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教材解读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学历案五年级上册科学1认识光青岛版

小学科学学历案五年级上册科学1认识光青岛版

小学科学学历案五年级上册科学1认识光青岛版认识光——探索光线世界的奥妙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眼睛看到物体,这要感谢光的存在。

在小学科学学历案五年级上册的科学1课程中,我们将认识光,了解它的特性和作用。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将深入探索光线的奥妙,揭开光的神秘面纱。

一、光的特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得非常快,速度为300,000千米/秒。

它也可以传播在其他介质中,但速度会有所不同。

当光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使得光线改变方向。

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折射现象”。

光线还可以被物体反射,使我们看到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当光照射到一个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吸收,而另一部分被物体反射,进而进入我们的眼睛。

因此,我们才能看到物体。

光还可以发生色散现象,即将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这个现象可以通过在阳光下穿过一个三棱镜来观察到。

三棱镜可以将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

这些颜色就是光的“七彩”。

二、光的作用1. 照明光的最基本作用就是给我们提供照明。

发现了光灯泡的发明,让我们可以在黑暗中也能看到事物。

光有助于照亮环境,使我们能够正常活动。

另外,在夜晚,街灯的照明也确保行人安全。

2. 视觉光对于我们的视觉非常重要。

我们的眼睛会感受到光的反射和折射,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大脑。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能够看到事物的形状、颜色和位置。

所以说,光是我们视觉世界的源泉。

3. 照相光的特性和作用还扩展到摄影技术中。

在相机中,光通过镜头进入,形成影像。

传感器将光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保存成照片或视频。

我们通过光的反射和折射,才能记录下我们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4. 光能利用光是一种能量,我们可以利用它来产生电力。

像太阳能电池板就是这样的一种装置,它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这种可再生能源对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5. 光通信现代化的通信系统中,光纤技术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光纤作为一种传输信号的载体,能够在长距离传输数据,速度快且稳定。

小学科学: 五年级上册备课第一单元光教案

小学科学: 五年级上册备课第一单元光教案

学科: 班级: 教师:年 月 日备 课 本 本2022学年第一学期(科学)学科教学计划五年级年级上册科学学科 2022年 8 月 29日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本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第一单元“光”科学观念●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发光物体,认识到有些物体是自己发光的,而有些物体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从而知道光源和非光源。

●通过光的传播实验现象,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从一些生活现象中,了解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一种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方向传播;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知道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

●通过观察激光笔射出的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和铅笔垂直、倾斜放入水中的变化,知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认识到自然界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了解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光的传播线路的光学元件,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知道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通过光的反射实验,认识到光遇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知道生活中很多器具是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的。

●通过研究潜望镜结构,知道潜望镜是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制作的。

科学思维●以观察“黑暗中的苹果”实验为证据,说明没有光进入眼睛,我们看不到任何物体。

●能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光遇到不同物体时所产生的不同现象;能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来分析、解释日食和月食现象。

●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光从空气到水中发生的光线变化。

●通过实验、分析等方法,能发现各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初步建立光与颜色的关系。

●观察日常生活情境,发现光的反射现象,能提出探究问题及假设,并动手实验。

●通过对潜望镜的解剖,分析光的反射路线,推测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探究实践●通过实验交流、分析,概括出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1认识光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1认识光 教学设计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学生生活在光的世界里,许多学生对一些因光而产生的现象产生过无限的遐想。学生对身边的光很熟悉,经常见到阳光、各种灯光等,但是对什么是光源、光是怎么传播的等问题还是比较陌生的,没有进行进一步地观察、质疑、思考。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猜想、探究实验的能力及比较、分类、归纳、综合等科学思维。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学科素养将会有明显促进作用。本单元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已有经验出发,回顾已知,探究未知,总结自己探究的结论,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
(3)合作探究A.积极参与小组合作的实践探究,在合作中主动承担学习任务,乐于帮助同伴,实验过程完整,效果良好。B.比较积极参与小组合作的实践探究活动,在合作中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能帮助同伴,取得一定的实验成果。C.能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在合作中承担少量的学习任务,偶尔能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
学生并展开分组实验,验证猜想,填写实验报告单。
设计意图:能对光的传播方式作出假设性解释;能够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通过实验验证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环节四: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教师活动
出示图片:灯光照明、光诱捕器捕杀蚊。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等)
第一单元《光》,以人们常见的光为中心,安排了4课内容,各课之间的联系如图所示: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

然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在科学思维和方法的运用上还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在教学中需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二、教材分析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涵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等多个领域,包括《光》《水循环》《地球的内部结构》《材料的性能》《微生物的秘密》《秋冬星空》六个单元。

教材内容丰富,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有趣的实验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性质,以及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认识水的重要性。

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组成,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知道常见材料的性能和用途,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认识微生物的种类、特征和在生活中的作用。

熟悉秋冬星空的主要星座和特点。

2. 科学探究能够提出与光、水循环、地球内部结构等相关的科学问题,并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法进行探究。

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够正确使用科学仪器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

能够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并能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3. 科学态度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面对探究中的困难和挫折。

具备合作意识,能够与同学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分享探究成果。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在光的利用、水资源保护、材料研发等方面的应用和发展。

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地球环境等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规律。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地球内部结构和板块运动。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光》整单元(教案)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光》整单元(教案)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光》整单元(教案)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光》是小学科学第一单元教材内容,本文将从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光的性质,知道光是一种能够照亮物体的东西;2.认识阳光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光源,了解能够利用阳光进行晒干、照明、取暖等方面的应用;3.理解太阳直射地面时光线是直的,日落时光线呈弯的,了解日出、日落和明暗变化的原理;4.了解虹的形成原理;5.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二、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光是一种能够照亮物体的东西;2.了解阳光的作用和应用;3.理解日出、日落和明暗变化的原理;4.认识虹的形成原理;5.了解光的反射现象及其应用。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向学生引入本单元的话题,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问一问学生在生活中都使用过哪些光源。

2.展示与讲解:通过图片或实物的展示,向学生介绍光的性质、阳光的作用和应用,以及日出、日落和明暗变化的原理。

在讲解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解释,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3.实验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和观察,以加深他们对光的认识。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太阳光直射地面时光线的走向,以及日落时光线的弯曲情况;还可以进行一些与光的反射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4.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可以设计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多种形式的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5.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些探究性任务,例如让学生调查和了解虹的形成原理,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6.总结与复习:在本单元学习结束时,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与复习。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结性的讨论,让他们回顾所学的重点知识点,并制定学习计划,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教案(共7课)(2022新版)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教案(共7课)(2022新版)

第一单元光1.有关光的思考【教材简析】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对光的认知水平如何,是本单元教学的认知起点。

学生的认知起点要有效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起点,从而为后续的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首先,聚焦学生的已有认知,了解学生对光的认知水平;其次,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光源概念,知道光源特点,最后,通过研讨,拓宽学生的视野,感悟光的重要性。

因此,本课教学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学生有关光的前概念,第二部分是研讨光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第一部分的教学活动从学生对光“已经知道的和还想知道的”的讨论开始,使学生的思维快速聚集到本课内容上,再通过比较各种发光体,引出光源的概念,为后续光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的教学活动接着安排“如果没有光,会怎样”的研讨活动,让学生探讨没有光会怎样,从而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能使人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最后安排夜视仪原理这一拓展性内容,让学生从更高的视野了解光。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光源和光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对日常生活中的光源和非光源也有一定的判断经验,也知道太阳是光源,点亮的电灯是光源等,但他们对光源和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在认识上还是比较模糊,因此必须通过教师的引导,引领学生在实际中去观察发现光源和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发光物体,认识到有些物体是自己发光的,而有些物体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从而知道光源和非光源。

[科学思维]以观察“黑暗中的苹果”实验为证据,说明没有光进入眼睛,我们看不到任何物体。

[探究实践]通过实验交流、分析,概括出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态度责任]感知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发现光源和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难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新教科版2021-2022小学科学5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单元教材分析

新教科版2021-2022小学科学5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单元教材分析

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光一、单元概述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本单元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应该是“光是什历史上,对光的研究曾经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长足发展,改变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打通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通道。

今天我们对“光”的认识,看似是对知识本体的认知实则是对光,抑或是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光是一种电磁波,按照波长可以将光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几个波谱区。

其中,可见光区又可细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光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双重性质,凡是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有关的均是波动性的表现,凡是与光的碰撞、散射、叠加等有关的都是粒子性的表现。

波粒二象性可以用爱因斯坦公式得到解释:E=hy,P=h。

这里能量E和动量p都是表征光的粒子性的量,而频率v和波长A都是表征光的波动性的量,波动性和粒子性通过普朗克常数h联系起来了,这也可以解释“光是能量的表现形式”这一概念的出处。

如此,我们对光的本质的认识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光”单元教学的概念发展。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没有必要指导学生从光的本质去认识光。

教学中应该遵循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完成关于光的课程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

621.1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6.2.1.2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6.22.1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6.2.2.2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

6.2.3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

18.2.2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模型或实物。

在课程标准中,这三方面的课程内容要求,都是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和对这些现象的解释,由此形成对光的一些基本认知。

本单元希望帮助学生形成以下认知。

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详细全面))

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详细全面))

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详细全面))青岛版科学六三制小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光》知识点汇总2.有些物体自身发光,如太阳、正在发光的台灯等。

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有些物体自身不发光,如月球、镜子等,这些物体不是光源。

3.自然光源:太阳、闪电、喷发的火山、恒星、发光的萤火虫、发光的水母等。

人造光源:正在发光的台灯、点燃的蜡烛、燃烧的篝火等。

4.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5.举例说明利用光可以做什么?答:灯光照明,激光切割,“浴霸”取暖,光伏发电等。

利用光可以照明、取暖、发电等,光具有能量。

6.古人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2000多年前,XXX和他的弟子做了世界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XXX在堂屋朝阳的墙上开了一个小孔,让一个人对着小孔站在外,在阳光映照下,屋内相对的墙上出现倒立的人影。

7.光污染普通分为白亮污染、野生白昼和彩光污染三类。

8.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产生变化,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

(图片了解)9.一般物体都能反射光。

10.我们看到物体的条件是:物体能发光、有光且物体反射光。

11.用什么方法能观察自己脑后的头发?答:用两块平面镜。

后脑勺反射的光传到手拿的平面镜上,再通过平面镜反射到桌面上的平面镜上,光线再次通过平面镜反射到我们的眼睛。

12.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13.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平面镜:穿衣镜、跳舞房平面镜、潜望镜等凸面镜(扩大观察范围):超市防盗镜、弯道反光镜、汽车后视镜等凹面镜(聚光,可成倒立的像):太阳灶、额镜等14.潜望镜是潜水艇的“眼睛”。

15.潜望镜是在潜水艇或地下掩蔽工事里观察水面或地面以上情况所用的光学仪器。

16.哪些地方用到潜望镜?答:公开掩蔽工事中的潜望镜、潜水艇中的潜望镜、公开管道潜望镜、伸缩潜望镜、潜望镜式相机、潜望镜式猫眼等。

17.潜望镜的工作道理是利用了平面镜反光的性质(光的反射道理)。

新改版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梳理

新改版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梳理

全册六三制精编版目录第一单元光基础知识梳理 (3)常考简答背记 (6)第二单元水循环基础知识梳理 (7)常考简答背记 (9)第三单元热的传递基础知识梳理 (10)常考简答背记 (13)第四单元地球和地表基础知识梳理 (13)常考简答背记 (18)第五单元材料的性能基础知识梳理 (19)常考简答背记 (22)第六单元创新和发明基础知识梳理 (23)常考简答背记 (26)新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光基础知识梳理第1课认识光1.初升的太阳、多彩的霓虹、斑斓的渔火·····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

2.有些物体自身发光,如太阳、正在发光的台灯等。

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3.有些物体自身不发光,如月球、镜子等,这些物体不是光源。

4.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和人造光源(正在发光的台灯)。

5.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6.不要用激光笔照射他人和自己的眼睛。

7.光可以照明、取暖、发电等。

如“浴霸”取暖、光伏发电、用激光做手术、灯光照明等。

光具有能量。

8.如果利用不当,光就会对人造成伤害。

如玻璃幕墙会造成光污染,电焊弧光会灼伤眼睛等。

9.光污染一般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三类。

10.防治光污染的方法:夜间要注意控制照明亮度,合理选择灯具,在灯具上加遮光罩;减少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等。

11.2000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弟子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有文献记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2.小孔成像的原理: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烛焰上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就形成了相对于烛焰倒立的像。

13.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第2课光的反射1.“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诗句中水里的人和云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2.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质课获奖课件1.认识光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质课获奖课件1.认识光
第一单元 光
1.认识光
一、光源
观察这几幅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呢?
自身发光
天然光源
台灯、蜡烛等是人造光源
一、光源
想一想:月亮、镜子会发光吗?
自身不发光









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不发光的物体不是光源
二、光的传播
光线都是直的。该如何证明呢?
二、光的传播
动手做一做: 注意:不要用激光笔 1.用激光笔沿着水平桌面照射,有什么现象? 照射他人和自己眼睛!
玻璃幕墙 光污染
电焊弧光 灼伤眼睛
四、光的危害
光污染
1.阳光照射强烈时,某些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等反射的光形成的光污 染属于白亮污染。
2.夜间一些酒店、商场和娱乐场所的广告牌、霓虹灯或设计 不合理的夜景照明灯等将夜间照射的如同白日,属于人工白 昼。
3.舞厅、歌厅安装的黑光等、旋转灯和闪烁的彩色光源等 会形成彩光污染。
日食 月食
影子都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燃烧的蜡烛是光源 没燃烧的蜡烛不是光源
判断题

不会
直线
五、防治光污染
在灯具上加遮光罩
六、实例 2000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弟子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原理: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烛焰上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烛焰下
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就形成了相对于烛焰倒立的像。
六、实例
你还知道哪些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吗?
2.首先,用A4纸卷成一个直筒观察蜡烛火焰;然后,将直筒 折弯再次观察蜡烛火焰。有什么发现?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教案(共7课)(2023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教案(共7课)(2023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教案(共7课)(2023新版)1.有关光的考虑【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第一课,既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本册书的起始课。

教材用一幅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作为单元的标题页,配以简单的文字,对光进展介绍,同时提出本单元研究的问题:光有什么特性?光是怎样传播的?光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帮助学生梳理对光的原有认知,为本单元的学习确定起点;二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光。

本课教材的前两页用多幅图片展示了不同的光以及跟光相关的物品或景物,既引发学生对光的考虑,又将问题聚焦到光上。

接下来的研讨环节,教材给出了逆向思维的考虑方式:假如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并给出“黑暗中观察苹果”的体验,引发学生考虑光的作用。

最后的拓展局部,教材展示了夜视仪下的物体,表达了现代科学技术对光的应用。

【学生分析^p 】五年级学生对于光和光的特性有很多生活上的经历,比方学生知道影子跟光有关,但不能清楚地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的形成;知道太阳是光,月亮不发光,不是光,但不能准确地给出光的概念;知道从镜子中可以看到物体,但不能解释其原因等。

所以本节课适宜以头脑风暴开场,帮助学生梳理已有认知,进而提出本单元即将研究的相关问题,为后续学习建立起点。

【教学目的】[科学概念目的]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

[科学探究目的]1.能识别来自光的光,如太阳光、灯光。

2.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3.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或该物体。

[科学态度目的]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络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的]意识到光对人类消费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光,并能判断哪些物体是光。

[难点]认识到没有光,就不能看到物体。

【教学准备】[老师]黑色箱子、苹果、有窗帘的教室、PPT课件、学生活动手册。

2021秋青岛版科学六三制(2017)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全单元全套教案

2021秋青岛版科学六三制(2017)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全单元全套教案

2021秋青岛版科学六三制(2017)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全单元全套教案1.1《认识光》精品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认识光》是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第一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光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什么是光源及光的传播路线。

在认识光源时,对人造光源及自然光源不要求过多了解,探究光的传播时,主要通过生活中对光现象的观察,提出自己的猜想,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获得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继而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离不开光,但是在人类利用光的同时,也会过度造成光污染,以此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方法: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和光在生活中的应用,会做光的直线传播实验。

2.过程与方法: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光的传播路线作出假设性解释,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教学策略: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师生合作来完成对光的认识,并采用观察、假设、实验、分析、论证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蜡烛、激光器、带有小孔的硬纸片、吸管等。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师:我们的家乡美丽富饶,大家想不想看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大家欣赏。

看了这些美丽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播放图片。

)小结:光把我们的生活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我们今天就来和它交个朋友,认识它。

(板书:认识光。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1.如果我们要研究光,你想研究什么问题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问题提示,明确研究的对象。

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汇总。

3.小结:同学们真善于动脑,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这几个问题好吗?课件出示问题:(1)哪里有光?(2)哪些地方需要光?(3)光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三、假设猜想,制订方案1.我们首先探究“哪里有光”,有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呀?(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 认识光 1名师教案 青岛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 认识光 1名师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认识光
课文
名称
认识光
课时
一课时
使用意见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做光的直线传播的试验。
(3)了解人类对光速的探究过程。
2.过程与方法。
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光的传播路线做出假设性的解释;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光的直线传播方式。
1.学生猜想光的传播路线。
2.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呢?(实验)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桌上的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同学们边讨论边实验,比比看,哪个组想的办法多。(生实验,师巡视)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用激光器照射水槽的水,显示轨迹。
用激光器照射白纸式墙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是教学重点;感受和分析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是教学难点。
教学
准备
激光笔、蜡烛、火柴、黑纸板带孔、白纸板、盛水的小烧坏、纸筒、手电筒。
三枚扣子、线等。`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光的世界里,与光打交道,可你都知道哪些物体会发光吗?(板书课题)(学生回答,师板书)
拓展:研究光与声的传播速度。
师:当你站在很远的地方看放礼炮,你是先听到声音还是先看到闪光?
师:雨天的雷电,我们先看到闪光后,过一会才能听到雷声,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课后
反思
用激光器照射三个纽扣(用线连在一起)的扣眼(将线拉紧,光通过三个纽扣的扣眼照到白纸上。将线放松, 三个纽扣的扣眼不在一条线上,光不能通过三个纽扣的扣眼.)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1认识光课件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1认识光课件
根据光的传播路线就可以知道,为什 么通过弯纸筒看不到蜡烛的火焰。
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验证
让手电筒发出的光穿过3个带孔的纸板照射到黑色纸屏上。
为什么要使3个孔置于一条直线 上才能把手电筒光投射到纸屏 上?
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得出结论
光在空气(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如果光从空气中射向玻璃、水 等其他物质,其传播方向可能 就会改变了。
娱乐场所的彩色光源等会形成彩光污染。
怎样防治光污染 防治光污染的方法
发现不合理的设计可 以提出自己的建议。
拓展活动 小孔成像实验
拓展活动 小孔成像实验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拓展活动 小孔成像实验
①将蜡烛点燃,把带孔纸板放在蜡烛和纸屏中间,三样物体间距离相等,使火 焰、纸片上的小孔和纸屏中心位于一条直线上。 ②保持蜡烛和纸板的位置不变,前后移动纸屏的位置,观察纸屏上火焰的形态、 大小、清晰度等的变化。 ③保持纸板和纸屏的位置不变,前后移动蜡烛的位置,观察纸屏上火焰的形态、 大小、清晰度等的变化。
(2)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光在真空中能不能传播?
(3)如下图所示,光在玻璃中出现了沿曲线传播的现象,原因可能是什么?
光具有能量,可以照明、取暖、发电等。 如果利用不当,光就会对人造成伤害。
怎样防治光污染 认识光污染 白亮污染
阳光照射强烈时,某些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等 反射的光形成的光污染属于白亮污染。
怎样防治光污染 认识光污染 人工白昼
设计不合理的夜景照明灯等将夜间照射得如同白日,属于人工白 昼。
怎样防治光污染 认识光污染 彩光污染
总结
○ 光源: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 光的传播: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 光的两面性:光可以照明、取暖、发电等,光具有能量

新版(2021)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光(第一单元光)PPT课件

新版(2021)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光(第一单元光)PPT课件

‹#›
像声音一样,光也有自己的传播方式。
22:20
‹#›
光的传播 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22:20
‹#›
22:20
‹#›
22:20
‹#›
怎样让光穿过3张带孔的纸板照射到黑色纸屏上?
22:20
‹#›
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准备实验材料
22:20
‹#›
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22:20
‹#›
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22:20
‹#›
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22:20
‹#›
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22:20
‹#›
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22:20
‹#›
22:20
‹#›
22:20
‹#›
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 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22:20
‹#›
如果光不沿直线传播这个世界会怎么样呢?
22:20
‹#›
做小孔成像实验。
22:20
‹#›
22:20
‹#›
22:20
‹#›
22:20
‹#›
课完本成:同步练习题
第29页第1、3、4题
22:20
‹#›
判断对错
√ 1.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
2.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是直线传播的,在水、真空中不能直线 传播。
√ 3.光年不是时间单位,而是长度单位。
22:20
‹#›
提示: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 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22:20
‹#›
认识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一、全册教材分析五年级上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六个单元:《光》、……这六个单元涉及了7个学科核心概念。

与上一版教科书不同的是,本册教科书还充实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内容(课件出示目录),让学生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具体技能的训练和个人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养成安全、健康的意识与行为习惯。

本册教科书,除“法治在线”外,融合了“思维导航”“探究技能”“阅读探究”等5种探究元素,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水平和能力;通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的模块化设置,形成完整的探究链条;单元评价以融合化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方面的目标为依据,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全册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能解释人眼看到的光源和物体的原因;能举例说出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太阳光的色散现象;知道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如光能,不同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

2.描述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描述地球上的水不间断的循环,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3.能举例说明常见的热传递现象和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能说明有些力是不直接接触物体施加的;知道水在改变地表形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知道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能解释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了解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类型;知道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知道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5.观察常用材料的漂浮能力、导热性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认识生活中保温等技术的应用。

6.知道发明会用到一定的科学原理,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知道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知道某些科技产品可能对人类生活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科学思维:1.能分析光的行进路线及反射现象。

2.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分析、推理云和雾、露和霜、雨和雪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3.能对热传递的方式进行分析和推理。

4.能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认识地球引力;能通过制作实物模型,模拟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结合身边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建议。

5.能比较和分析常见材料的漂浮能力、导热性能。

6.能简要说明技术与工程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探究实践:1.能通过实验认识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现象,能设计制作简单的光学物品。

2.能基于所学知识,对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形成的原因作出假设;能通过模拟实验,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类比推理出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能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

3.能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地球引力;掌握防灾减灾和应急逃生的基本方法。

4.能观察、描述某些材料的性能;能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方案并操作,探究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漂浮能力和导热性等。

5.能够用自制的简单装置及实物模拟验证或展示某些原理、现象和设想。

态度责任:1.关注光污染、噪声的危害,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2.保持好奇心,对各种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地球引力、火山喷发、地震、热传递的方式特点及应用、常用材料的结构和功能、技术产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乐于探究和实践。

3.敢于大胆质疑,追求创新;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善于合作,乐于分享。

4.树立关爱生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5.认识到要基于证据判断物质的特性(比如判断那种金属材料的导热性更强),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比如压扁的易拉罐,比如橡皮泥和太空泥);发现材料的广泛用途。

6.能如实讲述技术发明蕴含的科学原理与技术产品的功能,对自制创新作品表现出不断完善、改进的态度。

第一单元光一、单元落实课标要点【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学习内容与要求】3.3声音与光的传播5~6年级:④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能使人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⑤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⑥知道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⑦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4.1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5~6年级:①知道动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等都是能的形式,了解这些能的相互转化现象。

二、单元教材分析首先是,单元页,呈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划过天空的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单元导语暗含了本单元主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光是自然界与人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光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究,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本单元按照认识光、光的反射、光的色散顺序构建了4课(出示单元结构框图)。

单元评价页,知识乐园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了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可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回顾单元探究过程,形成知识网络,培养系统思维。

科学殿堂则呈现了一组学生玩聚光游戏的情景图。

此游戏涵盖了我们看到的光来自太阳、太阳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等知识点,是一个趣味性浓、操作性强的综合性探究活动。

反思空间则为学生反思学习情况提供了抓手。

三、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1)认识光源;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3)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知道彩虹形成的原因。

2.科学思维能分析光的行进路线及反射现象。

3.探究实践(1)能对光的传播方式作假设性解释,能够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

(2)能通过实验,观察光射到镜子表面后传播方向的变化,了解光的反射。

(3)能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所设计与制作的潜望镜,并对其进行评价与改进。

(4)能基于所学知识,从太阳光的组成、彩虹的成因等方面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作出假设,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实验。

4.态度责任(1)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和讨论,对光的反射作出正确的判断。

(2)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积极探究,尊重证据,在探究活动中采用新方法和新材料,乐于合作分享。

四、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1.认识光一、落实课标要点【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学习内容与要求】3.3声音与光的传播5~6年级:⑤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4.1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5~6年级:①知道动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等都是能的形式,了解这些能的相互转化现象。

二、教材分析本课包含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准备活动:课前导语创设情境,明确本课要探究的问题,材料包提示学生需要准备什么,为课上探究光源及光的传播路线做好相应准备。

第二部分探究活动包含4个。

活动一呈现了生活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光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能发光的物体,明确光源与非光源。

活动二“光在空气中是怎么样传播的”,第一组情景图片,引导学生对光的传播方式做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第二组实验场景图,则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教科书以文字的形式呈现了实验结论。

活动三呈现了灯光照明等图片,引导学生交流探讨,感知光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明确……(教科书的第三个知识点)。

活动四呈现了学生讨论情景图和有关光污染的资料卡,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光污染,减少光污染的措施与方法。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做一做小孔成像的实验,让学生了解古人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引发课外探究的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三、学情分析每个学生对光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光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光的知识,但熟悉的现象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探究它们更多奥秘。

这恰是我们教学的切入点。

四、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认识光源;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重点)2.知道什么是光污染,了解怎样防治光污染。

3.知道光是一种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形式。

(教学重点)科学思维1.通过分析光的来源,总结光源与非光源。

2.能够提出防治光污染的方法。

探究实践能对光的传播方式作出假设性解释,能够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

(教学难点)态度责任1.尊重证据,不迷信权威,愿意合作与交流,乐意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光的现象。

2.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PPT、实验材料包(激光笔、纸筒、蜡烛、手电筒、纸屏、3个带孔的纸板等。

)六、教学活动安排及教学建议1.准备活动上课之前可以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发光的物体,为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2.探究活动●我们看到的光来自哪里?(1)学生汇报课前观察到的发光的物体,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补充展示。

(2)引导学生对发光的物体进行分类,明确光源和非光源。

●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1)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图片,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见过图中类似的现象吗?从这些现象中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猜想光的传播方式。

(2)通过实验探究,验证猜想。

教科书提供了3中验证方案,简单易行。

方案一:让学生手执激光笔,完成一条红色的激光束沿着桌面照射出去的活动。

特别提醒学生:不要用激光笔照射眼睛!方案二:先让学生用直的纸筒观察蜡烛的火焰,再把纸筒折弯,观察蜡烛的火焰。

尽量让每个学生多观察几次。

通过上学期的技能考查,我们发现,因为现在的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蜡烛、火柴,更别提点燃蜡烛了,所以为了节省时间,建议课前让学生多多练习点蜡烛、固定蜡烛。

方案三:可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让光穿过3张带孔的纸板照射到黑色的纸屏上?”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交流边动手试一试。

当3个小孔呈一条直线时,光才能到达黑色的纸屏上。

下面是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案。

【重点实验】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实验器材:3张带孔的纸板、1张黑色纸屏、手电筒。

实验过程:1.打开手电筒,照射纸板;2.调整三张带孔的纸板的位置和高度,让手电筒的光穿过三张纸板照射在黑色纸屏上;3.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光可以穿过三张纸板照在黑色纸屏上。

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看似简单,但是器材的准备要关注细节:是纸板不是A4纸,否则没法固定;怎么固定纸板,实验室有固定纸板的器材可以,没有用鱼尾夹也不错;当光穿过3个小孔到达纸屏时,怎样确定3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而且孔也不能挖的太大,以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室内光线要暗,效果更明显。

我在抖音上找到一个小视频,仅供大家参考。

●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补充图片:灯光照明、“浴霸”取暖、“小太阳”取暖、光伏发电、用激光做手术、光诱捕器捕杀蚊虫。

从而得出课本的第三个知识点:光可以照明、取暖、发电等。

光具有能量。

(3)了解光不利的方面,过渡到第四个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