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选择的路》预习案导学案教案练习案

合集下载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2《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及导学案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2《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及导学案

【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0.2《未选择的路》优秀教学设计及导学案教材分析《未选择的路》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歌。

它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表面平易,而实际上却蕴含深邃的哲理;表面看上去似乎倾诉个人经历,而实际上却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普遍的共同的感受。

全诗一共四节。

第一节:他站在人生的路口上,他两条都想去,他看一条路到尽头。

第二节:他选择人少的一条路,这条路充满挑战。

第三节:他想留下一条路改日再来走,但路很长很长。

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回来了。

第四节:他回忆他的往事,又想起了那片森林,未选择的那条路。

这首诗表面上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这是一种象征手法,与之前学过的《在山的那边》《行道树》一样。

在这一点上,让学生好好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山”与“海”的象征意义,就更容易理解本诗了。

学情分析《未选择的路》是一首新诗,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以道路比喻人生之路,比较浅显,但因为初一的学生经历和阅历都较少,学生可能理解的较肤浅。

对初一学生来说,如果学生不能真正与文本、与同学、与教师互动,所以引导学生成功参与是让学生品味透此诗的必走路径。

另外,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理解诗歌蕴含的深刻哲理,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幽寂、延绵、荒草萋萋”等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熟读《未选择的路》。

通过朗读,分析理解本诗象征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1、朗读法。

2、联想想象法。

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启发对人生和理想的深入思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和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和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和参考答案【作者简介】弗罗斯特,美国诗人。

生于加利福尼亚州,11岁父亲去世,随母亲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定居。

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曾前后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他的诗歌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诗风质朴无华,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诗集有《少年的意志》《白桦树》《山间》《西去的溪流》等。

【知识链接】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

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名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领悟了其中的哲理,并让同学们把它抄在笔记本上作为座右铭,相信大家已经熟记在心了吧。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品读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也有着特别的意蕴。

那么,他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让我们走进《未选择的路》,看看那里有怎样的风景。

二.预习检测涉足():伫立():荒草萋萋():幽寂:延绵:三、初读感知,整体把握:4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第1节:第2节:第3节:第4节:四、研读赏析1.诗中的“路”有两层含义,你能说出来吗?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3.诗中明确写了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为什么还要以“未选择的路”为题?4.读了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哲理?五、质疑探究1、如何理解“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2、如何理解“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步污染”?3、如何理解“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19《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19《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一、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及象征弗罗斯特,美国诗人。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又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他著名的诗集有《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等。

2、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

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3、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字词足迹()瞬间()诱人()幽寂()萋萋()涉足()伫立()伫立:极目:涉足:荒草萋萋:4、对《未选择的路》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仅描绘选择,而不说面临的选择内容是什么,使此诗具有了内涵的开放性。

B.这首诗具有象征意味,读后令人深思。

C.“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是诗人对自己年轻时错误选择的悔恨。

D.“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说明选择其中一种意味着对另一种的放弃,选择时应慎之又慎。

【合作探究】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2、诗歌中写到了两条路——选择的路和未选择的路。

请找出有关描写的语句。

3、升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哪句?4、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5、诗人在诗句“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一句中,“那路口”指什么?“久久伫立”说明了什么?【精讲解疑】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1、诗人笔下的路显然不是指行走的路,而是指2、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诗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是因为这条路3、第二小节中“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的原因是什么?4、从第三小节的哪句话中,能看出“我”对未选择的那条路的留恋?5、第四小节中,“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象征了什么?“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象征了什么?为什么说“人迹更少”?。

《未选择的路》精品导学案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0课】

《未选择的路》精品导学案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0课】
答:

2.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
答:

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答:

4.这首诗歌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

五、主题思想:
答:

教学
反思
参考答案
课题
《未选择的路》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序号
学习目标
1.理解诗的哲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学习《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及答案
预习导学题目设计:【作者、背景】【生字词】【整体感知】【研读探究】【主题思想】
班级姓名
课题
《未选择的路》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序号
学习目标
1.理解诗的哲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学习《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
3.养成对人生严肃慎重的态度,对人生道路做出正确的选择。
【幽寂】幽静、寂寞。
【伫立】长时间站着。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第一节, 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 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静。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第三节, 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经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
4.这首诗歌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面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部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部编版)

第20课《外国诗二首》导学案《未选择的路》1. 学习弗罗斯特的相关文学常识,熟读并背诵本诗。

2. 初步了解“象征”手法;在品读诗歌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3. 感悟作者对路的选择的思考,讨论如何慎重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熟练阅读课文,自学字词。

◆活动一、导入新课,预习展示1.你有没有想过,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如何做出选择?2.预习检查(1)请同学们读出诗歌中生词的正确发音。

(2)简要介绍弗罗斯特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3)介绍《未选择的路》的写作背景及其在弗罗斯特诗歌创作中的地位。

◆活动二、朗读诗歌,感受节奏1. 学生自读:(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标出自己认为需要重读和停顿的部分。

(2)小组内朗读,交流讨论。

2.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按照范读划分朗读节奏,并与自己划分的节奏进行对比。

3. 学生齐读:学生按照正确的朗读节奏,一起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美。

◆活动三、分析诗歌,领悟诗情1. 学生自由讨论以下问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内容。

(2)诗中的“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3)本诗中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4)从这首诗中,你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2.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活动四、细读诗歌,分析写法1.思考本诗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写法有何不同,分析原因。

(1)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2)这两首诗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3)在写法上,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2.了解什么是“象征”手法,分析诗歌中的象征元素。

象征是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写作方法,诗歌一般都会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生动鲜明地将主题含蓄地表达出来。

(1)什么是象征呢?象征:指借用某一景物或形象的某些特征,来表现另一事物或形象的艺术手段。

(2)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3)分析诗歌中的象征元素。

本诗中有许多常见的景物,作者就是借助它们的象征含义来阐释哲理的。

《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教师版)

《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教师版)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2.理解文章的说理方式、象征手法。

3.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难点:学习诗歌凝练的语言及其蕴含的深刻哲理,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法指导:“四步”阅读法:一读,二品,三诵,四背1.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

这一环节旨在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道理和表现的手法。

3.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因此要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1.哲理诗。

①哲理诗的概念: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

②哲理诗的特点: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蕴含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绝句,新诗则一至四句均有出现。

③哲理诗的分类:一是有一定的诗意,但不够含蓄,往往是“概念大于形象”。

二是具有生动意象,但十分含蓄,寓理于形象之中。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是一种谋篇立意的写作手法。

诗人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然之路来写人生之路,表现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哲理。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未选择的路》象征美:象征是诗歌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这首诗通篇采用了这种手法,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使之蕴含深刻的哲理。

诗人以林间岔路象征不同的人生道路,人对路的选择即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未选择的路》哲理美:在现实生活中,生活的道路千万条,可惜我们不能“同时去涉足”,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必须做出选择。

通过比较,你选择了其中一条,也就失去了再走另一条的机会,从此决定了你一生的道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诗人叹息人生的局限性。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6)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9)一、学习目标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对人生选择的独特思考和感悟。

通过学习,我们要能够分析并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认识到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性,且往往伴随着机遇与挑战。

欣赏诗歌优美的语言,学习诗人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来传达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通过学习,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明智的选择。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选择,积极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我价值。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是学习的重点。

诗人通过对未选择的路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我们需要深入体会诗中的意象和隐喻,理解选择背后的责任与后果,以及不同选择可能带来的不同人生轨迹。

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是学习的难点。

诗人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使诗歌语言优美而富有深意。

我们需要细心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同时学会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未选择的路》,我们将更好地理解人生的多元选择和每个选择背后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提升我们的诗歌鉴赏水平。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_______的一首著名诗篇,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_______和_______。

2. 诗中“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这句话揭示了诗人_______的人生态度,选择了一条充满_______的道路。

二、选择题1. 下列对《未选择的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通过描述两条不同的路,暗喻了人生中不同的选择和可能。

B. 诗人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意味着他追求的是与众不同的人生。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及答案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及答案

论述题答案
未选择的路对人生的意义 和影响
策的关系
未选择的路对个人和社会 的启示和反思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及答案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导学案
答案
01
导学案
教学目标
掌握诗歌《未 选择的路》的
意象和主题
理解诗人对人 生选择的思考
和感慨
培养学生的诗 歌鉴赏能力和
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思考 自己的人生选 择,培养积极 向上的人生态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掌握 诗歌的主题思想 和艺术手法
教学内容:对诗 歌的文本解读、 语言特点、意象 分析等
教学难点:引导 学生理解诗歌中 的象征意义和深 层含义
教学重点:培养 学生的诗歌鉴赏 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 教学策略的运用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 过提问或情境 创设,引导学
生进入课题
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______。 诗中“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象征着__________。 “我选择了其中一条”象征着__________。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描绘的是__________。
简答题答案
简述《未选择的路》的主题思想。 分析《未选择的路》中“路”的象征意义。 探讨《未选择的路》中“我”的形象特点。 简述《未选择的路》的写作特点。
知识讲解:对 课文进行逐段 讲解,帮助学 生理解文章内

互动讨论:组 织学生进行小 组讨论,探讨 文章主题和思

课堂练习:布 置相关练习题, 巩固所学知识
02
答案
选择题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谭《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谭《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谭《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未选择的路》教学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授课教师:授课课型: [教学目标] 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掌握有关象征的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 象征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教学方式]诵读法、联想想象法 [教具运用]常规、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反思] [课前检测]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弗罗斯特涉足伫立丛林荒草萋萋幽寂旅人回返二、解释下列词语。

涉足:伫立:丛林:幽寂:延绵:荒草萋萋:文学常识。

1、《未选择的路》选自《》。

作者是__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诗人______。

作品有《___》《_____》《西去的溪流》等。

其诗歌洋溢着浓郁的田园气息,他也因此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便是他的诗风。

2、本诗中的“林间岔道”实则象征了_____________。

3什么叫象征?四、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并在重读词语下面用“·”标注。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三、检查预习四、作家作品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共出版了10部诗集,这一首是其第三部诗集《山间》中的第一篇。

弗罗斯特以写抒情短诗著称,它的抒情短诗的质量很高,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劳伦斯指出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就在于他能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糅合起来,用抒情诗的形式表达。

弗罗斯特年轻时当过工人、瓦匠、教员、新闻记者等,后考入哈佛大学,后因经济问题辍学归家经营农场,其间开始写诗,1912年,已近40岁的弗罗斯特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卖掉祖传的农场,放弃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携妻拖子,移居伦敦郊外的一所板房之中,准备为撞击诗坛大门做奋力一搏。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公开课)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公开课)

4《未选择的路》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主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朗诵为主,合作探究为辅,领悟诗歌精髓。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慎重的选择人生的道路,坚持不懈并且不随波逐流。

二、重难点:朗诵诗歌时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和内容的理解。

三、作者简介:罗伯特•弗罗斯特,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弗朗斯特一生共出了10本诗集,代表作有《波士顿以北》、《山间》和《新罕布什尔》等。

他的诗歌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四、预习检查:1、字音及解释:涉.足():伫.立():荒草萋萋.():幽寂:延绵:2、情感剖析(每一节解决一个问题,分析情感基调和朗诵语速)(一)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诗人为何在路口久久伫立?·情感·语速(二)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诗人选择了一条怎样的道路,从哪些地方看得出来?·情感·语速(三)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路走错了可以回头再走,而弗罗斯特为何说难以再回返?·情感·语速(四)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全诗最后作者为何将感慨的重点放在未选择的路上?·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感悟与延伸:1、此诗让你领悟了什么道理?2、本文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以自然之路象征人生之路,在以前学习的课文中,哪些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呢?找到并具体说说是如何使用象征的。

未选择的路》教案

未选择的路》教案

未选择的路》教案教案标题:《未选择的路》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未选择的路》这篇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观点和感受。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并讨论他们对选择和决策的理解。

2. 引入《未选择的路》这篇文学作品的主题,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你认为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面临难以做出选择的困境?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吗?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未选择的路》。

2.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主人公在故事中面临了哪些选择?他们为什么难以做出决定?他们最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这些选择对他们的生活有何影响?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未选择的路》中的主题和情感。

例如:这篇作品探讨了人们在做出选择时面临的困境和后果。

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决策过程和他们的内心矛盾来传达这一主题。

2. 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他们对作品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鼓励他们提供支持自己观点的文本证据。

写作练习(15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未选择的路》的理解,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可以引用作品中的描写或对话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评和反馈。

总结与延伸(5分钟):1.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未选择的路》这篇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并思考其他与选择和决策相关的文学作品。

教案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学生对《未选择的路》中主题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写作练习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1. 邀请学生选择其他与选择和决策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分享他们对选择和决策的思考和经验。

3.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探索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word版 有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word版 有答案)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生字、词、文学常识;进一步掌握诗歌朗读节奏,要求背诵此诗;体会自由诗的特点,把握诗歌主旨。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品读现代诗的方法;初步学写现代诗,以写促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选择。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朗读节奏、自由诗特点。

学习难点:品读方法、学写现代诗。

课前预学一.查资料,识记弗罗斯特及其作品。

上网查阅有着弗罗斯特生平及其作品的资料,做好笔记,并完成下面填空。

弗罗斯特(1874-1963)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

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其代表作有诗集有《》、《白桦树》等。

二.识记字音字形。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可惜我不能同时去shè足(意思是人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2.我在那路口久久zhù立。

3.它荒草qī qī(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十分幽寂。

4.但我知道路径yán mián 无尽头。

三.继续认知短语类型。

各种短语与词性的关系如下:主谓短语←名词或代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短语←名词+名词、代词+代词、动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数词+数词偏正短语←形容词+名词、数量短语+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动词、介宾短语+动词、副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动词+名词或代词后补短语←动词+形容词、动词+介宾短语、动词+数量(动量词)短语、形容词+副词根据这些规律,辨别并指出下列短语的类型。

1.黄色的树林()2.分出两条路()3.我不能()4.同时去涉足()5.久久伫立()6.极目望去()7.消失在丛林深处()8.选了另外一条路()9.荒草萋萋()10.十分幽寂()11.延绵无尽头()课堂研讨活动一.掌握朗读节奏。

根据上节课关于朗读节奏(停顿)的规律性知识,用“∕”标出《未选择的路》的朗读节奏。

第19课《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2-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19课《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2-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未选择的路
【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及作者创做的背景
2、掌握象征手法,体会“路”的象征意
3.在人生旅途中的岔路口,选定目标,坚定地朝前走。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象征手法体会“路”的象征意
难点:比喻与象征的区别
【教学方法】朗读法。

反复吟读,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步骤】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悟:
1、朗读诗歌,理解几个词的含义:
伫立:涉足:萋萋:
2、根据提示,给每一节诗加上两个字的小标题:
选前的————选择后的——多年后回顾的
3、感知内容:
两条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诗人选择了哪一条?你能理解他为什么选择这一条吗?
诗人对另一条路的感情如何?哪里可以看出?
两条路中,哪条路是这首诗描写的重点?
既然选择了一条自认为是重要的路,为什么还要念念不忘另一条路呢?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
二、再读诗歌,品析鉴赏:
1、诗中的路有什么内涵吗?诗中的“荒草萋萋”、“幽寂”有什么内涵?
2、这种写法叫什么?
3、康乃馨玫瑰梅花莲花牡丹黄河
4、本诗给你什么启示?当我们面对人生选择时要:
三、拓展延伸:与路相关的名言、俗语、诗句你能写出一两句吗?
四、课堂反馈:
1、我在那路口久久______,我向着一条路____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横线处应填词语为:A站立极目B伫立放眼C伫立极目D站立放眼
2、《未选择的路》作者是,国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有:。

3、《未选择的路》中的路既指,也指,采用了的手法。

北京市第一五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4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北京市第一五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4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未选择的路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此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想像,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学习重点:理解两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

三、学习难点:理解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四、学习过程:(一)、交流预习:1、文学常识:作者------------- (1874-1963),-----------国诗人。

生于加利福尼亚州,11岁父亲去世,随母亲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定居。

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曾前后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他的诗歌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诗风质朴无华,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诗集《山间》《白桦树》《西去的溪流》等。

2、加点字注音:幽寂()伫立()延绵()荒草萋萋()3、读出节奏,在书中划分停顿符号,在合作互动中展示。

(二)、研读共品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2、诗人为什么把诗歌的诗题改为“未选择的路”?3、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

4、你从诗中悟出什么人生哲理?(三)、互助释疑:(四)、巩固拓展: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

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五)、总结提高。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学科:语文课型:新授时间: 9。

5执笔人:李华审核人:朱岭山班级: 11综高组别:语文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课题:未选择的路
【学习目标】
1.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2.象征手法的运用。

【重点难点】
体味并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建议学时】
二课时
【课前预习】
一、背景介绍
二、解释
伫立:
极目远望:
萋萋:
幽寂:
【课堂探究】
整体感知:
1、思考一下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2、请同学们读一下这首诗的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3、犹豫着的诗人到底选择的哪一条路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二小节。

4、诗人在选择了一条路之后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5、最后一小节有些了什么?
6、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课堂检测】
导学案练习册
归纳总结:
主旨:
艺术特点: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选择的路》预习案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上汉字。

伫.立()萋.萋()涉.足()延绵.()幽(jì)____ ____(yùn)含 ______(kuài zhì)人口污(rǎn)____2、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延绵__________叹息__________犹豫__________选择__________伫立幽寂3、填空。

《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国诗人________,这首诗采用了____的艺术手法。

4、给诗句选择适当的词语。

①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________(A.荡荡地 B.轻轻地)/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________(A.纺织成 B.裁剪成)你裙裳。

②我在那路口久久________(A.站立B.伫立),/我向着一条路________(A.极目 B.放眼)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5、对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黄色的树林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涉足:趟过水进入某种环境。

B.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延绵:延续不断。

C.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D.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6、按要求默写。

写出《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表现了“我”对已选择的路的无怨无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未选择的路》中“路”有什么深刻含义?他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答案:1、zhù qī shâ mián 寂蕴脍炙染2.连续不断叹气踌躇挑选停留幽静3.美弗罗斯特象征4、(略)5、A6、“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7、路既指林中的小路,又指人生的道路。

它告诉我们: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所以必须慎重。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一、自学探究1、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二、自学汇报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掌握的课文中的生字词。

伫立萋萋涉足延绵幽寂蕴含脍炙人口污染2、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个别读、齐读,男女生分读,最后全体同学试背。

3、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三、问题研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未选择的路》。

(二)品味赏析1、朗读课文,了解本诗歌的内容。

2、默读课文,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主张?(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探讨明确:当面对人生选择时,一定要谨慎,慎重地作出人生的选择。

3、(小组讨论交流)析读这首诗歌,然后思考: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讨论交流后明确:第一节: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时的无奈。

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作者选择了极富挑战性的一条路,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更诱人,更美丽”。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选择之路,却留恋那条未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路而无法返回。

第四节:诗人对未来的遥想。

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选择的路更好些呢?可惜现实已不能回头。

4、《未选择的路》这首诗,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诗人想借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小组内每人先说说自己的观点,然后讨论,达成一致。

讨论后明确:这里所说的路是人生之路,他告诉我们:(1)人生之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

(2)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5、小组讨论交流(1)本诗中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2)从表现的情绪方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何不同?(3)这两首诗歌对人可能产生怎样影响?讨论交流后明确:(1)目的是为了提醒人们在面对人生选择的时候要谨慎,从而引起人们对选择的思考。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情绪积极乐观,给人精神鼓舞,使人笑对人生;《未选择的路》情绪表现的很忧郁。

(3)根据诗歌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三)拓展延伸谈谈你学习这首诗的感受。

四、达标测试1、给加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上汉字。

萋.萋.()()涉.足()伫.立()延.绵()______(kuài zhì)人口幽(jì)______ _____(yùn)含污(rǎn)___2、《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提示:人生之路;象征手法;《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3、试写出以下事物的象征意义,学会运用象征手法。

小草——梅花——青松——荷花——4、体会诗人在诗句“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明确:说明诗人的这种选择是理智的,他对后果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只因有了这样慎重的考虑,才会避免日后的后悔。

5、在《未选择的路》一诗中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

五、反馈总结这堂课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你们有哪些收获呢?用以下句式说说。

“这堂课,我学习到了……”“我很赞成……的观点,因为……”“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是……‘由学生按以上句式来完成,老师点评。

六、布置作业摘抄古今中外的诗人作家对“路”的精彩描写的句子3例,并标明出处《未选择的路》练习案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脍炙..人口()()污染.()伫.立()萋.萋()涉.足()延绵.()幽寂.()蕴.含()2、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3、读诗并回答问题。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1)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第一、二节中两个加点的词。

涉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在诗句中标出第三、四节诗的节奏。

(3)诗歌中的“路”象征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拓展阅读4、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四面是柳枝篱笆,篱笆上爬满了豆角秧,豆角秧里还夹杂着喇叭花藤萝,像□。

墙里是一棵又一棵的□,墙外是杨、柳、榆、槐、桑、枣、杜梨树,就像给墙镶上的两道铁箍。

奶奶连巴掌大的地块也不让空着,院子里还搭着几铺黄瓜架。

(1)在文中方框一填入喻体,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童年的五彩梦B、密封的四堵墙C、二姐出嫁时坐的彩轿D、绣着红花的蓝布裙(2)在文中方框二依次填入词语,语意连贯、语气流畅、朗读上口的一组是()。

A、山楂树、杏树、桃树和花红果子树B、山楂树、花红果子树、桃树和杏树C、桃树、杏树、山楂树和花红果子树D、桃树、山楂树、杏树和花红果子树5、阅读下面诗句,回答文后问题。

最近,妈妈总爱捉住我,逼我背一支古怪的儿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听说这是一位古代的神童,七岁时写下的“大作”。

可我却背得结结巴巴,气得妈妈说我“笨脑壳”。

我只好背得滚瓜烂熟,妈妈显得特别快活。

从此,每当家里来了客人,我都要牵出这只倒霉的“鹅”。

听到了一声声的夸奖,妈妈就奖我美味的糖果。

好像这是我写的诗篇,其实,我压根儿没见过白鹅.我家小小的阳台上,连只小鸟儿都不曾飞落。

更别说从那“曲项”里,向天唱出美妙的歌?!真的,我不愿当什么“神童”,更不想靠“白鹅”啄来糖果。

如果妈妈带我去趟动物园,那才是我最大的快乐!(1)诗的第二节中所说的“古代神童”是谁?生活在什么朝代?(2)诗中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请用你自己的话来表达。

(3)写出能表现全诗主题的句子。

(4)这首叙事诗中,妈妈的行动描写细致传神,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请联系有关诗句作具体分析。

(5)你的妈妈是怎样一个人?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一谈。

《未选择的路》练习案参考答案1、kuài zhì rǎn zhù qī shâ mián jìyùn2、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惆——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1)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2)虽然 / 那天清晨 / 落叶满地,两条路 / 都未经 / 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 / 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 / 路径延绵 / 无尽头,恐怕我 / 难以 / 再回返。

也许 / 多少年后 / 在某个地方,我将 / 轻声叹息 / 将往事回顾:一片 / 树林里 / 分出 / 两条路——而我 / 选择了 / 人迹更少的 / 一条,从此 / 决定了我 / 的一生的 / 道路。

(3)“路”象征着人生的选择。

(4)提示:诗人通过叙述对森林中两条路的选择,说明了在人生道路上有许多重大的选择,一旦确定了要走的道路,就会决定一生的命运。

4、 D C5、(1)骆宾王唐朝(2)每当家里有客人时,爱慕虚荣的妈妈都要让我给客人们表演背诵《鹅》这首诗。

(3)我不愿意当什么“神童”,更不想靠“白鹅”啄来糖果。

如果妈妈带我去趟动物园,那才是我最大的快乐!(4)“捉住”写妈妈的动作,写出了妈妈的严厉,逼迫我背古诗;“气得”写妈妈的神态,体现妈妈的性子急,为背不出诗歌的我而发怒;“显得特别快活”写妈妈的神态,表现妈妈为我能背出诗而高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