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竞赛教程 光学中的成像问题
上海初中物理竞赛光学板块(10)光具组成像
上海初中物理竞赛汇编:光具组成像一、单项选择题1、一束平行于凸透镜L1主光轴的平行光经过透镜会聚焦到焦点。
现在L1的右侧一倍焦距内某位置放置一障碍物P,且与主光轴垂直,其中心有一个直径的d1的圆孔,圆心位于主光轴上,如图所示,在障碍物的右侧,距离障碍物S出垂直主光轴放置一个光屏(图中未画出),屏上出现了一个直径为d2的圆形光板。
若在障碍物圆孔出嵌入一块薄凹透镜L2,屏上恰好出现一个亮点,已知S=10cm,d1=1cm,d2=0.5cm,则凹透镜L2的焦距大小为( )A.30cm B.25cm C.20cm D.15cm2、如图所示,两平面镜AM,AN之间的夹角为90°,凸透镜的主光轴恰好是该直角的角平分线,凸透镜的光心为O,A点恰好是凸透镜的焦点,光源S位于主光轴上,通过该系统,光源S所成的像为()A.四个虚像,三个实像B.四个虚像,一个实像C.三个虚像,一个实像D.三个虚像,两个实像3、如图所示,平面镜水平放置且镜面朝上,在镜面上方竖直放置一凸透镜,在凸透镜左侧主光轴上两倍焦距处有一点光源S,关于点光源在该光具组中成像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A.两个实像,两个虚像B.两个实像,一个虚像C.一个实像,两个虚像D.一个实像,三个虚像4、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MN,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B、N两点都在主光轴上,AB与MN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A.两个实像,一个虚像B.一个实像,两个虚像C.只有一个虚像D.只有一个实像5、如图所示,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两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距为f,此时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为L.在凹透镜的左侧有一水平平行光束通过两个透镜后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路返回,据此可判断凹透镜的焦距为()A.f B.L C.f+L D.f﹣L6、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下半部分被截去,其上半部分的高度为L.在其左焦点F处放有高为L的发光物AB,在右焦点F',处放有一平面镜MN.则关于AB通过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成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和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B.成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和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C.AB的上半部分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下半部分不成像D.AB的下半部分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上半部分不成像7、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5厘米,在透镜左侧10厘米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15厘米处放一个平面镜,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A.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B.一个正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虚像C.一个倒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虚像D.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倒立虚像8、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垂直放置,在它们的角平分线上P点处,放有一个球形放光物体,左半部分为浅色,右半部分为深色,在P点左侧较远的地方放有一架照相机,不考虑照相机本身在镜中的成像情况,则拍出照片的示意图正确的是()9、如图所示,平面镜和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并处在凸透镜两倍焦距处,在凸透镜另一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点光源S.现将平面镜向凸透镜靠近的过程中,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下述结论中错误的是()A.平面镜在移动过程中,最多只能成两个实像B.平面镜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正好只成一个实像C.平面镜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正好只成一个虚像D.平面镜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正好既成一个实像,又成一个虚像10、某人决定自己给自己照一张手拿相机拍照的像,他想了一个好主意,对着穿衣镜照相,当他距镜面2米时正准备按下快门,突然为调焦犯起愁来,你能告诉他把相机的距离标志调到()A.2米B.略大于2米C.4米D.略小于4米11、如图所示,在凸透镜的两个焦点处,垂直光轴放置两个大小相同的平面镜,镜面相对.每个平面镜都关于凸透镜的光轴上下对称.现在左侧平面镜的中心处挖去一个圆孔,在凸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一个点光源,则点光源在该光具组中所成的虚象个数为()A.一个虚像B.两个虚像C.无数虚像D.一个虚像也没有12、如图所示,当用眼睛去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透镜的焦距是()A.0.1m B.0.2m C.0.3m D.0.5m13、在凸透镜主轴上的一物点P,物距大于焦距,如果沿直径对称切除透镜很小一部分,如图所示,再把上、下半截透镜向原主轴位置合拢,则成像情况与原来相比()A.相同B.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上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下移C.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下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上移D.不能成像14、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原点O处放置平面镜MN,它与坐标轴x呈45°.在O点正下方(S=15厘米)处水平放置一焦距为10厘米凸透镜.A为一点光源,则关于凸透镜所成的像正确的是()A.在凸透镜下方成一个实像,在凸透镜上方成一个虚像B.只在凸透镜下方成一个实像C.在凸透镜的下方、y轴的左右两侧各成一个实像,但左边的实像更靠近凸透镜D.在凸透镜的下方、y轴的左右两侧各成一个实像,但右边的实像更靠近凸透镜15、巨大的平面镜中嵌有一凸透镜,凸透镜主轴与平面镜垂直,一直立线状物体放在凸透镜右侧2倍焦距主轴上,一光屏放在凸透镜左侧2倍焦距处,如图所示.现用眼睛在物体右侧任一位置向左观察,可能看到的像应是图中的()16、一块凸透镜被剖成对称的两半,并按如图所示对接.一个物体ab置于凸透镜前3倍焦距处,则对凸透镜成像的描述中,有可能正确的是图中的()17、如图所示,图中画出了光通过焦距分别为f1和f2的两块透镜L1和L2前后的情况.下列对透镜L1、L2的种类和焦距的分析有可能正确的是()A.L1是凸透镜,L2是凹透镜,且f1>f2B.L1是凸透镜,L2是凹透镜,且f1<f2C.L1是凹透镜,L2是凸透镜,且f1>f2D.L1是凹透镜,L2是凸透镜,且f1<f218、有人用照相机对着平面镜拍照,想摄出平面镜内的人物,结果()A.他不会成功,因为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B.他能摄出平面镜里的人物,而且和照相机直接对着人物拍摄没有区别C.他能摄出平面镜里的人物,但照片的左右与实际相反D.他能摄出平面镜里的人物,但照片的上下、左右都与实际相反19、一个直立的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物体的中点恰在透镜的光轴上,后来,透镜被一割为二,对称地拉开,两个半透镜间距离等于物体高度,如图所示.则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图中的()二、多项选择题20、如图所示,L1,L2是焦距均为f的两个相同的凸透镜,主光轴重合,相聚为f。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真题汇编---光学 参考答案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真题汇编---光学 参考答案1.参考解答由于光学系统是左右对称的,物、像又是左右对称的,光路一定是左右对称的。
该光线在棱镜中的部分与光轴平行。
由S 射向1L 光心的光线的光路图如图预解19-5所示。
由对称性可知12i r = ①21i r = ②由几何关系得 1260r i α+==︒ ③ 由图可见11i r β=+ ④又从1FSO ∆的边角关系得tan /y f β= ⑤代入数值得arctan(14.3/30.0)25.49β==︒ ⑥由②、③、④与⑥式得130r =︒,155.49i =︒ 根据折射定律,求得11sin 1.65sin i n r == ⑦ 评分标准:本题20分1. 图预解19-5的光路图4分。
未说明这是两个左右对称性的结果只给2分。
2. ①、②、③、④式各给2分,⑤式给3分,⑥式给1分,⑦式给4分。
2.把酒杯放平,分析成像问题。
图11.未斟酒时,杯底凸球面的两侧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0=1。
在图1中,P 为画片中心,由P 发出经过球心C 的光线PO 经过顶点不变方向进入空气中;由P 发出的与PO 成α 角的另一光线PA 在A 处折射。
设A 处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半径CA 与PO 的夹角为θ ,由折射定律和几何关系可得n 1sin i =n 0sin r (1) θ =i +α (2)在△PAC 中,由正弦定理,有sin sin R PCiα= (3) 考虑近轴光线成像,α、i 、r 都是小角度,则有1n r i n =(4) Ri PCα=(5) 由(2)、(4)、(5)式、n 0、n l 、R 的数值及 4.8PC PO CO =-=cm 可得θ =1.31i (6) r =1.56i (7)由(6)、(7)式有r >θ (8)由上式及图1可知,折射线将与PO 延长线相交于P ',P ' 即为P 点的实像.画面将成实像于P ' 处。
南师附中物理竞赛讲义104薄透镜成像.doc
10.4薄透镜成像一、薄透镜成像例1、设透镜由折射率n 的玻璃制成,放在空气中,两个球而的半径分别为|斤|和|引,透镜 厚度忽略不计。
对于近轴光线,在笛卡尔朋标规则下,(1)=s 、 s r x r 2(2) 透镜制造者公式:像方焦距:—=(/7-1)(-.厂 斤厂2⑶薄透镜成像公式:1-1=7(4)线放大率:加=匚注意:1、 以上公式的前提是(1)薄透镜⑵近轴光线成像(3) 两侧均为空气2、 以上公式对凸透镜和凹透镜均成立3、 不管透镜两边球面的半径人小,两侧的焦距人小一•定相等(要求两侧折射率相同)4、 物方是指入射光线所在的一方 物方蕉距:像方是指折射光线所在的一方思考:如果透镜两边不是空气,分别是折射率为山、血的介质,以上公式分别有什么变化?例2、如图所示,薄凹透镜L|和薄凸透镜L2共轴,放置在空气中,L]的焦距为20cm, L2 的焦距为10cm, L|和L2相距置10cm,物S在L】前方20cm处.试求像的位置和横向放大率.例3、透过焦距为0.30加的凸透镜观察在平静水面下0.04加的一条小鱼,若透镜在水面上方0.02/n ,观察者看到的鱼位于何处?假设鱼位于透镜的主光轴上,水的折射率为1.33例4、有一水平放置的平行平血玻璃板H ,厚3.0 cm,折射率M =1.5 o在其下表面F2.0 cm处有一小物S;在玻璃扳上方有一薄凸透镜厶,其焦距/ = 30cm,透镜的主轴与玻璃板面垂血;S位于透镜的主轴上,如图所示。
若透镜上方的观察者顺着主轴方向观察到S的像就在S处,问透镜与玻璃板上表面的距离为多少?(2)用计算法求出此像的位置和大小.例5、如图所示,折处放置射率n = 1.5的全反射棱镜上方0.06/n 处放置一个物体AB,棱镜 直角边长为0.06加,棱镜右侧0.10加一个焦距/, = 0.10m 的凸透镜,透镜右侧0.15加处再 放置一个焦距厶= -0.10加的凹透镜,求该光学系统最终成像的位置和像放大率。
上海初中物理竞赛汇编光学板块(9)成像公式 放大率 盲区
上海初中物理竞赛汇编:成像公式 放大率 盲区一、单项选择题1、点光源以速度v 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轨迹经过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且与主光轴的夹角为θ(θ<45°),在点光源运动过程中,像相对点光源的最小速度为( )A .v sin θB .v cos θC .v sin2θD .v cos2θ2、F 为与点光源S 同侧的凸透镜焦点,S 所成的像为S',且SF 与SS'垂直。
SF =64mm ,SS'=27mm ,该凸透镜的焦距f 为( )A .6cmB .8cmC .10cmD .12cm3、如图所示,点光源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途中未画出凸透镜的位置),当点光源位于A 点处,像成在B 点;当点光源位于B 点处,像成在C 点。
已知AB=5cm ,BC=10cm ,则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为( )A .1 cmB .5 cmC .30 cmD .60 cm4、凸透镜的焦距为f ,点光源为S 和光屏M 位于凸透镜的左右两侧,点光源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光屏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并和点光源的距离保持L 不变,且f <L <4f 、左右移动凸透镜的位置,当光屏上的光斑最小时,凸透镜与点光源的距离为( )A .2L f + B .2L f - C D5、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为20cm,点光源位于透镜主光轴上距离光心30cm,现移动凸透镜,使点光源距离凸透镜100cm,该过程中,点光源的像移动的路程为()A.25cm B.35cm C.45cm D.55cm6、某人通过焦距为l2cm、直径为4cm的放大镜(薄凸透镜)看报纸,报纸与放大镜的距离为3cm,且与放大镜的主光轴垂直,保持放大镜的位置不变,眼睛始终位于主轴上且距离放大镜24cm位置处进行观测(不考虑眼睛的大小),报纸上有部分区域是“盲区”(即眼睛观测不到),该区域的面积为()A.9πcm2B.5πcm2C.3πcm2D.2πcm27、用凸透镜成像时,定义像与物的大小之比为“放大率”,则在物体成像的情况下()A.物距一定时,焦距越小放大率越大B.物距一定时,焦距越大放大率越大C.焦距一定时,物体离透镜越近放大率越大D.焦距一定时,物体离同侧焦点越近放大率越大8、如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直径为D,且f<D<2f,则在下列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的运动轨迹的各图中,正确的是()二、多项选择题9、物体的高度为12cm,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放置,经凸透镜成高度为6cm的缩小像。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八年级上):第11讲—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精练(原卷版)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第11讲—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精练1.如图所示,1F、2F是凸透镜的两个焦点,S是距凸透镜前距离大于2倍焦距的点光源,S 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
当点光源S沿平行于主光轴方向向右匀速运动靠近透镜时,像S 的移动情况()A.像S 沿平行于主光轴方向靠近凸透镜方向匀速运动B.像S 沿O与S 连线方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变小C.像S 沿平行于主光轴方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变大D.像S 沿2F与S 连线方向远离平面镜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变大2.如图所示,为凸透镜成像的另一拓展规律在照相问题中的运用.即用可变焦距的光学照相机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进行拍摄,就是说,虽然被拍摄的物体与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基本不变,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变大.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3.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呈现清晰放大的像,同时他也看到透镜表面有两个像,其中一个是正立的,一个是倒立的,对于透镜表面的两个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透镜表面的两个像,正立的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倒立的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透镜表面的两个像,都是光照到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虚像C.透镜表面的两个像,都是光照到透镜表面折射形成的实像D.透镜表面的两个像,倒立的是实像,正立的是虚像4.某种变焦镜头的变焦范围为15mm~85mm,用这个镜头对着远处的某一栋楼房拍照。
当使用焦距15mm 拍照时,显示屏上所成的清晰像的高度为h1;当使用焦距85mm拍照时,显示屏上所成的清晰像的高度为h2,则h1与h2的比值约为()A.3∶17B.17∶3C.289∶9D.9∶2895.物体的高度为12cm,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放置,经凸透镜成高度为6cm的缩小像。
若将物体朝透镜方向靠近24cm,经凸透镜成高度为30cm的放大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大小可能为()A.10cm B.15cm C.20cm D.25cm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B.换成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在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情况下,凸透镜从紧靠蜡烛向光屏移动,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两次清晰倒立的像C.在凸透镜左侧放一凹透镜,将光屏向右移动还能接收到清晰的像D.凸透镜与蜡烛不动,去掉光屏,人眼在100cm处能看到蜡烛的像7.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1)如图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__(正立/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_______方;(2)在保持(1)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3)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________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________(用L0、L表示).(4)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保持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你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8.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他根据收集的数据作出如图甲所示的图像:(1)由图像可知,小明同学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2)当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的45cm刻度处时,小明应该如何观察烛焰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过程中,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皮的明明把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如图乙所示,小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应该把光屏向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9.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质套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
物理竞赛 第6讲.近轴成像.教师版
1. 折射定律近似计算2. 折射成像问题知识点拨一:近轴折射光线近似计算原理 引入:视深视高问题学过光学的人都知道的基本常识,我们从水面看水中的鱼,看到的像要比实际深度浅,那么具体值是多少呢?不妨研究一下:如图所示,一个物点位于折射率为n 的媒质中h 0深处,当在媒质界面正上方观察时,物体的视深为:h=nh 0。
证:根据光路可逆和折射定律:n=risin sin 一般瞳孔的线度d=2~3毫米,因此i 和r 都非常小,则sini ≈tani=ha ,sinr ≈tanr=0h a。
故有n=r isin sin =hh 0可见:视深比实深小。
反过来:如果从折射率为n 的媒质中,观察正上方距液面高为h 0的物点,则视高为h=nh 0。
当然,以上的结论并不具有普遍意义,都谈不上是公式。
但是推导的过程给了我们一些提示,对于近轴的光线,入射角度和折射角度都是非常小的,所以我们在使用折射定律的时候不妨“无赖”一点,根据数学计算的方便把正弦,正切,弧度角随意互换使用,我们还会经常使用正弦定理,把角的正弦比等效为边长之比。
给一些定义后,我们来导一个有指导意义的公式。
几个重要概念:①像与物的概念:发光物体上的每个发光点可视为一个“物点”即“物”。
一个物点上发出的光束,经一系列光学系统作用后,若成为会聚光束,则会聚点为物的实像点;若成为发散光束,则其反向延长线交点为物的虚像点;若为平行光束则不成像。
②实物与虚物:发散的入射光束的顶点(不问是否有实际光束通过此顶点)是实物;会聚的入射光束的顶知识体系介绍第6讲 近轴成像点(永远没有实际光束通过该顶点)是虚物。
③焦点与焦距:平行光线射向光学器件后,实际汇聚的点叫实焦点,反向延长汇聚的点叫虚焦点。
光具到焦点的距离叫焦距。
焦距可以看成无穷远的实物对光具成像的相距。
例题精讲【例1】在一个曲率半径为R 的左右两侧面各有折射率为n 1, n 2的两种透明介质,证明球介面折射的成像公式为:Rn n v n u n 1)(2121-=+。
初中物理竞赛及自主招生专题讲义第四讲光现象初步第二节平面镜成像含解析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且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亦即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会聚为虚像,如图2.37所示。
当我们在镜前时,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光线看起来好像是从镜后的虚像S 发出的。
二、平面镜的典型问题(一)根据光路的可逆性确定平面镜观察范围的光路图观察者不动,通过平面镜能看到物体的范围是多大?对这一问题常应用光路可逆性原理,把眼睛看做“发光体”,眼睛发出的光照亮的区域即为能看到的区域。
例1 如图2。
38所示,某人躺在地板上,眼的位置在A处.一只小虫在地板上从右向左爬,从天花板上的平面镜MN看到小虫的像,问小虫爬到何处时,人在平面镜中就看不到小虫了?请画图说明。
分析与解假设人眼为一光源,它的像为A'.人眼“发出”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后,反射出的光照亮地板的区域为S S,注意画12光路图时要按光实际传播的方向加上箭头。
如图2.39所示,S S区域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12可到达A点,即A处的眼睛可通过平面镜看到S S区域的小虫的像,当小虫爬到12S S区域以外12时,就不能通过平面镜看到它的像了。
例2 (第22届全国预赛试题)内表面只反射而不吸收光的圆筒内有一半径为R的黑球,距球心为2R处有一点光源S,球心O和光源S皆在圆筒轴线上,如图2。
40所示。
若使点光源向右半边发出的光最后全被黑球吸收,筒的内半径r最大为多少?分析与解当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圆筒内表面反射后,反射光线全部被球接收,则点光源向右半边发出的光最后全被黑球吸收。
自光源S作球的切线SM,并画出S经筒壁反射形成的虚像点S',从S'画出球面的切线S N',如图2。
41(a)所示。
可以看出,只要S M'和S N'之间有一夹角,则从简壁上反射的光线就有一部分进入球的右方,不会完全落在球上被吸收。
初中物理竞赛中“光学”的辅导技巧
物理竞赛中“光学”的辅导技巧《光学》一章,初中的要求是较基础的.它主要是运用一些基本原理和规律去解释常见的光学现象和应用由于物理竞赛的层次相应提高,因而在辅导时有必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视野并发展能力.那么应如何进行辅导呢?笔者有如下体验:1.利用光路图化抽象为形象,总结规律并予以运用.光路图是驾御光学知识的翅膀,借助它可以透过知识的幻像,将某些抽象的光学知识抽丝剥茧,从而剖析得到规律性的知识并用它解释有关的现象.对于“凸透镜成像”一节,我有如下的运用:2.(1) 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会聚于焦点,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的规律,我引导学生画出u>2f时成像光路图(如图1),由图可见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顺延光线ab和cd可相交的为实像,反向延长相交的为虚像),其像距为 f<v<2f,同理可引导学生分析得到f<u<2f的规律.此外,根据作图法,可分析 98年竞赛中的一道选择题:3.老奶奶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选择做()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一些;B.报与眼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C.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D.报与眼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些.作图时(图2),由于字的大小不变,故反向延长后分别得到虚像A‘B’和C‘D’,由图可见字AB 离透镜远一些,其像A‘B’也大一些,故选(B)?(2)对变焦相机的解释.所谓变焦相机,是指通过改变相机的焦距来改变像的大小.例如“体育记者要在较远处拍摄较大的清晰的像,则其焦距应如何调整?”对于这类问题先要引导分析其异同点:如图3,物体ab 大小相同但焦距不同,由图可见焦距长的所成的像ef较大,故体育记者拍摄远景时一般要使用“大炮筒”.2。
以实验为阶梯,引导学生登上更高境界,并激发其求知欲和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应用学科,通过实验可进一步印证和拓展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勇于探求真知的精神,而“尖子生”动手、动脑能力更强,为了尽展学生的一技之长,老师在辅导时应尽可能开放各种实验。
上海初中物理竞赛光学板块(5)角镜成像问题
上海初中物理竞赛汇编:角镜成像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两个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75°,在两镜面夹角的角平分线上有一个点光源S,它在两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个数为()A.6 B.5 C.4 D.32、如图所示,墙面上挂着标有“255”数字的牌子,在其相邻的一墙面上挂着一平面镜,地面上也放有一平面镜,通过平面镜不可能看到的数字是()A.522 B.552 C.225 D.2523、如图所示,两平面镜OA、OB夹角为θ,位于镜前P点的某人分别在OA、OB镜内看到自己像的个数为()4、如图所示,房间内一墙角处相临两墙面挂了两个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在该墙角紧靠镜面处放有一个脸盆,盆内有水.某同学通过镜面和水面最多能看到自己像的个数为()A.3个B.6个C.9个D.无穷5、如图所示,两平面镜夹角为60°,OP为角平分线,某人站在P点,此人以速度v向O点运动时,他在M镜中的像会以一定的速度“靠近他”,则其中最快靠近速度和最慢靠近速度之比为()A.2∶1 B.2116、如图所示,两平面镜夹角为60°,OP为角平分线,某人站在P点,则平面镜M内此人所成的像的个数是()7、如图所示,两个平面镜相互垂直竖直放置,点光源在平面镜内成三个像,现让点光源S在水平面内沿圆周顺时针运动,则可以观察到镜子内的三个像()A.全都做顺时针运动B.全都做逆时针运动C.一个顺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逆时针运动D.一个逆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顺时针运动8、如图所示,一条走廊的两侧竖立着两面平面镜MN和PQ,MN∥PQ,相距d,在走廊中间将一橡皮小球垂直指向镜,以v的速度沿地面抛出,若抛出后小球速度大小不变,则观察到两个平面镜上所形成的第一个像之间的相对运动情况是()A.不论小球指向哪个平面镜,两个像之间相互靠近,相对速度为2vB.不论小球指向哪个平面镜,两个像之间相对速度为零C.小球指向MN镜时,两个像靠近,相对速度为2vD.小球指向MN镜时,两个像远离,相对速度为2v9、两平面镜垂直放置(如图),一人站在镜前不断走动()A.在任意位置都只能看到自己的一个像B.最多看到自己的一个像C.最多看到自己的两个像D.最多只能看到自己的三个像10、把两块平面镜竖直放置,并使它们镜面间的夹角为60°.在它们的夹角的角平分线上放一烛焰,则烛焰在两个平面镜里总共可成的虚像数是()A.5个B.4个C.3个D.2个11、如图所示,图中两个反射面成钝角,镜前放一个物体应该产生两个虚像,那么在镜前不能同时看到两个虚像的区域是()A.ⅠB.ⅡC.ⅢD.Ⅰ、Ⅱ、Ⅲ12、如图所示,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在其中任一位置放置光源S,那么它所成的像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二、多项选择题13、如图所示,平面镜M、N镜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角平分线上有一个点光源S,则点光源S通过两个平面镜()(多选)A.至少成四个像B.所成的像和点光源在同一个圆周上C.相邻的两个像之间的距离相等D.所有像的亮度均相同14、如图所示,平面镜M、N镜面垂直放置,一束会聚光束(图中未画出)入射到平面镜M的镜面上,通过两个平面镜的反射可能()(多选)A.成一个实像,没有虚像B.成一个实像和两个虚像C.成两个虚像,没有实像D.成一个实像和一个虚像三、作图题15、在斯涅尔的档案中有一幅光路图。
初中物理竞赛教程 光学中的成像问题
物理竞赛教程浅谈光学中的成像问题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遵循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若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在其介面上要同时发生反射与折射现象,其光线分别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与光的折射定律,这就是几何光学的三大传播规律.在高中物理竞赛辅导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有关物体成像问题.光学中的成像问题可归结为两类:一类是反射成像,也就是反射光直接相交成像(实像),或反射光延长线相交成像(虚像 );另一类是折射成像,也就是折射光直接相交成像(实像),或折射光延长线相交成像(虚像 ). 现将光学竞赛中涉及的成像问题作一归类分析.一、 反射镜与反射成像反射镜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反射面是平的我们就称是平面镜,如果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这种镜叫球面镜.反射面如果是凹面的叫凹面镜,简称凹镜;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凸面镜,简称凸镜.它们有共同的成像规律: 成像公式:f v u 111=+=R2(R 为球面镜的曲率半径) 像的长度放大率:uv f u f AB B A m =-==11 这些公式只适用于近轴光线成像.u 、v 的符号法则与透镜类似,即实物u 为正值,虚物u 为负值;实像v 为正值,虚像v 为负值;凹镜的焦距f>0,凸镜的焦距f<0.而对于平面镜可看作是球面镜的一个特例,即曲率半径R=∞.这样,我们可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简单公式:1,=-=m u v二、 折射镜与折射成像棱镜与透镜的成像规律遵循光的折射定律,属于折射镜.这里只谈薄透镜成像的规律.薄透镜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它们两表面的曲率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它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对近轴光线,其成像规律与球面镜相似. 成像公式:fv u 111=+ 其中透镜的焦距)11)(1(121r r n f +-= (1r 、2r 是二球面的半径,n 是透镜的折射率) 像的长度放大率:uv f u f AB B A m =-==11 u 、v 的符号法则:实物u 为正值,虚物u 为负值;实像v 为正值,虚像v 为负值;凸透镜的焦距f>0,凹透镜的焦距f<0.三、 光具组成像各个光学元件组成的光光系统称为光具组.解物体通过光具组成像这类问题的总原则是:物体通过前一光学元件所成的像就是后一光学元件的物,遇到平面镜、球面镜等反射镜,就考虑光线折回后再成像这一点.具体地说,可有以下几个结论:1、后一次成像的物距(有正负)等于前后两光具的距离(总为正)与前一次成像的像距(有正负)之差,即n n n v d u -=+12、最终成像位置由最后一个光具所成像的位置决定.0>n v 表示最终成像在最后光具沿主轴的正向侧,0<n v 表示最终成像在最后光具的反向侧.3、最终成像的虚实,由最后一次成像决定,0>n v 为实像,0<n v 为虚像.4、总放大系数等于各次放大系数的乘积,即 321m m m m =5、最后成像正倒的确定:先根据单次成像时,实物成实像与虚物成虚像为倒立,实物成虚像与虚物成实像为正立的原则确定正、倒立的总次数,再根据倒立了偶数次则最终成像正立、倒立了奇数次则最终成像倒立确定最终成像的正倒情况.如果各光学元件之间的距离0=d ,那么整个光具组的总焦距f 与各个光学元件的焦距f 1、f 2、f 3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 +++=3211111f f f f .我们就可应用整个光具组成像法解决成像问题.四、 应用举例例1:一平行光沿薄平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经透镜折射会聚于透镜后f=48cm 处,透镜的折射率为n=1.5.若将此透镜的凸面镀银,物置于平面前12cm 处,求最后所成像的位置. 分析与求解:根据透镜的焦距公式)11)(1(121r r n f +-=, 而r 1=∞,21)1(1r n f -= 解得凸球面的半径r 2=24cm. 凸面镀银后,相当于有三个光学元件组合成像,即先通过透镜折射成像,再经球面镜反射成像,最后再经透镜折射成像. 先经透镜成像111111v u f +=,得cm v 161-= 再经凹面镜成像cm u 162=,22222111r f v u ==+ 得cm v 482=最后又经透镜成像cm u 483-= ,331111v u f +=,cm v 243=. 即最后成像在透镜前24cm 处.此题还有另外一种解法.由于三个光学元件之间的间距为0,设整个光学系统的总焦距为f,则有3211111f f f f ++=,得光具的总焦距为f=8cm.再由成像公式f v u 111=+,811121=+v ,得cm v 24= 例2:在焦距为15cm 的会聚透镜左方30cm 处放一物体,在透镜右侧放一垂直于主轴的平面镜,试求平面镜在什么位置,才能使物体通过此系统所成的像距离透镜30cm?分析与求解:设平面镜与透镜的距离为d,物距cm u 301=,焦距cm f 151=111111v u f +=, 得cm v 301=. 由平面镜成像时cm d u )30(2-=,cm d v )30(2-=最后又经透镜成像,cm d v d u )302(23-=-=331111v u f += 解得452)302(153--=d d v 若成实像cm v 303=, 此时d=30cm若成虚像cm v 303-=, 此时d=20cm例3:设有两个薄凸透镜o 1和o 2,其焦距分别为f 1=20cm,f 2=30cm,两者共轴,相距d=35cm,在主光轴上透镜o 1左方100cm 处垂直于主轴放一长为4cm 的物体,求最终成像的位置、大小和虚实情况.分析与求解:物体先经透镜o 1成像,物距cm u 1001=,焦距cm f 201= 由111111v u f +=, 得cm v 251=.放大率25.0211==u v m再经透镜O 2成像,cm cm d u 10)25(2=-=,焦距cm f 302= 由222111v u f +=,得cm v 152-=.放大率5.1222==u v m 最终成像的总放大率375.021==m m m ,像长为1.5cm 倒立的虚像,像在透镜O 2左方15cm 处.例4、一平凸透镜焦距为f,其平面上镀了银,现在其凸面一侧距它2f 处,垂直于主轴放置一高为H的物,其下端在透镜的主轴上.1、用作图法画出物经镀银透镜所成的像,并标明该像是虚、是实.2、用计算法求出此像的位置和大小.分析与求解:1. 用作图法求得物AP ,的像''A P 及所用各条光线的光路如图预解16-5所示.说明:平凸薄透镜平面上镀银后构成一个由会聚透镜L 和与它密接的平面镜M 的组合LM ,如图所示.图中O 为L 的光心,'AOF 为主轴,F 和'F 为L 的两个焦点,AP 为物,作图时利用了下列三条特征光线:(1)由P 射向O 的入射光线,它通过O 后方向不变,沿原方向射向平面镜M ,然后被M 反射,反射光线与主轴的夹角等于入射角,均为α.反射线射入透镜时通过光心O ,故由透镜射出时方向与上述反射线相同,即图中的'OP .(2)由P 发出已通过L 左方焦点F 的入射光线PFR ,它经过L 折射后的出射线与主轴平行,垂直射向平面镜M ,然后被M 反射,反射光线平行于L 的主轴,并向左射入L ,经L 折射后的出射线通过焦点F ,即为图中的RFP .(3)由P 发出的平行于主轴的入射光线PQ ,它经过L 折射后的出射线将射向L 的焦点'F ,即沿图中的'QF 方向射向平面镜,然后被M 反射,反射线指向与'F 对称的F 点,即沿QF 方向.此反射线经L 折射后的出射线可用下法画出:通过O 作平行于QF 的辅助线'S OS ,'S OS 通过光心,其方向保持不变,与焦面相交于T 点,由于入射平行光线经透镜后相交于焦面上的同一点,故QF 经L 折射后的出射线也通过T 点,图中的QT 即为QF 经L 折射后的出射光线.上列三条出射光线的交点'P 即为LM 组合所成的P 点的像,对应的'A 即A 的像点.由图可判明,像''A P 是倒立实像,只要采取此三条光线中任意两条即可得''A P ,即为正确的解答.2.计算物AP 经LM 组合所成像的位置、大小.解法一:按光具组整个系统成像计算像的位置和大小.由于三个光学元件之间的间距为0,设整个光学系统的总焦距为总f .这三个光学元件分别是两个透镜和一个平面镜. 根据3211111f f f f ++=总,其中f f f ==31,=2f ∞ 解得光具组的总焦距2f f =总 再由成像公式总f v u 111=+,得 f v 32= 总的放大率31==u v m ,像高为物高的13. 解法二:按陆续成像计算物AP 经LM 组合所成像的位置、大小.物AP 经透镜L 成的像为第一像,取12u f =,由成像公式可得像距12v f =,即像在平向镜后距离2f 处,像的大小'H 与原物相同,'H H =.第一像作为物经反射镜M 成的像为第二像.第一像在反射镜M 后2f 处,对M 来说是虚物,成实像于M 前2f 处.像的大小H ''也与原物相同,H H H '''==.第二像作为物,而经透镜L 而成的像为第三像,这时因为光线由L 右方入射,且物(第二像)位于L 左方,故为虚物,取物32u f =-,由透镜公式33111u v f+=可得像距 333203fu v f u f ==>- 上述结果表明,第三像,即本题所求的像的位置在透镜左方距离23f 处,像的大小H '''可由3313v H H u '''==''求得,即 1133H H H '''''==,像高为物高的13. 例5、两个薄透镜L 1和L 2共轴放置,如图所示.已知L 1的焦距f 1=f,L 2的焦距f 2=-f,两透镜间距离也是f.小物体位于物面P 上,物距u 1=3f.(1)小物体经这两个透镜所成的像在L 2的____边,到L 2的距离为____,是____像(虚或实)、____像(正或倒),放大率为____.(2)现在把两透镜位置调换,若还要给定的原物体在原像处成像,两透镜作为整体应沿光轴向____边移动距离____.这个新的像是____像(虚或实)、____像(正或倒),放大率为____.分析与求解:(1)由题意知:f u 31=,f 1=f11111v u f += 得f v 5.11= 而ff f v d u 5.05.112-=-=-=22111v u f +=-,得f v =2 放大率15.035.121=⨯==ff f f m m m 所以像成在L 2的右边,到L 2的距离为f,像的放大率为1,是倒立的实像.(2)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及共轭成像的规律,物距1u 应为f,最终的像距为3f.整个光具组应向左移动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一道光学竞赛试题的解法探析2004年第2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题试卷第6题,此题涉及有关单球面折射成像问题.而原试卷评分标准中的分析与解答显得非常繁琐,计算任务艰巨,学生在应试时很难解答完整.笔者参加了这次预赛试题的评卷工作,发现很多学生对该题没有解答,有的同学只是乱画了一些光路图,没有形成正确的解题的思维程序.本文就从不同的角度谈谈该题的一些解法.原题(2004年第2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题试卷第6题)一种高脚酒杯,如图1所示.杯内底面为一凸起的球面,球心在顶点O 下方玻璃中的C 点,球面的半径R = 1.50cm,O 到杯口平面的距离为8.0cm .在杯脚底中心处P 点紧贴一张画片,P 点距O 点6.3cm .这种酒杯未斟酒时,若在杯口处向杯底方向观看,看不出画片上的景物,但如果斟了酒,再在杯口处向杯底方向观看,将看到画片上的景物.已知玻璃的折射率56.11=n ,酒的折射率34.12=n .试通过分析计算与论证解释这一现象.一、利用单球面折射成像公式直接求解.光在单球面上从一种介质折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成像公式可表示为: r n n L n L n -=-```.式中L 和`L 分别为物距和像距,n 和`n 分别是物方和像方的介质的折射率,r 为球面的半径,其中L 、`L 和r 都含有符号.如图2所示,并且我们这样来规定它的符号法则:①以球面顶点(O )为参考点②都以实际光线进行方向做为参考方向,如果该距离与实际光线方向一致,那么该距离为“+”,反之为“负”.在图2中,C 为球面的球心,根据符号法则以球面顶点O 为参考原点,因为S 点在球面的左方,故实际光线方向应该是由左到右为距离的正方向.物距L 为OS 与实际光线参考方向相反,取负号;像距`L 为OS `与实际光线参考方向相同,取正号;而球面半径r 为OC 方向与实际光线参考方向相反,取负号.1.未斟酒时的成像规律杯底凸球面的两侧介质分别为玻璃和空气,其折射率分别为:56.1=n 1`=n 物距cm L 3.6-= cm r 50.1-=.由单球面成像公式r n n L n Ln -=-```得: 50.156.113.656.11`--=--L 解得cm L 9.7`=,像距为“正”的7.9说明像在符号法则的正方向.如图3所示,由此可见,未斟酒时,画片上景物所成实像在杯口距O 点7.9cm 处.已知 O 到杯口平面的距离为8.0cm,当人眼在杯口处向杯底方向观看时,该实像离人 眼太近,所以看不出画片上的景物.2.斟酒后的成像规律杯底凸球面两侧介质分别为玻璃和酒,其折射率分别为:56.1=n 34.1`=n 物距cm L 3.6-= cm r 50.1-= 由单球面成像公式r n n L n L n -=-```得: 50.156.134.13.656.134.1`--=--L解得cm L 13`-=像距为“负”的13cm 说明像在符号法则的负方向.如图4所示.由此可见,斟酒后画片上景物成虚像于S '处,距O 点13cm .即距杯口21cm.虽然该虚像还要因酒液平表面的折射而向杯口处拉近一定距离,但仍然离杯口处足够远,所以人眼在杯口处向杯底方向观看时,可以看到画片上景物的虚像.二、利用近轴光线成像规律求解1.未斟酒时的成像规律杯底凸球面的两侧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0=1.在图5中,P 为画片中心,由P 发出经过球心C 的光线PO 经过顶点不变方向进入空气中;由P 发出的与PO 成角的另一光线PA 在A 处折射.设A 处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半径CA 与PO 的夹角为,由折射定律和几何关系可得: rn i n sin sin 01=αθ+=i在△PAC 中,由正弦定理,有iPC R sin sin =α 考虑近轴光线成像,、i 、r 都是小角度,则有i n n r 01= i PCR =α 由以上各式中的n 0、n 1、R 的数值及cm CO PO PC 8.4=-=,可得i 31.1=θ i r 56.1=因此有θ>r由上式及图5可知,折射线将与PO 延长线相交于P ',P '即为P 点的实像.画面将成实像于P '处.在△CA P '中,由正弦定理有 r P C R sin sin '=β 又有βθ+=r 考虑到是近轴光线,可得:R r r P C θ-=' 又有R P C P O -'='由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可得cm P O 9.7='由此可见,未斟酒时,画片上景物所成实像在杯口距O 点7.9cm 处.已知O 到杯口平面的距离为8.0cm,当人眼在杯口处向杯底方向观看时,该实像离人眼太近,所以看不出画片上的景物.2.斟酒后的成像规律杯底凸球面两侧介质分别为玻璃和酒,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2,如图6所示.考虑到近轴光线有:i n n r 21= 代入n 1和n 2的值,可得i r 16.1=由此我们知道 θ<r由上式及图6可知,折射线将与OP 延长线相交于P ',P '即为P 点的虚像.画面将成虚像于P '处.计算可得:R rr P C -='θ 又有R P C P O +'='由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 P O '=13cm由此可见,斟酒后画片上景物成虚像于P'处,距O点13cm.即距杯口21cm.虽然该虚像还要因酒液平表面的折射而向杯口处拉近一定距离,但仍然离杯口处足够远,所以人眼在杯口处向杯底方向观看时,可以看到画片上景物的虚像.。
物理竞赛培训05(面镜成像)
第五讲 面镜成像 第 1 页 共 6 页第五讲 面镜成像【知识补充】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2、球面镜成像: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面镜反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称为焦点。
凹面镜成像规律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相同。
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面镜反射后,发散射出,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也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称凸面镜的虚焦点。
凸面镜的成像规律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相同。
3、确定平面镜成像观察范围问题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眼睛在什么范围内能通过平面镜看到完整或局部的像。
方法:先根据物、像对称的特点确定像的位置,再画出边界光线,边界光线的公共部分就是观察完整像的范围,非公共部分就是观察局部像的范围。
例1. 物体AB 置于平面镜MN 之前,通过作图确定眼睛在什么范围内能观察到AB 物体完整的像,用斜线表示此范围。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AB 的像A'B';过A'点和镜边作两条边界光线A'M和第五讲 面镜成像 第 2 页 共 6 页A'N ;过B'点和镜边缘作两条边界光线B'M 和B'N ;公共区域就是能观察到AB 完整像的范围。
第二类:眼睛在确定的位置能看到像的哪些部分。
方法:应用光路可逆的特点,把眼睛作为光源,眼睛所发出的光通过平面镜反射后照亮的区域就是眼睛所能看到的区域。
例2. AB 是一直立的平面镜,是一直立的刻度尺,MN 是遮光屏,三者互相平行。
某人眼睛紧贴刻度尺上的小孔S ,可通过平面镜看到刻度尺的一部分刻度,试将它标记出来。
分析:根据光路可逆,把眼睛看作光源S ,作光源S 的像S',过S 和M 、A 两点作入射光线的边界光线SA 和SMC ,过S'点和A 、M 作反射光线的边界光线S'A 和S'MD ,包括的范围为眼睛在S 处所能看到的范围。
初中物理竞赛凸透镜成像物理竞赛辅导(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光学凸透镜成像竞赛题整理1、如图,从凸透镜主光轴上S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交于主光轴上S1点,现有一点P发出一束光平行于从S点发出的光射向凸透镜,则在透镜的另一侧的折射光线将()A、和主轴不相交B、和主轴相交,交点仍在S1点C、和主轴相交,交点在S1的左侧D、和主轴相交,交点在S1的右侧2、如图,F是凸透镜的的焦点,从主光轴上的P和S两点发出两束相互平行的光射向凸透镜,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另一侧的光路是()A、P和S的折射光线与主轴都相交B、P和S的折射光线与主轴都不相交C、P的折射光线与主轴相交,S的折射光线与主轴不相交D、P的折射光线与主轴不相交,S的折射光线与主轴相交3、下图中,S为发光点,S1为发光点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其中正确的是( D )4、如图,一正方形ABCD 的中心正好落在凸透镜的2f 点,请在图中的适当位置画出正方形的像的形状并标出对应的字母5、实验中有时需要将一束粗平行光变成细平行光,这可以利用两块透镜的组合来解决。
请在图的两个方框中各画出一种组合方式(要在图中画清光束粗细的变化),分别写出两块透镜间的距离s 跟两块透镜到各自焦点的距离f1、f2的关系。
6、(1)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凸透镜的焦距为正数,凹透镜的焦距为负数;凸凹透镜成像时,物距总为正数,像距为正数时像是实像,像距为负数时,像为虚像;凸凹透镜的像距和焦距为负数时,负号的含义仅表示“虚”的意思,比较焦距与像距的大小时应比较绝对值的大小。
(2)凸凹透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比等于像距与物距的大小比。
(3)凸凹透镜成像时满足公式:fv u 111=+请利用以上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说明凹透镜总成虚像的道理(2)若一只蜡烛点燃时,烛焰的长度约为2cm,放在一只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前,距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①计算烛焰的像的位置和长度②画出成像光路图并利用光路图应用几何知识证明出计算的结果。
物理竞赛培训07(透镜成像及其规律)
物理竞赛培训07(透镜成像及其规律)第七讲透镜及其成像规律的探究第 1 页共 6 页第七讲透镜及其成像规律的探究【知识补充】1、当物距⼤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缩⼩的实像。
此时像距⼩于物距,像⽐物⼩,物像异侧。
应⽤:照相机、摄像机。
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等⼤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相等,物像异侧。
3、当物距⼩于2倍焦距、⼤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于2倍焦距,成倒⽴、放⼤的实像。
此时像距⼤于物距,像⽐物⼤,物像异侧。
应⽤: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光射出。
减⼩⽽减⼩。
5、当物距⼩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放⼤的虚像。
此时像距⼤于物距,像⽐物⼤,物像同侧。
应⽤:放⼤镜。
第七讲透镜及其成像规律的探究第 2 页共 6 页6、透镜成像规律公式:vu f 111+= 【热⾝训练】例⼀: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及光屏处在如图所⽰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个清晰的像。
由此可以判断,他所使⽤凸透镜的焦距【】A .⼀定⼩于8cmB .⼀定在8cm 到10cm 之间C .⼀定⼤于20cmD .⼀定在10cm 到16cm 之间【解析】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是放⼤的像,说明烛焰处于焦点和2倍焦距位置之间,焦距⼩于10cm ;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是缩⼩的像,说明烛焰处于2倍焦距位置之外(物距⼤于2倍焦距),成像在焦点与2倍焦距位置之间,焦距⼤于8cm ;所以他所使⽤凸透镜的焦距⼀定在8cm 到10cm 之间,选项B 正确。
例⼆: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焰的位置如图所⽰时,光屏上能成⼀个清晰地像,则【】A.所成的像是正⽴缩⼩的实像B.所成的像是倒⽴缩⼩的实像C.把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左移动可得到更⼤的实像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右移动可得到更⼤的实像【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由图可知,蜡烛⽕焰位于焦点和2倍焦距位置之间,所成的像是倒⽴放⼤的实像,选项AB 错误;把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左移动可得到减⼩的实像,选项C 错误;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右移动可得到更⼤的实像,选项D 正确。
上海初中物理竞赛光学板块(8)透镜成像
上海初中物理竞赛汇编:透镜成像一、单项选择题1、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处,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8cm C.10cm D.12cm2、保持凹透镜前的物体位置不动,使凹透镜远离物体的过程中,所成的像()A.与物的距离不断增大,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B.与物的距离不断增大,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小C.与物的距离不断减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D.与物的距离不断减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小3、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凸透镜的实际焦距()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4、如果不慎在照相机镜头上粘上一个灰尘颗粒(如图),那么拍摄的相片()A.其上部将出现一个黑点B.其下部将出现一个黑点C.其上部和下部皆无黑点D.其上部和下部各出现一个黑点5、用普通相机拍照时,要根据物距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将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区内,不论景物的远近,都能得到比较清晰的像,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6、焦距为f1的凸透镜与焦距为f2的凹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光心间为15cm.平行于主光轴的一束平行光通过两透镜后得到一束宽度为d的平行光束,如图(a)所示;若将两透镜位置互换,将得到一束宽度为4d的平行光束,如图(b)所示.则()A.f1=30cm,f2=15cm B.f1=15cm,f2=15cmC.f1=30cm,f2=20cm D.f1=45cm,f2=30cm7、物、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透镜是凸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把透镜右方的光屏移到适当位置,一定能在屏上得到物体的像B.如透镜是凸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去掉光屏而用眼睛从右向左沿主轴直接观察,一定看不到物体的像C.如透镜是凹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把光屏移到适当位置,一定能在屏上得到物体的像D.如透镜是凹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去掉光屏而用眼睛从右向左沿主轴直接观察,一定能看物体的像8、教室里用投影仪放映课件时,银幕上出现了正常画面,若有一只小虫正好落在投影仪的镜头上,此时对画面的影响是()A.画面变得模糊B.画面稍微变暗了一些C.画面上出现该小虫清晰的像D.画面上出现该小虫的像,但不清晰9、如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当光源S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远离透镜移动的情况是()A.沿平行主轴方向B.沿O与S′连线方向C.沿F2与S′连线方向D.沿F1与S′连线方向10、小明坐在前排听讲座时,用照相机把由投影仪投影在银幕上的彩色图像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A.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B.与不用闪光灯的效果一样C.看不清投影到屏幕上的图像D.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像距v和物距u是一一对应的,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线中,能正确反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该是()A.图线A B.图线B C.图线C D.图线D12、如图所示,一块矩形玻璃砖切割成图中形状后拉开一段距离,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从左面射入,则从最右边射出的光线()A.可能是平行光线B.一定是发散光线C.一定是会聚光线D.可能是会聚光线,也可能是发散光线13、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当将点光源放在C点时,则()A.一定在B点成一个实像B.一定在A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C.可能在B、C之间成一个实像D.可能在C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14、如图所示,光线AB经过某凸透镜的一个焦点,B点在薄透镜上.已知F是该透镜的另一个焦点.若使用圆规和刻度尺来确定透镜的位置,则还需知道的条件是()A.光线AB经过的焦点位置B.透镜光心的位置C.光线AB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D.不需要任何条件15、一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轴和水平x轴重合,透镜左侧x轴上有一点光源.点光源到透镜的距离大于f而小于2f,若将此透镜沿x轴向右平移2f的距离,则在此过程中点光源经透镜所成的像将()A.一直向右移动B.一直向左移动C.先向右移动.接着向左移动D.先向左移动,接着向右移动16、如图所示,一点光源位于凸透镜的主轴上,凸透镜位置固定.当点光源位于A点时,它的像在B点;当点光源位于B点时,它的像在C点.则凸透镜位于()A.A的左侧B.AB之间C.BC之间D.C的右侧17、如图所示,在空气中平行于玻璃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于主光轴的一点S,若把凸透镜浸没在水中,会聚点S′()A.在S的上方B.在S的下方C.与S重合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8、如图所示,M、N为某一透镜的主光轴,若将点光源置于A点,则成像于B点,若将点光源置于B点,则成像于C点,已知AB>BC,则以下有关透镜的种类和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透镜是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B.透镜是凹透镜,位于C点右侧19、如图所示,P字形发光物经透镜L在毛玻璃光屏上成一实像,观察者处于E处,他看到屏肘上的像的形状为()A.q B.p C.d D.b20、如图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在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光屏、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现让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减小,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判断()A.d一定小于f B.d一定大于2fC.d一定大于f,小于2f D.d可能大于2f,也可能小于fC.透镜是凸透镜,位于C点右侧D.透镜是凹透镜,位于A点左侧21、如图所示,MN表示物体,M'N'是MN经凸透镜所成的像,F是透镜焦点,f是透镜的焦距,θ、θ'分别是物、像与主光轴之间的夹角.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θ'<θ,M'N'<MN B.θ'<θ,M'N'=MNC.θ'=θ,M'N'<MN D.θ'=θ,M'N'=MN22、从放大镜里能看清课本中的字样,如果保持课本与眼睛的距离不变,要使看到的字样范围大一些,则应该将()A.放大镜略向眼睛处靠近一些B.放大镜略向课本处靠近一些C.无论如何移动,看到的范围不变D.无法确定23、当物体和屏幕的位置固定后,在它们之间放一凸透镜,但无论怎样移动凸透镜,屏幕上都找不到物体的像,这有可能是()A.凸透镜的焦距太短,实像成不到屏上B.物体和屏幕之间距离大于4倍焦距,即使能成实像,实像位置也在屏幕以外,所以无法观察到C.凸透镜的焦距太长,物体只能成虚像而不能成实像D.物体和屏幕之间距离正好等于4倍焦距,所以不成像24、物、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透镜是凸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只要把透镜右方的光屏移到适当位置,一定能在屏上得到物体的像B.如透镜是凸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去掉光屏而用眼睛从右向左沿主轴直接观察,一定看不到物体的像C.如透镜是凹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只要把光屏移到适当位置,一定能在屏上得到物体的像D.如透镜是凹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只要去掉光屏而用眼睛从右向左沿主轴直接观察,一定能看到物体的像25、利用一片远视眼镜的镜片作成像实验,不能得到()A.放大的实像B.放大的虚像C.倒立的实像D.倒立的虚像26、如图所示,点光源S正对圆孔,相距为a,透过圆孔的光在后面的大屏上得到一个圆斑.若在孔上嵌上一凸透镜,则光屏上立刻出现一个清晰的亮点,则该透镜的焦距、圆孔与光屏之间的距离分别可能为()A.0.5a,0.5a B.0.5a,a C.a,a D.a,2a27、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A.图中I区域,箭头水平向右B.图中II区域,箭头水平向右C.图中II区域,箭头方向向左斜上方D.图中I区域,箭头方向向右斜上方28、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只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厘米,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透镜的焦距f为()A.2厘米<f<4厘米B.4厘米<f<5厘米C.5厘米<f<8厘米D.无法确定29、甲、乙两只机械手表,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所示,手表的表面正对透镜,跟主光轴垂直,从透镜的另一侧适当位置观察手表,则下列关于手表秒针旋转方向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表秒针逆时针旋转B.乙表秒针顺时针旋转,跟直接看表相同C.乙表秒针逆时针旋转,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颠倒过来了D.甲表秒针顺时针旋转3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量得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12厘米,若在光屏上得到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4厘米B.6厘米C.8厘米D.15厘米31、已知一点光源S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成一虚像S',则在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32、物体离凸透镜22厘米时,能在光上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如果物距小于11厘米时,一定不能成实像B.如果物距等于11厘米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C.如果物距大于11厘米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D.改变物距,当像距为22厘米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33、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当发光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清晰的像L1.若把该发光物体移至距离凸透镜15厘米时,移动光屏,也能使发光物体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L2.L1和L2的大小关系是()A.L1比L2大B.L1跟L2一样大C.L1比L2小D.无法比较L1跟L2的大小3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要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A.小于焦距处B.小于两倍焦距大于焦距处C.两倍焦距处D.小于两倍焦距处35、春游时,全班准备照张集体像,站队后,发现两侧均有人站在画面外,为使每个人都能进入画面,下列措施中符合要求的是()A.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远些,同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减小些B.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远些,同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增大些C.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近些,同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减小些D.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近些,同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增大些36、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换,则()A.光屏上仍能呈现一个缩小的实像B.光屏上应该呈现一个放大的实像C.光屏上不会呈现实像,但通过透镜能看到虚像D.光屏上不会呈现实像,但调节光屏位置后能看到实像37、如图所示,凸透镜不动,一个物体由a向b逐渐靠近的过程中,始终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像,而且像不断变大,由此可以判断()A.透镜焦点在a点左面B.透镜焦点在a、b之间C.透镜焦点在b、O之间,而且bO bO2f>>D.透镜焦点在b、O之间,而且bO>f>038、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厘米的主光轴上,在光屏上能得到放大的像,据此可判断()A.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主光轴上21厘米处,一定能得到放大的实像B.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主光轴上10厘米处,一定能得到缩小的像C.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主光轴上10厘米处,一定能得到放大的虚像D.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主光轴上19厘米处,一定能得到缩小的实像39、如图所示是光线从空气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有可能正确的光路图是()40、凸透镜固定不动,当物体向某一位置接近时,凸透镜所成的像越来越大,这一位置是()A.凸透镜所在的位置B.凸透镜的焦点处C.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D.不存在的41、在幻灯机前银幕上看到了字母“F”,如果我们取走凸透镜,并回过头逆着光源光线方向观察幻灯片上的字母,它应呈现的形状是()A.B.C.D.42、如图所示,P、Q为某凸透镜主光轴O1O2上的两点.若物体放在P点可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放在Q点可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可在P点左侧,也可在P、Q之间B.凸透镜可在P点右侧,也可在P、Q之间C.凸透镜必须在P、Q之间D.凸透镜一定不在P、Q之间43、凸透镜前有一个物体,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能成一个缩小的像.若物体以速度v沿垂直于主光轴的方向长高,则()A.像也以速度v长高B.像以大于v的速度长高C.像以v的速度缩小D.像以小于v的速度长高44、与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相类似的是()A.照相机B.幻灯机C.望远镜D.放大镜45、如图所示的各图中,正确的是()46、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获得一个放大的像.如果把烛焰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则光屏上的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和像距越来越小B.像和像距越来越大C.像距变小、像变大D.像距变大,像变小47、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离凸透镜20厘米处可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现将该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0厘米的主光轴上,则一定得到()A.放大的虚像B.放大的实像C.缩小的实像D.放大或缩小的实像48、发散光束经过凸透镜折射后()A.一定变成会聚光束B.一定变成平行光束C.一定变成发散光束D.以上情形都有可能49、如果幻灯机在银幕上放映出字母F,那么幻灯片在幻灯机中正确放置应是()A.B.C.D.50、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距u=20厘米时得到一个和物体一样大的像,那么正确的结论是()A.当物距u=10厘米时,得到一个缩小的像B.当物距u=15厘米时,得到一个正立的像C.当物距u=25厘米时,得到一个倒立的像D.当物距u=30厘米时,得到一个放大的像51、通过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如果放大镜向书渐渐靠近,那么我们看到的字符()A.越来越小B.越来越大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52、用照相机拍摄人物照片时,()A.人立在镜头的一倍焦距之内B.人立在镜头的一倍焦距之外与两倍焦距之内C.人离镜头越近,得到的照片越小D.人必须立在两倍焦距之外53、如图所示,图中点划线表示某一凸透镜的主轴,但未标出透镜位置.一物体放在a、b两点间,某观察者观察到放大正立的像.当物体从a移向b时,发现正立的像逐渐增大.下列关于凸透镜L的位置及焦点F的位置,判断正确的是()A.L位于b、N间,其左焦点F位于a、b间B.L位于b、N间,其左焦点F位于M、a间C.L位于M、a间,其右焦点F位于a、b间D.L位于M、a间,其右焦点F位于b、N间54、如图所示,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内有一个呈双凸面(球面)的空气泡,可以看作透镜.一束平行光束按图所示方式射向气泡,则这束平行光将()A.穿过气泡后仍保持平行B.穿过气泡后会聚C.穿过气泡后发散D.不能穿过气泡,全部被反射55、通过透镜观察到一个放大的像,则物体应放在()A.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B.1倍焦距之内C.2倍焦距之外D.2倍焦距处56、如图所示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前后的方向,其中正确的是()57、把一页物理教科书全部摄入一张135底片上,则底片离镜头的距离应()A.小于1倍焦距B.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C.等于2倍焦距D.大于2倍焦距58、一物体经凸透镜成像于光屏上,现用一小圆纸片遮住该凸透镜的中心部位,则实验结果是()A.仍能成完整的像,但像的亮度降低B.像的中心部位消失,其余部位保存C.根本不能成像D.与原来所成的像完全一样,没有发生任何变化59、如图所示,一块矩形玻璃砖,切割成图中形状后拉开一段距离出,平行于光轴的光线从左面射入,右边射出的光线()A.仍然保持平行B.一定是发散光线C.一定是会聚光线D.结论与d有关,以上均有可能60、下列所述光学仪器中所使用的透镜,不是凸透镜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镜头C.近视眼镜D.远视眼镜61、物体经凸透镜在屏幕上成清晰的像,若将黑纸遮去透镜的下半部,这时屏上的像将( )A .没有任何变化B .变暗,但大小不变C .上半部消失,下半部不变D .下半部消失,上半部不变62、用一个凸透镜使一个明亮的物体成像在光屏上,如果用一张卡片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结果是( )A .像的上半部分消失B .像的上半部分消失C .像仍是完整的,但比不遮卡片时暗些D .像仍是完整的,完全不受影响二、多项选择题63、如图所示,遮光板A 与光屏B 平行放置且相距为d .在A 的中央挖一直径为d 1的圆孔,并在孔内嵌入与孔等大的薄透镜L .现有一束平行光束垂直照射遮光板,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直径为d 2的圆形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大小可能为( )(多选)64、如图所示,图中的O 1﹣O 2代表透镜的主轴,S 表示点光源,S'表示该点光源所成的像.据此能判断是凸透镜的图是()(多选)65、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那么符合成像规律的是()(多选)A.如果得到倒立的像,则物距u必须大于焦距f才有可能B.如果得到正立的像,则物距u必须小于焦距f才有可能C.如果在屏上得到缩小的像,则物距u必须大于两倍焦距才有可能D.如果得到与物同侧的缩小的像,则物距u必须等于焦距f才有可能三、填空题66、如图所示,线段AB为一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1u和像距倒数1v的对应关系,若用此凸透镜成像,当物体距透镜0.3米时,物体所成像的性质是_________(需说明像的虚实、大小、正倒立情况).67、医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汞柱,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_,我们用它能看到汞柱被放大后正立的_________像.68、已知凸透镜L1的焦距为f1,凹透镜L2的焦距为f2,且f1>f2.若把它们的主轴重合相互平行放置,并适当调节两块透镜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使一束平行于主轴的入射光通过这两块透镜后仍为平行光束.这时该两块透镜中心间的距离为_________.69、老年人戴的老光眼镜是______,他们透过这种眼镜看到的景物都是______.A.凸透镜B.凹透镜C.放大的虚像D.缩小的虚像四、作图题70、用透镜成像的作图法,作出图中发光点A的像A'.71、如图所示,A'是发光点A通过透镜所成的像.试确定该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并用作图法确定透镜的位置(将透镜用符号画在图中).若发光点A发出的某条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恰能通过B点,试用作图法画出折射光线通过B的光路图.五、计算题72、复印机的扫描器是由截面为正六边形、表面为镜面的柱体构成,正六边形的边长为a ,柱体可以绕转动轴O 转动(如图所示).在扫描器右侧并排竖直放置一个薄透镜,透镜的焦距为f ,透镜的主光轴通过扫描器的转动轴O .在透镜右焦平面放置一光屏,光屏的中心位于主光轴上.现有一竖直光束,其延长线与转动轴距离2a ,从图示位置射向扫描器. (1)请用尺规作图,画出该光线通过系统后射到光屏上的位置.(2)求射到主光轴上方光屏的光点到主光轴的最大距离d .六、实验题73、准备知识:在光学作图中可用符号表示凸透镜,用符号表示凹透镜.它们的焦点和透镜中心可在主轴上分别用F 和O 来表示.图所示是光从空气通过凹透镜的光路图.图中光线Ⅰ表示平行于主轴的﹣条光线;光线Ⅱ表示通过凹透镜中心的一条光线;光线Ⅲ表示射向凹透镜焦点的一条光线,光线Ⅰ'、Ⅱ'、Ⅲ'分别表示了光线Ⅰ、Ⅱ、Ⅲ通过凹透镜后的传播方向.采用下述试验步骤,可粗略地测出一块凹透镜的焦距:先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块凹透镜(焦距未知待测)、一块凸透镜(焦距已知为f )和一块平面镜,并将一个平行光源安装在凹透镜的左侧,使它能水平向右射出一束平行光;然后调节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光源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最后打开光源,并调节凹透镜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使光源发出的平行光通过两块透镜后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路返回,测出此时两透镜之间的距离(用d表示).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完成下列要求:(1)画出上述测定凹透镜焦距的原理图(用光路图来表示),并标出已知量和要测定的物理量.(2)这个凹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用已知量的代数式表示).(3)说明在实验过程中能确认入射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恰能沿原来光路返回的具体方法.参考答案1、B。
上海初中物理竞赛光学板块(5)角镜成像问题
上海初中物理竞赛汇编:角镜成像问题、单项选择题1、 如图所示,两个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75°,在两镜面夹角的角平分线上有一个点光源 S ,它在两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个数为( )A .6B .5C .4D .3255数”字的牌子,在其相邻的一墙面上挂着一平面镜,地面上也放 有一平面镜,通过平面镜不可能看到的数字是( )A .522B . 552C .225D .2523、如图所示,两平面镜 OA 、OB 夹角为 θ,位于镜前 P 点的某人分别在 OA 、OB 镜内看到自己像 的个数为( )2、如图所示,墙面上挂着标有A .1;1 B.2;1 C.2;0 D.1;04、如图所示,房间内一墙角处相临两墙面挂了两个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在该墙角紧靠镜面处放有一个脸盆,盆内有水.某同学通过镜面和水面最多能看到自己像的个数为()A.3 个B.6 个C.9 个D.无穷5、如图所示,两平面镜夹角为60°,OP 为角平分线,某人站在P 点,此人以速度v 向O 点运动时,他在M 镜中的像会以一定的速度“靠近他”,则其中最快靠近速度和最慢靠近速度之比为()6、如图所示,两平面镜夹角为的个数是()60°,OP 为角平分线,某人站在P 点,则平面镜M 内此人所成的像A .2个B .3个C .5 个D .6个7、如图所示,两个平面镜相互垂直竖直放置,点光源在平面镜内成三个像,现让点光源面内沿圆周顺时针运动,则可以观察到镜子内的三个像( ) A .全都做顺时针运动B .全都做逆时针运动C .一个顺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逆时针运动D .一个逆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顺时针运动8、如图所示,一条走廊的两侧竖立着两面平面镜 MN 和 PQ ,MN ∥PQ ,相距 d ,在走廊中间将一 橡皮小球垂直指向镜,以 v 的速度沿地面抛出,若抛出后小球速度大小不变,则观察到两个平面镜 上所形成的第一个像之间的相对运动情况是( )A .不论小球指向哪个平面镜,两个像之间相互靠近,相对速度为 2vB .不论小球指向哪个平面镜,两个像之间相对速度为零C .小球指向 MN 镜时,两个像靠近,相对速度为 2vD .小球指向 MN 镜时,两个像远离,相对速度为 2vS 在水平9、两平面镜垂直放置(如图),一人站在镜前不断走动A .在任意位置都只能看到自己的一个像B .最多看到自己的一个像D .Ⅰ、Ⅱ、Ⅲ12、 如图所示,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在其中任一位置放置光源S ,那么它所成的像共有()C .最多看到自己的两个像D .最多只能看到自己的三个像 10、把两块平面镜竖直放置,并使它们镜面间的夹角为焰,则烛焰在两个平面镜里总共可成的虚像数是( A .5个 B .4个 C .3 个 D.2个60°.在它们的夹角的角平分线上放一烛 )11、如图所示,图中两个反射面成钝角,镜前放一个物体应该产生两个虚像,那么在镜前不能同时看到两个虚像的区域是( )A .1个B .2个C .3 个D .4个、多项选择题 13、如图所示,平面镜 M 、N 镜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角平分线上有一个点光源 S ,则点光源 S 通 过两个平面镜( )(多选)14、如图所示,平面镜 M 、N 镜面垂直放置,一束会聚光束(图中未画出)入射到平面镜M 的镜面 上,通过两个平面镜的反射可能( )(多选)A .成一个实像,没有虚像B .成一个实像和两个虚像C .成两个虚像,没有实像D.成一个实像和一个虚像A .至少成四个像 C .相邻的两个像之间的距离相等 B .所成的像和点光源在同一个圆周上D .所有像的亮度均相同三、作图题15、在斯涅尔的档案中有一幅光路图。
(精校版)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思考题参考答案光学
完整word版,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思考题参考答案-光学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思考题参考答案-光学)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思考题参考答案-光学的全部内容。
实验二十八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思考题参考答案】1.视深法和光路法测量时,玻璃砖两个界面的平行度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答:玻璃砖两个界面的平行度对光路法测量结果没有影响.这是因为如果两个界面不平行,可以看成三棱镜,出射线偏向厚度增加方向(相当于底部),只要用光路法找到入射线、出射线和两个界面,都能确定对应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从而按折射定律计算折射率。
对视深法测量结果是否影响,请自己根据测量原理思考。
2.视深法和光路法测量时,玻璃砖厚些还是薄些好?为什么?答:厚些好。
在视深法中,玻璃砖越厚h 越大,这样由于像的位置不准引起的相对误差越小.在光路法中,玻璃砖越厚,由于ABCD 位置定的不准,引起入射角和折射角的误差越小,折射率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3.光路法测量时,为什么入射角不能过大或过小?答:折射率决定于两个角度的正弦比,入射角太小时,角度误差引起正弦函数的误差变大,入射角和折射角测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误差影响变大。
入射角太大时,折射角也变大,折射能量太小,同时由于色散严重,出射光束径迹不清晰(或在利用大头针显示光路时,大头针虚像模糊)折射角不易定准。
4.光路法测量时,若所画直线ab 和cd的间距大于玻璃砖的真实厚度,那么,折射率的测量值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 A • B a b i r答:折射率的测量值偏小。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光学
二、知识要点
8、薄透镜成像作图方法 (3)基本作图
A F B F
B`
A`
二、知识要点
8、薄透镜成像作图方法 (3)基本作图
A B
A`
F B`
F
二、知识要点
8、薄透镜成像作图方法 (3)基本作图
S
F
F
S`
二、知识要点
1 1 1 (1)薄透镜成像公式: u v f 成像公式是几何光学中的基本公式之一,应用是应注意 以下几点:
二、知识要点
3、球面镜成像例题分析 (2)一个点状物放在离凹面镜镜前0.05m处,凹球面镜 的曲率半径为0.20m,试确定像的位置和性质。
解:由球面镜成像公式及符号法则得:
R f 2 1 1 1 u v f
v 0.10m
(成虚像)
二、知识要点
3、球面镜成像例题分析 (3)在离球面镜10cm远处放一个1cm高的物体,若它 所成的像在镜后6cm处,则这个镜是______,镜面曲率半 径r=______cm,像高为_____。
主光轴 副光轴
二、知识要点
7、薄透镜成像 (3)平行于主光轴(或副光轴)的近轴光线经透镜后将 会聚(或反向延长后相交)于主光轴(或副光轴)的一点, 该点称为焦点(副焦点)。由于只讨论近轴光线,所以所 有副焦点都位于垂直于主光轴的平面内,称为焦平面。
F F F
主光轴
二、知识要点
7、薄透镜成像 (3)平行于主光轴(或副光轴)的近轴光线经透镜后将 会聚(或反向延长后相交)于主光轴(或副光轴)的一点, 该点称为焦点(副焦点)。由于只讨论近轴光线,所以所 有副焦点都位于垂直于主光轴的平面内,称为焦平面。
A
日 月 B
初中光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中光学竞赛试题及答案1. 光的折射现象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请解释折射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说明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答案:折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导致光线在进入新介质时方向发生改变。
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遵循斯涅尔定律,即n1 * sin(θ1) = n2 * 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为入射角,θ2为折射角。
2.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有何作用?请分别描述它们对平行光线的处理方式。
答案: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汇聚于一点,称为焦点。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看起来像是从焦点发散出来的。
3. 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解释为什么平面镜能产生虚像。
答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且物像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能产生虚像的原因是光线在镜面发生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形成虚像,而实际光线并未在此汇聚。
4. 什么是光的干涉现象?请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干涉现象。
答案:光的干涉现象是指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在空间相遇时,由于光波的叠加而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或光强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日常生活中的干涉现象包括肥皂泡表面的彩色条纹、激光干涉仪测量物体的平整度等。
5. 请解释光的衍射现象,并说明衍射现象对光学成像的影响。
答案:光的衍射现象是指光波在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光波会发生弯曲和扩散,形成明暗相间的衍射图样。
衍射现象对光学成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成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上,衍射限制了成像系统能够分辨的最小细节,导致成像边缘出现模糊。
6. 什么是全反射现象?请说明全反射发生的条件。
答案:全反射现象是指当光从折射率较高的介质进入折射率较低的介质时,如果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线将完全反射回原介质,不会发生折射。
全反射发生的条件是光必须从折射率较高的介质向折射率较低的介质传播,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初中物理竞赛凸透镜成像问题一精编版
凸透镜成像问题一1.图中画的是王小刚同学的眼镜,从眼镜判断,他的眼睛 [ ]A.是远视眼。
B.是近视眼。
C.视力正常,眼镜是太阳镜。
D.一只眼视力基本正常,另一只是近视眼。
思路点拨近视眼所戴的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使物体能成缩小的像;远视眼所戴的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可以使放在它近处的物体成放大的像.而普通太阳镜则既不使物体成放大的像,也不使物体成缩小的像.图中,通过两个眼镜片看到前在的字都被放大了,所以这两块镜片都是凸透镜,可见该同学的眼睛是远视眼.答案:A2.老师利用投影仪把课前写好的透明胶片投射到屏幕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图)。
当他再把两块条形磁铁放在投影仪上,在磁铁上面铺好玻璃板,用铁粉演示磁感线的分布时、屏幕上磁感线的像却不清晰,这时应该向______移动投影仪的镜头。
思路点拨图所示的投影仪中,由悬臂支撑伸出在载物台正上方的框架中的小圆圈代表投影仪的镜头,它是一块凸透镜.投影仪的作用就是把载物台上的物体通过镜头而生成放大的实像,成像的光路是穿过镜头的光线由镜头上方的平面镜反射而投到前方的屏幕上,通过调节,使像就刚好生成在屏幕上.对于凸透镜成像来说,载物台上的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即为成像的物距,而镜头到反射平面镜再到屏幕的距离则为像距.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我们又知道,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时,生成放大的实像,并且,若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越近,则所得的像也就越大,对应的像距也越大.本题的使用情况是由原来的使透明胶片上的字画成像变成为使演示磁力线的铁粉成像,两者比较,铁粉比透明胶片靠镜头的距离近了一些,如不调节投影仪,则此时通过投影仪所得铁粉的像将比原来胶片上字画的像离镜头更远,这就需要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为了不移动投影仪和屏幕,了可调节需成像的物体(此处即为铁粉)与镜头之间的距离,使之等于原来成像物体(即透明胶片上的字画)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这样,新情况下成像的像距就和原来情况下的像距相等,因而就可以不移动投影仪和屏幕而在屏幕上得到清晰的像.由上所述,显然只需适当向上移动投影仪的镜头即可.答案: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竞赛教程浅谈光学中的成像问题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遵循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若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在其介面上要同时发生反射与折射现象,其光线分别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与光的折射定律,这就是几何光学的三大传播规律。
在高中物理竞赛辅导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有关物体成像问题。
光学中的成像问题可归结为两类:一类是反射成像,也就是反射光直接相交成像(实像),或反射光延长线相交成像(虚像 );另一类是折射成像,也就是折射光直接相交成像(实像),或折射光延长线相交成像(虚像 )。
现将光学竞赛中涉及的成像问题作一归类分析.一、 反射镜与反射成像反射镜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反射面是平的我们就称是平面镜,如果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这种镜叫球面镜。
反射面如果是凹面的叫凹面镜,简称凹镜;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凸面镜,简称凸镜。
它们有共同的成像规律: 成像公式:f v u 111=+=R2(R 为球面镜的曲率半径) 像的长度放大率:uv f u f AB B A m =-==11 这些公式只适用于近轴光线成像。
u 、v 的符号法则与透镜类似,即实物u 为正值,虚物u 为负值;实像v 为正值,虚像v 为负值;凹镜的焦距f>0,凸镜的焦距f<0。
而对于平面镜可看作是球面镜的一个特例,即曲率半径R=∞。
这样,我们可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简单公式:1,=-=m u v二、 折射镜与折射成像棱镜与透镜的成像规律遵循光的折射定律,属于折射镜。
这里只谈薄透镜成像的规律。
薄透镜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它们两表面的曲率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它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
对近轴光线,其成像规律与球面镜相似。
成像公式:fv u 111=+ 其中透镜的焦距)11)(1(121r r n f +-= (1r 、2r 是二球面的半径,n 是透镜的折射率) 像的长度放大率:uv f u f AB B A m =-==11 u 、v 的符号法则:实物u 为正值,虚物u 为负值;实像v 为正值,虚像v 为负值;凸透镜的焦距f>0,凹透镜的焦距f<0。
三、 光具组成像各个光学元件组成的光光系统称为光具组。
解物体通过光具组成像这类问题的总原则是:物体通过前一光学元件所成的像就是后一光学元件的物,遇到平面镜、球面镜等反射镜,就考虑光线折回后再成像这一点。
具体地说,可有以下几个结论:1、后一次成像的物距(有正负)等于前后两光具的距离(总为正)与前一次成像的像距(有正负)之差,即n n n v d u -=+12、最终成像位置由最后一个光具所成像的位置决定。
0>n v 表示最终成像在最后光具沿主轴的正向侧,0<n v 表示最终成像在最后光具的反向侧。
3、最终成像的虚实,由最后一次成像决定,0>n v 为实像,0<n v 为虚像。
4、总放大系数等于各次放大系数的乘积,即 321m m m m =5、最后成像正倒的确定:先根据单次成像时,实物成实像与虚物成虚像为倒立,实物成虚像与虚物成实像为正立的原则确定正、倒立的总次数,再根据倒立了偶数次则最终成像正立、倒立了奇数次则最终成像倒立确定最终成像的正倒情况。
如果各光学元件之间的距离0=d ,那么整个光具组的总焦距f 与各个光学元件的焦距f 1、f 2、f 3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 +++=3211111f f f f 。
我们就可应用整个光具组成像法解决成像问题。
四、 应用举例例1:一平行光沿薄平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经透镜折射会聚于透镜后f=48cm 处,透镜的折射率为n=1.5。
若将此透镜的凸面镀银,物置于平面前12cm 处,求最后所成像的位置。
分析与求解:根据透镜的焦距公式)11)(1(121r r n f +-=, 而r 1=∞,21)1(1r n f -= 解得凸球面的半径r 2=24cm. 凸面镀银后,相当于有三个光学元件组合成像,即先通过透镜折射成像,再经球面镜反射成像,最后再经透镜折射成像。
先经透镜成像111111v u f +=,得cm v 161-= 再经凹面镜成像cm u 162=,22222111r f v u ==+ 得cm v 482=最后又经透镜成像cm u 483-= ,331111v u f +=,cm v 243=。
即最后成像在透镜前24cm 处。
此题还有另外一种解法。
由于三个光学元件之间的间距为0,设整个光学系统的总焦距为f,则有3211111f f f f ++=,得光具的总焦距为f=8cm.再由成像公式f v u 111=+,811121=+v ,得cm v 24= 例2:在焦距为15cm 的会聚透镜左方30cm 处放一物体,在透镜右侧放一垂直于主轴的平面镜,试求平面镜在什么位置,才能使物体通过此系统所成的像距离透镜30cm?分析与求解:设平面镜与透镜的距离为d,物距cm u 301=,焦距cm f 151=111111v u f +=, 得cm v 301=。
由平面镜成像时cm d u )30(2-=,cm d v )30(2-=最后又经透镜成像,cm d v d u )302(23-=-=331111v u f += 解得452)302(153--=d d v 若成实像cm v 303=, 此时d=30cm若成虚像cm v 303-=, 此时d=20cm例3:设有两个薄凸透镜o 1和o 2,其焦距分别为f 1=20cm,f 2=30cm,两者共轴,相距d=35cm,在主光轴上透镜o 1左方100cm 处垂直于主轴放一长为4cm 的物体,求最终成像的位置、大小和虚实情况。
分析与求解:物体先经透镜o 1成像,物距cm u 1001=,焦距cm f 201= 由111111v u f +=, 得cm v 251=。
放大率25.0211==u v m再经透镜O 2成像,cm cm d u 10)25(2=-=,焦距cm f 302= 由222111v u f +=,得cm v 152-=。
放大率5.1222==u v m 最终成像的总放大率375.021==m m m ,像长为1.5cm 倒立的虚像,像在透镜O 2左方15cm 处。
例4、一平凸透镜焦距为f,其平面上镀了银,现在其凸面一侧距它2f 处,垂直于主轴放置一高为H的物,其下端在透镜的主轴上。
1、用作图法画出物经镀银透镜所成的像,并标明该像是虚、是实。
2、用计算法求出此像的位置和大小。
分析与求解:1. 用作图法求得物AP ,的像''A P 及所用各条光线的光路如图预解16-5所示。
说明:平凸薄透镜平面上镀银后构成一个由会聚透镜L 和与它密接的平面镜M 的组合LM ,如图所示.图中O 为L 的光心,'AOF 为主轴,F 和'F 为L 的两个焦点,AP 为物,作图时利用了下列三条特征光线:(1)由P 射向O 的入射光线,它通过O 后方向不变,沿原方向射向平面镜M ,然后被M 反射,反射光线与主轴的夹角等于入射角,均为α。
反射线射入透镜时通过光心O ,故由透镜射出时方向与上述反射线相同,即图中的'OP .(2)由P 发出已通过L 左方焦点F 的入射光线PFR ,它经过L 折射后的出射线与主轴平行,垂直射向平面镜M ,然后被M 反射,反射光线平行于L 的主轴,并向左射入L ,经L 折射后的出射线通过焦点F ,即为图中的RFP .(3)由P 发出的平行于主轴的入射光线PQ ,它经过L 折射后的出射线将射向L 的焦点'F ,即沿图中的'QF 方向射向平面镜,然后被M 反射,反射线指向与'F 对称的F 点,即沿QF 方向。
此反射线经L 折射后的出射线可用下法画出:通过O 作平行于QF 的辅助线'S OS ,'S OS 通过光心,其方向保持不变,与焦面相交于T 点,由于入射平行光线经透镜后相交于焦面上的同一点,故QF 经L 折射后的出射线也通过T 点,图中的QT 即为QF 经L 折射后的出射光线。
上列三条出射光线的交点'P 即为LM 组合所成的P 点的像,对应的'A 即A 的像点.由图可判明,像''A P 是倒立实像,只要采取此三条光线中任意两条即可得''A P ,即为正确的解答。
2.计算物AP 经LM 组合所成像的位置、大小。
解法一:按光具组整个系统成像计算像的位置和大小。
由于三个光学元件之间的间距为0,设整个光学系统的总焦距为总f 。
这三个光学元件分别是两个透镜和一个平面镜。
根据3211111f f f f ++=总,其中f f f ==31,=2f ∞ 解得光具组的总焦距2f f =总 再由成像公式总f v u 111=+,得 f v 32= 总的放大率31==u v m ,像高为物高的13。
解法二:按陆续成像计算物AP 经LM 组合所成像的位置、大小。
物AP 经透镜L 成的像为第一像,取12u f =,由成像公式可得像距12v f =,即像在平向镜后距离2f 处,像的大小'H 与原物相同,'H H =。
第一像作为物经反射镜M 成的像为第二像。
第一像在反射镜M 后2f 处,对M 来说是虚物,成实像于M 前2f 处。
像的大小H ''也与原物相同,H H H '''==。
第二像作为物,而经透镜L 而成的像为第三像,这时因为光线由L 右方入射,且物(第二像)位于L 左方,故为虚物,取物32u f =-,由透镜公式33111u v f+=可得像距 333203fu v f u f ==>- 上述结果表明,第三像,即本题所求的像的位置在透镜左方距离23f 处,像的大小H '''可由3313v H H u '''==''求得,即 1133H H H '''''==,像高为物高的13。
例5、两个薄透镜L 1和L 2共轴放置,如图所示。
已知L 1的焦距f 1=f,L 2的焦距f 2=-f,两透镜间距离也是f 。
小物体位于物面P 上,物距u 1=3f 。
(1)小物体经这两个透镜所成的像在L 2的____边,到L 2的距离为____,是____像(虚或实)、____像(正或倒),放大率为____。
(2)现在把两透镜位置调换,若还要给定的原物体在原像处成像,两透镜作为整体应沿光轴向____边移动距离____。
这个新的像是____像(虚或实)、____像(正或倒),放大率为____。
分析与求解:(1)由题意知:f u 31=,f 1=f11111v u f += 得f v 5.11= 而ff f v d u 5.05.112-=-=-=22111v u f +=-,得f v =2 放大率15.035.121=⨯==ff f f m m m 所以像成在L 2的右边,到L 2的距离为f,像的放大率为1,是倒立的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