 域

1-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原理

1-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原理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安全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1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原理本方法制取过氧化氢是以2- 乙基蒽醌( EAQ)为载体, 重芳烃(AR) 及磷酸三辛酯( TOP) 为混合溶剂, 配制成具有一定组成的工作液, 将其与氢气一起通入一装有催化剂的氢化床内, EAQ 于一定压力和温度下与氢进行氢化反应, 生成相应的氢蒽醌(HEAQ) , 所得溶液称氢化液。

氢化液再被空气中的氧氧化, 其中的氢蒽醌恢复成原来的蒽醌, 同时生成过氧化氢, 所得溶液称为氧化液。

利用过氧化氢在水和工作液中溶解度的不同及工作液与水的密度差,用纯水萃取氧化液中的过氧化氢, 得到过氧化氢水溶液( 俗称双氧水) 。

此水溶液经净化处理即可得到过氧化氢产品。

经水萃取后的工作液( 称萃余液) , 经过后处理工序K2CO3溶液干燥脱水分解H2O2 和沉降分离碱, 再经白土床内的活性氧化铝吸附除碱和再生降解物后得到工作液, 然后再循环使用。

2 过氧化氢产品及原料的危险性2.1 过氧化氢纯净的过氧化氢, 在任何浓度下都很稳定, 工业生产的过氧化氢的正常分解速度极慢, 每年损失低于1%, 但与重金属及其盐类、灰尘、碱性物质及粗糙的容器表面接触, 或受光、热作用时, 可加速分解,并放出大量的氧气和热量。

分解反应速度与温度、pH 值及杂质含量有密切关系, 随着温度、pH 值的提高及杂质含量的增加, 分解反应速度加快。

温度每升高10 ℃, 分解速度约提高1.3 倍, 分解时进一步促使温度升高和分解速度加快, 对生产安全构成威胁。

过氧化氢稳定性受pH 值的影响很大, 中性溶液最稳定, 当pH 值低( 呈酸性) 时, 对稳定性影响不大, 但当pH 值高(呈碱性)时, 稳定性急剧恶化, 分解速度明显加快。

当和含碱( 如K2CO3、NaOH 等) 成分的物质及重金属接触时, 则迅速分解。

虽然通常在过氧化氢产品中, 都加有稳定剂, 但当污染严重时, 对上述的分解也无济于事。

蒽醌法双氧水生产管理安全技术要点

蒽醌法双氧水生产管理安全技术要点

蒽醌法双氧水生产管理安全技术要点摘要: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由于操作过程较为复杂,涉及多种化学反应,在操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本文探究蒽醌法生产双氧水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探析如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管理工作,针对生产过程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解决方案,降低事故发生率。

关键词:蒽醌法;双氧水;生产管理;安全技术要点引言:双氧水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均有应用,在医学方面和工业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双氧水能够发生氧化反应,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双氧水在纺织业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本身具有漂白作用,能够漂白纺织物。

因此,双氧水在各领域都有着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双氧水的作用,可以促进社会生产活动的发展。

但是双氧水本身具备一定的危险性,在制备双氧水过程中有一些危险因素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本文探析用蒽醌法制备双氧水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方案。

1生产原料的危险性通过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基本流程:将重芳烃和磷酸三辛酯制备成混合溶剂,再与氢气进行混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得到氢化液,氢化液被氧化后,产生双氧水。

1.1双氧水双氧水本身不稳定,在遇到重金属或者碱性物质,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氧气和热量。

储存双氧水时,温度不能过高,在高温和公的照射下,双氧水也会发生分解作用。

若环境中的温度增加,双水的分解速度会加快,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造成一定的风险。

此外,当双氧水的PH值呈碱性时,双水会及其不稳定,加快分解速度,产生一定的风险,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若双氧水的浓度较高时,同时,所处环境存在一定的可燃性物体,可能会发生燃烧,甚至发生爆炸,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安全隐患。

因此,在生产双氧水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握双氧水制备的环境,检查周边环境是否有可燃性的物体,避免发生燃烧或爆炸。

双水本身具有氧化作用,需要杜绝双氧水与重金属和碱性物质发生接触,避免发生分解反应。

此外,双氧水浓度增加过程中,双氧水发生爆炸的几率变高,因此,在制备双氧水过程中,需要注意双氧水的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技术浅谈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技术浅谈摘要:本文简要总结了过氧化氢蒽醌法生产技术,重点介绍了反应机理、工艺流程、催化剂使用等,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蒽醌过氧化氢钯加氢过氧化氢又名双氧水,分子式H2O2,是1818年首先由Thenard 利用BaO2与酸反应发现而得[1]。

由于过氧化氢分解后产生水和氧气,对环境无二次污染,属于绿色化学品,使得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半叶,过氧化氢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学品合成、纸浆、纸和纺织品的漂白、金属矿物处理、环保、电子、军工及航天等多个领域。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过氧化氢向着大规模、高技术、自动化控制方向全方位迅猛发展[2,3]。

目前,世界上过氧化氢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电解法、蒽醌法、异丙醇法、氧阴极还原法和氢氧直接化合法等。

蒽醌法最初由Riedl和Pfleiderer研制成功[4,5],并取得了一系列专利权,后经过各国公司的大量研究改进,使该法成为当前世界生产H2O2占绝对优势的方法[6]。

蒽醌法技术先进,自动化控制程度高,产品成本和能耗较低,适合大规模生产;缺点是生产工艺比较复杂。

一、反应机理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主要经历氢化和氧化两个阶段。

氢化阶段:将烷基蒽醌溶解于复合有机溶剂中,在一定温度及压力条件下通入氢气,烷基蒽醌加氢生成氢蒽醌(HEAQ)。

氧化阶段:将含有氢蒽醌(HEAQ)的有机混合溶剂通入氧气,氢蒽醌(HEAQ)被氧化再度生成烷基蒽醌(EAQ),同时生成过氧化氢[7]。

从上述反应历程可知,氢化阶段涉及的影响因素很多,催化剂种类、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氢气通入量等均会直接影响EAQ的加氢历程,容易导致加氢副产物增多,直接影响产品收率。

因此,加大氢化过程中各影响因素的剖析对指导实际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Aksela和Reijo公开的专利中提到一种运用微波照射进行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新方法[8],这种方法使得氢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有利于催化剂的回收与再生。

二、催化剂蒽醌加氢催化剂是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生产过程的进行。

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可以提高单位循环过氧化氢的产率并减少蒽醌的降解,从而简化工艺流程、提高工作液的循环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

所以,该领域一直是国内外过氧化氢研究的热点之一[9]。

常用的蒽醌加氢催化剂有两类:一类是镍系催化剂(一般为骨架镍或负载型镍催化剂),另一类是钯系催化剂(一般为负载型钯催化剂)。

1.镍系催化剂骨架镍催化剂是常用加氢类催化剂,大多应用于釜式蒽醌加氢反应过程。

它是用铝镍合金经碱液处理并用芳烃脱水后制得。

骨架镍催化剂具有优良的活性和选择性,但它遇到空气易自燃,易被氧和过氧化氢所毒化、失效后难于再生及环境污染等,这种种不利极大地限制了骨架镍催化剂的使用[10]。

虽然镍系催化剂已经大部分被钯系催化剂取代,但改善镍催化剂的研究工作仍在持续进行。

乔明华等人[11]发明了一种由镍、铝和金属M(M为Cr、Mn、W、Fe、Co、Cu、Zn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金属颗粒经碱活化后而得到的多孔非晶态合金催化剂,比传统的骨架镍催化剂在蒽醌加氢方面有着更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目前,镍系蒽醌加氢催化剂研究方向更多倾向于负载型金属镍催化剂。

米万良[12]等研究了采用水合肼还原制得的Ni/γ-Al2O3催化剂上添加La对其催化性能影响,并研究了该催化剂的H2化学吸附与脱附性能。

结果表明,催化剂通过添加少量助剂La后,蒽醌加氢活性得到提高,归因于化学吸附氢形式发生变化,H2吸附量得到明显增加。

在米万良等人[13]发表的另一篇文章中提到,通过研究载体对Ni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发现负载在SiO2上Ni基催化剂催化蒽醌加氢的活性高于负载于γ-Al2O3上的催化剂,其单位纯Ni的过氧化氢产量显著高于相应骨架镍催化剂。

这取决于2-乙基蒽醌在Ni/SiO2催化剂上的加氢反应具有结构敏感性,当Ni在SiO2上的分散度约18%时,催化活性较高。

陈雪莹,乔明华[14]等人选用三类不同载体氧化铝、氧化硅、活性炭并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负载型Ni-B,重点研究载体种类对催化剂结构、热稳定性及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载体比表面积越大,负载型Ni-B催化剂热稳定性越高;催化剂活性比表面积越大,催化蒽醌加氢活性越高,并显示出比骨架镍更为优异的羰基加氢选择性。

2.钯系催化剂钯氧化物具有在常温下即可被氢化还原成金属钯的特点,因而不会受游离氧氧化而永久丧失活性。

钯催化剂寿命较长,活性下降后容易再生,并能从废催化剂中回收有用组分重新利用,钯催化剂对氢化主反应的选择性强,此外,钯催化剂不会如同骨架镍催化剂那样遇空气极易自燃,使用安全[15]。

因此目前国内外蒽醌加氢催化剂普遍应用负载型钯系催化剂。

为了防止载体孔道中的液体滞留时间过长而导致生成的氢蒽醌进一步降解,20世纪60年代一般用同时具有较低比表面积和较小孔容的大孔、低表面催化剂载体[16]。

Jenkins[17]所选择的载体为α-Al2O3或α-Al2O3与?-Al2O3的混合物。

Jen-kins等人[18]还通过将钯负载在煅烧过的载体上,制备出了具有高选择性和耐磨性、可用于悬浮床氢化的催化剂。

Du Pont公司开发的Pd/αAl2O3催化剂中的载体六方晶型α--Al2O3是一种致密的低表面物质,用于固定床氢化的载体时则因孔隙大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进入扩散控制区。

Du Pont公司开发的另外一种载体?-Al2O3用于浆态床氢化时,除了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外,也具有良好的抗磨损能力。

Drelinkiewicz[19]等人采用氧化硅及氧化铝为载体,分别进行弱碱性溶液预浸渍,从而实现对载体表面性质的调节,结果表明,用预处理过的载体制备催化剂应用于蒽醌加氢反应中,催化活性明显提高。

You[21]等人提出,向载体中添加少量弱酸性氧化物可以提高活性组分Pd的负载强度,可有效抑制反应过程中的Pd流失。

王丰[22]等人采用分步浸渍法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制备条件制备了钯/铝锆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结果表明Zr的添加改善了活性组分Pd与载体之间的作用,使得Pd能够在复合载体表面均匀分布和高分散,阻止团聚现象,显示出高的催化活性。

王寰[23]等人选用纤维型纳米氧化铝作为钯催化剂载体,由于特型载体的高比表面及适宜的结构有利于实现活性组分Pd的高分散及产物扩散,进而提高蒽醌加氢能力,提高过氧化氢收率。

有专利表明[24],在粉状SiO2-Al2O3-MgO载体上载钯,载后可使钯不存在于载体粒子表面,而载到深层内,且深入厚度可控。

Solvay [25]采用钯-银催化剂,载体为ZrO2与SiO2的复合物,在蒽醌氢化中其活性高且稳定,选择性也好。

Akzo Nobel公司 [26]用一含有硅溶胶、微纤维和填料(SiO2)的浆液浸渍纤维纸,然后加工成规整体(也可在浸渍前加工),再进行载钯。

所得催化剂用于蒽醌法,具有高效率和持久的高机械强度。

向催化剂中加入合适助剂,改变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强度和耐磨性等。

如天津大学丁彤[27]等人发现铁系元素和锌助剂有利于钯在载体上的分散,使氢化效率提高5 ~16 %,同时抗失活性能增强。

三、工艺流程1.生产工艺以2-乙基蒽醌为主要工作载体,重芳烃、磷酸三辛酯为原料配制工作液,将该工作液与氢气一起加入装有钯催化剂的氢化塔,在一定温度与压力下进行氢化反应,得到相应的氢蒽醌溶液(氢化液),继而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混合液中的氢蒽醌再度生成2-乙基蒽醌,同时生成过氧化氢。

用纯水萃取含有过氧化氢的工作液(氧化液)得到过氧化氢的水溶液。

过氧化氢的水溶液经重芳烃净化及空气吹扫、浓缩而得到不同浓度的产品。

萃取后的工作液经分离器除去水分,通过碳酸钾溶液中和酸性回入氢化工序,继续循环使用[28]。

2.降解2.1降解机理蒽醌加氢的实际过程中会伴随一些加氢副反应的发生,即烷基蒽醌被氢化后生成在氧化过程中无法生成过氧化氢的物质,此类物质统称为降解物,此类过程称为氢化降解。

氢化程度不同导致降解产物不同,如生成蒽氢醌,羟基蒽酮,蒽酮及蒽酮二聚体等。

在氧化阶段同样会发生蒽醌的降解,生成环氧蒽醌。

工作液的降解主要是其中易于氧化的组分被氧化,因此过氧化氢中有机碳含量高的主要原因通常是溶剂的降解[29]。

2.2降解的控制工作载体、溶剂种类、催化剂种类、氢化温度、氢化压力、反应器形式等因素均能影响降解物的产生。

如蒽氢醌作为主要工作载体其品质直接决定了中间体的生成,因此要求蒽醌质量分数≥98%,初熔点≥107℃、苯不溶物质量分数≤0.1%等;氢气纯度严格要求,其体积≥99.0%[30];蒽醌加氢反应为放热反应,而较高温度溶剂激活苯环加速副反应,因此反应温度控制在40~60℃之间,压力控制在0.2~0.3Mpa之间;选择强度高、比表面大、结构稳定、易于产物扩散的催化剂,尽量减少产物长时间滞留催化剂表面而容易形成深度加氢同时造成催化剂积炭失活。

3.钯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3.1 钯催化剂失活在循环反应中,氢蒽醌、水会和蒽醌在催化剂活性位上发生竞争吸附,降低活性组分对蒽醌的吸附能力,从而降低催化剂的活性;蒽醌的氢化降解物溶解度很小,容易在催化剂表面析出,覆盖在催化剂处表面的活性位,同时也阻塞了催化剂内部的孔道,从而导致催化剂活性的降低;由于蒽醌法本身特点,工作液经氧化、萃取后,其中仍有一定含量的O2和H2O2,这些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可使催化剂上的活性组分氧化而导致失活。

3.2钯催化剂再生钯催化剂的一次活性释放周期一般为6~10个月,在正常生产使用中,若要保证钯催化剂2~3年的使用寿命,必须通过有效的再生方法来实现,如采用蒸汽再生法、芳烃再生法、氧化液再生法、氨水处理法等[31]。

我国过氧化氢生产厂家在对钯催化剂进行再生时均采用蒸汽再生法,该方法的特点是技术容易掌握、操作简便。

在钯催化剂湿蒸汽法再生中,主要是使用过热蒸汽洗涤附着在钯催化剂表面的有机物,并使钯晶粒氧化,在经氢气还原,使钯晶粒具有活性,为保证蒸汽吹扫的效果需要使用湿蒸汽,在蒸汽吹扫后期,直到确认水雾中不含有机相为吹扫终止。

四、结论迄今为止,蒽醌法仍旧为国内外过氧化氢生产的主要工业化方法,且工艺已经日趋成熟。

世界几大知名过氧化氢生产企业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产技术和配套的生产装置。

但是,蒽醌加氢反应催化剂在工业应用上的发展相比较缓慢,见到的改进大多为将球型载体的氧化铝壳层改进为三叶草型,基本目的在于改善物料传质。

极少见到关于最关键活性组分进行重大改进并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报道。

这固然是因为该催化剂已经比较成熟,但从催化剂的效率角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对提高活性组分的加氢性能方面更应该成为今后工作的着力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