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最新-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优秀6篇】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1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文解释: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登上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
洞庭湖如此广阔,东南面的吴地和楚地,似乎被割成两国。
洞庭湖的水势浩瀚,整个天与地就如日日夜夜在波涛上漂浮。
望着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亲友连一点消息也没有,而今年迈多病,栖息在这只孤零零的小舟上。
在关山以北依然战火不断,凭轩远眺,默思着国难家愁,我终于涕泪交流。
译文2: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词语解释: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诗文简析: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杜甫携眷夔州出峡,漂泊在江湘一带。
暮冬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有此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实为千古名句。
前人称此二句「尤为雄伟,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以豁达。
」(宋人黄鹤《少陵年谱》)。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边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具有极为深广的内涵。
表现上擒纵自如,卷舒随意,折转巧妙,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
后半抒情。
全诗意境浑厚,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鉴赏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鉴赏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鉴赏《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登岳阳楼》作者: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作品简介】《登岳阳楼》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这首感怀之作。
此诗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下瞰洞庭,视野广阔。
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注解】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临洞庭湖。
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1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文解释: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登上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
洞庭湖如此广阔,东南面的吴地和楚地,似乎被割成两国。
洞庭湖的水势浩瀚,整个天与地就如日日夜夜在波涛上漂浮。
望着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亲友连一点消息也没有,而今年迈多病,栖息在这只孤零零的小舟上。
在关山以北依然战火不断,凭轩远眺,默思着国难家愁,我终于涕泪交流。
译文2: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词语解释: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诗文简析: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杜甫携眷夔州出峡,漂泊在江湘一带。
暮冬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有此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实为千古名句。
前人称此二句「尤为雄伟,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以豁达。
」(宋人黄鹤《少陵年谱》)。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边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具有极为深广的内涵。
表现上擒纵自如,卷舒随意,折转巧妙,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
后半抒情。
全诗意境浑厚,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1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文解释: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登上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
洞庭湖如此广阔,东南面的吴地和楚地,似乎被割成两国。
洞庭湖的水势浩瀚,整个天与地就如日日夜夜在波涛上漂浮。
望着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亲友连一点消息也没有,而今年迈多病,栖息在这只孤零零的小舟上。
在关山以北依然战火不断,凭轩远眺,默思着国难家愁,我终于涕泪交流。
译文2: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词语解释: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诗文简析: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杜甫携眷夔州出峡,漂泊在江湘一带。
暮冬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有此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实为千古名句。
前人称此二句「尤为雄伟,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以豁达。
」(宋人黄鹤《少陵年谱》)。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边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具有极为深广的内涵。
表现上擒纵自如,卷舒随意,折转巧妙,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
后半抒情。
全诗意境浑厚,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
《唐子西文录》:"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宏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湖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2、袁中道《游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袁中道《游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袁中道原文: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
然九水发,巴江之水亦发,九水方奔腾皓淼,以趋浔阳;而巴江之水,卷雪轰雷,自天上来。
竭此水方张之势,不足以当巴江旁溢之波。
九水始若屏息敛衽,而不敢与之争。
九水愈退,巴江愈进,向来之坎窦,隘不能受,始漫衍为青草,为赤沙,为云梦,澄鲜宇宙,摇荡乾坤者八九百里。
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
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垆,排当水面,林木可数。
盖从君山酒香、朗吟亭上望,洞庭得水最多,故直以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
此楼得水稍诎,前见北岸,政须君山妖蒨,以文其陋。
况江湖于此会,而无一山以屯蓄之,莽莽洪流,亦复何致。
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
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
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裂。
乾坤:指天、地。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翻译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赏析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杜甫《登岳阳楼》鉴赏 《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优秀6篇)
杜甫《登岳阳楼》鉴赏《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优秀6篇〕《登岳阳楼》赏析篇一《登岳阳楼》主要是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集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而且由于这种感情与个人遭遇的悲惨、个人抱负的不能施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使全诗在历史与现实、国家与个人种种矛盾之中,显得感情更加迭宕,更加深切,更加动人。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
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快乐。
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快乐。
但仔细品味,句中又见不到快乐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
联系下文更是如此。
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
古人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这里就是无字处。
“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
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起登上了岳阳楼。
他快乐不起来。
应当说“今上岳阳楼〞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来了,这是一声长叹,长叹的内里是一团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
这一声长叹,就像那咏叹调的引子,开启了下面一个个乐章。
这里还要注意到一个“水〞字,题目是“登岳阳楼〞,头一句却先写洞庭湖,第二句才写岳阳楼,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
这个“水〞字显然是要突出的,这是抓住了洞庭风光的主要特点,说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是名句。
先写湖东与南吴楚两地地势如裂,后写天地日夜浮动在湖水上。
意境壮阔,气势极大。
写洞庭湖,孟浩然也有名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写得极为生动。
杜甫这两句与孟浩然的四句相比,还略胜一筹。
孟诗中“撼〞用得有声势,杜诗中“浮〞字用得更加自然。
唐诗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赏析
唐诗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唐诗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赏析唐诗三百首杜甫《登岳阳楼》原文、翻译、赏析引导语:《登岳阳楼》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原文】《登岳阳楼》年代: 唐作者: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分类标签:山水诗唐诗三百首作品赏析【注释】:吴楚:指今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鴅省一带。
【简析】:大历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
这年冬天,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后所作。
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
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注释](1)岳阳楼:游览胜地。
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
(2)坼[音“撤”]:裂开,分开。
(3)乾坤:天地。
(4)戎马:比喻战事。
(5)涕泗:眼泪。
【译文】过去早就闻说洞庭湖,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
吴国和楚国从湖的东南分开,天地好像日日夜夜在湖上浮动。
亲戚朋友没有一封信给我,年老多病只有一条孤舟。
北方的边关正在鏖战,我望着岳阳楼的栏杆老泪纵横流。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是十分宽阔宏伟的。
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杜甫到了晚年,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一个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
所以下边接着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从这里就可以领会到开头的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来含有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了。
唐代-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杜甫《登岳阳楼》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原文: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翻译: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选自《杜诗详注》卷二十二(中华书局2015年版)。
此诗为大历三年(768)岁暮作。
这年春天,诗人乘舟由夔州出三峡,岁暮抵达岳阳。
〔坼(chè)〕分裂。
〔乾坤〕指日月。
〔戎马关山北〕指战事起于北部边境地区。
〔当时吐蕃正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戎马,战马,代指战争。
关山,在今宁夏南部。
〔凭轩〕倚窗。
〔涕泗(sì)〕眼泪鼻涕。
〔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吴楚东南坼〕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无一字〕杳无音讯。
杜甫《登岳阳楼记》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杜甫《登岳阳楼记》原文注释译文鉴赏引导语:杜甫《登岳阳楼记》诗的首联以“昔闻”“今上”一对而起,节奏迅快,流露出宿愿得偿的欢欣之情,并为下句蓄足气势。
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注释翻译鉴赏与赏析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杜甫《登岳阳楼记》原文注释译文鉴赏篇1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1.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2.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坼:裂开。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3.坼:分开,裂开。
此指洞庭湖分开吴楚两地,极言湖之开阔。
4.乾坤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5.乾坤:此指日月。
6.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右耳已聋。
7.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8.戎马:战争。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9.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10.戎马关山北: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译文: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鉴赏: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闻”写从前对洞庭湖湖光山色的仰慕,“今上”交代时间,“岳阳楼”点明地点,写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景风光。
今、昔二句互文,名胜早闻,今始得见,平生一快。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登岳阳楼》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鉴赏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登岳阳楼》翻译及原文
《登岳阳楼》翻译及原文杜甫《登岳阳楼》翻译及原文《登岳阳楼》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登岳阳楼》翻译及原文,期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鉴戒。
《登岳阳楼》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翻译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涛汹涌,本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渺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好像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①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玩胜地。
③吴楚:年龄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眺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广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④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⑤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⑥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落无定。
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⑦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⑧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赏析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登岳阳楼》杜甫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岳阳楼》杜甫原文翻译及赏析《登岳阳楼》杜甫原文翻译及赏析《登岳阳楼》杜甫原文翻译及赏析1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创作背景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0篇)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0篇)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水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是十分宽阔宏伟的。
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杜甫到了晚年,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一个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
所以下边接着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从这里就可以领会到开头的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来含有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了。
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来,意境象是很简单:诗人说他在若干年前就听得人家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居然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
因此清人仇兆鳌就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
”(《杜诗详注》)但仅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
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而是在这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许许多多的感触,才写出这么两句:过去只是耳朵里听到有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迟暮之年真个就上了这岳阳楼?本来是沉郁之感,不该是喜悦之情;若是喜悦之情,就和结句的“凭轩涕泗流”连不到一起了。
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
杜甫《登岳阳楼》鉴赏 《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优秀6篇)
杜甫《登岳阳楼》鉴赏《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优秀6篇)《登岳阳楼》赏析篇一《登岳阳楼》主要是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集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而且由于这种感情与个人遭遇的悲惨、个人抱负的不能施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使全诗在历史与现实、国家与个人种种矛盾之中,显得感情更加迭宕,更加深切,更加动人。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
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
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
但仔细品味,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
联系下文更是如此。
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
古人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这里就是无字处。
“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
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起登上了岳阳楼。
他高兴不起来。
应当说“今上岳阳楼”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来了,这是一声长叹,长叹的内里是一团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
这一声长叹,就像那咏叹调的引子,开启了下面一个个乐章。
这里还要注意到一个“水”字,题目是“登岳阳楼”,头一句却先写洞庭湖,第二句才写岳阳楼,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
这个“水”字显然是要突出的,这是抓住了洞庭风光的主要特点,说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是名句。
先写湖东与南吴楚两地地势如裂,后写天地日夜浮动在湖水上。
意境壮阔,气势极大。
写洞庭湖,孟浩然也有名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写得极为生动。
杜甫这两句与孟浩然的四句相比,还略胜一筹。
孟诗中“撼”用得有声势,杜诗中“浮”字用得更加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优秀6篇】《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古诗如下:这次为您整理了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优秀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篇一一、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二、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及节奏三、初知意象1.明确大意。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今天我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我漂泊江湖,亲朋故旧早不知闻,竟无一字寄给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我不禁涕泪奔流。
2.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3.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四、缘景明情1.首联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诗人身临其境,胸襟自非平常可比。
表现了今日得上岳阳楼一偿夙愿的喜悦。
2.颔联具体描写了什么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具体描写临楼纵目洞庭湖的壮阔景象。
表现出诗人壮阔的情怀和气吞山河的气魄。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抒发了作者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可以看出?(不是。
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
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关心人民、关心国家的思想感情。
)5.学完这首诗后,你最喜欢哪一联?为什么?五、拓展提升1.杜甫、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你更欣赏哪一个?说说理由。
2.杜甫、范仲淹的借景抒情,哪一个对你触动更大?为什么?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篇二【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歌的感情。
2.学习本诗,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
【学习重点】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学习难点】缘景明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知识链接】1.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2.写洞庭湖的佳句:(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学习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
2.比较阅读,深入了解杜诗的意境和创作风格。
预习案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天崩地坼拆迁乾坤弃笔从戎气(器)宇轩昂轩窗涕泗横流2.根据注解,理解诗歌大意。
【学习过程】一、有感情地朗读。
二、合作探究(缘景明情):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心情是怎样的?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2.赏析名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①借助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将作者所表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②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③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作比较,各有怎样的妙处?3.诗歌颈联和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认为诗歌从写景到抒情过渡自然吗?请简述理由。
【知识小结】常见的用来概括意境特点的词语:意境是由融入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组合成的场景,是耐人寻味的诗歌艺术境界。
要准确掌握意境,我们只有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表述常见的意境的词语有: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等。
三、拓展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点击: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李白登岳阳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1.对颈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请将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作比较,说说它们同是抒发登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四、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1.人教版选修《登岳阳楼》优秀教案2.高二选修《兴贤》教案汇编3.高二选修《陆文学自传》教案设计4.高二选修《兴贤》教案两篇5.高二选修《陶庵梦忆序》精品教案6.高二选修《项羽之死》精品教案7.高二选修《为世界工作》优秀教案8.高二选修《有教无类》优质教案9.高二选修《与尹师鲁第一书》优秀教案10.高二选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优秀教案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篇三一、教案设计理念:从20__年开始,广州市已经连续两年的中考古诗鉴赏题都涉及到课后的十首自读的古诗。
可见,初中的古代文本的阅读、鉴赏已经具有向课外转移的趋势。
古诗本来就是教学上的难点,再加上课外古诗也要考,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都很犯难:如果一课一课讲,没有时间,而且学生死记硬背消化不了;如果完全不讲,学生无法落实知识点,读不懂,自然无法得分。
在反复地教学探索中,我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与其吃力不讨好地一课一课教,不如教会学生读懂古诗的方法,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抓手”,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往上爬”。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一堂课——通过一首课内古诗的讲授,概括出读登临类素材古诗的基本方法,从“初读,把握基调”到“再读,赏景悟境”,“三读,探究主旨”,层层递进,环环紧扣,共同指向“读懂”的目标,为下一阶段“鉴赏”奠定基础。
在课堂设计中,我还安排了拓展运用的环节。
通过类似题材的课外登临诗歌的阅读,学生运用归纳的方法自行解读、学习,实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这堂课的内容充实,能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化繁为易,具有可操作性,符合有效教学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登岳阳楼(其一)》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诗四首》中的一首诗。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陈以义,他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在经历靖康之难后,他的创作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开始效仿老杜,将个人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相结合,写下了系列脍炙人口的爱国诗篇。
这首诗情境相容,既有登高怀古又有借景抒情,是一首非常典型的登临类诗歌创作。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读诗的感性基础,能通过朗读,找字眼感受到诗歌的感情基调,基本把握诗意。
而且从7年级开始通过课内外的诗歌学习,学生也具备诗歌解读的基本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欠缺系统化,缺乏对登临类主题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纳。
四、教学目标:以《登岳阳楼(其一)》为例,教会学生阅读登临类诗歌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自主解读同题材的诗歌。
五、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的解读方法,能自行解读诗歌。
2、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六、教学难点: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情感2、比较陈与义和杜甫诗歌的特点七、教学流程(一)导入:在这个单元,我们通过文本和古代文人贤达一同领略《·》祖国的名山大川,在优美风光中,体会文人诗情。
这一站,我们一同与他们登高远眺。
登高这个传统自古就有,“高”寓意着国人步步高的美好祝愿,它已经深深扎根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中。
古人有句话说得好“登高则可远望,望远而致深思”,由此也衍生了登临这个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登临诗(展示PPT),今天我们以陈与义的《登岳阳楼》为例,共同解读登临类诗歌。
(二)诗歌朗读,把握诗意1、朗读《登岳阳楼(其一)》(落实常识: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2、整体感知:感情基调——悲1)从何处感受到悲情?——老木沧波无限悲(悲是全诗的“诗眼”)板书:方法一抓诗眼定基调2)再次朗读全诗的结尾句,体会情感的抒发3、梳理诗意,体会意境1)登临何处何时?——岳阳楼(洞庭之东、长江西面)黄昏(夕阳、湖山欲暮时)秋天(风霜)2)目见何景何物?——帘旌(近景)夕阳(远景)老木沧波3)生发何感何思?——吴蜀横分地(联想到三国吴蜀在此争夺荆州,驻扎岳阳,此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年多难(漂泊多难的三年,联系到自己的经历)补充:凭危——危是高处,高楼的意思,《山市》“惟危楼一座”感:无限悲板书:方法二理诗意悟诗情4)这些内容和诗歌抒发的悲情有什么样的联系?A、时间、地点——触动——悲情B、景物(环境)——烘托——悲情(帘旌不动夕阳迟渲染了冷清的氛围)C、联想——诱发——悲情(万里远游,三年磨难)D、意象——表现——悲情(风霜:双关;老木:作者自喻)板书:方法三抓意象品意境5)探究主旨:为什么生如此之思?——知人论世指导:可以从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所见、所思中寻找线索知人:陈以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经历了靖康之难,北宋灭亡)从万里来游(从北方逃难来到南方)三年多难(历经丧乱)论世:北宋灭亡,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国家内忧外患,岌岌可危结论——作者抒发的是国家灭亡的悲愤,自身经历的感伤板书:方法四思背景探主旨4、拓展运用这种历经国破家亡的悲愤和我们之前接触过的哪些作品有相似之处?——杜甫《春望》这种沉郁顿挫的风格和心系家国的精神是两位诗人共同的追求。
也表现出陈以义对杜甫诗风的学习。
学生根据登临诗的阅读方法,自学杜甫《登楼》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登临何处何时——岳阳楼2)目见何景何物——洞庭湖的浩大吞吐日月(浩大壮阔的气势)生发何感何思——思:国家内忧外患(国)感:悲(涕泗流)自己年老多病,亲人音讯全无(己)3)为何生发此感?——知人论世:杜甫,爱国诗人,忧国忧民唐代,经历过安史之乱后,由盛及衰,国力下降,内忧外患4)主旨: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自己身世际遇的感伤,对亲人的思念5)比较两首诗歌主旨上的异同6、探究登临的文化内涵为什么生发此感?——沈约“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孔子家语“登高望下,使人心悲。
”1)登高为了排遣抑郁的心情;2)登高吊古(《登幽州台歌》);3)重阳节登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登高抒壮志(如《望岳》)5、万里江山尽收眼底,无限情思涌上心头,按照今天学习的方法,归纳已学过的登高的作品的主旨《观沧海》、《望岳》、《黄鹤楼》、《登飞来峰》八、板书设计:何时何处——岳阳楼秋天黄昏(触动)——悲何景何物——帘旌不动夕阳迟(烘托)——悲何感何思——万里磨难(诱发)——悲老木沧波(表达)——悲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篇四教学目标1、背诵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