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七大手法之4——柏拉图(排列图)

合集下载

品质管理:QC七大手法.

品质管理:QC七大手法.

QC七大手法品管七手法,也叫品管七工具,是目前全世界都应用比较广的品质管理工具,它具有简单、实用的特性。

它们分别是:查检表、层别法、鱼骨图、柏拉图、散布图、管制图、直方图。

QC七大手法,是一种管理用的工具,学习它就需要掌握它们的主要精神和思考模式。

它们之间的应用关系如下:查检表:用来在现场收集数据,尽量让现场作业简单而有效,它是其它六手法的起点。

层别法:用来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类,以利于统计分析,找出细部问题,通常需要查检表设定相并没有栏位,也是其它手法的一个基础。

鱼骨图:用来对一个现象或结果进行原因深入细致的分析,通常用来找原因及因素,最好同层别法结合起来使用。

柏拉图:用来对多种问题或原因进行分析,找出最大问题或原因,以利用工具积极地提升,实现花较少成本做好更多的事情。

散布图:用来对收集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或特性的数据,找出之间可能的相关性.管制图:用来了解品质在过程中的变化状态和预测品质下一步可能之状况,有助于提前发现问题,是实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基本步骤之一.如图所示:第一种手法-—查检表(Check Sheet)一、定义查检表就是一种为了便于收集数据,使用简单记号填记并予统计整理,并作进一步分析或作为核对、检查之用的一种表格或图表.二、查检表的种类1、记录用(或改善用)查检表主要功用在于根据收集的数据以调查不良项目、不良主因、工程分布、缺点位置等状况,并作为原始记录的凭证。

2、点检用查检表主要功用是为要确认作业实施、机械整备的实施状况,或为预防发生不良或事故、确保安全时使用。

三、查检表作法1、查检表设计的步骤A、明确目的—-将来要能提出改善对策及数据,因之必需把握现状解析,与使用目的相配合。

B、决定查检项目——从特性要因图圈选的4~6项决定。

C、决定检查的方式——全检或抽检。

D、决定查检细则-—查检基准、查检数量、查检时间与期间、查检对象之决定,并决定收集者、记录符号.E、设计表格实施查检。

品管七大手法之4——柏拉图

品管七大手法之4——柏拉图

品管七大手法之4——柏拉图第4章柏拉图(Pareto Diagram)排列图一、前言由生产现场所收集到的数据,有效的加以分析、运用,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

而将此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并作成图表,充分的掌握问题点及重要原因,则是目前不可或者缺的管理工具。

而最为现场人员广泛使用于数据管理的图表为柏拉图。

二、柏拉图的由来意大利经济学家V.Pareto(1848-1923)在1897年分析社会经济结构时,赫然发现国民所得的大部份均集中于少数人身上,因此将所得的大小与拥有所得的关系加以整理。

发现有一定的方程式能够表示,称之[柏拉图法则]。

1907年美国经济学者M.O.Lorenz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绘[柏拉图法则],也就是经济学所谓的劳伦兹(Lorenz)曲线。

美国品管专家J.M.Juran(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于品管上,同时创出[Vital Few, Trivial Many] (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见解,并借用Pareto的名字,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

[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三、柏拉图的定义1.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发生的位置等不一致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从中寻求占最大比率的原因、状况或者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2.从柏拉图可看出那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度如何,以推断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点采取改善措施,故又称之ABC图。

(所谓ABC分析的重点是强调关于一切事务,依其价值的大小而付出不一致的努力,以获至效果;亦即柏拉图分析前面2-3项重要项目的操纵)。

78 品管七大手法3.又因图的排列系按大小顺序排列,故又可称之排列图。

四、柏拉图的制作步骤1.柏拉图的制作方法步骤1: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

分类的方式有:(1)结果的分类包含不良项目别、场所别、时间别、工程别。

QC七大手法-柏拉图

QC七大手法-柏拉图

PAGE 15
柏拉图(Pareto Diagram)
• 三、柏拉图的应用
–作为降低不合格的依据:想降低不合格率, 先绘柏拉图看看。
–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 –确认改善效果(改善前、后的比较)。
PAGE 16
柏拉图(Pareto Diagram)
• 四、练习题
–20xx年XX省因车祸死亡的人数达到12000人,
PAGE 14
柏拉图(Pareto Diagram)
170
153
不 136
合 格

119 102
85
68
51
34
17
0
不合格项目 收敛 他
不良
100%
90%
80%
累 计
70% 影
60% 响
50% 度
40%
(% )
30%
20%
几何 白平衡 敲闪 无书面 书面 其 10%
失真 不良
倾斜
工 程:电气检查 总检查数:1450 总不合格数:170 期 间:82年8月5日 ~9日 检 验 者:王胜利 绘 图 者:李四
PAGE 6
柏拉图(Pareto Diagram)
• 一、柏拉图的定义
–柏拉图是为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 即在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多问题中确定关键的 少数的一种方法。
–柏拉图是美国品管大师朱兰博士(Joseph Juran)运用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Pareto) 的统计图加以延伸所创造出来的。
–所有数据不可只考虑平均,须根据数据的来 龙去脉,考虑适当分类——分层法 (Stratification)。
PAGE 4
QC七大手法浅说-3
–并非对所有原因采取措施,而是先从影响较 大的2~3项采取措施,即所谓管理重点—— 柏拉图(Pareto Dragram)。

柏拉图(Pareto Diagram)

柏拉图(Pareto Diagram)
b.横轴: (a)现象—不合格项目别、位置别、区域别…等。 (b)时间—月、周、季、年别…等。 (c)设备—机械别、治具别…等。 (d)操作者—人别、年龄别、男女别、国别…等。 (e)其他—厂商、作业方法…等。
(6)每一不合格项目所引起的损失金额不同时,纵轴应以损失金额来表示。
(7)改善前后的比较时: a. 改善后,横轴项目别依照出现大小顺序由高而低排列。 b.前后比较基准应一致,且刻度应相同。 c.各项目别以颜色来区分,则更易于比较。
顿耍换聘乾床畅株谈蚀耳推酉志庇喘挽甸体玖汾提琳盆蒂嗅城党一奠脊弗包禄植颤涌罢攻掷殖渡蜕簿戍陨侵冰窟颂锤宣蓬戌雷猪柬熏畴贾援取狠烤不良项目不良数不良率累计数影响比率累计影响比率收敛不良5739357335335几何失真3423491200535白平衡不良2819311916570017117136100800无画面1409715082882画面倾斜1309016376958048170421000总检查数1450不良率各项不良数总检查数100柏拉图paretodiagram柏拉图paretodiagram前言由生产现场所收集到的数据有效的加以分析运用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
80 品管七大手法
不良项目 不良数 不良率% 累计数 影响比率% 累计影响比率%
1 收敛不良
57
3.93
57
33.5
33.5
2 几何失真
34
2.34
91
20.0
53.5
3 白平衡不良 28
1.93
119
16.5
70.0
4敲 闪
17
1.17
136
10.0
80.0
5 无画面
14
0.97
150
8.2

QC_七大手法_柏拉图

QC_七大手法_柏拉图

3.柏拉图(PARETO DIAGRAM)3-1何谓柏拉图法(1) 柏拉图是一位意大利经济学家的名字,在他从事研究社会经济结构时发现,国民所得之分配,其金额被少数人所控制,即80%的金额被20%的人拥有,后来这一法则被应用在其它事物的调查上,也是发现多数的事都集中在少数某些项目上,故又称80-20法则或ABC分析图。

(2) 美国品管大师Dr. Juran将柏拉图法应用在品管上。

(3) 品管圈之创使人---日本的石川馨博士将之引用到品管圈活动中,为QC七大工具之一。

3-2柏拉图的做法(1) 柏拉图的定义将数据收集之结果依项目别、原因别或时间大小,金额多寡,按其大小顺序列出的图形。

(2) 作法1.决定数据分类之项目:a.原因的分类:材料、设备、作业者、方法、工具。

b.结果的分类:不良项目、缺点、位置。

2.决定收集数据的期间,以查检表收集数据。

3.依分类之项目统计数据,作统计表。

4.作图表,横轴取记项目,纵轴左侧取记发生频数,右侧取记累计影响度。

5.依数据出现之大小由左到右绘成柏拉图。

6.数据累计数以折线记入,右侧终点为100%,左侧终点为发生频数(或数据特性值之累计数值)7.记入必要事项。

总检查数:2106片不良率%=﹝各项不良数/总检查数﹞*100影响度%=﹝各项缺点数/总缺点数﹞*100*各项目按出现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并求其累计数。

*求各项目的数据数及累计数的影响度。

*其它项排在最后,其它项若太大时,要检讨是否尚有其它重要要因须提出。

3-3柏拉图的功用(1)掌握影响问题点的主要项目:柏拉图法一但列出很容易可以看出重点,一般而言前三项的影响度之和几乎占了全部的七八成。

(2)可作改善成果的比较:改善前的柏拉图与改善后的柏拉图并列对比,马上可以看出改善效果的确认。

(2)报告或记录用:作报告或记录时,只有数据,比较不容易了解,若能整理成柏拉图则很容易一目了然。

(3)对发生现象与发生原因的反复调查可发掘现场存在的各种问题,明确指引快速的解决方法。

质量管理旧7大工具

质量管理旧7大工具

1.检查表(Data collection form) 分层法(Stratification) 散布图(Scatter) 排列图(Pareto) 直方图(Histogram) 因果图(Cause-Effect diagram) 控制图(Control Chart) 1. 查检表(Check List)以简单的数据或容易了解的方式,作成图形或表格,只要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用,其目的在於『现状调查』。

2. 柏拉图(Pareto Diagram)根据所搜集之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发生或客户抱怨的种类、安全事故等,项目别加以分类,找出比率最大的项目或原因并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用以判断问题症结之所。

3. 特性要因图(Characteristic Diagram)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而成为有相互关系而且有条且有系统的图形。

其主要目的在阐明因果关系,亦称『因果图』,因其形状与鱼骨图相似故又常被称作『鱼骨图』。

4. 散布图(Scatter Diagram)把互相有关连的对应数据,在方格上以纵轴表示结果,以横轴表示原因,然后用点表示分布形态,根据分析的形态未研判对应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5. 管制图(Control Chart)一种用於调查制造程序是否在稳定状态下,或者维持制造程序在稳定状态下所用的图。

管制纵轴表产品品质特性,以制程变化数据为分度;横轴代表产品的群体号码、制造曰期,依照时间顺序将点画在图上,再与管制界限比较,以判别产品品质是否安定的一种图形。

6. 直方图(Histogram)将搜集的数据特性值或结果值,在一定的范围横轴上加以区分成几个相等区间,将各区间内的测定值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起来的面积用柱形画出的图形。

因此也叫柱形图。

7. 层别法(Stractification)针对部门别、人别、工作方法别、设备、地点等所搜集的数据,按照它们共同特徵加以分类、统计的一种分析方法品管七大手法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一、检查表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质量七大工具-柏拉图、排列图ParetoDiagram

质量七大工具-柏拉图、排列图ParetoDiagram

质量七大工具-柏拉图、排列图ParetoDiagram排列图(Pareto Diagram,柏拉图、帕累托图)什么是排列图法排列图法,又称主次因素分析法、帕累托(Pareto)图法,它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表方法。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1848---1923)分析社会经济结构,发现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后被称“帕累托法则”。

1907年美国经济学家劳伦兹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描绘了柏拉图法则,被称为“劳伦兹曲线”。

1930年美国品管泰斗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到品质管理上。

20世纪60年代,日本品管大师石川馨在推行自己发明的QCC品管圈时使用了排列图法,从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

排列图是根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原理而制做的。

也就是将影响产品质量的众多影响因素按其对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用直方图形顺序排列,从而找出主要因素。

其结构是由两个纵坐标和一个横坐标,若干个直方形和一条折线构成。

左侧纵坐标表示不合格品出现的频数(出现次数或金额等),右侧纵坐标表示不合格品出现的累计频率(如百分比表示),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按影响大小顺序排列,直方形高度表示相应的因素的影响程度(即出现频率为多少),折线表示累计频率(也称帕累托曲线)。

通常累计百分比将影响因素分为三类:占0%~80%为A类因素,也就是主要因素;80%~90%为B类因素,是次要因素;90%~100%为C类因素,即一般因素。

由于A类因素占存在问题的80%,此类因素解决了,质量问题大部分就得到了解决。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举个例子。

某酒杯制造厂对某日生产中出现的120个次品进行统计,做出排列图,如下图所示:排列图表明:酒杯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划痕和气泡,一旦这些问题得到纠正,大部分质量问题即可消除。

排列图的作用1、作为降低不良依据。

2、决定改善的攻击目标。

3、确认改善效果。

4、用于发现现场的重要问题点5、用于整理报表或记录。

品控七大手法

品控七大手法

品管七大手法是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初级统计管理方法。

它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

运用这些工具,可以从经常变化的生产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种数据,并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进而画出各种图表,计算某些数据指标,从中找出质量变化的规律,实现对质量的控制。

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过,企业内95%的质量管理问题,可通过企业上上下下全体人员活用这QC七工具而得到解决。

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也离不开企业各级、各部门人员对这些工具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1、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是利用统计表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初步分析原因的一种工具,其格式可多种多样,这种方法虽然较单,但实用有效。

2、数据分层法数据分层法就是性质相同的,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

因为在实际生产中,影响质量变动的因素很多如果不把这些困素区别开来,难以得出变化的规律。

数据分层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多种方式进行。

例如,按不同时间,不同班次进行分层,按使用设备的种类进行分层,按原材料的进料时间,原材料成分进行分层,按检查手段,使用条件进行分层,按不同缺陷项目进行分层,等等。

数据分层法经常与上述的统计分析表结合使用。

数据分层法的应用,主要是一种系统概念,即在于要想把相当复杂的资料进行处理,就得懂得如何把这些资料加以有系统有目的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及统计。

科学管理强调的是以管理的技法来弥补以往靠经验靠视觉判断的管理的不足。

而此管理技法,除了建立正确的理念外,更需要有数据的运用,才有办法进行工作解析及采取正确的措施。

如何建立原始的数据及将这些数据依据所需要的目的进行集计,也是诸多品管手法的最基础工作。

举个例子:我国航空市场近几年随着开放而竞争日趋激烈,航空公司为了争取市场除了加强各种措施外,也在服务品质方面下功夫。

我们也可以经常在航机上看到客户满意度的调查。

品管七大手法---控制图

品管七大手法---控制图

g、计算全距的平均R: R=(—R1+—R2+—R3+……+—Rk)/k=∑Ri/k
h、计算管制界限: X管制图:中心线(CL)=— —X 管制上限(UCL)=— —X+A2—R
R管制图:中心线(CL)=—R 管制上限(UCL)=D4—R
管制下限(LCL广)州=——X樱-A2泰—R QC事务局
管制下限(LCL)=D3—R
者而得;如不良数、缺点数等间断性广数据州均樱属泰于Q。C事常务用局的有:
a 不良率管制图(P Chart) b 不良数管制图(Pn Chart,又称np chart或d chart) c 缺点数管制图(C Chart) d 单位缺点数管制图(U Chart)
2、依管制图的用途分类:
(1)解析用管制图:此种管制图先有数据,后有管制界限。
广州樱泰QC事务局
3、检守判读原则:
(1)应视每一个点子为一个分配,非单纯的点。
(2)点子的动向代表制程的变化;虽无异常的原因,各点子在界限内仍会
有差异存在。
(3)异常的一般检定原则:
检定规则1:(2/3A)
3点中有2点在A区或A区以外者。
A B C C B A
5点中有4点在B区或B区以外者。
A B C C B A
A B C C B A
检定规则6:(14升降)
连续14点交互一升一降者。
A B C C B A
UCL CL LCL
UCL
广州樱泰QC事务局
CL LCL
检定规则7:(15C)
连续15点在中心线上下两侧的C区者。
A B C C B A
检定规则8:(1界外)
有1点在A区以外者。
A B C C B A

QC七大手法-柏拉图

QC七大手法-柏拉图

目录1 –数据与图表2-常用统计分析方法概述3 -检查表(Check Sheets)4-柏拉图(Pareto Diagram)5-因果图(Cause & Effect Diagram)6 -散布图(Stratification)7 -分层法(Scatter Diagram)8 -直方图(Histogram)9 -控制图(Control Chart)柏拉图,排列图,帕累托图(Pareto Diagram)---发现问题的重心抓住一切,就等于失去所有;善用柏拉图,顺利掌握重点。

柏拉图的由来意大利经济学者V.Pareto分析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现一个规律“80%的社会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称之为“柏拉法则”;柏拉法则---“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美国经济学者M.O.Lorenz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绘“柏拉法则”,即经济学上所称之劳伦兹(Lorenz)曲线;美国J.M.Juran将Lorenz曲线应用到品质管理上,同时创出“Vital Few,Trivial Many”(重要的少数,琐细的多数)的名词,并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品管圈创始人石川馨博士将柏拉图运用到品管圈活动中,使之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柏拉图的定义及使用时机1. 定义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同区分标准加以整理、分类(按其大小顺序排列),找出占最大比率之原因、状况或位置及其影响程度的图形;2. 柏拉图使用时机2.1 掌握问题点(抓住关键因素)2.2 找出原因(解决主要问题)2.3 效果确认(改善前、后之比较)柏拉图的应用品质管理:不良品数,损失金额,客诉项目,抱怨次数,返修品数……时间效率:作业的效率,故障率、修理时间……价格成本:材料单价,产品成本……社会治安:犯罪率、件数、年龄别……医疗保健:病因,职业病患,门诊科别……客户服务:客诉件数、处理时间、不良品数……业务销售:销售项目,销售区域……项目:电子件焊接不良分布柏拉图日期:2012.12.10~2013.1.14制图:###柏拉图的构成•确认柏拉图调查目的,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决定收集数据的期间及方法,并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画出柱状图,绘制累计曲线;•记入必要的事项;•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1.确立调查目的,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层别法)制作柏拉图时,首先确立柏拉图调查的目的或意图;一般的分类先从结果分类上着手,以便洞悉主要问题之所在;然后再进行原因分类,分析出问题产生之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品质管理需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统计技术,对影响品质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系统的考虑;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找出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法;实施改进。

因此,公司每一分子在自己的岗位上,应该具有品质意识、问题意识、改善意识,来寻求本身工作方法或推展方法缺失,谋求改善,全员协力之下达成顾客的需求与社会的要求,其手段(即管理方法)为应用统计手法或观念。

品质管理活动中所运用的统计手法一般称为“QC七大手法”,七大手法的使用情况可以归纳如下:1、检查表(又称查检表)——收集、整理资料;根据事实、数据说话。

2、柏拉图(又称排列图)——确定主导因素;并非对所有原因采取处置,而是先就其中影响较大的2~3项采取措施。

3、因果图(又称特性要因图、鱼骨图)——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整理原因与结果之关系,以探讨潜伏性的问题。

4、分层法(又称层别法)——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所有数据不可仅止于平均,须根据数据的层次,考虑适当分层。

5、散布图(又称散点图)——展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6、直方图(数次表)——展示过程的分布情况;凡事物不能完全单用平均值来考虑,应该了解事物均有变异存在,须从平均值与变异性来考虑-。

7、控制图(又称管控图)——识别波动的来源;凡事物不能完全单用平均值来考虑,应该了解事物均有变异存在,须从平均值与变异性来考虑-。

品质管理的提高,必须要管理、改善与统计方法相辅相成,三者相互联系,在整体上才会发挥效果。

具体步骤是:1、问题的把握点(柏拉图、直方图),2、对问题的现状分析(控制图、检查表、散布图、层别法),3、改善对策实施(利用各种统计方法及固定的技术),4、实施结果的确认(推移图、柏拉图),5、标准化。

一、检查表1.什么是检查表:检查表是一种为了便于收集数据而设计的表格。

使用时只用简单的符号来检核工作目标是否已达成或对于发生的特定事件给予累积记录,用简单易于了解的表格或图形,使工作者依规定作检查记号记录结果及状况,并加以统计整理数据,即称为检查表。

QC七大手法之柏拉图

QC七大手法之柏拉图

柏拉图一、柏拉图的定义•柏拉图是为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用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成矩形,表示各原因出现频率高低的一种图表。

•柏拉图是美国品管大师朱兰博士运用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Pareto)的统计图加以延伸所创造出来的,柏拉图又称排列图。

二、柏拉图的应用1、作为降低不合格的依据:想降低不合格率,先绘柏拉图看看。

2、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

确定主要因素、影响因素和次要因素。

3、抓主要因素解决质量问题。

4、确认改善效果(改善前、后的比较)。

三、作图注意事项1、一般来说,主要原因一到两个,至多不超过三个,就是说它们所占的频数必须高于50%(如果项目少时,则应高于70%或高于80%),否则就失去了找主要问题的意义,要考虑重新进行分类。

2、纵坐标可以用件数或金额表示,也可以用时间表示。

原则是以能够较好的找出“主要问题”为准。

3、不重要的项目很多时,为了避免横坐标过长,通常合并列入“其它”栏内,并直于最后一项。

对于一些较小的问题,如果不容易分类,也可以将其归入其它项内。

如果很多小问题全部归为“其它”项内,造成“其它”项频数太多,则需要考虑重新分类。

4、为作柏拉图而取数据时,应考虑不同的原因、状况和条件后对数据及进行分类,如按时间、设备、工序、人员等分类,以取得更多有效的信息。

2.举例说明某厂对一种产品进行质量检查,发现220件不合格品,按生产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做出下图表。

分析:从上图表,可以看出,造成不合格品的主要原因是操作和设备存在的问题,所以要减少不合格品首先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因果图1.因果图的定义• 在找出质量问题以后,为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即分析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以确定因果关系的图表称为因果图。

• 其形状与鱼的骨架相似,故亦称鱼刺图;又因为是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倡导的,故又称为石川图。

• 我们在应用柏拉图找出主要问题后,往往需要进一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原因,以便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加以解决,因果图就是这样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

QC七大手法

QC七大手法

QC七大手法排列图(柏拉图)、因果图、检查表、直方图、分层法、散布图、控制图。

一排列图(柏拉图)排列图又称为柏拉图,由此图的发明者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Pareto)的名字而得名。

柏拉图最早用排列图分析社会财富分布的状况,他发现当时意大利80%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后来人们发现很多场合都服从这一规律,于是称之为Pareto定律。

后来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运用柏拉图的统计图加以延伸将其用于质量管理,区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从而抓住关键因素,解决主要问题。

排列图是分析和寻找影响质量主原因素的一种工具,其形式用双直角坐标图,左边纵坐标表示频数(如件数金额等),右边纵坐标表示频率(如百分比表示)。

分折线表示累积频率,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即出现频数多少)从左向右排列。

通过对排列图的观察分析可抓住影响质量的主原因素。

这种方法实际上不仅在质量管理中,在其他许多管理工作中,例如在库存管理中,都有是十分有用的。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往往不知从哪里着手,但事实上大部分的问题,只要能找出几个影响较大的原因,并加以处置及控制,就可解决问题的 80%以上。

柏拉图是根据归集的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发生的现象,有系统地加以项目别(层别)分类,计算出各项目别所产生的数据(如不良率,损失金额)及所占的比例,再依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在工厂或办公室里,把低效率,缺损,制品不良等损失按其原因别或现象别,也可换算成损失金额的80%以上的项目加以追究处理,这就是所谓的柏拉图分析。

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的项目别(现象别)为前提,依经顺位调整过后的统计表才能画制成柏拉图。

柏拉图分析的步骤;(1)将要处置的事,以状况(现象)或原因加以层别。

(2)纵轴虽可以表示件数,但最好以金额表示比较强烈。

(3)决定搜集资料的期间,自何时至何时,作为柏拉图资料的依据,期限间尽可能定期。

富士康品管七大手法

富士康品管七大手法
(1) 初级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或叫品管七大手法)。运用这些工具,可以从经常变化的生产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种数据,并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进而画出各种图表,计算某些数据指标,从中找出质量变化的规律,实现对质量的控制。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过,企业内95%的质量管理问题,可通过企业上上下下全体人员活用这QC七工具而得到解决。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也离不开企业各级、各部门人员对这些工具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四)因果分析图
因果分析图是以结果作为特性,以原因作为因素,在它们之间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关系。因果分析图是一种充分发动员工动脑筋,查原因,集思广益的好办法,也特别适合于工作小组中实行质量的民主管理。当出现了某种质量问题,未搞清楚原因时,可针对问题发动大家寻找可能的原因,使每个人都畅所欲言,把所有可能的原因都列出来。
如何将追求的项目一一地罗列出来,并将影响每个项目达成的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也整理出来,并使用因果分析图来表示,并针对这些原因有计划地加以强化,将会使你的管理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同样地,有了这些原因分析图,即使发生问题,在解析问题的过程中,也能更快速,更可靠。
(五)直方图
直方图又称柱状图,它是表示数据变化情况的一种主要工具。用直方图可以将杂乱无章的资料,解析出规则性,比较直观地看出产品质量特性的分布状态,对于资料中心值或分布状况一目了然,便于判断其总体质量分布情况。在制作直方图时,牵涉到一些统计学的概念,首先要对数据进行分组,因此如何合理分组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分组通常是按组距相等的原则进行的两个关键数字是分组数和组距。
这里就概要介绍常用的初级统计质量管理七大手法即所谓的“QC七工具”,供网友们参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柏拉图 77第4章柏拉图(Pareto Diagram)排列图一、前言由生产现场所收集到的数据,有效的加以分析、运用,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

而将此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并作成图表,充分的掌握问题点及重要原因,则是目前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而最为现场人员广泛使用于数据管理的图表为柏拉图。

二、柏拉图的由来意大利经济学家V.Pareto(1848-1923)在1897年分析社会经济结构时,赫然发现国民所得的大部份均集中于少数人身上,于是将所得的大小与拥有所得的关系加以整理。

发现有一定的方程式可以表示,称为[柏拉图法则]。

1907年美国经济学者M.O.Lorenz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绘[柏拉图法则],也就是经济学所谓的劳伦兹(Lorenz)曲线。

美国品管专家J.M.Juran(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于品管上,同时创出[Vital Few, Trivial Many] (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见解,并借用Pareto的名字,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

[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三、柏拉图的定义1.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从中寻求占最大比率的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2.从柏拉图可看出那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度如何,以判断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点采取改善措施,故又称为ABC图。

(所谓ABC分析的重点是强调对于一切事务,依其价值的大小而付出不同的努力,以获至效果;亦即柏拉图分析前面2-3项重要项目的控制)。

78 品管七大手法3.又因图的排列系按大小顺序排列,故又可称为排列图。

四、柏拉图的制作步骤1.柏拉图的制作方法步骤1: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

分类的方式有:(1)结果的分类包括不良项目别、场所别、时间别、工程别。

(2)原因的分类包括材料别(厂商、成份等)、方式别(作业条件、程序、方法、环境等)、人员别(年龄、熟练度、经验等)、设备别(机械、工具等)等。

分类的项目必须合乎问题的症结,一般的分类先从结果分类上著手,以便洞悉问题的所在,然后再进行原因分类,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

将此分析的结果,依其结果与原因分别绘制柏拉图。

步骤2:决定收集数据的期间,并按分类项目,在期间内收集数据。

考虑发生问题的状况,从中选择恰当的期限(如一天、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为期间)来收集数据。

第4章柏拉图 79例:电气不良状况记录表期间:****年8月5日-9日步骤3:依分类项目别,做数据整理,并做成统计表。

(1)各项目按出现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其他项排在最后一项,并求求累积数(其他项不可大于前三项,若大于时应再细分)。

(2)求各项目数据所占比率及累计数的影响比率。

(3)其他项排在最后,若太大时,须检讨是否有其他重要项目还需细分出来。

80 品管七大手法不良率(%) =各项不良数÷总检查数×100影响比例(%) =各项不良数÷总不良数×100步骤4:记入图表用纸并依数据大小排列画出柱状图。

(1)于图表用纸记入纵轴及横轴。

纵轴左侧填不良数、不良率,或损失金额,纵轴右侧刻度表示累计影响度(比率);在最上方刻100%,左方则依收集数据大小做适当刻度,横轴填分类项目名称,由左至右按照所占比率大小记入,其他项则记在最右边。

(2)横轴与纵轴应成适度比例,横轴不宜长于纵轴。

第4章 柏拉图 81步骤5:绘累计曲线。

(1)点上累计不良数(或累计不良率)。

(2)用折线连结。

步骤6:绘累计比率。

(1)纵轴右边绘折线终点为100%。

(2)将0~100%间分成10等分,把%的分度记上(即累计影响比例)。

(3)标出前三项(或四项)之累计影响比例是否>80%或接近80%。

不良数170 153 136119 102 85685134 17 0不良项目 收敛不良几何失真 白平衡 敲闪 无画面 画面倾斜 其他 不良不良数170 153 13611910285 6851 34 17不良项目 几何失真 白平衡 敲闪 无画面 画面倾斜 其他不良82 品管七大手法步骤7:记入必要的事项。

(1)标题(目的)。

(2)数据搜集期间。

(3)数据合计(总检查、不良数、不良率…等)。

(4)工程别。

(5)相关人员(包括记录者,绘图者…)。

2.绘制柏拉图应注意事项:(1)柏拉图的横轴是按项目别,按大小顺序由高而低排列,[其他]项排在最后一位。

(2)柏拉图的柱形图宽度要一致,纵轴与横轴比例为3:2。

(3)纵轴最高点为总不合格数,且所表示的间距应一致。

(4)次数少的项目太多时,可考虑将后几项归纳成[其他]项;其他项不应大于前几项,若大于时应再分析。

有时,改变层别或分类的方法,也可使分类的项目减少。

通常,项目别包括其他项在内,以不要超过4-6项为原则。

累计 影 响比 例(%) 不合格项目 不合格数 170 153 136 119 102 85 68 51 34 17 0 收敛 几何 白平衡 敲闪 无画面 画面 其他 不良 失真 不良 倾斜100%90% 80% 70% 60%50%40% 30% 20% 10%不合格数不合格项目 累 计 影 响 比例 (%) 170 153 136119 102 85 68 51 34 17 0 收敛 几何 白平衡 敲闪 无画面 画面 其他 不良 失真 不良 倾斜100% 90%80% 70% 60% 50% 40% 30% 20% 10%工 程:电气检查 总检查数:1450 总不合格数:170 期 间:82年8月5日~9日 检 验 者:王胜利 绘图者:李四第4章柏拉图 83(5)纵轴与横轴可表示下列内容:a.纵轴:(a)品质—不合格数、退货数、不合格率。

(b)时间—维修时间、作业时间、运转时间。

(c)金额—销货金额、损失金额、人事费用。

(d)安全—灾害件数、故障件数。

(e)其他—缺席率、提案件数。

b.横轴:(a)现象—不合格项目别、位置别、区域别…等。

(b)时间—月、周、季、年别…等。

(c)设备—机械别、治具别…等。

(d)操作者—人别、年龄别、男女别、国别…等。

(e)其他—厂商、作业方法…等。

(6)每一不合格项目所引起的损失金额不同时,纵轴应以损失金额来表示。

(7)改善前后的比较时:a.改善后,横轴项目别依照出现大小顺序由高而低排列。

b.前后比较基准应一致,且刻度应相同。

c.各项目别以颜色来区分,则更易于比较。

(8)柏拉图中,连接各项目与纵轴对应点的线,名为“柏拉曲线”,但因各项次之数据分配并非连续分配,所以其连接线为折线而非曲线。

(9)一般而言,前三项不合格项目往往点累计影响比率的70~80%强;如能针对前三项做改善,便可得到70%以上的成效。

(10)柏拉图适用于计数值统计,而计量值则使用直方图。

84 品管七大手法例:某电子材料检验后,以不合格数及损失金额分别计算如下:不 合格 数 不合格项次70 50 25100% 80 60 40 20累计不合格数(%)第4章 柏拉图 85五、柏拉图的应用1.作为降低不合格的依据:想降低不合格率,先绘柏拉图看看。

(1)全体的不合格有多少? (2)各种不合格占多少?(3)降低那些不合格,可将全体不合格降低70-80%以上? 真正影响不合格的大原因只2-3项而已,只要对2-3项主要原因把握住,整个不合格原因就减掉大半了. 2. 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柏拉图分析并不限于 “不合规格”的不合格,任何工厂的问题都可应用柏拉图分析,例如: (1)修理件数、费用、时间。

(2)客诉件数、处理时间及费用。

(3)不合格品数及所损失金额。

(4)效率损失。

3. 确认改善效果(改善前、后的比较):采取改善对策后,为确认其成效,需重绘一次柏拉图,如采取的对策有效,柱形图的高度会降低,且横轴的不合格项目及顺序会变动。

(1)把改善前、后的柏拉图排列在一起,即可评估其改善成效。

(2)确认改善效果时,应注意下列三点:a.柏拉图收集数据的期间及对象要一致。

b.对季节性的变动应列入考虑。

5410 4410 3300 2200 1100100% 80 60 40 2086 品管七大手法c.对于对策外之要因,也应加以注意,以免疏忽。

4.应用于发掘现场的重要问题点。

一般数据可分为两大类:依结果的分类—将结果的数据加以分类绘柏拉图,可掌握住少数而重要的结果。

诸如:不良项目、工程别…等。

依要因的分类—将主要的结果找出后,再依特性要因图中的要因,搜集要因数据,作成柏拉图,即可找寻或掌握住重要的要因。

如此,先按结果分类,再从各类中找其要因,进而再对此要因寻求对策的话,则大部份的问题可获解决。

5.用于整理报告或记录。

若只用数据来写报告或记录,比较不容易了解问题点,若采用柏拉图来整理报告或记录时,则可使看者一目了然。

6.可作不同条件的评价。

对于同一过程前后不同时间的表现,用柏拉图来加以分析、评价。

7.验证或调整特性要因图。

对于凭经验或直觉绘制的特性要因图,可用柏拉图来加以验证或调整。

8.配合特性要因图使用。

把柏拉图上的项目当作质量特性加以要因分析,再用柏拉图整理重新分类,可以找出改善的方案。

改善前 改善后 A B C D EF A B C D E F六.应用柏拉图应注意的事项1.柏拉图是按所选取的项目来分析;因此,只能针对所做项目加以比较,对于项目以外的分析无能为力。

例如:某产品不合格数中A 项占85%,减低A 项不合格数只能降低该产品的不合格率,并不代表此举最合乎经济效益原则。

2.作成的柏拉图若发现各项目分配比例相关不多时,则不符合柏拉图法则,应从其他角度再作项目分类,再重新搜集资料来分析。

3.制作柏拉图依据的数据应正确无误,方不致蒙敝事实真相。

4.柏拉图仅是管理改善的手段而非目的;因此,对于数据类别重点已清楚明确的,则无必要再浪费时间作柏拉图分析。

5.作成柏拉图后,如仍然觉得前面1~2项不够具体,无法据此采取对策时,可再做进一步之柏拉图,以便把握具体重点。

6.柏拉图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从柏拉图中获得情报,进而设法采取对策。

如果所得到的情报显示第一位的不合格项目并非本身工作岗位所能解决时,可以先避开第一位次,而从第二位次着手。

7.先着手改善第一位次的项目,采取对策将不合格率降低;但过不久问题再出现时,则需考虑将要因重新整理分类,另作柏拉图分析。

8.[其他]项若大于最大的前面几项,则必须加对[其他]项再细分;检讨其中是否含有大的原因(以不超过前面三项为原则)。

9.必要时,可作层别的柏拉图。

对有问题的项目,再进行层别作出柏拉图,直到原因别的柏拉图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