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第五单元课题一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质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及其相关应用。
3.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解释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学习过程【创设情境】狄仁杰的疑惑【设计实验】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的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跟踪练习1:判断正误(1)10g冰受热融化成10g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3)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4g过氧化氢溶液和6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剩余混合物的质量为38.4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g 。
()2、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在设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要在中进行。
跟踪练习2: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3、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解成,重新组合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变化。
宏观微观不变改变跟踪练习3: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分子的种类⑤元素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⑦物质的种类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⑤⑦D.③④⑥⑦4、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应用1: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典例1:将100g 稀盐酸跟10g 大理石在烧杯内混合,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质量为105.6g,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跟踪练习:a gA 物质和bgB 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了C 物质,则C 物质的质量( )A .等于(a 十b )gB .小于(a 十b )gC .不大于(a +b )gD .不小于(a +b )g 应用2:确定物质的组成典例2: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孔雀石(一种铜矿石)的组成元素,他们把孔雀石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观察到孔雀石分解过程中有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绿色的孔雀石变为黑色粉末则组成孔雀石的元素有( )A. C 、H 、OB. Cu 、H 、OC. C 、H 、O 、CuD. C 、Cu 、O 跟踪练习: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通过化学反应前后宏观的质量守恒认知,实现从整个体系到具体反应的思维转换;通过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实现从客观物质质量到微观原子质量的思维转换;通过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分析,实现从质量总和到质量比例的思维转换;通过元素守恒的本质认知,实现从物质改变到元素不变的思维转换。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课题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课题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时的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一些化学反应的知识,对化学反应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开展实验探究奠定了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为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奠定了操作基础。
元素、原子、分子、化学式、化合价是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是学习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初步学会控制条件进行定量实验研究,能对实验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2.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3.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4.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事实或生活现象。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并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现象和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校化学教学课例《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问目标: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试验验证方法。
2. 力量目标:能够通过试验观看和试验数据分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 情感目标:培育同学保持观看力和试验探究的爱好,培育同学的试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试验验证方法。
2. 教学难点:通过试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让同学回忆一下上节课学到的关于物质质量的学问,引出本节课的话题——《质量守恒定律》。
2. 概念讲解: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向同学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
然后,通过讲解试验操作过程和试验现象,引发同学的思考,激发同学的试验爱好。
3. 试验探究:支配试验,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试验,观看试验现象,记录试验数据。
4. 试验结果分析:同学依据试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5. 归纳总结:同学依据试验结果和争辩,归纳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基本原理。
6. 实际应用:通过举例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同学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检测同学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四、教学反思1. 教学策略:通过试验探究的方式,让同学亲身参与试验操作,观看试验现象和分析试验数据,培育同学的试验探究精神。
同时,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引发同学思考,提高同学的思维品质。
2. 教学方法:接受情景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让同学在试验过程中感受和体验质量守恒定律,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和参与度。
3. 教学效果:通过试验探究,同学既把握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又提高了试验操作和试验数据分析的力量。
同学能够机敏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亮点:本节课的亮点是通过试验探究培育同学的试验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并且能够将理论学问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同学对化学学问的爱好和理解。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1)控制好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既不能太长, 也不能太短,应给学生合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科学探 究。
(2)本节课的起点较高,难度较大,因此在分组
1.利用课本图 3-11、图 3-12、图 3-13 等示意图或 制作一些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模拟动画,帮助学 生思考得出以下结论: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质量、数目和 种类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各 教学过程 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 定相等。
2.化学方程式从“质”和“量”两方面更直观、更 准确地反映了化学反应的本质。学生对“质”的含义易 于理解,而对“量”的含义容易片面地理解成各物质之 间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中应通过练习等方式给予强 调。
化学方程式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内容的学习。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
应中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增加学生探究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 教学目标
操作,观察,讨论,归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
3.练习: ①同桌同学互相交替地读出本学期已经学过的化学反 应,说出这些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质”方面的含义。
②当堂讨论完成课本习题。
本课题是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传统的教学往往 是教师给定实验步骤,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实验,最后得 出结论。本节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让学生自己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由于学生们的参与,使得课堂 气氛更加活跃,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获得化学知 识的同时,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了探究的乐趣,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了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形成和发展了 学生的科学素养。这节课还采用电脑动画模拟出在化学 变化中,原来的分子被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分 子或直接构成物质这一过程,使得学生看到整个过程中 课例研究综 原子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原子种类也没有改变,十分 述 直观地引出质量守恒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提高了课堂效 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石家庄市第三十二中学苗小转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石家庄市第三十二中学 苗小转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选择装置,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等一系列过程,初步体验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过程。
2、通过生生、师生间的讨论交流,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提高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测定装置的选择和实验数据的处理。
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思想创设情境展示冰块请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冰变为水,变化前后总质量没有改变的原因。
水通电变成了氢气和氧气,各物质的质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是什么关系呢?冰变为水的过程中水分子不变,只是分子间隔发生变化水的质量减少,氢气、氧气质量增加开篇让学生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为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做铺垫。
明确研究主题。
环节一实验探究水电解装置比较复杂,我们选一个较熟悉的反应进行研究。
任务1请你设计实验装置探究测定磷与氧气的总质量和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是否相等?演示红磷燃烧实验过渡:刚才称得的物质都参加化学反应了吗?本质上到底是哪些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对称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考虑反应物中有气体,需使用密闭装置。
描述实验现象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磷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从熟悉的反应出发,便于学生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设计实验装置,考虑到反应物中有气体,设计密闭的实验装置。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让学生真正体会“参加”的含义,初步得到初步的结论参加化学反应m反应物总=m生成物总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体验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过程。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为化学课程中的核心章节,其教材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精髓。
教材通过多个实验案例,如红磷燃烧、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等,直观展示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不变性,帮助学生构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框架。
同时,教材注重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实质,即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的守恒,这一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分析能力。
此外,教材还强调了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设计思路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变化、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等。
然而,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手段,直观展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守恒的概念。
同时,还需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应用。
此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培养。
针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可采取以下策略:实验驱动: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质量守恒定律的魅力。
微观解析: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实质。
问题导向: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互动合作: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共享智慧,提升学习效率。
评价反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改进方法。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其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变化。
初中化学_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5.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提高分析及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3、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4.通过成长共同体的合作和提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从微观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5.1质量守恒定律》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已经建立了微粒观;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也知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变,这些知识都为本节教学提供了知识基础。
但学生还没有把它与质量联系起来,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
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成长共同体成员间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
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
由于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他们习惯于依靠感性认识来认识事物,习惯于从质的方面认识化学反应,还缺少从量的方面研究问题的意识。
因此,本节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应用。
难点是如何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去粗存精,总结出本质性的结论和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本节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以由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回到生活,化学服务于生活为载体,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学情分析:本堂课主要是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学生已经在前几节课上学习了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对于质量守恒定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具体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根据前几堂课的表现来看,学生在理论性的知识掌握上还比较薄弱,对于实际应用方面的理解和运用也还不够熟练。
部分学生对于公式的推导和计算方法掌握较差,容易出现混淆概念和计算错误的情况。
同时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兴趣不高的问题,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缺乏实际的认识和体验。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主要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问题,教材内容涵盖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概念、公式推导以及实际问题的解答。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较为系统和完整,但对于一些难点和易错点的解释和说明比较简略,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惑。
同时教材中的例题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对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较少,更多地是以计算为主,缺乏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课堂设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在本节课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实际例子引入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让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情境进行联系。
其次,我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在课堂巩固环节中,我设置了一些实践性的小练习,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差异,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我采用了示范和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和解题思路;对于进步较快的学生,我引导他们进行拓展思考和进一步探究。
课后反思: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_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一个重要的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在此之前,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做了理论铺垫,故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在一切化学反应里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增加学生探究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2、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四、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
五、教法与学法:本节课将采用探究式学习、交流与讨论的教学方法。
六、试验与教具准备:托盘天平,锥形瓶、玻璃棒、试管、酒精灯、烧杯、白磷、硫酸铜溶液、铁钉、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溶液。
七、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了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三学生2、学科:化学3、教学课时: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教学课题】《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课题1的内容。
【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作为初中化学课程的第一定律,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普遍规律,也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核心知识和学习基石。
该定律的探究实验是中学化学学科的第一个定量分析的实验,它揭示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本节内容承前启后,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的过渡,教师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后面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作好理论准备。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如何将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换呢?掌握定量实验分析法是关键,质量守恒定律也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基础。
以往有一些学生不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或进行有关计算,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本节内容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乃至对整个九年级化学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②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
③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②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②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使学生感受化学规律美。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了较深的认识,初步建立了微粒观;对化学反应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知道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理解了化学反应的实质,已经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是不发生变化的,但是没有把它与物质的质量守恒联系起来。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案及反思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案及反思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阅历与同学的学习状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方案。
在传授同学学问的同时,关怀爱惜同学,特殊是差生,课堂亲热留意他们,训练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关怀!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1学问目标使同学了解在试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争论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通过争论,把握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通过试验探究,学会设计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力量目标通过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同学的探究力量;通过小组合作,培育同学合作力量、表达力量;通过探究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育同学试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进展观看力量并提高同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情感目标在探究中,使同学体验合作、发觉的乐趣;在设计试验装置过程中,培育同学创新精神、实践力量,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课堂引入指导方法一:引导同学复习到目前为止同学已经把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的方法,逐一筛选出适合试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让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会选择,学会推断,从中真正体现同学是学习的主体,试验同学的主动学习。
方法二:从试验室制气的要求入手,讲清晰原则,让同学自己总结,思索究竟试验室中用什么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
方法三:单刀直入先讲试验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同学思索,试验室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对比突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总结出试验室制气的原则。
学问讲解指导留意讲解时的条理性,使同学明白试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检验方法;让部分同学清晰选择该方法的缘由和试验室制气方法选择的依据。
留意理论与试验的结合,避开过于枯燥或过于浅显,缺乏理论高度。
联系实际,讲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必要时也可讲解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质量守恒定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容及其微观解释;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验
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教学目标 知道如何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进行探究活动,培
养学生定量研究和逻辑分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化学
教学课例名
《质量守恒定律》
称
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 1,教学
教材分析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其本质分析;难点:质量
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实验中化学反应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
测定和分析推理,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
(六)巩固练习:课后习题 1、体问题时,关键是要
搞清楚参加反应的是哪些物质、反应生成的又是哪些物
质,因为保持不变的是质量总和,而不是某一种物质的
质量。
2、质量守恒定律适用各种化学反应,但不能用来
解释物理变化过程。
3、要注意在不完全反应(例:蜡烛燃烧一半后吹
的学习与教学显得犹为重要。学习这一定律应注意三
课例研究综 点。
述
第一点要重视实验。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
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
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
第二点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强调“参加反
应的各物质”“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第三点从本质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之所以化学反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它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基本原理,是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基础。
教材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得出质量守恒定律,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原因,能初步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简单化学反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理解科学理论的严谨性和普遍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其科学原理。
教学难点:如何将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实际的化学反应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视频:展示一些化学实验,如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同时展示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简图。
2. 提问:在这些变化中,你观察到了什么共同点?物质的总量有变化吗?3. 引入话题:科学家们在研究大量化学反应后发现,无论反应过程如何复杂,反应前后物质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
(二)、新知探究1. 定义讲解:明确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即在封闭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2. 原理解析:通过PPT或实物模型,解释原子的不可创造和不可消失性,以及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组,进一步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
3. 实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化学反应实例,如水的电解,分析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三)、实践操作1. 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测量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学生分组进行,教师指导。
2. 数据记录与分析: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并得出质量守恒的结论。
(四)、分享交流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初中化学_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学情分析学情分析:1.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初三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还处于启蒙阶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能力。
2.从知识水平看,学生已经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
3.从能力水平看,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实验基本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但在实验方案设计和概括推理等能力方面仍需提高。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效果分析本节课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整个课堂学生参与度特别高,合作探究时间约为25分钟,自主学习的能力明显提升,课堂达标率特别高,整体效果特别好。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它将贯穿学生学习化学的始终。
因此它的学习与教学显得犹为重要。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本节课的学习我将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入课堂,学生通过亲身参加三个实验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现象和数据→分析交流→得出结论→解释反思,突出了探究学习的过程体验和探究学习方法的运用。
并注重课堂实验的改进与对比,例如碳酸钠实验的仪器改进为矿泉水瓶,通过捏扁感受气体的存在并进行打开盖气体逸出的对照,很形象具体的对问题进行了分析比较归纳,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创新意识。
课堂学习中我自己认为教师的角色转换比较到位,教师充当了一名组织、引导者、交流的伙伴,使课堂学习在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做到了师生、生生互动,达到了一种师生情感交融、思维共振的境界。
初中化学_化学中的“守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中的“守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可以解释有关问题2、熟练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有关计算。
3、发现化学现象之中的“守恒”,初步建立守恒观、微粒观等科学观念。
教学过程:【环节一】引发问题;2017泰安市中考题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根据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C.根据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D.根据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环节二】分析推理,德谟克利特在一首诗中表达了物质不灭的观点,质量守恒的原因【环节三】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合作探究】讨论1、点石成金?讨论2、水变油?讨论3、(中考•新疆)若准确称取4.6g某有机物,经充分燃烧后,将产物全部通入装置D和装置E中,D装置增重5.4 g,E装置增重8.8g ,则该有机物中所含的元素为; 其最简化学式为:(提示D、E中各盛有什么?)【环节四】书写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化学计量数【2017临沂市改编】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NaOH+CuSO4=Cu(OH)2↓+Na2SO4B、Ba(NO3)2+H2SO4=BaSO4↓+HNO3C、C+2CuO = 2Cu+CO2 D、Fe2O3+6HCl=2FeC12+3H2O【环节五】解释应用,拓展提高1、你能找出化学式中的“守恒”吗?铝碳酸镁是一种治疗胃酸过多药物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Al2Mgx(OH)16CO3,其中x的值为()A.5B.6C.7D.82、(2017济宁改编)一澄清透明溶液,可能含有H+、Na+、Ba2+、Cl﹣、OH﹣和SO42-离子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进行下面实验:①经测定,溶液的pH=1;②取部分样品溶液滴加Na2CO3溶液,观察到沉淀生成.分析实验得出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_一定不含的离子:_,可能含有的离子:_【环节六】布置作业:1.2017中考滨州计算2.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FeO和Fe2O3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7g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下列数据中,与原固体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A.77.1% B.73.9%C.70.0% D.56.0%板书设计:《化学中的“守恒”》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它将贯穿学生学习化学的始终。
因此它的学习与教学显得犹为重要。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本节课的学习我把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大胆猜想并且亲身设计实验方案和亲体经历参加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现象和数据→分析交流→得出结论→解释反思。
突出了探究学习的过程体验和探究学习方法的运用;课堂学习中我自己认为教师的角色转换比较到位,教师充当了一名组织、引导者、交流的伙伴,使课堂学习在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做到了师生、生生互动,达到了一种师生情感交融、思维共振的境界。
在本节课中,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有时三人一组,有时六人一组,让学生操作,观察讨论,猜想验证;在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充分创设情境、实验探究、视频课件相结合、提供帮助、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本课教学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如:教学细节关注仍然不够,改进实验是我自己给学生提出来的,要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可能效果会更好,而且实验要多次进行才能得出结论,教学机智和灵活应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
由于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和教师预期不一样的效果,也就是,教师应当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细节给予最大程度的关注,也就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机制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我在细节的处理上,如果能再大胆些、开放些,充分运用学生小组讨论,并在讨论的基础进行探究,其效果将更好。
我们的课堂教学,与其说是教案,不如说是学案。
而教学的全过程正是由许多细节过程组成的,关注细节正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学力的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课标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题的内容。
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从质到量的转变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它化学计算打下基础。
新课程标准表述: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第一步:寻找关键词行为动词是认识、能说明,行为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是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第二步:扩展和剖析核心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实质第三步:扩展和剖析行为动词认识——实验、观察、探究、分析、归纳、总结能说明——分析、解释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直观,通过实验,探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规范准确抽象,通过微观具体化学反应反应模型——严谨准确第五步:写出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分析、归纳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通过观察微观具体化学反应的模型,分析、归纳总结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相等的原因;3.通过具体化学反应能分析、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关系;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教材分析:一、与教材前后课题的联系《质量守恒定律》课题在整个初中教材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物质的化学变化、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离子和元素等核心知识点,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内容都为本节教学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从本课题起,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学习将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展开。
本课题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它为化学反应的表示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做好理论准备,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二、本节课的教材主要呈现的材料1、本节课的教材主要由学生熟知的化学变化及化学变化的实例引出新课:在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遵循怎样的规律?从而实现新知识的构建,建立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顺利地进行探究实验。
2、教材设计的探究活动为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和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两个实验现象明显,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正确进行操作、分析实验现象等能力。
3、交流讨论实验现象及结论,有利于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新课标三维目标要求。
总的来说,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猜想与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三、可能存在的前概念学生在正式学习科学知识之前,往往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或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性的知识,这些经验性的知识被称为生活概念或前科学概念。
学生的生活概念有一些是正确的,与科学概念相一致;而有一些则是错误的,与科学概念不一致。
如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观察煤、木柴、蜡烛的燃烧,认为物质燃烧以后的质量减少了,甚至消失了,怎么是质量守恒呢?这就是一个错误的生活概念。
教师在此基础上,应帮助学生澄清头脑中的错误概念,建立科学的概念,实现学生头脑中的概念转变。
四、本课的难点和重点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五、克服重难点的方法重点的突出: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通过设置两组探究实验。
让学生在实验中去体验、去感受。
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
使学生能通过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质量定恒定律。
难点的突破:通过让学生观察水电解实验的微观模拟过程,帮助学生搭建起宏观物质和微观世界的桥梁。
通过此过程,大大的降低了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难度。
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重难点突破:以建构主义认知理论为指导,在教师创设的一定问题情景中展开教学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师生间协作互动、平等对话,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主动建构知识。
教学方法:在质量守恒定律发现过程中,可采用实验引探法,按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得出结论”来引导学生,学生经历初次探究的挫折后,分析原因,优化设计,再次探究,最终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为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我采用多媒本辅助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展示白磷燃烧的微观过程,让学生领悟到质量守恒定律的精髓,在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三不变”。
学法指导学生经过几个单元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水平,对实验问题充满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只需启发点拔,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
又由于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认知水平有限,为克服认识的肤浅和片面,学习还必需采用合作交流的学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学情分析(一)心理特征:初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还处于启蒙阶段。
这就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由于有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很多人信心不足,学习不自觉,针对学生这样的心理,我主要以实验、讨论法以及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从基础入手,化抽象为直观,抓基础,采用鼓励式教学,多利用实验来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成功的快乐。
从能力水平上看,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可以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
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认知状况: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定量化学实验。
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学生早已认识了能量守恒的知识,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学习了一些化学变化,特别是前一单元中较系统的学习了水的知识,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水分解的图示或动画,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水的分解反应,认识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来的分子变成新的分子,从而了解了水的组成和结构,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微观想象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操作法、小组协作法、观察法和实验探究法几种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尽量运用实验器材、多媒体等手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尽量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启发者、引路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质量守恒定律发现过程中,采用实验引探法,按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即“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来引导学生,学生经历初次探究的挫折后,分析原因,优化设计,再次改进探究,最终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为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我采用多媒本辅助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展示白磷燃烧的视频过程,让学生领悟到质量守恒定律的精髓,在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三不变”。
学法指导学生经过几个单元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水平,对实验问题充满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只需启发点拔,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
又由于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认知水平有限,为克服认识的肤浅和片面,学习还必需采用合作交流的学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测评练习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B、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C、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D、水结冰质量不变2、在化学反应中,A+B =C+D中,5克A和4克B恰好反应生成3克C,则生成D 的质量是()A.6克B.5克C.3克D.8克课后习题练习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1)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增大。
(2)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减小。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减小。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的说法(1))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映物的总质量。
(2)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效果分析:在本课教学中,我很好地发挥了课堂直观教学的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加上探究实验视频与课件相结合的形式,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基本上完成了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