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协议分析与设计教学大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协议分析与设计一、说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了解IPV6的概念、原理和作用过程。

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对下一代互联网的知识的学习及应用能力。

2. 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内容及数时数

本课程从下一代互联网的基本理论出发,循序渐进地介绍了IPv6的寻址、报头、地址自动配置、名称解析、路由及移动IPV6等内容。

理论部分

实验部分

(四)考核要求

1.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的方式:考查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0.6+期末成线*0.4

平时成绩=课程作业绩*0.2+课外阅读*0.2+中期考核*0.2+课外讨论*0.2+其它*0.2

2.考题设计

重点考察内容: IPV4的不足及缺陷以及IPV6怎样弥补这些缺陷; IPV6地址的分类及各种地址的含义,IPV6地址空间的划分;使用网络监视器分析IPV6报头结构、ICMPv6报头结构、IPV6邻节点报文结构和功能;多播侦听查询报文、多播侦听报告报文和多播侦听已完成报文的功能。

试题种类以及形式,和所占的比例:客观题(70%),主观题(30%)

3.实验考核说明

考核内容:使用网络监视器分析IPV6报头结构;使用网络监视器分析ICMPv6报头结构;使用网络监视器分析IPV6邻节点报文结构和功能;多播侦听查询报文、多播侦听报告报文和多播侦听已完成报文的功能。

考核方式:实验考核

考核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二、本文

(一)课程教学内容

理论部分

第1章IPV6概述(支撑课程目标1)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IPV4和当前Internet的缺陷,IPV6如何弥补这些缺陷;IPV4和IPV6之间的主要区别;IPV6的特性。

教学内容:

第1节IPV4局限

有限IPV4地址空间所造成的后果。

第2节IPV6的特性

巨大的地址空间;安全性;更好地支持QOS;可扩展性。

第3节IPV4与IPV6的比较

报头格式的区别;路由协议的区别;域名解析的区别;地址分配方式;安全性方面。

教学要求:

了解IPV4有限地址空间所造成的后果,IPV6的特性,掌握IPV4与IPV6的主要区别。

教学重点:

IPV6的特性

教学难点:

IPV4与IPV6的比较

教学时数:

4学时

第2章IPV6寻址(支撑课程目标1)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IPv6地址语法,包括零压缩法和前缀格式;不同类型IPv6单播地址的作用;IPv6多播地址的格式;IPv6泛播地址的作用;如何获得IPv6接口标识符;IPv4地址和IPv6地址之间寻址概念的区别。

教学内容:

第1节当前地址的分配

当前的地址分配情况。

第2节IPV6的地址语法

零压缩法;IPV6前缀。

第3节IPV6的地址类型

IPV6的地址类型。

第4节单播IPV6地址

可集聚全球单播地址;链路本地地址;站点本地地址;特殊地址;兼容地址;NSAP地址。

第5节多播IPV6地址

推荐的多播IPV6地址;请求节点地址。

第6节泛播IPV6地址

子网—路由器泛播地址。

第7节主机IPV6地址

主机IPV6地址。

第8节路由器的IPV6地址

路由器的IPV6地址。

第9节子网化IPV6地址空间

NLA ID的子网化;SLA ID的子网化。

第10节IPV6接口标识符

基于EUI—64地址的接口标识符;临时地址接口标识符。

第11节将IPV6多播地址映射为以太网地址

将IPV6多播地址映射为以太网地址。

第12节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对应

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对应.

教学重点:

IPV6的地址类型,单播IPV6地址,IPV6接口标识符。

教学难点:

子网化IPV6地址空间

教学时数:

8学时

第3章IPV6报头(支撑课程目标1)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IPv6数据包的结构;IPv4报头中的字段;IPv6报头中的字段;IPv6和IPv4报头中的字段差别;IPv6扩展报头;IPv6最大传输单元(MTU)的定义;了解用于上层校验和的新的伪报头。

教学内容:

第1节IPV6数据包的结构

IPV6数据包的结构。

第2节IPV4报头

IPV4报头。

第3节IPV6报头

下一个报头字段的值;比较IPV4和IPV6的报头。

第4节IPV6扩展报头

扩展报头的顺序;逐跳选项报头;目标选项报头;路由报头;片段报头;身份验证报头;封装安全有效载荷报头和尾部。

第5节IPV6 MTU

IPV6 MTU。

第6节上层校验和

上层校验和。

教学重点:

IPV6报头,IPV6扩展报头。

教学难点:

IPV6 MTU

教学时数:

6学时

第4章ICMPv6协议(支撑课程目标1)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ICMPv6的作用和所有ICMPv6报文的结构;两种类型的ICMPv6报文以及如何区别它们;4类ICMPv6差错报文;两类用于诊断的ICMPv6信息报文;常用的ICMPv4报文并且给出相应的lCMPv6报文;IPv6的路径MTU发现过程。

教学内容:

第1节ICMPv6概述

ICMPv6报文的类型;ICMPv6报头。

第2节ICMPv6差错报文

目标不可到达;数据包过长;超时;参数问题。

第3节ICMPv6信息报文

回送请求报文;回送应答报文。

第4节ICMPv4和ICMPv6

报文的比较。

第5节路径MTU发现

PMTU的改变。

教学重点:

ICMPv6报文的类型;ICMPv6报头

教学难点:

路径MTU发现

教学时数:

6学时

第5章邻节点发现(支撑课程目标1)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IPv6邻节点发现(ND)协议的功能;邻节点发现选项的功能和格式;邻节点发现报文的功能和格式;邻节点发现报文使用哪些ND选项;地址解析、邻节点不可到达检测、重复地址检测、路由器发现和重定向过程的细节;用主机数据结构和邻节点发现报文中的术语来描述主机发送算法。

教学内容:

第1节邻节点发现概述

邻节点发现报文的格式。

第2节邻节点发现选项

源链路层地址和目标链路层地址选项;前缀缀信息选项;重定向报头选项;MTU选项;公告间隔选项;本地代理信息选项;路由信息选项。

第3节邻节点发现报文

路由器请求报文;路由器公告报文;邻节点请求报文;邻节点公告报文;重定向报文。

第4节邻节点发现过程

概念主机数据结构;地址解析;邻节点不可到达检测;重复地址检测;路由器发现;重定向功能。

第5节IPV4邻节点报文和IPV6邻节点报文比较

IPV4邻节点报文和功能以及相应的IPV6邻节点报文和功能。

教学重点:

邻节点发现报文,邻节点发现选项。

教学难点:

邻节点发现过程

教学时数:

6学时

第6章多播侦听发现(支撑课程目标1)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IPv6多播侦听发现(MLD)协议的意义;IPv6主机和路由器如何支持多播通信;MLD报文数据包的结构;每种MLD报文的结构和意义。

教学内容:

第1节多播侦听发现概述

多播侦听发现概述。

第2节IPV6多播概述

主机对多播的支持;路由器对多播的支持。

第3节MLD数据包的结构

MLD数据包的结构。

第4节MLD协议的报文

多播侦听查询报文;多播侦听报告报文;多播侦听已完成报文。

第5节MLD协议小结

MLD协议小结。

教学重点:

MLD协议的报文

教学难点:

MLD数据包的结构

教学时数:

2学时

实验部分

实验1 IPV6子网划分(支撑课程目标2)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IPV6子网划分的方法。

实验内容:

对给定的IPV6地址空间按要求划分成若干个子网,并给出每个子网的地址空间。

实验设备:

Windows 7系列网络环境网络监视器

实验时数:

6学时

实验2 IPV4报头与IPV6报头对比分析(支撑课程目标2)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互联网IPV4协议与IPV6协议的报头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实验内容:

对比、分析IPV4协议与IPV6协议的报头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设备:

Windows 7系列网络环境网络监视器

实验时数:

8学时

实验3 网络监视器捕获回送请求报文并分析(支撑课程目标2)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ICMPV6报文的结构。

实验内容:

首先通过网络监视器捕获回送请求报文,然后对捕获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了解ICMPV6报文的结构及相关信息。

实验设备:

Windows 7系列网络环境网络监视器

实验时数:

6学时

实验4 网络监视器捕获邻节点请求报文并分析(支撑课程目标2)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和掌握邻节点报文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内容:

首先通过网络监视器捕获邻节点请求报文,然后对捕获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了解邻节点报文的结构及相关信息。

实验设备:

Windows 7系列网络环境网络监视器

实验5 网络监视器捕获多播侦听报文并分析(支撑课程目标2)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和掌握MLD协议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内容:

首先通过网络监视器捕获多播侦听报文,然后对捕获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多播侦听报文的结构及相关信息。

实验设备:

Windows 7系列网络环境网络监视器

实验时数:

6学时

(二)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矩阵图

注:表中教学环节:课程、实践环节、训练等;根据课程对各项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分别用“H”(高)、“M”(中)、“L”(弱)表示课程对该毕业贡献度的大小;矩阵应覆盖所有必修环节。

三、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增加讨论课、现场课以及答疑等教学环节。(对应课程目标1)

2.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同时发挥实验教学的长处,打破理论讲授限制,以实验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便于学生课后复习、自学,更加适合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应课程目标2)

四、参考书目

1.Joseph Davies,《理解IPV6》,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版)。

2.H3C,《IPV6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3.CISCO,《Cisco IPv6网络实现技术(修订版)》,人民邮电版社,2014年(第1版)。

4. 杨云江,《IPV6技术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

5. 崔勇,《下一代互联网与IPV6过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版)。

五、使用说明

适应网络工程专业的《互联网协议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

六、课外学习

(一)课外阅读

1.目标

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本课程的了解,为学好本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阅读书目

(1)Joseph Davies,《理解IPV6》,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版)。

(2)H3C,《IPV6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3)CISCO,《Cisco IPv6网络实现技术(修订版)》,人民邮电版社,2014年(第1版)。

(4)杨云江,《IPV6技术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

(5)崔勇,《下一代互联网与IPV6过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版)。

3.学习要求

(1)复述性理解:理解读物所传递的基本信息和读物提供的内容;

(2)解释性理解: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

(3)评价性理解:对所读材料内容做出自己的判断;

(4)创造性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4.时间安排

课余时间以学生自学为主。

5.评价方式

是否有阅读记录,是否有心得体会,是否有阅读成果。至少要抽查2次/生。

(二)课外讨论

1.目标

通过组织课外专题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

2.讨论内容

(1)IPV4与IPV6网络怎样实现共存与移值?

(2)你怎样理解移动IPV6的处理过程?

3.讨论要求

围绕制定讨论计划,通过有组织的课外讨论,使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提高,掌握小型讨论会的组织方法,并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各种讨论技巧和方法。

4.时间安排

课堂或课余时间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组织讨论。

5.评价方式

是否有前期准备、是否有问题分析、是否有观点阐述与报告撰写。至少要讨论1次,考核以组为单位。

(三)实践活动

1.目标

实践活动的教学安排,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比较扎实的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主要办法是强化实训教学的力度。在校内专业实验室,由辅导教师专门指导,进行网络操作系统练习,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难题。

2.实践内容

实践1 IPV6子网划分

实践2 IPV4报头与IPV6报头对比分析

实践3 网络监视器捕获回送请求报文并分析

实践4 网络监视器捕获邻节点请求报文并分析

实践5 网络监视器捕获多播侦听报文并分析

3.实践要求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与动手的能力;验证理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熟练掌握网络操作系统安装、配置和调试技术。

4.时间安排

32学时

5.评价方式

是否按照实验教学要求完成实验内容,是否撰写实验报告,每实验项目都要有总结,都要有点评。

(四)课外作业

1.目标

复习巩固上课所学的知识或检查课堂效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2.作业内容

作业1 IPV6子网划分

作业2 IPV4报头与IPV6报头对比分析

作业3 网络监视器捕获回送请求报文并分析(实验报告)

作业4 网络监视器捕获邻节点请求报文并分析(实验报告)

作业5 网络监视器捕获多播侦听报文并分析(实验报告)

3.作业要求

通过网络综合实验室实训,完成以上10个实训作业,并撰写报告或总结。要求字迹工整清晰,页面整洁。

4.时间安排

实践课堂及课余时间。

5.评价方式

内容是否齐全,书写是否整齐,过程是否完整,是否有抄袭。

(五)课前预习

1.目标

根据进度布置相应章节的预习内容;阅读教材或参考书目的相关知识要点、欣赏电子视频、阅读论文和专利等。

2.预习内容

教材或参考书相关章节。

3.预习要求

以课堂问答、抽查笔记、标注、预习报告等形式随机进行检查。

4.时间安排

课余时间

5.评价方式

是否有笔记或标注,回答是否准确,报告是否齐全。

(六)中期考核

1.目标

减少课程知识考核,增加技术与能力考核。

2.中期考核内容

IPV6 DNS 服务器安装与配置操作。

3.中期考核要求

至少考核1次。

4.时间安排

实践课堂相应时间(以进度表为准)。

5.评价方式

是否按要求完成了DNS服务的安装,是否按指导教师指定的参数进行配置。

(七)其它

考核形式可灵活多样,主要考察学生出勤情况、课程互动及平时表现。

七、评分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