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腹泻原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犊牛腹泻病的防治

犊牛腹泻病的防治

犊牛腹泻病的防治犊牛腹泻病属于一种常见的疾病,是一种强烈感染力的疾病,会对育种产生非常大的威胁。

因此,对犊牛腹泻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一、犊牛腹泻病的发病原因犊牛腹泻病的成因非常复杂,一般是由于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黏膜破坏和水肿等症状,一般会使得肠道的承受力下降,从而引发腹泻症状。

细菌感染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水分过多,从而导致腹泻。

寄生虫感染是由于基于肠道感染引起的,会影响营养的吸收,导致腹泻症状。

1、加强清洁卫生清洁卫生是预防犊牛腹泻病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平时在即将分娩的母牛饲养和卫生管理要做好,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防止环境、饲料和汽水等污染物混入。

要求饲料、饮水器、运输箱等器具经常进行消毒,避免污物混杂。

统一饲喂,并在分娩后立即对牛群洗发、消毒处理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清理,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的感染。

2、正确饲养在犊牛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条件进行相应的管理和饲养。

尽量少吃青山,多吃精质饲料,这样有利于提高犊牛的消化功能和抵抗力。

此外,犊牛健康生长需要坚持合理的饲喂时间和方式,并根据犊牛自身的体质状况制定饲喂方案。

一般而言,应保持饲喂时间的稳定,并注意对犊牛进行混合饲喂,这样可以刺激其食欲,帮助其营养吸收,预防腹泻病的发生。

3、定期预防医学检查在犊牛的生长和饲养过程中,要定期对其进行预防医学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犊牛发生的腹泻病症状。

当犊牛表现出类似腹泻的症状时,一定要立即进行检查,以了解犊牛患病的原因和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

同时,也可以根据检查结果对犊牛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和营养补充,预防疾病的发生。

对于患有腹泻症状的犊牛,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一般而言,首先需要将犊牛隔离,并清理圈舍和饮料器具等卫生设施。

其次,对于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腹泻病,可以采取闷箱、打针、药粉等方式进行治疗。

最后,如果是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病,可以通过给予口服或注射抗生素、钠艾二糖、小腹泻灵等一系列药物治疗,并根据病情适量的补液,以避免犊牛出现营养物质的流失,从而加快犊牛痊愈。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犊牛腹泻是指幼年牛在胃肠道发生功能性障碍,引起腹泻症状的一种疾病。

它是犊牛生长发育阶段的常见病,也是造成牛群死亡率高、生长发育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饮水和饮食不洁:犊牛在喝水和吃奶时,如果饮水和饮食中受到嗜好植物、进食不洁食物、受到饲料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引起胃肠道感染,导致腹泻。

2. 气候变化: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也是导致犊牛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

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气温骤变的时候,容易引起犊牛的消化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腹泻发生。

3. 饮食紊乱:犊牛腹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饮食不规律,饲养管理不当。

如果犊牛喂食时间间隔过长或过短,饮食成分不均衡,或刚断奶时没有进行适当的饲养转换,会导致犊牛的消化功能异常,从而引发腹泻。

针对以上病因,可以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犊牛腹泻的发生:1. 饲养环境卫生:保持饲养场所、饮水设备、喂食器等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饲养环境,避免环境污染。

2. 饮食管理:合理安排犊牛的喂食时间和饮水量,确保新鲜的饮水和饲料供给。

根据犊牛的生长发育阶段和饲养管理要求,科学配置适宜的饲料,维持犊牛的消化功能正常。

3. 饲养转换:在犊牛断奶后,需要逐渐进行饲养转换,从奶粉逐渐过渡到干燥饲料,避免因饲料突然改变而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4. 疫苗接种:根据兽医的建议和犊牛的免疫力情况,及时对犊牛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犊牛的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

5. 应急治疗:如果发现犊牛出现腹泻症状,及时发现和处理。

可采取补充电解质、口服抗生素等措施,帮助犊牛恢复消化功能,减缓病情发展。

犊牛腹泻是引起犊牛生长发育不良和群体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确的防治措施可以降低犊牛腹泻的发生率,保证犊牛的健康生长发育。

犊牛发生腹泻的原因及综合防治

犊牛发生腹泻的原因及综合防治

犊牛发生腹泻的原因及综合防治犊牛发生腹泻是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犊牛的生长发育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腹泻的发生原因复杂,主要包括环境因素、饲料管理、病原体感染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犊牛腹泻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一、环境因素(一)气候气候对犊牛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多雨的天气条件下,容易导致因消化不良而引起的腹泻。

高温会引起犊牛食欲不振、饮水减少,容易造成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发生腹泻。

(二)粪便清洁犊牛舍内粪便清洁不及时,粪便中的腐败物质会释放出有害气体,影响犊牛的健康。

犊牛会因为吃到粪便而感染病原体,导致腹泻发生。

二、饲料管理(一)饲料质量不合理的饲料搭配及饲料质量差也会导致犊牛腹泻。

饲料中过多的粗纤维或过高的粗蛋白含量都会引起犊牛的消化不良,导致腹泻。

(二)饲料添加剂饲料中添加的抗生素或其他药物过多也会对犊牛的肠道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腹泻发生。

添加的酸剂或碱剂过多也容易使犊牛的肠道PH值失衡,从而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腹泻。

三、病原体感染(一)细菌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是引起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这些细菌会对犊牛的肠道黏膜造成损害,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腹泻。

(二)病毒感染病毒性腹泻是犊牛腹泻的常见类型,病毒性腹泻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病毒性腹泻传染性强,发病迅速,一旦发病,会给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三)寄生虫感染蚴状虫、钩虫等寄生虫的感染也是导致犊牛腹泻的重要原因。

这类寄生虫会在犊牛的肠道内产生短期或长期的损害,引起犊牛的腹泻。

犊牛腹泻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在预防和控制腹泻方面需要综合防治。

一、环境改善保持牲畜舍的空气流通和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牲畜的粪便。

保持舍内的干燥卫生环境,可以减少犊牛因环境因素导致的腹泻。

二、合理饲料管理合理搭配饲料,保证饲料质量。

饲料中添加剂量需控制合理,避免过多添加药物或者添加剂。

合理的饲料搭配可以保持犊牛的胃肠道正常运作,降低腹泻的发生率。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犊牛腹泻是指犊牛出现腹泻症状,是犊牛常见的疾病之一,对犊牛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较多,主要包括环境因素、饲养管理不当、感染性病原体等,因此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犊牛腹泻的防治工作,以保障犊牛的生长健康。

一、发病原因分析(一)环境因素1. 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环境温度都会对犊牛的消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容易导致腹泻的发生。

在炎热的夏季,犊牛容易因为高温而引起腹泻。

2. 空气流通不良:空气流通不良会导致犊牛呼吸困难,增加致病菌在空气中的浓度,也会加重犊牛的腹泻症状。

(二)饲养管理不当1. 饲料不卫生:饲料中受污染的霉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会通过食物进入犊牛体内,引发腹泻症状。

2. 喂食不规律:不同于成年牛,犊牛的消化系统较为脆弱,喂食不规律会导致消化系统负担加重,容易引发腹泻。

(三)感染性病原体1. 病毒感染:诸如牛冠状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等,容易通过呼吸道感染进入犊牛体内,并引发腹泻症状。

2. 真菌、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都是引起犊牛腹泻的常见病原体。

二、防治措施分析(一)环境控制1. 保持合适的温度:在夏季应保持饲养环境通风,采取避暑降温措施;而在冬季则应保持温暖,防止犊牛受寒引发腹泻。

2. 保持空气流通:定期清洁饲养场所,保持空气流通畅通,减少犊牛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二)饲养管理1. 饲料卫生:定期清理饲料储存场所,确保饲料的卫生安全,并定期更换新鲜饲料。

2. 喂食规律:合理安排喂食时间和食量,保证犊牛的消化系统正常运转。

(三)疫病防治1. 疫苗接种:在合适的时期,对犊牛进行疫苗接种,增强犊牛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感染机会。

2. 定期消杀:定期对饲养场所和饲料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三、治疗方法(一)腹泻病原体检测1. 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腹泻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二)抗菌药物治疗1. 应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采用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控制腹泻症状的发展。

犊牛发生腹泻的原因及综合防治

犊牛发生腹泻的原因及综合防治

犊牛发生腹泻的原因及综合防治犊牛是农场中重要的畜牧动物之一,但在养殖过程中,犊牛腹泻是一个常见而严重的问题。

腹泻不仅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还容易引起感染传播,给养殖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正确了解犊牛腹泻的原因和综合防治措施对于养殖业者来说尤为重要。

一、犊牛腹泻的原因1. 饮食不良犊牛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所以很容易因为饮食不良引起腹泻。

饲料品质差、饲喂不当、喂食过量或者过度饥饿都可能引起犊牛腹泻。

2. 消化道感染犊牛消化系统尚未成熟,免疫系统相对薄弱,所以容易受到各种细菌、寄生虫和病毒感染,导致腹泻。

常见的消化道感染病原体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肠道致病原等。

3. 环境卫生差犊牛的生长环境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其健康状况,环境卫生差可能导致犊牛接触各种病原体,引发腹泻。

饮水不洁净、粪便积淤、空气污浊等都可能影响犊牛的健康。

4. 突发因素除了以上常见原因外,犊牛腹泻有时还会因为其他突发因素引起,比如气候变化、运输恶劣条件、干扰性因素等。

二、综合防治措施1. 营养合理对犊牛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选择优质饲料,按照适宜的比例喂养,保证营养均衡,提高犊牛的免疫力。

2. 提高环境卫生保持犊牛生长环境的卫生干净,对饮水进行定期消毒、保持饮水清洁,随时清理粪便,保证空气流通,减少细菌、病毒的侵害。

3. 疫病防治定期给犊牛进行相关的疫病预防接种,防止各种细菌、寄生虫和病毒感染。

一旦发现犊牛出现腹泻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扩散。

4. 合理饲喂合理饲喂是防治犊牛腹泻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控制饲料的质量和数量,避免喂食过量、过急或过热的饲料,减少对犊牛的刺激。

5. 及时干预一旦发现犊牛出现腹泻症状,要及时进行干预,避免病情加重。

可以采用短期禁食,加强体验、爱抚,调整饲料搭配等措施加以治疗。

犊牛腹泻对于养殖业者来说是一个常见而又令人头疼的问题。

正确了解腹泻的原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腹泻的发生,保障犊牛的健康成长,提高养殖效益。

犊牛腹泻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控措施探讨

犊牛腹泻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控措施探讨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畜牧产品日益增加的需求,还能促进养殖人员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

犊牛腹泻病的发生,轻则会对犊牛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重则会导致其死亡。

因此,要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尽可能将犊牛腹泻病产生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一、犊牛腹泻病的发病原因分析1、感染性病因①细菌性感染犊牛在出生后通常不会开展大范围的活动,即便只在牛棚内部进行活动,还会在阴冷潮湿的外部环境中增加感染细菌的概率。

由于犊牛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比较脆弱,出生10天内是大肠杆菌通过呼吸系统侵入体内最有可能的时间周期,还有一部分可能通过母胎胎盘进行传染,导致犊牛患有腹泻病。

大肠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病通常具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表现,部分甚至会表现出腹泻、脱水等更严重的症状。

在犊牛出生后的30天内很有可能感染沙门螺旋杆菌,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这种细菌就会随着血液向其内脏侵入,导致其内脏衰竭,最终走向死亡。

这种细菌性感染的腹泻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②病毒性感染与细菌相比,病毒具有更微小的体型和更简单的结构,这也使其侵入性特征更加突出,再加上病毒本身属于非细胞生物,具有DNA片段,因此,病毒性感染导致的犊牛腹泻病治疗和防控难度更大。

其中,轮状病毒的感染通常发生在犊牛出生的2周内,这种病毒会对犊牛的肠道上皮细胞造成侵袭,通常具有不进食和流口水等症状,但这种病毒性感染通常不会出现很长的发病时间。

虽然冠状病毒的发病率不高,但在犊牛出生的3个月内都有感染的可能,因感染冠状病毒引发的腹泻病,通常会具有排便颜色深、腹泻时间长的特点,在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脱水致死的现象。

③寄生虫性感染受犊牛养殖地域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球状寄生虫具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增加了犊牛腹泻病患病的可能,这种寄生虫性感染导致的腹泻病通常具有高温、腹泻的表现。

而孢子寄生虫大多在犊牛肠道黏膜内侧寄生,导致犊牛出现腹泻、便血等症状,与球状寄生虫相比,孢子寄生虫具有更高的致死率,不仅会影响犊牛的健康生长,还会在成牛身上实现寄生,导致循环性传染的出现。

犊牛腹泻原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犊牛腹泻原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题目:犊牛腹泻原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姓名:学科、专业:研究方向:指导教师:犊牛腹泻原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摘要:犊牛腹泻是影响犊牛健康生长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哺乳期犊牛的饲养管理对于牛今后的生长有重要影响,如果此时对于犊牛的腹泻不采取措施,会直接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如何预防犊牛腹泻就成了重中之重。

本文通过对犊牛腹泻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为犊牛的生产管理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犊牛;腹泻;病因;预防;治疗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奶牛和肉牛的养殖已经从散养逐渐发展成规模化养殖。

但多数牛场养殖户缺乏养殖经验,不懂犊牛管理技术,致使犊牛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影响犊牛生长发育和成年后的肉用价值,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犊牛腹泻是指肠蠕动亢进,肠内营养吸收不全或吸收困难,致使肠内容物与多量水分被排出体外的一种犊牛疾病。

犊牛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以初春及夏末秋初多发,于出生后 3周龄以内的新生犊牛多发生,特征是拉稀便,软便或水样便,呕吐,脱水和体重减轻。

犊牛腹泻是造成犊牛生长发育不良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以出生1个月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被称为新生犊牛的杀手(冯志华等,2009)。

致命的腹泻多侵害生后2周内的犊牛,约占犊牛发病率的80%。

给养牛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 病因犊牛腹泻病因比较复杂,下列一种或多种因素存在时,犊牛腹泻发生率增高。

1.1 免疫力低下1.1.1犊牛犊牛出生后的头几天,其免疫力极低,这时需要依靠初乳提供基本的抗体,以防止犊牛产生应激反应和疾病的发生。

在人工哺乳时不定时、不定量、乳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犊牛腹泻(李俊生等,2004)。

1.1.2妊娠母牛妊娠母牛营养状况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也影响初乳的品质。

干乳期,母体必须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以供胎儿发育,如果母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必将引起胎儿发育不良,表现为体弱,活力不足,抗病力降低等。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犊牛腹泻是犊牛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对犊牛的健康成长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都有不良影响。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界环境因素犊牛生长环境的不良因素会加重犊牛腹泻的发生率,例如气候变化、温度过高或过低、饮水不洁净、饲料不卫生等。

其中,因为日常饲养不当,在配制和喂养过程中产生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常常是促进犊牛腹泻发生的,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枯草杆菌、白细胞构筑菌等。

二、日常护理不当犊牛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食物需要量比较大,如果饮食不均衡,质量不过关,就容易造成腹泻。

此外,犊牛的日常饮水和饲料清洁也是影响犊牛腹泻的重要因素。

如果饮水和饲料清洁不彻底,犊牛就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等,从而发生腹泻。

三、其他疾病的影响犊牛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些疾病也会引发腹泻。

例如,犊牛在生长过程中如果罹患了口蹄疫、疫籍胸膜炎、犊牛肺炎、百日咳等疾病,就容易影响到犊牛的免疫系统,从而引发腹泻,加重犊牛的病情。

针对犊牛腹泻的防治措施如下:一、科学配饲在犊牛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饲养者要遵循科学饲养原则,合理配制犊牛的饲料,即该吃什么、吃多少、吃多少,以及什么时候吃。

犊牛在0-2个月的时候,应以牛乳为主要饲料,3-6个月以后,就要逐渐加入饲料,同时可以慢慢减少牛乳的饲喂量。

但要注意,新鲜干草的供应必需无菌,定时换草,防止放置过久导致霉变而有毒,或是遭受日晒雨淋、污染的食品给犊牛喂食。

同时要注意保持饮食的平衡,以防营养不良,并加强饲料的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二、采取卫生防护措施卫生防护是缓解和预防犊牛腹泻的重要手段。

饲养犊牛的场所必须要保持干净、卫生,避免另外一些传染病的产生,如口蹄疫等,对于犊牛场的重点部位,更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饮用水、食物的杂质消除,以及牛奶、粉末奶的饮用方式的调整也都是很重要的。

三、加强疾病防治对于那些接触过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的犊牛,饲养者要时刻注意,定期为犊牛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犊牛腹泻是指犊牛因为某种原因而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泻症状。

这种疾病对犊牛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犊牛死亡。

了解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对于养殖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发病原因1. 饲料问题犊牛的饲料问题是导致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饲料质量不佳、喂养不当、过粗的饲料以及饲料中添加了过多的蛋白质和糖分等都会影响犊牛的消化系统,导致腹泻的发生。

2. 环境问题犊牛的饲养环境对于其健康状况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饲养环境不干净、潮湿或者通风不良,都会导致犊牛易感染各种细菌和病毒,从而引发腹泻。

3. 感染犊牛腹泻的发病还与各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有关。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等细菌引起的腹泻,以及口蹄疫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等引起的腹泻都属于感染性疾病。

4. 饮水问题水质的问题也是导致犊牛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

水质不佳或者饮水不洁净会导致犊牛的肠道受到感染,引发腹泻。

5. 饲养管理问题饲养管理不当也会导致犊牛腹泻的发生,比如饲料投喂不均匀、喂奶不合理、断奶过早等都会引发腹泻。

犊牛的运输、搬家等应激性事件也可能导致腹泻的发生。

以上所述是犊牛腹泻的主要发病原因,其中饲料问题、环境问题和感染是导致腹泻的重要因素。

二、防治措施1. 改善饲料质量养殖户应该保证犊牛的饲料质量。

首先要保证饲料的干净卫生,避免霉变和污染。

要合理搭配饲料,保证犊牛摄取充足的营养,并且要控制好饲料中蛋白质和糖分的含量,避免因为饲料原因导致腹泻的发生。

2. 改善饲养环境合理改善犊牛的饲养环境也是防治腹泻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清理饲舍,保持干净整洁;保证饮水设施的清洁和水质的安全;合理通风,保持舒适的温度等都是能够减少犊牛疾病感染的措施。

3. 预防接种对于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尤其是口蹄疫、牛病毒性腹泻等疫苗预防十分重要。

及时、规范的注射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犊牛的感染率,预防发病。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犊牛腹泻是指犊牛因为某些原因导致的腹泻现象,是马铃薯和俗称的【肠炎】。

犊牛腹泻是犊牛常见的疾病,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犊牛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及时了解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对于牧民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广大的养殖户、农牧民有所帮助。

一、发病原因1. 放牧不当:犊牛放牧时如果饮用了积水、污浊的水,或者随意进食青草、农作物残渣等易引起腹泻的食物,都会导致犊牛患上腹泻。

2. 饲料不合理:饲料中混有霉变的青草、发霉的粮食,或者添加了过多的蛋白质和粗纤维,都会引起犊牛的消化系统不适,导致腹泻。

3. 环境卫生不佳:犊牛若长期处于潮湿、不通风、卫生条件差的环境中,易引起细菌及病毒的滋生,从而导致腹泻。

4. 生产状况不良:怀孕犊牛患有胃肠疾病,特别是腹泻,易使胎儿发育不良、造成早产等现象。

二、防治措施1. 合理饲养:科学的饲养方法可以有效预防犊牛腹泻。

要确保犊牛饮用干净的水,食用新鲜的饲料和青草,避免食用霉变的饲料和容易引起腹泻的食物。

2.改善环境:要保持牛栏清洁卫生,定期对牛棚进行卫生消毒处理,保持牛栏通风干燥,避免犊牛长时间处于潮湿和不通风的环境。

3. 定期检查:定期对犊牛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犊牛腹泻的症状,及时给予治疗,避免腹泻严重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

4. 注意饲料卫生:对饲料进行定期检查,避免饲料受潮、霉变等现象。

选择优质的饲料,确保犊牛摄入的每一餐饲料都是新鲜的,避免食用发霉饲料。

5. 营养均衡: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要适当,不能过多或者过少,应根据犊牛的年龄、品种、生长状况等因素来确定饲料的比例,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

犊牛腹泻对犊牛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引起了养殖户和农牧民的高度重视。

要预防犊牛腹泻,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

希望广大的养殖户和农牧民朋友们能够重视这些问题,加强对犊牛的饲养管理,有效地预防犊牛腹泻的发生。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犊牛腹泻是指犊牛出现腹泻症状,表现为粪便水样、黏液样、甚至带血便。

腹泻严重时,不仅危及犊牛的生命,还会对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了解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对于保护犊牛健康、提高生产效益非常重要。

一、发病原因1. 病原菌感染:犊牛腹泻主要是由于细菌、病毒、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

常见的病原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病毒包括牛冠状病毒、牛肠道病毒等,原虫有小肠纤毛虫、隐孢子虫等。

2. 饲养管理不当:饮水、饲料的不洁净以及不合理的饲养管理容易造成犊牛腹泻。

饮水设施不完善、饲料不干净、饲养环境潮湿、通风不良等都是引起犊牛腹泻的重要原因。

3. 饮食原因:犊牛吃坏草、变质饲料或者食物中毒也可能导致腹泻症状的出现。

4. 生理性腹泻:犊牛出生后,由于未来得及吃到初乳,肠道内的益生菌数量较少,容易发生腹泻。

二、防治措施1. 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料的干净卫生,饮水的清洁卫生,饲养环境的整洁干燥,有利于预防犊牛腹泻的发生。

保证犊牛的饮水充足、新鲜。

2. 合理配饲:合理配制营养全面的饲料,提高犊牛的免疫力,增强其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

3. 定期免疫:对犊牛进行定期预防接种,加强对病原菌的免疫,降低疾病感染的风险。

4. 母牛保健:母牛产后需要给予足够的营养和护理,帮助犊牛吸食足够的初乳,增强其免疫力。

5. 及时治疗:当犊牛出现腹泻症状时,应及时隔离治疗,避免传染,同时根据病情适当使用抗生素、益生菌等相关药物进行治疗。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但是正确的防治措施可以很好地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对犊牛的健康和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饲养者能够重视犊牛腹泻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切实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犊牛腹泻是指年龄在21天至6个月的幼牛出现食欲下降、粪便稀薄、呈水样状,甚至伴有发热等症状的消化系统疾病。

犊牛腹泻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包括感染性、非感染性和养殖管理等方面的因素。

为了控制和预防犊牛腹泻的发生,需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感染性因素:1.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导致犊牛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杆菌等。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清洁消毒、合理选用抗生素、提高生态环境等。

2.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也是犊牛腹泻的常见原因,如轮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等。

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定期消毒、设立隔离区等。

非感染性因素:1.饮食因素:饮食不当是导致犊牛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如饲料过分精细、过早添加浓缩饲料、饮用不洁水源等。

预防措施包括合理配制饲料、控制饲料的品质和数量、提供清洁饮水等。

2.环境因素:犊舍的环境卫生条件差、空气湿度过高、温度变化大等因素也可引起犊牛腹泻。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犊舍的清洁干燥、控制温度、改善通风等。

3.应激因素:犊牛在断奶、转移、新环境等应激情况下易发生腹泻。

预防措施包括逐渐断奶、转移时加强管理、新环境适应等。

养殖管理措施:1.提高母体免疫力:母牛在配种前、妊娠期间的科学管理,包括合理营养调控、合理疫苗接种等,能提高母牛的免疫力,减少犊牛腹泻的发生。

2.营养平衡:合理配制犊牛饲料,保证营养平衡,包括提供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提高犊牛的抵抗力。

3.定期消毒:犊舍和饮水设施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4.饮水管理:提供清洁的饮水源,避免犊牛饮用不洁水源,减少感染的风险。

5.合理断奶:断奶应逐渐进行,逐步引导犊牛转向以饲草为主食,减少对其肠胃的刺激,预防腹泻的发生。

6.定期体检:定期体检犊牛,及时发现疾病早期症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防止疾病的扩散和恶化。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既包括感染性因素,也包括非感染性因素及养殖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犊牛腹泻病的防治

犊牛腹泻病的防治

犊牛腹泻病的防治犊牛腹泻病是犊牛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犊牛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腹泻病的发生是由于犊牛消化系统异常造成的,主要表现为腹泻、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等症状,给犊牛和养殖户带来了很大困扰。

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犊牛腹泻病成为了犊牛养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防治犊牛腹泻病的原因、预防方法、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旨在为养殖户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治指导。

一、犊牛腹泻病的原因1. 不良饲养管理不良的饲养管理是导致犊牛腹泻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饲料质量差、饮水条件不佳、饲养环境不清洁等都会给犊牛的消化系统带来不利影响,易诱发腹泻病。

2. 疾病感染犊牛在生长中易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导致消化系统异常,引发腹泻病。

常见的病原体有轮状病毒、柯克沙基病毒、大肠杆菌等。

3. 喂养方式不当喂养方式不当是造成犊牛腹泻病的另一重要原因。

例如断乳太早、断乳过程中饲料转换或混合不当等,都可能导致犊牛肠胃受到冲击而引发腹泻。

1. 合理饲养管理为了预防腹泻病的发生,养殖户首先要做好饲养管理。

包括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和饮水,保持饲养环境干净整洁,避免犊牛受到外界粪便、尿液等污染。

2. 规范饲养制度制定良好的饲养制度和喂养方案对于预防犊牛腹泻病至关重要。

严格控制喂养量和频率,注意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新鲜,避免饲料变质引发腹泻。

3. 注重疫病防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常规的健康检查,确保犊牛的健康状态,预防病原体感染是预防腹泻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4. 合理喂养合理的喂养方式对于预防腹泻病同样至关重要。

包括控制断奶时间,逐步过渡饲料,避免急剧变化等,以减轻犊牛肠胃的压力。

1. 保持环境清洁犊牛腹泻病发生后,首先要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避免疾病蔓延。

2. 给予营养支持为了维持犊牛的生命体征和促进康复,需要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包括提供充足的饮水和易消化的饲料,保证犊牛的营养摄入。

3. 使用药物治疗在兽医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抗生素、止泻药等药物进行治疗,以减轻犊牛的腹泻症状。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犊牛腹泻是指犊牛出现腹泻症状的一种疾病,常见于出生后5天以内的犊牛。

犊牛腹泻会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本文将从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发病原因分析1. 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质量差、饲养环境不洁、饮水不卫生等因素都会导致犊牛获得病原体。

犊牛在出生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袭。

2. 母乳不足或质量差:母牛产乳不足或乳质不好,导致犊牛不能获得充分的抗体和营养物质,使其免疫力下降,易于感染肠道病原体。

3. 环境污染:犊舍或哺乳区域的污染,比如粪便的积聚、不洁的饮水源等,会导致病原体滋生和传播,增加了犊牛感染的风险。

4. 病原体感染:多种病原菌能引起犊牛腹泻,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门菌等。

这些病原体进入犊牛的肠道后,通过发挥毒力和产生毒素,引起牛犊肠道的炎症反应和水负荷增加,从而导致腹泻症状的出现。

二、防治措施分析1. 合理的饲养管理:需要优化犊舍环境,保持干净整洁,每天清理粪便,定期消毒。

饮水设备要定期清洗和消毒,保证提供干净卫生的饮水。

饲料质量要保证,新鲜牧草和浓缩饲料供给充足,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2. 提供高质量的初乳:主要通过改善牛群的营养管理来提高母乳产量和质量。

对于产乳不足或质量差的母牛,可以补充合适的饲料,例如玉米粉、豆粕、饲料添加剂等,以提高其乳量和乳质。

3. 增强犊牛的免疫力:在犊牛早期,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给犊牛注射犊牛母牛蓝舌病的免疫球蛋白,以提高其免疫力。

还可以给犊牛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提高其整体免疫力。

4. 控制犊牛环境污染:定期清理犊舍,保持干燥清洁。

饮水设备要保持干净,并经常更换水源,避免污染扩散。

饲养员在接触犊牛前要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洗手,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5. 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一旦发现犊牛出现腹泻,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可以进行粪便检测,鉴定病原菌种类,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犊牛腹泻的病因诊断与防控

犊牛腹泻的病因诊断与防控

一、犊牛腹泻的病因1、管理问题:① 产房卫生与接产脐带消毒管理;②初乳的管理:饲喂时间、质量不合格、数量不够、吸收不好、消毒不好;③巴斯奶消毒不好;④代乳粉应用中的问题;⑤饲喂用具清洗消毒问题。

2、营养缺乏:2.1 新生犊牛维生素C缺乏症由于犊牛体内抗坏血酸缺乏或不足引起的胶原和粘多糖合成障碍及抗氧化能力下降,表现内脏器官出血、齿龈充血、出血、溃疡、坏死和抵抗能力下降为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又称坏血病。

发病原因:①奶牛预混料内没有添加维生素C;②高精料日粮内几乎不含维生素C;③怀孕期间,特别是怀孕后期,奶牛只身合成的维生素C不能满足胎儿发育的需要。

症状:新生犊牛牙龈充血、出血,鼻端红,肺、肾、胃、肠器官出血。

危害:胃肠粘膜屏障遭到破坏,继发细菌感染、腹泻。

预防:①对经常发生维生素C缺乏症的牧场,对进入干奶期与围产期的奶牛,TMR饲料中加入维生素C,或饮水槽内加入维生素C,每头奶牛2g/d,直到产犊为止。

②凡新生犊牛牙龈充血、红、鼻端红的,都要在奶中添加维生素C。

2.2 犊牛维生素D缺乏症发病原因:母牛预混料内维生素D添加不足;预混料存放过久,维生素D 氧化、失效。

饲养在封闭式牛舍内的牛皮肤不能合成维生素D;犊牛喂奶量不够;先天性钙及微量元素缺乏。

症状:新生犊牛:体质较弱,下生后长时间站不起来,卧地起立困难,关节屈曲;犊牛采食卧床垫料,舔舐只身或其他犊牛身上被毛。

发病率高,阶段性发生。

危害:20日龄以内的犊牛不会反刍,吃入的垫料长期停留在瘤胃和真胃内,缠结成团。

刺激胃粘膜,引起胃肠粘膜的炎症。

继发细菌的感染,腹泻,死亡率高。

预防:预混料不能存放日期过久;围产期奶牛补充维生素D;新生犊牛,注射维生素AD注射液2—3ml/头;继发腹泻的犊牛,要使用抗生素治疗;补充水和电解质2.3 新生犊牛缺硒病:硒是生物体内必须的微量元素。

硒缺乏可引起心肌、骨骼肌、肝脏组织变性、坏死为特征的疾病。

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缺硒,有的地区缺硒严重。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犊牛腹泻是指犊牛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出现腹泻的症状。

腹泻会导致犊牛体重下降,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并且增加了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

以下是对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的分析。

1. 饮食因素:犊牛刚出生时,其消化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对于食品的消化能力较差,容易导致腹泻。

犊牛吃到不洁净的食物或水源也可能导致感染。

2. 饲养管理:不合理的饲养管理也可能导致犊牛腹泻。

不合理的饲喂方法或频率,饲喂不洁净的奶粉或饲料,饮水设施不洁净等都有可能引起腹泻。

3. 疾病感染:犊牛在出生后免疫系统较弱,容易感染各种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禽霍乱弧菌等,导致腹泻。

4. 环境因素:犊牛的生活环境对其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如果饲养环境不洁净、空气湿度高或者温差大,都有可能诱发腹泻。

二、防治措施:1. 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保持犊牛的舒适和卫生环境是预防腹泻的关键。

饲养场地要保持干燥、清洁,牛群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隔离。

定期清理牛舍,消毒饮水设施,杜绝污染源。

2. 合理的饲喂和饮水管理:要根据犊牛的年龄和生长发育阶段制定饲喂计划,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

奶粉和饲料要选择质量好且合适的,避免污染。

饮水设施应保持清洁,水源要干净卫生。

3. 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通过给犊牛接种疫苗来提高其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犊牛在出生后数周内,可以接种预防大肠杆菌和禽霍乱弧菌等引起腹泻的疫苗。

4. 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密切观察犊牛的生长发育和精神状态,及时发现犊牛的腹泻症状,如粪便稀烂、色泽异常等,及时进行处理和治疗。

5. 注意合理使用药物:如果犊牛已经发生腹泻,可以适当使用抗生素和止泻药物,但要按照兽医的建议进行,并且避免滥用药物,以免抵抗力增强的病原菌引起更严重的感染。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防治措施也需要综合考虑。

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喂和饮水管理、预防接种等措施,可以减少犊牛腹泻的发生,并提高犊牛的免疫力和生长发育水平。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犊牛腹泻是指幼犊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腹泻症状。

腹泻会影响犊牛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死亡。

下面将分析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发病原因:1. 饮食问题:饮食不规律、饲料质量差、进食时间和量不当等,都会引起犊牛腹泻。

2. 消化系统问题: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酸分泌过低、肠道菌群失调等,都会导致犊牛腹泻。

3. 环境问题:养殖场环境脏乱差、犊牛舍湿度高、通风不良等,容易滋生病原菌,导致犊牛腹泻。

4. 病原体感染: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是犊牛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5. 饮用污染水源:如果犊牛饮用污染的水源,就容易导致腹泻。

防治措施:1. 提高饲料质量:保证饲料的新鲜度和质量,防止饲料受潮发霉,定期检查和清理饲槽,杜绝因饲料问题引起的腹泻。

2. 规律喂养:严格按照规定的喂养时间和量进行喂养,避免过度或不足喂食,保证犊牛的消化系统正常运作。

3. 加强环境管理:保持养殖场的干燥、清洁和良好的通风环境,定期清理和消毒犊牛舍,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4. 强化病原体防控:对犊牛进行科学的免疫接种,提高犊牛的抵抗力,减少病原体感染的风险。

定期检查犊牛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腹泻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5. 保证饮水安全:定期检测饮水的水质,杜绝污染的水源供给犊牛饮用,避免因饮水问题导致的腹泻。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从饮食问题到环境和病原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导致腹泻的发生。

为了防止犊牛腹泻的发生,养殖户应该加强对犊牛的管理和关注,保证饲料质量,规律喂养,加强环境管理,做好病原体的防控,保证饮水的安全。

只有全面做好预防措施,才能降低犊牛腹泻的发生率,并保证犊牛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犊牛腹泻是犊牛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之一,也是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

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饮食问题:这是最常见的犊牛腹泻发生原因。

如母牛乳水不良、奶孔不通畅、苔粉、淤胃、应激等因素导致犊牛饮用不良奶水,又或是过分依赖有效比例的奶粉或人工奶,这样易导致肠胃不适,腹泻等病症。

二、环境问题:犊牛生长过程中环境发生引起的疾病,比如孳生细菌、病毒等的病原体,也是犊牛腹泻的主要发病原因。

比如粪便、土壤、垃圾、人员操作不严谨等,促使疫病细菌在环境中大量繁殖,导致犊牛细菌感染,出现腹泻。

三、体内免疫力下降:犊牛在生长过程中,免疫能力较差,免疫能力低时,细菌和病毒感染犊牛时,就容易发生腹泻等病症。

而且,如果已经发生腹泻等病症的犊牛,免疫力降低,再次感染也容易导致腹泻等病症的加重。

防治措施:一、加强对犊牛饮食的管理。

母牛应该做好专业调理,保证奶质量和奶粉的均衡使用。

此外,应尽量避免一些菌毒性较大的饲料或犊牛不能食用的食料的出现。

二、提高环境卫生水平。

卫生管理应该加强,减少病原微生物在犊牛环境中的存活,如减少饮水设施的水温、增加光线、加强消毒、定期换草及锁定口、减少垃圾堆积等,减少细菌繁殖的空间。

三、及时检测犊牛健康。

定期对犊牛留样并进行检测,判断病例情况以及细菌清零率。

此外,对于发现患病犊牛应立即进行驱虫、特定轻型药物治疗或全面、合理的药物治疗,以最快速度消除犊牛腹泻病症。

总之,进一步增强犊牛的免疫力,科学治疗,为优质、高效的牛肉产业、奶产业培养更多的优性犊牛,同时保证牛肉及牛奶的食品安全。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犊牛腹泻是指小牛发生的一种常见疾病,不仅会给犊牛的生长发育带来影响,还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那么,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治?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1. 病原体感染犊牛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病原体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口炎病毒、转氨酶杆菌等。

这些病原体会引起犊牛肠道的炎症,导致腹泻的发生。

2. 不良饲养管理不良的饲养管理也是导致犊牛腹泻的重要原因。

比如饲料不干净、饮水不洁净、饲养环境脏乱等都会增加犊牛感染病原体的风险,从而导致腹泻的发生。

营养不良也是导致犊牛腹泻的原因之一。

如果犊牛长期缺乏营养,特别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会削弱犊牛的免疫力,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引发腹泻疾病。

4. 环境变化犊牛的肠道非常脆弱,一些外界的环境变化也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引发腹泻。

比如气温骤变、饲料突然换种、饮水突然变质等都可能成为导致腹泻的诱因。

二、犊牛腹泻的防治措施为了预防犊牛腹泻,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

确保饲料的新鲜干净,充分消毒饮水器具,保持饮水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饲养环境等都是预防腹泻的重要措施。

合理的饲喂对于预防腹泻也非常重要。

要根据犊牛的生长发育状态和营养需求,合理配置饲料,保证犊牛获得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其免疫力,减少腹泻的发生。

3. 配制抗菌药物当犊牛出现腹泻症状时,及时配制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氧四环素、利福平、氟喹诺酮类等,能够有效地控制腹泻的发展。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也是预防腹泻的关键。

要定期清理饲养环境,保持干净整洁,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5. 定期做好疫苗接种定期为犊牛做好疫苗接种也是预防腹泻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提高犊牛的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总结:犊牛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原因复杂多样。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腹泻的发生,养殖户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饲喂,配制抗菌药物,注重环境卫生,定期做好疫苗接种等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犊牛腹泻原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姓名:学科、专业:研究方向:指导教师:犊牛腹泻原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摘要:犊牛腹泻是影响犊牛健康生长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哺乳期犊牛的饲养管理对于牛今后的生长有重要影响,如果此时对于犊牛的腹泻不采取措施,会直接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如何预防犊牛腹泻就成了重中之重。

本文通过对犊牛腹泻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为犊牛的生产管理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犊牛;腹泻;病因;预防;治疗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奶牛和肉牛的养殖已经从散养逐渐发展成规模化养殖。

但多数牛场养殖户缺乏养殖经验,不懂犊牛管理技术,致使犊牛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影响犊牛生长发育和成年后的肉用价值,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犊牛腹泻是指肠蠕动亢进,肠内营养吸收不全或吸收困难,致使肠内容物与多量水分被排出体外的一种犊牛疾病。

犊牛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以初春及夏末秋初多发,于出生后 3周龄以内的新生犊牛多发生,特征是拉稀便,软便或水样便,呕吐,脱水和体重减轻。

犊牛腹泻是造成犊牛生长发育不良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以出生1个月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被称为新生犊牛的杀手(冯志华等,2009)。

致命的腹泻多侵害生后2周内的犊牛,约占犊牛发病率的80%。

给养牛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 病因犊牛腹泻病因比较复杂,下列一种或多种因素存在时,犊牛腹泻发生率增高。

1.1 免疫力低下1.1.1犊牛犊牛出生后的头几天,其免疫力极低,这时需要依靠初乳提供基本的抗体,以防止犊牛产生应激反应和疾病的发生。

在人工哺乳时不定时、不定量、乳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犊牛腹泻(李俊生等,2004)。

1.1.2妊娠母牛妊娠母牛营养状况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也影响初乳的品质。

干乳期,母体必须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以供胎儿发育,如果母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必将引起胎儿发育不良,表现为体弱,活力不足,抗病力降低等。

而最初几个小时分泌的初乳是免疫球蛋白的丰富来源,所以母牛所分泌的初乳质量不佳或分泌过晚等都会引起犊牛腹泻(白军等,2009)。

血液是乳的来源,母体的代谢紊乱不仅影响血液的变化,也影响乳汁的品质。

犊牛腹泻与初乳中酮体含量增高呈一致关系,表现为初乳酮体量越多,犊牛腹泻发生率越高。

1.2 病原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对胃肠道的作用不可忽视。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感染常引起犊牛腹泻。

临床报道多见由大肠杆菌感染诱发的腹泻,喻华英等(2006b)采集了新疆某奶牛场腹泻犊牛的粪便,经实验室诊断确定,从腹泻犊牛病料中分离到的菌株大多是大肠杆菌。

刘明春等(2005)对大连某奶牛场犊牛腹泻粪便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确诊该牛场的犊牛腹泻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

穆杨等(2007)对陕西省某牛场发生犊牛腹泻送检的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此奶牛场犊牛腹泻由不典型大肠杆菌引起。

沙门氏菌也是临床报道多见的引起犊牛腹泻的另一大病原。

喻华英等(2006a)自塔里木地区某大型奶牛场采集的12份犊牛腹泻粪样经实验室诊断,分离得到5株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占41.7%(5/12),说明沙门氏菌是引起犊牛腹泻的一种重要的肠道病原菌。

赵宏涛等(2006)对西安市某兽医院接诊的3头腹泻犊牛,采集犊牛粪便,进行细菌分离,分离到3株革兰氏阴性直杆菌,经鉴定为沙门氏菌。

另外,也有报道由其他细菌感染引起犊牛腹泻,喻华英等(2006)采集某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腹泻症状典型的犊牛粪便30份,经过细菌学分离鉴定,得到10株志贺氏菌。

临床上也多见由混合感染引起的犊牛腹泻。

高睿等(2007)对陕西省部分地区细菌性犊牛腹泻病料104份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分离鉴定出大肠杆菌54株(51.9%)、沙门氏菌18株(17.3%)、魏氏梭菌11株(10.6%)、多杀性巴氏杆菌5株(6.1%)、其他菌(如痢疾杆菌等)16株(15.4%)。

高立战等(2010)使用四重PCR检测22份临床样品,结果发现,其中9份携带相关基因,并分离得到了相关致病菌,表明产毒性大肠埃希菌、A/E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是造成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1.3 应激反应各种应激反应,如无防风,防寒,防暑,防雨设施,使犊牛突然受刺激,引起寒泻和热泻;或因噪音过大,饲喂过饱,易导致犊牛消化系统紊乱;另外难产、长途运输、改变环境等应激反应,均可引发犊牛腹泻(蔡世堃等,2004)。

1.4 寄生虫感染诱发犊牛腹泻的寄生虫常见的有隐孢子虫和球虫,此外还有蛔虫、绦虫。

隐孢子虫可感染多种脊椎动物,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病原之一。

Panciera等1971年首次报道了犊牛隐孢子虫病,Vitovec 1984年研究隐孢子虫在牛肠道中的寄生部位,发现其常见部位是小肠末端,回盲瓣前6 cm处。

卵囊经粪便排出后经口感染其他犊牛。

隐孢子虫多感染3-4日龄至3-4周龄的犊牛,发病犊牛以急性下痢为主要症状(林昆华,1990)。

另外,犊牛蛔虫病、球虫病多为急性经过,且有消化不良特征;而莫尼茨绦虫病临床症状多为慢性,初期精神和食欲变化不大,逐渐消瘦,当有细菌感染或消化不良时症状加重(周元军,2005)。

2 防治措施2.1 预防措施犊牛腹泻具有发病急、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快等特点,是影响牛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如何预防犊牛腹泻就成了“重中之重”。

针对犊牛腹泻的发生发展过程,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防制(兰世杰等,2007)。

2.1.1 加强干奶期母牛的饲养管理首先是要加强妊娠母牛的营养,保证胎儿正常发育。

怀孕母牛,特别是妊娠后期母牛饲养管理得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初乳的质量及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因此,对妊娠母牛要合理供应饲料,保证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以使胎儿能获得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和母牛产后能分泌出优质的初乳。

其次,要保证母牛干草饲喂量,严格控制精料喂量,防止母牛过肥和产后酮病的发生,以减少犊牛中毒性腹泻出现的可能。

最后,牛舍要保持清洁、干燥,母牛要适当运动。

2.1.2 加强对犊牛的护理1 做好接产对接产用具要浸泡消毒。

犊牛出生后擦十全身,做好保温工作,特别是冬季,新生犊牛应放人专用封闭舍内饲养数日再转入犊牛舍。

脐带距腹部约5 CIn处剪断,断端用10%的碘酊溶液浸泡0.5~1 min。

2 早喂初乳犊牛出生后应及时喂足初乳,以使犊牛尽早获得母源抗体,这是预防犊牛腹泻的根本而有效的方法。

人工哺乳时要将初乳和牛奶加热到36~38℃后饲喂(孙鹏举,2003),犊牛出生后0.5~l h内喂足初乳。

而犊牛出生后2 h内应喂给4 L高质量的初乳,第1次饲喂初乳2 L,间隔12h再饲喂2 L。

3 坚持“四定”对犊牛喂食要坚持“四定”,即定温、定时、定系、定饲养员。

乳温恒定,不能忽高忽低;喂乳时间固定,不能忽早忽晚;喂量同定,不能忽多忽少;要选择有经验的饲养员管理犊牛,要固定人员,不能随时更换。

4 犊牛舍的卫生对犊牛舍和奶具定期消毒,保证清洁卫生。

犊牛舍每天清扫1次,每星期消毒2次。

冬季褥草及时更换,并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奶具用完后用清水清洗干净,再用消毒水冲洗或浸泡,下次使用时先用消毒药水冲洗干净。

5 其他措施王泰金(2005)对出生后第l天的犊牛进行静脉注射电解质溶液1O0 ml,能有效预防犊牛发生消化不良。

其溶液配方为氯化钠5.0 g、磷酸镁1.0 g、葡萄糖酸钙2.5 g、氯化钴8 mg、硫酸锰10 mg、硫酸铜15 mg、硫酸锌10 mg、蒸馏水100 ml。

犊牛出生第1 d肌肉注射麻黄碱0-3 g(配成5%的溶液),能使90%的犊牛避免发生消化不良症。

另外,补喂多汁饲料,合理补喂精料及抗生素,微量元素铁和硒也可以取到防止下痢的作用(陈建军,2007)。

2.1.3 加强产房消毒卫生产房要宽敞、通风、干燥、阳光充足,消毒工作应经常持久。

产圈、运动场要及时清扫,定期消毒,特别是对母牛产犊过程中的排出物和产后母牛排出的污物要及时清除。

牛舍地面每日用清水冲洗,每隔7~10 d用碱水冲洗食槽和地面。

凡进入产房的牛,每日刷拭躯体1~2次,用消毒药对母牛后躯进行喷洒消毒,使牛体清洁。

2.2 治疗措施2.2.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由于其无残留、不产生耐药性、疗效显著,因此在犊牛腹泻的治疗上显现着独特的优势。

秦振华(2006)对青海省某牛场出现出血性下痢为症状的犊牛流行病,在用抗生素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改用白头翁汤加味:白头翁30 g,黄连15 g,黄柏15 g,秦皮20 g,地榆炭20 g,金银花20 g,大黄10 g,滑石20 g,甘草5 g,当归20g,防风20 g,白芍15 g,茯苓20 g,每剂煎3次,混合药液,候温灌服,3次/d,连服3 d,患病犊牛全部痊愈。

王利(2008)用自拟苍葛芩连汤治疗,方药:苍术、葛根、黄连、黄芩、自术、茯苓、泽泻、车前子、金银花、金樱子、升麻、木香、槟榔、神曲、甘草,剂量随年龄而定,每天1剂,水煎2次合并待温后灌服,治疗犊牛腹泻,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

也有很多临床采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合用中药复方。

周红英(2008)治疗湿热型犊牛腹泻用氨苄西林钠,10-20 mg/kg体重,10%氨基比林10mL 混合肌注;白术、二花、黄芩、黄柏、陈皮各15 g,水煎灌服疗效显著。

2.2.2 抗生素治疗临床上常用庆大霉素、土霉素、头孢哌酮、恩诺沙星、氟派酸等进行治疗,虽然具较好疗效,但由于易产生耐药性及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等原因,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引起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问题(陈杖榴等,2002)。

2.2.3 补液治疗补液的首要原则是纠正脱水及脱水引起的酸中毒和改善循环障碍。

患病犊牛往往伴随着脱水严重,体液和电解质的急骤丧失。

对于脱水犊牛,补液不及时或补而不足,导致脱水、酸碱平衡失调而衰竭死亡。

常用的补液疗法有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

王洪坤(1991)试用口服补液盐(ORS)治疗犊牛腹泻,其配方组成为氯化钠3.5 g,氯化钾1.5 g,碳酸氢钠2.5 g,葡萄糖20 g,常水1000 mL,混合溶解。

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率达到98.7%。

刘国冰(2008)用等渗葡萄糖氯化钠液、0.9%氯化钠液和林格氏液作为静脉补液也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陈真强(2005)用6%低分子右旋糖酐、生理盐水、5%葡萄糖、5%碳酸氢钠各250 mL,氢化可的松100 mg,VC 10 mL,混溶后,给犊牛一次静脉注射,轻症每天补液1次,重危症每天补液2次,效果良好。

2.2.4 生物制剂治疗生物制剂疗法主要是采用疫苗和酶制剂及其他生物制剂来预防和治疗犊牛腹泻。

目前已经开发出抗轮状病毒和抗冠状病毒疫苗、大肠杆菌疫苗及胸腺素、酶制剂和复合酶制剂等用于预防和治疗犊牛腹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