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术后的护理的探讨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致呼吸暂停1例抢救与护理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致呼吸暂停1例抢救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b810d8cc6137ee06eff9182c.png)
不适 , 让患者 解这种痛苦 和不适是暂时 的。保持环境安 静 , 温度适宜 , 为患者提供 良好舒适 的修养环境 , 从而积极 配合治
疗 与护 理 。
2 1 迅速建立人 工气道 .
患 者 口唇发 绀 、 吸停止 , 明有 呼 表
2 7 拔 管护理 .
患者 意识 清醒 , 气正 常 , 环稳 定应 尽早 血 循
呼 吸 ,p , 9 ; 4 出 现 血 压 过 低 8/ 0 mm H , 医 嘱 SO 9% 1 5 4: 0 6 g 遵 应 用 升 压 药 。加 强 呼 吸 道 管 理 , 录 尿 量 。 1 :0患 者 出现 肢 记 50
2 6 心理护理 .
由于呼 吸暂 停突 然 出现 , 情重 , 管插 管 病 气
呼之不应 、 口唇 发 绀 、 吸 微 弱 、 即 呼 吸 停 止 。 即 加 压 面 呼 随
罩吸氧 ( 道阻力 大 ) 连接 心电监护 仪 , 气 , 测得 B 3 /0 m P】0 8 m
H ( = m g= .3 P ) P 13次/ i ,p , 7 。 由 于 g1 m H 0 1 3 k a , 4 mnSO 8%
[ ] 王忠诚. 2 神经 外科 学 [ . M] 湖北 : 湖北科 学技 术出版 社 ,
2 5: 3. 00 38
充血容 量。快速静滴 甘露醇以减轻小脑扁桃 体下疝 对延髓 的
压 迫 症 状 。抢 救 工 作 应忙 而 不 乱 , 强 “ 查 七 对 ” 根 据 病 情 加 三 ,
本文编辑 : 李
严 重 缺 氧 。保 持 呼 吸道 通 畅 、 奋 呼 吸 中 枢 是 纠 正 缺 氧 的 关 兴 键 。 本 例 患 者 由于 病 情 严 重 , 部 活 动 受 限 、 不 能 后 仰 、 颈 头 牙
小脑扁桃体下疝的护理
![小脑扁桃体下疝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9d0bb80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d.png)
2016.08护理经验229小脑扁桃体下疝的护理田 珊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云南省昆明市 650032【摘 要】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以来的临床经验,针对小脑扁桃体下疝的护理展开阐述。
作者希望通过此篇经验之谈,和同行交流与切磋。
【关键词】小脑扁桃体;护理1 概述枕骨大孔区畸形又称寰枕畸形,是一组颅底及枕骨大孔区及上段颈椎的畸形。
由于在胚胎发生学上,神经管在此处闭合最晚,所以先天性畸形容易发生在此处。
在此处不仅仅有骨质的改变,有时还伴有脑,脊髓和其他软组织畸形。
常见的有脊髓空洞症,蛛网膜粘连,硬脑膜肥厚,硬脊膜束带,枕大池蛛网膜囊肿,脊髓变粗等。
颅颈部的起源与颅骨不同,枕骨发源于脊椎,胚胎时由前5个体节形成枕骨,枕骨与第1,2颈椎形成转动的关节,与其他脊椎的关节结构不同,因此颅颈移行部为一特殊区域。
由于发育过程较复杂,在胎儿时期,受到影响可以形成上述的各种畸形。
2 分类枕骨大孔区畸形包括:颅底凹陷症,寰枕融合,扁平颅底,颈椎分节不全,寰枕脱位,小脑扁桃体下疝等。
小脑扁桃体下疝是指小脑扁桃体下疝至椎管内,同时延髓和部分第四脑室也疝入椎管内的畸形。
3 病理生理本病的发生原因尚有不同意见。
有人认为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的病人,由于脊髓固定在脊柱裂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柱和脊髓生长程度不同,脊髓不能按正常情况上移,这样造成脊髓和脑组织向下牵移,而产生小脑扁桃体下疝。
小脑扁桃体下疝的同时延髓也有不同程度的下移,严重者可完全移到枕骨大孔外。
这样就造成了脊髓屈曲,颅神经,颈神经受牵拉,脊髓受压变扁,疝出的脑组织与脊髓及周围神经结构相粘连,枕大池闭塞,中脑导水管或第四脑室间孔粘连闭塞,形成梗阻性脑积水, 又可加重小脑扁桃体下疝。
正中孔闭塞时可伴有脊髓空洞症和其他枕骨大孔畸形。
病理分型1891年,Chiari ’s 畸形 按期严重程度分为三型:Ⅰ型 小脑扁桃体伸长,进入椎管,并使延髓呈屈曲状;Ⅱ型 第四脑室及其脉络膜与小脑扁桃体一起下疝到枕骨大孔以下,延髓屈曲更明显;Ⅲ型 Chiari ’s Ⅱ型中伴有颈椎裂及脊膜膨出者;Ⅳ型 伴有小脑发育不全的Chiari ’s 畸形。
Arnold-Chiari 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Arnold-Chiari 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5c8057103186bceb18e8bb09.png)
Arnold-Chiari 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Arnold-Chiari畸形围手术期护理的特点与重要性。
方法对我院2008.08-2011.08收治的Arnold-Chiari畸形72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并对手术前后护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过手术前后对患者加强护理措施、生命体征监测、体位和切口的管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均痊愈出院。
结论对Arnold-Chiari畸形手术切除术患者加强手术前后的专科护理,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Arnold-Chiari畸形围手术期护理Arnold-Chiari畸形(ACM)是后颅凹中线结构在胚胎期的异常发育致使小脑扁桃体疝入枕大孔内而引起延髓、上颈髓受压,颅内压增高所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多数伴有脊髓空洞症(SM)[2]。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8.08~2011.08年收治的72例Arnold-Chiari畸形手术治疗患者,总结我们的体会和护理要点。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2例,男46例,女26例。
年龄15-65岁,平均40.4岁。
临床表现为双上肢感觉麻木63例,眼球震颤、步态不稳、共济失调12例,发音及吞咽困难9例,合并脊髓空洞症者65例,仅表现头晕者2例。
1.2方法本组72例患者采用单纯后颅窝减压术(PFD)13例,采用后颅窝扩大重建术(PFR)硬脑膜修补缝合59例,实施小脑扁桃体显微切除45例。
手术前后均给予正确的护理。
1.3结果本组7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和护理,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皮下积液7例,后组颅神经麻痹2例,术后发热18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
本组出院后获得3个月至5年时间随访,术前症状和体征得以缓解和改善,MRI 复查可见重建的枕大池,脊髓空洞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围手术期护理2.1 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及时评估患者感觉障碍情况,避免高温、尖锐物体接触患侧皮肤,建立评估表,高危值患者告知家属及患者,积极预防和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Chiari畸形患者后颅窝减压及成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Chiari畸形患者后颅窝减压及成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f65bf888fe4733687f21aa0e.png)
Chiari畸形患者后颅窝减压及成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Chiari畸形患者后颅窝减压及成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方法对28例Chiari畸形行后颅窝减压及成形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25例,有效率89.29%,无变化2例,加重1例。
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发热、感染、脑脊液漏或皮下积液等。
结论后颅窝减压及成形术治疗Chiari畸形效果较好,加强术后护理能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Chiari畸形;后颅窝减压;扩大成形;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6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231-01Chiari畸形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先天性小脑发育畸形。
以小脑扁桃体下疝为主要临床特征,常伴有脊髓空洞症。
我院在2007~2010年间对36例Chiari畸形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将该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性16例,女性12例。
年龄13~62岁,平均35岁。
其中枕颈部疼痛21例,行走不稳、共济失调4例,肢体肌肉萎缩、无力和/或浅感觉减退11例,吞咽困难、声音嘶哑3例,呼吸困难1例。
本组23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空洞症。
1.2 手术方法常规全麻后取侧卧位,采用枕下后正中直切口,切除枕骨3cm×4cm ,切除环椎后弓宽度约2cm,必要时打开第二颈椎椎板,切除增厚的环枕筋膜,硬膜呈Y形切开,在显微镜下打开硬脑膜,分离小脑扁桃体与周围组织粘连,复位小脑扁桃体,以筋膜或神经补片扩大修补硬脑膜。
硬膜外放置外引流管。
1.3 结果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25例,有效率89.29%,无变化2例,加重1例。
2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2.1 皮下积液及脑脊液漏多由于术中硬脑膜缝合不严密有关,多于硬膜外引流管拔出后出现。
一旦出现就容易发生颅内感染或发热,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治疗脊髓空洞症的研究进展
![治疗脊髓空洞症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18db5fcbd64783e08122b01.png)
治疗脊髓空洞症的研究进展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脊髓病变,它的发生可能与各种畸形或肿瘤等致病因素导致的脑脊液循环不畅有关。
人们针对其形成特点研发出各种治疗方法。
其中外科手術治疗逐渐向微创方向发展,并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此外,在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制上又有学者提出了新的论点——脑脊液回流障碍。
这一论点会在该病的治疗上为人们指出新的道路。
标签:脊髓空洞症;手术治疗;手术原则;手术注意事项;微创理念;脑脊液障碍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病变,由于部分患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实施的治疗措施虽然对那些畸形或肿瘤诊断明确者效果明显,但对于病因不明者的治疗仍局限于防止和延缓病情的进展。
因此,单纯强调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不可取,当前对脊髓空洞症的治疗应向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向靠拢。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手术治疗发展迅速,并逐渐向微创、局限、充分减压等符合当代外科理论的方向发展。
为了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脊髓空洞症的治疗进展,并针对不同病因来源的患者进行最佳的个体化治疗,下面将对近年来国内外治疗脊髓空洞症的情况进行综述。
1 保守治疗虽然在脊髓空洞症的治疗中,保守治疗并不占主导位置,但对于脊髓空洞无张力,病情静止无发展,尤其是中年以上的患者还应该采用保守治疗,密切观察病情进展,如伴有疼痛等刺激症状时才考虑手术治疗[1]。
目前普遍采用的保守治疗方法为功能锻炼,按摩理疗,服用B族维生素等营养神经类的药物等。
除上述治疗外,早期还有深部X线照射或放射性同位素131碘治疗,但因效果不确切,已逐渐被淘汰。
对于术后患者的恢复,保守治疗会起到增强手术治疗效果的功效。
因此,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理念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2]。
2手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及枕颈部其他畸形、肿瘤等均可导致脊髓空洞症的发生和恶化[3]。
由于保守治疗无法矫正畸形和解除梗阻,所以大多数的脊髓空洞症患者需要手术进行治疗[4]。
手术治疗的首要步骤就是颅颈交界区的减压,此步骤对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导致的脊髓空洞症尤为重要,通常包括切除部分枕骨,打开枕骨大孔,如减压仍不充分可切除颈1和颈2的椎板[5]。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术后的护理的探讨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术后的护理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4a4755a680203d8cf2f2412.png)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术后的护理的探讨发表时间:2014-02-19T09:35:12.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5期供稿作者:蔡丽娟闫海珍[导读]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部分小脑、第四脑室及脑干向下移位,经枕大孔疝入椎管的一组先天性畸形。
蔡丽娟闫海珍(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 138000)【摘要】报告15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术后折护理。
加强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护和持续吸氧、做好急救准备、预防并发症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安全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5-0209-02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部分小脑、第四脑室及脑干向下移位,经枕大孔疝入椎管的一组先天性畸形。
脊髓空洞症继发于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以往仅见于尸检病理诊断,被认为是致死性的疾病之一,随着ct、mri的广泛应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生前确诊成为可能,预后也大大改观。
典型临床表现为:受累的脊髓节段神经损害症状,以痛、温觉减退与消失而深感觉保存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兼有脊髓长束损害的运动障碍与神经营养障碍。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多数认为与某些先天性发育畸形因素有关。
明确诊断后应采取手术治疗。
2012年1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15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病人,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5例,其中女性8例,男性7例,年龄在36—60岁,平均50.2岁,病变在颈段及上胸段的中央管附近,都在全麻及气管插管下行后颅窝减压术,术后病人头痛、发热、呕吐、呼吸和心跳不规则等。
症状,由于及时观察、治疗和护理,患者疼痛好转,肌肉强直缓解,感觉减退进步,术后影像学证明空洞腔缩小,脑脊液流向正常。
均好转出院。
2 护理2.1 心率和呼吸的观察和护理2.1.1 持续监护术后立即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心率、呼吸、瞳孔、血压、脉搏、体温、尿量、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指标,每1小时记录1次,注意有无头痛、呕吐和肢体活动障碍等, 以便早期发现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
脊髓空洞症病
![脊髓空洞症病](https://img.taocdn.com/s3/m/19b8d1fd6294dd88d0d26b84.png)
康复科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是由于各种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产 生进行性脊髓病的脊髓空穴样膨胀,临床表现为节段性、分离性 感觉障碍、节段性肌肉萎缩和传导束性运动、感觉及局部营养障 碍。病变累及延髓者称为延髓空洞症。发病率约25~34/10万,高
发年龄31~50岁,儿童和老年人少见。
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介绍
既往史
入院前3年无明显诱因患者出现左背部疼痛, 呈酸胀性,在我院行MRI检查诊断为“脊 髓空洞症、颈椎病、神经源性膀胱”,经 中频、大灸、神经功能重建、主被动及活 血化瘀、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1-年前(2015-04)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 “胸段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治疗 效果欠佳,并出现左侧躯体麻木,再次于 2015-11-10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脊髓 空洞腹腔分流术”,术中见:脊髓肿胀, 空洞形成,空洞内为清凉脑脊液,蛛网膜 下腔粘连并与脊髓部分粘连,蛛网膜增厚, 术后予以营养神经等治疗,术后患者仍感 左背部疼痛明显,左侧躯体麻木,腹部偶 有胀痛不适,无明显诱因患者感上述症状 加重,仍呈酸胀性,伴左侧躯体麻木,术 后入住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经活血化瘀、 营养神经及对症止痛等治疗效果不佳。
辅助检查
颈、胸、腰椎椎核磁共振示
0
颈6—胸5脊髓稍变细,髓内内见多发脊髓内见多发囊状及细条状短T1长T2信号影, 腰1椎体压缩变窄,变窄约1/3,椎体信号未见确切异常,以该椎体为中心,胸腰段 脊柱向后凸,胸椎轻度骨质增生,椎体大小及信号未见确切异常。胸10/11层面右 侧黄韧带增厚。L4/5、L5/S1椎间盘稍膨出,椎管及侧隐窝稍狭窄,硬膜囊略受 压,椎旁软组织信号未见异常,颈2/3~颈6/7椎间盘T2WI信号减低;颈2/3~颈 4/5椎间盘向后突出,颈5/6椎间盘向右侧后突出,椎管轻度狭窄,颈段脊髓及相 应神经根受压。颈段生理曲度存在,颈3-7椎体轻度骨质增生,椎体大小及信号未 见确切异常。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症护理常规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症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16033ac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4.png)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症护理常规一定义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又称 Chiari 畸形,是一组后脑异常,包括小脑扁桃体经枕大孔下疝至椎管的一组后脑异常。
二、症状体征:一般可见头颈部偏斜、面部不对称,颈短、后发际低及常见有颈神经根的刺激症状,出现颈项疼痛、活动受限及强迫头位,部分病人可出现上肢麻木、疼痛、肌内萎缩及腱反射减低等。
三、护理问题:(一)自理缺陷与身体异常及开颅手术有关。
(二)恐惧与担心疗效有关。
(三)体像紊乱与面部不对称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配合,尽早进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
(二)保持肢体功能位,瘫痪肢体的手指关节应伸展,微屈曲,手中可放置海绵,肘关节微屈,上肢各关节稍外展,在外侧部可放沙袋或者其他自制支撑物。
(三)活动瘫疾肢体:肢体按摩,被动活动,坐起站立,步行锻炼。
(四)生活自理:疾病好转时,应逐步锻练日常生活技能,鼓助患者尽可能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五)有后组颅神经损伤者,进食要缓慢,防止进食呛咳引发室息。
(大)身体移动有障碍病人要防止压疮、肺部感杂的发生。
(七)感觉障碍者防止烫伤、冻伤。
(八)采取舒适的体位,防止增加神经根的刺激症状。
(九)对于生活自理缺陷的病人,及时给予满足病人的生活需要。
(十)术后颈部限制活动,头颈肩在同一水平线轴式翻身及颈托外固定,防止预椎损伤。
(十一)康复知识宣教到位,示范康复锻炼方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五、健康宣教:(一)心理指导与病人沟通,积极进行功能锻炼,交流时观察了解其心理反应,建立健康人格。
对遗留有大小便障碍或残疾病人,应加强心理开导。
(二)鼓励病人进食富含高蛋白的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三)戴颈托者,指导病人防止颈椎移位,避免造成呼吸中枢受压。
肢体活动时不可取下颈托,颈托固定 3 个月以上。
(四)术后 3-6 个月到门诊复查。
(五)出现原有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或伤口有异常者及时就诊。
小脑扁桃体下疝(Chiari畸形)
![小脑扁桃体下疝(Chiari畸形)](https://img.taocdn.com/s3/m/c722e43b102de2bd960588ea.png)
周王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宇平
概述
•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又称Chiari畸形是 后颅凹中线结构在胚胎期的异常发育 致使小脑扁桃体疝入枕大孔内而引起 延髓、上颈髓受压,颅内压增高所表 现的一组综合征。
• 即小脑扁桃体向下延伸至延髓下部甚 至第四脑室,经枕大孔突入颈椎管的 一种先天性发育异。也是一种先天性 的后颅凹发育狭小而不能容纳正常发 育的小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有一半 以上合并脊髓空洞症。尚有25%~50 %的病例合并其他颅颈部畸形,该类 畸形可单发.也可二种或多种并发。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展, 对该病有了进一步认识。
Chiari畸形的诊断:
Chiari畸形的流行病学:
• 性别:女性〉男性 • 年龄:Ⅰ型:多见于儿童和成人,最为多见;
Ⅱ型:多见于婴儿; Ⅲ型:在新生儿期发病; Ⅳ型:常于婴儿期发病 • 病程:从出现症状到入院时间为6周至30年,平 均4.5年
治疗
• 目前观点认为,手术是治疗小脑扁桃体 下疝畸形的最主要的手段。目的是解除 对神经组织的压迫,重建脑脊液循环通 路.并对不稳定的枕骨脊椎关节加以固 定。
历史:
• 1883年,Cleland最先发现1例菱脑畸形 • 1891年,Chiari最先报道这种畸形,并分为三型。 • 1894年,Arnold报道了1例病人,并详细作了描
述。 • 1896年,Chiari又对这种畸形重新作了更详细的
报告,将小脑发育不全作为这种畸形的第四型。 • 1907年,Arnold的学生Schwalbe和Gredig将这
症状。常伴颈段脊髓空洞症、颅颈部 骨畸形。Ⅱ
正常的后颅窝形态(MRI矢 状位扫描)
Ⅱ型:第四脑室疝人椎管 内
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
![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ac760e3c192e45361066f575.png)
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于1992年12月~1996年5月共收治72例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病人,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手术,其中44例得到随访,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44例,女性28例,年龄8~57岁,平均29.8岁,病程从20天~30年,平均4年半。
2.临床表现:见表1。
3.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例均经MRI检查,2例为ChiariⅡ畸形,余均为ChiariⅠ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至C1段多见,少数下疝至C2段,所有均合并脊髓空洞,其中颈段25例,颈-上胸段24例,颈-中胸段18例,颈-下胸段4例,颈-腰段1例,脊髓空洞波及延髓2例,有8例合并脑积水。
4.手术方法及术中所见:采用多种手术方式,具体见表2。
表2 手术方式表1 临床表现方法F为在“Y”形剪开区域内先将硬膜外层剥下,然后“Y”形剪开硬膜内层,在缝合硬膜时将剥下的硬膜外层翻转与硬膜内层缝合,扩大硬膜囊。
手术自枕外粗隆至C4~5棘突行后正中切口,暴露枕骨鳞部及C1,C2见多数病例有颅底陷入,扁平颅底,环枕融合等颅底畸型,咬除枕骨鳞部,骨窗直径约5cm向下咬除枕骨大孔后缘,宽约3cm,咬除C1椎板,C2棘突及椎板,宽约3cm,暴露增厚之硬膜,儿童骨窗则相应缩小。
术中见绝大多数病例有环枕筋膜增厚,呈束带状,压迫枕大孔区,颅颈交界处。
予切除松解。
打开硬膜组见蛛网膜大多有不均匀增厚,有许多纤维丝粘连,四室中孔脑脊液流出不畅或受阻,小脑扁桃体下疝至C1水平。
有2例下疝至C2水平。
在显微镜下予分离,松解粘连,探查并打通四室中孔,直至脑脊液流出通畅,脑及脊髓搏动良好。
6.结果及合并症:本组无死亡,术后除一例症状加重外,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术后合并症主要为术后发烧,头疼,以硬膜敞开组中多见。
共有44例得到随访。
以Tator结果评定标准(1)进行评定,依病人自我感觉症状和体征改善程度分为好转,稳定,恶化,以好转和稳定为有效,手术方法A+B+C为未打开硬膜组,其总的有效率为62.5%,方法D+E+F为打开硬膜组,总的有效率为90%,二者比较,以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脑积水15例治疗体会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脑积水15例治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ab59403cc17552707220855.png)
1 临床资料
1 . 1 一般资料 本组 15 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 并脑积水患者中, 男 5 例, 女 10 例 ; 年龄 7~ 58 岁 , 中位年龄 37 岁; 病程 2 个月至 8 a ; 临床表现为头痛 15 例 , 其中伴项痛、 恶心、 呕吐 5 例。一侧或双侧肢 体感觉减退、 肌力下降、 反射亢进、 病理征阳性 6 例 ; 单手或双手肌肉萎缩、 感觉分离 10 例; 复视、 眼震 2 例 ; 步态不稳 等共济失调 3 例; 眼 底视乳头水 肿 7 例。头部及颈部 MRI 扫描显示脑积 水 15 例, 表现 为双侧脑室、 三脑室扩张, 其中四脑室扩张 6 例。所 有病例均存在小脑扁桃体下疝 , 表现为小脑扁桃体 变成楔形向下移位进入椎管 , 超过枕大孔连线 5~ 12 mm, 中位数 8 mm, 合并颈髓空洞 10 例, 表现为 颈髓中央连续纵形长柱状长 T1 长 T 2 异常信号影。 颅底凹陷、 齿状突上移 3 例。 15 例患者术前均行腰 椎穿刺检查 , 应用 测压 管测量 颅内压 例, < 0 . 2 kPa 10 例。 1 . 2 治疗方法 0. 2 kPa 5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又称 A rno ld Ch iari畸形 , 临床上较为常见 , 但合并脑积水并不常见
[ 12]
。 2000
年 3 月至 2005 年 6 月, 作者共收治此类患者 15 例 , 约占同期住院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的 7 %, 根据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 疗 效满意 ,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 1 一般资料 11 例中男 8 例 , 女 3 例, 年龄 7 ~ 41 岁, 病程 5 d~ 0 . 5a , 3个月内 9 例, 半年内 2 例, 入院前均无发热病史, 颅外未发现感染灶。 1 . 2 临床表现 10 例颅内占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癫 疒 间发作, 其 中 2 例为全身性大发作 , 伴意识障 碍; 2 例为单纯局限性发作 ; 余 6 例由单纯局限性发作渐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伴脊髓空洞症病人的心理_护理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伴脊髓空洞症病人的心理_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0055088ed15abe23492f4d29.png)
1.1 帮助病人尽快熟悉他们所面对的院内环境
护士要建立一个整洁、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 接诊护士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入院宣教。向病人介绍病 人的责任护士、负责医生、病区的护士长、病区主任 。病房的环境设置,如食堂的位置、电话号码,呼叫 器的使用方法,卫生间的位置,物品的保管等。积极 帮助病人尽快适应环境。减少病人因环境陌生而产生 焦虑不安负性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护理可以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进行,也可以有计 划地约好时间。要注意医源性保密避免语言暗示、 解释含糊、指导失误等原因造成医院性问题。交谈 要尊重病人人格,保护病人隐私。沟通时,护士要 避免急躁;改换话题;主观武断,这样会使患者感 到护士不能理解自己,甚至责备自己,有时会给患 者增加新的负担。
3、鼓励病人表达不良情绪
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护士就必须用高度
的责任心去切实的做好每一项护理工作:用真诚 的态度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的病人;用博大的爱 心去关爱那些渴望健康的人们。让他们来感受真 正的爱心,细心,责任心,耐心;感受真正的天 使般的微笑;感受真正的优质护理服务。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六)猜疑与怀疑
猜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是缺乏根据的猜 测,会影响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
猜疑还可以泛化涉及整个医疗过程,对治疗、 用药、检验等都作猜疑反应。
护士要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保持积极的治疗 状态,应做好以下四个环节。
1、帮助病人适应环境 2、就治疗问题与病人保持经常性的沟通 3、鼓励病人表达不良情绪 4、及时表达护士对病人的理解与同情
二、常见心理问题
(一)焦虑心理 (二)恐惧心理 (三)抑郁心理 (四)孤独感 (五)依赖心理 (六)猜疑与怀疑
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术后的观察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25453cd5fbfc77da269b1c0.png)
c ir畸形 合并 脊 髓 空洞术后 的观察 及 护理 hai
李林梅 ’高珊珊 何 吉琼
摘 要 : 文对6 ̄合 并脊髓 空 ici i 形 的资料 进行 分析 , 过探 讨治 疗结 果和 疗效 观 察 , 出 了术后 观 察及 护理 方法 , 本 9' 1  ̄ ha 畸 ] r 通 提 对有效 的 治疗合并脊 髓 空ici i  ̄hr 3 a 畸形提 供 了依据 。 关键 词 : i i畸形 ; 并脊 髓 空洞 ; 察 ; ca; hr 合 观 护理
节段性 感觉分 离 2 例 )肌 肉萎缩 1 例 , 6 , 2 锥体束 征 7 ; 颅神 经 脊椎 脱位 压迫脊 髓 、 例 ② 引起 脊髓 功能 障碍 。 和 颈神经 受累症 状 : 颈 部疼 痛 1 枕 7例 , 声嘶 2 , 肩无力 2 ; 4 神 经功能 观察 及 处理 麻 醉清 醒后 及 时检查 :神经 功能 与术前 例 耸 例 - 3 ③共 济失调症 状 : 步态不 稳 l ; 颅 内压增 高症状 : 痛 2 例 。 进行 对 比 , 密观 察 四肢 感觉 运 动功 能恢 复 情况 , 研究 中 l 5例 ④ 头 O 严 本次 5 2 结 果 例肢 体感 觉运动 障碍 患者 术 后有 1 例 减压 术后 即可 表现神 经功 2 术后 5 例随访期 限 6 8 个月至 6 , 年 平均 3 年 。其 中按 T t 标 能 明显恢 复 , 例 患者 出现 出现 肌力 下降 ,立 刻报 告 医生复查 C . 7 ur o 2 T 准, 术后症状、 体征明确改 善者 为优 , 状 、 征稳定 者为 良 , 症 体 术后神 排除 脊髓血 肿形 成 , 考虑脊 髓水 肿所 致 。3 例术后 7 后脊髓 功能 d 经功 能 恶化 者 为差 。本 组优 4 例 ( 1 , 7 (2 )差 4例 好转后 再次 出现 肌无力 及 感觉 麻木 症状 , 虑停 用糖皮 质激 素和 7 8%) 良 例 1% , 考 (%) 神经 功能恶化 主要 是麻木 加重 , 7 。 肩胛 区及上 肢疼痛加 重。 本 脱水 剂 有关 , 肢 体活 动障 碍 的 病 人 , 按 时 翻身 , 摩受 压 部 有 应 按 组 4 7例术后复查 MRI ,脊 髓空洞 有不 同程度 缩小 ,O例枕大池解 位 , 4 防止 压疮 的发 生 , 同时给 予肢 体功 能锻炼 , 防止 肌萎缩 。 剖恢 复, 例脑室恢复正常形状 , 2 2例在术后半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44 口及 伤 口引 流 的观察 与护 理 : .伤 由于术 区结构 复杂 , 打开硬 膜 3 疗 效 观 察 后 缝 合不 严密 或 术 中硬 膜损 伤 , 响切 口愈合 , 易并 发 减压 窗 影 容 31 h rI .cii 畸形 为先 天性疾 病 ,目前 公认 其发 病机 制为 中胚层 旁 外 突 , a 出现脑 脊液 切 口漏 。本 组 1 5例切 I皮 下积 液者 , 时抽皮 : 1 定 中央轴发 育异常 导致枕 骨发 育不 良 , 相对 于 正常 发育 的小 脑而 言 下 积 液 ,保 证 持续 有 效 的 弹性 绷带 加 压包 扎 ,并 自制 一直 径 为 后 颅凹容 积相对 较小 , 而造 成 小脑 幕 向上飘 移 。小 脑扁 桃体 下 5m 的毛 巾卷枕 于后 颈 切 口处 , 从 c 对切 口起 到加 压作用 。本组 患者 疝则 为继 发性改 变。 类患 者 中 4%~ 0 该 0 7%合并 脊 髓卒 洞 , 髓 经积 极处 47 后 , 口皮 下积 液 消失 , 温恢 复 正常 。对 2 而脊 ~d 切 体 例脑 空洞 的形成是 由于下疝 阻碍 了枕 大孑 区的脑 脊液 循环 。 生增 强 脊液 切 口外 漏 、 口难愈 者 , L 产 切 由医生行 蛛 网膜 下腔置 管引 流术 , 术 的收 缩期压力 波作用 于脊 髓表 面 。 后严 密观察 引 流液 的量 、 性质 , 据引 流量 来调 整引 流管高度 , 根 使 3 . 2目前 C I M 合并脊 髓空 洞 的手术 方法 主要后 颅 窝减 压术 、空 洞 引流 量控 制在 30 l 0m/ 内。2 患者 分别 在行 蛛 网膜下腔 置管 d以 例 蛛 网膜下 腔分 流术和 小脑 扁桃 体 切除 术 。C i i h r畸形一 般分 为 3 引流 术后 的第 24日切 口脑 脊 液漏停 止 , a 、 分别 于 置管 7 、d后拔 d9 型。型 : I 小脑扁 桃体 、 小脑 下部 向下移 位 , 进人椎 管 内 , 但延 髓 、 第 除 , 口逐渐 愈合 。 切 四脑 室位置正 常 , 型多 并 发脊髓 空 洞 ; 型 :型 基础 上 , 有延 4 并 发急 性脑 干水 肿 观 察及 护理 : 此 I I I 伴 . 5 急性 脑水 肿是 A M、M 术后 C S 髓 、 四脑 室 下移 和拉 长 , 第 常并 发 脑 积水 ; Ⅲ型 : 延髓 、 脑 、 四 最严 重的并 发症 , 能因术 后 反应 性水 肿或 减压 后不适 应 的复位 小 第 可 脑 室 下移疝人 枕部或 上颈 段脑 、 脊膜 膨 出之 中 , 于婴幼 儿 。 见 挤压 或牵拉 延髓 所致 。患者 在术 后第 2日 晨 突发 呼吸停止 , 凌 及 4 并发 症 的观 察及 护理 时予气 管插 管 , 呼吸机 A C模式 辅 助通 气 , / 同时遵 医 嘱积极脱 水 、 41 .生命体 征监测 : 患者 术后 7h在 IU接受 床边 心 电监 护 , 2 C 动态 应 用 激素 等 , 以减 轻脑 干水 肿 。3 h 自主 呼 吸恢 复 , 较微弱 , 4后 但 监 测并 每小时记 录 1 。严 密 观察 患 者的 意识 、 次 瞳孔 、 呼吸 、 血氧 改为 同步 间歇指令 通气 模式 辅助 通气 ,d 3 后脱 机 , 呼吸平稳 。 饱 和度 、 血压 、 搏 、 温 、 脉 体 肢体 活动 、 量等 各项 指标 。准 确评 估 参考 文献 尿 术 后脊髓 功 能恢 复情况 。本 组 1 例在 术后 1h发 现 S O 进行 性 [ 宗 少晖, 5 P : 1 】 王振 字.ha 型 畸形 手 术 方式 的 选择 Ⅲ. Cii rI 中国临床神 下降, 自主呼 吸 6 mn 我们 及 时予 气 管插 管 , 行 呼吸 机辅 助 经外科 杂志 , 0 , () — . 次/ i, 并 2 51 1 1 4 0 0 :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干预护理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干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49c61cc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2.png)
评价方法:患者自评和医护人 员评价相结合
评价结果:患者生活质量得到 显著提高
小脑扁桃体06下疝畸形干
预护理的注意事项
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存在差异,护理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护理效果,需充分考虑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也可能对护理效果产生影响,应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减轻家庭负担:专业的护理能够降低家庭照顾患者的压力,让家庭成员有更多的精力去关 注患者的康复进展。
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需要长期护理和关注,家庭和社会负担沉重。 正确的干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通过专业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早期干预护理可以预防疾病恶化,从而避免更多的医疗资源和财政负担。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影像学检查,如MRI、CT等 鉴别诊断:与脊髓空洞症、枕骨大孔区畸形等相鉴别 诊断标准: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误诊率:较高,需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小脑扁桃体03下疝畸形干
预护理的重要性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少并发症: 通过及时的干 预护理,降低 小脑扁桃体下 疝畸形患者的 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生
存率。
减轻痛苦:有 效的护理措施 能够减轻患者 的痛苦,让患 者在治疗过程 中更加舒适。
提高自理能力: 通过康复训练 等护理措施, 提高患者的自 理能力,使患 者更好地融入
社会生活。
促进家庭和谐: 通过护理干预, 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减轻 家庭负担,促 进家庭和谐。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探究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6598925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9.png)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探究王松林;李丹【摘要】目的分析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20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选择后颅窝减压术和小脑扁桃体下极部分切除方法进行治疗,并采用神经补片与硬脑脊膜、蛛网膜联合扩大修补缝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14例患者效果为优,比例为70%,5例患者效果为良,比例为25%,1例患者效果为差,比例为5%.随后对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复查,其病情症状改善效果显著的患者为12例,比例为60%,症状改善的患者6例,比例为30%,症状无改善的患者例数为2例,比例为10%.患者术后并未出现脑脊液漏、脑膨出或者颅内感染现象.结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选择后颅窝减压术和小脑扁桃体下极部分切除方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自身的临床症状.【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7(011)003【总页数】2页(P74-75)【关键词】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症;手术治疗【作者】王松林;李丹【作者单位】121001 解放军第205医院神经外科;121001 解放军第205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在临床中称之为阿诺德-奇阿(Arnold-Chiari)畸形,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是由于胚胎发育出现异常使小脑扁桃体下部下降至枕骨大孔以下以及颈椎管内,患有此病的患者通常伴有脊髓空洞症[1,2]。
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枕部、颈部和臂部疼痛,肩臂部痛温觉减退,头面部、上肢力弱,吞咽困难,眩晕,共济失调,甚至瘫痪等[3]。
此研究分析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探究,现将研究过程以及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20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女11例,男9例,年龄最大50岁,最小26岁,平均年龄(40.1±4.7)岁;其中10例患者出现肢体感觉障碍,6例患者出现上肢肌肉萎缩,2例患者出现感觉分离,7例患者出现头颈臂疼痛。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疗效评价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疗效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088574f1a37f111f0855bdf.png)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第19卷第82期 147·临床研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疗效评价高玖峰1,李犇2,郭华3(通讯作者*)(1.淄博市淄博区人民医院,山东 淄博;2.益都中心医院,山东 潍坊;3.山东省立医院,山东 济南)摘要:目的评价与研究手术方式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疗效。
方法病例时间: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研究对象:74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将74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方式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37例采取后颅窝减压术治疗,研究组37例采取后颅窝减压术联合小脑扁桃体下极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术后一周、三个月、六个月治疗总有效率均比常规组高;研究组发生4例并发症(10.81%),比常规组的3例(8.11%)高,差异较小,P>0.05。
结论后颅窝减压术+小脑扁桃体下极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治疗效果比较卓著。
关键词: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症;手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766.18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82.079本文引用格式:高玖峰,李犇,郭华.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疗效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147-148.0 引言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也被叫做Chiari畸形,主要是指小脑扁桃体下降至枕骨大孔平面以下,对于该疾病的病因尚不是非常明确,头痛、感觉障碍、肌肉萎缩等是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脊髓空洞症是该疾病的常见合并症[1-2]。
本次研究在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选取74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应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比较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时间: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研究对象:74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将74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方式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37例:包括14例男性患者和13例女性患者,年龄区间在23~65岁之间,平均(48.1±11.2)岁;研究组37例:包括15例男性患者和12例女性患者,年龄区间在22~66岁之间,平均(48.7±11.5)岁;不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计算差异较小,P>0.05,结果可以形成有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术后的护理的探讨
摘要】报告15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术后折护理。
加强术后生
命体征的监护和持续吸氧、做好急救准备、预防并发症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安全的
有力保障。
【关键词】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672-5085(2013)35-0209-02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部分小脑、第四脑室及脑干向下移位,经枕大孔疝入
椎管的一组先天性畸形。
脊髓空洞症继发于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以往仅见于尸
检病理诊断,被认为是致死性的疾病之一,随着ct、mri的广泛应用,小脑扁桃
体下疝畸形的生前确诊成为可能,预后也大大改观。
典型临床表现为:受累的脊
髓节段神经损害症状,以痛、温觉减退与消失而深感觉保存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为
特点,兼有脊髓长束损害的运动障碍与神经营养障碍。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
不清楚,多数认为与某些先天性发育畸形因素有关。
明确诊断后应采取手术治疗。
2012年1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15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
病人,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其中女性8例,男性7例,年龄在36—60岁,平均50.2岁,病变
在颈段及上胸段的中央管附近,都在全麻及气管插管下行后颅窝减压术,术后病人
头痛、发热、呕吐、呼吸和心跳不规则等。
症状,由于及时观察、治疗和护理,患者疼痛好转,肌肉强直缓解,感觉减
退进步,术后影像学证明空洞腔缩小,脑脊液流向正常。
均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心率和呼吸的观察和护理
2.1.1 持续监护术后立即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心率、呼吸、瞳孔、血压、脉搏、体温、尿量、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指标,每1小时记录1次,注
意有无头痛、呕吐和肢体活动障碍等, 以便早期发现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
注意监测心电图的心跳的频率、节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同时备齐药
品在床旁,争取抢救时间。
2.1.2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呼吸,术后应立即予以持续鼻导管吸氧,氧流量2~3L/min,以改善组织缺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加强翻身、叩背,必要时超声雾化吸入,以利于痰液的咳出,防止肺部感染。
由
于患者的病程长,对手术的应激能力和麻醉的耐受性差。
术后恢复慢,容易造成缺
氧及呼吸中枢抑制,吸氧后提高spo2解除了低氧对呼吸中枢抑制,稳定了呼吸
控制系统,术后立即予以持续鼻塞吸氧,氧流量2-3l/分,以改善组织缺氧,同时
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控制探视人员。
2.2适当体位术后平卧位,枕头高度以一拳为宜,侧位时枕部肩宽同高,使
颈部与躯体保持直线,并在侧卧位时在肩背部和腿部垫支持物,以维持侧卧位,
术后颈部两侧置物品固定,或佩戴合适的颈托,每2h翻身1次,翻身时应轴位
翻身,患者头、颈、肩、躯体纵轴一致。
避免旋转、震动,尽量协助患者取正确
及舒适的体位,预防褥疮。
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神经营养障碍,有发生压疮
的危险,对于骶尾部,两侧髋部,内、外踝,足跟,肩部等骨隆突处而易发生压
疮外,还有吸氧管过紧牵拉造成耳后、耳廓处压疮,由于患难者需要每5-10分钟
监测1次血压,时间长,血压的袖带引起压疮,血氧饱和度指套夹过紧造成手指
压疮,心电监护仪联线、三腔导尿管压在患者身下,造成背部、背侧等部位压疮等。
每2小时给予翻身、叩背一次,并注意上述皮肤的色泽。
2.3术后伤口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注意引流管连接部切勿脱落、松弛或污染,如引流管已脱落,切不可原样插回,应立即用止血钳夹住引流管,
报告医生,在无菌操作下予以换[3]。
引流袋不宜过高或过低,防止引流液逆流或过度引流,预防逆行感染。
当发现引流管无引流液引出,要观察敷料渗血情况,
如果伤口有渗血,周边皮下组织有瘀斑,要警惕深部血肿的发生[4]。
若有活动性
出血,及时与医生联系,给予处理,引流液引流过多时会出现低颅压性头痛,如
出现低颅压性头痛,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将床头放低,引流袋适当的抬高,同
时静脉补大量生理盐水及对症处理,多得到改善。
2.4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
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
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使肌跳加重,使肌萎
缩发展。
2.5注意预防感冒、感染。
脊髓空洞症肌萎缩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
或者存在着某种免疫缺陷,一旦感冒,病情加重,病程延长,肌萎无力、肌跳加重,特别是球麻痹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如不及时防治,预后不良,甚至危及患
者生命。
2.6合理饮食患者饮食要遵医嘱给予饮食,保持消化功能正常。
脊髓空洞症
肌萎缩患者保持消化功能正常,合理调配饮食结构是康复的基础。
脊髓空洞症肌
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
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
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药膳,如山药、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
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
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
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饮食要以稀软开始到体内逐步适应后再增加其他饮食,应选用高蛋白、高维
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经过合理的营养搭配及适当的烹调,尽可能提高患者食欲,使患者饮食中的营养及能量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其次,患者不宜服用对病情不利
的食物和刺激性强的食品,如辣椒,烟酒,咖啡,浓茶等。
2.7心理护理首先取得病人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医护人员要具有良好
的沟通能力,由于手术伤口疼痛及活动障碍,患者会产生恐惧、担心、悲观等消
极情绪,医护人员应给予关心、帮助,消除患者不良情绪,让患者感到温暖和关爱。
2.8功能锻炼术后应尽早进行,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锻炼的目的及意义,先从
肌肉揉捏到关节活动,如:抬手、抬脚等,在患者肢体肌力慢慢恢复时指导患者先
在床边坐起,并鼓励患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主动运动,再床头扶起站立,再
室内扶助下步行等循序渐进训练,尽早的恢复神经功能。
3 肺部感染我们除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抗感染外,每日给予两次至三次超声雾
化吸入,每1- 2小时翻身、叩背1次,以促进患者痰液的排出,在患者呼吸道分
泌物多又无力咳痰时,严格按无菌要求及时吸痰,密切注意患者的体温的变化,
每天测体温q4h,直到患者的病情好,翻身、叩背一般在雾化吸入之后,遵循“气
道湿化——胸壁叩击——排痰”的原则,叩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
4 小结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属于自限性疾病,临床处理得当,预后
较好,目前临床尚无广泛接受的有效治疗方法,通过对本组病例的护理,我们体会出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有效的呼吸、心率维护和恢复,耐心的功能训练是本病的治疗获得成功的关键保证。
参考文献
[1]黄思庆,肖启华,李国平,等.Arnold-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显微外科治疗310例临床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1:100-102.
[2]巩汝霞. 脊髓空洞症围手术期的护理. 泰山医学院学报,1999,20(2):251.
[3]朱怡然.临床护理全书.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324.
[4]孙丽芳, 谭丽萍.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4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8):40-41.
[5]赵江宇,于宏伟. Arnold-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125例手术治疗疗效评价.中国神经精神疼痛杂志,2006,32(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